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乾隆晚年为什么没有杀和珅?> 正文

乾隆晚年为什么没有杀和珅?

仅仅是因为宠幸吗?
  • yvdlhqyvdlhq
  • 2023-06-03
  • 10
  • 共16人回复
清华3536
「清华3536 」发表看法
2023-06-05

一个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谈吐优雅,气质不凡,办事完美,进退有度; 一个是万人敬仰,君临天下。他们之间的亲密合作,不但愉快,还十分融洽。和珅投其所好,献奇珍异宝。马屁拍的温柔而恰到好处。对乾隆晚年来说,和珅就是他的开心果。尽管知道他为非作歹,贪图享乐,风狂敛财。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君臣之间,形影不离。乾隆喜欢都来不及如何舍得杀他。最后还成了儿女亲家。

乾隆的儿子杀了和珅,不知是蓄谋已久,还是任性而为?和在劫难逃,终究落得过树倒猢狲散,小命归了天。

知未是也
「知未是也 」发表看法
2023-06-13

谢邀!乾隆一生与和珅在一起的日子比较多,和珅作为乾隆的宠臣,在军机大臣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年,这在中国历史是非常罕见的,为什么和珅如此得到乾隆的宠幸,以至和珅贪了那么多白银,足足有11亿两之多,按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7000多万两白银计算,整整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如此巨大的数量,乾隆到底知道不知道?又为何没有对和珅没有动手?

一,政治原因:乾隆一生对和珅比较信任,并委以和珅军机大臣重任,让和珅掌管和处理朝廷的重大事宜,包括官员升迁与处置,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与和珅结成了儿女亲家,如果乾隆杀了和珅,就意味着乾隆在识人用人上有失妥当,这在政治上会导致乾隆非常被动,某种程度上讲,杀和珅,等于贬自己,这对非常聪明和要强的乾隆来说,杀和珅比杀自己还难受,出于政治和皇帝尊严考虑,乾隆没有杀和珅。从另一个方面看,乾隆之所以没有杀和珅,主要想借和珅人头,给他的儿子嘉庆捞取政治资本,树立光辉形象。把和珅留给嘉庆杀,一来可以树立嘉庆的权威,二来可以让嘉以明君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样有利于嘉庆的政治统治。

二,经济原因。和珅主管朝廷内政之前,国库年年入不敷出,自从和珅接管后,国库年年还有盈余,原因是作为军机大臣的和珅不但会当官,而且还会搞经济。一方面和珅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和富商大股那里搞来钱,收归国库,而且还在朝廷实施议罪银,凡是缴获的钱全部归内务府,从而给乾隆乃至整个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可供皇家花天酒地,挥金如土。另一个方面,乾隆可以通过和珅干他不能干的事情,尤其是开通口岸,和国外通商。关闭口岸,断绝和外国来往,是清朝继承明朝实行禁海令的基本国策,作为乾隆当然不能带头违抗,但和珅可以这么干,好处在于一可以从国外买到国内许多没有的东西,二来可以给朝廷带来巨大收入,和珅在广州大做通商生意,给自己不断赚取暴利和收入,而给国库上交了盈利的很少部分,对此乾隆心知肚明,但他也是出于无奈,只能对和珅听之任之。如果杀了和珅,就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这当然是乾隆不愿意干的事情。

三,暧昧原因。有人说,乾隆之所以不杀和珅,不单单是因为和珅会办事、会来事,对乾隆忠诚不二,更重要的是和珅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很象二十年前乾隆当太子时,因乾隆冲动被母后夺去性命的一个妃子,于是乾隆便把对那个妃子的感情移驾到了和珅身上,所以对和珅信任无疑,宠幸有加,更不忍心予以杀死。

不管是什么原因,从表面上看,和珅的确给乾隆做了不少让乾隆高兴的事,也给嘉庆后来留下了不少银两,但从本质上看,乾隆纵容和珅贪腐,败坏了清朝的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最终使清朝从康乾盛世逐渐走向衰亡,从这个角度看,乾隆的确不是一个明智的帝王!谢谢!

一口老牙
「一口老牙 」发表看法
2023-06-12

康熙敢于收拾鳌拜、索额图和明珠,因为那三个人都是顺治提拔任用让他们辅佐康熙的,康熙杀掉他们可以说是他们辜负了先帝托孤之嘱,康熙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而乾隆自己亲手提拔的人自己把他杀掉,不是明白承认自己用人不当,没有识人之才吗?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反正和珅也没有犯什么谋逆大罪,不就是贪了点钱吗?就当帮嘉庆先存着,以后再叫嘉庆拿回来就是了。

未央先生
「未央先生 」发表看法
2023-06-12

人生在世,快乐是很重要的。皇帝也是如此,身边都是忠臣、谏臣,估计日子过的不能舒坦了!

其实说白了,皇帝也有隐私,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事需要贴心的人去办。这种事,忠良谏臣是不屑也不可能去办。

乾隆皇帝是一代名君,不可能看不出和珅聚权敛财的行为,但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水至清则无鱼。你不给手下人好处,办事能尽心尽力吗?

所以说,忠臣奸臣,皇帝作为局内人,他是不愿意区分的,他也是人,肯定是愿意与能让自己舒服的人相处。所以君王身边小人多,那他本身就不正,不良嗜好多,许多小人才能钻空子。

其身正,则行事端。试问皇权社会,皇帝高高在上,能保持正心正气的能有几个?

壹只青梅
「壹只青梅 」发表看法
2023-06-10

前言,和珅对于乾隆来说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和珅确实用起来很顺手,很会揣摩皇帝的心意,恨的是,和珅贪腐,结党营私已经非常明显了,明知道和珅是个贪官,为什么乾隆又不及早处置呢,原来,乾隆爷也不是老糊涂,他是有自己的一番盘算的。

第一,和珅的确是一个能臣,有能力善理财,也善溜须拍马揣摩圣意。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生于乾隆十五年,从一个小小的世袭轻车都卫一直升到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大学士,内务府大总管等十数个职位,和珅能力出众,善于经营官场,溜须拍马,少年时就博学多才,通汉、满、蒙、藏等语言。因此甚得乾隆喜爱,即便乾隆到了晚年,也是和珅陪伴左右。

第二,做了很大的一个局,把和珅的能量用到极致,由儿子嘉庆处置便于新皇立威。

乾隆不知道和珅为人吗不知道和呻贪腐吗,乾隆心知肚明,留和珅给儿子嘉庆帝诛杀就是为了做一个局,老皇帝乾隆还是深谋远虑的,老皇帝把左右逢源之术玩的炉火纯青,朝堂之上,就是需要两股实力均衡,要是都是正直廉政之士那谁帮着皇帝敛财呢?你和珅尽管去贪,能花用多少,到时候还是一锅烩,只要不侵扰到皇权,老皇帝是听之任之的。很大的一个局,乾隆晚年,把和珅留在身边照顾,其实就是对他进行看管,可以让自己儿子腾出手来,乾隆一死,嘉庆马上处置了和珅,继得了惊人的钱财,又震慑稳定了人心,为儿子稳定朝局。这就是乾隆留和珅性命的原因。

行在蓝天白云间
「行在蓝天白云间 」发表看法
2023-06-04

乾隆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开启了乾隆盛世。乾隆皇帝不但治理国家有很高的功绩,而且本人也是非常的好玩儿。对吃喝玩乐,游山玩水,情有独钟。而在乾隆皇帝的一生中,有一个人是挥之不去的存在,可以说和乾隆皇帝形影不离。这个人就是宠臣和珅。

和珅作为乾隆时期的军机大臣,掌管国家的军政大事,在长期的主政期间,处事圆滑的和珅,为乾隆皇帝做了不少的事情。很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同时和珅利用手中的巨大权力,也贪腐巨大。聚敛了巨大的财富。富可敌国。作为一代明君的乾隆,是心知肚明的。那么到了晚年,乾隆皇帝为什么没有除掉和珅呢?而是在嘉庆皇帝登基以后,才把和珅杀掉呢。这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政治上的原因。和珅是旗人,办事能力也很强。所以在军机大臣的位置上干了很长的时间。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

和珅还和乾隆皇帝是儿女亲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珅位高权重,为了乾隆皇帝,也是尽心尽力。但是在这期间,也是贪污巨大,富可敌国。睿智的乾隆肯定是看得出来的。这叫放长线钓大鱼。不叫和珅占到好处,他能那么积极地为你卖命吗?

乾隆皇帝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如果在自己在位期间,把和珅给杀了,会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而如果把和珅交给自己儿子,一来可以建立嘉庆帝的威信,证明嘉庆帝是一个明君。二来可以让清朝的国库多了一大笔财富。显示嘉庆帝治理国家的英明。可谓是未雨绸缪哇!可谓是睿智莫过帝王家呀!

经济上的原因。和珅在管理经济方面也是很有头脑的。让大清的国库慢慢的富裕了起来。扭转了之前的颓势。所以很受乾隆帝的赏识。

和珅在自己歌功颂德的过程当中,自己的腰包也慢慢地鼓了起来。和珅在地方财政上,富商和各种税收方面,有很高的一套敛财的手段。对于这一点,乾隆皇帝也是深爱有加。始终觉得和珅是一个得心应手的人才。

在为人处事方面,在官场的权谋方面,在取悦皇帝方面,和珅表现的相当圆滑。很会揣摩皇帝的心思。所以能够长期得到乾隆皇帝的恩宠也就不足为奇了。

乾隆皇帝是一个风流皇帝。很喜欢游山玩水,吃喝玩儿乐。哪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等等,和珅总能照顾得十分得体。让乾隆皇帝玩的好,吃的好,睡得香。心情十分的惬意。在这一点上,和珅做得,让乾隆皇帝十分的满意。

而刘墉,纪晓岚,这些忠臣们,总是这样一天的揍本,揍本这个事儿,揍本那个事儿。让乾隆皇帝很是烦恼。而和珅却是精明得很。看到了乾隆皇帝的所需,揣摩乾隆皇帝的心理,索性对症下药。往往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的恩宠和赏识。

所以,作为一代明君,乾隆皇帝还是很睿智的。在需要和珅的时候,和珅能给他带来开心。在需要刘墉,纪晓岚的时候,刘墉,纪晓岚能够给他带来,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方法。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所以乾隆皇帝并没有在自己的晚年,把和珅杀掉。而是选择让自己的儿子,嘉庆皇帝来处理这件事儿。可见,乾隆皇帝考虑的还是挺圆满的,挺周到的。

慕名而谈
「慕名而谈 」发表看法
2023-06-10

和珅是乾隆唯一的精神支柱,他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因为和珅特别聪明,特别能干,又特别会迎合乾隆心思,乾隆所思所想所为,和珅是一清二楚,并且能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可以说和珅之忠心已经到了无法言表的地步(可惜只愚忠一人,不管天下庶民)。尽管和珅在为乾隆办差过程中有诸多不法行为,但乾隆出于私心,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他胡作。不忍下手,更不能下手(失去和珅也就失去一切)。所以乾隆到死也不杀和珅。

星汉灿烂的微笑
「星汉灿烂的微笑 」发表看法
2023-06-13

乾隆晚年没有杀和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和珅在乾隆中期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是乾隆的得力干将之一,为乾隆的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乾隆在和珅身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使他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官员和政治家。乾隆可能认为和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成就可以抵消他的缺点和错误。和珅的府第和财富在当时非常庞大,拥有庞大的地产、珠宝和文物等,使得他的财富对于国家财政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如果杀死和珅,他的财产将被收缴,这可能会对国家财政产生不利的影响。和珅是满洲人,而乾隆是满洲人的皇帝,可能认为杀死同胞不符合传统的满洲礼仪和文化。和珅在乾隆朝期的末期,已经失去了他的权力和影响力,他的地位已经不再稳固,因此没有必要再杀他。

综上所述,乾隆晚年没有杀和珅,是因为和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成就、财富和身份等方面对于乾隆和国家都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同时和珅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已经不再像中期那样稳固。

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发表看法
2023-06-06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人年龄大了,就喜欢听好听话,这是人之常情。

乾隆皇帝老年像

乾隆也是一样,上了年纪之后,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自诩十全老人。好嗨哦,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而投上所好,正是每一个奸臣的必备技能。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爱好字画、古玩等文物,于是就留意四下搜罗奇珍异宝,得空进献给皇帝。就连当是来中国的朝鲜使臣都有记载,有一年,和珅在秋节之时,进贡一个精心覆盖着黄帕的架子,架子上放着什么宝物呢?原来是金佛一座,长达数尺,异常珍贵。原来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笃信佛教,特意让人打造了这个特殊的礼物,皇上收到后果然很开心。

和珅像

据说乾隆晚年之时,说话不清楚,大臣和皇子们都不知所云,唯独身边的和珅能知道老皇帝的意思,这也真是独门绝技了,你说老皇帝能离开和珅一天吗?当然是形影不离,和珅在转达大清国的最高决策旨意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一人之下的权臣。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了中国,这些外国人,早已被大清国的鼎盛气象,紫禁城的雍容华贵折服,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有一个官员,身居高位,谈吐优雅,气质不凡,很有大国宰相的风范……”这里说的这位高官,就是和珅。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嘎尔尼等人同时也记载:(乾隆皇帝)刚躁之性,仍不以此少减,即如现在所存皇子,仅止四人。而此四人之中,乃无一人能略握政柄。宁举全国政柄,付诸相国和中堂一人,而绝不计及将来承继问题,其意见如何,颇非他人所能揣测,然论者每谓现存之皇子四人,均为皇帝所不喜之。”

老年的乾隆皇帝

由此可知,乾隆皇帝晚年喜欢和珅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杀了他?乾隆当然知道和珅也有伸手过多的事情,但是还是没有动过和珅,也许老皇帝正是想把和珅留给儿子,让儿子嘉庆上位后有个立威之壮举。

嘉庆皇帝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大司马在此
「大司马在此 」发表看法
2023-06-05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民间传说及小说虚构了一个段子,说和珅前世是雍正帝的一名妃子,乾隆年纪小小却很好色,曾调戏这个妃子,而这一幕恰好被乾隆的母后看见,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为绝后患,便找借口将此妃子赐死——而乾隆赶来之际,妃子已气绝身亡,段子里便说,乾隆与妃子相约,倘若有缘,二十年后再相见,见面的记号,便是额头上那一点朱砂(乾隆咬破中指所点)。

结果二十年后,乾隆便遇见了一个叫和绅的小男人,且发现他与当初那名妃子长得极其相似,更要命的是,额头上也有一颗朱砂印——根据民间说法,这就是乾隆宠信和绅的直接原因。

当然这只是段子而已,另一种说法是和珅很有才,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但事实是乾隆三十四年的科举考试,他名落孙山(要知道像他这样的满族权贵子弟,科举考试题目远比普通汉人版要简单太多)——所以和绅最后是走了承袭的路线,才当上了乾隆皇帝补粘杆处侍卫。一年之后又混到了仪仗队侍从的位子。

随后,和珅便去做管布料仓库的大臣,不知是前任有问题,还是他真的有本事,和珅管理的布库,布的存量大增——老实说一个管布的,谁会关心你?可是偏偏乾隆跑出来,说这小伙子很好,布都能管得这么好,何况是人呢?——显然和珅一定是使了什么手段,吸引到了皇帝的关注。

然后和珅便火箭式升官,两年后已是御前侍卫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三年后已是军机大臣兼总管内务府大臣。而更让人吃惊的是,最终让和珅当上户部尚书、在议政大臣处行走,居然是查处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的案件。其他人去查,都查不出什么眉目,可和珅一出手,便抓了李侍尧的管家,严刑逼供之下得到突破。随后召来云贵的官员,告诉他们:总督的罪名已经成立,你们若是不再出来指证,那就等着一一查实。于是一众人纷纷反水,李侍尧低头认罪。和珅因此青云直上。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和珅在乾隆时代掩饰得很好,完全没有暴露出贪官痕迹。事实上,乾隆有好几次搞掉和珅的机会。

第一次,和珅镇压西北起义之际,曾因指挥失败,导致总兵图钦保战死——事后乾隆高高举起、轻轻放过。

第二次,甘肃某大臣受贿案,和珅以军机大臣身份查办,结果徇私——事后乾隆将其降三级留用,没多久再升。

第三次,和珅创立议罪银制度,假如官员犯罪,可通过交纳一定的银两来免罪。而所收银两收入内务府库,供乾隆运用。内阁学士尹某就此弹劾和珅,犯罪怎么能拿钱买呢——结果乾隆将这位尹学士治罪,差点要了他的命。

为什么乾隆这么罩和珅?恐怕最大的原因就是一个钱字。和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宠信,最重要的一条是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珅来办。久而久之,乾隆当然就把和珅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了,当然会重用了。而这个时候乾隆皇帝最差什么呢?无非就是一个钱字。乾隆想下江南,想干嘛干嘛,都得花钱,但国库没这么多钱供你胡花,怎么办?和珅说交给我办,搞来钱皇帝你拿大头,我拿小头,乾隆大喜,当场拍板——帮皇帝赚钱,皇帝当然舍不得杀你!

但是,问题在于:在乾隆看来,和珅确实是拿了个小头,嘉庆眼中就不是这样了,一次次的小头累积起来,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8—11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1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还是小头吗?

所以最终,嘉庆便决定对和珅下手。

恒心飘香
「恒心飘香 」发表看法
2023-06-06

掌握大权的人,掌权时间太久,老了还继续掌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岁数大了,思想容易僵化,惰性增强,固执己见,很容易犯错误,更容易被欺骗。

乾隆知道和珅贪污吗?不见得。乾隆心里,和珅会有贪污行为,不过应该只是小来小去的事,不会太过格。如果有人弹劾和珅,说他是大清朝第一贪,乾隆是不会相信,也是不愿相信的。

乾隆七十岁时,为自己办了隆重寿宴,接受百官朝贺,奉承之声不绝于耳。几十年励精图治,乾隆站在了盛世之巅,他治理的大清朝疆域和人口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盛世,国泰民安。乾隆飘飘然了,于是自封为十全老人。他越来越自负,越来越不可一世,他认为大清朝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和珅当然也不例外,他觉得控制和珅轻而易举。

令乾隆放心的还有第一点。和珅他爹是一个都统,相当于现代的军区司令员级别,算是高干家庭。但是,他爹死得早,家道败落,对和珅影响很大。穷日子变富日子容易过,富日子变穷日子很难受。乾隆把和珅从穷日子中解救出来。乾隆在侍卫中发现了和珅,把和珅从一个普通侍卫一年间提升为朝廷一品大员,位极人臣,又把所有与钱有关的部门全部交给和珅管理。乾隆对和珅可以说有大恩。和珅应该对乾隆感恩戴德,严格约束自己,尽心尽力为乾隆,为大清奉献才对。

只是和珅太精明了,他的精明不亚于乾隆。但是乾隆老了,思维跟不上趟了,多了傲慢与偏见,他觉得可以轻松控制和珅,结果却是和珅轻松控制了乾隆。

乾隆老了,苦了几十年,他觉得自己该享受生活了。享受生活需要花钱,和珅就是他的钱袋子。和珅兢兢业业地为乾隆弄钱,满足乾隆的欲望。在乾隆心中,和珅是绝对忠诚,绝对能干,绝对不会出格,也绝对不敢出格。和珅有钱,乾隆相信,因为和珅是理财高手。但要说和珅没有底线的贪腐,乾隆绝对不会相信,因为乾隆很自信,而且常常过度自信,他觉得和珅在他的眼皮底下胡来,还没那个胆。

和珅有能力,会抓钱,有了钱,乾隆才能满足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珅情商高,会来事,又听话,乾隆用起来顺心;杀了和珅,乾隆愿望就会成为泡影,为了自己,他怎么舍得杀和珅,他宁愿相信和珅是个清官。

乾隆非常自负,为了粉饰自己建立的太平盛世,为了证明自己从来不会错,他常常自己欺骗自己,这也使他失去了看清真像的机会。

乾隆晚年,他眼里形势一片大好,他看不到和珅提出的“议罪银”制度的危害,看不到过度上贡的危害,看不到官场腐败已成为普遍现象,看不到社会隐藏的危机。乾隆老了,失去了进取心,贪恋享受蒙住了他的眼睛,他的眼睛不再犀利,看不清和珅的真面目了,也想不到和珅会是大贪巨贪了。

感谢您阅读点赞留言转发关注!

幸运鼠来宝
「幸运鼠来宝 」发表看法
2023-06-08

乾隆不杀和珅原因很多。正史,野史都有不同的记载。主要原因是:1、和珅是乾隆的绝对忠实拥护者。2、和珅是乾隆的经济供给者,乾隆的很多花销费用都是和珅想办法解决的。3、和珅是乾隆的文化知音。4、儿女亲家。5、和珅是善解人意,办事得力的贴身秘书。6、和珅建立的关系网庞大,晚年乾隆求安稳不愿腥风血雨。7、乾隆号称十全老人,不愿背上翻脸不认人名声。8、和珅是乾隆留给儿子的金库。9、野史记载,乾隆与和珅有隔世的姻缘。

一半真心一半钱piao雪
「一半真心一半钱piao雪 」发表看法
2023-06-04

和珅是乾隆的宠臣,他还有一个称呼那便是大清第一贪官。

嘉庆一上台便将和珅扳倒,从他的家中搜刮出了大批的金银财宝,经核算价值11亿两白银。按照当时大清国库一年能够入库7000万两的收入,和珅的家产相当于大清十五年的赋税。

和珅贪了这么多钱,乾隆不可能没有耳闻,但是乾隆一直都没有对和珅动手,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接下来请看本人的几个观点,来分析乾隆为什么不动和珅。

和珅有能力

和珅是一个权臣,他在乾隆的庇护下一直大肆的收敛财物,可是他所贪的这些钱并不是直接搜刮民脂民膏的,而是接他人之手。就从这一点上来看,和珅就是一个有脑子的人。

和珅在军机大臣的位置上干了二十几年,这都说明和珅的能力不光是乾隆认可的。若只靠乾隆的庇护,和珅在军机处是混不下去的。和珅的魅力在于他有特别强的能力,可他又太过于贪心。相信乾隆对他是又爱又恨的。

乾隆在位期间六巡江南,每一次巡游需要消耗的银子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后两次的时候大清的国库中实在是没有银子了,可乾隆就是想去江南。这一次筹款的重任都放在了和珅身上,和珅这两次任务完成的是真漂亮让乾隆无可挑剔。可和珅在一些事情上已经冒犯皇权了,例如:附属国的贡品要让和珅挑一遍,贡品才会呈到乾隆的面前。

这样的事情身为皇帝是肯定会知道的,即使乾隆不知道是和珅做的,难道一年比一年的贡品差,乾隆不会派人去查吗?唯一的解释乾隆知道,可他还要用和珅他并不能对和珅下手。除去这些本人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让嘉庆杀和珅立威

当时乾隆退位后,还当了三年拥有实权的太上皇,嘉庆在这三年备受委屈。空有皇帝之名,可和珅却建议乾隆,再掌几年权。当时嘉庆对和珅的恨意横生。

嘉庆皇帝在位前三年,他的位置是极其尴尬的,以和珅为首的一些臣子根本就不将嘉庆放在眼里。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嘉庆现在是在隐忍,等到上位的那一刻和珅一定会身首异处的。可由于和珅侍奉了乾隆很久,他不忍和珅身首异处。

因此他在死前留下了一道遗旨,大意为珅留全尸。和珅还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并不会死,最多罢官免职,自己搜刮的财富也够自己几辈子生活了。可当太监读出圣旨后,和珅整个人都懵了。这位贪官被赐死后当即就被抄家。

首先乾隆是知道嘉庆性格的,嘉庆若是软弱性格的话,相信乾隆在死前是会帮他清理了和珅这只拦路虎的,可嘉庆的软弱只不过是表明装出来的。嘉庆身为乾隆培养的继承人,乾隆怎会不知他的秉性?

乾隆不杀和珅的原因很明显,就是他相信在他死后,嘉庆会立马杀死和珅。嘉庆的性格可以说是睚眦必报。和珅当年仗着乾隆曾欺辱过嘉庆,嘉庆登基怎么可能放过和珅呢?因此这根本就不需要乾隆动手,乾隆还不会留下骂名,他何乐而不为呢?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家教清迷
「家教清迷 」发表看法
2023-06-12

不要说是皇帝,就是一普通的老百姓,甚至是孩子老人都爱听奉承的话,乾隆晚年不杀和绅,其主要原因就是他爱听和绅说话,听了和绅说话,心情愉悦,心旷神怡,如果杀了和绅,就没有人说好听的话了,他心情肯定就不高兴了。而和绅呢?也把乾隆的脉给他号透了,他也可以说是个心理学专家,乾隆怎么想,他都摸得一清二楚,就拼了命的去奉迎乾隆,顺着乾隆的毛儿扑啦,把乾隆扑啦得心都醉了,骨头都扑啦酥了,乾隆是得法得不可言状他就是知道和绅贪脏枉法大肆敛财,他还舍得去杀和绅吗?

老猪的碎碎念
「老猪的碎碎念 」发表看法
2023-06-06

【对于一个有才能又好用的手下,为什么要杀?】

先说一个野史,说乾隆的老爸雍正皇帝有一个老婆是年贵妃,生的尊贵典雅落落大方,而且活好不粘人。有一次还是皇子乾隆(弘历)来到后宫觐见母后,看到了这位贵妃,一打眼便甚为喜欢,于是他竟身不由己的凑到贵妃身后,用双手将其双眼蒙上,这是年贵妃一惊,一位是那个姐妹与之嬉戏,便顺势倒在他的怀里,等揭开双手,贵妃一看是弘历吓得是花容失色,说来也巧了,这一幕恰好被弘历的母亲看到,于是她认定是年贵妃勾引儿子弘历,便下了道懿旨令其自尽了,等弘历知道这事儿后,已经为时已晚,对着曾喜爱的贵妃他后悔的流下了眼泪,并咬破手指在年贵妃脖颈处点了下一处记号心里默念道:倘若在天有灵,咱们20年后再见吧。

后来20年后,一位长相俊美的车前护卫进了宫,世袭了其父的职位,恰巧被乾隆看到,最开始乾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男子和以前喜爱过的贵妃实在是太像了,于是乾隆把小伙子叫到眼前打量一番,惊讶的发现在他的脖子上竟然有一处红色的朱砂痣,乾隆便认为此人就是贵妃转世,于是便开始对这个小伙子重用,而这个小伙子就是日后风光整个大清朝的和珅。

当然野史肯定是扯淡了,和珅之所以能被乾隆重用,其主要原因是其才能实在是出众,加上相貌俊秀(乾隆喜好选用长相俊美的大臣),在加上和珅出身是难得的满人,所以便有意对其加以重视和历练,和珅也是不负众望,他自己智商极高,竟然通晓汉语,满语,蒙语,藏语四门语言,在处理各种繁复的事务上也显出高人一等的才能,比如在当年编纂《四库全书》之时,本来没有和珅的事儿,总编纂官是纪晓岚,但是他虽然才华厉害,对于人事管理太欠缺了,乾隆便临时把和珅调任《四库全书》总裁,没想到编书的工作立刻大有改观,提前好些时日便完成了。

对于和珅的理财能力,乾隆也是赞赏有加,在乾隆后面几次下江南南巡的过程中,乾隆把所有的事务几乎都交给了和珅办理,和珅也是干的井井有条,不但没有花乾隆本人的银子,还给乾隆四处拉赞助,游玩回来一算账,还结余了很多银两,话说这样的人才哪里去找?乾隆对其依仗日益渐深,最后直接把自己的宝贝公主都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让和珅一下成为大清国各种荣耀集于一身的能臣干将。

您说,乾隆怎么可能舍得杀和珅呢?早有杀心,岂不是把自己最爱的女儿往火坑里推吗?

亭殿阁
「亭殿阁 」发表看法
2023-06-1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毕竟各个朝代每个朝代都留下一些趣事,而在封建王朝的制度下面,有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希望把王朝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是任何一个王朝都会有昏君,同时,任何一个王朝也会有贪官。一般情况下,有昏君的王朝就会有贪官,而如果一个君王非常精干的话,那么贪官的生存余地是非常小的。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王朝,皇上明明是明君,但是,最为重要的一位官员却是历史上著名的贪官,这样的奇葩组合让很多历史学家不解,那么这位明君为什么愿意重用这位贪官呢?是他不知道这位官员是贪官还是另有原因?

相信看到这里众多读者已经猜出来这对奇葩的组合,那就是乾隆皇帝与和珅。乾隆皇帝是清朝当中为数不多的明军,而乾隆皇帝也不负众望,创造出了乾隆盛世。而和珅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贪官之一,其财富甚至可以达到富可敌国的地步。但是和珅却是乾隆这位明君最为重用的大臣,甚至可以说是寸步不离。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来这样的历史状况。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重用和珅呢?

第一种说法和珅非常善于揣摩人的心思。古代帝王其实也非常喜欢吹捧,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那是因为没有理解到皇帝的意思,而和珅却非常善于攻心,乾隆皇帝任何一些小的爱好、小的心思,和珅都揣摩得恰到好处,所以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和珅,即使和珅是贪官,乾隆皇帝也不在乎。这么说,并不是说乾隆皇帝不是明君,而是能够遇到一位知己,是非常不容易的。古代帝王都是非常寂寞的,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大臣常伴左右,也实属不易,所以乾隆对和珅也是睁一只眼闭只眼。

第二种说法,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贪官。乾隆皇帝作为一代明君,其治下也会有不少贪官。这些贪官大多数隐藏在暗处,像和珅这样在明处的极少。乾隆皇帝心想与其让一些大臣在暗处贪污腐败,还不如将这些大臣放在明面上,于是就有了重用和珅这样奇怪的现象。而和珅也明白乾隆的心思,虽然说自己贪污,但是却从来不越界,而且自己所贪污的一些钱财在朝廷有难的时候也捐出大部,于是就有了这对比较奇怪的君臣组合。

但是历史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只有这对君臣心里面才明白。乾隆死后传位嘉庆,嘉庆上台之后立马将和珅废除。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乾隆是喜欢和珅的,而和珅拿对付乾隆的那一套来对付嘉庆是完全不管用的。所以说在任何一个朝代为臣为君,一定要识时务,对于和珅来说,只是巴结乾隆皇帝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君臣只是一时的,家族才是长远的,和珅最终因为自己的贪污腐败害了自己全家。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