谢谢邀请;
八女投江的故事发生在黑龙江省林口县的乌斯浑河岸边。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官兵在寻找第五军军部时,在牡丹江附近的乌斯浑河渡口附近与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遭遇。日伪军有1000多人,如果我方部队全员参战的话,很可能会被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伪军部队重创,东北抗联将遭受重大损失。为保存实力,掩护大部队突围,第五军妇女团政委冷云(原名郑志民)带领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第五军后勤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等7名战士,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在敌人还没有发现的情况下从背后率先向行进中的日伪军开火,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与日伪军展开了迂回战斗,使得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脱离险境。而冷云等八名抗联战士却被大批日伪军围困在乌斯浑河岸边,在弹药打光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的诱降,她们誓死不屈、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了手中的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高唱着威武雄壮的国际歌,挽臂踏进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最后被滚滚的乌斯浑河水吞没,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抗联战士王惠民只有13岁。
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在得知冷云等八名妇女团战士为保护大部队牺牲的事迹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1982年10月,当地政府在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了八女投江纪念碑,碑文正面刻着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8月1日,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举行“八女投江英雄群雕”落成典礼。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
尽管我的心情很沉重,但是还是有点题外话必须要说,冷云等八名妇女团战士用生命保护得以突围的大部队中,长期坚持敌后抗日斗争的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师长关书范在目睹了冷云等人悲壮的牺牲后竟然被吓破了胆,从此以后经常在部队中散布悲观失望情绪和假投降理论动摇军心。后来关书范在投敌后又对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柴世荣劝降时,被柴世荣代表东北抗日联军处决。
历史有故事,我来告诉你;我是今日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感谢您关注和阅读我的文章。
八女投江殉难地具体地址: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西北的柞木岗山东侧。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向五常地区远征,遭日军围追堵截。
10月下旬,抗联的一支百余人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去路。
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组织女战士背后袭击敌人,吸引火力,掩护部队突围。
由于力量悬殊,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8位抗联女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拒绝投降。
她们挽着手臂踏进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被滚滚的乌斯浑河水吞没,壮烈殉国。
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抗联战士王惠民只有13岁。
作者题外话:前些年去牡丹江路过江滨公园,看到了八女投江的浮雕,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撼。眼前仿佛出现了她们当年栩栩如生的面容,那样年轻,那样美好。
“八女投江”殉难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西北的柞木岗山东侧。1982年10月在林口乌斯浑河畔建起了"八女投江纪念碑",上题"八女英烈光照千秋"八个大字。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时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八女投江”殉难地位于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西北的柞木岗山东侧。
这八个英勇投江的抗日女战士分别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她们都是东北的抗日联军的女官兵。在1938年10月,为了掩护大部队,在冷云指导员的指挥下,从日本军队的后方用火力攻击,将日本军队引开。
最后因为被围困在河边,不肯投降,毁掉武器后,全都投江自尽了。
八女投江殉难地位于黑龙江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日伪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南远征,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十月下旬的一天,远征回返至林口县境的抗联第五军第一师的百余人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1000多日军将抗联战士包围,生死关头之际,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伪军火力,由于力量悬殊,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八位抗联女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拒绝投降,宁死不屈,毅然投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八女投江英雄壮举。2010年12月,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女投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壮山河的悲壮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政治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1938年10月上旬,抗联西征队伍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女战士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如今在伴女投江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我家在八女投江的遗址旁树立了铭刻着“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的“八女投江”纪念碑,并把旁边的“八女投江”纪念馆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全国人民都来瞻仰革命烈式的壮举和精神。
八女投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故事之一,讲述了八位女子为了不被敌人俘虏而选择投江自尽的故事。根据历史记载,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南宋时期,具体地点是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钱清镇。至于具体是哪个乡、哪个村,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录。
在东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牡丹江市的八女投江雕像
八女投江—如果你读过真实的战争回忆,你根本不会在键盘上敲响爱国的号角便要冲锋陷阵。在战争年代,对方女俘虏被抓到强奸那是最低的惩罚;很多女战士被砍掉头,赤身裸体挂在城墙上,挖掉乳房示众,刺刀挑破肚子场子流了一地…这些场面和歌舞升平的现代社会反差太大,很多人会难以置信。
今日牡丹江
读到这些会觉得惊奇恶心,我打下这些字同样脊背发凉。法律条文国际法,只有你胜利了,它才是法律;尊严,人权,自由,只有你活着,才是可能!而如何才能活下去?…
八女投江纪念馆
如果你去过靶场,见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你便稍微能感知战争的前奏气氛。有的人听到枪响浑身哆嗦(枪响的声音振聋发聩不像电影里pia的一声…);还有的人在把子弹压到弹夹或枪膛里时,手指麻木硬压塞不不进去(这时候你可没心情和她开玩笑:你太紧我插弹不进去…)
头戴耳机射击100米左右的目光,枪声很大,地上都是弹壳;很多抗日影片中八百米外击中敌人,你看看就好了,现实中当年很难。你想想,你能看清三四百米外的东西吗?
还有的人在射击中本来没问题,但突然不敢按下扳机。而从我的体验来看,100米靶就算是静止不动的,我都有可能打不准…别说到时候还有风速影响,敌人在对面还在跑动中,而敌人也在还击;自己身边的战友有可能被打死血留你一身,也有可能被打伤,嘶声力竭的的向你呼救,而这些全淹没在射击的爆裂声中,炮弹的爆破云里…
卧倒射击静止目标,很多人都打不好
这还是只是拼勇气,如果拼经济,如果你算过一发子弹值一瓶依云,一发炮弹可以买一台电视,一发导弹可以买你家的时候…你就知道战争是多么花钱…这不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憧憬,而是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别说喝茅台,就是到时候能喝二两二锅头都是奢侈…键盘青年们,少喝酒,多运动,多读书,多泡妞,少玩电脑游戏,多干活,少看神剧(可以反着看,鼓励你买房你就别买),管好自己,才是真正的爱家。
208所里的轻兵器博物馆
牡丹江市的八女投江纪念馆就在广场旁(八女投江雕像)
是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八女投江在牡丹江的江边有一尊雕像用来纪念,在林口县有一处八女投江纪念馆,而且据我所知投的也不是江,是乌斯浑河,不过这些英勇的故事确实是在小的时候就听长辈们提起的,毕竟在林口生活居住,肯定会耳濡目染一些,在上小学的时候还看过县文工团排演的八女投江话剧。哈哈,感觉好有年代感啊!而且这些英雄主人公年纪都不大,以冷云为首,桦川县人,23岁。是一个非常英烈的者。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都是黑龙江省林口县人,其中黄桂清就是刁翎镇人。他们这种同仇敌忾,心怀祖国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赞颂的,更是值得年轻人传承的。面对日寇侵华,他们不卑不亢,集体投河,这不仅仅是一段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
“八女投江”故事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
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约4公里处,柞木岗子山下,乌斯浑河左岸老道口一带。
刁翎镇境内群山环抱,河流纵横,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境内河道属牡丹江水系,乌斯浑河从镇域中部纵贯全境,
在镇西北端东岗子村西注入牡丹江,境内长15.64千米,流域面积124平方千米,镇域河流总长190千米。
1938年5月,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开始西征,在10月上旬一天的拂晓,八女所在的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在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熊谷上千人的部队激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她们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八位女英雄(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刚满13岁),
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事迹感怀倍深
谱写了一曲: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美丽壮歌。
激励着后人继承先辈遗志,
把祖国建设富裕强大而奋斗。
本文由作者:龙在天46570776 于 2023-06-22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49774379185890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