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惊艳的古文……历史上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子厚1020—1077)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名言名句,其中他的(四为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最为有名,直到如今,乃然是文人们最欣赏的,最具有正能量崇高思想的境界,和高尚理想的追求。
大多收集在《古文观止》里面,共222篇。读熟背熟理解透彻这个东东就好了,考试是有用的。
《古⽂观⽌》⽬录五十篇
1. 孔子世家赞
2.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3. 出师表
4. 陈情表
5. 兰亭集序
6. 归去来辞
7. 五柳先生传
8. 北山移文
9. 谏太宗十思疏
10. 滕王阁序
11. 春夜宴桃李园序
12. 吊古战场文
13. 阿房宫赋
14. 师说
15. 进学解
16. 圬者王承福传
7. 送李愿归盘古序
18. 送董邵南序
19. 祭十二郎文
20. 箕子碑
21. 种树郭橐駝传
22. 梓人传
23. 钴鉧潭西小丘记
24. 待漏院记
26. 书洛阳名园记后
27. 严先生祠堂记
28. 岳阳楼记
29. 义田记
30. 袁州州学记
31. 朋党论
32. 五代史伶官传序
33. 相州昼锦堂记
34. 丰乐亭记
35. 醉翁亭记
36. 秋声赋
37. 祭石曼卿文
38. 泷冈阡表
39. 刑赏忠厚之至论
40. 凌虚台记
41. 超然台记
42. 赤壁赋
43. 三槐堂铭
44. 上枢密韩太尉书
45. 黄州快哉亭记
46. 深虑论
48. 尊经阁记
49. 吴山图记
50. 沧浪亭记
……
回答供参考。
令人惊艳的古文太多,我唯衷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8]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滕王阁序》
[唐代] 王勃
长诵滕王阁,不用花门票
滕王阁序
王勃〔唐代〕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青霜一作:清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天人一作:仙人;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飞阁流丹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一作:安贫;以犹欢一作:而相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豫yù章zhāng故gù郡jùn,洪hóng都dōu新xīn府fǔ。星xīng分fēn翼yì轸zhěn,地dì接jiē衡héng庐lú。襟jīn三sān江jiāng而ér带dài五wǔ湖hú,控kòng蛮mán荆jīng而ér引yǐn瓯ōu越yuè。物wù华huá天tiān宝bǎo,龙lóng光guāng射shè牛niú斗dòu之zhī墟xū;人rén杰jié地dì灵líng,徐xú孺rú下xià陈chén蕃fān之zhī榻tà。雄xióng州zhōu雾wù列liè,俊jùn采cǎi星xīng驰chí。台tái隍huáng枕zhěn夷yí夏xià之zhī交jiāo,宾bīn主zhǔ尽jǐn东dōng南nán之zhī美měi。都dū督du阎yán公gōng之zhī雅yǎ望wàng,棨qǐ戟jǐ遥yáo临lín;宇yǔ文wén新xīn州zhōu之zhī懿yì范fàn,襜chān帷wéi暂zàn驻zhù。十shí旬xún休xiū假jià,胜shèng友yǒu如rú云yún;千qiān里lǐ逢féng迎yíng,高gāo朋péng满mǎn座zuò。腾téng蛟jiāo起qǐ凤fèng,孟mèng学xué士shì之zhī词cí宗zōng;紫zǐ电diàn青qīng霜shuāng,王wáng将jiāng军jūn之zhī武wǔ库kù。家jiā君jūn作zuò宰zǎi,路lù出chū名míng区qū;童tóng子zǐ何hé知zhī,躬gōng逢féng胜shèng饯jiàn。
时shí维wéi九jiǔ月yuè,序xù属shǔ三sān秋qiū。潦lǎo水shuǐ尽jǐn而ér寒hán潭tán清qīng,烟yān光guāng凝níng而ér暮mù山shān紫zǐ。俨yǎn骖cān騑fēi于yú上shàng路lù,访fǎng风fēng景jǐng于yú崇chóng阿ā。临lín帝dì子zi之zhī长cháng洲zhōu,得dé仙xiān人rén之zhī旧jiù馆guǎn。层céng峦luán耸sǒng翠cuì,上shàng出chū重chóng霄xiāo;飞fēi阁gé流liú丹dān,下xià临lín无wú地dì。鹤hè汀tīng凫fú渚zhǔ,穷qióng岛dǎo屿yǔ之zhī萦yíng回huí;桂guì殿diàn兰lán宫gōng,即jí冈gāng峦luán之zhī体tǐ势shì。
披pī绣xiù闼tà,俯fǔ雕diāo甍méng,山shān原yuán旷kuàng其qí盈yíng视shì,川chuān泽zé纡yū其qí骇hài瞩zhǔ。闾lǘ阎yán扑pū地dì,钟zhōng鸣míng鼎dǐng食shí之zhī家jiā;舸gě舰jiàn迷mí津jīn,青qīng雀què黄huáng龙lóng之zhī舳zhú。云yún销xiāo雨yǔ霁jì,彩cǎi彻chè区qū明míng。落luò霞xiá与yǔ孤gū鹜wù齐qí飞fēi,秋qiū水shuǐ共gòng长cháng天tiān一yī色sè。渔yú舟zhōu唱chàng晚wǎn,响xiǎng穷qióng彭péng蠡lí之zhī滨bīn,雁yàn阵zhèn惊jīng寒hán,声shēng断duàn衡héng阳yáng之zhī浦pǔ。
遥yáo襟jīn甫fǔ畅chàng,逸yì兴xìng遄chuán飞fēi。爽shuǎng籁lài发fā而ér清qīng风fēng生shēng,纤xiān歌gē凝níng而ér白bái云yún遏è。睢suī园yuán绿lǜ竹zhú,气qì凌líng彭péng泽zé之zhī樽zūn;邺yè水shuǐ朱zhū华huá,光guāng照zhào临lín川chuān之zhī笔bǐ。四sì美měi具jù,二èr难nán并bìng。穷qióng睇dì眄miǎn于yú中zhōng天tiān,极jí娱yú游yóu于yú暇xiá日rì。天tiān高gāo地dì迥jiǒng,觉jué宇yǔ宙zhòu之zhī无wú穷qióng;兴xìng尽jìn悲bēi来lái,识shí盈yíng虚xū之zhī有yǒu数shù。望wàng长cháng安ān于yú日rì下xià,目mù吴wú会huì于yú云yún间jiān。地dì势shì极jí而ér南nán溟míng深shēn,天tiān柱zhù高gāo而ér北běi辰chén远yuǎn。关guān山shān难nán越yuè,谁shuí悲bēi失shī路lù之zhī人rén;萍píng水shuǐ相xiàng逢féng,尽jìn是shì他tā乡xiāng之zhī客kè。怀huái帝dì阍hūn而ér不bú见jiàn,奉fèng宣xuān室shì以yǐ何hé年nián?
嗟jiē乎hū!时shí运yùn不bù齐qí,命mìng途tú多duō舛chuǎn。冯féng唐táng易yì老lǎo,李lǐ广guǎng难nán封fēng。屈qū贾jiǎ谊yì于yú长cháng沙shā,非fēi无wú圣shèng主zhǔ;窜cuàn梁liáng鸿hóng于yú海hǎi曲qǔ,岂qǐ乏fá明míng时shí?所suǒ赖lài君jūn子zǐ见jiàn机jī,达dá人rén知zhī命mìng。老lǎo当dāng益yì壮zhuàng,宁níng移yí白bái首shǒu之zhī心xīn?穷qióng且qiě益yì坚jiān,不bù坠zhuì青qīng云yún之zhī志zhì。酌zhuó贪tān泉quán而ér觉jué爽shuǎng,处chù涸hé辙zhé以yǐ犹yóu欢huān。北běi海hǎi虽suī赊shē,扶fú摇yáo可kě接jiē;东dōng隅yú已yǐ逝shì,桑sāng榆yú非fēi晚wǎn。孟mèng尝cháng高gāo洁jié,空kòng余yú报bào国guó之zhī情qíng;阮ruǎn籍jí猖chāng狂kuáng,岂qǐ效xiào穷qióng途tú之zhī哭kū!
勃bó,三sān尺chǐ微wēi命mìng,一yī介jiè书shū生shēng。无wú路lù请qǐng缨yīng,等děng终zhōng军jūn之zhī弱ruò冠guàn;有yǒu怀huái投tóu笔bǐ,慕mù宗zōng悫què之zhī长cháng风fēng。舍shě簪zān笏hù于yú百bǎi龄líng,奉fèng晨chén昏hūn于yú万wàn里lǐ。非fēi谢xiè家jiā之zhī宝bǎo树shù,接jiē孟mèng氏shì之zhī芳fāng邻lín。他tā日rì趋qū庭tíng,叨dāo陪péi鲤lǐ对duì;今jīn兹zī捧pěng袂mèi,喜xǐ托tuō龙lóng门mén。杨yáng意yì不bù逢féng,抚fǔ凌líng云yún而ér自zì惜xī;钟zhōng期qī既jì遇yù,奏zòu流liú水shuǐ以yǐ何hé惭cán?
呜wū乎hū!胜shèng地dì不bù常cháng,盛shèng筵yán难nán再zài;兰lán亭tíng已yǐ矣yǐ,梓zǐ泽zé丘qiū墟xū。临lín别bié赠zèng言yán,幸xìng承chéng恩ēn于yú伟wěi饯jiàn;登dēng高gāo作zuò赋fù,是shì所suǒ望wàng于yú群qún公gōng。敢gǎn竭jié鄙bǐ怀huái,恭gōng疏shū短duǎn引yǐn;一yī言yán均jūn赋fù,四sì韵yùn俱jù成chéng。请qǐng洒sǎ潘pān江jiāng,各gè倾qīng陆lù海hǎi云yún尔ěr:
滕téng王wáng高gāo阁gé临lín江jiāng渚zhǔ,佩pèi玉yù鸣míng鸾luán罢bà歌gē舞wǔ。
画huà栋dòng朝cháo飞fēi南nán浦pǔ云yún,珠zhū帘lián暮mù卷juǎn西xī山shān雨yǔ。
闲xián云yún潭tán影yǐng日rì悠yōu悠yōu,物wù换huàn星xīng移yí几jǐ度dù秋qiū。
阁gé中zhōng帝dì子zi今jīn何hé在zài?槛kǎn外wài长cháng江jiāng空kōng自zì流liú。
有哪些令人惊艳的古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令人惊艳的古文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熣灿的光芒。我比较喜欢和熟悉的当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不仅仅是描写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变化。主要表现的是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友人的鼓励和安慰。
《岳阳楼记》是一篇很有名的古文。千百年来被相继传颂。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釆取独善其身的态度,乐得清闲自在,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友人。这是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境界。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我认为《岳阳楼记》是令人惊艳的古文。
中国古代最令人惊艳的古文大多被辑录在《古文观止》中。在我读中文系的时候,为了买到这本书,几乎跑遍了京城所有较大的新华书店。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年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书名“古文观止”的意思,就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它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
如果从全书文章中优中选优,我觉得有以下诸篇乃千古绝唱:诸葛亮的《前出师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贾谊的《过秦论》共10篇。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大家认为还有比这些更好的文章,请自行斟酌。
其中,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文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非常完美。全文共包含40个成语,其中有29个为王勃独创。
文心来回答。《滕王阁序》是一篇令人惊艳,千古绝唱的古文!!!公元675年初唐诗人王勃在都督阎伯屿滕王阁的宴席上即兴创造完成《滕王阁序》,全文共773字,词藻华丽气势磅礴,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叫好。那么《滕王阁序》令人惊艳之处在哪呢?
《滕王阁序》充满了初唐朝气蓬勃气象,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精神气。王勃这个天才少年,未冠入仕后去职,杀人坐牢,他对人生有更深层的思考,并将这些感悟写进《滕王阁序》中。所以,如果你读懂了《滕王阁序》,就可以笑对人生了。如: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重视取才用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提了名士风范;“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提出固守本心;“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倡议建功立业。无一不体现初唐积极奋发进取的心态。
《滕王阁序》中更多的是人生思考。如”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表达了淡定面对人生沉浮。“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唯有活好当下方有未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洞察先机后庞辱不惊。”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要坦然面对人生挫折。
《滕王阁序》众多句子词藻华丽,意境深远,几乎通篇为千古传诵不息的金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因篇幅有限,不能逐一列示。
是成语数量最多的一篇古文,如 :襟江带湖、 三江五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告。本后附40个成语列表。
可查百度文库,完整提供了《滕王阁序》共23个典故。如:徐孺下陈蕃之榻。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等等。
王勃在宴席上即兴作完《滕王阁序》后,在看望父亲返程路上落海,惊悸而死。第二年《滕王阁序》传到唐高宗手里,读后拍案叫绝,要召王勃入朝为官。得知王勃已离世,高宗连道:“不容于世,故而逝去?可惜!可惜!可惜!”
《滕王阁序》是骈文登峰造极之作,惊艳了时光,文字魅力至今不减,是国学名篇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滕王阁序》40个成语如下:1. 襟江带湖、2. 三江五湖、3. 物华天宝、4. 人杰地灵、5. 胜友如云、6. 高朋满座、7. 腾蛟起凤、8. 躬逢其盛、9. 飞阁流丹、10. 桂殿兰宫、11. 钟鸣鼎食、12. 虹销雨霁、13. 水天一色、14. 渔舟唱晚、15. 衡阳雁断、16. 逸兴遄飞、17. 响遏行云、18. 天高地迥、19. 萍水相逢、20. 时运不齐、21. 命途多舛、22. 冯唐易老、23. 李广难封、24. 达人知命、25. 老当益壮、26. 白首之心、27. 穷且益坚、28. 青云之志、29. 涸辙之鲋、30.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3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2. 穷途之哭、33. 一介书生、34. 谢家宝树、35. 胜地不常、36. 盛筵难再、37. 临别赠言、38. 登高能赋、39. 潘江陆海、40. 物换星移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人才辈出。有很多令人喜欢的文章诗词歌赋,我最喜欢的先属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先生把外国人目中的"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说,抨击的体无完肤。展现了我新时代发展中的少年中国,如"乳虎",如"潜龙”,如"朝阳”,如"长江之源"…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全文字句精炼,如诗如歌,气势磅礴。请朋友们一读梁先生的惊艳大气之作!
我从美女、场景、气节、心境等四个方面说一下自己认为惊艳的古文。
曹植作为建安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他的文采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尤其是《洛神赋》里把这个绝世美女描写得风姿绰约、不可方物。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其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把洛神的那种飘飘欲仙、如梦似幻的形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个人感觉,描写美女的词都已经被曹植写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司马相如把辞赋这种文体升华到了一个他人难以匹敌的高度,《子虚赋》里对“云梦泽”场景的描写是瑰丽绚烂、惊世骇俗。下面这段是描写美女在云梦泽里起舞的场景:
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缟,杂纤罗,垂雾縠。襞积褰绉,郁桡溪谷。衯衯裶裶,扬袘戌削,蜚纤垂髾。扶与猗靡,噏呷萃蔡。下摩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威蕤,缪绕玉绥。眇眇忽忽1,若神仙之仿佛。
全篇辞藻华丽,描写的场景亦梦亦幻,相比之仙境都不为过,着实让人惊艳。
这个不用过多解释,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就足以让人震撼。
文天祥其实是个富二代,很有钱,家里良田万顷,妻妾成群,豪宅无数。然而,他却视金钱如粪土,在国家有难之时,毅然变卖家产,投身抗击元朝的战斗行列,最终舍生取义。
这种气概不是让人惊艳是什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永贞革新”失败后,在敌对势力的打压下,柳宗元被贬永州在这期间,柳宗元写下了这首名流千古的《江雪》。
这首诗以酷寒且了无生机的自然环境映射出当时政治现状的恶劣与残酷,用孤舟、老翁、独钓等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政见、思想无人认同的窘境。
其中构造出来的意境让人惊艳。
以上就是我对本问题的回答,欢迎批评指正。
我每次读《阅江楼记》,总觉得,这是史上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在我心里,没有之一。
因为,感觉这篇文章太难写了。
写楼的作品何其多:王勃有《滕王阁序》,范仲淹有《岳阳楼记》,阎伯理有《黄鹤楼记》,杜牧有《阿房宫赋》,欧阳修有《醉翁亭记》……
文豪苏轼此类最多,喜雨亭、凌虚台、超然台、放鹤亭等,他去过的亭台楼阁,大抵都乐而记之。
写楼的作品多,名句比比皆是。
“彩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等等名句,耳熟能详,千古流传。
难还难在,这篇记文,不是作者有感而发的结晶,竟是任务文章,奉旨之作。
这就如同戴着镣铐跳舞一样。
奉谁的旨?自然是皇帝的旨意。
所以,再引出一难:
难就难在,读者层次,至高无上。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许不是唯一读者,但一定是最严格、最挑剔、最重要的那个。
我甚至觉得,即便《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阿房宫赋》《醉翁亭记》这些名篇,统统不曾面世,彼楼换成此楼,皆冠以阅江楼之序之记之赋,呈皇帝一览,也未必令人满意。
这还是因为,文章是写给皇帝看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所以,作者既得是“好的艺术家,应当同时是一个政治家。”
这同样也意味着,既不能一味卖弄才情,显得言之无物,也不能一味歌功颂德,显得奴颜媚骨。
普通人站在楼上,不外乎观睹览望。一般人看见的,也不外乎山川河流。
作为一统天下的君主,他所见所思,自然不同于常人,哪里仅仅是为了赏阅长江呢。
是的,他看见滚滚长江东逝水,看到各地官员纷纷前来述职,看见城高池深,关隘险固,这时,他一定会想到:
“这是我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好不容易得到的!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觉到要想办法来保它。”
他看到波涛浩荡起伏,帆船上下颠簸,边远民族,海外船只接踵而来,四方的珍宝争相入贡,这时,他一定会想到:
“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降服,声望延及内外才达到的。四方的边境这样遥远,更感觉到要想办法去怀柔他们。”
他看到大江两岸、四郊的田野,耕地的人们,有烈日烤晒皮肤,寒风冻裂双脚的痛苦,农家女子有采桑送饭的辛勤,这时,他一定会想到:
“这是被我从水火中拯救出来,安置在床席上的人们。天下有这样多的黎民百姓,更觉得要想办法让他们安居乐业才是。”
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
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这借景抒怀,寄寓其志的三句话,我常常诵读。诵读时,也对作者转接自如,写景叙事和议论穿插自然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阅江楼记》,作者宋濂。
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早的诗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别看这首最早的古诗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却把远古先人‘’砍竹子做成弓箭,在狩猎地点埋伏搭弓准备,野兽被同伴驱赶到伏击地点扬起片片烟尘,最后狩猎者射中猎物获得胜利果实"这一完整的狩猎过程简约、流畅、形象、生动的再现出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古人非常熟悉这方面的创作规律,没有复杂繁索的细节铺陈,而是选取最具典型性的"武器制造、战场设伏、驱赶猎物、射中野兽"这四个关键场景大写意般的一挥而就,让人看的荡气回肠。
这首最早的诗歌作品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同时也明确了中华民族在文学创作中"诗化、抽象、写意、抒情"的审美取向,不仅成为后世诗人创作诗歌的蓝本,同时也为我国的诗歌发展走出了一条健康之路,是我国文学创作的源头。
我从小就跟三伯父和他的老师圣刚先生学古文。那时年幼,似懂非懂,对于唐诗宋词可以背诵上百首,甚至是《资治通鉴》和《山海经》,也能背诵几段,按先生的意思讲解大意。实际上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
但对于《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由于相对通俗易懂,后来在哥哥们的课本上又有现代注释,我一直比较“崇拜”,至今印象深刻。
这两篇古文是中国古文学精品。比我在小学学的《杯弓蛇影》和初中学的《花木兰从军》等文采斐然。在我的作文中也时常摸仿。小学老师往往表扬,而初中和后来辅导我学高中语文的老师却说我象是民国初期鲁迅先生的跟班,不文不白,不伦不类。
可是,台湾归来的“国文”老先生同我谈起中国古文学,却是贊赏有佳,说是他乡终于遇知音了。大概这是时代或环境的差别吧。
本文由作者:孙大圣不姓孙 于 2023-06-18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53522063374627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