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革十年中某些失误和阴暗面写成小说,有人狂称那是历史,妄图否定十年乃至三十年伟业,把作家捧上天,以发泄仇恨,迷惑那些不了解那段辉煌历史的人,形成一股逆流,应予髙度重视!我想问,究竟要原谅谁不忘记谁?那三十年我们与帝修反进行了何等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有良知的中国人绝不应忘记!对国内外一敌人永远不能愿谅!
说个骗了无数国人很多年的一个虚假历史——天下武功出少林!
在无数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先生小说中,少林寺是武林泰山北斗,第一名门正派。
小说中,少林寺有无上心法易筋经、少林七十二绝技,各种高手层出不穷,每个时代都有顶尖高手,达摩祖师和扫地僧更是江湖武林高手的天花板。
正是因为武侠小说的流行,更验证了天下武功出少林这段话的真实性。
天下武功出少林?
值得一提的是,少林派这个概念,首先出现在清朝侠义小说《圣朝鼎盛万年青》,此后被各武侠小说沿用。
换言之,清朝之前是没有少林派的,只有少林寺。
然而,中华武术真的出自少林寺吗?
少林寺顾名思义,它本身是一座寺庙。
西汉末年,诞生于古印度地区的佛教经尼泊尔等地开始传入中国。
永平四年(61年),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因为梦见一个金甲神(佛教圣人),特意派人到大月氏迎接高僧、佛经入华。
七年后,汉明帝在东汉首都洛阳建了一座白马寺,供奉高僧佛经,中国正式出现了第一座寺院。
从此,佛教开始在中国大规模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各种各样的政权相继建立,战火纷飞,天灾不断,无论是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都饱受其苦。
正好,佛教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寻求解脱”的思想能给人带来寄托。
这成为佛教发展的一大契机。
而且对于统治者来说,佛教思想也便于统治。
统治者的支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佛教一跃而起,成为发展劲头最猛的宗教,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教并称三教。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之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寺庙,少林寺也应运而生。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旨,为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建立一座寺庙。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诞生之初,并不起眼,其实是一座很普通的寺庙。
让少林寺闻名天下的其实是达摩。
达摩是大乘佛法的集大成者,佛法高深。
梁武帝普通年间(520年—527年),达摩从海上丝绸之路,登录广州,来到梁朝,见到了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
可达摩萧衍意见不合,只好离开梁朝,转而北上,到北魏传法。
传说,达摩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来到少林寺,开创了佛教一大分支——禅宗。
少林寺从此成为禅宗祖庭。
实际上,达摩在传法慧可之后,又到定林寺传法了五年之久,并在定林寺圆寂,定林寺也成为禅宗圣地。
定林寺就是现在的空相寺,与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嵩山少林寺并称中国“四大名寺”。
也就是说,真实历史上的少林寺以禅宗而闻名。
到了北周时期,少林寺突遭大难。
建德三年(57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了加强统治,扩充税源,增强经济实力,下令灭佛,史称北周武帝灭佛。
少林寺险些被毁。
直到大象二年(580年),北周末代皇帝周静帝(北周武帝之孙、北周宣帝之子)恢复少林寺,并改名为陟岵寺,少林寺才得以重见天日。
大定元年(581年),北周权臣,周宣帝宇文赟的岳父杨坚逼迫静帝禅位,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
杨坚小时候曾被寄养在寺庙中,他对佛教有感情,再加上出于便于统治的目的,他开始大力发展佛教,扶植了很多寺庙。
杨坚曾下令,将少林寺西北的柏谷坞100顷良田,赐给少林寺。
少林寺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实际上,此时的少林寺并不怎么出名,只是众多被毁又侥幸复活的寺庙之一,史书上对少林寺也没有很多记载。
而且,一直到这个时候,少林寺和武功都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让少林寺与武术挂钩的是末唐初时期。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胡作非为,杨坚好不容易打下的大隋盛世,被搞了个二世而亡。
天下随即大乱,群雄逐鹿,诸侯并起。
王世充见缝插针,占据洛阳,并击败了李密的瓦岗军,成为天下豪强。
而少林寺所在的地区正是王世充的地盘。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正式称帝,立国号郑。
可王世充倒霉,当时李渊已经割据长安,建立唐朝,唐朝才是天下实力最强大的政权。
王世充为了抵挡唐朝,命侄子王仁则拥兵镇守柏谷坞,修筑军事重镇轘州城,。
柏谷坞正是少林寺的田产,王仁则粗暴无礼地侵占了少林寺大量封地。
这让少林寺大为不满,再加上天下形势渐渐明朗,少林寺决定帮助唐朝,对付王世充。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秦王李世民奉命攻打王世充。
第二年,李世民攻灭王世充。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十三棍僧护唐王”的历史典故。
十三武僧救唐王剧照
传说,李世民有一次察看军情时,不幸中了郑军埋伏,眼看着性命不保。
关键时刻,少林寺派出十三个武僧,救下李世民,而后更是帮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
事后,李世民重赏少林寺。
少林僧人武艺高强之说,闻名遐迩。
然而,十三武僧救秦王的故事不见于任何正史记载。
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是梁启超为《中华新武术棍术科》写的序。
“隋大业末,天下乱。流贼万人,将近少林寺。寺僧将散走。有老头陀短棍冲贼锋,当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选少壮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征王世充,用僧众以棍破之。叙其首功者十三人。”
此时距离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故事可信度可想而知。
最关键的问题是,少林寺的僧人真的武功高强吗?
传说,少林寺的武功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
首先来说,所有正史和可信度高的史籍资料都没有说达摩武功高强,他会不会武功都是模棱两可的事。
他开创少林武功的说法存在巨大争议,并且基本不太可能。
至少史书没有记载他曾在少林寺传播武术。
达摩剧照
其次,达摩和少林寺的关系也非常玄妙。
前文提到,“传说达摩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来到少林寺”,为什么是传说呢?
因为这是一笔糊涂账。
在达摩最早的史籍资料里,达摩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道他离开梁朝后跑哪里去了。
《达摩大师碑颂》就记载达摩“莫知其所居”
直到唐初时期的《续高僧传》才记载达摩跑到了洛阳和嵩山附近(“游化洛嵩”)。
史书第一次明确记载达摩在少林寺是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的《旧唐书》,《旧唐书》记载达摩“隐于嵩山少林寺”
此时距离达摩离开梁朝已经过去了400多年。
一直到宋朝时期,开始出现了达摩面壁等故事,达摩是少林寺武功创始人的说法才开始出现。
达摩面壁
不过,宋朝时期,少林寺地位其实并不是很高,比北宋第一寺相国寺存在巨大的鸿沟,基本就不是一个段位的。
少林寺会武术这点小段子在当时也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
到了清末时期,有一本叫《少林宗法》的书,里面正式将达摩设为少林武术开创者。
此时,达摩圆寂都已经一千多年了。
时间越晚,其可信度也就越低,达摩是少林寺武术创始人的真实性可想而知。
不管怎么说,达摩和少林寺的关系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亲密。
至于达摩是少林武术创始人更是无稽之谈,或者说,这就是是攀附古人的手段。
少林寺的武功应该是少林僧人自发形成的。
少林寺立寺之初,天下大乱,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很多寺庙或者地方豪强庄园为了抵抗强盗袭扰,有了一些护院武装,这些武装由此催生了武术的发展。
少林寺的武术也由此而来。
实际上,少林寺真正和武功绑定在一起,是在明朝。
明朝中期有个武术家叫程宗猷。
程宗猷出生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病逝于崇祯九年(1636年),他年轻时在少林寺学艺十多年。
后来他写了一部《少林棍法阐宗》。
这是少林武术第一次出现系统性的书面记载,程宗猷在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少林寺的棍法精要,还讲了少林棍法的来由。
《少林棍法阐宗》记载,元朝末年,红巾军侵袭少林寺。
生死关头,紧那罗王突然显灵,手持一根木棍,赶走了红巾军。
从此,少林寺和尚开始学习这套棍法,由此少林棍法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
紧那罗王的木棍是这样的,并不是长棍
显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
却可以说明,少林棍法出现时间是元末明初。
与少林棍法齐名的少林拳法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明朝时期,少林寺的棍法和拳法开始闻名天下,在民间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少林拳棍,天下无敌之说。
但正是这个说法,让少林寺遭遇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嘉靖年间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的抗倭名将俞大猷是个武术高手。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听说“少林拳棍,天下无敌”的说法后,非常不服,亲自到少林寺请教。
大人物上门拜访,少林寺派出最豪华阵容,演示少林棍法。
俞大猷一看,这都什么玩意,全是胡里花哨的花架子,对实战一点用没有,他严厉批评了少林寺,然后展示自己的武功,少林寺全寺上下,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
俞大猷以一己之力彻底将少林寺打得心服口服。
俞大猷画像,俞大猷:听说少林功夫好?我来领教下
而后,少林寺知耻而后勇,派出几个武僧随俞大猷下山,在军中学习实战技术,并融入少林武术当中。
从此,少林武术更注实战性,水平飞速上升,真正成为武术胜地。
随着武侠小说的兴起以及后来影视剧里少林寺的形象,逐渐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少林寺成为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是由民间自发形成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并不是出自某一个寺庙、某一个地方。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是武侠小说的美化夸张之言,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创建、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七十四年来,无论在那一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来就没有过哪一天,是处于所谓的崩溃边缘。(文中的图片二,详细记录了共和国诞生后的前三十年,祖国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
说某某时期国家处于崩溃边缘,绝对是谎言!是无耻之徒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抹黑,是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抹黑!他们这样做的真实目的,就是妄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妄图把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改变成其它颜色!
历史上有些事,明明是假的,人们往往当作真的,以致于很多人写文章也这么引用,然而实际上是地地道道的假的,只是始作俑者,为了博人眼球而编造出来的虚假故事。
比如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沙窝会议”上,红九军军长何畏欲枪击毛泽东(那时还不是党的主席)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以讹传讹虚假事件。
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沙窝召开会议(史称“毛儿盖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的行动走向问题。
会上,大家都希望张国焘能尽快接受并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但是,毛泽东等人费尽口舌,据理力争,也未能使张国焘同意接受中央提出的北上方针。
在这次联席会议上,由于与会者对红军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方针,意见不统一,以至于双方发生了激烈争执。争吵中,何畏突然掏出手枪指向毛泽东、周恩来。坐在右边的徐向前见势不妙一把握住何畏的手臂,奋力向上举起,“哒哒哒……”枪声震落了天花板上的积尘,整个屋子弥漫在火药味之中。散会后,几个警卫跑进会议室,只见墙上到天花板上不规则地散布着几个黑洞洞的弹孔。
这段故事活灵活现,人物及情节描述得非常逼真,让人读后不得不相信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然而,它实际上完完全全是编造和虚构的神话故事,既不符合逻辑,也完全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真实的历史情况是,“沙窝会议”召开于1935年8月3日,由当时党的总负责张闻天签发了《八月四日在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的通知。沙窝会议开了3天,8月4日至6日。到会的有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陈昌浩、刘伯承、傅钟、凯丰、邓发、博古11人。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讨论1、4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与任务;二是讨论组织问题。
当时的何畏作为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原因是他级别不够,根本就不够资格参加此次会议。连会议都未能参加,又何来枪击事件呢?
作为当事人之一,徐向前自然对此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他曾以“徐向前元帅办公室”的名义,致函给《文摘报》,文中称有关何畏开枪一事完全是无中生有,造谣惑众,是根本没有的事。因徐帅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他从来没有参加过沙窝会议,怎么会有去阻止何畏的枪击事件。
连徐帅都没能参加沙窝会议,更何况级别更低的何畏,怎能参加沙窝会议。所以,何畏在沙窝会议上欲枪击毛泽东、周恩来之事,纯属无稽之谈。
但是,事至今日,还经常有人写这段历史的文章时,还要引用这段胡编乱造的桥段。其目的当然是博人眼球,争取流量了。
写历史文章,应该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能人云亦云,跟风造假,这不是我们创作者应该有的态度。请尊重历史吧,去伪存真,才能还历史以清白,让历史保持应有的真象。
否定毛主席带领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就。
否定抗美援朝的胜利。
否定毛主席提出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解除了美国及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美国及西方国家主动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我国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否定香港回归祖国,是毛主席领导的成果。
污蔑和丑化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别有用心。
本文由作者:喵仔爱读史 于 2023-05-18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53831233532330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