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从南到北都有不少人种植,但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种植大豆的消息也是差异较大。有的地方风调雨顺,种植大豆相对来说有利于提高产量,原来我国是大豆出口国,而如今每10斤大豆中,就有近90%的大豆依赖进口,这也使得大豆的价格在小范围波动,比如近几年在东北主产区,国产大豆的收购价基本上在2元/斤以下,很多时候在1.8元/斤左右。种植大豆看起来比较简单,但真正种植后会发现想要获得高产高质还是有很大难度的,种植户如果没有掌握相应的办法,那么最终的结果将难如愿,特别是对于一些种植新手来说,积累的种植经验相对较少,容易遇到豆荚异常的情况。农民种植大豆时,出现豆荚不饱满或者空荚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如何防治?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原来我家种植大豆就遇到过豆荚不饱满的情况,那次出现的问题是大豆品种原因,以往经常种的品种产量也还可以,由于其他人说有新的品种可以试试,意思结荚多,产量会高些,不少人家都尝试了,结果普遍反映植株的前期长势看起来不错,但真正豆荚饱满却不多,有的甚至是空荚,最后弄的那户人家也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没能给大家带来好的品种。客观上来说,大豆品种对大豆的产量与品质有较大影响,如果用了不适合的品种,那么容易起到反作用。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养分和水分,但如果养分养分供应过于充足,特别是氮肥使用过多,就容易出现植株徒长现象,看起来长的很好,实际上真正结荚的很少,有的直接不结荚。原来邻居家种大豆就是这样,三天两头的在地里忙碌着,除草、施肥很勤劳,从外面看他家的大豆植株长的很高大,比其他人家高出一大截,心想着收成应该差不了,但到最后采收时,却发现这些长势很好的大豆,实际产量却不高,很多是空荚,整体结荚数量也偏少,只有地块四周的相对好些。有的地块本身肥力较好,如果盲目的施肥,那就容易出现只长植株不结荚或者颗粒不饱满的现象。
正常的大豆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就会结荚逐渐成熟,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异常情况,比如出现了病虫害,导致植株不能正常生长。有的植株发病后叶片会逐步枯萎,养分和水分无法正常输送到豆荚处,导致营养不良,豆荚容易出现畸形,还有的大豆出现食心虫,被虫侵蚀厚就容易出现空瘪荚。有的地块上茬作物发病较多的,种植大豆后出现病虫害的概率会明显增大,种植户需要提前做好预防,遇到此类地块,要格外的注意,如果自己不重视,后期很容易影响产量和品质。
这种情况是种植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是种植户难以左右的,那就是天气因素,遇到风调雨顺时,大豆的长势较好,病虫害较少,产量也相对有保障。但如果在花期遇到持续干旱,种植户没有及时进行灌溉浇水,那么叶片就容易出现枯萎,严重的甚至会死亡,及时有少量结荚的,也多半是豆荚不饱满或者空荚。那有一种也是比较不利的,那就是选择的地块容易积水,大豆的正常生长是不耐涝的,水分过多后也同样容易出现异常,对大豆的结荚也同样不利,所以水肥管理对大豆能否稳产、高产起到关键作用。
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大豆品种,在种植时需要控制好株间距,而有的种植户认为播种时多放点种子,比如一个穴放3—4粒种子的,非要放6—7粒,同时株间距控制的也比较小,认为种的密产量会提高。但实际上高密度种植往往难实现高产,特别是有的大豆品种,密植后植株会比较瘦小,光合作用得不到充分利用,最终豆荚的数量和饱满度也会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这需要种植户根据品种、地块肥力、光照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控制好株间距,使得后期生长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很多老农都比较清楚,种植大豆的地块,来年最好种其他的农作物,如果连作的话,病虫害容易增多,固氮能力容易明显下降,对大豆的正常生长非常不利。所以种植大豆尽可能的避开连作,如果实在要连作,那么后期管理上更要重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给出应对的办法。有的种植户因为地块资源有限,或者说没有意识到大豆的连作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容易忽视这样的问题,有的则是第一年连作了,看起来没啥问题,后面又接着连作,结果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种植大豆如果出现结荚不理想的现象,那么达标的大豆就会很少,如果空瘪豆荚较为突出的,那么还容易对大豆的单产影响较大,这类异常情况,很多时候是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措施进行处理的。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六个要点可以防治,在各阶段的处理方法上,可以因地制宜,想办法提升大豆的品质。
1、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
虽然我国从南到北都有种植大豆,但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如果用同样的大豆品种,很明显在南方和北方会有不同的结果。想要让大豆远离豆荚不饱满或者空荚现象,那么在品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抗病能力强、抗倒伏、高产、高质的品种将有利于稳产、高产。种植户在购买时大豆品种时,不要只选择贵的,而是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
2、适时播种
在我老家,有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也就是说种大豆可以在清明前后开始,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年份那时气温没有上来,种的早了反而不是好事,需要适当地推迟。如果是在东北地区,清明前后种植大豆就明显偏早,即使把大豆种下去了,后期的生长也不会太好,容易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适宜的播种期,种植户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过早或者过晚播种将影响着大豆的品质与产量,这需要种植户不断地总结和摸索。
3、做好田间管理,满足大豆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种植大豆田间管理少不了,有几个关键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缺水将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比如播种后,如果水分供应不足,地块有缺水现象,那么出苗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苗期如果遇到持续干旱或者洪涝,大豆植株的长势将受到较大影响。在花期如果水分、养分供应不足,那么容易出现枯叶,对后期结荚有较大影响,有的会不结荚或者空瘪,所以田间管理需要引起重视,有条件的要进行中耕除草,这样有利于提高产量,同时还得注意旺控,不要让植株长的过高,否则容易出现倒伏。
4、根据土壤肥力均衡施肥,后期视情况施叶面肥
种植大豆时,根据不同的地块需要有不同的施肥量,像有的土壤本身肥力较好,如果还继续多施肥,那么土壤的肥力过旺,大豆的长势会较好,但持续的养分过多,容易出现只长叶子不结荚或者少结荚。所以种植户需要视情况而定,相对贫瘠的地块可以适当多施肥,肥力较好的地块可以少施肥,同时施肥时要根据大豆不同时期配不同的肥料,氮、磷、钾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安排。进入花期后,需要观察大豆的长势情况,遇到长势不理想时,那就得施适量的叶面肥,施叶面肥时要注意用量和时间。
5、做好病虫害防治
为了防止后期大豆出现豆荚不饱满和空瘪荚的情况,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落实到位,可以采取综合防治办法,不能指望一种措施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操作中,可以优先考虑生物防治措施,实在控制不住了再使用药物防治,在使用药物时,不宜过量使用,防止出现农药残留,同时不宜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抗药性。对于上茬作物病虫害偏多的地块,种植户需要更加重视,一旦处置不当,会使得大豆的病虫害较多,产量和品质同样会有影响。
6、对地块实行科学轮作
一般情况下,同一块地,种植豆科植物时,需要考虑到地块轮作问题,如果一直使用同一块地种植大豆,那么种出来的大豆产量和品质会有不同的影响,越往后种大豆,会发现病虫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更多的麻烦,也避免产量受到较大影响,种植户需要考虑轮作问题,通常情况下,种植大豆的地块,最好近三年内没有种植豆类作物,用这样的地块种植大豆,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同时有利于提高产量与品质,所以要合理安排地块轮作问题。
总之,种植大豆出现豆荚不饱满或者空荚的现象,种植户需要找到相应的原因,发现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加以改正,该淘汰的品种就得淘汰。为了确保种植大豆能有不错的收益,种植户需要多学习、多交流,尽可能地减少不正常情况,只有不断模式学习,种出来的大豆产量、品质将有较大改善。种植户遇到异常情况时,不要过于担忧,很多时候是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空瘪荚的情况。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种植大豆出现豆荚不饱满或者空荚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如何防治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大豆结荚不饱满或空瘪荚多是直接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实际生产中,往往会或多或少发生这样的现象,同时又使大豆品质降低,其市场价值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如题所问:
大豆瘪荚是子实发育不完全所形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票子。不饱满的籽粒是在大豆生殖生长中后期,子粒充实阶段,其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所造成的籽粒发育不完全。最终形成不饱满的半子实籽粒。
在实际生中,大豆形成空瘪荚的主因素是结夹鼓粒阶段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大豆生殖完成后,植株体内的养分分配不均衡,荚内子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造成籽粒发育不良,饱满度下降,大豆花期,因花器受异常影响形成空瘪荚。其营养供应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库源关系发生了变化,如前期光合产物积累和中后期养分供给发生了改变。
这种原因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豆籽粒不饱满,瘪荚多,对其产量正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是必然。大豆产量是通过两个生理过程形成的,1.是光合作用,2.是吸收作用。一般光合作用的积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90%以上,而靠根系从土壤中的吸收量不到10%,其营养供应不足,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功能叶片的衰退,大豆在生殖生长阶段,植株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供应各自叶腋里的花荚。在鼓粒期已处于衰退过程。由于其它因素影响往往会造成叶片功能的过早衰退。
这样就使处于早衰状态叶片临近的豆荚容易形成空瘪荚。再则就是营养物质输送受阻大豆叶片光合产物的输送分配和利用还是受到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如干旱少雨,温度升高,大豆植株体内光合产物运输速度加快,从而导致瘪荚的产生。
大豆空瘪粒不饱满粒形成的因素
大豆空瘪荚或不饱满粒的形成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大豆空瘪荚多或不饱满,除自身生长习性外,主要还是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较为突出。
自身因素
1.品种间存在必然关系,实际生产中,你会发现,稻株每荚籽粒少,百粒重高的品种瘪荚少,反之,小粒,每荚粒数多的品种瘪荚多(也就是说2~3粒荚的大豆品种其结实度要高于3~4粒荚的大豆品种)。
2.结荚习性,大豆结荚习性与其结实度有关,在实际生产中你会发现,分之少的大豆品种,空瘪荚少于分枝多的品种,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如王中王大豆)瘪荚率高于有限结荚习性或压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无限结荚习性品种顶端瘪荚多,下部瘪荚少,有限结荚习性或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顶端瘪荚少,下部瘪荚多。
3.种植密度,大豆产量形成最终受群体生长量的影响,适宜的群体关系,合理的栽培密度,是大豆空间养分能够得到合理分配的关键所在,这样也就能够减少其空瘪荚的形成和养分分配不足的现象发生。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也是大豆空瘪荚或籽粒不饱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1.干旱,导致土壤含量低,水分养分供应不足,水淹,根部长期寖泡,根系活力较低,以致形成叶片早衰,直接导致百粒下降,或形成空瘪荚,严重的整株枯死。
2.倒伏,大豆早期倒伏对其产量影响很大,实际生产中大豆倒伏主要是受恶劣天气影响,引发根倒,折秆倒伏,严重影响其对空间养分的利用,在养分,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形成空瘪荚。
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造成的空瘪荚,或籽粒不饱满,对其产影响非常之大,不容忽视。
1病虫害如,大豆常年种植引发病孢囊线虫病,黑斑病,紫斑病,蚜虫,草地螟等。均会对大豆植株的叶片过根系产生不同程度的侵害,最终导致叶片和根系受损,或早衰,影响地上地下,养分的合理分配供给。空瘪荚增加,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市场价值。
如何防止大豆空瘪荚的措施
因地质疑,选用瘪荚率低的优质抗性强大豆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防旱,防涝工作,及时防控病虫害。为大豆稳产丰产创造有利的生长空间。
小结
大豆空瘪荚瘪粒率与产增加与否关系密切。因此减少大豆瘪荚瘪粒,增加百粒重,合理密植,发挥群体效应,使产量最大化。
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谢谢邀请!
作为常年种地的农民,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犯常识性错误的。比如什么庄稼喜欢什么样的肥料?啥庄稼喜水?啥庄稼耐旱等?农民对此都是了然于胸!清楚的很。说到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子粒不饱满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在于肥效不足,缺少后劲,或自然天气所致,比如缺少雨水、干旱。
具体该怎么防治?无需赘言。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们获取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怎么防治呢?
“水为生命之源”,大豆说到底是一种植物,对于植物来说,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物质了,是它们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参与者。
枝条能够挺立、叶片可以展开,都是因为水维持着对细胞的膨压,同时它们通过叶面水分的蒸腾来调节体温,更不要说水在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的吸收和运转方面所表现出的决定性作用。
而对于大豆来说,水具有同样的意义,特别是在大豆的花期,对水的需求旺盛,否则容易落花,或光开花不结荚,即使勉强结荚,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分来发育,造成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
大豆对肥料的需求有点极端,开花前需肥不多,一旦到了开花结荚期对肥料的需求就猛增,能够占到整个生长期吸肥量的80%。因此如果肥料供应不及时或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大豆在开花结荚期的生长,盛花后却缺少养分,从而导致发育迟缓,结荚不饱满或空荚。
营养不足是个问题,但某些营养过量造成营养失衡也同样是一个问题,最明显的是氮肥施用过量使植株出现旺长。
大豆通常会通过根瘤菌固氮来为植株提供稳定有效的氮元素供给,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却又常常会出现在大豆生长前期为促进幼苗发育而盲目追施氮肥的情况,造成氮肥施用过量,植株发生旺长。不但抑制了根瘤菌的固氮机制和作用,也使得养分被大量消耗,到了结荚期表现为植株繁茂而花荚稀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从而引起结荚不饱满或空荚的情况。
有时候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了正常的生长规律,种植密度过大,使得植株之间发生抢夺地下养分、地上光照的“大战”。
为了赢得“战争”,各自都拼命生长,其结果就是发生旺长,虽枝繁叶茂,但养分有限,田间的通风性能也下降了,导致养分被大量无谓消耗,大家都成了输家,到了开花结荚期无法发育,于是造成结荚不饱满或空荚。
大豆喜欢舒适的温度,生长适宜的温度在20-25度之间,到了开花结荚期对温度的需求有所提高,在20-28度之间。
温度过高,豆荚会加速老化,结荚不实,甚至植株会停止生长;如果温度太低,比如在14度以下,则会难以开花或延迟结荚。特别是晚播的,当开花时却又遇到秋季降温,会影响幼荚的发育,造成结荚不饱满或空荚。
重茬也称为连作,指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对于大豆的危害非常多:
由于连续种植,土壤里大豆喜欢的一些养分被吸收殆尽,另一些养分产生堆积却又用不上,使得土壤营养失调,对大豆的肥力供给连年下降。 重茬种植造成土壤环境长年一致,病菌生长无法得到有效调整和抑制,土传病害大量产生。 由于不同作物所需的养分不同,重茬会造成化肥偏施,使土壤积肥、板结,降低土壤活力。以上原因都容易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导致结荚不饱满或空荚的出现。
对于农作物来说,病虫害是影响生长的大敌,大豆也不例外,在幼苗期以及开花结荚期都有许多病虫害侵袭。比如病害霜霉病、黑腐病、根腐病,虫害食心虫、卷叶螟、豆荚螟、豆天蛾、夜蛾等,危害大豆的叶片、茎杆、豆粒等,使植株严重受损,影响开花结荚的形成或直接毁荚。
大豆对水的需求比较多,充足的水分是大豆高产的重要因素,要适时浇水,满足大豆生长所需,避免因为干旱影响发育,造成豆荚不饱满或空荚。
在大豆各个生长时期对水的需求比例大致为:
出苗前:5%——确保齐苗、壮苗 幼苗-分枝期:13%——这个时期要注意控水蹲苗,使根系下扎,提升抗逆性及防倒伏能力。 分枝-开花期:17%——大豆的花芽开始分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齐头并进,需提升浇水量,促进开花。 开花-结荚鼓粒期:45%——这是保证大豆产量的关键时期,大豆对水的需求达到顶峰,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使结荚顺利、豆粒饱满。 鼓粒-成熟期:20%——大豆生长的冲刺阶段,如缺水则易出现瘪荚、瘪粒,应适时灌水,以提升大豆品质和产量。大豆是喜肥也耐肥的作物,除了施足底肥满足整个生长时期对养分的持续需求外,后期的追肥也非常重要,是促进大豆发育、保证生长的关键,只有追好肥、追对肥,才能让大豆结好荚、鼓好粒,从而得到丰收。
大豆的追肥一般在幼苗、开花结荚、鼓粒三个时期进行。
1、幼苗期:大豆根瘤正在形成,还没有固氮能力,应早追肥,以促根壮茎,培育壮苗。
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亩施尿素3-5公斤,不可过多,以免影响根瘤菌的发育。 亩施过磷酸钙8-15公斤,促进根瘤形成与发育。2、开花结荚期:此时期大豆各方面生长发育迅速,对养分需求旺盛,及时追肥可减少落花落荚的情况。
亩施尿素5-8公斤、过磷酸钙7-10公斤。3、鼓粒期:此时期根系和根瘤菌能力减退,但鼓粒又需大量营养物质,可采用叶面肥进行补充,使豆粒饱满、减少脱落。
亩用0.4%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进行喷施,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大豆对于氮元素需求巨大,约为磷元素需求量的4-5倍,但由于有根瘤的固氮功能,所以对氮肥的施用量要有所控制,磷、钾搭配合理,做到平衡施肥,避免植株徒长及抑制根瘤的发育。
各种微量元素对于大豆的生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钼影响着根瘤菌数量,硼可以避免花荚脱落、提升结实率,硫能提升大豆品质,钙则是豆粒的重要组成元素。因此要注意微肥的施用,及时补充,主要在初花和结荚期进行。
根据不同的季节、地区、气候、土壤等情况,对种植密度要有所调整,使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避免互相之间生长受到影响,达到协调发育。
株型大的品种种植密度小一点,株型小的品种种植密度大一点。 夏播大豆生长期较长,种植密度要小一点,春播大豆生长期较短,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大一点。 土壤肥沃的种植密度可以小一点,贫瘠的土壤种植密度就要大一点。温度对于大豆的影响较大,也是造成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一方面原因,所以首先要选对品种,因为不同的品种对于温度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 比如有能够耐受高温的耐热型和能够忍受低温的耐寒型等,只有根据不同的种植时期选对了品种,才有了收获优质高产大豆的基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能够轮作,避免重茬,使因为外界的环境因素对大豆生长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也有利于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消除土传病害、破坏某些病虫害的生存空间。
在播种前对大豆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预防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如:代森锰锌拌种可防治霜霉病、黑腐病,辛硫拌种通常为防治蛴根蛆、根腐病等。 对于病虫害,需要及时喷洒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以免危害植株和花荚。
【总结】造成大豆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在多方面同时注意防治,才能确保大豆开好花、结好荚、鼓好粒,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这事今年就让我遇到了。
我是个种田的老手,小麦,玉米,花生,红薯,各种小杂粮,什么都种过,但是今年,我种的二亩大豆,让我吃了一个大亏,几乎全部结莢不结豆粒。
自从分田单干以来,我每年都种至少半亩大豆,为的是换豆腐吃。以前任何一年的大豆都长得很好,结莢多,豆粒饱满,唯独今年种的大豆结了荚,但是都是空的,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今年山东胶东地区气候干旱,包括大豆在内的各种庄稼干旱严重。我分析过大豆不结荚原因,虽然说种植密度有点大,但不至于全军覆没,十有八九是因为旱灾造成的,因为从大豆开花,一直到结莢后很长时间没有下雨,直接造成了空荚现象,让我蒙受了损失。
董青岛供稿。
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大豆结荚沒有豆子一,我认为有三种原因,一是天災,开花久旱无雨,授粉不好所致,二是虫害,食心虫为害,开花时食心虫下籽,结荚时幼虫钻入吃掉豆瓣,第三是土壤缺绷引起的,同时现在育种时也可能有不育系的种混入其中。因为现在徦产品太多了,不是大面种植,制种公司也不怕农民找他,因为种的少了,收不到,也不会找他,少烦神。
有很多农户反应说,种植的大豆面上看生长的很好,茎叶旺盛碧绿,可到了开花的时候却开花很少或者不开花,结的荚很少或者有些植株干脆就不结荚。有些虽然也开花、也结荚,但却是瘪荚或空荚。有地块的大豆植株生长到后期仍然旺长而豆荚该成熟时却贪青不熟。特别是背阴处、夜潮地、土壤太肥沃的地块种植的大豆,往往是枝繁叶茂、植株高大,可就是不结荚或者结的荚不饱满或者是空荚。你说奇怪不奇怪?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给种植户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出现了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现象,我说啊真的不奇怪,因为大豆正常的生长发育是需要一定的适宜的环境条件的,违背了生育需求规律,必然是没有好的“结果”。
农谚说的“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播)”、“头伏萝卜二伏菜”、“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冬小麦)”等是农作物自然生产规律的总结,虽然大豆有春播、夏播之分,小麦有冬小麦、春小麦之别,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使旧时总结的农谚在当下已有些不准确了,但是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收获的大体季节是没有变的,为什么不能“伏种小麦寒种豆”呢?
这就说明农作物该什么时候种就得什么时候种,否则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当然,这是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的,人为创造条件进行播种的应另当别论。人为创造条件改变播种、生长、收获季节的,如棚室反季种植的,虽然适应了农作物生育的环境条件,但实际上也是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全球日趋变暖的现象不正是人类影响了大自然的规律造成的吗!
大豆正常的生长发育就是这样,它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等条件才能正常发芽、正常生长(植株茎叶的营养生长)、正常结荚(开花结荚饱荚的生殖生长),满足不了这些条件,大豆就会长不好,就会不结荚或者结荚不饱满或者岀现空荚。
1、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大豆不结荚,或者是有荚不饱满或者是岀现空荚。
我国种植的大豆,生育期一般在85天~140天之间,其全生育期所需要的10℃以上的积温因品种不同而悬殊很大,如夏播的早熟品种需要达到1600℃左右,晚熟的品种需要达到3200℃上下。低纬度的品种需要积温多而高纬度的品种需积温少。各区域适宜的种植品种需要满足相应的积温要求才能达到相应的产量目标,播种过晚就会生长不足,必然发生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率高的情况。
◇大豆种子发芽的温度要求。
大豆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是,日平均气温为16℃~20℃之间,适宜的土温为17℃~18℃。低于8℃时发芽缓慢且不易出苗,高于33℃时发芽虽快但幼苗虚弱无力。
◇大豆花芽分化及开花结荚期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范围在18℃~22℃之间,如果低于12℃时就不能进行花芽分化。开花授粉的适宜温度在20℃~25℃范围,在低于20℃或者高于35℃时就会发生严重的落花现象,在高于35℃时雄花会发生枯死,温度高于40℃时坐荚率将减少五成以上,所以必然导致不结荚或空荚情况的出现,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90%。如果大豆在开花结荚期间处于连续高温且干旱的情况下,就会使大豆植株开花少、质量差或者岀现不开花的现象。原因是温度持续高于30℃时会使大豆植株发生旺长徒长,从而空耗了养分、减少了干物质向豆荚的积累,不仅影响了大豆的开花和授粉,还影响了豆粒的发育和灌浆,从而导致空荚和瘪荚。
◇大豆鼓粒成熟期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灌浆鼓粒逐步成熟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9℃~33℃。这期间如果昼夜温差较大,是有利于灌浆饱荚并提高豆粒品质的,因为较大的昼夜温差能够促进光合物质向豆荚积累,有利于豆粒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所以,如果播种过早,灌浆期处于连阴雨天,就会因昼夜温差小或者连续低温而影响灌浆导致空荚或豆荚虚瘪不饱满。
2、湿度过大或长期干旱、雨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大豆的开花和结荚,从而导致不结荚、豆荚不饱满或空荚。
试验表明,大豆生长各阶段的需水量为,播种至出苗阶段需水量占到了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5%左右。出苗至植株分枝阶段占到13%左右。植株分枝至开花时占到17%左右。自开花至鼓粒时占到45%左右。自鼓粒至成熟占到20%左右。
在播种季节如果遇上长期的少雨干旱而不能按时播种,就会缩短大豆的整个生育期,由于生长期的缩短致使光合物质积累不足,就会使大豆植株开花结荚减少,就会使豆荚籽粒发育不足导致瘪荚。如果后期降雨过多,又会使大豆植株过快生长导致徒长而浪费养分造成脱肥早衰,从而影响豆荚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开花之前雨水过多也会使大豆植株过快生长、消耗养分而影响后期的开花、结荚,也会导致不开花、不结荚。
进入开花期之后,如果天气过于干旱,田间水分不足就会严重影响生殖生长,使开花减少并发生大量的落花落荚。到了结荚鼓粒期,如果田间严重缺水,就会造成籽粒发育受阻而出现空荚或瘪荚。开花结荚期间,如果遇到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或者低温天气,会因光照不足、温度过低导致光合效能低下、营养积累不足而发生落花落荚瘪荚。如果田间土壤湿度过大会根系活动受阻,使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养分不足必然降低开花及结荚的质量。
大豆也是比较耐涝的,但是不能承受水淹内涝,否则就会发生落花落荚,内涝严重将导致植株死亡。
3、背阴生长、光照不足会因光合物质积累不足而发生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
大豆是喜光的作物,生长期间的光照时长与强度对协调大豆植株茎叶的营养生长与开花结荚的生殖生长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豆的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提高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
大豆出苗后一直到开花、结荚、灌浆、饱荚,到最后产量的形成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需要一定长度光照和一定长度的黑暗交替,才能确保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正常进行,缺少了黑暗或者缺少了阳光,都会打破大豆自然生长的规律,持别是缺少了应有的一定强度的光照,就是因光合营养物质的缺乏而严重阻碍开花和结荚,最后导致不开花、不结荚、只有茎叶在徒长。
因为豆荚主要着生于大豆植株的中下部位,整个植株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以积累有机营养、促进花荚发育。如果种植的密度过大必然造成田间郁蔽而影响通风透光度,必然影响光合效能的发挥而使植株细高旺长而不开花或少开花、不结荚或少结荚、空荚瘪荚率增加。
背阴处种植的大豆基本上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开花结荚期如果阴雨天多、光照不足,也会导致开花少、结荚少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
4、施肥不合理、养分供应不均衡致使营养生长过旺而生殖生长不足也会发生大豆不结荚,或者是有荚不饱满或者是岀现空荚。
大豆的生长需要的氮养分是比较多的,但是大豆根系生长的根瘤菌所固定、转化的氮就已经能够满足大豆生长需要了,生产中如果再过量施用氮肥或者施用过晚,同时又不注意磷钾养分及中微量元素养分的合理搭配,必然造成茎叶徒长而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从而减少了开花结荚量,就是开花结荚也会因养分失衡阻碍代谢活动而导致鼓粒困难并贪青瘪荚。
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其特定的需肥规律,生长期间缺少了任何一种营养元素都会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结荚、结实。如果营养成分搭配不均衡或者缺乏了某些营养成分,就是开了花也不能正常地鼓粒饱荚,往往会形成瘪荚。据测定,如果钾、锌、硼等营养元素缺之乏,就会使大豆的瘪荚率大为提高。在重施氮肥而不施用磷钾肥的情况下,大豆的空荚率和瘪荚率是非常高的。
5、选种不当,如选用的种子严重退化,或不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或季节条件;种管不当,如播种密度过大严重影响光透,或者重茬种植土传病害严重、土壤养分失衡,或生产管理不到位致使病虫害严重发生等因素,都会使大豆发生不结荚,或者是有荚不饱满或者是岀现空荚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不结荚或结荚少、空荚多瘪荚多。
在选择使用适应能力、抗病性能强的优良品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种植和管理的基础上,要想避免大豆豆荚不饱满或者空荚现象的发生,还是要重点在环境影响因素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要选用阳光充足、排水条件好的地块进行适时播种,确保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从发芽出苗到幼苗生长、从植株分枝到开花授粉、从结荚灌浆到饱荚成熟的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处于比较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中,避免播种过早、过晚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二是要按照大豆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配方施肥,要重视磷钾肥和钙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确保各种所需养分的合理供应、均衡供应,以更好地协调大豆植株茎叶的营养生长和开花结荚的生殖生长,从而达到应有的产量目标。
总之,农民在种植大豆时常出现的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是有原因的,因为大豆有其特有的习性,这些习性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被激发出来,如果种子的适应性、抗逆性及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那定会抑制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本答者重点介绍了农民种植的大豆经常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找到了原因后就要趋其利避其害,让种植的大豆在适宜的环境中、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就能很好地解决题主提出的问题。你说是吗?
以上介绍,仅供参考!谢谢阅读,敬请关注和评论!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豆荚不饱满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大豆荚不饱满的原因是什么呢?该怎么防治呢?下面,我以晋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的原因:
(1)水
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命线,大豆也不例外。在晋南地区,黄豆的初花期在7月上旬,这时正是干旱时期,所以浇好花前水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浇水量一定要适中,切忌大水漫灌,如果水分过大,会造成植株旺长,不易成荚。
(2)肥
在农村,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好多农民错误的认为种植豆类作物不需要施肥,还说是豆类作物的根瘤菌就可以给植株提供足够的养分。这是大错特错的,黄豆在花期和结荚期,营养消耗很大。所以在花期应连续喷施磷酸二氢钾3次,以保证顺利结荚。结荚后,结合浇水,施入磷钾含量较高的水溶肥。
(3)虫害
1、豆天蛾
该虫俗名豆虫,以幼虫为害大豆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轻则吃成网孔,重者将豆株吃成光杆,不能结荚,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于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公斤喷雾。
2、造桥虫
该虫种类较多,以银纹夜蛾为多。幼虫为害豆叶,食害嫩尖、花器和幼荚,可吃光叶片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喷雾。
3、食心虫
该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防治方法:10%氯氰菊酯乳油,亩用35-45毫升,或敌杀死乳油,有效成分0.5-1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4)植株过密也会造成结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
二、了解了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原因,如何防治便可迎刃而解:(1)选种是关键;(2)水肥是基础;(3)防治病虫害是根本。
俗话说,“花而不果找原因,土壤缺硼是主因”。
在大豆的生产上,有些地块的大豆往往出现有花无荚,有荚不实的现象,我们叫它“花而不果”和“果而不实”,也就是常说的开花不结荚,结荚不鼓粒,空荚或豆粒瘪,不饱满。
第一点,选用的品种不当
俗话说“千里麦,百里豆”,大豆品种虽然很多,但在品种的选择上,要考虑大豆的生育期,结荚习性,百粒重,抗病虫特性等性状。
如果你选择了偏晚熟的品种,由于鼓粒时温度较低,严重影响鼓粒的速度,就会造成只开花而不结荚,或者是有荚而不鼓粒,瘪粒,空荚。
所以要注意选择适合本地播种的大豆品种,特别是要注意远距离调种时,一定要注意做好试种试验。
第二点,土壤营养
大豆怕重茬,“豆见豆,必定瘦”,大豆重茬播种,不但病虫害增加,而且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如磷,硼等营养元素比例失调。
而硼是促进大豆荚形成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缺硼的土壤会使大豆只开花而不结荚,有荚也不结粒,或粒小等。
第三点,管理不当
如播种过密,杂草影响,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开花结荚。
大豆的播种密度应考虑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一般生育期长,植株高大,长势茂盛的品种应稀播;分枝力强,多,株形松散的品种稀播;叶大而圆的品种稀,反之则密。肥地稀,瘦地密,早播稀,晚播密,高肥水应稀,反之则密等。
豆地里荒草丛生,一是影响肥水,二是影响光照。而大豆又是比较喜光的作物,光照不足影响开花结荚,或空或瘪。
第四点,不良环境
大豆虽然比较耐涝,但如果雨水过多,造成徒长,影响开花结荚。
大豆的花荚期是需水的临界期,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否则影响花荚的形成,造成秕荚,秕粒增多。在抗旱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涝工作。
第五点,病虫害
如病毒病,食心虫等导致荚果不实或空荚。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农作物之一,可以用做榨油制成豆制品。近几年,由于玉米价格的下跌,大豆的价格比较坚挺稳定,种植效益比较高,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大豆的热情普遍高涨,大豆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但在实际种植大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农民种植的大豆会出现豆角不饱满或空荚现象,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出现这种现象具体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呢?
干旱
大豆开花期至幼荚期,是大豆由生殖生长转化为营养生长的旺盛时期。这个时间段如果大豆田缺水干旱,会造成干荚出现。
缺肥
特别是大豆成夹所需要的钾素肥料,大豆缺乏钾肥会影响大豆的籽粒饱满度,品质差。
病虫害
危害大豆生长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灰斑病等细菌性病害。虫害主要有大豆蚜虫、红蜘蛛、食心虫、豆叶螟虫、盲蝽象及老百姓俗称的“臭大姐”等害虫。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做为大豆种植户应当管理做好几个关键。
选择优质抗病的大豆品种。建议施行三防包衣播种。大豆种子包衣可有效的防治地下害虫和细菌病毒的感染,预防大豆的立枯病、根腐病、黃萎病等病毒的发生。
浇好大豆开花水。大豆的花期浇水,是关键的一水。在浇好水的同时,每亩地施入氮磷钾复合肥四十公斤左右,以保证大豆对肥力的需要。在结荚孕籽期,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一至二次,可以提高大豆的饱满度,增强大豆的品质。
及时预防大豆食心虫、豆叶螟虫、、盲蝽象和臭大姐等危害大豆的害虫。可选用菊酯类农药喷施,或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0一2000倍液进行防治即可。对于发生大豆的蚜虫施用价格比较低廉的吡虫啉喷雾防治就可以了。
种植大豆成本低,效益高,但一定要把管理来做好,防病治病一样不能少。
我是乡野老农,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大豆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这种现象还真不少,以导致很多农民都不愿种大豆了。
说起种大豆,我有深切感触。农民种地本来就难。种大豆相对比较容易,大豆根还能固氮增肥地力。但是现在在农药管理下的种植害虫特别多,就象种大豆,在生产队时代只知道豆夹熟的炸裂了落地遇雨天,黄豆吸收水份泡涨满地捡拾黄豆,还有豆棵上生长豆虫,在收获豆子后挖豆虫吃。从没听说豆荚不饱满或空夹现象发生。
现如今种大豆第一关首先预防野兔的危害。因为当豆苗刚出土带营养坯时野兔最喜欢吃食,这时一但被野兔啃食豆苗就变成无头苗了不再生长了。所以农民就想办法以祛兔为主设置一些障碍或下套或用虾酱水喷洒豆苗,以求保证种豆的完整。待到豆苗长大开花结荚总可以松口气,但这时有一个更大的敌人出现了,就是形似盲椿叫什么名字还真叫不出,隐藏在豆棵中专门吸食豆荚营养造成大豆颗粒无收,由于此虫危害性大隐藏性强,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才会出现,看到豆荚很多却是空荚的现象。
若在大豆开花结荚后及时打杀虫药就会避免空荚现象。
种大豆基本不用上粪,因为豆根有固氮性。但要中耕也就是锄三遍。叫做一遍深,是豆苗长出10公分以内要深锄地松散土壤以利于豆根生长。二遍浅是指豆苗长到20公分左右时要以锄地不伤豆根为准。三遍不伤根,是指锄第三遍时只刮锄杂草不能伤豆根为准。大豆一生的生长锄三遍即可当然如果有杂草还需要锄但不能伤根再结合适时打药灭虫,要获得大豆丰产就有了保障。
△△农村种豆出现豆荚不飽滿或空荚现象乃常见。蔸底说,是农业科技应用问题,可能涉及土壤与氮磷钾肥料配方施用(豆子是固氮植物,尤需科学配施磷与钾肥);还有季节把握和选用良种等。农业之所以是特殊产业,正是以生产具有生命活性为对象的生产。其生存生长生出产品所需要的水养温光四要素配给,对农业科技集约化保障特別重要,也非常敏感。“集”是规模、“约”是标准,“技”是匠功。原来“以粮为纲”,种豆是配角;眼下大面积种植豆科作物,就要在应用农业科技、确保高效高产高质方面下功夫了。
大豆是农村、农民种植最多的作物之一。如果种好了,大豆是一种十分高产的优质农作物,大豆营养十分的丰富、大豆的各种做法也比较的多。如果大豆出现豆荚不饱满甚至是空荚的现象,将会是十分影响大豆的产量。
以本人在农村那么多年的参与种地的经验,大豆结荚不好、空荚主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今年的天气好像特别的干燥,很多地方降水量都比较的少,我们那里也是。严重的气象干旱,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严重缺水,大豆的根系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在结荚的关键时期补充不到水分,无无法正常的完成结荚。大豆为了维持基本生命,就会调节水分分配与别的地方,从而会出现结荚小甚至空荚。
如果遇到严重的气象干旱的时候,就要及时的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充分的利用各种的抗旱手段,给正处于关键生长时期的大豆补充水分,减少这个方面的损失。
种植密度过大的话,大豆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隙,无法保证大豆田间的良好的透光通风,大豆的光合作用就会被大大削弱,有其是在大豆结荚的关键时期,更是损失比较大。
种植大豆不能一味的追求量产,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科学管理十分重要。早到晚熟品种适宜稀播,早熟品种适宜密播。
在结荚的关键时期,如果温度过于高或者低的话,会严重影响大豆的结荚质量。大豆开花授粉的温度为20~25度左右,而超过35度,其雄蕊就会死亡。如遇到低温,则会影响大豆的灌浆的速度,同样会造成较高的空荚率。
在大豆生长的时期,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严重缺乏时候,就会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影响大豆的结荚。缺乏一些营养元素时候,大豆虽然可以开花,但是往往就鼓不起粒。在缺乏钾、锌、硼等营养元素,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结荚影响。还有,当施肥比例严重失调的时候,也会影响大豆结荚。
在大豆种植之前,要十足底肥,在生长的关键几个时期,可以施加相应的肥料或者喷施叶面肥,让大豆生长良好,结荚饱满。
大豆种植不宜重茬连播,今年种植大豆的地明年就不要种了,如果连续种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就会减少,影响大豆的生长。其实这一点,对于很多的庄稼种植都是同一个道理。为了大豆的高产、优质,就要注意不要重茬种植了。
此外,大豆的品种也只直接影响着结荚质量。有些品种的大豆本身的结荚质量不是很好,我们在选择种子的时候要根据情况科学选择。以保证大豆产量与品质。
农民种植大豆,常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行距、株距太浓密,不透光不透风,尤其是开花时,没有充足的阳光照谢,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影响受粉,既便是长荚也不长粒。
第二,严重干旱,也会导致大豆荚不饱满和空荚现象。今年就遭遇了干旱之苦,种了半亩大豆,将近2个月没下雨,打眼一看,豆荚密密麻麻,用手一摸,空空的,只有荚没有粒,也不用收了,至今还在地里。
第三,涝灾也会造成豆荚不饱满和空荚,特别是开花期间,遇上阴雨连绵天气,影响受粉。
第四,因为生了豆虫,啃噬了大豆的叶子,影响了叶绿素的吸收,也会造成豆荚不饱满和空荚。
因此种植大豆要稀密均匀,旱了及时浇水,涝了及时排涝,适时防治病虫害,才能夺得丰收。
今年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之前我国的大豆产量非常低,远远没有办法满足国内的需求量。大豆是除了肉类品和奶制品以外最主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于大豆蛋白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由于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不得不减少对国外大豆进口,而且进口大豆很多都是转基因,因此为了避免我国的大豆过度依赖国外进口,目前国家实行大豆振兴计划,目的就是希望大豆最好能够自给自足,减少进口。
其实我们在农村很多农民都有种大豆,只是种植的面积非常小,大部分都只是自己吃。不过种植大豆出现豆荚不饱满或者空豆荚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我们都知道植物蛋白要比动物蛋白更健康,所以大豆振兴计划也必然影响着国民的生活质量,本来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就小,所以都加饱满才能提高产量。因此大豆种植想要高产,主要是保证肥水充足和预防病虫害,选好优良品种,那么丰产就是必然了。
种植大豆出现豆荚不饱满和空荚现象,可以说是一种经常性事件,这种现象的发生也确实困扰了很多农民,不过据老辈人的经验和我多年的摸索,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作物长势过于茂盛或者是通风不良造成的。
一,长势问题 说到农作物的长势,这难免会引起很多农民朋友的共鸣——作物只有长势好,金秋才会收获满满。可是大家似乎忘记了一点,万事的发展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越了这个度,它的结果往往是不如人意的。就拿大豆来说吧,如果你在选择地块时,选取了肥沃的土地,也或是多年没有轮茬种植过豆类作物,同时,在播种的时候又给了充足的肥料,所有的这些无形中会促进豆苗疯狂生长,枝叶浓绿茂盛。出现了这一现象,也只能给人一种不错的观感。因为在在开花结籽期,这种生长也没有停下来的准备,大量养分都被枝叶生长所消耗,再加上枝叶茂盛,作物授粉也受到了影响,出现空荚和不饱满颗粒这是理所当然的。
二,通风问题我们很多农民朋友都懂得农作物的授粉多是靠风做为媒介的。这也就是说当作物开花后,要保证田地里通风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使作物授粉顺利,避免了空荚现象。实际生产中,有些农民忽略了这一点,把这类作物种植在四面闭塞,地势低凹的环境里,还有就是上面我所提到的长势过分,这些都会影响风力的传播,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就失去了作物授粉的先决条件,因此,空荚现象便油然而生。
出现这种现象的防治办法,我个人认为没有很好的措施,当你发现颗粒不饱满或空荚的时候,作物几乎接近成熟,给作物补充点合适的养分,也有点晚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种植前做好选地工作,做好施肥工作,保证作物不徒长,保证作物通风良好。
种大豆不结夹让我碰到了,去年几十窝大豆一粒没收,外表看看个个饱满,但是用手一 捏全是空夹。今年与几位邻居交流,他们的经验是,一种大豆不要过于蜜植,二是早控旺,如果叶子盛茂不透风,结的夹全是瘪的,三如果太旱也要适时交一次水,在花前浇啊,花后就疯长了。
大豆在农产品当中相对常见,也是比较重要的粮食,但是不少农民在种植时都发现,大豆出现了不饱满或者是大量空荚的情况,非常影响最终的产量,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可以进行根治呢?
种植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相当重要,有一个环节失误,可能就会影响最终的生产结果,大豆会出现这种问题,大体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其实在种植大豆时,必须要仔细观察农作物的品种,而且要格外的细心,到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对症下药就可以有效的改善产量。
防虫害要做好。要是出现了病虫害的问题,必须要马上治疗,否则就会扩散。
本文由作者:李木尘说美食 于 2023-04-03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759734549296447751.html
上一篇
逾期会冻结微信吗?
下一篇
十大不致命癌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