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首先,这件事只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属于完完全全的孤证。
其次,戏剧里的包黑子杀人为什么非要用虎头铡把人切成两段呢?对腐恶分子,不如此不足以大快人心。
第三,没有严明的军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能是空谈,小战士又累又渴刨老百姓几个萝卜充饥为什么会被依军法处决呢?而这种作法为什么会被视为优良传统呢?
第四,[臣云尝以重铠习注坡,马踬而踣,先臣以其不素习,怒曰:“前驱敌亦如此耶?!”遽命斩之。诸将叩头祈免,犹杖之百,乃释之。~《金佗粹编》卷九.遗事]岳云练习身披重铠注坡跳壕时因战马失蹄而摔倒,岳飞就下令要斩了岳云,其他将领再三求情,岳云仍然被打了一百军棍。岳珂写这一段是在爆祖父的黑料吗?当然不是,这是在歌颂岳飞治军严明
“慈不掌兵”,岳家军的人又不是生下来就知道军民一家亲
徐梦莘在编《三朝北盟会编》时,[将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凡“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对记述的异同和疑信,也不加考辨。]
南宋初年是一个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时期,“饶把火”、“不羡羊”、“和骨烂”之类两脚羊的品种概念原始出处就是时人庄绰的《鸡肋编》。这个时候能严明军纪为百姓申张正义,对百姓来说无疑是救星一样的存在
徐梦莘对史料来源一般都会加以注明,“岳飞杀舅”这件事却是横空出世,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原始出处是徐梦莘曾听人说起过这件事,就把这事收录在《会编》中。他的本意是以此说明岳飞治军严明,绝不徇私,“舅舅犯法,罪加一等”。徐梦莘做梦都没有想到,八百年后会是一个圣母女表乱蹿的社会
1.《三朝北盟会编》卷144炎兴下帙四十四记载的是“起绍兴元年正月一日已亥,尽二月二十二日丁丑”发生的事情。“岳飞杀舅”这件事被记录在绍兴元年正月十一日条下,而不是说明部分的绍兴十一年
2.岳飞把杀舅舅的事告诉了母亲,并向母亲说明了为什么非杀不可的原因后,岳母的态度是“母意悦解”,很关键的这四个字被题主漏掉了
既然岳母都能理解并赞同岳飞的作法,各位又在纠结什么呢?
这件事记录在绍兴元年正月十一日条下,事情的发生却是
“癸丑,到宜兴取老小。到徽州,有百姓诉其舅姚某搔扰……”~《三朝北盟会编》卷144
十一日岳飞奉令受张俊节制讨伐李成,正月十五日岳飞从江阴出发去宜兴接家眷,路过徽州时有百姓告状,说他舅舅搔扰
岳飞从江阴出发到宜兴取家眷,神一样路过徽州,这份高深的地理知识目前只在水浒传里见过。就如,“我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办事,路过广州的时候……”
“他日,飞与兵官押马,舅亦同徒。舅出飞马前而驰,约数十步,引弓满,回身射飞,中其鞍鞒……”
岳飞的舅舅本来走在岳飞后面,为了暗杀岳飞,他跑到了岳飞前面几十步,再回转身来弯弓射岳飞。
这段话只表明岳飞的舅舅智商感人,连背后捅刀都不会,还故意跑到前面去引起岳飞等人的注意。并且,岳飞的舅舅箭法水平低劣,运气也差到令人发指,一个人加一匹马那么大的目标,他却偏偏就射中了鞍鞒
这人的智商、水平、运气差成这样还敢出来到处霍霍,这份谜之自信一定来自梁静茹
“飞邓马逐舅,擒下马,令王贵、张宪捉其手,自取佩刀破其心,然后割碎之……”建炎四年八月岳飞因复建康、战广德之功升为通、泰州镇抚使,岳家军已成雏形,王贵、张宪在军中排名二、三位。三大头集体出动,却只是执行一个由后勤兵干的“押马”任务
剖心之后再割碎之,岳飞是把心拿在手上割碎还是掏出随身携带的菜板来完成这个工作?这又是一个谜
三大头都在,岳飞的舅舅却公然向岳飞下手。估计他不知道,就算得手,王贵、张宪中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弄死他替岳飞复仇
不由再次感叹,某些人的智商真是感人啊
结合整段描述的文字水平,这段故事精采吧?
这是一个关于情与法的话题讨论。历史上此类故事较多:孙武练兵杀死侍女以立军威的故事。“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庄公诛杀亲弟共叔段的故事。包公杀死亲侄的故事等等。
法不容情,王子与庶民同罪等等。岳飞杀死该杀的舅舅,没有什么可讨论的,至于挖心戳心,那正说明其罪之大其恶之深,不可饶恕,虽挖心仍不能解其恨。岳飞的《满江红》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句。岳飞,勇士也,如武松杀其嫂,正显其英雄之快意也!
[灵光一闪]其舅禽兽不如狗,不杀之扰乱了军心,其舅行军中要暗杀岳飞,被其岳飞识破,躲过一劫,便命手下二将将其擒获,此人不可留也,便杀之取其心碎尸万段,永世不得超生[强]大快人心[赞][鼓掌][赞][强]杀的好!该杀!留此舅是祸害[机智][大金牙]←必将恩将仇报真乃小人也[呲牙][祈祷][呲牙]谢谢邀请,回答完毕。
岳飞是忠臣,精忠报国,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屁护犯法的亲戚也是对国家的犯罪,况且舅舅置岳飞如死地,让岳飞躲过一劫,岳飞再不下手,那可对不住祖宗,对不住朝庭,对不住百姓,他舍生忘死干的就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舅舅反而与他背道而驰,那叫个恨之入骨,几罪合并不挖心不足以解恨。
谢邀!虽说我没看过岳飞书,听过岳飞传,岳飞是民族英雄,精忠报国!一尘不染,大义灭亲!他舅舅同他背道而驰!而且,多次要暗杀岳飞,岳飞论军法杀死了犯法的舅舅,以振军威,为什么还要挖心呢?因为他罪恶累累,无恶不作,不走正道,反而与岳飞为敌,几次箭射岳飞没有成功,因为他的箭法太怂,几次没有射中岳飞,岳飞大怒,真想将他碎尸万段,否则,不解心头之恨,只想挖开他舅舅的心看看到底是黑的还是白的!然也,我认为本故事纯属于虚构,大家想一想,岳飞是民族英雄,大人大义,即然是他的亲母舅,他舅舅再坏,他也不可能去挖他舅舅的心,他舅舅就是卖国求荣,岳飞再大义灭亲,他舅舅想害他,他以防后患,论军法论处,杀死了舅舅,又怎可能挖心,如果真的挖心,不有损了岳飞民族英雄的气概的美名吗?所以,本故事纯属虚构,又想赞岳飞,大公无私,太义灭亲,又把岳飞描写的那么冷酷血腥残忍,作者的故事,非常的矛盾,謝谢大家参阅支持!。
说明岳飞的舅舅是一个奸诈小人,是一个出卖国家,出卖民族利益,并且完固不化十恶不赦的人,连自己的亲外甥都要谋害的人。对于这样一个舅舅,岳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严肃军纪,不得不对其进行严惩法办将其斩首,挖其心以示其罪大恶极、十恶不赦、没心没肺、恩将仇报,出卖国家、出卖民族、不杀不足以严明军纪军规,不杀不足以平息民奋,不杀不足以鼓舞士气,不杀不足以证明岳家军铁的纪律,不杀不足以证明岳飞对朝庭的忠心不二。
岳飞是南宋有名的将领,就整个历史来说,也是少见的人物。他善于带兵,一度带着将士力挽狂澜,让即将灭亡的南宋,再度占据了 大片土地,甚至打得金人无法还手,有了迎回二圣的希望。
除了他在兵略上的才能外,其实他最让人称道的是他忠于朝廷的心,甚至为了这份忠诚,他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如此集中了各种美德于一身的人,自然会让很多人生出一种感觉:他一身都是金灿灿的,没有任何缺点。但是实际上,就算是他也有不少缺点,比如在南宋史书里面记载的这件事,残忍地杀死自己的舅舅,就暴露了他暴躁、凶残的性格。
故事原型
题目中的事情应该是真实的,因为被记载在宋朝的一本史书中。岳飞也是有母亲的,母亲也是有娘家的,于是他就有了舅舅。在他们母子二人生活窘迫的时候,这个舅舅也就没什么问题了,但是等他经过几次沉浮,逐渐做了官之后,他的一些亲人自然就来投奔他了。就算是流民来投,他也要招待,更何况是自己的亲戚。
他的舅舅在听说了他做官后,倒是没去投奔他,但是此时的岳飞在老家已经是一个名人了,谁都不敢惹。于是他的舅舅就开始骄傲了,经常对乡亲们傲慢不已,什么抢人田地、多人家财的事情大概是没少干,于是岳飞就很生气。不过他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先是让母亲警告舅舅,但是没有效果。舅舅在遭到他的一番言语后,根本没有一点收敛,而且心中还生出了仇恨。于是有一次二人一起去押送马匹,半路上舅舅竟然放箭想射杀他,于是岳飞愤怒地把他揪马来,让左右士兵将他拉住,然后将他杀死,并把他当心也给挖了出来。后来他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以后很是伤心,但是他却没有说软化:他都要杀我了,要是我不杀他,以后他就要杀我!
那么,为什么他要如此残忍,将舅舅的心给挖出来呢?
泄私愤
在这个事件里面,我们注意到他的舅舅一开始就犯了不少事,按律已经可以斩首,但就是因为他是自己的亲戚,最终岳飞没有立刻对他进行处理,而是先和自己母亲做了一个沟通,想让她去说一下舅舅,让他有所收敛。但是不料此人非但不感恩,还想杀死自己!作为一个将军,杀人无数,对于这样的人,一时冲动将他杀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自己的威信
我们知道,在军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服从。岳飞想报国,就要组建一支纪律极为严明的军队,后来他的军队也确实是如此。可是就在这样优秀的军队里,却出了他舅舅这么一号人物。这样的人犯了错而不该,甚至要谋害主帅,如果这样的行径也能放过,必然会让他在军中的威信大减。所以为了维护自己军队的纪律,他必须把舅舅给斩首。
当然,最后的那个挖心的举动,如果说还是“于公”而不是“于私”,这个恐怕没人相信了。
岳飞杀死亲舅舅,挖心并剁碎,还告诉自己的母亲。岳飞当真如此残暴?真相到底如何?情节为何如此荒诞离奇?史书又为何如此记载?
这件事的真实情况,其实并不是史书所记载的那么简单。下面我为您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根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这件事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绍兴元年正月,岳飞任通泰州镇抚使,屯兵江阴,期间听到举报,说他的舅舅姚某骚扰百姓。岳飞就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
岳飞表示自己舅舅做事太过分,军情与军法均不能容。岳母为此进行了劝解。
后来,岳飞出行时,带上了他的舅舅,他舅舅骑马冲到他前面,转身向他射箭,准备搞一个突然袭击,把岳飞杀了。
虽然距离很近,目标很大,但他舅舅箭法确实很臭,没有射中岳飞,射中了马鞍鞒。
然后,岳飞就把他舅舅抓住了,当场剖心剁碎。回去还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岳飞说:现在不杀他,将来说不定会被他所害。所以不如早下手。
岳飞的母亲对此表示理解。
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情节比较血腥,非常不符合岳飞在人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那么,这件事真实性究竟如何?史书又为何如此记载?
现在我要告诉您:《三朝北盟会编》虽然是一本史学价值很高的书,但这一段记载,却完全没有真实性,根本经不住推敲。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本故事100%纯属虚构。但史书偏偏就这么记载了。
这又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来继续深入分析。
一是行程路线,不符合常理。
《水浒传》中,武松从沧州回清河老家,总共300多里路,居然经过阳谷县。而阳谷县在清河县南约300里,中间还隔着一个聊城!因此,武松是兜了一个大圈,多走了三百里路。
当然,这是小说。本身故事情节就是虚构的,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当真。
但是,史书就不同了,史书万万不能当小说看。
癸丑,到宜兴取老小。到徽州,有百姓诉其舅姚某搔扰。
岳飞奉令讨伐李成。正月十五日从江阴去宜兴接家眷,经过徽州。这时候,有百姓告状说姚某搔扰。
岳飞从江阴出发到宜兴,这两地靠得很近,都在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岳飞却路过了徽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
这个圈子兜大了!你想想看:如果是现在,你本身在江苏省无锡市辖区内出差,却要绕道安徽省黄山市,从高速走也要5个小时左右,然后再开5小时车,回到宜兴。
岳飞作为一名军事统帅,居然路盲症比武松还厉害,而且路线错误非常离谱。
难道当真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师傅周侗教出来的?
仅此一点,就能证明这段记载很不靠谱!
二是岳飞的这个舅舅出现得有点奇怪。
史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岳飞有这么一个舅舅,似乎这个人是凭空冒出来。而且这个人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
岳飞杀舅舅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居然其他任何史书都没有作什么记载,偏偏《三朝北盟会编》,突然记载到有这么一个人。
这个人骚扰百姓,具体事实情节、证据并没有查清楚,似乎他也罪不至死,岳飞似乎也没有想把他怎么样,和他一同出行时,也并没有对他进行特别的防范。
而这个人居然脑子进了水,突然想要刺杀军中第一主帅。
并且他刺杀的时机也非常不合常理,他选择在王贵、张宪等人在场的情况下公开出手,不仅成功的可能性很低,而且就算侥幸成功,也会被当场抓获。
三是该事件的相关细节非常荒诞离奇。
建炎四年,岳飞任通、泰州镇抚使,王贵、张宪在军中排位第二、三位,军中的几个主要将领,出来干嘛呢?“兵官押马,舅亦同徒”,集体出动就执行了一个押马的任务,而且带上了自己的舅舅。
他舅舅姚某本来骑马跟在岳飞后面,为了杀人,并没有在背后动手,而是冲到岳飞马前面“约数十步”,再转身弯弓搭箭射击。
这个人简直是笨得不能再笨了!
而且运气也足够差,只射中了鞍鞒,连岳飞的毫毛都没碰到。
岳飞把他抓获后,先是挖心,后来又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把心剁碎(似乎随身携有菜刀案板),然后再跑去告诉自己的母亲。
岳飞似乎随时都可以向他母亲汇报工作。别人告他舅舅的状,他去汇报了一次,这回杀了舅舅,又去汇报。
看上去似乎岳飞能够每天正常上下班,随时可以回家见老妈。
四是时间有出入。
根据题主提问,这件事发生在绍兴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41年。这一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岳飞的母亲也早已去世。因此题主所说的时间是错误的。
《三朝北盟会编》卷144中,这件事是发生在绍兴元年,并非题主所称的绍兴十一年。卷144记录的时间范围段是:
起绍兴元年正月一日已亥,尽二月二十二日丁丑。
时间从绍兴元年正月到2月22日。
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岳飞以通泰州镇抚使方退屯於江阴军。戊申被命已本进发癸丑到,有百姓诉其舅姚某搔扰。飞白其母。责之曰:“舅所为如此。有累於飞。飞能容。恐军情与军法不能容。”母亦苦劝而止。他日,飞与兵官押马,舅亦同徒。舅出飞马前而驰约数十步引弓满回身射飞,中鞍鞒。飞邓马逐舅擒下马,令王贵张宪捉其手,自取佩刀破其心,然后碎割之归。白其母。母曰:“我锺爱此弟,何遽如此。”飞曰: “若一箭或上或下,则飞死矣。为舅所杀,母虽欲一日安,不可得也。所以中鞍鞒者,乃天相飞也。今日不杀舅,他日必为舅所害,故不如杀之。”母意亦解。——《三朝北盟会编》卷144
这本书是由南宋徐梦莘创作,史料价值很高。全书二百五十卷。采编“三朝”,也就是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的相关史实。
这本书汇集了宋朝这三个皇帝当政期间,与金国和战的各方史料,按时间加以编排,故称“三朝北盟会编”。
宋金和战期间,发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社会急剧动荡,当时宋朝亲身经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人,就会把自己经历的,或者听说的事记录下来写成书。
当时,各种各样这一类的书不下数百家,但“各说异同,事有疑信”。社会动荡,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有的听说的事又是以讹传讹,有的由于记忆的偏差,作了错误的记载。因此许多记载的真实性都存疑。
作者徐梦莘并没有能力将各家所记,以及他所能收集到的相关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作一个仔细认真的甄别,去伪存真。
他的办法就是,凡是“事涉北盟者”,不加考辨,通通予以记录,按年月日标示编排,共征引了二百多种文献。
他这个编书的方法,很有点类似于《续资治通鉴长篇》,都是一股脑儿,“宁失之于繁,不失之漏”,至于收集到的材料真实性如何,不加甄别。反正我把它记录上去,留给后人去研究。
并且这本书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并没有注明出处,估计有的可能就是取材于当时的私人著作。
据徐梦莘自己在序中说明:
“取诸家所说及诏、敕、制、语、书、疏、奏议、记传、行实、碑志、文集、杂著,事涉北盟者,悉取铨次。”
也就是说,根据他自己讲,凡是与北盟有关的资料,我全部收集记录。
因此,徐梦莘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其来源非常可疑,未经考证,也没有其他史料记载这件事,所以,在史学上属于孤证,不足以采信。
既然这段史料内容假得不能再假。那么为什么要如实记载?
我估计,编这个故事的人,是为了美化岳飞。因为在古代人看来,岳飞这件事的性质,属于大义灭亲。 他们为了突出表现岳飞的大公无私,秉公执法,编了这一段故事,想不到用力过猛,导致后人无法理解。
我之前分析过,《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美化刘备,编了一段猎户杀妻子,取其肉给刘备吃的故事。罗贯中这么写的目的,是为了以此说明老百姓对刘备非常爱戴,宁可杀了自己的妻子,也不愿让刘备饿肚子。想不到用力过猛,反而使刘备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而大大受损。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之前的文章。
也有一种可能:岳飞曾经因为执行军纪,处罚过自己的亲戚。或者这个亲戚也可能就是他的远房舅舅。由于岳飞是被秦桧等人冤杀,所以大家普遍同情。因此就把岳飞这一段故事添油加醋,口耳相传,加以发挥,越传越离奇荒诞,徐梦莘不管三七二十一,“悉取铨次”,反正我听说有这件事,我就把他记上去。
总之,史书中为了表现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军纪严明,有许多记载,可能多少有些夸大。
比如,据说有一次,岳飞发现一所民屋上少了一片茅草,便立即下令严查,后来查明:原来是一个马军听说岳飞将至,急于上马,不小心掣下了一束茅草。本来岳飞要将他处斩,老百姓苦苦求情,才降格处理,责打了一百军棍。
我觉得这个记载,可能也是为了美化而用力过猛。民屋上少了一小片茅草,这种情况有多种可能性,这个实在不是一个统帅可能会认真重视的事情,岳飞更不可能到了一个地方,其他事不干,首先检查人家屋顶上有没有少茅草?更不会因此而杀人。
谢邀!回答:岳飞非常愛国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而他的舅舅竞是与他背道而驰,知法犯法成为民族的罪人,丢尽了岳飞的颜面,更是一错再错不悔改的叛国罪,岳飞认定舅舅心都没有的人了俗话称沒有良心,所以杀死舅舅并还要把他的心挖出来以教训后人没了艮心的人对国家犯了罪的人就是如此下场。所以骂人没良心就从这个典故耒的。
宋朝是一个集繁荣文明丶黑暗龌龊于一体的朝代!我曾梦见一妇女四岁的女儿被人活生生抢走,吃掉。醒来的时候床头的被褥被泪水打湿了一大片,也许这个梦大痛苦,太真实,我便查询了历史上的食人事件,根据梦中人物穿着应是宋朝,吃小孩美其名曰"和骨烂"。还有一个专吃小孩心脏的女人。宋史也有说"人肉贱于犬豖"。而这些被人吃的人,大都是抓来的或肆强凌弱捕来的。我不知岳飞的舅舅在民间作了什么恶,多少恶。但我认为对于恶人,挖心又何妨?倘若他舅舅真的害死了很多人命,这些人还不都是我们这些良苦人民吗?别忘了岳家军的军纪:"冻死不折屋,饿死不打虏"。这保护的不还是咱老百姓吗?一个冻死,饿死也不伤老百姓,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任何交情的老百姓的人,却对血亲下如此重的手,不是因为那个血亲十恶不赦又会是什么?也许你会说私仇。可杨再兴杀了他弟弟呀!为什么不见他如些恶毒?所以我说:"对于像他舅舅那样的恶人,什么样的惩罚都不为过,岳飞不过在为民请命!莫让一心为民的人再受非议!"
以我的判断是岳飞的舅舅犯了法,岳飞是民族大英雄,他心怀天下,精忠报国,岳飞又治军严明,他只能把犯法的舅舅正法,才是他的做法。至于岳飞杀死犯法的舅舅还挖心,我觉得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岳飞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所以,让我们念念《满江红》,感受一下岳飞的凌云壮志,感受一下他的家国情怀吧!
岳飞是个忠臣,爱国爱民,也是一个孝子,敬爱母亲。
百姓向岳飞投诉舅舅罪行,岳飞心情是沉痛的,故向母亲反映,母亲制止舅舅的胡作非为,舅舅表面改了,但对岳飞怀恨在心,故寻机暗害,岳飞趁机除掉舅舅,一是让母亲心里平衡,二是舅舅早就犯了军规国法,岳飞看在母亲份上给了他改正的机会,这次虽然只是对自己下手,但仍是军法难容,除掉他也是顺应军心民心,给母亲一个交代,更是给百姓一个交代。剜心是说明舅舅作恶多端民愤极大已不可饶恕,岳飞心中忍怒已久。
岳飞一直都是完美无瑕的形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都会感觉这是现代人杜撰出来的说法。然而岳飞杀死舅舅的故事,并不是民间传说,也不是网友杜撰,而是有可靠地历史资料记载的事实。
故事来源
岳飞杀舅的故事出自于《三朝北盟汇编》,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比《宋史》还要早。《三朝北盟汇编》的作者徐梦莘和岳飞是一个时代的人,岳飞遇害的时候,徐梦莘已经16岁,对于岳飞的了解肯定要比我们现代人更清楚。徐梦莘写书的时候,南宋已经给岳飞平反,秦桧已经去世多年,因此也不存在徐梦莘为了讨好秦桧抹黑岳飞的情况。
《三朝北盟汇编》对于历史事件持中立态度,既不批评也不赞扬,其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知情人转述的故事。
为何挖心
根据书中的记载,岳飞的舅舅犯了军纪,被老百姓举报,岳飞告知母亲舅舅的情况,想要处理舅舅。岳飞的母亲没有同意,岳飞只能暂且作罢。后来岳飞的舅舅得知岳飞想要杀死自己,在陪同岳飞押送马匹的时候,用弓箭偷袭岳飞,一箭射到了马鞍上,岳飞冲过去将舅舅生擒,让王贵和张宪等人抓住他的手,用刀子把舅舅的心挖了出来。
在挖出舅舅的心后,岳飞将舅舅的心剁成碎块,然后告诉母亲舅舅想要谋害自己,自己已经将舅舅挖心杀死。
岳飞的母亲听说弟弟遇害非常的悲痛,质问岳飞说:
“我一直喜欢这个弟弟,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岳飞解释说:
“舅舅先用弓箭射我,如果不是弓箭没有射准,我就要被舅舅射杀了。如果我被舅舅杀了,母亲就能够开心吗?今天我没有被射死是因为上天庇护,如果我不杀死舅舅,未来肯定会被他谋杀,不如杀了他!”
挖心真实原因
从这个故事来看,岳飞杀舅舅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岳飞的舅舅违反了军纪,岳飞本身就要杀死他。第二个原因是岳飞的舅舅想要谋杀岳飞,岳飞不杀舅舅,舅舅就会杀岳飞。岳飞一向治军严明,不管是任何人犯罪,都逃不过军法。岳飞的舅舅之所以先下手谋害岳飞,恐怕是他已经听到了风声,知道岳飞必然不会饶恕自己。
岳飞的舅舅违背军法,本身就应该被杀死,只是岳飞杀死舅舅的方法过于残忍和绝情。古代社会都讲究孝道,岳飞的舅舅犯法,岳飞以军法处死舅舅,肯定不会留下话柄。但是岳飞将舅舅剖腹挖心杀死,还把舅舅的心剁成了碎片,这个做法就存在公报私仇的嫌疑。
岳飞挖心杀死舅舅的做法,惟一的解释就是岳飞怨恨舅舅拿弓箭射自己,所以等不及把舅舅押到军营正法,在半路上就地处决了舅舅。岳飞将舅舅的心剁成碎片,显然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
我们现在看到的岳飞,是民间演义中的岳飞,而《三朝北盟汇编》中的岳飞,更符合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毕竟岳飞也是一个人,肯定也有发怒杀人的时候。
大家都知道岳飞,精忠报国。可他杀死自己的亲舅舅,并且挖了他的心,估计这件事很少有人知道。
这个故事出自《三朝北盟会编》第一百四十回,说的是岳飞的舅舅总是骚扰百姓,不干好事。岳飞告诉了母亲,说舅舅长此下去,军法不容。岳飞的母亲就苦劝弟弟,可岳飞的舅舅依然没有悔改。
一日,岳飞用计擒了舅舅。命王贵、张宪捉住舅舅的手,岳飞用刀把他的心挖了下来,并拿给岳母看。
岳飞的母亲边哭边说,我就这么个兄弟,很是钟爱,你怎么能如此对待他?
岳飞杀舅舅并挖其心,可能是小说家言 ,有无有此事咱们暂且不论,咱们只说岳飞为什么挖他的心?
《皇帝内经》中讲:“心藏神”,心能主宰一个人的思想。中国有成语“心想事成”,即便是现在,我们写文章或者要表达什么都是要写、说:我心想,他心里在想……这是继承了古人的说法。
影视剧里,经常有捉住一个人要剜心的剧情。为什么要剜心?那是要看看这个人的心是不是坏了,是红心,还是黑心?俗话说黑了心,坏了良心。
岳飞的舅舅总做坏事,为患乡里,就是心“坏”了。所以,岳飞才挖出舅舅的心让母亲看。意思是舅舅的心坏了,他死有余辜。
诚谢邀请!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岳飞的史实,以及《鄂国金佗粹编》,元朝脱脱等主持编写《宋史》等书籍记载,田野红杏认为对上述情况有以下三种解释情况与说明,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中国电台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里岳飞洞房花烛夜的镜头,岳飞妻子李孝娥由台湾女演员林心茹扮演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岳飞的史实,以及《鄂国金佗粹编》,元朝脱脱等主持编写《宋史》等书籍记载,田野红杏认为对上述情况有以下三种解释与情况说明
这个故事来源于《三朝北盟汇编》,宋代史学名著。二百五十卷。作者徐梦莘(1126~1207),江西清江人。二十九岁举进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居家著述,至绍熙五年(1194)六十九岁时才撰成《三朝北盟会编》一书。“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上三行源自《360问答》
中央电视台《精忠岳飞》里岳飞洞房花烛夜的镜头,岳飞妻子李孝娥由台湾女演员林心茹扮演
这个故事说的是岳飞不徇私情,大义灭亲的事情;说明岳飞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对舅舅依仗自己的权势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行为恨之入骨;直到有一天,百姓们不堪骚扰,向岳飞告状,岳飞这才知道舅舅的恶霸行为;岳飞十分气愤,岳飞便就对母亲诉说舅舅的恶行劣迹,还告诉母亲自己能容舅舅,可是民情军法不容;岳飞也始终以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流芳千古,如果个人感情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舍小家顾大家,后来,大义灭亲是每一个英雄的必然选择;
如果说岳飞能凭借自己的武艺,以及精忠报国的意志大义灭亲,杀死亲舅舅,为民除害尚且可信;但是,如果说作为当时元帅的岳飞还将亲舅舅的心剜下来,不但令人不可信服!而且是JUEDUI不能取信于众的!
因为从历史上看,几乎没有一个民族英雄,堂堂的国家元帅肯做一件残忍至JI的事的;何况民族英雄岳飞呢!岳飞只有取信于千万岳家军,才能使岳家军拼死拼活地卖命!如果岳飞是一个残忍不仁的人,那么,岳家军会拼死拼活地替他去卖命吗?!
这是因为绍兴十一年就是公元1141年;在这一年里,宋朝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的历史史实人所共知;DIER年年初岳飞惨遭奸臣杀害也有宋史记载;而且,岳飞的母亲早已经在五年前的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因病去逝了也有宋史记载,岳飞怎么可能把杀舅的消息当面告诉九泉之下的母亲呢?!
田野红杏通过在河南大学的同学在该校图书馆专门查阅了《三朝北盟汇编卷一百四十四》,结果证实:书里确实有岳飞杀舅的记述,内容也一致;可是,时间不是“绍兴元年正月十一日”,却是“绍兴元年正月十一日”,两者整整差十年;这不是天大的荒唐吗?还有重要的一点,《三朝北盟汇编》的作者是南宋人徐梦莘,这本书是汇编的,也就是把所有能搜集到的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的材料,汇编一起,对于其中出处真假结果,即使记载不一样,甚至虚假荒诞之说,自相矛盾的事件等,编者也不作任何考察论证,一概收编完事;从这点看出,这部书与历史的出入程度?
电视剧《精忠岳飞》里能歌善舞的西域美女乌诗雅
我就不谈岳飞为了杀人立威、杀一儆百的想法,我就想到了一个奇怪的理由,挖心是为了帮忙包拯。为啥这么说呢?先从包拯说起,包拯北宋人士,死后被封阎罗天子,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者,屡放还阳伸雪,降调第五殿,司掌叫唤诛心大地狱又名抽肠割心地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此狱周遭遍布铜身铁蛇,铁铸饿狗,狗吃人肠,蛇吞人心。凡堕此狱,罪例如下:
第一,不信因果,阻人向善。
第二,不敬祖先,忤逆父母。
第三,引诱妇女,掳掠奸淫。
第四,毁烧经书,断人智慧。
第五,佛前杀生,污秽道场。
第六,伪籍佛道,骗财骗色。
第七,掘墓劫财,盗窃财物。
第八,放火烧山,破坏环境。
第九,巧设陷阱,扑杀生灵。
第十,幸灾乐祸,见死不救。
第十一,拈香拜佛,咒人是非。
第十二,藐视国法,煽动动乱。
第十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第十四,为虎作怅,欺压善良。
第十五,悭吝不舍,贪得无厌。
第十六,争名夺利,嫉妒贤能。
以上种种罪行,一经判决,开膛破肚,抽肠取心,喂狗饲蛇。
岳飞其舅已犯数罪,必受抽肠割心之苦,岳飞感包大人工作繁忙,为支持其百年前的同仁工作,有他代劳,帮着把心挖了。
哈哈,瞎言乱语为博君一笑,请勿当真,权当笑谈。
本文由作者:一德格天1 于 2023-07-02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69592935082439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