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周朝将天下封八百诸侯,最后被诸侯所灭,它为何不直接统治全国?> 正文

周朝将天下封八百诸侯,最后被诸侯所灭,它为何不直接统治全国?

  • 用户2527268377.5用户2527268377.5
  • 2023-05-23
  • 68
  • 共14人回复
谈古论金
「谈古论金 」发表看法
2023-05-29

周朝的将天下分封给八百诸侯,不是武王、太公、周公他们打下了当时的大部分疆域,然后再排排坐吃果果分给诸侯们,也就是说,不是在存在可以实行郡县制也可以实行分封制的两种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分封制。

换句话,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所决定的,可以说,实行分封制是一种必然。

周联合许多方国部族共同灭商,在灭商的战役中,在巩固新建的西周政权过程中,有大量盟友的存在与参与,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当时本身就存在的大量邦国林立的现状——分封制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对已经存在的诸侯国的再次认可。

在用分封制适应当时客观存在的现状的同时,周王朝通过分封同姓子弟、异性姻亲屏卫周王室的方式掺沙子,把最可靠和最有力量的亲属分封到最要害的地区,巩固新生的政权——这些同姓子弟、异性姻亲的诸侯国,主要也是自己通过武装殖民的方式打下来,不是西周王室给吃的现成饭。

农民工说古道今
「农民工说古道今 」发表看法
2023-05-25

提问者这个问题提得有点意思,为什么周天子不直接统治全国,而言采取分封制?正所谓时易则事易,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情,秦之所以大规模推行郡县制,是因为其具备了推行郡县制的基础。而西周初年,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首先是传统,虽然周天子分封天下为众人所熟知,但是分封并不是始于周代。实际上,商代便已经有非常健全的分封制存在了。著名的“八百诸侯会孟津”的传说,虽然真实事件未必就如同传说那般,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商纣王帝辛在位期间,就已经有大量分封诸侯存在了。而且,这些大小诸侯都是带着“资金”入股大周集团的“股东”!那么,问题就来了。周武王灭商之后,这些“股东”们显然是要参与分红的。如果周天子不实行分封制,等于是这些“股东”们非但没能参与分红,连投入的“原始股”也打了水漂。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想必不用小编多说吧?你断人家财路,恐怕人家就要联起手来断你的生路了!除了这些“原始股东”,周武王的叔伯兄弟、下属,在灭商之战中不少人也是立了大功的,总不能不有所表示吧?所以说,并不是周天子想要实行分封制,而是不得不分封。更何况,彼时除了分封制,也没有什么其他完备的制度可以取代分封制,周天子别无选择。郡县制,那是分封制实数百年之后才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制度,西周初年这种制度连萌芽都还没有出呢……

其次,周代实行的是井田制,土地是国有化的,并不是由分封诸侯私有。换言之,周天子分封了诸侯、诸侯分封了卿大夫,但是无论诸侯还是卿大夫,他们获得的仅仅是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天下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归周天子所有,而这正是周初周天子敢于分封的底气所在。彼时的周天子可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可有可无的周天子,凭借着手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周天子的权威是无人敢于挑战的!换一种说法,这块地周天子分封给你了,只是给了你使用权,一旦周天子想收回,只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完全可以收回封给其他人!不服?那就让西六师、东八师陪你玩玩!因为彼时周天子占据着绝对优势,分封天下时周天子根本没有预见到后来春秋战国的那些事情,分封制是切实可行的。

其三,周初周天子分封天下时虽然国土面积没有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这样广袤,但是也是一片相当大的地盘了,而彼时的交通工具却只有人力和畜力。试想,国土最南端如果发生了什么事,靠骑着马送信,传到周天子所在的镐京,恐怕已经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周天子想要迅速作出反应,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面对如此广袤的国土,彼时周天子能做的只有层层分封,将守土的责任下放到具体受封者头上。说到这里,想必有人要说了,后来的王朝不也是靠人力、畜力交通吗?但是不要忘了,驰道、直道等等那是秦统一天下后才出现的!周初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交通的不便是周天子无法回避的问题,分封与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相比要更加实际一些。更何况,秦驰道、秦直道同样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才为人们想到的东西,周初人们心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

其四,周天子分封天下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稀释权力。周初分封的诸侯并不是后来战国时期的七国,而是诸侯林立的一众小国。公国不过百里之地,子男的面积就更小了,比现在村支书、村主任管的地盘大不了多少!如此一来,诸侯根本没有实力威胁周天子的权威,加之周天子在分封时玩起了相互监视、牵制的把戏,相邻诸侯国之间不少都是不对付的,诸侯联手抵抗周天子的风险也被降到了最低。在周初的形势下,周天子的地位是相当稳固的,相反周天子将权力极度稀释,将诸侯对周天子的威胁也降到了最低限度。如果不是后来的周天子“黄鼠狼下耗子、窝不如一窝”,这样的权力配置应当说还是比较合理的。

只可惜,周武王、周成王算到了一切却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后世的周天子一窝不如一窝,把周武王留下的老底折腾了个精光。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更加是日渐没落,诸侯们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相互攻伐。经历了长期的相互吞并之后,大量实力凌驾于周天子之上的诸侯出现了,周天子也沦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因为尚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周天子还有存在的价值,使得周天子又苟延残喘了若干年。战国末期,秦国崛起,形成了一家独大之势,周天子已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不久之后,秦灭西周公国,末代周天子周赧王郁郁而终。自此,周天子正式成为了史籍中的一个符号。多年之后,秦灭东周公国,周亡。

國病
「國病 」发表看法
2023-06-01

因为之前还没有直接统治全国的先例。

为何秦始皇称始皇,为何秦始皇是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帝王。因为秦的郡县制是帝王第一次一杆子插到底的政治制度。在这之前是没有过的。

秦代之前是邦联制或联邦制。周代很像联邦制,就是有统一的礼乐制度,周天子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支配和分封诸侯王。但各诸侯国由诸侯自己统领和支配,有自己的军队。商代则更像邦联制,因为商代所谓方国大多是由血亲族群构成的,原本人家就是自处一方的,只是出于历史原因与你联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军事政治联盟。方国并不是由商王分封而组建的,而是原本就存在的。虽然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依据,但殷商支配方国的权力一定不会很大。毕竟是联合在一起的,而非谁缔造了分封了谁。在《尚书》里记录了这么一段,盘庚欲迁,殷民咨胥皆怨。这里的咨胥就是别的群体,按这段记录看,殷王做什么事是需要商议的,而不是独自就能定夺。

今天看,古楚人实际就是殷商最重要的的联盟方国。尤其楚人里O2这个民系,萁子朝鲜显示基因为O2b,南逃的泰族基因为O2a。泰族前身就叫掸族,实际就是商族。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殷的主导群体是谁,但O2这个群体一定是扮演着很重要角色的。否则不会在周代初期向南北溃逃。O2之所以商时强大也可以分析,分北三苗导致O3一半去了西部,商灭夏,夏人是被击败的O1,而老大支系N系早早去了赤峰,也就是红山文化。剩下的可不就是O2人口最多,最强盛了。既然商亡后明显显示出是以血亲族群为单位逃亡流动,那商代之前一定还是由血亲族群构成的方国。血亲族群构成的方国就不可能让你一杆子插到底,人家是血亲,你派人去担任各级官员,想让人服从你管理,这可能吗?一个方国基本是一个血亲群体,有严密的家族结构,怎么可能听你的。那是做不到的。

周灭商成功的原因也可以分析,因为羌人是北三苗,古楚人是苗蛮南支民系。这样也就使得羌方与商发生冲突后采取了先羌先入楚地、吴地、蜀地去联合自家体系了。楚人明显分为先羌、苗瑶和泰族,也就是楚虽三户的来源。屈原就属于先羌。在江西的商代吴城遗址也反应出是先羌深入腹地与泰族构成了吴城遗址。历史记录里就有周文王的伯伯太伯奔吴的说法。蜀地也一样,目前看第四代蜀王杜宇就是先羌,其称望帝与姜子牙吕望一致。杜宇是盼归的杜鹃布谷鸟,其叫声姑姑也正是苗蛮体系姑壮的由来。三星堆发现了大量代表羌人北三苗的牙璋礼器也说明了这一点。牙璋就是张嘴和牙齿的意思,正是姜子牙、吕牙名字的来源。也对应羌人在中东驯化大麦使得大麦在很多国家读牙齿们或者是已经破解为羌人的中东神巴力这个词,巴力也叫巴阿尔.哈达德,八也是张嘴的意思,比如八扎(八挓)就是张嘴,哈达就不用解释了。巴力的帽子现在在北三苗为核心的蒙古族里还存在,并且这个帽子就是苗蛮系发髻的变体。

这一批古蜀人实际就是现在云南腹地的彝族,尤其是在昆明、楚雄、大理祥云这一带的彝族就是。还有就是他们曾经的联盟体百濮后裔哈尼族。典型特征是头戴公鸡帽。

正因为羌方和周人很早采用包围的策略,瓦解了殷商的联盟,这才使得四面受敌的殷商最终走向灭亡。古楚人作为殷商的联盟成员反水很大原因是羌人是自家体系,尤其苗瑶与羌人是更近的一个体系。今天的畲族民俗服饰明显能看出带有先羌风格,就是苗瑶与先羌融合较多的群体。可见商代的这个联盟并不具备太强的控制力,说反水就反水了。说点题外话,羌人采用这个办法也害了自己民系最终没能共同进退,族群分散于各地。虽然子孙最多,融合形成了太多民族,但彼此分离不认识也是一种缺憾。

不仅商周如此,是邦联制,实际上更早时期一直都是这样。颛顼时代还搞过一个和九黎制度大混血,C系、D系矮黑是当时获得第一次混血。即便如此,我们看到后来的族群并没有混乱,父系基因的分布还是很规律。这说明就算是大联合、大混血也是基于各自血亲族群集中生活的,只是母系混入不会影响血亲族群结构,不变成混居社会,父系就不会混乱。而且迁徙也是血亲集体行动,自然后世基因分布就很规律了。这样的话,因为血亲族群内部都有自己的组织建制,就不可能让你一杆子插到底去管理。这样的话如何直接统治全国?这种各自都有实力的情况,自然就只能是共和商议居多。也就是最早的议会制了。《史记》《尚书》在记录五帝时期有一种文风就是问和答,实际就是商议。这个不可能是记录历史的人自己发明的,而是流传下来的版本。

到了周代开始打破了血亲族群集中生活,改由周天子分封给予地位。所以周代姓氏大爆发,大族群变为小家族可不就得有能识别彼此的姓氏了,之前是大族群集中生活,一个族群就是一个姓氏自然个人不需要姓氏。周代逐渐混居,打破和瓦解了原有的血亲家族组织结构,到了秦也就有了施行郡县制一杆子插到底制度的可能性。过去是政权不下乡,乡下由民间自己组织建制。所以秦制的统领全国也是有程度差异的。好了,就这么多了。

吥蒗漫罪名
「吥蒗漫罪名 」发表看法
2023-05-26

周朝分封诸侯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在吸收商朝灭亡教训的前提下,西周统治者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创建了“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即分封制度。

通过分封制可以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了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奴隶制强国。通过分封制周朝的势力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排列。

分封制也让周朝的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密切了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使周文化更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的经济发展,这就是分封制的好处。

分封制的坏处就是: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说明了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些历史要读
「这些历史要读 」发表看法
2023-05-30

原因很简单,因为周朝并不具备直接统治全国的能力和实力。

当初,周朝兴兵灭殷商,实际上并非靠自身实力的强大或是真的顺应了天下民心。而是由于商纣长年用兵征伐东夷,主力都集中在东方。于是,周便趁机联合一众“投机”诸侯部落起事,一同攻入了商朝首都朝歌,灭了商朝。所以,周朝初期对于广大的殷商故地,是无力控制的。

而分封诸侯,一则,可让周朝势力快速控制边远地方和原来殷商的地盘;二则,可将各诸侯国作为周朝中央的屏藩,达到拱卫周天子的目的;三则,通过对夏商后裔贵族、姬姓子弟,以及各部氏族进行分封,可有效平衡各方的利益,进而降低西周初年的政治矛盾。因此,西周初年没有比分封诸侯更好的管理天下办法了。

周朝分封是权衡过利益的,而且周天子坐拥最肥最大的领地。

再说,由于西周所分封的诸侯实在太多了,很多诸侯国的封地其实都很小。像后来春秋时期的齐、晋等大国,在西周初年时候还不怎么强;而南方的楚国,虽然西周时期就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但远没到雄据江淮的地步;至于最后一统天下的秦国,西周时期还只不过是周天子的家臣,连诸侯都不算,直到春秋初年,因勤王有功才获得分封。

因此,西周初年,地位最高的公爵级大国,也就是宋、杞、祝、焦、蓟、陈、虢等。而他们当中,没一个是我们春秋战国时熟悉的强国。此外,周天子自身所控制的王畿地区,一开始不论疆域面积,还是人力物力等,对诸侯都具备绝对的优势。而且,周朝还分封了许多宗室诸侯,比如晋、燕、鲁、郑、虞、卫、蔡、曹……以及后来为了进一步压制南方的荆楚,又接连分封的汉阳诸姬。

所以,西周时期,周天子加上宗室诸侯的力量,其势力还是占到了绝对优势。

但是,周朝分封制可是完全的封邦建国形式。诸侯分封出去后,虽然名义上还需听从周天子的号令,但在各自的封地内是完全独立自主的。

后来,随着西周的覆灭,周平王的东迁,周朝的王畿大为缩水,势力和威望大不如。此后,对于诸侯国之间的攻伐,周朝便无法调停。最终,经过春秋长期的弱肉强食,众多诸侯被强大起来的大诸侯吞并。于是,这些大诸侯便越来越强,而反观周天子的地盘则在不断缩水,这此消彼长,最终到战国时期,七雄的国力都完全超过了周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一世布衣
「一世布衣 」发表看法
2023-06-01

分封制不是周朝的首创,在商朝时候开始,已经有分封诸侯了。西周灭了商朝以后,因为疆土幅员辽阔,难以统治,为了加强统治,所以大肆的分封诸侯。诸侯在他们的封国内享受世袭的权利,但是也需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维护周皇室的安全。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制度还是很好的保卫了周皇室的安全,但是后来周皇室衰微,诸侯势力强盛,周天子就成了傀儡了。在秦朝再一次统一中原后,采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专政制度的政权。很多人很好奇,当初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诸侯呢?直接统治不是更有利于巩固统治吗?这个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1.周朝初期,交通不便利,信息传达都受阻,周天子很难直接统治。而分封制让周天子扩大了统治区域,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打破了商朝时期众邦国林立的散乱局面,加强了周朝的统治。

2.周朝联合了众诸侯推翻了商朝的统治,但是其实大多数是利益聚合体,周朝对他们没有绝对的控制权。所以只能够分封诸侯,论功行赏。

3.周朝初期周围还是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存在的,分封制扩张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同时将周朝的文化覆盖了出去,加强了和少数民族的联系。

翊翊浩浩尉尉
「翊翊浩浩尉尉 」发表看法
2023-05-25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朝不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朝代,这也就决定了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同样也有利于王权的巩固。

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周朝国祚绵长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损益夏商旧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都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整个国族对于周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认同。

周公及时在东方区域建立政治和军事存在,为日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周公为了防备东方的殷顽民反抗,营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谓的成周。成周的营建,为周王朝提供了缓冲的余地,日后,犬戎攻破镐京,周王室得以东迁,到洛邑继续延续国祚。

周天子并不强大的王权,使得虚君成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个诸侯不会轻易去篡夺中央王权。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各个诸侯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没有强力控制能力,但是实际上这种制度恰好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在周天子强大时,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能力。为了防止诸侯们坐大而威胁王室,天子们都会想方设法控制诸侯的实力,对于那么较大的诸侯天子经常亲征他们。比如齐国坐大后,周天子将齐哀侯烹杀;徐国坐大后,周穆王联合楚国攻灭徐国;楚国坐大后,周恒王亲征楚国。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的诸侯尾大不掉了,最终架空王室甚至攻灭王室巩邑的东周公国。

到了东周时代,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势力衰微,但是他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是诸侯的大家长,这种近乎虚置的君权却没有人有能力去篡夺,如果哪个诸侯有野心篡夺这个似乎已经不强大的君权,势必遭致别的诸侯群起而攻。所以,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很有市场,而楚国的问鼎轻重则会遭致群攻!

春秋乃至战国前期,各大诸侯国由于实力相近,以尊崇中央的名义,各国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东周可以获得生存。

战国时代周王室仅剩下洛阳附近百里领土,为了维护周礼,周考王将全部领土分封给弟弟,建立周公国,周王室寄居在周公国。数十年后周公国的周惠公又将周公国一分为二,他封自己的小儿子在巩地,建立东周公国,义务是奉养王室;周公国的正统则建立西周公国,国都在王城洛阳。战国后期,实力平衡被打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一家独大,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王国攻入洛阳,西周公国投降,周朝灭亡;公元前249年,秦王国丞相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巩邑的东周公国。

大江小鱼儿
「大江小鱼儿 」发表看法
2023-05-30

看一个制度是否适合,需要看这个制度是否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确实,周朝分封了诸侯,最后为诸侯所灭,但是,周朝前后延续了近800年(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这个时间跨度放到中国上来看,还没有哪个朝代能够超越。

分封制自商代就有了,那时的称号有侯和伯。周灭商后,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限制,加之国都远在西北(今西安),无法控制辽阔的国土,就大规模将土地和居民封赏给王室子弟和有功之臣。比如姜子牙封地在齐国,召公的封地在燕国等等。

 

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也得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等。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对卿大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分给士。同时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义务。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在周初期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后来,由于各封地的发展不均衡,有诸侯国对周王室不忠,同时又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周天子对诸侯国逐渐失去了控制。秦灭六国以后,由于秦对全国的控制力足够强大,以及生产力的发展,采取了郡县制,把全国分为几十个郡县,由中央直接任命郡县长官。分封制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老湿机Chris
「老湿机Chris 」发表看法
2023-05-24

我是老湿基,我来回答!

当年,武王伐纣所用的兵力,并不仅仅是他姬家的,只不过姬家扛着大旗,在伐纣的路上,一路接收投奔武王的部落首领。 既然,顺利打下天下,那些首领自然是要跟着姬家去吃商朝的席了。

姬家当然想自己家人统治,但他清楚,这席要是不让大家伙吃明白了,自己建立的政权也稳当不了几天。

别说部落首领了,就是姬家的宗亲,你不封的话也是要出事的。

其实这个问题在周武王的时候还没有完全确定政策,因为周武王打下天下不到两年就因为治国方针而抑郁而死了。接下来的周公旦是制定国策和推行国策的主力。

在《周礼》的协助下,分封了同姓诸侯、功臣诸侯、夏商遗民等一系列诸侯,大家约定好,在《周礼》的约束下,诸侯要拱卫天子,而天子有保护诸侯,调解诸侯间矛盾的责任。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条件。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西周当时的交通条件,那么大的一个华夏,你叫他姬家一个人统治,那就是把他姬家所有人拉出来都不够。边关有个军情,等传到天子耳朵里,生米早煮成熟肉了。

再说了,不给部落首领分封,那么很容易想到的是,姬家人啥也别干,天天到处开着军队灭火玩得了。

携朋观史
「携朋观史 」发表看法
2023-05-30

(括号内为一些小吐槽,文字优雅,望见谅)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并且受到时代的限制的(敲黑板,历史背景题第一点在这里,快点做笔记)。

你觉得因为分封制导致了周的灭亡,实际上分封制确实周朝维持了八百年统治的根基(想不到吧),只不过后来经济好了,大家就开始躁动了。(现在知道电视剧里面富人为啥喜欢撕X了吗?手动狗头)

1.    分封制是由井田制度决定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或者说天子的公田,实际上是一种贵族土地所有制(其实就是挥舞小鞭子让奴隶干活的制度)。而且西周的建立各大贵族也是出了力的嘛,跟着你打天下自然是要好处的,但是皇帝只有一个让给你了,最大的那块地让给了你了,那其他……所以分封制成为解决内部矛盾的一个好法子。

2.    分封制是依靠在嫡长子继承制建立的,其实分封制简单说就是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就是奴隶)分配给周王的兄弟、亲戚有功之臣、古帝王之后及殷王室贵族。从顺序上我们就知道这事究竟是怎么编排的了。相对有利位置都分封给了自家人,然后才是那些“外人”。后来瓦解了,也是验证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自己”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商朝的后代微子也得了一块地,也就是宋国的由来了,但是这个国家却成了春秋战国被地域黑搞得最惨的国家。(比如假仁假义,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成语,主角全是宋国人。)至于为啥老是超低宋国人,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3.    在周朝这个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朝代,当时的王朝是根本无法有效得控制全国的。周朝疆域之大,一个烧烤架……(跑题了不好意思)。乘个千里马从东边走到西边都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在那个没有高铁的时代(啥?原来美国也没有高铁?噗),仅交通一项就成为大问题,连“朝令夕改”都做不到(虽然这个词是古代成语来着),又谈什么直辖全国呢。

4.    当时的西周分封制就是大型黑社会发展模式。周天子拥有全国最强大的军事实力,那就是镐六师和成周八师,十多万常备军,其他什么诸侯的根本不是对手(不像我们建国不久就裁军百万,当时的十万精锐可以横扫天下……诸侯了)。所以早期分封制早期,周天子是谁也打不过,而到了后期,周天子也是谁都打不过(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5.    虽然周天子的土地并不是最多的,但他的诸侯小弟们必须定期交保护费(也就是朝贡啦),谁不朝贡周天子就打谁。周朝后面被诸侯所灭,也不能说是分封制的错,因为分封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周朝末年出现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三个傻皇帝做了耗尽国力又得罪诸侯的事,诸国不朝贡了,周王室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衰落被灭是意料之事了。

 

接下来历史课代表要总结了:

我们讲的直辖,基本是到秦国建立起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了,它的出现基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成果(大家想象一下“田”这个字是一块分为四分的的地,然后有个不知好歹的农民在“田”外面凿了块地,井田制就被破坏了)。实际上,任何制度都受到所处时代经济、生产力等条件的约束,并且像你我一样,最终都会过时,并不存在太大的优劣之分。问题在于有没有去正确使用这个制度,有没有不断得完善使其进步而已。

水風景
「水風景 」发表看法
2023-05-24

周朝八百年,就是刚开始的一百来年是名副其实的,剩下的时间都是地方割据势力的争斗,周室就成了个空架子。问题是周朝建立之初,大封八百诸侯,可以说到处都是诸侯国,这个阶段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实验阶段。

第一,封八百诸侯的原因。由于商朝是真正的联邦制国家,各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事实力,大多数国家和商朝廷是盟约关系,而当时西周征讨一些国家,商朝一般是不管的,除非有盟约商朝才出面。到了周朝,虽然实行的是封建制度,但是推行比较困难,所以在一些权力方面,西周依然沿袭商朝的制度,就是诸侯国可以适当的有自己的军队。从稳定的意义上来讲,西周王朝大封八百诸侯还是对的,只是留下了诸侯相互作乱的基础。

第二,周朝的制度虽然是封建王朝,但是并不彻底,因为周朝从建立一百多年以后,对全国的局面就开始失控,以至于春秋时的五霸,战国时的七雄,都成了乱周朝的中坚力量。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在制度上不断改进创新。

第三,虽然周朝大封八百诸侯,,表面上看各个实力都不强,但是他们相互兼并后情况就一发不可收拾。

第四,没有完整的制度设计导致。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即是实验期又是最宽松的时期,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

所以说周朝虽然后来诸侯林立,初期的大封八百诸侯也是无奈之举,也是很正确的。

玄清生
「玄清生 」发表看法
2023-05-24

在如今我们看来,周朝的分封制很落后,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如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分封制绝对是最先进的制度。

如今我们的交通和通讯非常发达,即使是“朝发夕至”这个词都显得很落后了。但是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却是只能想想罢了!一条紧急政令下达到基层,在今天用不了10分钟,但是如果在周朝,一年也未必到得了!所以,分封就是必然选项了。还有一点就是,要当老大,就得赏罚分明,罚就不说了,就说赏赐吧,在农业国家,最好的赏赐就是土地,(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土地的价值依然巨大)有恒产者有恒心,有了好处,才有人陪着你玩!最后,分封作为扩张版图的政治手段也很有效。如今的地皮寸土寸金,大家买套房子都喜欢采用各种方式多扩张一点使用面积。同理,作为分封在边疆的诸侯们也不是吃素的,往内部扩张不太容易,毕竟界限分明,但是郊区界限模糊,今天搭座草棚,明天挖个池塘,久而久之违章建筑就合法了!作为天子来说也很乐意,国家层面不动刀兵,躺着就把国有资产扩大了,诸侯方面虽然国土名义上归国家但是红利却是实实在在在自己的口袋里,这种双赢的好事可是多多益善!要不然一个文明的,温和的国家怎么可能版图莫名其妙的就越来越大呢?

吴言以兑
「吴言以兑 」发表看法
2023-05-25

古代社会中央管理地方其实就是两种管理模式:1. 分封制,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都是分封制管理;二:中央直接管理。

作者问到了这个问题,那就可以很好的用秦始皇的功绩来解释了。

要一个国家要想直接管理好地方需要哪些因素?

1. 文字要统一吧,一个国家文字不统一,中央怎样直接管理地方;

2. 车马管理要统一吧,古代马车长途跑一个东方要换车辕,发现不匹配,怎么走?

3.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比如我们现在开车,开个大卡车,到另一个地方都是小路怎么开?路的宽度规格要统一吧,国道,州道,郡道啥的。

4.干部选拔管理要统一吧。

5. 最最最重要的,钱要统一吧。

西周朝很多方面都没统一做到,如何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分封制管理是最好的结果,每个诸侯国管理好地方,对各自地方也最熟悉,对周天子纳贡称臣即可。

当文字统一,货币统一,道路统一等均做好以后,对于地方官员的选拔制度就更重要了,选拔制度更好,就更便于对地方的管理,这就是为什么从两汉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开始使用近千年的科举制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了哪些主要改革;

1.平定天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开始调整和扩充官制,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新的政府机构。他在朝廷设立三公、九卿的统治机构辅佐皇帝,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他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直接管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即官僚制度。它将原本分散的各项权利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加强了各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联系,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2.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标准文字小篆,命文官编写课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3. 为增进交流,秦始皇又发展交通,修建由咸阳至燕齐和吴楚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到九原的道路,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在此基础上,从商朝就开始有萌芽状态的邮驿在秦始皇统一后,得到了大力发展。

3. 又将车轨一律定为六尺宽,这样,各国的车辆就可以通行全国。

4.此外,秦始皇还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规定全国只通用两种货币,一种称上币,为黄金铸造,重二十两;另一种称下币,为铜铸的圆形方孔钱,每枚半两。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以及交通的便利。都促进了秦国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加强和维护了全国的统一。

蟪蛄欲知春秋
「蟪蛄欲知春秋 」发表看法
2023-05-29

你,姬姓姬氏,24岁,是贵族。

你跟随你的王姬发击败了商王朝,当亲眼看着朝歌陷入一片火海时,你发自内心的笑了。一方面是因为翦商大业已成,另一方面是你早听到消息,周王要分封一批诸侯。

果不其然,同氏➕军功使你出现在分封的名单里,还不错,是个侯爵。于是你收拾收拾准备前往封地。

在准备了几个月之后,你踏上了前往封地的旅程。队伍很长,里面有你的妻儿,你的臣子,你信任的将士和他们的家人,还有很多奴隶。你们走的很慢,有时甚至会走错路,因为你受封的地方周人中很少有人去过,你只知道他在河水北面一千里的地方,离大海不远,那里有座大山,山南边是森林,山北面是草地。

你们走出了周人世代居住的土地,一路上看见了各种各样的部落,他们有的听说过周,有的没有听过,有的还和周作战过。你小心地和他们接触,从他们那里购买补给、雇佣向导。

渡河是一件麻烦事,河水宽阔的好像一眼望不到头,你们乘着小木筏漂荡着到了对岸,有些人和物资被冲走了,你安慰大家着说他们去天上见周人的祖先了,然后继续赶路。

密林、野兽、疾病这些已经见怪不怪,你的孩子在路上夭折了一个,你很痛苦,因为你还没有想好他的名字。

终于,你到达了封地,这里已经被一些部落盘踞,不过他们的武器还很落后,你的军队用青铜戈轻易地完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你看着抢来的奴隶和食物很开心,这是周人祖先庆贺你到达封地的接风宴。

你依照周礼筑起了自己的城邦,你的宫殿很结实,起码不会被大风吹塌,就在昨天,你的一位将军就被砸死在了家里。你的邻居是一位慈祥的贵族老媪,她今天为你端来了肉汤,因为她的长孙出生了,想让作为国君的你也分享这份喜悦。

北狄的事情总是很糟糕,他们来掠夺你的村庄,留下满地尸体后扬长而去,看起来天子很慷慨给了你一大片土地,实际上现在是你在为天子燃烧生命。你决定见见北狄的首领,你凭借战场上练就的娴熟射术震慑到了他们,于是你们开怀畅饮,定下了婚约,一些北狄人也来到你的城邑里生活,原来他们不是野兽,只是为了生存的人。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你也会登上高高的土坡向南望去,想再看看丰镐和周原,但是很久来一次的天子使者,成了你和家的唯一连接。

你已经很老了,更不幸地是你感染了风寒,臣子们把一堆不认识的草药熬成水喂你喝,你尝了几口,强打起精神坐起来,吩咐人拿来地图。这份地图异常简陋,甚至有很多错误,不过你还是小心地呵护,为此专门把它画到了牛皮上。地图里画的是天子给你的国土,然而你奋斗了半生,实际掌控的连一半也没有。你苦笑了一下,叫来了世子,交代了几句,尤其提到封地的问题——这是你挂念了一辈子的事情。世子抱着你的脚痛哭流涕,这是周礼中的孝。

终于你走了,你像一只离弦的箭,射在了这周天子可能永远照顾不到的地方。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