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说,这首曲真的不好改,已经把字词用尽了,再改只会毁了原本的意境,但是非要改,也不是不可以哈。
先看原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改一字版:
痴藤老树昏鸦,小桥溪水人家。古道秋风瘦马,残阳西下,断肠客在天涯。
大换血版(最近痴迷林正英僵尸片的我):
老藤鬼树飞鸦,断桥黑水古刹。湿路阴风纸马,血月西下,赶尸人在天涯。
最近天天看英叔,沉迷于英叔的僵尸故事无法自拔,那个时代的电影真的好好看,无法超越的经典!
忽然想起一个网上疯传的搞笑版: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上一趴。
意境是浑然天成的,下笔就成为一体,不可再改,改了就失了气韵,此之谓一字千金。
————丸————
文:祁门小谢
元曲大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传唱八百余年而不衰,原诗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经过字斟句酌,将诗改为: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离家,远道西风瘦马,残阳西下,断肠人望天涯。
首句将“枯藤”改为“古藤”,基本意义不变,没有了“枯藤”的寂寥衰败沧桑,却增加了“古藤”的岁月霜华。将“人家”改为“离家”,没有改变江南水乡的基本面貌,依旧是小桥流水,不过自己离开家了,成为了游子,没有了家的温馨了。将“古道”改为“远道”,没有了风尘仆仆,远古沧桑,却增加了前途渺茫,岁月堪忧的悲凉。将“夕阳”改为“残阳”,更加悲凉,更加日薄西山。将“在”改为“望”,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不见家,有一种寻找理想,而理想渺渺的凄凉。
每句改一字之后,原诗的大意未变,整体的效果却大打折扣,不及原诗的意象美,不及原诗的韵味悠长。如果您也喜爱古诗词,请批评指正。
巜天净沙.秋思》是元朝著名元曲大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其词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以秋天特有的多种景物,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虽然全曲只有五句,共28字,而所包含的悲秋之内容容量巨大,结构巧妙,如果改一字,就会失去原有的精髓和精妙的构思。提问者出此题,只能作乐而已。
天净沙一一秋思
枯藤老树归鸦,
小桥流水谁家?
古道西风战马,
夕阳刀下,
断肠人笑天涯!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沧桑是正道。虽然我们回避不了无常,人间依然有大爱。我们都是地球人,慈悲喜舍就是人间最管用的法宝,让我们携起手来,人人献出一点爱,这滚滚红尘,便成了净土,成就的就是你、我、他!
所以,学妹斗胆让前人凄凉《秋思》,在我们这一代,演绎出不一样的反响!
枯藤老树慈鸦,
小桥流水仁家。
古道西风救马,
丹阳西下,
断肠人谢天涯!
(图片选自网络)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词牌《天净沙》是《小令》。 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三平韵、两叶韵——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根据题主的要求,将该词每句改一字,其词的平仄韵脚符合《天净沙》词牌的要求,很难做到原词的神韵。要保留原词的神韵也就没有必要改了。因此,笔者选择了戏改。改动后的词作符合《天净沙》的词牌平仄韵脚,但,词义却与原词相去甚远,只是戏改一乐。
戏改《天净沙-秋思》
彩云飞翔
枯藤老树衰(昏)鸦,
小桥流水娼(人)家。
古道西风瞎(瘦)马,
夕阳西下,
断魂(肠)人在天涯。
检测结果 (天净沙:词林正韵)
枯藤老树衰鸦【鸦:第十部】 押韵(第1组韵)
小桥流水娼家【家:第十部】 押韵(第1组韵)
古道西风瞎马【马:第十部】 押韵(第1组韵
夕阳西下 押韵(第1组韵)
断魂人在天涯【涯:第三部(平),第五部
(平),第十部(平)】 押韵(第1组韵)
请留意多音字:涯 。
平仄符合要求。
第11字 娼 不在韵表中,请自行判断
(原诗)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改诗)
枯藤老树孤鸦
小桥流水无家
古道西风单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上
(一点说明)
孤,无,单,多么孤苦无奈。
夜幕来临,孤独的乌鸦想要回家。
美丽的风景还在,却没有家的影子。
在曲折的小道边上,西北寒风之中,一江孤单的马在等待什心。
夕阳渐渐西沉,黑暗完全降临。
人在天上,也许要等的人已经不在人间,想象曾经的好,怎不泪如断肠呢?
谢谢邀请。飞花《作娟悟语》。这首诗从古传唱至今,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也很欣赏,可见它的妙处,所以没有必要改。就是改,我的意见是最好不要改原作者的意境和初衷。但是如果从玩一下角度做文字游戏,应该很有趣,也未尝不可,我也掺和掺和。看我怎么改?
枯藤老树落昏鸦,
小桥流水几人家?
古道西风赶瘦马,
夕阳夕下
断肠人走天涯。
前三句我每句加了一个字,第四句把西字改成夕字。第五句又加了一个字。我觉得这么改原来的意境和意图没变,大家看我改得怎么样呢?
作者顾作娟,图片来自网络。第三张自拍。
天净沙·秋思
[ 元 ]马致远
这首词是元代马致远所写,词里面的文字已经精炼无比,描写了,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古老的道路,西风,还有一匹瘦弱的老马。时间是夕阳已经下山去了。一个思念家乡,落寞之人漂泊在外,缓缓走在天边。
名作就是名作,在下实在不敢改变马老先生的原作本意。那么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修改,我想加一些动词或者修饰语。改得不好,欢迎拍砖。
小桥流水人家,我觉得可以加一个伴字。小桥流水伴人家。可以使这三个景物更加和谐,相依相伴。这户乡下人家并不孤单,有小桥,有流水的陪伴,这样温馨温暖,与画面即将走进的漂泊在外游子做对比。一个孤单,一个温馨 。对比更加强烈。
夕阳西下,这句我觉得可以加一个望字。望夕阳西下。马主人把手抬头远望夕阳,太阳又下山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的路还如此漫长。
感谢邀请。我的答案是觉得这个提议相当无聊,根本没必要改,也无法更改。
虽然一开始我看到这个问题,也左比划右比划前比划后比划的尝试了一番,但无论怎么改,都不如原来的字眼更能体现作者意图与意境的和谐。反而空憋了一口闷气,焦躁了一番。到最后不得不放弃。然后又不得不对马致远深深折服。
大师就是大师,这字炼的。没有一个废字。不信你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组成了一幅萧索的画图,只有用作者定义下的枯、老、昏三种明显含着萧索之感的字眼界定,才能产生这种感觉。换掉任何一个字眼都觉得词不达意,当然枯和老或者有人建议用朽、腐来换,但换了就会觉得表达又太过了,枯、老、昏体现的是秋天的藤、树、鸦将死未死的状态,腐、朽则是已经死了发霉的状态,肯定不行。有人可能觉得昏鸦可以直接说乌鸦,但乌鸦是常态,体现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萧索之感。所以第一句没法替换掉一个字眼。
这句则是自然描写,没有蕴含作者的明显情感,这也正是马致远的高明之处,首句萧索,已经起到引领作用,次句不用继续萧索。一切景物也是在萧索背景之下的。如果继续萧索,则不仅没有情感起伏之美,还会让读者产生压抑情绪。如此自然勾画一句,可以让读者喘口气。然后有余力继续往下读。
当然这句可以更换小为石、木,但换过之后不说读来的语感舒不舒服,起码观感上也会觉得刻意了;“流水”也可以替换为“溪水”,但替换后意义重复,且没有了动感;至于“人家”我看到回答里面有人改为“谁家”,初看似乎也行,但联系下文,仔细想想也是刻意,你觉得一个骑着瘦马在萧索的古道上的断肠人会去问那是谁家吗?肯定不会,那户人家究竟是谁家与他何干?如果他有那闲心关心谁家,哪里还会是“断肠人”?况且说人家是泛指,并不一定指的是一户,如果换成谁家那就是说小桥边,流水旁只有一户人家了。所以这句里的词眼也是无可替代,起码没有更好的替代。
马致远在第二句让读者缓了一口气,目的达到之后,接下来笔锋继续下沉,用“古”“西”“瘦”分别界定“道”“风”“马”,以达到其写意情绪继续下沉的效果。“古道”彰显悠远,“西风”说明季候出于深秋,“瘦马”体现长久的奔波追寻。这句古道怎么换?我想不出。“西风”如果换成其他方位的风肯定不行,季节换了,如果直接换成秋风则又不能直指深秋。瘦马换成啥,我也想不出,奔马?策马?肯定是不行的。
这句更难换,是固定词语,换成斜阳西下,则不自然了。这句不说了。加上前面的场景描写,这句是为了更准确的进行时间界定。
通过前面所有景物的描写,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如画龙点睛,顿时让整首诗意亮了。“断肠人”这三个字是作者的定义,也是固定词组,改任何一个字都会破坏词意,“天涯”也是体现追寻路途之远,天涯在哪?也许是眼前,也许更在很远很远的远方。固定词不能改,这句里面能改的似乎只有这个“在”字?怎么改?改为“到”?似乎不太如意,改为“过”,也觉不妥,想来想去,还是马致远用的“在”字好,完美的体现了作者意图,骑着瘦马在古道上漫无目的的这位“断肠人”,目前正在作者前面一系列勾画定义下的这个天涯里。
图源网络。致谢。
本文由作者:曾一喵 于 2023-03-31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53222506721076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