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万,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同时新加坡也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伦敦和香港。
新加坡经济强盛首先是因为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位置,而马六甲海峡则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一条海峡,每年有1/4的海洋贸易要经过此海峡,而新加坡港则成为这条航线上最重要的中转站。新加坡港也因此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转运港口和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第二点,新加坡的工业,1961年就成立了裕廊工业区,而裕廊工业区也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工业门类齐全,如今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新加坡在造船、炼油、电子等方面基础雄厚,是东南亚最大的造船基地和全球炼油中心之一,因其发达的炼油技术,新加坡也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石油定价权的国家。与此同时新加坡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制造业等。
第三点,发达的旅游业,新加坡被称为“狮城”,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比较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也成为新加坡最重要的外汇收入之一。同时发达的服务业和零售批发、交通通讯等都是新加坡创收的重要产业。
第四点,政府主导下得社会服务,带来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局面,和投资环境。新加坡1964年就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国策,而如今大部分国民都生活在政府提供的住房内。同时新加坡也施行的是全面免费医疗。各种措施加上严格的法律使得新加坡社会稳定,投资创业环境良好。
除了上面提到了,例如比较低的关税、自由的移民政策、发达的教育产业、健全的公共服务等都是其发展迅速的原因。
新加坡当然很有钱咯!
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现在的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位列纽约、伦敦、香港之后,排在了东京前面)。
这个国土面积仅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不到的“蕞尔小国”,却有着3500亿美元的GDP,与邻国马来西亚相当,总量虽然不大,但人均可就厉害了。其6万美元的人均gdp是咱们国家的6倍多,属于高水平收入国家。
不过这个国家福利不咋样,除了在住房上有着一定的便利补贴之外,其他的完全不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的福利相比。这里的医疗教育虽然很发达,但是都不免费。甚至于没有失业保险,只要没有工作就一分钱都不会有。
西方国家不工作也能活得不错的现象在新加坡是没有的。
当然了,得益于发达的社会水平,新加坡失业率挺低的,而且这边的公司福利待遇都挺高的。只要认真工作,混得都不会太差!
绝对称得上是有钱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虽然地盘不大,资源匮乏,但却是一个妥妥的工业国家,其工业产值占到了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
裕廊工业区乃是亚洲最早的工业区,这里有着许多的跨国型大企业,比如壳牌、美孚、菲利浦、石川岛播磨重工等等,包含了造船、炼油、钢铁、化工等等门类。
目前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以及东南亚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实力强劲!
当然,目前新加坡最强的还是第三产业,特别是在金融方面,非常完善,包括了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在国际上信誉颇好,像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大华银行这些,都是国际知名的银行。
同时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国际环境,新加坡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虽然近些年新加坡的经济不是太景气,但底子还在,绝对是亚洲甚至世界名列前茅的富国了。
至于新加坡为什么这么有钱?是因为新加坡人勤劳吗?不是!是因为新加坡人有矿吗?不是是因为新加坡人聪明吗?也不是!
其实总结下来就一点:地理位置!新加坡由于地处马六甲海峡端口,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是重要的港口。加上这里有着天然的深水环境,新加坡一度成为了为世界第一大港,年平均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箱,是当时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物流中心,是全球最繁忙的货物中转基地。
而这便成了新加坡发达的根源。
因为成为了物流中转中心,随之而来的便是“贸易”,有贸易便会有金融。
所谓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自然而然的就水到渠成了。
谢邀!
新加坡确实是有钱,与其说新加坡有钱,不如讲大多数亚洲或者世界上的富人都聚集到了新加坡。新加坡的资产上亿的富人总数在亚洲排名第一,根据BCG的世界富人调查报告,新加坡每10户家庭就有一户是亿万富翁。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是新加坡的一个方式,所以对于富裕层有着很多的利点,这也直接影响了许多有钱人选择新加坡国籍。
资产保全度,简单来说就是除了上交的税金以外的个人资产所剩的比例,越高当然是保全度越高。单单从个人税务方面,新加坡就能够节省很多支出,我就针对新加坡和日本进行一个比对,或许能够看出一二。
个人所得税:新加坡最大是22%,日本最大是45%;
国外所得: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课税对象;
居民税: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10%+500日元;
继承税: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最大50%;
赠与税: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最大50%;
资本收益(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20%;
股利收入: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20%;
(国内是一个什么情况,这里就不做对比了)
日本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可以称为发达国家的地方,比新加坡税金征收比例高很多,新加坡属于小政府模式,所以税收相对较低。同样的继承和赠与,如果在新加坡就是不征税的,对于同一个家族的资产保全度来讲,首选新加坡。所以,从这个方面,新加坡能够吸引更多的富人前来,同样也就拉高了当地的富裕程度。
除了上述的人才引进以外,还有就是新加坡的地域优势,新加坡是1965年独立,国土狭小,除了港口以外就没有其他资源了,就连水资源都十分紧缺。此时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下面几种重要措施:
活用区域优势
新加坡的最大优势就是“位置好”,位于船运的主要交通线之上,是亚洲和大洋洲飞机最合适的中转站,作为国际中转城市最为合适。新加坡大力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最先进的设备配套机场、港口,推进24小时化改革。为了更加利于交通,整备前往城市中心的交通线,充分发挥商务、旅游、中转的功能。
金融改革
大幅度降低企业法人税务,对投资企业进行税务优待。同时为了让企业更加方便的筹集资金,设置证券交易所和外汇市场。(个人税务方面的优待如前文所讲)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华人华侨的不懈努力和彻底的“精英教育”,才会培养了如此众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就是现在所谓的“富裕人群”(当然也有例外)。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雷克萨斯豪车随意换!丰田即将推行新业务,汽车界变革来临》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一个被“踢”出来的小国,人均GDP竟达64000美元,它是热带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
新加坡,面积世界排名164位,人口数世界排名114位,而人均GDP却在世界排名第7位。
2019年新加坡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位居第3。全球第4大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亚洲最为宜居城市之一。
作为亚洲四小龙领头羊的新加坡,“创造了在一代人时间里变身发达国家的奇迹”。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半岛的南端,紧邻着马六甲海峡东部的入口。
历史上,新加坡先后属于室利佛逝王国,马六甲王国和柔佛王国。
1809年1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斯坦福·莱佛士来到新加坡,与当时统治新加坡的柔佛王国的当权者签订了条约,获准租借新加坡作为一个转口贸易的口岸。
经过莱佛士这个人多年的苦心经营,新加坡这个地方,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的转口贸易港。
由于地处马六甲海峡要道,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是英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战略重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发动侵略东南亚的战争。在1942年至1945年期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领三年半之久。
1959年,新加坡从英国管理的海峡殖民地独立出来,并成立自治邦。自此,新加坡获得了完全的自治地位。
新加坡华裔李光耀当选为新加坡自治邦的第一任总理。
当时,李光耀觉得新加坡地方小、势单力薄、没有资源,认为应该找一个靠山。于是在1963年9月16日,以一个独立邦的形式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巴和沙劳越一起,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因而也被称为新加坡州,简称星州。
新加坡之所以愿意加入马来西亚,主要是因为看重东南亚这个庞大的经济市场。由于当时的新加坡只是一个转口贸易的港口,其经济单一,发展受到制约。当时的GDP只有500多美元,不到欧洲富裕国家的30%。为此,李光耀希望把货物能卖到更多的地方,从而扩大经济发展。
但是不曾想,作为邻国的印度尼西亚,首先跟马来西亚的断交。同时,马来西亚的市场又没有完全向新加坡商人开放。
因为马来西亚推行马来人至上的原则,在很多领域禁止华人涉及。马来人认为马来西亚的土地是属于马来人的。
而李光耀认为的马来西亚是全体马来西亚人的,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在当时,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领导人,在政治和领导才能上跟李光耀相比,当然都不在一个水平上,所以他们对李光耀是十分的忌惮。
于是,在 1965 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全票通过驱逐新加坡的法案。原本作为马来西亚联邦一部份的新加坡,被迫而独立。李光耀由一州之长,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国总理。
当时的李光耀在镜头面前留着眼泪,向新加坡人宣布了这个消息,诉说着新马两地血浓于水。
此时的李光耀内心有着些许彷徨,担心以后的新加坡将如何生存和发展。
因为新加坡的面积只有中国香港的一半,缺乏经济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内需也极为有限,没有能力支撑本地上百万劳动人口的就业需求,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另外,以他的才华原本可以获得一个更大的政治舞台和空间,也有实力成为马来西亚的总理,但现实的政治空间就压缩到新加坡弹丸之地,对其个人来讲,也许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在那个时代,很多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是通过反抗斗争来实现独立的,只有新加坡,通过这样一种很奇特的方式被人踢出来的方式而获得了独立,这是谁也没有想到。
独立之后,李光耀坚定地向世界宣告,新加坡将不分语言、文化、宗教而团结一致,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加坚定了新加坡生存发展的决心。
李光耀并没有尝试乞求马来西亚再次接纳新加坡。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失去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变成了一个没有腹地的港口,空有航运便利,而没有相应的进出口需求。
此外,华人、马来人以及印度人等在新加坡形成了民族多元化,各有其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里从未有过一个自然生成的民族,也就是说如何解决多民族融合也是摆在李光耀面前的严峻问题。
李光耀十分清楚,新加坡这个地方的最大的且唯一优势,就是其地处全球最重要海上贸易路线之一的要塞,既然失去马来西亚这个近水楼台,就只能够全力开拓海外市场。
利用新加坡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把欧洲、美国和日本这些强大经济体,把其转化作自己的腹地,从而赚取比只靠马来西亚市场更加丰厚的经济利益。
新加坡在其独立之后得以自由主导经济发展方向,外商可以直接投资,促使经济发展快速的增长。
同时期,新加坡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最蓬勃的国家,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
新加坡拥有著名的裕廊工业区。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在机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同时拥有坚实的炼油、造船、机械等工业基础。
新加坡政府高度推崇自由化市场经济,把税率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并致力把这些特点向世界宣传。
新加坡发达的旅游业在总体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每年来自日本、中国、欧美地区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游客约1500万人次。中国游客人数增长最为显著。
并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截止2013年,人均GDP已遥遥领先东南亚周边国家至少有六倍以上。
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学院与三所大专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等是本地区最负盛名的大学,也是亚洲的区域教育枢纽。
新加坡是一个华裔为主导的社会。这些大学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中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地的留学生前来求学,为新加坡带来丰厚的外汇和吸纳许多人才。
为打造国际海洋贸易枢纽的品牌,新加坡政府费也颇费心思。
在发展新加坡的工业之处,政府大力发展造船和炼钢与航运有关的产业。并且设计了特别的教育制度,而去迎合其发展成国际港口的需要。
包括,着重培养国民的英语能力,让其国民,不论种族都操得一口流利英语。于是新加坡消除了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语言障碍,极大的方便了外商与本国企业的贸易往来。
此外,政府出资重点培养国民的实用知识和技术,与时并进。
在近些年发展迅速的信息科技产业,新加坡政府要求学生必修计算机程序,以迎合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强力推行超越当地民族差异的强烈国民认同感。李光耀把握新加坡突然被踢的机会,在国民间营造国家势单力薄的气氛,以此来刺激国民的忧患意识,“不分种族、团结一致、才有出路”的思想。
新加坡国民,从小就开始爱国教育,培养他们对新加坡国民的认同感。从那时,这种理念就根植于新加坡人的思想中,成为新加坡国民认同的坚实基础。
而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成为新加坡人发愤自强建设国家,造就惊人发展成就的推动力。
结语:
曾被踢出局的新加坡,经过不懈努力,由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变成一个发达国家。
虽然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少,但在国际舞台上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新加坡打破了热带地理环境无发达国家的谜咒,成为全世界唯一位于热带的发达国家。
有人一说起新加坡的发达,就酸溜溜:不就是靠着马六甲海峡才富起来的么,收费站而已。
首先,马六甲海峡旁边还有马来西亚与印尼,各方面条件不知道比新加坡好多少,但依旧没有新加坡富有发达,其次,马六甲海峡是免费的,并不是苏伊士运河那种需要交钱才能通过。
新加坡是亚洲陆地面积第二小的国家,只比马尔代夫大一点,人口稠密资源匮乏,但是新加坡的年人均GDP位居亚洲首位全球前列,是真正的超级富裕的国家。
新加坡的发展的确离不开马六甲海峡,不过并非完全因为这条海峡,因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以前的新加坡就算在海峡旁边,仍旧非常穷困落后。
英殖民时代,新加坡是个军事基地与商贸港口,不算多穷但也与富裕没啥关系。
六十年代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的时候,超过四分之一的新加坡人住在棚户区,贫困人口的比例大概有四成,这时候的新加坡既没资源又穷困潦倒,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撑下去。
要知道新加坡只不过是个弹丸之地,刚开始面积还不到六百平方公里,生存基本的淡水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也没有其他的资源,只能通过转口贸易赚点辛苦钱。
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向来被马来西亚、印尼所忌惮,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要发展就要先生存,新加坡为了生存下去,确立以英语为通用正式语言,并且主张各族均等而非华人至上,此外新加坡施行极其严格的法律管理,全方位引进西方教育又保留东方文化。
因为没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新加坡唯一的优势也就是靠着马六甲海峡,想来想去新加坡明确了自身的定位,那就是一方面发展实业,一方面发展贸易为主流的服务产业。
趁着全球产业转移,新加坡大规模承接产业进入,实体制造业迅速崛起。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的工业实力其实并不弱,全球七成以上的自升式深海钻井平台都产自新加坡,当地的炼油、电子制造、纺织、食品甚至军工产业,都有相当的水平。
马六甲海峡边上虽然有三个国家,新加坡的地方最小,但是新加坡也不是没有优势,既然别人都有的话,那我就做到最好,让路过海峡的船都愿意来我这儿。
不得不说,大部分经过马六甲的船舶,都愿意到新加坡修整与补给,而非马来西亚与印尼。
实体工业发展得不错,航运中心的地位逐渐奠定,此外新加坡又在炼油、金融、国际会展与旅游产业等领域,找到了明确的定位目标,并且打造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枢纽城市。
新加坡是个华人为主的国家,但却高度西化并且亲近西方,而许多的中华传统在当地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作为小国,新加坡一直在东西方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以立足。
毫无疑问,新加坡是非常成功的,这些年新加坡的国际关系处理得都很不错。
对中华文化地区来说,新加坡有天然的亲近感,对西方来说,虽然新加坡人都长着亚洲的面孔但却很西化,可以说新加坡的多元化与包容,推动了新加坡在国际上的成功。
不管是人口、面积、资源,任何条件来说新加坡都没法子跟马来西亚比,可新加坡的经济总量在过去一直都比马来西亚要高,人均更不知道高出多少倍。
人口上亿、又有石油又能仗着苏伊士运河收费的埃及,很多年里经济总量也远不如新加坡。
可以说新加坡除了靠着马六甲海峡之外,唯一的优势就是以华人为主,东西方文化兼容这一套算是被新加坡给玩儿明白了,实用至上,是新加坡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新加坡陆地国土面积只有近730平方公里、领海面积只有1047平方公里。要知道我国北京市的面积就有16410平方公里。这么看来新加坡无论陆地还是领海面积都只能算是一个弹丸小国。截至2022年新加坡的人口只有500多万。可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国的经济总量却高达4668亿美元。这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3位。新加坡的人均GDP更是排在全球第5位。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却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
在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国际贸易有限的时候新加坡这种地理位置没什么优势可言,但随着近现代国际航运贸易日渐兴盛就使新加坡的地理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印度洋和地中海成功连通。这也使马六甲海峡这个咽喉要道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加坡从此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贸易航线枢纽。到19世纪末新加坡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新加坡的贸易增长了八倍。
新加坡靠着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国际一流的服务为世界各地的船舶提供转口贸易的平台。这使新加坡得以坐地生财发家致富。历史上新加坡的领土领海面积要比现在大。新加坡在被英国殖民统治的近百年时间里领海区域不只局限在如今马六甲海峡的弹丸之地。那时位于印度尼西亚另一侧的圣诞岛和科科斯群岛也被英国划归新加坡殖民总署管辖,但这里距离另一个英属殖民地澳大利亚反而相对更近。
圣诞岛虽名义上归属于新加坡,但负责岛上资源开发的却是澳大利亚人。1958年英国以290万英镑的价格将圣诞岛卖给了澳大利亚,随后科科斯群岛也被划归澳大利亚管辖。当时还是英属殖民地的新加坡对此无能为力。失去这两个岛使新加坡损失了20%左右的国土,而且还失去了延伸到印度洋区域的领海。可即使在失去这两个岛后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仍牢牢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这使新加坡得以通过200多条航线连接着世界600多个港口。
新加坡独立后完善了自己的港口配套设施,从而能为过往船只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今位于新加坡南岛的新加坡港是世界第二大港口。每年超过三千万标准箱的货物在这里中转都会给新加坡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马六甲海峡还是事关国际能源安全的重要通道: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从中东进口石油、天然气几乎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石化产业也依托于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得以发展起来。
时至今日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港口之一拥有东南亚最大的修造船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的燃油供应港口。如今新加坡是亚洲领土面积倒数第二的国家,却是领土扩张速度最快的国家。当初英国人在新加坡登陆后就开始填海造陆,新加坡独立后的五十多年间依然对这项事业持之以恒。经过20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填海造陆使新加坡增加了146.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虽说146.4平方公里在我们看来似乎不算什么,但这意味着新加坡在过去的两百年间增加了1/4左右的国土面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正是这一波产业转移成就了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奇迹。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抓住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历史机遇结合新加坡自身特点确定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新加坡开始大力发展航运、电子、金融、石化等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61年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该区的面积为70平方公里,包含了来自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新加坡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岛和毛广岛等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
新加坡在国家制度设计层面是一个高度效仿西方制度体系的国家,但与此同时新加坡同样珍视传统的东方文化。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李光耀始终认为:西式民主并不适用于任何国家,他一生都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李光耀把亚洲价值观与英国人留下的法治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一个好的政府应当实现的目标:使人民在食、住、就业、保健等方面都受到良好的照顾;在法治下社会有秩序、有正义......
正是在这样的治国理念下新加坡在政府主导下努力提升社会服务:从1964年起新加坡开始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迄今为止超过80%的新加坡公民人居住在政府承建的房子,其余20%的居民则住在有地房地产以及私人公寓,全国居民住房拥有率达到90.5%,人均寿命82.5岁,15岁以上公民的识字率为96.7%。全国平均每一万人有医生23人,共有病床1.2万张。每千人拥有私家车110辆,手机渗透率达到148%,家庭电脑拥有率81%,上网率77.7%。
李光耀上台执政的第二年新加坡政府修改防止贪污法令并根据法令成立了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之后在2010年“透明国际”发布的世界清廉指数排名中新加坡、丹麦和新西兰三国并列第一。如果说清廉是新加坡政府的一大特征,那么新加坡政府的另一大特征就是高效。20世纪70年代处于市中心的新加坡河和加冷河盆地附近有2.1万户居民的粪便、生活污水、垃圾直接倒入河中。
如今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在那时却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李光耀为把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制定了“10年浚河计划”和“城市花园行动”。身为总理的李光耀身体力行在新加坡的许多公园里亲手植树。到1983年新加坡已有450万株树木。如今新加坡的人均GDP位居亚洲四小龙第一。这甚至超过日本名列亚洲发达国家第一,但新加坡并没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损害自然环境。
新加坡通过建设新镇来避免人口密集容易带来的大城市病。在新加坡最早的新镇之一大巴窑不仅建有多栋住宅楼,还拥有餐饮区、商业区、银行、医院、交通换乘站等完备的配套设施。居民绝大部分日常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甚至连办理购房贷款之类的业务也能就地解决,不必跑出大巴窑在多个单位之间奔波。这样的布局既方便了居民,又可最大限度避免交通拥堵。
多个功能完善的新镇加上便捷的交通系统以及高度遵纪守法的社会共识使新加坡在“治堵”上给大城市做出了范例。尽管新加坡是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然而通过填海造陆以及合理的城市规划使其显得并不拥挤。新加坡还格外重视对城市历史的保护,从而较好保留了新加坡的文化底蕴。新加坡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然而却颇为注重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如今高速发展的新加坡仍保留了约7000栋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
新加坡不仅是一个经济上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军事上的地区强国。新加坡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在兵力规模、战略纵深等方面是存在天然的局限性的,所以新加坡永远不可能像美、中、俄一样的世界性政治军事强国。不过新加坡在国际上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在同体量的国家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甚至即使是放眼整个东南亚地区也是不容忽视的。新加坡现役总兵力约为7.16万,另有预备役部队35万人。
在战时状态下新加坡可以在48小时内组织27万精锐,在两周内扩军至50万。这基本上已和邻国马来西亚的兵力水平持平了。要知道马来西亚的国土面积是新加坡的460倍、人口是新加坡的5.6倍。新加坡装备有35艘各种舰只、210余架各型飞机和豹2A4型、百夫长等战车、重火炮、导弹以及轻兵器等装备。新加坡的军工研发能力较强——新加坡产的战车和装甲车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数量达到2000辆。
本来不打算回答的,但是看到上面一位仁兄说新加坡10户里面就有一户是亿万富翁,我坐不住了。我可能待的是个假新加坡。
新加坡有钱!新加坡的财税主要来源是港口,贸易,石油冶炼,教育,和旅游。
港口不解释了,马六甲海峡那是老天爷赏饭吃,命好!
贸易,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税率低,很多的跨国企业都愿意这里设立办事机构,政府清廉且办事效率高,治安好,银行业发达。这些都是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也是很多富人愿意移民到新加坡的原因。
可能谁都不会想到,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石油交易中心,新加坡通过进口原油,然后将其冶炼成为石油出口,2014年,新加坡石油出口就达到5000多亿人民币,而新加坡的总人口也才500多万。
新加坡每年迎来大约1400多万的游客,这就每年又给新加坡带来的收入是1300多亿人民币,新加坡实行双语教学,英语和汉语普通话,因此吸引了很多的留学生。东南亚,中国还有印度的学生比较多。
新加坡有一个长久的政策,就是不养懒人,所以,新加坡实行全民养老金制度,只要你工作,就会有一笔钱存到自己养老金户头。工作的越久,工资越高,你的养老金就会越多。
政府统计的新加坡的月平均薪水是4000块新币左右,也就是20000人民币左右。
说完这些,我想说说关于新加坡的另一件事,我的一个新加坡朋友,中学学历,在网吧做收银。一个月薪水2000多块新币。我朋友从小没有爸爸,他的妈妈身体不好,不能工作,而且每周都要看医生。每年都要有2-3个月实在医院度过的。这样的家庭,在国内不管哪个城市,我想都无法生活下去,但是在新加坡,他去年买房了。虽然只有60多平米,他是用自己养老金户头支付的首付。他的妈妈去医院,因为属于建国一代,所以基本上医药费可以做到了全免。
去年新加坡财政预算没有花完,年底的时候,我家发了300块新币。
高薪养廉,法治严厉,法治健全。没有贪污腐败,弄虚作假。能罚死你。李光耀说的最对的一句话就是“都说我们新加坡有鞭刑,法律严格。那是因为我知道新加坡许多人素质和教育程度都不高,对于这些人光靠教育警告是没有用的,只有严苛的法律才能让他们不敢犯罪”所以新加坡人很守法,国际信任也高,自然一门心思发展经济
新加坡,面积仅有724.4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一个小县的水平。由新加坡岛和周围63个岛屿组成。和很多亚洲国家一样,近代以来也是饱受折磨,19世纪初就沦为英国殖民地,1942年又被日本占领,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就被全票通过逐出联邦,隔日新加坡正式建国,距今不过55年历史。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年代,新加坡就已经发展起来,与韩国、台湾、香港一起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至于其为什么能够在独立之后没多久就能如此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扼住马六甲海峡,学过历史或者地理的都知道,马六甲海峡对于对于全国货运的重要。
很快新加坡就发展成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航运中心,这其中除了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位置之外,还在于新加坡领导人的努力,尤其是李光耀、吴作栋。
其次,新加坡毕竟是小国,面积仅是我国一个小县的水平,管理起来自然很方便。就像很多小国一样,如卢森堡、马耳他一样,都非常容易发展起来,这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服务业发达,其实这并没有值得说为什么的,小的国家本来就容易富裕,稍微有点优势即可,如地理位置、能源、邮票等。
新加坡确实是有钱,与其说新加坡有钱,不如讲大多数亚洲或者世界上的富人都聚集到了新加坡。新加坡的资产上亿的富人总数在亚洲排名第一,根据BCG的世界富人调查报告,新加坡每10户家庭就有一户是亿万富翁。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是新加坡的一个方式,所以对于富裕层有着很多的利点,这也直接影响了许多有钱人选择新加坡国籍。
资产保全度全世界第一
资产保全度,简单来说就是除了上交的税金以外的个人资产所剩的比例,越高当然是保全度越高。单单从个人税务方面,新加坡就能够节省很多支出,我就针对新加坡和日本进行一个比对,或许能够看出一二。
个人所得税:新加坡最大是22%,日本最大是45%;
国外所得: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课税对象;
居民税: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10%+500日元;
继承税: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最大50%;
赠与税: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最大50%;
资本收益(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20%;
股利收入: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20%;
(国内是一个什么情况,这里就不做对比了)
日本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可以称为发达国家的地方,比新加坡税金征收比例高很多,新加坡属于小政府模式,所以税收相对较低。同样的继承和赠与,如果在新加坡就是不征税的,对于同一个家族的资产保全度来讲,首选新加坡。所以,从这个方面,新加坡能够吸引更多的富人前来,同样也就拉高了当地的富裕程度。
活用地区和人才优势
除了上述的人才引进以外,还有就是新加坡的地域优势,新加坡是1965年独立,国土狭小,除了港口以外就没有其他资源了,就连水资源都十分紧缺。此时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下面几种重要措施:
活用区域优势
新加坡的最大优势就是“位置好”,位于船运的主要交通线之上,是亚洲和大洋洲飞机最合适的中转站,作为国际中转城市最为合适。新加坡大力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最先进的设备配套机场、港口,推进24小时化改革。为了更加利于交通,整备前往城市中心的交通线,充分发挥商务、旅游、中转的功能。
金融改革
大幅度降低企业法人税务,对投资企业进行税务优待。同时为了让企业更加方便的筹集资金,设置证券交易所和外汇市场。(个人税务方面的优待如前文所讲)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华人华侨的不懈努力和彻底的“精英教育”,才会培养了如此众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就是现在所谓的“富裕人群”(当然也有例外)。
新加坡富裕不代表整个市民都富裕,因为新加坡是在亚洲劳动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与一些传统欧洲发达国家完全不同。新加坡的财富来源多,但其中少不了招募巨额财富(免税)的移民。拿富人的财富除以新加坡总人口算出来的人均GDP彻底歪曲了实际生活情况。新加坡总统等高层基本不通过投票任免,总统任命全靠世袭。结论,贫富差距大。人均GDP高这不代表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经济富裕。我屡次强调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一定给中底层带来富裕,有时候你的钱包????越来越萎缩。因为市场经济和资本游戏规则更倾向于支持富人、钱赚钱等……请持有
不同意见的朋友互动一下让我或别的朋友涨姿势。
中国人喜欢称新加坡为坡县,因为地方实在是太小了,63个大小岛屿全算上才700多平方公里,其中还有20%是填海造出来的陆地。700多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沈阳的800多万人口,但是面积上大约要比新加坡大20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坡县面积排名是第197。岛上有560万人口300多万是新加坡公民,其他都是外来的务工人口,因为新币汇率真的很划算1新币约等于5块1人民币。
言归正传本人觉得坡县的繁华大都属于表象,在国内别说一线城市。就算是二三线城市也能找到规模和设施上媲美甚至超越坡县的商业圈,购物中心以及人文旅游景观。17年的GDP排名世界第41名。坡县的繁华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口太少而把人均排名拉进了世界前十。感觉就像段子说的那样:把张三李四和马云 王健林的财富放在一起可以撼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可是张三李四真的富有吗-_-||
感触最深的是新加坡的老人家退休之后,退休金不够用,超多老人家跑出来打工,出租车,通勤车,货车司机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家,还有更多的在餐馆收拾卫生或者给公司收垃圾洗厕所。老人家一直打工做到做不动那一天为止,在坡县属于常态。我在大街上就遇到过好多没体力工作直接讨钱的老人。图片我就不放了,你们去网上搜。
实在没体力工作的老人一般会花3块钱买整包的纸巾,里面大概二三十包。然后拆开在地铁站和食阁单卖,更惨的是连这种事都做不了或者不愿意做。就直接在地铁站,超市,食阁甚至在马路边讨钱。
回到题目新加坡有多繁华?
富人富到流油 普通人穷得得去要饭。
资本主义国家的慈善哪里是给平民的。
花园城市 只适合富人居住!
仅代表个人观点
新加坡国土面积为719平方千米,人口为560万。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并称为亚洲四小龙。新加坡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金融中心。
新加坡位于靠近马六甲海峡东部。马六甲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忙碌的海峡之一。每一年都有8万膄船经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是马来甲海峡中转站,所有新加坡依靠马六甲海峡发展起来集装箱港口。
第二新加坡的工业。1961年,新加坡成立工业区,新加坡成立工业区是亚洲最早的工业区。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造船基地和全球炼油基地之一。新加坡工业门类比较齐,比如电子等。
第三新加坡旅游业。新加坡国土面积为719平方千米,主要领土是新加坡。但是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新加坡旅游资源丰富,每一年可以吸引大量世界人过来新加坡旅游。旅游给新加坡带领重要的外汇。旅游业还带动服务业零售批发等行业发展。
第四政府主导下社会服务。大部分国民都居住在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新加坡是实行全面免费医疗和教育。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提供不少工作岗位。社会福利好
新加坡虽然国土面积小,但是国家经济1/4是依靠工业生产。新加坡是一个工业国家。海湾国家人均GDP虽然高,但是没有工业基础,只能称为发展中国家。新加坡有自己工业基础.,也是亚洲四大发达国家之一。
狮城政府有钱源于人民, 1)每人每月薪金大约百分之四十要进入政府的公积金户口, 举例你每月人工新币一千元, 政府抽四百元, 二百元从你个人户口抽取, 你实收八百元,其余二百元由你老板支付, 2)买汽车要申请拥车证, 除了本身车价外你要额外缴付大约十万到三十万人币的费用视乎汽缸容量, 所以新加坡的汽车价格是全世界最贵的,3)电子道路收费, 每次是每次驾车经过市区道路或高速关口都要缴付大约十元到三十元人币的费用, 每天不同时间不同收费; 这三个收入是新加坡政府的主要收入, 有了人民的钱狮城政㾈公司如淡马锡, 新展银行全世界投资,所以国富民窮就是这个道理
在潮汕谚语中有一句叫: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了无奈何,搭只飞机走去新加坡。意思是以前的华人在无奈何的情况下才会去新加坡。但如今的新加坡却变成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华人。毫无疑问华人是世界是最优秀的族群之一,那怕在西方国家,华人比其他族裔也受到了更大的认可与尊重。在国外,华侨的经济能力可以匹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而国内目前也达到了中上收入水平,发展前景依然很宽阔。当然,新加坡优秀的东方范式国家治理及坐拥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也是主要原因。
去了新加坡才知道,这个国家简直就是女人的圣地,男性的天堂!在这里生活的人真的太幸福了。
01
新加坡经济很发达
新加坡非常注重港口贸易的发展,所以从60年代起,它的经济就已经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现在更是注重发展金融业,世界各大金融巨头齐聚新加坡,金融业占了GDP占了70%,可以说,他们穷得只剩下钱了。
面积仅724平方公里的新加坡,人口仅有570万,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720亿美元,超过了面积是新加坡450倍,人口是新加坡五倍的马来西亚。人均GDP达到6.52万美元,是我国人均GDP的6倍,是日本人均GDP的1.5倍。新加坡也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发达程度可见一斑。
02
新加坡的住房政策很发达
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倡导“居者有其屋”理念,新加坡的独特住房理念是,政府建造房子,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国内民众,确保低收入群体也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除此之外,政府还会赠送公民基本的家具,满足国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目前,新加坡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公民居住在政府建造的房子里,是世界上人均拥房率最高的国家。
03
新加坡的军事很发达
新加坡还是个军事强国,新加坡现有在役军人总数在7-8万人左右,但是可以较快征用的兵力有40万人,全面动员的话人数甚至可以达到100万人,是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丝毫不怵于面积是它450倍,人口是它五倍的马来西亚。
04
新加坡港口贸易很发达
眼光独到的新加坡人,发现了马六甲海峡在国际航运的重要性,利用马六甲海峡枢纽位置,大力发展国际港口贸易,靠着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国际一流的服务,新加坡得以坐地生财,积累了原始的财富,从而使得新加坡可以在6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
目前,新加坡拥有东南亚大修造船基地,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的燃油供应港口,通过200多条航线,新加坡连着着世界600多个港口,成为非洲,欧洲,中东到亚洲,美国必经的海上航运枢纽。
05
新加坡的医疗很发达
新加坡的医疗服务是出了名的优质高效,世界卫生组织在考量了医疗水平、接受医疗服务的难度和医药费负担公平性等方面后,认定新加坡的医疗水平在全世界排第三名,每年都会有超过50万人次的外国人到新加坡求医,比某些国家一年的旅游人数还多。
06
新加坡的交通很发达
新加坡的地铁网络遍布整个国家几乎每个地方,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发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在新加坡,坐地铁上班是最便捷、最高效的交通方式。而且新加坡公交线路,的士也很便利,几乎随叫随到,不会堵车。
06
关于新加坡的其他事
①:去了新加坡才知道,新加坡的国父是华人,国民75%也是华人,是世界上华裔占比最多的国家。
②:新加坡人口密度为7915人每平方公里,而上海市人口密度为3810人每平方公里,但是新加坡却很少堵车,因为在很少人买车,买一辆车的价格高得吓人,在国内一辆5万的QQ,它能卖到30万,买车还要摇号,办理车牌还要花15万到50万,实在伤不起啊。
③: 新加坡号称“花园城市”,人均8平米绿地,无论是高架桥还是房顶,都要种树绿化,就连排水沟都被他们改造成小溪来养鱼。
④: 在新加坡,公交车很拽,你要是不招手示意,它绝对不会靠边停。重点是,公交车根本不报站点,如果你是外地游客,你只能拿着手机全程看谷歌地图,本地人都不敢亲自走神,要想下车,还得提前一站按门铃才给你下。
⑤: 在新加坡,抽个烟比赚一个亿还难,不到21岁,都不让你买烟,卖烟给未成年,会被罚款25000元,商店的烟都是锁在柜子里,不允许展示,乱扔烟头烟灰会被罚款25000元。新加坡很少有抽烟区,抽烟区域都是被黄线画出来的,曾经有人一脚在圈内,一脚圈外抽烟,被罚了5000。
⑥: 新加坡是世界上处罚最严格的国家,去新加坡游玩一定要乖一点,否则分分钟罚得你回不了家。
地铁上喝水吃东西都是要被罚款的,公众场合是不允许大声喧哗的,比如唱歌,所以广场舞在新加坡是不存在的。还有在公众场合不允许光膀子的,就算你在家里,除非你拉起窗帘,不然被人看到你光膀子,你又得倒霉。
新加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还保留鞭刑的国家,据悉,新加坡每年大约有1000人受到鞭刑,有35项罪名将会受到鞭刑处罚,鞭刑上限是24下,适用于7岁到50岁的人,不会对未成年人网开一面,而且行刑者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肌肉男,绝不会手下留情。所以,去旅游的要注意了,签证千万不要逾期超过90天,千万不要乱涂鸦。
⑦: 在新加坡是不允许吃口香糖的,在便利店也买不到口香糖,走私口香糖的人将会被处以一年的监禁和最高一万美元的罚款,所以,千万不能携带口香糖入境。
⑧: 新加坡的房子是没有厨房的,一点油烟味都没有,全国人民都不做饭,而且不允许装抽油烟机。因为他们有各种小贩中心,类似于我国的小吃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美食,与我国不同的是,小贩中心是由政府管控的,美食不但价格便宜,而且食品安全全世界第一,有这样的小贩中心,谁还在家做饭?简直就是女人的天堂,男性的圣地,终于再也不用洗碗了。
本文由作者:孩子的好爸爸 于 2023-05-14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51925188369606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