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在中国,如果发生饥荒,最严重的绝对是农村,一九六零年是个最现实的例子。如果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或是人为(比如战争和瘟疫)灾难,造成了粮食一至二年没有收成,国家进口的粮食和国家储备粮肯定是优先供应城市居民的,因为国家需要稳定肯定要先稳定城市,所以我说为了吸取六零年的教训,农民有田的最好还是种点田,优先保证自己口粮,也为备荒做准备。
在过去,世界上如果出现饥荒,一般是农村严重。
道理很简单,经济变坏,影响最大的永远是从最穷的开始。
古代属于农耕社会,种地是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多数地区,好年景刚够温饱,出现天灾人祸,粮食欠收绝收时,种地的农民一般是最先扛不住的。他们每年能存粮的很少,除了交租子和税,自己能有一年的口粮就是不错了。一旦灾年,早早地就会没有粮吃了。地主家才会有余粮。所以历代都听说过农民起义,流民、逃荒的也多数是农民。因为农村人口是社会人口的最大部分。
那个年代居住在城市中的,多数都是高于农户层次的人口,只要金钱货币的功能还在,饥荒年月,粮价飞涨,城市的上层人口还是能挺得住的。下层工商业者的应对饥荒的平均经济实力,也要强于多数的农民。
如果在今天世界上发生饥荒,那么得分情况看。现在的种地农民是不存在存不下粮食的情况的。但是如果手中都不存粮,也没有其它的食物储备,那么对于饥荒的应对,农村还是远不如城市的。
具备到个人的经济情况不说,现代的城市,做为商品物资的集散地,做为物流的枢纽,在互通有无方面,是偏远人少的农村无法相比的。我们现在快递行业发达,早几年,快递还能下乡。现在越来越多的快递不愿意这么做了,就是因为农村地广人稀,成本高,无利可图。物流如此,通信也是这样,农村的网络,比起城市来,还是很薄弱的。
当然,一般有储藏习惯的农户,应对饥荒的能力,还是远强于城市市民的。首先他们有地,自家种自家产。还有农家地方大,菜有菜窖,粮有粮仓,如果他有这种警惕的忧患意识,把粮油备上一年半年的量,那突发饥荒的应对能力就很强了。年景再不好,想办法自己种点蔬菜啥的,还是能长一些的。这样耐储存的粮食在,手里有粮,心里就不慌了。不过,现在有这样想法的人,恐怕不多吧,不会储存过多的粮油的。几个月的用量倒是有的。
总体来说,几个月内短时间里,农村的应对能力是强于城市的。一年左右的饥荒,城市里要强于农村。时间再长,又反过来了。那时,饥荒如果还在持续,说明情况太严重了。必然对全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影响。城市中多数平民经济上肯定无法支撑价格过高的食物了。而市民没有地,再没有经济来源,就没有了应对能力。这在过去是出现过的。农村如果地里还能长东西,即使产量再低,也能解决点吃的。饥荒年代,有草根和树皮可以考虑,城市里的人太多,也没有草根和树皮可吃了。过去在欧洲发生大规模饥荒时,城里人逃到农村去避难的人很多的。农村地广人稀的好处,这时就显现出来了。一个田鼠洞里挖一挖,里面可能就有能解决一两人几天食物的粮食。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人口的多少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繁荣,需要有大量人口来支撑,可要是真的出现持续的大规模饥荒,人口多就是个大问题:没饭吃了。
现在的大城市,小的都有几十万人口,多的上千万,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比比皆是。现代化农业支撑起来的粮食产业产量也很高,粮食的流通性也很强。但是再先进,也是靠天吃饭的东西,如果真的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全球粮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城市的问题会远远超过农村的。那时城里的市民,会大批逃离。
看了十几个回答,大多数网友都认为,一旦发生饥荒,城里会比较严重。唯有纯正农家养蜂人这位网友认为,农村会比城里严重。我同意他的观点。
因为自古以来,一旦发生灾荒,都是农村人饿死得比较多。因为城里人相对比较富裕,一旦发生灾荒,他们会竭尽全力存储食物,防患于未然。而农村穷人多,存粮食一旦吃完了,就没有办法了。
所以古诗有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忧饿死。
世界上的饥荒到来时,只有大城市最严重!过去能让城里人吃饱肚子、是用強制办法是农民完成了公粮和农业税任务,让城里人有饭吃!而现在:根夲就没有全职农民,农业己后继无人!只有六七十岁的老人,种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罢了。如果饥荒到来,土地就在身边!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世界上的饥荒,城里农村都一样,先饿死的是善良的穷人,富人是没什么饥荒的,古诗说得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
穷人到那时有粮,也会被富人压迫得交出来,这是在任何朝,任何代都一样的,这是自然规律。
社会主义条件下,可能不会发生这种事的。
我用真实的事实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城市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之地,是国家通过巨额建设起来的,是国家的重重之地。
就象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农业生产上连续遭受到了三年的自然灾害,可以说六十年代那一次农业上遭受的自然灾害,给我国人们生活用粮造成灾荒,是全世界历史上也没有经历过的一次粮食严重匮乏的灾荒。
可是我们国家为了保住工业正常运转和建设,不会受到丝毫的损失,国家就象农民发出来了军令状,农民要确保城市工人和市民的粮食安全供应,不能够受到丝毫的影响。可是农民就把自己的保命粮食全部无私的奉献给了城市里面的工人,市民。
城市里面的工人,市民,是一天三顿吃的细米白面,农村的农民连谷糠和野菜都无有吃的,我地的农民吃的是现在喂牲口的麦秸秆粉碎以后吃,甚至是为了城市工人,市民的粮食供应不受影响,好多农民还丢掉了性命。
所以无论是到什么时候,如果是国内粮食供应发生了严重的灾荒,首先粮食供应上保障供应的是城市,虽然是农村是生产粮食的基地,可是受害最大的还是农村农民,这绝对是事实,因为是城市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支撑的地方。农村就是给人们提供生活用粮的地方。
醉翁之意不在酒,题主出这伪命题是不是替农闹发信号?农民养活14亿中国人,农民是城里人衣食父母,3至5年不种粮饿死城里人。笑死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败嚣张跋扈的日本鬼子,打败8OO万美式装备的蒋匪兵,出现饥荒照样能打败!不存在城里乡村,因为战时要进行调配,城乡人民是一家,不可能视饥饿不管。
现在完全会反过来,原来农民需要上交公粮,上交后所剩无几。但现在反过来了,十年前就不需上交了。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现在去农村走访一下就知道了,农民家家存粮,家家有冰柜,而且冰柜都是满的。农民现在家里稻谷,小麦,玉米都不缺。如遇饥荒三年饿不死。这是我去农村不下200户的调查。
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是天灾造成的农村人一开始会比城里人好一点,毕竟自己家里有土地,不够怎样多多少少有点收成,但如果是人为造成的,那首先是农村人吃亏,因为人为造成一般是政治因素或者战争因素,而这些引发的是国家对农民的强制征收,到那时候不要想着什么都是免费,想想战争时期的政府对农民是税种,多得可怕,人为造成弱势群体永远是吃亏的
要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很多人认为是城里严重,但历史上往往是农村饥荒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饥荒的起因是天灾,天灾农村也没收成,也就没粮食,历史上农民都是最底层的,也就没人管。城里虽然不种粮食,但都会优先供应,反而饥荒严重的是农村。
如果说旧社会,闹饥荒农村农民是比较严重,而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六十年代初,我家就生活在县城里,当时闹饥荒,谁家在农村有门子亲戚,那就烧高香了,起码能借点,要点粮食补贴一下,不至于饿坏了。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另外来说,广大的知情下乡,还不是解决城市里面的饥荒嘛。
个人理解,不服可辩
本文由作者:井蛙1 于 2023-07-08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81209221356925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