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大清华有句顺口溜,金本科水硕士烂博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解释这种现象。
以我所知道的一所高校为例,他们在招聘时非985高校博士毕业生不要,当然,这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还要在国际期刊上表论文达到一定的因子数。有一年一个学院同时有两名北大博士毕业生应聘,但只有一个名额。学校先看他们硕士毕业学校是哪里,如果同样是985,就看他们的第一学历。如果第一学历都是985,那就看他们的高考分数,真的是这样,一点不夸张。
这与我国人才培养体系有关系。第一学历能考入985院校的学生,意味着高中阶段绝对是学霸级。以山东为例,985高校的录取率不到5%,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真不是一般学生能考上的。而硕士阶段博士阶段,考取的难度相对降低,录取率随着近几年的扩招提升很大。而且985院校的学生由于师资力量等的原因,学生的基础相对更加扎实一些,所以更受高校欢迎。
所以对于高校要求应聘者为第一学历为985或双一流院校的做法完全合理。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拥有985博士学位,也是研究生导师,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答案:合理。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原因如下:
原来本科毕业留校就可以直接任教,后来硕士研究生扩招,研究生的共计数量开始增加,于是一些学校开始留校要求必须是硕士,再后来,我国的博士培养数量连年增加,于是乎,很多高校要求教师岗招聘必须是拥有博士学位;至于重点高校要求就更高了,比如必须发表SCI几篇,发表SSCI几篇,或者CSSCI几篇,或者影响因子达到多少,或者要求发表JCR一区的等等。
随着博士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高校教师岗位的减少,在叠加国内经济的发展,海龟回来的也越来越多,高校招聘的条件就越来越高,国产博士开始和海龟同台竞技,竞争积累程度可想而知,于是高校开始进一步要求博士毕业生第一学历是985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博士供给的数量在增加,而岗位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岗位增加的有限,条件要求也就必然是越来越高。比如当前,名牌的985院校,进人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留给普通本土博士的机会越来越少。以我所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虽然是非常靠后的985院校,但明显感觉国外的博士进来的越来越多,即使是本土博士,那也是成果比较好的博士才行。
随着高考人数的下降,高校对教师需求的增速也在下降。很明显的一个感受,现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越来越高,考大学越来越容易。国内一般的普通二本高校教师岗招聘,现在基本也都是要求博士,特殊专业或者偏远地区还招收少量硕士。
【我是@导师说,专注于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规划指导,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赞哦,也欢迎关注我,我会在今日头条中为大家分享更多的大学生成长、本硕博成才的干货!】
只认本科第一学历,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当初高考因为差了几分没有录取名牌大学,并不能说明基础性的差别。一些同学发奋努力,逆袭而上985、211研究生,难道不是实力和毅力的体现吗?人是可变可塑的,高考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的一刻,怎么能以一考定终身的观点来看待?
有一点我比较支持并且建议改革的就是: 本硕博必须为全日制,并且专业方向一致。
我是留学李玲芬老师, 一个做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的,我常常会遇到很多人是什么在职研究生学历,或者是大专生,然后自考或者成考的本科,再加一个在职研究生。 这类老师的实力可能也很突出,但是只是单单从他们的教育经历来说,我不敢沟通。 这类教育经历的人呢, 可以很明显看到一直有个心理: 以最简单的快捷的方式拿文凭。
本科不是985或者双一流院校, 也正常啊,毕竟高考时会有一些人发挥失常, 而且不同省份的人上985或者双一流院校的难易程度也不大一样。
另外,我们需要的注意: 高考时几乎是全科都考,学生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及特长。但是,大学阶段的学习,可以让自己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不断专研,不断攻读硕士以及博士,而且有很多不错的科研成果。
但是呢, 如果说招聘院校是一个985院校或者双一流院校,那么此时对第一学历有特殊的要求也属正常。
老穆认为,这件事谈不上合不合理,只能说高校这样做,旨在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才的含金量足够高。
当然,第一学历非985或双一流,也未必就不好。
试想一下,如果华罗庚放在今天,只有初中学历的他,能登上清华讲台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老穆认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非常重要,即便放在今天,同样适用。
举个例子,比如A和S都是浙大的博士,A的第一学历非985、211大学,而S的第一学历则是985大学。
正常情况下,高校招聘,会优先录取S,因为他的第一学历是985大学。
那么,A就没有逆袭的机会了吗?难道他即便是博士后也比不过S吗?
老穆建议,如果A能够在研究生期间所获成就丰硕,应当可以被破格录取。
比如A发表10篇SCI,有多项国家专利。而S只有两篇SCI,无国家专利。
倘若高校招人搞一刀切,一切以第一学历为准,岂不是浪费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那么,用人单位为什么如此钟情第一学历呢?
第一学历,是考生12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公平性和含金量毋庸置疑。
用人单位往往认为,第一学历代表学生的真实能力和可挖掘的潜力。
反观现在的研究生,录取条件相比高考而言,相对松了些,所以含金量不是特别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只能考虑学生的第一学历了。
老穆想说,第一学历低的考生,能够和第一学历高的考生考入同一所学校,不证明TA更优秀吗?更加勤奋刻苦吗?
做学问,不就该勤奋、认真、严谨吗?
学历固然重要,但能力和经历同样重要!
第一学历非985的学生,TA能考上博士,足以说明TA的能力很强,TA在奋斗过程中的经历,或许更宝贵,更能激励TA奋勇前进!
老穆希望高校招聘博士时,至少要多看看博士们的能力和经历,而不是只看第一学历。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俗话说: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虽然个人的能力不是由学历决定的,更不是由本科的学历决定的,但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景,未来的成长,在看到个人能力之前,第一学历是最重要的。虽然用人单位如此的要求不合理,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如果他不招聘,不给你机会,总能给你找到理由的。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博士生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水博士也越来越多,为了防止水博士,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注重第一学历,因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可以造假,但是高考的造假非常难,造假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低,而且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考上大学,但是研究生却不一定,因为他可以通过师生的特殊关系保送,但是高中保送大学却非常的难造假的可能性比较低。
虽然明知很多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合理,但是却没有办法,因为现在的行情是僧多肉少,毕业生多岗位少,所以用人单位肯定要优中选优,很多高校希望通过引进优质教师,把学校办学质量提高,没有进入双一流的学校,希望通过引进教师能够提高办学质量,进入双一流,进入双一流的学校,希望通引进更优秀的教师,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双一流学校。
这个社会不合理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是他却存在的,存在即合理。
特别合理。985211的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二。能考上的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硕士博士的录取水分大了去了,什么阿猫阿狗只要上线都能参加面试,上线分多少考过的人没数吗?真厉害高考你就应该是那百分之二,而不是先考个三流而流本科再去考硕士博士。要不卡你最严的本科第一学历,卡你水分过多的硕博学历,岂不是本末倒置?还有,本科985211才是学东西的阶段,硕士博士拜托,你都在干啥?帮导师干活挣钱混文凭吧?你可曾真的做出什么有含金量的科研成果?有的话,人家也不会卡你本科学历!
这个没有绝对的。
博士毕业,关键看你是否有过硬的科研成果,如华中大博士左鹏飞,被华为薪200万聘用。
现在国内过去那些985、211大学,招聘教师非要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这是在相同情况下的硬件要求。但如果你是国内土博士,却有过人的科研成果,则国内所有大学都会向你开绿灯,并不一定看你的第一学历。
总之。重点大学招教师,第一看你的科研成果,可否申请科研项目。其次看你是否有海外留学经历,即使你有海外留学经历,如果没有过硬的科研成果,也不会待见的。
我国国内高校招聘过程中,是否都要求博士毕业生第一学历985或双一流的,这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看招聘的高校是哪类大学,即使是公立的,也要看是什么层次的高校。要看是什么样的大学和在大学里面做什么样的老师。不同的院校师资力量自然也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名校,因为名校的老师实力雄厚,能够接受到最顶尖的教育,那么不同院校对于应聘大学教师者的学历有何要求呢?如果是教研工作人员,国内名校博士起,最起码要好于入职的高校。行政人员要求比较低,硕士起,一般也要重点高校毕业,各高校不一样,有的要考试,有的面试,有的有编制有的没有。
高校招聘教师会有更高学历要求,一般来说就是博士学历。这是普遍要求,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象牙塔。所以,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当然是越高越好。除了急需专业人才以外,多数是招聘博士学历。大学分不同层次,有大专院校、一般本科、211院校、985院校,双一流大学即是211、985院校,又是双一流大学,不同层次的大学对老师学的历要求有很大的区别。大专院校和一些一般本科院校招聘老师,硕士学位就可以报考;有的高职专科院校急缺相应专业人才,学历可以放宽到本科;但211院校、985院校,双一流大学则要求是博士学历或者博士后。从某个角度看是合理啊,但不会有学校写上严格要求,只会写原则上。
随着社会的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大家的重视,近年来大学生也在逐年增加,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似乎是现在社会的一大现状 。到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874万人,今年这一数字将继续刷新,达到史无前例的909万人。2001年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为15.9万人,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已构攀升到110万人左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颇受关注的话题,根据各个高校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高达93%以上。很显然这个数据与实际就业情况并不相符,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被迫选择考研、考公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更大,这也为广大在读大学生提了醒:读书期间,一定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找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地找可以实力的单位和工作,提高的自己的实践能力。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在无数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越来越多,人才供给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包括高校在内的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自然是水涨船高。以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就可当大学老师,慢慢地就提高到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甚至个别普通高校,招辅导员都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教研工作人员,国内名校博士起,最起码要好于入职的高校。 现在好的大学招老师主要要求就是985博士学历、有海外经历优先,这个就是看你的文章数量和质量过不过关了,过关了就直接谈待遇和福利这些了。对于一些更好的985高校来说,想要入教职还是非常难的,要么你在海外的院校工作了几年,要么就是得了国家的青千可以直接作为人才引进。博士进高校一般有三个指标,出身, 血统和自身,分别对应于毕业高校,课题组和学术成果。一个短板,要想办法把其他的短板加强,或者是去次一点的高校。
高校招聘教师会有更高学历要求,就是博士学历。而普遍要求是研究生学历。大学招聘教师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同学校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对外招聘一般以博士为主,而且对于学校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会限制985或211学校才可报名。要想进入清、北、复大学这样的国内最顶尖的大学当老师,光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还远远不够,还得是世界排名最靠前的那些高校毕业,并且还要有极具分量的科研成果。普遍的就是,要海外名校的博士,三年以上的国外科研经历,最好有优秀的科研成果,在世界著名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211高校招聘的条件对比985来说要求会更低很多。应聘者可以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也不必要发表过顶级论文。但是,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的学校,都要来于211或者985高校,有些大学还要求要有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相关经历。如果本科是来自一些双非院校,那就没有很大的机会应聘了。
当然,如果招聘的高校是211和985的,一定要看第一学历,这是无可置疑的,而其他本科院校就不一定了。只要学历是博士,并且有国家级科研成果或科研项目的,就不管你第一学历如何;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只要学历达标要求博士,有无科研成果或项目都可以应聘,不存在第一学历问题;但私立大学招聘条件更宽松。普通高校中的一本院校,其教师招聘仅仅要求是我国知名高校的博士生或者海归博士,对于本科上没有严苛的要求。而且如果自身有重大的科研成果或者能够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要求甚至可以再低一些。如果哪怕是这样,你的条件也无法满足,那么可以考虑当普通二本、三本高校的老师,毕竟这些高校的要求不高,只要是全日制的博士生就有资格被录用。
如果你要报名辅导员或者教工人员,不用教课的那种,硕士学历就可以,不过重点大学还是要求博士学历。在高校任教的老师学历要求就非常高,一般都需要博士学历。重点大学对大学老师的要求更是非常高,除了需要名牌大学毕业,甚至需要有留学经历,出国留学是重要加分点。一些专科院校和偏远地区二三本院校对任课老师的要求就比较低,硕士毕业就可以报名,但竞争还是蛮激烈的,最低也得是211硕士毕业生。高校的学生辅导员不属于大学教师,是不能从事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基本上都属于学校内部自己招聘的人员,在以前高校编制管理方面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基本上都是没编制的,工资福利都是由学校自己承担的,国家财政是不予承担的。
想做大学的一般老师,我觉得最低的学历也应该是研究生毕业,也就是硕士,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各个大学对于老师的要求很高,需要你各方面能力具备,不只是一个硕士学历就可以,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是水涨船高,高学历的人才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都是部属重点高校,专业教师至少应当是博士。但是进入也不容易。多数还要有关系所以不同的院校肯定是不同的需求,面对这些院校不满足条件直接换另外的院校应聘就可以了。要想成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通过自己的学历,最起码得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当然,这是最基本、最起码的门槛,想要进入更好的高校当老师,获得更好的发展,还是尽量成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吧。
你的提问有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评判标准。即: 你所谓的科研能力出众,综合素质突出的标准是什么。
客观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初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你没有考上985/211,在硬件条件下确实不如其他学生,这没办法,你只好后天继续努力,怪不得别人。
第二,科研能力的标准也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一是要有论文,能在质量和数量上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这是最主要的。只要你发表过哪怕是一篇顶刊,国内绝大多数学校你都可以横着走了。或者你没有顶刊,却和行业大牛有着深度合作,在某个领域里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这种学生根本用不着自己跑出来找单位。主动上门的职务和待遇会是一抓一大把。导师都可以给你联系好,自己根本用不着四处跑,985/211的限制可以直接无视。
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那你所说的几个突出和超常,就是自吹自擂,纯粹胡说八道了。
与其吐槽待遇不公,不如静下心把本职做好,论文在手,你走到哪里腰杆子都能硬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前几天,我看到国内某三线城市,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招聘教师和辅导员,说需要好几十人。。
大致溜了一眼招聘岗位,嗯,还行,范围挺广。但是,一看条件,顿时无语。无论是教学科研岗,还是辅导员岗,清一色要求至少“双一流”大学毕业。尤其是教学岗位,必须要985高校硕士或博士。
那意味着什么?“双非”大学的毕业生,别说面试了,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有人忍不住开始愤愤不平,这合理吗?为什么凭空剥夺除“双一流”之外其他毕业生求职的权利?他们难道就不优秀吗?这让“四非”院校大学毕业生情何以堪?
不平归不平,最后也没办法。你说合理吗?不合理,但这就是现实!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用人单位似乎也有道理,人家为什么放着那么多的985、211大学毕业生不用,非要“双非”?莫非你有特别过人之处?人家用人单位看的就是第一学历,包括大部分企业的HR,也是如此,“双非”大学毕业生的简历,人家有时懒得理你!
所以,后浪们,不要怨天尤人,一方面咱要努力争取,另一方面也要学会面对现实~~马云也不是985毕业,对吧?
按道理来说,“英雄不问出处”,同为博士,就不分彼此的来历。不过,如今博士学历有些贬值,入学率不断提高,各种博士名目繁多,还有在职博士生。这就使得博士在社会上的名声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985、211的毕业生含金量很高,个个都是当地学霸级人才,考取这类学校的学生仅占5%,而且大学学习的内容对一个学生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本科生,可塑性强,能够攀登任何科学高峰。这样的学生如果攻读了博士,那肯定如虎添翼。招生、用人单位注重第一学历是有道理的,金本科加博士最好了。
当然,学历不等于能力,最终还要看本事。只要学有专长,有研究成果,有发明创造,学历就是其次了。
现在国内高校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比如在招聘教师方面,工资方面等等。所以,他们在招聘教师方面制定自己的招聘条件完全是合情合理。
高校招聘严格要求博士毕业的第一学历为"985"或者"双一流"以上学校,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选择,完全合情合理。这说明中国人才多了,高校选拔教师的空间大了。现在博士毕业生遍地都是,都涌入高校,如何选拔。同是清华、北大博士毕业生,一个第一学历是清北,一个第一学历是一般院校,傻子也得选第一学历是清北的。所以预先画出这样一条线,有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也简化了招聘程序。当然,如果有相当的科研成果,破格录用或者高薪聘用也是可以的。
以前中国人才短缺,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本科留校教本科,专科教专科的现象普遍存在。当今社会不是缺大学毕业生,缺的是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仅仅靠获取一个博士或硕士毕业证就想得到一个高薪职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招聘问题没有合理不合理,只有能不能招到,人家能招到,本科985,博士名校的,为什要招本科不是985的。
大学老师岗位在20年前就是香饽饽。我的大学是一个211学校,17年前我们专业招老师,博士,留学经验,工作经验,设计得奖,好多条件。别说公平不公平,反正列什么条件都能招到人。
与其抱怨条件不公平不如让自己更优秀。能普通学校读到名校博士的也都很优秀,第一学历不行,其他补啊,重点科研项目,重量级奖励。
指望招聘单位降低要求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的提升才是王道。
这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在博士生中第一学历是非985的,非一流的在高校招聘中被拒绝的,毕竟是少数。
而且这些在本科中是非985,非一流的高校毕业生与本科就是985,一流的高校毕业生,水平确实有差别。
在一所普通的高中中,能考入985的学生可以说寥寥无几,每个班也就是个位数,可以说第一学历决定了这个学生12年的学习成果,决定了这个学生的智商。
国内高校对老师招聘设置一个门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从上面考虑这个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但在博士群体中,有部分人第一学历不是985,而是二本或者是三流的学校,在大学中通过个人的努力最后考取了硕士,博士,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我们知道相比本科985,这个学历是稍微的有点差的。只能说明他大学之后比较努力,虽然也有个别的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失误,没有考上985,但也只是个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制定的办法是合理的,那就可以运用,谁让自己高中考大学的时候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呢。
高校招聘的这条件只不过是众多条例中的一条,比如有的在招聘人才时,有海归经历,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或者是其他的,都非常正常。
不要怪条例的不合理,要怪只怪自己不够优秀。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担心现在博士毕业生量大,而质量良莠不齐。二是认为第一学历最公平。高考,目前是全国最严格最公平的考试,选拔出的人才,都认可。三是学校人才观不恰当,这是最不应该出现的情况。
我认为高校招聘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1.重学历,更重业绩。一般情况下,学历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高学历的一般比低学历的业绩多,博士一般比硕士强,硕士一般比学士强,但现实情况又不是绝对如此,有的硕士生取得的业绩比博士还多,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2.重业绩,更重能力。能力比业绩更重要,工作中取得业绩受各种因素影响,比如你所做的工作是与单位的重点工作相关,当然你就容易出业绩,但你能力不一定强;又比如,你在一个实力强的研究团队,尽管你不是骨干,你出的业绩也会比一般人要多,你也不一定能力强。因此,重要的是要通过业绩看到这个人的能力,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技能能力、经验能力、执行能力。这些东西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水平。
3.重能力,更重人品。人品是最本质的东西,品行不当的人是不能当教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人自己都是糊涂的,他怎么解学生的疑惑?能力有大有小,但人品一定要好。“人品好,才是真的好。”
因此,高校招聘人才,不能设立不科学、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要不拘一格科学选拔人才。
这个问题或许跟人的思维有关,看看昔日某些大师,他们的学历也不高,可能力惊人啊!我们主张不拘一格,让真正的强者脱颖而出!还有些许博士,似应自测一下,明知不可,不必强进,退而求其次,也一样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个人想法而已,请读者指正。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这些年由于本硕博扩招,很多当年高考3、400分的考生通过继续学习,也拿到了硕士博士文凭,现在文凭水分大,按照扩招前的招生计划,这些人连大学都考不上,如果去大学教学,大学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也许有人会说民国的大师有很多成绩不好,特招进大学的。此一时,彼一时。时代在不断进步,人才也不断增加,在民国时期可能会显得有能力有水平的大师,是建立在当时人才匮乏文盲遍地的年代。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应教尽教,应学尽学,基本上是人才都会人尽其才。
本文由作者:用户5078784813 于 2023-08-25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84760410304523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