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和珅为什么被称为中堂?这是多大的官?> 正文

和珅为什么被称为中堂?这是多大的官?

  • 小然757小然757
  • 2023-06-28
  • 22
  • 共17人回复
心似萌芽向阳而生
「心似萌芽向阳而生 」发表看法
2023-06-29

和珅被称为“中堂大学士”,是当时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重臣。他的正式官职是正黄旗满洲顺治十二年进阶的二品顶戴大员,但由于他掌握了极为重要的权力,所以成为了当时的第一号大臣,因此人们常常称他为“中堂”。在清朝的官制中,二品顶戴大员是很高的官职,虽然在一品和内阁之后,但由于当时和珅权势滔天,所以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的职位。

荣耀历史
「荣耀历史 」发表看法
2023-07-07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憨态可掬的“和胖子”着实讨人喜欢,但是他的权势可不像影视剧里表现得那么平易近人了,今天重点说一下和中堂里面的“中堂”二字。

”中堂“历史溯源

关于中堂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唐宋时期,宰相在中书省办公被称作中堂;第二种说法是起源于元朝;第三种则是明朝内阁办公的地方,阁老居于中央,中书舍人居于两旁,于是被称为中堂。

但是,不管起源于什么时候,中堂真正走上历史舞台是到了清朝。

清朝中堂

清朝的政治制度基本继承明朝制度,中央设六部,没有丞相。满清为了让满族能掌控绝对权力,所以六部尚书都是安排满人担任,但是满人懂得马上打江山,能很好治理六部的人才缺很少,于是不得已又给六部配备一名汉人尚书。

所以在清朝,六部都有两名尚书,一名是满人,一名是汉人,满人尚书为尊,但是汉人尚书可以看作是“常务尚书”。

外行领导内行,干事的受制于喝茶的,时间一长,双方都相互不满,工作无法开展,于是皇帝又给六部分别派一个最高领导者。议事的时候满人尚书坐在左侧,汉人尚书坐在右侧,这么最高领导者就坐在中间,这就是中堂!

哪些人能当中堂呢

一般情况下,中堂大人都是大学士,但是不是所有的大学士都能当中堂。

清朝大学士实行三殿三阁制,即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满汉全各一名,但是清朝内阁不像明朝内阁那样有权柄,特别是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大学士只有进入军机处才能参与国家大事决策。

通常情况下也只有进入军机处的大学士才有可能被任命为管部大学士。

另外,皇子也会被任命为管部王爷,比如说《雍正王朝》中,四爷管吏部、八爷管户部、十三爷管刑部、十四爷管兵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权柄。

纪晓岚离和珅差多远

不同于《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嬉皮笑脸,真正的纪晓岚离和珅差了十个刘墉!

纪晓岚: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刘墉: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地方任职就不体现了)

和珅:一等忠襄公,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

上面最有含金量的官职有领班军机大臣(名副其实的宰辅)、领侍卫内大臣(皇帝亲信中的亲信)、吏部尚书(掌管所有官员的升迁考核,六部排名第一)、内务府总管(替皇帝管理小金库,亲信中的亲信)、步军统领(京城治安最高长官,保护皇帝的身家性命)、户部尚书(管理国库,天下钱财、土地、民籍,六部排名第二)。

所以和珅是宰相,刘墉顶多算个副宰相,纪晓岚则是九卿之一,地位差距还是很大的,两人根本不可能并排走路,于礼不合。

可以称和珅为和中堂,但是万万不可以称纪晓岚为纪中堂!

梦醒时分再也不见
「梦醒时分再也不见 」发表看法
2023-07-08

关于中堂的说法起源大致有几种,一是唐宋时期,宰相在中书省办公被称中堂;二是元朝时期宰相称为中堂;三是明朝时期,内阁集权,阁老相当于宰相,居于中央,被称中堂。

清承明制,中央设六部,建立军机处相当于内阁,为让满族掌控绝对权力,六部设两名尚书,一名满人,一名汉人,满人为尊,汉人为辅,外行领导内行,为平衡双方关系,皇帝又给六部各派一名领导。议事的时候满人尚书坐左,汉人尚书坐右,领导就坐坐在中间,这就是清朝中堂的由来。

雨田8066
「雨田8066 」发表看法
2023-07-07

“中堂”只是荣典,并没有实际职务

首先回答,和珅为什么被称为“中堂”?简言之,因为他是大学士。大学士的沿革:始于唐代,唐代有弘文馆(后改昭文馆)、集贤殿学士,本为掌文学著作之官,其由宰相兼领者称为大学士。至清代初期,在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以后将内三院改为内阁,大学士即成为内阁的主官。额定满、汉各二人。各以殿阁之名系衔,共有六名,即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何人用何名,由皇帝个别临时指定。清代的大学士,官阶为正一品,在所有文职中居第一位,并享有最高的荣誉。一般来说以授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拜相。在公私礼节上都以“中堂”为称呼,不直称其名,即使加有师、保的荣衔或封有侯、伯的爵号,仍称为中堂。但中堂本身是没有实际职务的,如果不是在外兼任总督,在内兼管部务,即等于空的荣典。

西园小憩
「西园小憩 」发表看法
2023-07-04

中堂是宰相的雅称,但在清代这个宰相还分真假。 和珅是真宰相,刘罗锅、李鸿章李中堂却是假宰相。

中堂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政事堂,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一起在堂中办公。 后来明朝时,废除宰相制度, 用大学士替代宰相的一部分职权。 明代大学士在内阁办公。居中坐着,其他人在二边。 所以称大学士为中堂。

到了清代, 六部都是一满一汉二个尚书。 刑部更是有四个尚书。工作的时候很容易扯皮。 所以就分派各个大学士到各部分管。 称为管部大学士。 办公时大学士居中, 尚书在二边,所以也称为中堂。 后来大学士的副职协办大学士也被称为中堂。

清朝中期以后, 雍正建立军机处夺走了内阁的大权, 大学士也就称为空职。 成为高级大臣的加职。 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说法 : “大学士”有宰相之名而无实,“军机大臣”有宰相之实而无名,两者兼而有之的人,才是真宰相。

和珅于乾隆四十一年 也就是26岁时,就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开始办宰相的事,乾隆四十八年,和珅34岁那年成为协办大学士。 开始正式成为和中堂。

而纪晓岚到死也是一个协办大学士, 站在和珅面前说话的资格都没有,拿什么与和珅斗。

刘罗锅一直到乾隆死后,嘉庆掌握大权后才成为体仁阁大学士, 但是一辈子也没有进入军机处。 也是个假宰相。 不过刘罗锅的父亲刘统勋确实是真宰相。是首席军机大臣,职位不比和珅低。 被乾隆亲口称为“真宰相”。而且谥号文正。 也是文官最高的谥号了。 不过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刘统勋死时,和珅才23岁。 还在管理布库。

至于李鸿章李中堂, 是文华殿大学士,虽然是首席大学士。 不过慈禧出于制衡的考虑,也没有让他进入军机处。 所以不能称为真宰相。

文叔聊天下
「文叔聊天下 」发表看法
2023-07-05

和珅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高级官员,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和东厂掌印太监等。他被称为“中堂”,是因为在担任清朝中书舍人这一官职期间获得了此称号。

“中堂”是清朝官制中的一种高级官职,位列内阁群臣之中,担任重要职责,与刑部侍郎、侍郎相当。在六品正三品以下官员中,地位非常显赫,相当于现代副部级官员。

和珅在清朝官场中的经历非常不平凡。他出生于名门望族,祖父是满洲驸马衙内,父亲则是兵部文选司官员。通过高中举试后,他进入官场,并很快获得了雍正皇帝的青睐。在官场上,他表现出色,多次被派遣到各地解决问题,并担任过几个重要职务。由于他的才能和努力,他得到了几位皇帝的信任和赏识,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历史智慧之窗
「历史智慧之窗 」发表看法
2023-07-03

对于中堂这个称谓,我们在一些现代的清宫剧中《铁齿铜牙纪晓岚》时常能听到,和珅和中堂等,那么到底“中堂”是个多大的官职呢?

其实对于“中堂”的称呼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皇宫里宰相的办事机构被称为政事堂,它是中书省的一个常设机构,有时候也被称谓中书门下,根据这个称谓也把宰相叫做“中堂”。

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之职,而是让内阁来处理政务,而在内阁中的大学士一职,就代替了原来的宰相。大学士办公的地点还是在中间,东西两边是中书,所以此时的大学士被称谓“中堂”。

到了清代依然沿用这种做法和称谓,但是略有不同的是,除了首辅大学士被称谓中堂,一些协办的大学士也被称谓“中堂”。但是自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内阁的地位就逐渐弱化了。在军机处下面设置了六部,每部设主管尚书两名,为了达到平衡尚书的设置是满汉各一名。在大堂上也是左右对坐的,而中间位置是空的。

但是如果某位大臣被朝廷派往该部来督查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由于他代表的是皇权,地位高是肯定的,当然要坐在大堂的中间,就称为“中堂”。看来在清朝是能被称为中堂的,都是大人物

小泠雨2014
「小泠雨2014 」发表看法
2023-07-04

在清朝官制中,中堂是指中央机构中的高级官员,通常是指内阁大学士、尚书等职位。

和珅,原名纳喇·额颜,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官员,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曾担任过乾隆帝的贴身侍卫,后来升任为六部尚书、大学士等职位,成为当时清朝政治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和珅被称为“中堂”,源于他担任“东厂禁卫军中堂”,这是清朝时期宫廷中的一个重要职位。中堂是宫廷里的官员,主要负责护卫皇帝、守卫禁地和调查官员遗失的物品。和珅被称为中堂,是因为他的地位和职务都非常高。

总的来说,和珅在清朝乾隆时期的地位相当于当今国家的内阁成员,是清朝中极其重要的一位官员。

聆听阅心
「聆听阅心 」发表看法
2023-07-08

在清朝的时候,所谓的中堂其实就是一个官职的称谓,它的职位与七品满洲五不分上下,主要就是负责掌管刑部侍郎、侍郎相当,虽然中堂是隶属于内阁机构,但它却是最底层职务,不过即便如此还是会侍奉皇上,是皇上信任的官职。换做现代,我们可以把中堂视为机要秘书,或者是贴身秘书,在清朝官场中,和珅的出身很优越,他的父亲是兵部文选司官员,祖父是满洲驸马衙内,有了这样殷实的家庭背景环境,和珅也是轻而易举就考上了进士头衔,进入官场,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要知道在清朝官场中,和珅不仅能说会道,而且还会察言观色,知道左右逢源,凭借他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清朝皇帝的赏识。而至于和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担任中堂的,还要从乾隆的时候说起。当时乾隆在位,朝廷内部出现了一些分歧和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乾隆就提拔和珅为中堂,就这样因为这个职务也加深了和珅和皇帝的关系,同时还有利于和珅在权力争斗中略胜一筹。

机智的船帆gw
「机智的船帆gw 」发表看法
2023-07-02

和珅是清朝内阁大学士,他是管理皇帝以下的官儿,中堂要是大学士身份才够格,中堂官职就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府议事宰相在中间,其它官员,办公议事听候两边。只有和珅坐中间,只有他算得上中堂。中堂就是除皇帝之外的二把手。官权很大。

职场细说
「职场细说 」发表看法
2023-07-06

和珅被称为中堂,是因为他在清朝官场中担任过这一职务。中堂是清朝内阁中的一个职务,相当于首席大学士,负责军机处的事务,是皇帝的最高顾问。

和珅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升为御前侍卫,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入军机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协办大学士,乾隆六十三年(1798年)晋公爵。

和珅担任中堂,可以加强他与皇帝之间的联系,提高他的官阶以及增强他的影响力,也为他日后在官场上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中堂是清朝最高的文官职务之一,只有少数人能够担任,如刘墉、纪晓岚等。和珅被称为“和中堂”就是这个原因。

高高之英
「高高之英 」发表看法
2023-07-03

中堂是明清时期的一种官职称谓,一般为内阁大学士的尊称,地位在六部尚书之上。清代的中堂一般指的是军机处的大臣,即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官员。

因此,清朝中堂的具体职位大小会因时期、历史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中堂是一个地位尊崇、权力极大的官职。

hero9018
「hero9018 」发表看法
2023-07-03

和珅被称为“中堂”是因为他曾任乾隆皇帝的中书舍人,相当于明代的中书舍人,这个职位是清朝内阁首脑,负责内政外交的最高干部,权倾一时,所以被称为“中堂”。

乾隆宠臣

  中书舍人是清朝内阁首脑,地位极高,职权仅次于皇帝。具体职责主要有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参与决策,构成皇帝的顶层参谋。可向皇帝直接议政并且批阅奏章。

  主持军机处和内阁事务,监督百官及各部院。有权监察异议大臣并且弹劾百官。

  著手处理外交事务,接见外国使臣。负责出使事宜和边防军务。

  管理吏部,监察百官的品级晋升和职务变动。对内阁大学士和内阁学士也有管理权。

  管理刑部。有权决定重大案件的审理结果及定夺刑罚。

  皇帝外出时,负责处理京城政务并行使皇权。是皇帝的首席摄政大臣。

大贪官和珅

  综上,中书舍人是仅次于皇帝的实际上首脑,拥有极大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权限。和珅作为乾隆时期的中书舍人,权倾天下,深受乾隆皇帝信任和赏识,所以被称为“中堂”。这是清朝内阁系统中最高的官职,权力之大,影响之鼎盛,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统治者。

荣子要说话了
「荣子要说话了 」发表看法
2023-07-06

和珅为什么被称为中堂?

这是因为和珅性本自私贪婪,阿谀之能深得最高统治者的喜欢,可惜心里没装着国家与民生,眼里只装着自已,私心过重,家国不分,贪腐无度,纵有才能也落得遗臭万年的结局。然,犹不解恨。

中堂是清代年间政务中心,掌控全局,相当于宰辅的官员。

史实证明,贪官权力越大,对老百姓伤害的越重,这也是中国历朝历代百姓的悲哀。

心里深恶贪腐之官员,所以再大的官再大的权利,也让人恶之厌之唾之,不得人心,更不得人信任,下场再惨也难解心头之恨。

国之民生愁的只是最上层和最底层。

一孔之蛙
「一孔之蛙 」发表看法
2023-07-08

这个问题回答略为复杂,全因某些电视剧所致。

电视剧里的和坤,被纪晓岚

,刘墉等人对比得略显下风

。可是当年的和坤除贪污受贿,玩弄权术外,单独从他个人才干来讲《和坤传记》吧?或“和坤传"里面详细的介绍,他生平大小事,并非等闲之辈。

他精通七国文字语言,即使

笔者记错,起码汉,满,蒙

(新彊?)决不会错。和坤参与奏折起草(回复外民族)奏折要点要读给乾隆皇帝。

和坤年少与乾隆关系龌龊(许是和隋阳帝弄混洧。也许占百五十,书有则有,书则无一指和坤传)

至于他多大官,中堂多大官用手机一查,一清二楚。笔者就此打住。

书生小正
「书生小正 」发表看法
2023-07-05

“中堂”之称起于唐朝(另一说为北宋),宰相们商议国事的政事堂设置在中书省。因宰相们在中书省政事堂办公,故以中堂指代宰相,并不是一种官职,而是一种尊称。明朝以内阁首辅、大学士代替宰相之职,清朝承袭,故内阁大学士又被尊称为中堂。

清朝为了平衡满汉关系,六部各设满、汉尚书一名,分别位于部里东西两侧办公,管理各部的大学士则坐镇大堂,称“中堂”。陈廷敬彼时在朝堂上还只是尚书职,并未加衔内阁大学士,只能被称为陈尚书。候补内阁大学士被称为协办大学士,在正式殿阁大学士空缺时会统领各部,如纪昀(纪晓岚)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主管礼部,也被称为“中堂”;刘墉(刘罗锅)迁体仁阁大学士;和珅拜文华殿大学士,由于乾隆信任恩宠更是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因此,按照官职品秩,有人将纪晓岚、刘罗锅、和珅称为乾隆时期三大中堂。

不过,内阁虽然地位尊崇,但逐渐被束之高阁,架空闲置,由军机处顶替。军机大臣的实权大过内阁大学士,成为宰相的象征。纪晓岚和刘罗锅并未进入军机处,但和珅官拜领班军机大臣,所以《清史稿》说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清朝的殿阁大学士头衔来自“三殿三阁”,名义上满汉大学士各两位、协办大学士各一位,满编十八人,虽然不会授满,如乾隆擢升富察·傅恒为保和殿大学士后,后世皇帝再也没有授予此头衔,但同一时期的殿阁大学士数量依旧庞大,被称为“中堂”的人很多,“宰相”遍地走。

后来,清朝中央权威日渐衰落,“礼崩乐坏”,卿大夫八佾舞于庭,除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被称为“中堂”,地方总督、巡抚私下书信、交谈都用“中堂”恭维吹捧,更是烂大街了。

内阁还可以通过票拟获得部分决策权,内阁首辅权柄大大重于次辅、大学士等阁臣,总揽朝政,是官僚系统的重要流传节点。军机处只是一个秘书机构,听旨办事,重大事情只能军机大臣一起商量,领班军机大臣只是主持作用,无法单独拍板,乃皇帝的附庸。

清朝统治者的专制使得财政、军事、民政等各条线是分散的,除了最高统治者没有第二个人能重新整合。明朝灭亡得如此之快在于权力中心散了,崇祯皇帝是藩王入京,权力中心还未与系统兼容,加上接手烂摊子,结构更加不稳定,。瘫痪,崇祯皇帝只能频繁更换内阁首辅和大学士,依旧不顶用。

飞来飞去3488
「飞来飞去3488 」发表看法
2023-07-31

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位官员,担任过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东厂掌印太监等职。

在清朝中期,它是六品正三品以下的官员所担任的职务,相当于一品抚勋、七品满洲五等大夫、五品汉军总兵一等、四品总督府长史、二品内阁学士等级。其官职职掌与刑部侍郎、侍郎相当。隶属于内阁中的“中充要员”,也就是内阁成员。中堂是内阁机构中最底层的职务,但是他们仍然是皇上的侍从官员,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视。大学士一品官。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