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村有的老人有糖尿病,却不忌口,饼干、糖果大把吃,他们是怎么想的?> 正文

农村有的老人有糖尿病,却不忌口,饼干、糖果大把吃,他们是怎么想的?

  • 老梁话三农老梁话三农
  • 2023-07-10
  • 11
  • 共19人回复
老吴有理
「老吴有理 」发表看法
2023-07-16

保证书!

2O年前,我姑姑得了糖尿病,由于早些年农村人对这种病没有过多认知,又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控意识,没两年的时间,人就走了……

1O年前,我父亲得了脑梗,同时也伴有糖尿病並发症,但是由于我长年在外,不能在身边陪护,直至于5年前的某一天,终于家里的电话还是突然来了……

糖尿病,俗称“福贵病”,是一个在医学上定位都比较复杂的病历,和病人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甚至于喜怒哀乐都有着直接的关联因素……

我是亲眼看到姑姑当着亲朋的面大口吃着西瓜,还自我调侃教育我们说: 人到啥时候都不能亏了自己的嘴巴……我也更知道父亲像顽皮的小孩一样,明着抢吃的不算,暗地里又“藏了”多少宝贝家当……以当时的思想,我们能干些什么呢?又真正明白病人的心里是咋想的呢?恐怕,我们都不懂……

人到老了,可能什么病都会得一些!其实得了什么病到不怕,怕只怕身边没有人陪着,哪怕是扯扯闲话,甚至是因为抢他手中好吃的而拌拌嘴的小争论……这些场景其实我们都不陌生,因为春晚小品空巢老人的题材年年有播,相信每到此种情景时,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惭愧的,自责的泪流满面……

要让一个人长大,需要用的是时间!

要让一个人懂得珍惜,需要的是经历,有可能这个经历,会痛到你刻骨铭心!

长大的我一直认为:父亲是故意明着抢吃香蕉的,暗地里又“偷偷”吃糖的,甚至是故意走的!他以此给了我长大的时间,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珍惜!

朋友们,别让等两年,让我们等到的是终生的遗憾!别让陪伴,有了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老妈,我来啦!陪您一起在农村慢慢变老!儿长大了,不会让遗憾重演!

老爸,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她!

2019年5月

粮农二代
「粮农二代 」发表看法
2023-07-20

老妈今年86岁,患糖尿病20余年,坚持吃药,拒绝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喜欢走路、做家务,血糖指标一直控制得不错。

可80大寿后,经常唠叨活够本了,没必要再忌嘴,免得当饿死鬼,后悔遗憾。无所顾忌,想吃什么吃什么,能吃多少吃多少。家里蛋糕、面包、发糕等,悄悄吃几个,说好吃,不塞牙。家里的葡萄、苹果、哈密瓜、梨子、西瓜等,照吃不误,说活了一辈子,从未吃过这么可口的瓜果。如果不准她吃,唉声叹气,老泪纵横,我真的没辙。

最近两年,她天天喊腰、脚杆、肚子疼痛不舒服,多次带去检查,饭前血糖12以上,偶尔20以上,医生说这些症状是并发症,要求打胰岛素,她怕疼嫌麻烦,坚决不干,要求忌嘴,控制饮食,她生气说活到这么大年纪了,过一天算一天,何必自找苦吃,自找罪受,万一不行了,叫我送她回乡下老家。我无语。

说句实话,老妈带我们四姊妹,一辈子辛苦劳累,没吃过好的,没穿过好的,把我们养大成人,日子好过了,她不幸患糖尿病,为了活命,有吃的不敢吃,有喝的不敢喝,天天清汤寡水,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家里,我们尽量不吃甜食和含糖量高的水果。但是,我们不买,她自己去街上买回来吃,感到绝望。

想管管不住,也管不了,顺其自然吧,现在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越来越严重,我难受至极。唯有祈求老天,在我老妈活着的时候,少受病痛折磨。粮农二代,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谢谢!

山里的灵妹妹
「山里的灵妹妹 」发表看法
2023-07-13

谢邀

我觉得他们再想,吃饱喝足好上路,而且自己已经把生死看开了,而且已经不在乎了,但是吃喝还是要继续的,这是他们的习惯。

我记得之前去农村的时候就碰到一位这样开朗的65岁大爷,他得糠尿病已经8年了,我去他家的时候他还在大口的喝糖水,当时我就说,大爷你糖尿病怎么还这么能喝糖,不怕病情加重吗?当时大爷直接跟我来了一句,喝了一辈子糖茶水了,改不掉了。多活一天算一天,反正一辈子风风光光的过来了,前后结了三次婚,生了6个孩子,如今他们都有出息,我知足了。当时我一听,这老爷子看的真开,已经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而且对待人生的态度这么乐观。最后我再没说啥。

我认为主要是有些人不在乎了,觉得已经得病了,反正治不好,还不如不管,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反正都是死,无所谓了。

你们怎么认识的?

蜗牛儿爱吃肉
「蜗牛儿爱吃肉 」发表看法
2023-07-13

农村老人得了糖尿病却不忌口,饼干糖果大把吃,他们怎么想的,不怕么?不要命了么?

首先,老年人对糖尿病认识不深,糖尿病的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不影响吃、不影响喝,所以老年人认为没有什么,所以依旧就放开了吃,但是他们不知道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已经悄声无息的产生,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肾病、眼病等),想要逆转已经没有了可能,所以,他们最终会为自己的无知买单。

其次,我们都知道农村的老年人都很节俭,任何东西宁愿吃了不舒服,也不能坏了、过期了扔掉,而子女每次探望他们时,都会带各种礼物,其中就有糕点类,这也导致了老年人“被迫”禁食各种糕点。

最后,糖尿病患者即要管住嘴,又要迈开腿,而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就非常痛苦,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还得运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不如该吃吃,该喝喝,能活几天算几天。

总之,对于每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只有血糖控制理想,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后的生活质量才能更高。

小毛说情感1
「小毛说情感1 」发表看法
2023-07-17

我老公的大伯,10年前查出糖尿病。根本不在意,喝酒吃肉,爱吃啥吃啥,爱喝啥喝啥,毫无忌讳。去年春节,一只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了。去我们市里的医院做了手术,那只眼还是没保住,瞎了。

老公的大伯,在我们刚结婚的那年查出了糖尿病。当时出现的情况是他经常性的头晕,口渴,饿的快。

当时去医院时,还是我老公拉着他让他去检查的。他一直说没事,可能是在家干活累的。当时头晕,口渴,饿的快的情况已经持续了3个月,而且越来越严重。就这样了,我老公让他去看看,他还不愿意。

一去医院检查,血糖饭前都16了。医生安排他住院治疗,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当时出院的时候,医生还特别交代一定要按时打胰岛素,按时吃药。尽量不吃甜食,少吃主食,多吃蔬菜,含糖少的水果。少食多餐,不喝酒不喝饮料。

大伯当时满口答应着,回到家啥都不管了,该吃吃,该喝喝。

当天下午出院回家,大伯就让大娘做了一桌子菜,说一个星期在医院没好好吃饭了。好不容易出院了,得吃顿饱的,吃顿好的。

那天晚上,大伯叫上我爸,三叔,我老公,堂哥,大大小小加一块11个人。然后他们就开始喝酒抽烟,出牌九。我老公曾几次劝阻大伯,说他刚出院不能喝酒,不能抽烟,不能吃乱七八糟的东西。

大伯骂我老公说,再扫他性就滚蛋,别耽误他们喝酒吃饭。我老公看大伯已经生气了,也不敢再说。

之后我们每次过年过节回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都见大伯去冰箱里拿支胰岛素往肚子上一打,然后就拿着酒非要跟堂哥老公他们一起喝。每次老公和堂哥劝他的时候,他都说没啥事。还说这都好几年了,不是照样去干活,照样啥事没有吗?

老公对大伯的这种行为很生气,但却无能为力。

大伯依然我行我素,对别人的劝诫不以为然。

去年快过年的时候,堂哥突然打电话说,大伯有一只眼睛一直疼。去我们镇上看了,也拿了药,依然没有效果。

我老公告诉堂哥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让他带大伯去县城医院去看看。因为当时快过春节了,大伯在医院住了6天,依然没啥明显的效果。大夫当时劝他做手术,却因为马上过年了,他死活不愿意在医院过年。就让大夫拿了些药先缓解疼痛,想着过完年再去做手术。

走的时候,医生又是一番叮嘱,不喝酒不抽烟,不吃甜食,不熬夜。本以为都这样,大伯肯定会听话的。

大年30晚上,我做了一大桌子菜。请大伯三叔,堂哥来家里聚聚。公公拿了两瓶白酒,想着大家平时都不在家。好不容易过年了,一起吃个饭,喝个酒。公公也知道大夫交代大伯不让他喝酒,所以老早就给他泡好了茶。

没想到大伯不愿意。非说大家好不容易过年都回去,他咋样也得喝一杯助助兴。公公,老公,堂哥他们几个无论怎么劝都劝不住,就给他倒了一点,让他呡一口。

那天还算好,在大家的一再劝阻下。他没再要求喝。可是年初一的夜里,大娘突然来我家敲门。

公公打开门后,大娘就在院子里喊老公赶快起床。开车把大伯送医院去,说大伯眼疼的受不了了。

我问大娘怎么回事,大娘说大伯初一去堂哥干娘家拜年,在她家喝酒了。下午回来就不舒服,想着大过年的撑撑。可是没想到半夜,疼的受不了了。

那天夜里,公公,堂哥和我老公把大伯送去了我们市人民医院。到医院后,大夫给大伯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后,就说必须马上做手术,但是眼睛已经保不住了。做手术只是能让眼睛不再疼了。

堂哥和老公知道无力回力了,只能不再让大伯疼痛,就签字答应尽快给大伯做手术。

那天大伯听完医生的话,哭了。是为他这10年的任性妄为和无知哭的,也是为自己从那以后失去一只眼睛哭的。

手术很成功,大伯的那只眼睛不再疼了,但是也永远地看不见任何东西了。

如今大伯再也没有喝过酒,吃过甜食,喝过饮料了。

他每天早晨5:30起床去走路,走到6:30回家吃饭。吃完饭就去地里干干农活,有时候也会站在我们村的前头跟人聊会天。晚上吃完饭,他也会坚持走一个小时路。

这半年,他没喝过酒,没吃过甜食。吃的主食也很少,他尽量地按照医生交代的去做。身体各方面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回到问题的本身,大伯就属于农村的老人得了糖尿病,却不忌口,饼干糖果大把吃的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对糖尿病这种病认识不清楚,不了解这种病后期的并发症有多严重,多厉害。我大伯总觉得他得得糖尿病不耽误吃不耽误喝。虽然我们每次跟他讲让他注意,但是他觉得他照样喝酒吃甜食,也没有啥问题啊。而且他这样吃喝好几年都没有不好的情况发生,他觉得我们大惊小怪了。

第二,跟农村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平时在我们老家,早上就是稀饭馒头,炒一个菜。中午就是各种面,饺子。晚上还是稀饭馒头,一个菜。我们那大部分人扛饿,就吃馒头,面。你让他天天多吃菜,少吃主食。对于一个吃惯了馒头和面的人,一顿不吃,他都觉得跟没吃饭似的。更别说营养搭配了,问题是也没人会搭配啊。所以就造成了大家都不怎么忌口。

第三,老人被迫吃那些甜食,点心。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走亲串友都会带点这样那样的点心,零食。有时候老人去街上赶集也会自己买些给孩子吃,孩子要是不吃,她们不舍得扔掉就只能自己吃了。所以很多的时候是他们不想吃,又不舍得扔,最后就只能委屈自己吃了了。

最后,就是有一些老人不愿意管,也管不住自己的嘴。他们大半辈子吃喝惯了,你突然不让他吃,他觉得活着都没意思了。所以很多人也是因为自律性差,管不住嘴,才导致不忌口的!

写在最后,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相当高,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按照大夫说的去做,不要抱无所谓的态度。糖尿病后期并发症很多,比如眼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还容易引起肾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一定要忌口,一定要运动!

朝气蓬勃的冬天的风
「朝气蓬勃的冬天的风 」发表看法
2023-07-16

10年前我的堂婶得了糖尿病,由于一开始对糖尿病认识不够,所以她在饮食上并不控制。我曾经亲眼看过她吃东西,那是真的很恐怖,每天吃鱼和肉能吃两大海碗,晚上还吃夜宵。而且她没有工作也没干农活,所以越吃越胖体重一下子达到了220斤。后来市里医疗队第二次来给农村老人做体检,她查出来血糖又高了,而且这次血糖跑到13比第一次体检的8要高好多。

记得那次体检是2012年10月,因为妹妹不在家还是我带她去做的体检。到了11月份我妈打电话告诉我堂婶中风了,在医院住了20天回来了。人一下子从220斤瘦到了140斤,这下不是控制饮食了,而是吃不进去了,没过多久就死了。我自己的二姐也是37岁就得了糖尿病,她经常劳动但不控制饮食,我也想不通她是怎么回事,现在50岁了,她经常告诉我一句话,人亏啥不能亏了嘴巴。

我的伯母也是糖尿病,由于不控制饮食又不劳动,现在中风5年了,都是远在美国的儿子花钱请女儿做保姆伺候她。到现在为止她一天还能吃两大海碗饭和一斤猪肉,西瓜一次能吃大半个,她告诉我反正也七十多了活不了几年了,能吃多少吃多少吧。

人和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我妈妈最近几年血糖也高了,但是她很严格要求自己。她每天都锻炼身体,严格控制盐的摄入,米饭只吃小半碗,蔬菜和鱼肉吃一点点,现在她血糖控制的很不错。她说就算没几年了她也不想倒在床上让人伺候,那样不仅自己痛苦子女也受累。

做我妈妈的孩子我们是很幸福的,因为妈妈很自律。现在我就希望妈妈能多活几年,同时也希望天底下的子女都能多回去看看父母。

爱生活的退伍老兵
「爱生活的退伍老兵 」发表看法
2023-07-10

糖尿病、不忌口,甜食大把吃我把自己的想法给网友说一说:首先这种从人体免疫力说起,我本人就是一个患有36的糖尿病型体,当时也不知道是这种病每天喝很多水\还是口干、舌干,十分钟不喝水都坚持不下来。一天邻居说你很可能是糖尿病吧?第二天干紧去医院化验、结果尿糖加号4、血糖30多高。

医院医生开药喝几天也不管用,之后又换了一家私人诊所开了一个月的中药、西药。30刚出头的我一下子感到压力非常大,上班也没有激情!

而一个月后去医院查血糖就底很多,医生说这病不要吃甜食,当年也就遵属医生的。但终身付药了,一天天。

这里待别说关于糖病人员自身身体而言,2型病患者平常少吃甜蜜食品有助于发病反弹!吃点粽子、回元宵。几个小时就会反弹,大家一定注意。

平常吃水果不能与正常人食用一样,但每天或隔几天吃点水果也无防。据我这几十年的情况分析,吃甜食要控制,不能一点也不吃。我邻居是人民教师退休后也得了糖尿病、老伴什么都不让吃、每天有豆奶粉、豆面杂粮食用。病人失去了免疫力而导制死亡,这个教训一定要慎重。吃甜食不过量、自己掌握自己的病对症便是。

糖尿病看似不是重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痛苦是自己。

优雅一品
「优雅一品 」发表看法
2023-07-14

你好!我是优雅一品,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我也是个农村人,我身边也有很多像我一样得了糖尿病,大多数都不注意饮食,他们大都认为自己吃的降糖药,吃东西就没必要忌口。

就拿我来说,我检查出糖尿病六年了,吃了半年药,就停药了,开始跑步锻炼,饮食控制,甜食糕点之类根本就不吃,白面馒头也很少吃,白面白米也很少吃,给自己专门蒸些荞麦面馍,擀荞麦面条,蒸杂米饭,蒸豆子,就连吃菜含淀粉高的菜都很少吃,这几年来我的精神状况很好,也没有并发症。

我婆婆就是糖尿病,她一直吃药,但是她从不忌嘴,面包香蕉随便吃。后来血糖控制不住,并发症几个,去年心脏病突发,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手术,血糖太高难以控制,术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去世了。

我们村里还有一个得了糖尿病,他从不忌口,开始吃药,后来打胰岛素,血糖指数控制的还可以,就是并发症了,前段时间说他的脚已经溃烂了。

我也看了,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他们随便吃,有的认为自己得了这病,也活不了多长时间,想吃啥就吃啥,为了将来不遗憾。

我呢忌口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忌口,怎么说呢?我看了很多的案例,有不少的人,患了糖尿病,坚持锻炼,饮食控制,糖尿病逆转了,我认为现在的不吃,是为了将来吃的时间更长。

有的老人虽然说年龄大了,如果不注意饮食,后期并发症了,不但自己受难过,还会给家里人带来经济负担都不说,还要拖累家人。

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得了糖尿病,但是没有更好的认识糖尿病,大多数都是悲观面对。

我们村里还有一个患糖尿病的,和我年龄差不多,她说她吃降糖药,但是她每天吃饭要吃饱,一顿吃一大碗燃面,吃不饱感觉很难过。后来我给她说了我的饮食,让她看看我一天都吃啥。后来她也开窍了,孩子给她在网上也查了糖尿病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她现在改变多了,上次我见到她,她高兴的对我说,她现在吃饭注意了,每天喝半斤鲜牛奶,多吃菜少吃主食,甜食彻底不吃了,还坚持锻炼,这不是很好么!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了!

我是优雅一品,优雅的一品生活!关注我分享我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生活窍门有妙招。总有一段我们能够达到共鸣,也许会有一招你能用得上。

大花猫71373869
「大花猫71373869 」发表看法
2023-07-19

有人说无私才能无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知者无畏却是最常见的事情。

我们小区里面住着一对儿农村来的老夫妻俩个。都是八十开外的人了。都没有什么文化。女的还能勉强认得几个字,男的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就只认识那些一、二、三、四了。

俩人没有文化,为人处世又自以为事。并且喜欢拗着来——比如说,有一次走在街上,不听交警和路边协勤的指挥。非要在红灯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过马路。被一辆汽车蹭了一下。当即连人带车,摔倒地在。头破血流地送进了医院。

住院期间,检查出了患有糖尿病。医生把他儿子叫到了医生办公室。说是你父亲的伤口,老也不痊愈。就是因为不忌口,血糖太高。要是不配合治疗,就不能让老人天天骂我们没本事,连个屁大的毛病也治不好。你得劝劝他,不能可着劲儿,胡吃海塞……

他儿子直摇头,说是自己办不到:前几天,交警队的人来病房里做笔录。就委婉地提出老爷子年龄大了。反应也迟钝了。以后外出,尽量搭载公交(有老年卡,市内免费坐),或者是散步。不要骑自行车了。否则出了交通事故,对谁也不好……自己也随口劝了几句,说早就不让骑车子了。老爷子不听呀!

老头儿终于逮着了开口的机会,借着骂儿子,连交警也骂上了:祖爷骑了一辈子车子啦!又不是今日夜来!谁敢夺了祖爷的车子,祖爷和他拼了命!

最后,在他儿子的建议下,只能是主任和主治大夫出面,给老头儿换了病房。让他和因为患了糖尿病,截了肢,瞎了眼的住院患者,住了一个病房。新病房的主治大夫,对老头儿说,你要是配合治疗,能戒了口。我就给你治;要是戒不了口,每天不是蜂蜜水,就是蛋黄派。我也不说你。下场是啥,你自己看着办吧!

看了看腿上烂了一片的糖尿病患者换药,老头儿主动提出不喝蜂蜜水了。蛋黄派也不吃了——让儿子收起来,等伤口好了,回家再吃。

又过了段时间,伤口终于愈合了。岀院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吃甜食。并且告诉老伴和邻居们:自己之所以瘦了,是儿子串通了医生整他!住院期间,不让他吃饱。一顿饭只给吃二两。并且还让其他的病人家属吓唬他。没办法,只能忍着了!如今岀院了,想吃啥就吃啥!再也不用受你们的虐待了……

声泪俱下的表演,顿时受到了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们的极度同情。“哎哟哟哟”、“恓惶”的感叹声,不绝于耳。然后就是毫无例外地数落他儿子的不孝。连带着把自个儿的儿子儿媳们也损上几句。并感叹老了,人家用不着咱了!不好活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老头儿似乎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回到家里,拗劲儿又上来了。吃完午饭,寻出点心细吃来。又管饱吃:边吃还边说给儿子儿媳听:你们想饿死老子?没门儿!

大概一周以后,老头儿因为高血糖,陷入了昏迷。送到医院里抢救期间,颅内岀血了。又花了儿子的四万多块钱,终于消停了。以后用不着为了戒口,到处宣扬儿子不孝啦!

尘静如莲啊
「尘静如莲啊 」发表看法
2023-07-19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的吧。因为我七十多岁的老爹就是血糖高,他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但是却从不忌口。他嗜酒如命,一天三顿酒。骨子里还是怕死,每天吃降糖药。降糖药就酒,等同于毒药!而他每天却乐此不疲,任谁说也不管用!我们子女们每每提起,他就说:我都七十多岁了,死了也不算短命!而且村里某某他说别人就是这样吃的,你看啥事没有!你再多说,他就会跟你急眼。往往这时候母亲就会跟我们使眼色,示意我们别说了。

我们想想,只要他开心,就好。你管住他喝酒了,他不开心,照样会影响寿命。村子里得癌症的人很多,他这个年龄的大多不在了,甚至好多年龄比他小的都没了。而他,还在。

我隔壁邻居大婶也是糖尿病,每天头吃饭必须打针。她儿媳妇也老抱怨她饮食无节制,但是也是没办法改变。

我发现身边好多老人都有糖尿病。这跟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经历有很大关系。

他们大多生于四五十年代。赶上了挨饿那个时期。食物的匮乏让他们记忆深刻,所以,到了现在这个美食遍地,食物绝对充盈的年代,有一种补偿心理:我以前没吃过的,没吃够没吃足的,一定要吃够吃足!

现在农村的农民十有八九不种地了。没有农活儿,六七十岁的老人有的进城住楼,一天几乎走不到一千步。在农村的,也没有什么体力活动,大多都在向阳的墙根儿一蹲一坐,扯扯闲篇。或者,在谁家的堂屋摆一张桌子,打打牌来消耗时光。

吃得多,吃得好,运动少,糖尿病就是这样的富贵病。而六七十岁的农民大多又没文化,固有的思维理解不了糖尿病的危害。他们又听不进去儿女的劝告,只说死就死了,死前也要做个饱死鬼。[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最美田园风光
「最美田园风光 」发表看法
2023-07-20

我邻居女人是糖尿病,她什么也呀,天天打,胰岛素,20多年了,看起来,糖尿病不算病,还能活这么多年。

这个女人,如果村里有娶媳妇的,死了人的,满村子吃饭去,

我觉得农村这些风俗,不好,遭了钱不说,很多人吃饭,有病的人,会不会传染上别人,连吃饭那个碗,谁去了谁吃,

碗不消毒,不用开水,碱人煮,这碗并且沒洗干净,端了这个碗,在盛上饭,没病的人,也会传染上

农村人,不说这个,有人说,不干不净,吃了沒病,沒什么病,是不到时候,病来得没这么快,一旦有了病,一切就晚了,

连我邻居这娘们,到处吃饭去,吃不给钱的东西,别人的饭,自己的肚子,敞开劲的吃。

就像八辈子沒吃过东西的一样,她也不怕吃多了不好,在她心里,沾光就行,又吃多,又不干活,一坐坐一天。

说是糖尿病人瘦,三多,吃多,喝多,拉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可是这娘们,糖尿病还这么胖,坐下去,半天起不来,天天打胰岛素,还这么胖。

她吃饭沒分寸,出了门,总是抢着吃饭,又吃多,又吃快,

过去,我见糖尿病活不了多大岁数,现在,60,70岁的,都还活着,

在农村,真的,有很多糖尿病人,他们是不忌口的,又不死人,忌什么口。

袁老哥
「袁老哥 」发表看法
2023-07-18

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我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也是生长在农村,每次回家看到家里那些糖尿病人,他们中有年龄大的也有像我这样年龄,看到他们的生活方式,那是只能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痛)心啊,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会有什么危害,以后会发生什么,这些都不懂,只知道现在不疼不痒没事,真的,如果你是一个懂糖尿病的知识的人,当你看到这样的情况不知有何感觉。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不懂知识的原因,老一点的学不会也不去学,再加上儿女不在家也只能这样,等到并发症出来了才知道晚了。我一直有个想法,等我回家后,在家里弄一个糖尿病免费讲座,把我们村里的糖尿病患者全叫过来不定期给他们讲讲,也常去关注他们的生活习惯,尽量让他们活得好一点,因为活着不容易啊。

杨柳青青i
「杨柳青青i 」发表看法
2023-07-13

我母亲糖尿病26年了。目前,只喝二甲双瓜肠容片,血糖就控制在7左右,今年85岁了。我们采取的家庭措施是:

一是对母亲进行思想教育,开导她,灌输活著就是幸福的理念。

二是把那些不听劝说,海吃乱吃甜食、水果,导致病情严重,甚至早早离世的熟悉人,拿来比对,让她感觉比他们活的好。

三是兄弟姐妹谁也不准往家带甜食和水果,不给她提供多吃的机会。

四是在血糖可控的前提下,适当给她吃点,解解䬻,别让她有抵触情緒。

五是不能让她生气,生气对糖尿病人影响很大,容易使病情加重。

六是在确保安全的情況下,尽量让她增加活动量。

做到以上六点,再配合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糖尿病人也会健康长寿。

秦宝海9
「秦宝海9 」发表看法
2023-07-15

农村有的老人有糖尿病,却不忌口,饼干、糖果大把吃,他们是怎么想的?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我也是农村的,我们这里得糖尿病的也很多,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一个想法,就是,不能为了病而什么也不吃,如果什么都忌口,那活着不太委屈太冤了吗。

我们附近有个老太太,前几年检查出了糖尿病,空服血糖都十点多了,当时挺害怕的,就按医生的嘱咐每天吃降糖药,时间长了,血糖也就平稳了。

血糖平稳了以后,就放松了警惕,虽然还在吃药,可嘴又馋的不行,什么葡萄了,大甜梨了,香蕉了,等等水果,还有各种甜点心,就又开始照吃不误了,没几天,空服血糖又飘升到了十点多,医生给她测血糖的时候,问她怎么又这么高了,她说她最近一直在吃甜品,她说不能因为这病而苦了自己,唉,,,,,,,如果出现并发症就悔之晚矣了。

还有一个大老爷们,五十多岁就死了,得糖尿病才五、六年,他这个人特任性,在检查出糖尿病以后,药不坚持吃不说,各种甜品更是不忌口,第三年就有糖尿病并发症了,(双眼失明,大腿弥烂流脓,)在饮食上还不加节制,成天的抱着可乐当水喝,别人劝他别喝这东西,他却跟别人犟嘴说,喝这个还能死人咋滴。

过了不到二年,年纪轻轻的还是走上了黄泉路,糖尿病本身并没什么大碍,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后都是死于糖尿病并发症的。

很多得了糖尿病的人,总觉得这病也没什么,也就不在意,有很多人甚至连药都不吃,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不能让这病而馋着自己,所以,就大把大把的吃水果点心。最后呢,当然是并发症出现了,才泪水涟涟的,可这时,什么都晚了。

图片源自网络,

蓝天白云61070563
「蓝天白云61070563 」发表看法
2023-07-10

农村有的老人有糖尿病,不忌口,饼干糖果大把的吃,怎么想的,谁知道呢。这样的人不仅农村有,城市也有不忌口的。

我听一个同事说过她丈夫的事,他丈夫得了糖尿病,一点也不忌口,随便吃,谁说也不听,刚退休就去世了。

这些人一般是不听人劝的,主意比较正,比较任性,想吃就吃,活一天,算一天,吃好一天,喝好一天,管它什么病呢,该吃吃该喝喝,啥病不往心里搁,吃好喝好,死了死了。

管住嘴,迈开腿,说着容易,做起来比较难。糖尿病忌口的食物比较多,忌这忌那,很麻烦,并且要忌的一般都是他们喜欢吃的。偷着摸着也得吃呀。

我早就听说过这个病,当时就想,这个病,大概是最不好的病,人们千万别得这种病,那么多的好东西,都不能吃,多没意思。可过去得这种病的人很少,十里八村找不出来一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听说,美国富人不吃肥猪肉,肥肉都是穷人吃,美国人有富贵病,这里就包括糖尿病。可我们刚刚可以不用票证了,什么都可以随便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吃吃喝喝,不管民间官场,风气大涨。来个客人,请个人,一桌子一桌子,满满当当的菜。有个人跟我说过,那么一大桌子菜,每个菜吃一口,就多了。这个人也有糖尿病,六十多岁去世了。还有一个年轻的人,当了校领导,自己都说,吃吃喝喝成了负担,拒绝不了,不到四十岁因病去世了。

在吃喝的问题上,过去,有的人是管不住自己,有的人是身不由己,你细品。

现在的一些病,不管你信与不信,肯定与你的吃喝,作息有一定关系。有的一家子都是糖尿病,说是遗传,过去没有几家得糖尿病,从哪遗传来的呢?儿媳妇是外来人,到了这家吃喝几年后,也得了糖尿病,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是现在食物有问题,可是有的家人身体健康,很少进医院,问之,人家作息规律,吃喝有度。这些例子都是我听到的,见到的。

得了糖尿病,还是要注意点,有的人,得了糖尿病,比较注意,忌口,少吃多餐,人家也活八、九十岁,甚至活一百多岁呢!

汪阿姨在上海
「汪阿姨在上海 」发表看法
2023-07-16

我的邻居张婶年轻的时候很胖, 1m58的个子,最高峰达到180斤。58岁的时候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过世了,死的时候才80多斤,从发现糖尿病到时瘦了100斤,那些年她是怎么过的呢?

张婶嫁给张叔的时候还不是太胖,也就120斤左右,张婶当时在一个工厂上班,为了多挣钱,早上天一亮就去上班。张婶的婆婆把饭做好,我们上学的时候,她婆婆让我们把张婶的饭带过去,因为张婶的工厂和我们的学校在一起。

张婶的饭盒很大,里面装了很多饭,很多菜,加起来大概有两斤重。我把饭拿给张婶,张婶大概太饿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 每天都如此,一顿要吃两斤。

有一段时间,张婶总觉腰疼, 她一直以为是工作太累了,腰才疼,所以,也没在意,还是天天大吃大喝。

终于有一天累倒了,被同事送去了医院,医生查出来她的血糖太高了,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药,并且让她控制饮食。

从那次以后,张婶就辞工了, 专门在家养病,可是她并不忌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婆婆给她做很多好吃的,就希望她的身体早日好起来。

张婶吃的虽然很多,可是她的身体却越来越瘦,当时她还挺高兴的,180斤的她,能瘦一点是好事啊!

张婶有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女儿每个月都寄钱回来,张婶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每天除了吃就是打牌。

终于有一天张婶又进了医院, 她的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需要打胰岛素了,医生再三叮嘱她一定要控制饮食。

张婶开始控制饮食,可她总是觉得肚子很饿,当时公公婆婆已经过世了,两个女儿在外面打工,张叔又要上班,她总是背着张叔吃东西。

因为不忌口,什么好吃就吃什么,张婶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身体以肉眼能看见的速度消瘦下去。

后来大女儿出嫁,小女儿招亲, 小女儿和父母住在一起,她严格控制母亲的饮食,每天都给母亲打胰岛素。

张婶在家里不敢吃了,她偷偷地跑出去吃,她打牌的时候嘴里一直吃着东西,因为她的肚子一直饿啊!

后来张婶去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多,医生说如果再不控制饮食,这个病情会越来越严重,都快要变成尿毒症了。

张婶一不做,二不休,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尿毒症患者了, 没有多少日子了,她干脆痛痛快快地吃,把医生的话当耳旁风了。

张婶每顿要吃三碗饭,女儿让她少吃一点,她就跟女儿闹,每天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女儿管不了她,张叔也管不了她了。

吃过饭以后,张婶就背着一个包去棋牌室打麻将,她的包里都是零食,有面包,饼干,水果,糖果等等,反正一大包东西她边打麻将边吃,等打好麻将,一包东西也吃完了。

张婶想反正迟早都是要走的, 还不如痛痛快快地吃,然后痛痛快快地走。张婶真的是痛痛快快地吃,然后痛痛快快地走了。

那天下午,张婶打了四个小时的麻将,那天输了很多钱,她心里不高兴,回家吃过饭后就躺在床上。当时张叔在上海打工,女儿和女婿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很忙,也顾不了这么多,就没有发现她的异常。

一夜睡过来,张婶突然不能动了, 女儿起床做好饭以后,叫妈妈起来吃饭,叫了好几声没人应,女儿来到妈妈的房间,看到妈妈不能说话,半边身子也不能动了,立刻送去医院。

到了医院,张婶已经深度昏迷了,大女儿也来到医院,拼命地叫妈妈,可是妈妈一点反应也没有了。

张婶在医院里重症监护室待了三天,张叔也从上海赶回来了, 任凭张叔怎么叫,张婶就是没有反应。

三天后,医生让他们把张婶弄回家,因为没有必要再治疗了, 救护车把张婶送到家,不到一小时,张婶就走了,走完了她短短58岁的生命。

张婶痛痛快快地走了,可是她却带给张叔和两个女儿无限的痛苦。张叔到现在也没有重新找老伴,两个女儿想到妈妈这么年轻就走了,心里的痛是无法弥补的。

写在最后:农村老人有糖尿病却不忌口,这是无知的表现,这是不自律的表现,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太不负责任了。

人可以生病,但不能医肓,认识病情,观范用药,得了糖尿病,含糖量高的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少盐,底油,多吃蔬莱,适量运动,咸少并发症,带病也能长寿,养病也在知身,放宽心态,保持好心情,会有好的疗效。

海岛十年
「海岛十年 」发表看法
2023-07-13

我是城镇退休职工前几年查出有二型糖尿病,吃“二角双胍”已经好几年了。

本人好喝酒,白酒啤酒都喝而且每次都不少喝,和朋友相聚有时每天喝两顿酒,爱人和我生气老妈还管我但到了酒桌就控制不住自己,总觉得就多喝这一次下次少喝。昨天晚上吃了不少水果,今早量一下血糖8.0。

我觉得控制不住自己的主要原因:一是糖尿病症状轻,没有感觉太难受,二是自控能力差的原因。

本人也经常提醒自己要自我控制,但到了一定环境还是不行。

希望大家批评指导。

豆豆姥爷42
「豆豆姥爷42 」发表看法
2023-07-11

不会的。农村的条件比不上城里,甜食毕竟吃的少。即便孩子们有孝心,给老人买了点心,或者带甜的什么稀罕食物,也是尝尝,品味品味,日常总是极少入腹,对身体不会产生什么大碍。再一个人已经老了,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粗茶淡饭,糠糠菜菜,对甜食已经有了相当强的平衡和抵抗能力,即便有糖尿病,只要让他心情愉快,能吃到儿孙供奉的美食,那份孝心一定会使老人的糖尿病消除一半,肯定有益无害!乘老人活着,当儿孙的大尽孝心吧!莫到老人死了,空留后悔的孝心!

锐光医线
「锐光医线 」发表看法
2023-07-16

关于这点,我自己深有感触。前些年,我的一个姑父,就是糖尿病合并大面积心梗离世了。我每次回老家,只要碰到他,都会跟他提醒:一定要忌口。然而,却并没有任何用。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糖尿病的认知不够;二是抱着将死之心。

一、糖尿病认知不够

认知不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缺乏宣教

农村的医疗条件,相交以前是有了很大改观。不过,在医学宣教方面,基本上还是没有。

我在外地工作的这些年,一般社区里面,宣传窗口里面,都会有一些健康宣教和防诈骗宣教。而且,社区也会定期邀请医生,给老人们做一些健康知识讲座,一般就是讲慢性病科普。当然,老人们去参加讲座,最主要原因是可以领取一些小礼物,其次,才是听科普。

但是,在老家呢,健康宣教真的是太欠缺。

2、主动学习意识受限

农村健康宣教受经济和人员的限制,可能暂时难以展开,但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我们从网上或多或少的也可以了解一些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不过,老人对手机的功能,有些还只停留在接打电话上面,对看信息和网页,还不是很好操作。加之,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一些知识可能难以理解,这就造成了主动学习意识也受限了。

糖尿病教育,是五驾马车中的重要一环。糖尿病知识了解的越多,对控糖也越有利。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统计数据显示,高学历糖友往往寿命要长一些。

但是,在农村受以上两方面原因的影响,导致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知严重不足。既然不知道糖尿病的危害,也就不会把它当回事,自然也就不会去忌口。

二、抱着将死之心

以我那个姑父为例,我每次都劝他要他忌口。可他就一句话怼我:我都这个年纪的,还有什么还怕的。你不让吃 ,还不如让我现在去死。

实际上,我那个姑父离世的时候,也就60过一点。他从确诊糖尿病以后,就是偶尔吃些降糖药,忌口是不存在的,烟酒还不离。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早期的时候,身体没什么大的不适症状。胡吃海喝、烟酒不离,看似没有什么不适,实际上病变在慢慢形成。

我那姑父左胸部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的时候,一查就是心脏大面积梗死。回家后,没几天就离世了。

总的来说,农村的老年糖友,不忌口还是出于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以及心态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个现状,绝不是一句两句的事。

创作不易,若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转发、评论!若还有不明白的,请评论区留言!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