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才女之称的有一些人,介绍几位与读者朋友交流。
1920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1923年留校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曾在《语丝》《文学旬刊》《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众多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游记、小说和剧本。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民国四才女”之一。1928年9月病逝。庐隐、陆晶清等友人将她的作品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她与高君宇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两人的爱情悲剧被誉为“千古绝唱”,代表作品为《墓畔哀歌》。
16岁时考入上海中华电影学校。1928年步入影坛,主演的影片有《白蛇传》《火烧红莲寺》《歌女红牡丹》《狂流》《姊妹花》《空谷兰》等百余部。在电影《姊妹花》中,她一人扮演了两个贫富悬殊、性格不同的角色,成为她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品。她是上世纪30、40年代的电影明星。1975年定居加拿大,著《胡蝶回忆录》。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1930年,萧红抗拒包办婚姻,逃离家庭。1933年与萧军合著自费出版首部作品集《跋涉》。1935年出版了小说《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有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42年1月病故于香港。
1931年进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团,1934年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第二,此后成为十大歌星之首。1935年从影,成为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她拍摄了43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代表作品有《四季歌》《马路天使》《五月的风》《夜上海》《天涯歌女》等。1957年9月22日因脑炎在上海去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历史长河中,女性文学造诣较高者当推宋代四大才女,有“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李清照,有“女流之杰者”朱淑真,有“女流中黠慧者”吴淑姬,还有“才比班昭”的张玉娘。她们以作品出名的,被称为四大词家。此四大才女作为宋代女性作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她出生在仕宦家庭,自幼饱学,敏慧绝伦,尤其擅长诗词,当时人曾经将她比作东汉曹大家(班昭)。她著有《兰雪集》两卷,有人称之为李清照《漱玉集》后第一词集。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宋朝是历史上饱经风霜的一个时代,在辽金不断的侵犯下,内忧外患战乱连连,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身处于动荡时期的四大才女虽然不像男子那般能出入沙场保家卫国,但她们深谙百姓疾苦,创作出了一系列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
李清照历经“南渡”时期,目睹了许多哀鸿遍野的悲惨景象,但她在知天命之年仍慷慨激昂地说:“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她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驰骋沙场,抵御侵略,收复失土。作者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尚有如此高亢的爱国激情,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人比黄花瘦”的作者发出的声音。
张玉娘依照乐府古题,创作了许多边塞诗,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发出了气势磅礴的雄壮旋律。譬如《从军行》“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诗中描写了一位英勇善战的英雄,在秋霜时节来到边关迅猛杀敌,终于凯旋而归,充满了作者对收复河山、打败敌人的胜利信念。
在夏日骄阳似火时,农田遭受旱灾,朱淑真带着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写下了《苦热闻田夫语有感》:“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诗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农民们遭遇天灾的心急如焚,眼看着一年的辛苦收成就要颗粒尽毁,只能“恨不抬头向天哭”。作者把农民的苦痛归咎于统治者的漠视,斥责他们是“轻薄儿”。说明她已经超越自己的出身,具有农民的思想感情了。
吴淑姬著有《阳春白雪词》五卷。宋黄昇选编《花庵词选》,评云:“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阳春白雪词》惜已失传,仅在《花庵词选》中保存了三首。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触景生情,又把丰富的感情注入景物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赋景的艺术效果。如吴淑姬《惜分飞•送别》:“惟有多情絮,故来衣上留人住”,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里的柳絮、雨都富有人情,送别时的伤感、春暮时的愁绪与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使词中的主题更加凸显。以景物喻情。使用该手法,能使抽象的行为具体化,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朱淑真对“岁寒三友”怀着特殊的喜爱,其中又尤好梅、竹,梅竹的品性正是诗人孤傲高洁情怀的体现。诗人托物言志,是咏物,也是自勉自励。
张玉娘用坚固的金石比喻男方的矢志不渝,用冰霜比喻爱情的高洁:“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霜洁”朱淑真以一双白壁比喻两人爱情的纯洁美好:“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吴淑姬以心儿的大小来比喻愁的大小,“心儿小,难著许多愁。”李清照写作时才思如泉涌,诗句在深夜频频闯入脑海,她写道:“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
《长相思》:“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吹。”淑姬这首词以贞洁的梅花自喻,描绘了深冬残雪中梅花的遭遇,并与自己遭污受屈的不幸命运作类比,恰到好处地实现了人、景、情、遇的完美结合、获得地表白了她渴望洗雪冤屈,要求自由的心情。
1、朱淑真爱梅之情浓,实际上与她对梅花品格的理解崇尚之深,自身的孤独无人可诉之深有关。梅花冰清玉洁,气质高雅,绝尘脱俗,独占一枝春,这些都与朱淑真自身崇高而纯洁的感情节操水乳交融。
一夜青山换玉尖,了无尘翳半痕兼。寒鸦打食围沙渚,冻雀藏身宿画檐。野外易寻东郭履,目中难认塞翁髯。梅花恣逞春性情,不管风姨号令严。——《雪》
其实这正是朱淑真独立于社会现实的姿态。处于严酷现实中的朱淑真也正如风雪之中傲然独放的梅花,存在着,伸张着,不被现实所左右,不为现实所屈服。孤芳高洁的梅花正是朱淑真的化身,她对梅花其品德、操守的咏颂,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咏颂。是她在自然物中对自我的一种观照。在朱淑真笔下的梅花,此时已不是纯客观的外物,而是与她心灵交感,相互理解的“人化了”的自然物,它是陪伴朱淑真寂寂生活的一个伴侣,是她的知音。
2、吴淑姬虽对未婚夫感情不深,可想到第一次婚姻就如此不幸,内心很伤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郁郁寡欢,并写《祝英台近·春恨》一词,抒发自己的心中忧愁:
粉痕销,芳信断,好梦又无据。病酒无聊,倚枕听春雨。断肠曲曲屏山,温温沉水,都是旧、看承人处。
久离阻,应念一点芳心,闲愁知几许?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可堪梅子酸时,杨花飞絮,乱莺闹、催将春去。
这首词写独自闺中,倚枕听春雨,想到春意盎然之际的曲曲屏山,温温沉水,这一切都将随着春天的逝去而消失,这怎能不引少女的惆怅?下片含蓄地点明“春恨"并不真的是“恨春",三春将去,春意阑珊,春雨淅沥,这一切外部景观只不过是词人诸多闲愁外射的媒介物。正是由于心中无限惆怅,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才更觉得春花善心恨,春雨添愁。在这样的心境下又恰逢这杨花飞舞,黄莺乱鸣,暮春将去的时节,怎么不令人分外伤心呢?一旦春意消失,春光逝去,自己的容貌年华也将逝去,自己将何以堪?
3、张玉娘虽身处闺阁但心存高远。虽身居深闺却心系家国,同时作者渴望不慕荣利、不媚权贵、具有高尚气节“有济时心”的人才能够出现。南宋末年,国力衰微,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可统治者却无心抗战,朝中投降派掌控大权,张玉娘借对史实的评价,抨击时弊,讽喻现实,抒写现实社会中的家国之恨,显现出满腔爱国之情。《茜桃》正是这样一首代表之作:
爱赏佳人白雪辞,云绫一束费春机。
翻然度上呈诗句,羞杀歌喉与舞衣。
玉娘在诗中借赞扬茜桃以讽刺南宋小朝廷只知一味奢侈享乐,权贵们只知阿奉承,敢于批评时弊者太少,连地位低下的寇准之侍妾茜桃都比不上。
四大才女的词作,更多的是对爱情的伤感与愁绪。有“心儿小,难著许多愁”的满心愁绪,有“燕子楼空,凤箫人远,幽恨悲黄鹄”的愁闷与孤独,还有“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的伤春之感。
历史的才女众多,既然要说才女,那么无非也就是从安邦定国的才华上而谈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才女就要从安邦定国,文武兼备方面来说才,就不从唱戏、纺织等等其他方讲从最古代的春秋时西施,不但人才美,更主要是文武双全,才争得了吴国国王的喜爱,吴王为了争霸西施美女,费尽心机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吴国,亲自放降身价去伺侯孝敬吴王,当吴王有病了,越王亲手给呈王熬药在越王勾践的精心治疗中,吴王的病得己好转,最后治好。这才深深感动了吴王阖庐,这时把勾践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重建家圆,立志要:报失国耻辱,认真种植粮食,二三年内越国各方面迅速上升优其粮食,吴国看到越国粮食好就来借小麦籽种,越国就小麦都用热水煮熟,并宣传小麦宝是良好的籽种,吴国相信这一年全部种越国籽种。这一年吴国粮食绝收,闹饥荒,越国向吴国发起进攻彻底打败呈国,这一战争,越国又成了当时的霸王国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投降成功的例子。也就是越王勾践献送美女西施,用美人计、合用其他计谋最终胜利成为霸王国的典例。后来的投降者都设好下场,没一个能成功的。
到了唐朝时代武则天,也是才女她对唐朝是损坏了唐朝利益,充分显示了武则天执政才能。公元690年10月16日(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从此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后来的女武将:樊犁花、宋朝的穆贵英,这些都是才女,她们不仅身材美而且有安邦定国的才能,其他只是被皇帝所爱而称美女,并不是才女。
一、卓文君,西汉才女。曾凭以下几句话,挽救了婚姻。“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司马相如见此信,羞愧难当,回归家庭。
二:东汉蔡文姬,此女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
三:上官婉儿,唐朝著名才女,著名作品有《彩书怨》。并且还是一位政治家,官职为宰相。
四:苏小妹,宋朝女词人,大文豪苏东坡妹妹。
五: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有"天下第一才女”之称。
庄姜:被朱熹称为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她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后嫁卫庄公,人称庄姜。其作品如《燕燕》,《柏舟》,《日月》等被收入《诗经》。
卓文君:原名文后,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著名文人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蔡文姬:蔡琰,本字昭姬。晋朝避司马昭讳称文姬。东汉末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甄宓: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代表作:《塘上行》。
左芬:左芬(约253年-300年4月23日),出土作左棻,字兰芝,诗人。
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贵人。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左芬就是那个因写《三都赋》而一时引得洛阳纸贵的左思的妹妹。
谢道韫: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宰相谢安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次子王凝之之妻。咏絮之才的典故就出自谢道韫,代表作《咏雪》,《泰山吟》。
冼夫人出生于南越少数民族首领世家,拥有部众数十万人。由于她聪明贤慧,筹谋多端,更擅骑射,被誉为“女中豪杰”,深受当地居民的敬仰和拥戴。时任罗州刺史的冯融十分赏识她,经多方努力,使自己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娶她为妻。之后,她生子冯仆等人。
冼夫人很重视对子女们的家庭教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不但请人教他们读书,还亲自教他们武艺,并向他们灌输忠君爱国和民族团结方面的思想。梁朝时,高州刺史李迁仕趁侯景之乱,拥兵自立,派人联络冯宝,企图联合行动。冼夫人得知后非常气愤,极力劝诫丈夫制止这种分裂行为。李迁仕恼羞成怒,遂挥师攻打他们。她随即统兵抗击,将敌军打得大败而逃。其间,为使孩子多受教育,她曾让人保护冯仆站在一.座小山头上,让他亲眼观看自己是如何冲锋陷阵的。
陈朝时,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妄图引诱冯仆与他共同作乱。此时冯宝已死,冯仆便与母亲商议。冼夫人义正辞严地表示:“我们家忠 于朝廷已历两个朝代。有负于国家的事,决不能干!”随后,她又亲率子女和百越酋长领兵抗乱,击溃了叛军,使岭南人免于战火之灾,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隋朝时,冼夫人已白发苍苍,皱纹满面。这时,又发生了番禺王仲宣起兵造反。叛军围困了广州,情势万分紧急。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孙子冯暄率师去解广州之围。但是,冯喧同叛军的重要首领陈佛智一向私交甚厚,碍于个人感情而下不了手,所以迟迟不肯发兵。冼夫人得知内情,气愤填膺,当即将冯暄关进了大牢。接着,她召开“家庭会议”,严厉地批判了冯暄的错误和罪行,向子孙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令他们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随后,又派另一位孙子冯盎统兵讨贼。结果,冯盎以高昂的斗志身先士卒,很快便将王仲宣击败。事后,隋文帝曾派重臣裴矩去岭南巡抚各州。但是,有些州府并不欢迎他,甚至还对朝廷怀有二心。冼夫人看到这种情况,又不顾年迈体衰,再一次披坚甲、骑介马,领兵护卫裴矩奔赴各地。
其子孙见此,无不深受感动,并竞相随她而去。而岭南各州闻听她的到来,也纷纷归服,从此再也不敢存有异志。隋文帝十分感动。他认为冼夫人不论政局如何变幻,战火如何频繁,而她维护大局之心却始终如一,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解除广州之围,更显得她大义凛然,无私无畏,而且功勋卓著;在护卫隋使视察时,又
老当益壮,气盖群雄。
为此,他特地下诏追封冯宝为广州总督、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还令各边关广泛宣扬谯国夫人的感人事迹。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也赏赐了谯国夫人大量首饰和宴服之类。
冼夫人接到这些赠物后,连同梁、陈两朝皇帝多次赏赐她的各种物品,分门别类,仔细陈列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大房间里,形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教育展览馆”。她定期组织子孙和族人参观,并亲自给大家讲解。待参观结束,她又让大家坐在一起畅谈感想,并结合当时时局发表意见。最后,她总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我事三代主, 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愿汝皆思念之。
冼夫人临终之前,仍再三嘱咐子孙和族人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在场者无不点头称是,并在其后的岁月中,严格照此遗嘱规范自己的言行。
说历史上的才女,冼夫人应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德有才是精品,有才无德是 危险品,连德行都没了,有才何用啊。
一,词国俊杰——宋代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二,名垂千古——东汉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约174年—约239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三,史笔千秋——东汉才女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东汉史学家之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四,多才风雅——唐代才女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公元710年7月21日),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其门第高贵,却身世坎坷,一生跌宕起伏,与武后、中宗相始终。
五,璇玑绝唱——魏晋才女苏惠
苏蕙,约生于秦王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始平(今陕西武功县)人,善属文,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织锦《璇玑图》。
六,雁过留声——唐代才女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薛涛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
七,道观哀艳——晚唐才女鱼玄机
鱼玄机(公元844—870年),晚唐诗人,唐武宗会昌二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郊。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鱼父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独生女儿鱼幼薇身上,对她刻意调教。
八,传世佳情——西汉才女卓文君
卓文君(约公元前179年以后—前117年以后),西汉时期才女,西汉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载有她的事迹。其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美女就多了,才女也不少,并且又漂亮又有才,一桩桩事迹堪称美谈,例如: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王昭君“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的落雁之美。与现代女性明星“锥子脸”形成鲜明对比。
原名文后,西汉时期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是蜀卓王孙的女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颇有名气。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主要作品《白头吟》、《怨郎诗》,《诀别书》主要成就智守婚姻。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 ,乳名皓月,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主要作品《怨词》。主要成就促成汉朝与匈奴间长期的和平相处,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呼韩邪归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历史这样评价: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宋)王安石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清)曹雪芹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亦称“曹大家”。主要成就:续写《汉书》,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写出《女诫》一书,成了男人压迫女人的“帮凶”,这是后世评价成‘招黑’所在,主要作品《东征赋》《女诫》。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今河南陕州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有“巾帼宰相”之名。封为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主要作品《彩书怨》《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主要成就设立修文馆、增设学士,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主要成就:诗词创作、诗词理论。主要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杜秋娘(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职业李锜的妾侍、李凑的傅姆,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代表作品《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她是陆游的第一任妻子,与陆游两情相悦,后因陆母偏见而被拆散。,写下《钗头凤》不久后,一代佳人唐婉便香消玉殒,抑郁而终,主要作品:《钗头凤》(世情薄)。也因此而有了陆游众多纪念佳人的千古绝唱。
女前辈们,芊芊细手,明眸皓齿、樱桃嘴,蛮腰身,冰肌玉骨、满腹经纶,貌美如花,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绝色佳人是也。除了以上的还有蔡文姬,谢道韫,苏蕙兰,王韫秀,李季兰,关盼盼,鱼玄机,王朝云,朱淑真,秦淮八艳,薛涛,齐姜等等。
谢谢邀请。
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庄姜可谓诗经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西汉著名才女,貌美,擅琴,能诗,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与之私奔,够浪漫的吧。,二人开了个小酒铺,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打杂。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此女结局还算不错。
汉成帝妃,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班固祖姑。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班婕妤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所以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无人可及。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但数月后夭折。她虽然承宠时间很长,却再也没有生育。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
东汉女辞赋家。一名姬,字惠班。生卒年不详。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学高才,和帝下诏令其续成。她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为“曹大家”。每有贡献异物,常令昭作赋颂。及邓太后当朝,班昭与闻政事。著有赋、文等16篇。
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代表其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足以把她送上中国古代第一才女之位。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
魏文帝皇后。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在《塘上行》里写出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相思到极致的、一往无悔的深情泣诉,可怜最后等来的却是曹丕的一纸死令。甚至死后对尸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极尽侮辱与凌虐。
东晋女诗人,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咏雪诗名扬千古。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
1.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她一生三嫁,先嫁河东卫家,被掳至南匈奴后再嫁给匈奴左贤王。后被曹操赎回,在"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的痛苦中终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归来后蔡文姬嫁给了董祀。她的作品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2.李清照,字不详,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以词著名,兼工诗文。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文词绝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
3.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人,唐代女诗人、政治家,有巾帼宰相之名,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并与韦后同时被杀。
4.卓文君,字不详,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 善鼓琴。家中富贵的卓文君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且夫唱妇随,当垆卖酒,而司马相如在得卓文君帮助后也终得成名天下。她的作品有《白头吟》等。
5.班昭,字惠班,又名班姬(约公元45年-约公元117年),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女史学家、文学家,且是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班昭主要作品有《东征赋》《女诫》,因嫁与曹世叔为妻,故后世称其为“曹大家”。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续写《汉书》,邓太后临朝后,班昭曾参与政事。
6.鲍令晖(约公元470年-约公元516年),字令晖或令辉(《南齐书·鲍令晖传》作“令辉”),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北朝时期南齐才女、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教育家、女权主义者。她是南齐高官鲍僧亮之女,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和权力,并担任了彭城内史等职务。她善于治理地方政务,并多次率军抵御北魏的进攻。她还曾经出使北魏进行外交谈判,并在北魏皇帝面前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她还重视教育事业,并设立了私塾培养女子读书写字。她主张男女平等,并反对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歧视。
码字不易,点赞的朋友,祝您健康快乐每一天~
本文由作者:用户106798622758 于 2023-05-07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83645448564506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