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是拉历史倒车的人。真正影响中国进步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建立了新中国,还为中国后续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雄厚基础。绝不是孔子思想起的作用。当然,我们对古人的东西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部照搬,应本着严肃的科学态度,去伪存真,施行‘’古为今用‘’的拿来主义。目前令人遗憾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部分人中都大打折扣,还去宠说奢谈孔子如何如何,孔子能使中国强大吗?
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
最近我看大咖们评价孔子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我想狗尾续貂谈谈自己一些太不成熟的看法。
“大成至圣文宣王”是孔子墓志铭,盖棺论定,这也是对孔子的最高评价,就是说孔子的成就,被称之为王。
如果说孔子是维护封建政权的卫道士,他也很委屈,因为孔子学说的初衷是教弟子如何做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中华美德。试想如果完全抹杀孔子的学说,中华的优良传统何在?
维系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一要法治,二要道德。今天我国依法治国,但仍需要传统美德,如果割裂历史,就会走向反面。
当然孔子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他当了鲁国的司寇就杀了少正卯,少正卯何罪之有?为什么最后孔子会将他杀掉,而且还暴尸长达三天的时间?
少正卯和孔子都是鲁国人,能言善辩,而且少正卯也是很有学问的,少正卯也授徒讲学,而且学生很多,曾使孔子的讲课处“三盈三虚”。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
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于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以这样七个罪名就杀了政敌,似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怎么评价孔子这个人?
题主好,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看到不少诋毁谩骂圣人的答案,我还是说几句吧。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
入太庙每事问,韦编三绝,吾十有五志于学都是孔子好学的明证。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温文尔雅,从不自吹自擂。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子四绝: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这都是弟子对孔子的感觉和印象和认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颜回对孔子之道作出了极高的赞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贡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子贡对孔子的人格和才德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孔子逝世,鲁哀公在诔辞中尊称孔子为"尼父"
达巷之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仪封人请见……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楚狂接舆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荷蓧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反对和谩骂的声音从来就有。
孟子对孔子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司马迁的《史记》将孔子一介布衣与王侯将相置于同等地位,称孔子为"至圣"。
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也对孔子崇敬有加,比如北魏孝文帝定孔子谥号"文圣尼父"、隋文帝追其为"先师尼父"、唐高祖定"先师"、唐太宗先定"先圣"又改为"宣父"、唐高宗尊为"太师"、唐玄宗追谥其为"文宣王"。
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宋真宗赵恒亲自去曲阜祭孔,追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到了元代,对孔子的封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到了清代顺治二年,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康熙亲自为孔庙写下"万世师表"的匾额,雍正帝颁诏"加封孔子先世五代俱为王爵"。
鲁迅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鲁迅也骂过中医是骗人的东西,不骂就不是鲁迅了。
梁漱溟早在1934年就说:"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再重光于世界"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在他的书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全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唯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能救全世界"
里根先生致函说:"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国学的兴废,关乎到民族自信和文化振兴。孔子的思想、精神、人格和历史贡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看到有不少人在网上肆意攻击和谩骂孔子,真不知道这些人是其智慧精神已经高出了孔子,而发现了孔子的不足,还是无知无畏的狂妄?
孔老二孔丘,其实就是一个搞传销的流浪大师祖师爷,他一生为追求名利,权利,金钱,美女,周游列国到处流浪骗吃骗喝,事实上是在孔丘生前他的传销组织是没有成功的,做了官都不大没多少的实权。只过这家伙的一些歪理邪说,可以洗脑小百姓,让小百姓愚忠,很符合统治者对小百姓控制的需要,所以历朝历代将孔孟思想,列入国人必修课,将孔孟之道列为治国的理念,他们塑造成为类似今天的网红,结果他们管理国民的歪理邪说,很适合历代统治者的需求,历代统治者都在吹嘘他们的思想学说,所以结果一红就红了几千年。
关于怎么评价孔子这个人?我的评价是;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万世师表”的《孔圣人》。
孔子(公元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先后到连卫,陈,蔡,楚,宋等国,致力于宣扬其政治抱负,回复周代时的礼乐,但终究未能成功。后来返回鲁国,此时的孔子已经68岁了。
此后,他潜心于讲学和著书,为民间私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他与弟子们重新编订了《五经》,并撰写了《春秋》,记载了春秋时期发生的大事件,借此,阐发了儒家的价值观。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言论,去粗取精的摘录下来,著作成著名的《论语》。对中国思想界,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论语》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以及从孔子故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传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传的《齐论语》22篇,还有从孔子故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在西汉末年,由帝师张禹精治参照诸般论语,另成现存的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再加上孔子弟子们相互谈论之语444章。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的记述了,孔子与弟子们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据统计,在论语中,除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外。孔子讲仁之处共109次,讲礼之处,共75次。他极力推行仁政,仁义,仁爱之人间大爱,成为了他的核心思想。
他用哲学思想阐述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能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有海洋般的胸怀,有至高无尚的品德。他推崇百善孝为先,不孝犬也。对中华文明,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他的核心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典籍。是传世后人公认的《孔圣人》。
中庸之道,愚弄人们,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装腔作势,故弄玄虚,兴风作浪,无中生有,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无地放矢,心狠手毒,捕风捉影,道听途说,阿玉奉承,留须拍马…………非善人也!
老子讲,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丨
所以孔子只是为后人饭后留下了谈论资料罢了,对于百姓来说,实在没有可学之处,学之为自欺欺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讲究以德立命,以信立身,以孝为人,以义立世。孔子之仁,上承三代“天命观”,下启仁政、教化,其述多焉。追求德政,虽数千载而不易。观昨日之中国,蒋家横征暴敛,军阀割据,贪腐成风,民生凋敝,致日寇虐我山河,可谓不仁之至也。而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推翻三座大山,救民于水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斯可谓仁贤之大者。孔子之礼,乃仁之表,其目的在求合理、有序社会秩序之达成。至荀子发展为“以仁政王道一统天下”的政治主张,法家急功近利,将其发展为“君主专政”的严刑峻法。秦亡而法家衰,终以儒家之仁礼,匡正暴虐乱政之失。如此,遂有大汉雄风隋唐盛世,其文治武功、包容万方,确立了中华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坐标。汉唐之时,也儒学之颠峰。而“中国梦”,必汉唐所不能及也。
孔子其人,撇开其学说,仍是中国文化之集大成者和百家争鸣的奠基人,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名符其实。他开创私学,有教无类,以文、行、忠、信为教,让贵族的六艺进入寻常人家,并收集、整理三代典章、制度以作教材,是为《诗》《书》《礼》《易》《春秋》等诸经,中华文脉之始也。百家读经籍以知古通今,李悝、吴起也出儒家门墙。儒家经典,既是三代典章之汇编,亦中华历史、文化之源头,故学者宗之,数千年中帝王将相尽折腰。
他生时只想实现“先王之治”,百折而不挠,然一心求仕而不媚俗,于德无亏;以周文自命,桃李芬芳,意外之幸,终成正果。殁后,中华圣贤辈出,民智大开,而其荣誉、地位也纷至沓来,屡朝加封以求正统。读书是要花钱的,天下才俊诵读而不倦;读书也是会杀头的,然诗书于今未绝。圣人光环,后世加持的,后人也可取消。曾几何时,焚烧天下诗书,而天下终未传至万世。士子藏其书,或墙壁,或屋脊,《尚书》竟出自一七十余耄耋口述,何其悲哉!
历史何其相似!批林斗孔,实则剑指当时周公恩来。中华典籍无恙,夫子早已香飘四海,四人帮倒进了班房。所破四旧,件件不可复得,于孔子何伤!然夫子之悲,在于沦为后世政治工具,抬举他,贬斥他,他在另一个世界,浑然不知不晓;累的伤的,反而是供奉的、抬轿的、辱骂的……他妨碍了谁,又挡了谁的路?
然中国人,文化终会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薪火终会代代相袭。能归化中原五胡蒙满的圣人,何曾负了华夏?须知多少回,华夏扔了故国家园,南逃而去。王者来归,中原尽诗书。文化胜刀兵,华夏有孔圣!今之国人,爱捧鲁迅而非议孔子,却做了过气的政治留声机。须知鲁迅精神之精髓,在于开启民智,求国人人格之独立。孔子之书尽可不读,圣人牌位砸了也好,然出土几片甲骨、几行铭文、几枚简牍,终需借助儒家经传方可解得。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民无信仰,唯利是图,我华夏之邦,亦恰如圣人在世之时,悲夫!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请问一些朋友:你何德何能,敢直呼“孔老二”?此等数祖忘典之徒,充斥头条,国之殇也!中华文化,有容乃大,连祖宗之先师尚且不容,何谓小人哉?
文革中无脑之苍蝇仍在繁衍,而智者,于孔子身后之命运,见惯而不惊矣!焚书坑儒,遗臭万年。无主席至仁之心、遍批二十四史之才,莫学主席之腔调。须知,数千载以后,孔子仍为圣人,而沽名钓誉之徒,恰似过江之鲫,湣然无名矣!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客观公正的评价孔子,就要如何正确对待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我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以下四个方面仍具有时代价值。
(一)为人处事的指导作用
首先,儒家的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运用于我们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事、企业管理之中。中庸思想讲究的是“不过,不及”也就是不超过,也不能还没到应该有的度,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适度原则是一个道理,讲究凡事需要把握一个度。这个道理指导着我们与人相处的道理,比如人与人之间,不能走得太近,太近就会互相摩擦,产生不愉快,互相伤害等等,所以在与人交往中都要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这是儒家思想给我们与人交往方面的指导作用的体现。
其次,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也非常深远,现代社会的互相尊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讲求道德、追求美德、善良待人、和睦相处、助人为乐等等,都是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作用的体现,尤其是对国家的社会秩序的安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丰富了我国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本来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笔尤为宝贵的财富,因此,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的存在,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使得我国文化有根可求,有源可溯,在我国丰富的文化长廊之上,是一道尤为可观的壮丽的风景,它不仅对人们影响深刻,自身也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当儒家思想传到国外,深受肯定和遵守时,就是它的价值和作用的发挥,它不仅起着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人和善形象的载体作用,同时也使得国人为有此瑰丽之宝而骄傲自豪。
(三)治国方面的引导作用
在治国方面,儒家思想也对我们的现代社会影响深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始终坚持与其他国家和平发展,“和善”的品质一直是中国人最突出的品质特征,这是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产生的效果。尤其是现代社会始终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其源头也可追溯到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对中国领导人的指导和影响下产生的。此外,我国与邻国之间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也是儒家思想的作用,可以说的儒家思想的继续发展和儒家思想的现代化成果。
此外,国家领导人在现代社会中治理国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也是儒家思想“人本”观念在发挥引导作用,如果没有儒家思想对人的肯定和对人的重视,那么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许得不到当今社会这般如此的重视,更不会把人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进行关注。所以,当今社会“以人为本”,也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引导。
(四)教育方面的熏陶作用
儒家思想相当重视教育,也是从孔子开始,设立了私学,开启了教育的时代。如今,孔子学院、儒学研究等等,都是对儒家思想精髓部分的继续和发扬,这是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发挥的熏陶作用;在大学开设儒学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修养、气质性格等等,这也是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熏陶作用;再者,儒家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在中学的课本就开始学习,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善仁爱品质的发扬等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儒学家们个人的励志故事更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和精神导向,在教育的熏陶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从古至今都有的尊师重教的精神,也是儒家思想日益的熏陶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为人处事、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秩序、丰富我国文化内涵、助力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继续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中精髓的部分,继续将儒家思想现代化,争取产生更多儒家思想现代化的成果和结晶。
题目:怎样评价孔子这个人?
孔子是东周春秋时代出现的伟大全民教育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政治家。
伟大的全民教育家
丰富的教育实践,硕果累累。
孔子四十三岁,开坛设教,聚徒讲学。地点设在今山东曲阜境内杏坛,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有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車)、书(识字)、数(计算))者七十有二。(《史记.孔子世家》)教学内容,“子以四教:“文(文化知识指《诗》、《书》、巜礼》、《乐》)、行(德行,修炼道德品行)、忠(敬也,尽心曰忠)、信(诚,不欺)。(7.25,以下凡引巜论语》之文只注序号)。分科教学,“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毕、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3)孔子周游列国十三载,带领学生亦在讲学。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记》、《春秋》一批古籍的整理和撰写,流芳千古。文化上的贡献无与伦比,前无古人。
完整的教育理论,指导永远。
教育方针:有教无类(15.39)。明确而具体的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19.13);“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8.12),通过三年学习,做不了官,是不容易找到的。当官为民,齐家(大夫食邑)治国(诸候封地)平天下(周朝全国)。先进的教学方法:理想教育,树立为民做事的正确观念(11.26);因材施教,实施天才教育;启发式教学,“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光耀后人,影响二千五余年。
伟大的思想家
一整套的仁思想理论体系,有纲有目。略陈如下:仁,爱人。这是仁思想之总纲。忠恕是仁思想核心,孝悌是根本。
试设想,倘无“忠恕”,国家就乱了套,国将不国,犯上作乱;人与人之间打得人仰马翻,竟日乌烟瘴气;倘无孝悌,老不像老,少不像少,无大无小,无老无少,家将不家,成了牲口家庭,社会成了什么体统?国与家变成一盘散沙,不亡国灭种,不成亡国之奴,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仁思想之目,略举几例。
首推“克己复礼”(12.1),与时俱进地看待“克己复礼”,周朝有周朝的礼节仪式,社会主义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礼节仪式,建国七十周年大庆,阅兵式,定然展示“东风41”,焉能展示周朝的长矛?活学活用,当今克己“符”礼,克制自己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礼。如此,甫看出思想家的思想深邃度,或曰思想家思想的崇高度。
再举述一例,“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30)。仁者必须具有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即自己想要站立住,必须先使别人站立住;自己想要显达必须先使别人显达。这是一种什么精神?难道不高尚吗?屈己待人,人人皆如此谦逊谦让,不愁一个单位不和睦、社会不和谐?
其三,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认为人的性格要刚强;人处理事物要果断;人的品质要质朴;人的语言要谨慎(迟钝),这样做就接近于仁。其目繁多,不胜枚举,恕不赘述。
伟大的政治家
孔子从庶民做到代理宰相。孔子二十岁时就干了“儒”这个职业,即当过吹鼓手,亦当过司仪(相礼)。还曾被任命为地方上的“委吏”(管理仓库)和“乘(sheng,去声)田”(看管牛羊)等小差使。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9.6)孔子一生只当过六年大官。五十一岁(公元前501年,鲁定公十一年)做鲁国中都宰(今山东汶上县县令)。此前晋升为大夫。五十二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一年)改任鲁国司空(管建筑的)。五十三岁至五十六岁任司寇,管理司法的,任职四年。期间,在大司寇任上代理鲁定公的宰相三个月。政绩卓荦。
从政经验丰富
为政宗旨:“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使百姓粮食充足,使国家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民富,国强,和谐的政治局面。
为政原则与方法:
第一,“为政以德。”(2.1)以德治国是孔子治理国家根本理念。其理由:“道(治理)之(民)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恥且格。”(2.3)意思是说,用政令治理百姓,用刑罚使百姓整齐划一,百姓避免犯罪但不知道犯罪是可恥的;用道德治理百姓,用礼来使百姓整齐划一,百姓有羞恥之心而且也能纠正非心。
第二,“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2.14)这一条是对官员的要求:担任官职,居在官位上就要不懈怠,用忠诚的态度来执行君令。
第三,“君子周急不继富。"(6.4)
周,补不足;急,穷迫也;继,续有余。全句译为“君子只救济穷迫急需的人,不给富裕的人。(20190925)(由衷地感谢系统的支持)
对待孔子思想,毛主席说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因为孔子思想有存在不合时代发展之处,尤其是其维护官僚贵权统治、保护资产阶级贵族利益、鄙视底层广大劳动人民、限制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等思想。具体反应在孔子的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及 " 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 " 论述(孔子所指的小人,就是地位卑贱的种田种菜人)。
对于孔子这些腐朽没落思想,我们就是要批判和拼弃!
但是,由于孔子对中华民族思想、教育、文化、文明、道德、礼仪等各方面的起源发掘和宏扬传承,作出了无以替代的巨大历史性贡献!
所以我们不仅是要学习、要传承孔圣人的思想精髓,还要将他的思想精髓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
决不能凭个人所好和一时意气,将孔圣人的贡献一口否定,更不能把孔圣人的思想精髓认为过时而抛弃!
本文由作者:用户2524665795 于 2023-05-03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61334715524133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