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养生注意什么?> 正文

中医养生注意什么?

  • 暖心的大大暖心的大大
  • 2023-08-07
  • 11
  • 共7人回复
李爱琴营养师
「李爱琴营养师 」发表看法
2023-08-15

我觉得中医养生注重的东西很多,比如:

如果你要养生,对于一般人群,没有特殊的症状,就需要顺应大自然,根据年龄、季节养生就好,如果有症状 表现得,要先学会辨认自己的体质,属于 哪类体质,然后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调整,因为在九种体质中,除了平和体质 为健康类,其他的体质都为亚健康,需要给予相应体质的调理。

既然是养生,那么主要就是 针对于两种人,一种是本身身体健康的,需要长期坚持好的生活习惯、颐养生命,延缓疾病的发生。另一种就是亚健康人群,现代人,工作生活紧张,大部分都是出于亚健康状态,这类人就需要了解自己,通过养生,让自己趋于健康。

那么中医生养元原则有哪些呢?

不拘一格,因人施养这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原则:

因人施养,主要就是按照人的年龄和体制进行护理、保健。比如:

1、按照不同的年龄采取不同的保健方法

人之生命,本源于先天之精,它制约着机体脏腑、静脉、气血的盛衰变化,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出由幼稚到成熟、由盛壮到衰竭的过程。《黄帝内经》中论述:人的年龄是以十岁为一阶段的 ,比如二十岁 ,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 始,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做;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懒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 ,故言善误;九十岁 ,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由此可见,生命整个的过程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养生就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养生方法而选择,才能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2、按照体质不同采取不同的保健方法

《黄帝内经》也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机体的精气阴阳在正常状态下,也是出于动态的消长不变化之中,是正常的体质出现偏阴或是偏阳的状态 ,目前由现代中医大师王琦教授根据古人的体质养生的基础上,总结了九种体质养生法,可以根据各种体质对照自己来养生。

当然了,各种年龄段的可以结合体质 、季节 来选出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养生最怕跟风,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中医综合内科陈济德
「中医综合内科陈济德 」发表看法
2023-08-07

虽然古人为我们讲了养生的一个大体的原则,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人和古代人相比,在体质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养生的时候更有针时性。而且养生不等于治病,但如果不注意保养,得了病吃再好的药也是不行的。所以,以下五点要牢记。

1、随便敲穴位,小心尿血症

2、通宵打麻将,吃啥都没用

3、病人要吃药,不要别乱吃

4、城里人生活比不过山里人

5、不要随意吃补药

仁济仁爱888
「仁济仁爱888 」发表看法
2023-08-14

关于养生,对外要适应自然界环境,避免六淫之邪的侵袭,即l"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由于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人体必须调节自身功能,以增强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避免四时不正之气的侵袭。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即“精神内守”“恬恢虚无"。

三牛说生活
「三牛说生活 」发表看法
2023-08-08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顺应天道,顺应大道,天人合一。

一年分四季,四季的养生中:春天属木,万物生长生发,生机勃勃,适合养肝,夏天属火,万物发育成长,适合养心,秋天属金,主张收敛,适合养肺,冬天属水,主张封藏,适合养肾。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天道,顺应大道就是顺应四季,春季夏季养阳气、秋季冬季养阴气,冬天的病夏天治、夏天的病冬天治,就是按照春天生、夏天长、秋天收、冬天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饮食上强调的是应季的食物。春天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

锻炼身体上中医强调的是拉筋,而不是西方的锻炼肌肉,疏通经脉,按摩推拿帮助气血畅通。

公议属祝光荣
「公议属祝光荣 」发表看法
2023-08-11

中医继承岐黄术医术就是医术!养生是养生术!尽管有部分有交集文化主体的侧重各不相同!学“人为文化”最基本的功夫就是要遵循文化的属性的来源与是用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比如说:都是农耕而种水稻就得使用种水稻的文化而遵循水稻自己的特性与生长变化节律施策来助推水稻自己获得成功,然后才能获得劳动创造作为真事出来的成果——水稻!绝不可以使用种小麦的那一套东西!反之亦然。

再比如说:人类要求共生就必须要通过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状态获取真实存在的信息获得的是不是真实存在着的呢?就必须要进行实践验证出来是不是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着的可资利用的资源?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着资源且是有益于人类的才能是获得了真知卓越见解的依据开发成人可以操作的整套行为意思流的得到体系再去实际应用中还得进行不断的精益改良才能成为建设性的“人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就决定了绝不能用任何方式的主观臆造出来的东西去强行篡改和假设成别的什么东西来破坏其顺其自然的助推行为!如果如此干只能是破坏而绝不可能需要的劳动成果!

中医继承岐黄术医术是以祛病为目的的!而养生是为延年益寿为目的的!两者是不是与种水稻与种小麦的文化类似?

宏伟Howard
「宏伟Howard 」发表看法
2023-08-16

《黄帝内经》有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简单来说,吃五谷杂粮,吃新鲜蔬果,不吃寒凉之物,不过劳,不纵欲,保持良好心情,自然长寿。当然,若想生活质量好,常做不求回报之善事,不杀生害命,多积阴德,则健康长寿,自然而终天年也。

冼守业
「冼守业 」发表看法
2023-08-12

中医养生讲究精气神,药食同源有奇效,教你五味食物养生法

中医养生,讲究人的“精气神”,人的精气神是维持人体运作的重要“能源”。

而精气神补充,则来自于我们每天饮食的滋养,正如宋代医家陈直在他的养生专著《养老奉亲书》中所说:“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因此,借助食疗的方式,即能够吃出健康,达到养生的效果。

而目前很多人就是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不少慢性疾病出现,如肠胃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等。

食疗养生本是“药食同源”,应该如何做好饮食养生工作?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讲究的是“药食同源”,即医事活动跟食事活动有关,很多食物都有着药食兼具的作用,可以用来食疗养生或者是调理疾病。

在传统中医食疗中,跟中医治疗一样,强调辨证食疗、辨证施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中医还将阴阳五行、腑脏、经络、病因、病机等中医理论与食物紧紧联系起来,赋予食物药物的性能,于是便有了可能对人的养生保健、调节疾病康复的食物。

药补不如食补

在历代中医理论中,有着不少关于食疗养生的记录,如“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治疗与食养原则,并且论述了药物与食物对人体相得益彰、互相补益的配合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食之味,有与身为害,宜则不,害则疾”,食物的性味是中医食疗的基础,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不同的病症食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食物的性味即“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

寒凉食物,有清热解毒、生津降火、滋阴解热,维持人体津液。常见食物如绿豆、西瓜、苦瓜等。

咸味食物主要来源地钠盐,多来自海产品,部分有便缓解便秘的作用,常见食盐、紫菜、海带、肉苁蓉。

其中,肉苁蓉更是一种备受欢迎滋补佳品,它是梭梭树上的寄生植物,同时也有着“沙漠黄金”之称。不少中医书《本经》、《别录》、《药性论》、《本草求真》等总结了肉苁蓉有调养肾脏、益精、润燥、滑肠等作用。不少人在进食肉苁蓉的时候会配合上玫瑰酒,借助玫瑰酒清新健脑、滋阴、健脾益胃的效果,令肉苁蓉的功效更上一层楼,这也是为什么(沁凤泉)苁蓉玫瑰酒会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产品之一。

温热食物,有散寒、助阳通络,缓解寒性疾病的功效。如红糖、羊肉、白酒、胡椒、辣椒等。

酸味食物,入肝,有生津止渴,开胃收敛固涩的作用,常见柠檬、乌梅等。

辛辣食物,具有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感冒、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等病症,如常见的生姜、辣椒、桂皮等。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