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三种情况:
1.有效杀伤距离内直接被子弹击中,99%概率死亡。
因为子弹进入人体后,翻滚会产生“空腔效应”,腹腔以上部位含大量脏器,被音爆震伤都会完蛋,更别提子弹造成的内部直接损伤。
而且弹头在体内造成的出血点无法预测,且不止一个,很难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大量失血和内出血感染同样致命。
2.与上一条相比,近距离被手枪弹击中非致命部位(无主要血管),生存几率相对较高。
由于初速还未达到最大,有概率会导致弹头嵌入肌肉或骨骼,或者是直接造成穿透伤,主要依据口径判断,口径越小速度越快,初速动能越高。
但侵彻力不足,所以需要加大口径造成更大杀伤力。
3.子弹溅射后形成的伤害(所谓的流弹),这种伤害最小,但也是战场上最常见的。
由于溅射子弹已失去主要速度和动能,所以通常情况造成的是割裂伤,只要不损伤主动脉和重要脏器,且及时救治,就没太大问题。
以上列举的只是常见情况,战场上造成人员伤亡的其实主要源于炮弹破片和震伤。
即便以目前科技水平制造的光学瞄准具,想在200米距离上命中移动目标依然很不容易。
神剧里的桥段现实中也有不少,不少人近距离中枪后依然具有战斗力,近些年国内外不少这样的案例。
在国内随便打开搜索网页输入“中枪后逃跑”的关键词就能发现不少这样的案例。中枪后能逃脱说明并未立即失去行动力和反抗力,如果手里有武器是具有战斗能力的。
相关医学统计数据表明:在现有医学条件下,被子弹直接击中头部,生存率约为9%,心脏被击中生存约为3%!而一般性的枪击,有80-95%的生存机会,有的时候会超过95%。因为,人体80%的部位是不致命的,当然,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2006年9月26日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麦克在打击塔利班武装分子时,搜索到一个房间时遭遇4名手持AK47的武装分子的疯狂扫射而身中多枪,后来又有一个手榴弹在离他不到3米的地方爆炸,在他几乎失去知觉前用自己的手枪击杀了2名敌人。
剩下的两名武装分子面对已经失去知觉的麦克唯恐他“死不透”,抽出他身上防弹衣中的陶瓷板,对准锁骨又补射两枪后转身跟外面的美军交火。大约1分钟后,麦克在激烈的交火中清醒,他抓起手枪又击毙2名敌人。
(????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员麦克)
当枪声停止后,队友冲进来把麦克送救援直升机医抢救的过程中,发现他先后中弹27发,11发被陶瓷板拦下,16发命中身体,2发直接打进胸部,还有1发击中睾丸。
他在形容自己的这次重伤时称,“我的大腿、胳膊还有臀部,各个地方都中枪了”。他说有一枪打在了自己的腹部,这让他不得不在一年之内都带着结肠造瘘袋,而左手的大拇指也几乎被截掉。
(????康复后的麦克)
在防弹衣被打得粉碎之后,他的肋骨断裂,肺部受伤,但幸运的是,所有子弹都几乎错过了重要器官。麦克活下来了,而且康复得非常好,也让在零距离挡下11发AK子弹的中国产IV级防弹陶瓷板,成了各国竞相购买的抢手货!
2001年的阿富汗战场中机枪手西蒙脖子中单形成贯穿伤,子弹穿过了气管避开了动脉,经过医疗兵的简单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90分钟后西蒙和战友接到撤退命令全身而退!
(????被子弹击中脖子的西蒙)
(????西蒙接受包扎)
(????西蒙包扎后准备继续战斗)
2010年8月8日凌晨3点在纽约街头,安琪尔·阿尔瓦雷斯与一个小青年发生冲突,彼此拔枪互设射引来警察。阿尔瓦雷斯又与警察展开枪战,他打了4枪,5名美国警察集火射击,一口气回敬了46枪,有23发子弹击中阿尔瓦雷斯。
这23发子弹分别命中胸部、腹部、四肢和下颚。击中下颚的子弹没有击穿下颌骨,与颈动脉擦肩而过;击中胸部的子弹偏过了心脏,且远离支气管的中心位置;射中腹部的子弹没有击中肝脏。所有子弹都未伤及动脉和较大的静脉……
警察使用的执法枪械,正是使用9mm帕拉贝鲁姆子弹的格洛克17手枪!这种子弹美国警察一直不信任,因为黑人挨了几枪后还经常会攻击他们!
以上案例表明,有的人身中枪多枪后依然有战斗力,这取决于中枪部位,个人身体素质,意志力,痛觉神经。
为什么没有发生诸如很多网友说的恐怖空腔效应?
不是所以有的子弹都会在人体发生像搅棉花糖一样的剧烈翻滚,决定子弹对人的毁伤程度有多种因素。比如子弹的装药,弹头形状和材质;枪管口径和长度,膛线的缠度和数量,包括子弹在多少距离击中人体,击中的位置等等。
子弹的装药决定子弹的动能;弹头材质和形状决定击中人体后的创口;枪管口径、长度,膛线决定子弹的射程及弹道分布;中弹数量决定伤害力;距离决定弹头的动能和弹道运行。
我用大家一看就都懂的方式解释一下吧!
像我们的95式步枪口径5.8毫米,一个使用使用5.8毫米弹,同样在100米距离,如果采用钢芯弹击中人体腹部比采用铅芯弹活命的机会大。
因为铅芯弹的熔点比较低,出膛时弹头很软,而小口径步枪的初速接近1000米/秒,如此高速下,弹头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碎片炸裂,从而增加了杀伤力;而钢芯弹熔点和硬度都比较高,则是容易形成贯穿伤。
这是为啥小口径步枪在近距离穿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现在绝大部分军用枪支都采用钢芯子弹,因为现在军人的防护等级增强,大家更追求弹头的穿透力而不只是停止力。而之前在防护等级比较差得时候追求的更多是停止力!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冷知识,小口径步枪最佳穿透力不是在近距离,而是在距离200米左右,因为弹头的硬度相对得到了恢复。
比如美军的M16使用5.56毫米弹,最佳穿透力也是表现在200米距离上,25米内效果很差,在10米的距离击中目标后子弹因为巨大的压力而偏航破碎。因此,穿透能力往往取决于目标的距离和质地!
以下的这些障碍物可以在50米内防护5.56毫米子弹。比如一层沙带、无钢筋加固的2英寸厚混凝土墙、胶合板砖、汽车车体等,但是超过50米距离则可能被轻松易击穿。
很多人一直在扯子弹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剧烈翻滚,理由是子弹是螺旋状进入。理论上是没错,实际上尖头弹在高速阶段进入人体后依然动能强劲,阻力也相对比较小,肉的阻力和摩擦力也没有那么大,实际上所谓的翻滚并不明显。这两年有不少被狙击枪近距离爆头的歹徒并没有出现头少了一半或者被炸开,有的甚至还会送到医院抢救,足以说明问题。
相对来说,圆头弹和低速弹击中人体以后形成的翻滚伤害会比较明显,因为动能相对小而阻力比较大。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空腔效应。
空腔效应指的是弹道学创伤,通常指一般枪弹的两种主要致伤作用中的一种。近距离射击时,弹头进入肌体后,当弹头贯穿人体时,由于运动介质发生突然变化,弹头发生失稳,但仍存速很高,弹头经过的创道周转的组织受到弹头的动力作用形成类似切割分离的创伤,这样创道就要比弹头的直径大好几倍,这是弹头造成的瞬时空腔创伤。
同时,随同弹头高速进入人体的气体遇到人体骨头这类硬组织后受阻会从弹头射入孔反射出来,这会使射入孔被冲击成炸裂创口,可能会比刚刚射入时形成的创口增大几倍到一二十倍,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反射则不会。
还有就是射击距离过远,子弹的动能和稳定性都相对减弱了,击中人体时因为受到顿挫阻力会产生相对慢的翻滚,这时候形成的撕扯伤害面会更大,这样一来也会产生空腔效应,但原理完全不同。
而大部分人理解的空腔效应和弹头在身体里翻滚的弹头在相对低速下形成的伤害。有用筷子搅过麦芽糖的朋友就知道,转动速度太快是搅不到多少麦芽糖的,得慢慢转动筷子才能搅一大坨。
至于大口径枪械和反器材重狙击就不说了,霸王龙也受不了……
总体来说,凡胎肉身肯定是经不住枪械子弹的伤害,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运气,体质以及意志力!
我说两个当兵时真实的打靶走火的事。一个是95式步枪走火,5.6㎜子弹在100米的距离上击中糊靶纸的战士的屁股上,贯穿飞出……全单位献血救人,隔天还是死了。另一个是友邻单位的12.7㎜重机走火,100米距离打在糊靶纸的战士的大腿上,当时整条腿就飞出去了。这个战士当时还转身骂了一句“踏马的,谁开枪”,然后哐当一下就倒在地上,人就这样没了。
这两起事故中,子弹貌似击中的部位都是大家说的“非致命”部位,但都造成了致命的结果。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抗战和解放战争甚至是朝鲜现场上的那些战斗英雄难道都是假的吗?我只想说,那时的枪械和子弹制造水平远远无法与当今的技术相提并论。当时有名的“三八大杆”,射出的子弹就是直进直出,不会在体内翻滚造成二次损伤的。
看很多影视剧里,有枪战的场面,人被击中后了,还可以自由运动,甚至还可以奔跑,让很多人误认为子弹的威力,很小,人被击中后,还可以做出肢体动作,这都不是真实的。
真实的被枪击中的人,就算不打中要害,也动不了,甚至在短短几秒钟,就会失去意识,昏迷不醒,现在的子弹,钻进身体里,穿透力强,子弹是在高温下运行的,进到身体里,会燃烧血液,在血液的刺激下,弹头会在身体里发生爆炸,所以真实枪伤,是前面进弹口小,出弹口大。
前面进弹口,铜钱大小,后面出弹口就得碗口那么大,人身体要是被撕开这样大的口子,得有多少血够流的。
被步枪打过头的死刑犯,基本上半个头部,都会被子弹的惯性作用,带飞了,所以这子弹击中人体,有的弹头从死刑犯嘴里飞出去,虽然能保持头颅的完整,嘴基本上看不见了。
人被枪击中后,是不可能在有战斗力的,能幸运的活下来,就不错了,手枪的杀伤力能稍微小点,如果要是被步枪击中,不死也得残废。
以前在边防武警呆过,有次缉毒抓捕行动。毒贩抬手就是一枪,54式手枪。打在我旁边战友右胸,战友穿的老是的军用防弹衣,插钢板那种。当时战友就倒地上了,足足半个多小时缓不过劲,还是我们抬下山的。回到营房,右胸一片比碗口还大的淤青。肋骨断2根。
以真实情况来说,子弹打中无防护的躯干时基本会丧失行动力,但也要分子弹种类和命中距离,一般来说在有效射程内命中,子弹初速高于300米/秒都达到此类标准。
原因,人体是非常复杂和脆弱的,整个血液系统的变动会严重影响人体的生命体征,比如血压,高血或低压都会使人行动不便严重时会昏迷,子弹的杀伤效果就附带这点,击穿、空腔等会带走人体大量血液,特别是躯干部位,大口径子弹或者初速高的杀伤力更甚。
那么过程是怎么样?我再仔细描述一下细节: 步枪子弹打中人体时,子弹动能传递到人体组织,压迫组织形成瞬间高压,紧接产生空腔,子弹穿过后多余的动能会带走部分组织及血液并且空腔产生负压造成瞬间低压,血管大量破损血压骤降,那么人就一下子就失去意识了。如果是杀伤力穿透力低的子弹击中,动能传递到形成体内翻滚时的高压,血管组织大量破坏严重内出血时,一样会产生使人晕撅的效果。所以就算是击中肢体,只要血液循环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时,失血严重甚至血压骤降依然会使人失去行动能力。
像各种神剧中主角配角被机枪步枪打中后还大吼大叫从街头杀到街尾这等情形是绝对不会在在现实之中出现的,小口径初速低的自卫型手枪还有点可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699条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区别子弹击中什么部位,以及是什么子弹。
我们分别来说,
第一,子弹击中要害。
人体要害有很多,比如脑部、心脏、动脉、肾脏、肝脏、肺部等等。
这些部位一旦中弹,无论是什么军用子弹,中弹者基本迅速失去战斗力。
我们以白宝山为例,书上这么写:他看看周围没有什么人,上前用枪顶住女摊主的前胸低声说:“把包给我!”女摊主一愣,却没有听命的意思,他抠动扳机“砰”的一声,子弹穿胸而过,女摊主没喊出声来便倒在地上。他上去捡起那个带血的提包,一边退后,一边朝几个追上来的人开了几枪。
这个女摊主只是雇员,被一枪击中动脉,很快就因为失血性休克死亡。
而白当时用的是81式自动步枪,近距离一枪就将一个成年人打倒,失去抵抗能力。
大家注意,中枪后女职员甚至没有叫出声,基本是枪响人倒。
第二,子弹没有击中要害。
人体其实也没有这么脆弱,如果子弹没有击中要害,包扎抢救及时,还是可以坚持作战的。
还是看白宝山,书中写:12点过后门卫换了岗,新上岗的门卫站在门外来同走动着。他四下瞅瞅,没有过往的车辆和行人,便端起枪,朝着哨兵瞄准开了一枪。他发现没有打中要害,岗哨“哎呦”喊了一声转身朝门里跑去。白宝山又朝哨兵开了一枪打中臀部,但哨兵还是支撑着跑回值班室,白宝山只好抽身返回。
看看,当时白宝山用的是56式半自动步枪,威力其实也不错。
但子弹并没有击中要害,哨兵连中两枪,一样可以逃走。
如果哨兵不是枪膛里面没有子弹,还是可以抵抗的。
第三,大威力子弹击中人体。
现在普通的自动步枪、机枪,子弹都是可以做到一枪致命的,前提是击中要害。
白宝山在乌鲁木齐大街手持81式自动步枪作案,首先开枪,一枪一个,打死了两个做汇外汇生意的维族人,两人全部死亡。
在整个抢劫期间,白宝山一共开了13枪,打死打伤12人,其中7人死亡,5人受伤。
由此可见,81式自动步枪的杀伤力是很强的。
只要子弹击中要害,人就基本活不了,而且迅速死亡。
如果是大口径机枪,就更牛逼了。
第四,小威力子弹击中人体。
这就要看威力小到什么地步。
我们看看七七式手枪。
一次抓捕歹徒中,刑警田某对操枪顽抗的两个歹徒开枪射击。
持枪的歹徒程绍斌,腹部和胳膊被七七式手枪击中三枪。
没想到,中了3枪后,歹徒仍然劫持了列车员,强行打开车厢门后跳车逃走。
结果,没中枪的歹徒跳车后头部撞地,直接撞死了。
而中枪的歹徒程绍斌,几个小时后被发现倒在农田里,抢救无效后死亡。
尸检表明,这家伙中了三枪,其中一发子弹穿透了肝脏,导致肝脏破裂造成失血死亡。
看看,子弹已经击中了要害,因为七七式手枪的子弹威力小,歹徒竟然可以坚持劫持人质,跳车,逃走一段距离才重伤倒地。
其实,这次抓捕中,歹徒的七七式手枪,是袭击一名民警后抢走的。
抢到手枪以后,歹徒对准民警腹部连开4枪。随后混战中,歹徒一发子弹,还击中了车厢一个旅客的头部。
然而,无论是腹部中4枪的民警,还是头部中1弹的无辜旅客,最终都经过治疗脱离生命危险。
看看,可见这种手枪子弹威力是不足的。
如果是军事作战,对方穿着防弹衣,恐怕连中7枪未必会死。
有网友问:人被枪打中后会立即失去战斗力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要看这个人的身体素质,体重,身高。还有,有多少防护程度。另外还要在在什么距离,什么季节。
最后还要看,子弹的类型口径,发射的是什么枪械,包括中弹者的精神能力等等。
但是,我们要说绝大部分人还是经受不住1发子弹的直接命中带来的失血,疼痛和惊恐。我们很多人认为日本6.5毫米子弹威力很小,但是在抗战时期,我国军队伤亡380万人,其中130万人死亡,日军武器给我们的士兵造成的伤亡比是,1:2。
在敌后战场,我军伤亡60多万,其中阵亡20万,伤亡比也是1:2,按照八路军统计,我军有50%以上都是子弹造成的伤亡。其实也说明日军武器杀伤力是足够的,6.5毫米子弹的杀伤力、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当然,有网友会说还有很多人被6.5毫米子弹命中啥事没有呢?其中被7.9子弹命中,活着的人也不少。美国特种兵Mike Day在超近距离被27发AK47自动步枪发射的子弹命中,现在都还活得好好的。
当时,美国特种兵Mike Day的防弹衣为他挡住了16发子弹,但是他的双腿和胳膊也被11发子弹命中。但是,美国特种兵Mike Day却没有立刻丧失战斗力,在对方以为他已经被打死的时候,他拿出手枪从背后开枪,打死了4名伊拉克武装人员。
现在,这哥们早就出院了,只是已经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在我国也同样有很多英雄人物,在被子弹命中以后,还可以坚持进行战斗。上甘岭战役,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几乎在阵地上的战士,都或多或少负伤,也同样一直坚守在阵地上进行战斗。
这个人肯定失掉战斗力,除非没打到要害处,在解放以前的枪弹,好像说是穿子的,就是说没有空腔效应,子弹打到身体穿过去,但是现在研究出来的子弹,子弹遇到阻力以后,在身体之间翻滚,出来的伤口要比在进入的伤口大几十倍。
我这一生遇见两次枪毙人,一个是在铁岭,那次一次枪毙三个人,得有40多年了,有两个人当时打倒后,连动都没动,有一个人,管枪毙那个法警,手有点哆嗦,没打太准,在脑袋上打偏了,结果这个人手挠脚蹬,后来又过来一个法警,拿出手枪,对他脑袋连开两枪,把这个人的脑袋都打开瓢了,结果这个人当天没有收尸,第二天我们同学一伙人又到现场看,那个人的脑瓜骨爬的都是蚂蚁,脑瓜骨也就是能有像水瓢那样厚。
第二次,是在我们老家,这个人杀了四个人,然后再作案地点的山沟枪毙的,我离拿枪的人不算太远,也不过30米,当时那个人拿着把自动步枪,上边带着刺刀,一共有两个人拿枪的,这个犯法的人跪下后,旁边有个摆旗的,摆旗的人手一落,法警就开枪了,刺刀都要碰到那个犯法人后脑勺了,这个犯法人,当时就倒了,一动没动,后来铁岭卫校过来一伙人,拿几个大塑料袋子,把死者装进塑料袋里,犯人的家属不要这尸体了,要拉到学校做标本,进行解剖研究。
当时我也看了,从这后脑勺打进去的,从鼻子过来的,后边没流多少血,前边的鼻子都打掉了,能有鸡蛋大的窟窿,那他还动弹吗?
因此说,过去一个是子弹不行,一个是没打着要害地方,一个是演电视剧胡编造,打着要害地方,这个人一动都不能动。
至于是不是立即失去战斗力,我觉得需要从几个方面看:
1.什么枪?狙击步枪、步枪、机枪,还是手枪,这个杀伤力有所不同,比如狙击步枪,那么不好意思,打到你哪儿你都救不了;还有12.7毫米的重机枪,别说人了,一般的树一枪过去也给它打折了,人要是从腰部挨了一枪,基本上应该要变成两截。如果唯一可能还有还手之力的可能就是手枪了,杀伤力和杀伤范围都相对弱一些,你看战场上冲锋有几个是拿着手枪的。
2.什么距离?再好的枪,它也有自己的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过了有效射程它的杀伤力就是在减小的,或者经过反弹变成跳弹。其实战场上我们戴头盔最关键不是防直接打过来的子弹的,怎么防那也是防不住的,主要是防止跳弹造成二次打击的,不戴头盔跳弹都可以把你打穿的。
3.什么部位?其实什么部位并不是特别重要,就像第一开始说的那样,像狙击步枪、步枪打上去进去一个眼、出来就是一个洞,当然不是关键部位的话还可以再支撑一会,但是不是还能继续作战恐怕就有困难了。
现在枪的子弹。遇阻力后会旋转。也就是说,子弹进入身体是一个小指这么大的洞,如果子弹穿破了身体那么出口的洞,肯定有小碗那么大。如果远距离的话,子弹留在人体内。内脏几乎被打碎。人当即就会倒下。没有继续运动的可能。但是抗战时候的三八枪,只要子弹不击中内脏。在一些次要的身体部位贯穿的话。只要处理及时是可以保住命的。
真枪吗,我感觉肯定会!我一位老哥的爷爷可是揍过老美的,正儿八经的大腿受伤,万幸保住了一命。当时老爷爷的说法就是中枪瞬间什么也不知道,没感觉到疼,只感觉自己被什么东西轱辘撞倒了,感觉到疼的时候自己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
真枪的事我们先放放,不知道亲们小时候有没有玩BB弹枪的,相信这个应该不在少数。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大街上的孩子们基本都是人手一把,“军事实力”较为强悍的还装备两把,一把冲锋,一把手枪。路灯一开,枪战也就开始了,冬天穿的衣服也厚,打身上真的感觉不到什么,而且还用“串天猴”当导弹,大街的两旁都种着冬青树,树后就是半米深的排水沟,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然战场”。
小时候接触过得BB弹枪类型许多,手枪一般都在10元以下,冲锋包裹MP5、乌兹,突击步枪有AK、M4等。这种枪一般是靠枪内的弹簧来发射塑料BB弹,射程也就在15米左右,虽然小孩子们玩的比较“专业”,一般看对方持枪瞄准都会蹲下,但是保不准就有中彩票蒙上的。本人有幸在一次枪战中败下阵来和队员们仓皇撤退,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自己的左眼角磕在另一块石头尖上,脸上瞬间流满了血(后来熊孩子们告诉我的),不过小伙伴们还是把我抬到了村卫生室进行包扎,总之大夫最后的意思就是我比较走运,好歹保住了自己的12K氪金狗眼。
小时候被BB弹枪击中的情况太多了,自己也被打了两三次,基本都是中弹后一阵尖刺的疼痛,然后伴随几天的肿痛,只不过小时候太虎,好了伤疤忘了疼。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人是肉长的,不是钢铁,突然受到的疼痛会直接刺激身体本能的一些反应,其中包括大喊大叫、满地打滚等技能,同时还伴随鼻涕眼泪等附加BUFF。
真正被子弹击中会产生何种后果呢,以突击步枪为例,这种枪械发射子弹初速极快,这就导致子弹具有极大的动能和冲击力,在击中目标后会出现同时将目标“带倒”的效果,即便是打在不致命位置也会这样,除非真的只是擦破一点皮。一般现在的步枪命中胳膊腿基本就废,运气好的连肉带皮的能掀掉一大块,运气差击中骨骼就只能以保命为首了。如果击中身体,那么内脏等组织就会受到大面积严重损伤,而且伴随着腔内感染,能不能保命只能看自己的造化。所以一般人中枪后,都基本会立即失去战斗力。
如果被12.7毫米以上的大口径枪械打中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这种枪械基本上是一发入魂,打中四肢就别想着要了,打中身体可以瞬间把人撕碎。至于各大影视剧和电影中受了枪伤仍然坚持战斗的场景就当看“燕双鹰”耍宝吧,现实中即便不是致命伤也完全能把人疼昏过去,还能在中枪之后瞄准反击?开玩笑而已,手早就哆嗦的乱划拉“快来救我”了。
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我是军武奇兵,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在现代,人被军用枪弹击中,失去战斗力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被击中要害处,基本上马上就没救了。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曾多次到死刑刑场执行临场监督任务。被处决的犯人,头部中弹以后,子弹从后脑勺进去,又从额头迸出来,脑门子都瘪了,人就像一根木头倒在地上,很快就没了气息。
被枪弹击中,也有很特殊的情况。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部队有个兵,嫌当兵太辛苦了,想回家,晚上站岗的时候,用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对自己的腿部开了一枪,没有伤到骨头。后来送到医院,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最后,被开除军籍押送回家。
影视剧中,经常有人被打了多少枪还不死,特别是胸腹等要害部位中了数枪还不死的镜头。这纯粹是骗人的东西。导演的目的就是吸引观众的眼球。
炮火无情,战争不是游戏,是要死人的。
一,这得看子弹打中了人的哪个部位。
有的部位如脑袋,一枪毙命,还有战斗力了吗?
如果是局部受伤,凭着人的毅力,当然能坚持战斗,甚至坚持很久。
二,还得看是什么子弹。
子弹型号多样,杀伤力也就不一样,这同样影响着受伤者的战斗力。
三,同样也关乎到受伤者的毅力和抗圧性。
意志坚定与否也影响受伤者的战斗力。
答:儿时常听老人讲打仗的故事,说他们在战场上见过某战士的肚皮被打破,肠子挂出了肚皮外,把肠子往肚皮里一塞,用绑腿带一扎又继续向前冲锋,这是战场上的拼杀,为了胜利为了活下去的意志而忘我的状态!
正常人肚皮上有损伤就疼痛难忍,而战士在打仗时由于全身奋力,精神高度集中,只要子弹没有击中身体的运动肢干,没有击中头部还有意识,没有造成腹主动脉或主要脏器损害,还能维持运动功能。
如果子弹击中胸部(心脏以外),只要肺膜穿孔了马上会出现流血,气短气急失去战斗力,即使没有击中大动脉,也会因为精神状态而无力战斗。
老人们说:打仗时都是拼了命的往前冲,只要能跑,决不肯倒下去,即使有时挂了花,还是战友们看到的。人一旦发现自己被子弹打中了,哪怕不太严重,就感到疼痛和功能障碍。这就是意志和精神的作用!
谢谢!
年轻的时候还能扛两枪,现在年纪大了扛不住了,我听我一位越南自卫反击战回来的同村的叔叔说,只要被枪打中,就废了,战场环境能活着退下火线的几乎没可能,有次他们猫耳洞的一位班长探出头想观察一下洞外的敌情,一颗子弹打中脖子,整个头部掉下来,很惨烈,还有我一位同学的父亲也是这样形容当时的战场环境,他们班去打水喝,前几个都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轮到他的时候,他怕了,不敢出洞,班长拿枪顶着他的脑袋,差点执行战场纪律了,没得办法就一口气穿插着跑了出去,居然被他弄回来一桶水,后来也没有立功,因为是逼着出去的,所以说,只要被枪打中,战场环境是不可能活命,希望国家平安,远离战争,若有战,就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上吧!
村里的董大祥,民国9年生人,曾是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机枪连的重机枪手,战场上见过无数中枪的敌我士兵,在陕西潼关一带同日军激战时负伤昏迷,幸被老乡搭救,伤愈后部队早已转移,后来回到老家务农一生。
当年在村里,我们小孩子们经常问他打仗的那些事,他一般都一句“小孩子知道那些吓人事儿干嘛”后一笑置之,我们追问,电视上打仗片很刺激很好看,可你为啥不喜欢看?
每次一听小孩子们说打仗刺激好看,嬉笑的他都马上严肃下来,平时淡然的脸上顿时凝重起来,告诉我们“那基本上都是假的!”
我们不服,有点“激将法”式挑衅性地问“那你说说真的啥样?”他果然“上当”,认真地说道,电视上演员有的中几枪还能接着跑,还能平静地一直说话,冲锋士兵中弹后像木偶一样栽倒一动不动,这都是哄你们玩的。
中枪时,一头栽倒的极少,除非一枪致命。别说中几枪,就是一枪你也会哇哇大叫,那是真疼、真流血呀,也不会有闲情逸致平静地说什么话,更别说还能接着跑着战斗了,当然被子弹擦破皮的不算。
其实当年的我们听到他所谓的“实话”,内心并不高兴,因为这打破了热血少年们对于战争的激情幻想和对荷尔蒙的绝对自信。
凭着当时那个年纪对战争的激情,大家纷纷表示不相信董老头所言。他却说,你们现在才是最幸福最幸运的人,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好年代。不管你们信不信,我给你们讲一下道理和亲眼所见,你们自己想吧。
都见过杀年猪吧,一头猪扎在要害部位还要几分钟挣扎嚎叫着才死去,一个人在战场上被乱飞的子弹随意击中,可能一下栽倒吗?
除了致命处其他绝对不可能,真正的战场上,起码我机枪打中的那么多,还没发现一个倒下就再也不动的,机枪够厉害的了吧,我原来也给你们讲过,二四式重机枪300米能穿透两顶钢盔。
机枪弹穿过身体,后面是个拳头大的洞,所以打中大动脉之后根本就无法止血,要是打到四肢还可以绑扎止血,一旦打中躯干,除非马上送战地医院还要命大,否则很难活下来,事实上激战开始哪里还有什么担架队后送,连抬担架的都被打死了。
有不少冲锋的士兵是被对方步枪打中,如果打中四肢但没有伤到骨头,包扎止血后基本上没有生命危险,但如果是上肢,一只手也很难再打枪了,打到下肢也很难再冲锋了,所以进攻方士兵一旦中枪基本上就算失去战斗力了。
防守方要好一些,中枪后只要不危及生命,还是可以负隅顽抗的,这也是影视剧里很多阵地上防守的士兵,即便在地上来回爬着也还在抵抗,这一点是真实的。
而且关键时刻,伤兵抱着“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的心态,会与攻到身边的敌军同归于尽,这种事在抗战的战场上屡见不鲜,因为落到鬼子手里下场更惨,远不如“拉几个垫背的”划算,这一点电视里演的也是真实的。
他在讲这个时看不到丝毫的兴奋,更多的凝重与哀伤,他说战场上听到最多的一开始可能是喊杀声,但后来就变成了哀嚎遍野。
受伤的士兵在死去之前,会从不停的大声嚎叫到哀嚎,再到低沉的呻吟直到最后寂静无声的死去,很多士兵的尸体都是面目狰狞,扭曲着缩成一团而不是身体舒展,这是长时间疼痛时的本能反应和痛苦表现。
而且,战场上进攻方阵亡士兵的尸首基本上是冲着反方向倒下,就是被枪弹特别是机枪打中后,猛烈地冲击下仰面栽倒的。当然近战混战时的确是横七竖八倒下的。
董大祥16岁参军,家中独子,是自愿去到部队想闯一条门路的,可不久就赶上抗战爆发,21岁负伤回家,腰部和臀部被掷弹筒弹片击中,最终也没有全部取出来。
回家后,身体落下障碍,重活干不了,几亩薄田之外贩些针头线脑的日用品维生,之后娶妻生子,子女儿孙绕膝,晚年还算幸福,终年91岁。
以上原创回答,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吧,感谢支持!
本文由作者:用户2533070641.5 于 2023-07-07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58084955458791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