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正文

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 皖北軍哥皖北軍哥
  • 2023-05-29
  • 11
  • 共18人回复
国丰50
「国丰50 」发表看法
2023-06-05

我当兵是八七年十一月入伍的江苏武警,第一年的津贴15元,伙食费是1.14元每天,1.6斤粮票,新兵连感觉伙食比家好的多的多,毕竟每天中午都是有点肉吃的,一周二十顿米饭,只有周日早上是早点,都是从大街上买的,有麻团,油条,不怕笑话,在家还真没吃过麻团,好吃。下了老兵连队,中午吃过饭,下午就被一老兵带到市公安局通讯科,因为公安局借用我们中队的兵,也是有好几年了,算是我们中队的一个工作点吧,所以,我很幸运到公安局享受有空调的机房,工作电话有两部,在家连风扇也没用过的我,一下过度到超前端享受,真的在家想也不敢想的事,在家也从没用过电话。我感觉真幸福。吃饭的问题,就是中队每月发津贴费的时候,把伙食费退给你,让你在公安局食堂自己买着吃,公安局每月再补助12元的吃饭钱,也是能吃的不错的,熟悉工作环境后,我按计划一周轮流去有老乡的中队去玩,主要目的是蹭饭,有在炊事班的老乡去的更勤些,吃过饭顺便再带些米,油,等食物,可以自己烧着吃,这样就可以节余钱,偷偷到另外几个城市一日游!逢年过节公安局的同事也会从家带好多好吃的给我俩吃,这个点只有我俩个当兵的,大家感觉相处还很融洽,虽然过去三十年了,到现在还和他们有联系。所以说,当兵的伙食比家好,当兵无悔!

记录时代风云
「记录时代风云 」发表看法
2023-06-04

本人来自河北邢台农村,1981年11月光荣参军入伍,大概当时坐了两天两夜火车,来到承德县下车,在某部先进行新兵训练。

我那是人生第一次乘坐列车,好奇得很嘛!

列车上,吃面包,喝水,带兵的领导很会组织,一路歌声相伴。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乐趣。

新兵连这里的伙食,要说比家里要吃得好,有大米,发糕,馒头,高粱米好像也吃过,记得炖土豆菜做得不错,印象深刻。

但是,跟我后来所在另外的部队医院,那是没法比的。

俩月集训,学习了很多东西,分列式会操和夜间紧急集合最难忘。部队纪律严格,令行禁止。冬季,早晨六点多起来跑操,白天训练期间,不允许坐着,可以蹲一会儿。

1982年新年刚过不久,我们新兵连10个邢台兵,在一个夜晚,被分到了位于承德市的266医院。

这里的伙食太好了,我都不敢相信能吃这么好的伙食,菜肴丰富,花样繁多,食堂的炒面很好吃的,至今难忘。

后期,为了避免浪费,医院实行饭票制度,每人每天伙食费7角4分钱,自己掌握主动权,想吃得更好一点,你可以另外买饭票。说句实话,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我每月都能省下来3到5元饭票,有的女护士或者女实习医生买走。

说真的,退伍的时候,我都不想回来,领导专门做工作两三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凡人闲聊
「凡人闲聊 」发表看法
2023-06-06

我说一下我当兵那几年的伙食

我1962年6月24日从鹤岗参军,在北安新兵集训1个多月,我们4名新兵8月12日分配到呼玛县武警中队。其余老兵有解放战争参军的志愿兵,有1956年入伍的义务兵,也有1960年当地招的。当时他们是职业警察,警士挣工资28元。

县中队编制24人,我在县中队5年,我对伙食是满意的。我记得每人每天1斤5两8粮,伙食费每人每天0.68元。自己种地种的小麦自己磨成面。中队房后种菜,有专门饲养员养猪,夏季派名战士到20多里远呼玛河深山沟挡渔亮子。

62年虽然我们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己过,但吃粮还比较困难。我们一到县中队,按标准应是2顿粗粮高粱米饭,1顿细粮。我们中队倒过来,是2顿细粮,大米饭时少,大馒头时多,吃高粮米饭更少。到周日吃2顿饭,除我们4名义务兵一名老兵外,其余人带家属,把应领到的饭菜用盆打回家全家吃。说是大馒头半斤1个,早上我吃1个,晚上吃2个。菜是冬季炖菜,土豆,白菜,萝卜。夏季有豆角,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有在食品店买的,有自己种的。一夏天几乎天天有鱼吃。过年过节炒菜,有肉。分餐制,每人一小碗菜,炊事员或帮厨给每人碗里打,饭随便吃。1年至少杀2头猪,八月节杀1头,春节前杀1头。杀猪做10几个菜,兴喝白酒。留下2人在看守所值勤,其余20几人分两桌坐。

1963年春节大年初一,炊事员放假。县中队只剩我们4位新兵和1名没带家属的老兵5人,5人称了5斤面,肉馅已调好,我们5人包的饺子。我记得1斤饺子46个我都吃进去了,当时年轻啊。

我1965年8月至1967年11月2日提干前2年多任县中队文书,兼管中队伙食,负责採购,每周与伙食委员定食谱,管中队财务帐。每月每人20来元伙食费,全队20几人,1个月伙食费400多元,因中队搞副业,伙食费不是不够花,我愁怎么尽量把它花掉。

李昌平8
「李昌平8 」发表看法
2023-06-08

我当兵时,部队的伙食,只能说是能吃饱饭的标准 。伙食标准分四类,每人每天,一类灶0.45元,二类灶,0.52元,三类灶0.65元,四类灶0.8元。相对应现在部队的伙食标准是11元,13元,23元,39元。当年0.45元每月,45斤粮食(每天1.5斤)。0.45元的伙食费(包括油、盐、柴、米、酱、醋、茶等开支在内)。虽然这些东西都是国家计划物资,按计划排价定量供应。一是伙食费有限,二按人数定量供应,不能多买。

部队的肉主要是猪肉,而且量不多。炊事班的刀功十分了得,为了让每人都能吃上一片或几片肉,

我当兵入伍时,心想到连对队第一餐,会象农村招待客人那样, 吃得好一点。结果第一餐就是老糙米饭(当部队大多是吃陈粮),每班一小半盆南瓜,这是到部队吃的第一餐饭。

我们部队长期驻在偏远山区,部队买的蔬菜都是买那些耐储藏的蔬菜。如大白菜,圆白菜,罗卜,冬瓜,南瓜等之类的,很难吃上时鲜緑叶蔬菜。

部队吃肉,一年到头就是猪肉,而且量少。炊事班的同志厨艺刀功很了得,为了让每人都能吃上一片或者是几片肉,硬是把那肥肉切成如纸片那样薄。鸡、鸭只有春节过节时才能吃一次,牛、鱼肉没见过。一是市场问题,二伙食费捉襟见肘,吃不起。要吃上一顿红烧肉,也只有过节时才能享受。不部队两大节日,即八一建军节和春节。

为了改善伙食,我所在的部队,搞农副业生产,是部队业余时间点的主要任务。部队经常转场,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开荒地种蔬菜,搞个小猪圏,养几头猪。省下部分买蔬菜的钱,拿去每买肉,喂的猪平时,或者是年节杀一两头,就能吃一餐美味的红烧肉了。

这个一类灶0.45元的伙食标准实行约有20年之久没有变。

现在一类灶11元的标准,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当年的24倍多,军人待遇不可同日而语。当年士兵入伍第一年的津贴为6元,第二年为7元,第三年为8元,第四年为10元,第五年15元,第六年20元,第七年25年。七十年代义务。兵超期服役是常态。

相比现在列兵的津就有700元,是当年6元的166.6倍。当年排长工资52.5元,现在基本工资9000元,加上各种补贴约14000左右,是当年排长工资的266.6倍。

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力的增强,军人的待遇才能得到提高,这与军人责任和使命担当是相适应的。

刚歌随拍
「刚歌随拍 」发表看法
2023-06-01

我是2001.12.8.晚上到部队的。记得当时连长让炊事班给我们准备的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开始也不知道这有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传统,可能喻意-长长久久吧。我是高炮连的新兵,伙食标准按照炮兵标准是7.5元/天。当时由于我们连队在郑州负责靶场的守卫工作,留守在连队保障留们新兵后勤的只有两位上等兵。因此我们的一日三餐就是大米饭加上粉皮绘大白菜。快过年的时候,连队完成了靶场一年的守卫任务回来了,光是大白萝卜就带了大半车回来,因此我们的菜谱也变成了粉皮加萝卜绘大白菜。不过过年的时候伙食还可以,连队会加餐。下连后,我到了纠察队。也正好赶上了青黄不接的季节,我又吃了三四个月的老咸菜。我当上等兵的时候,我到了炮兵三连。这个连队的伙食要好一点,最起码没有前面所提到的那两道吃不下去的佳肴了。记得有一个月的时间,团里的一位领导在连队蹲点。那伙食没的说。早上牛奶加面包,中午和晚上起码六菜加一汤,且顿顿不是鱼就是肉。蹲点一结束,一切再回到从前。不过每天还是能见到荤菜的。转眼到了老兵退伍的日子了,那几天连队也天天加餐。我记得离开部队前的最后一顿就是吃饺子。朋友们,你们当的伙食怎么样呢?

勤劳的军建
「勤劳的军建 」发表看法
2023-06-07

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我是七十年代初期入伍的老兵,那个时候我国国民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特别是农村的农民更贫穷,每天的温饱问题也难解决。一日三餐基本上是黄窝头加红薯。

到了青黄不接的春天,大多数农民背井离乡,四处讨饭。这个时期入伍到部队的军人,其生活水平比老百姓还悄微好一点,每人每天4毛3分的伙食费,每日三餐基本上能够吃饱。但是早饭和晚饭是黄窝头,中午基本上是大米饭。

早餐比较简单,每人吃几个黄窝头加上一碗稀大米粥。咸菜、豆腐乳、咸豆、炒个白菜这就是早餐的副食。中午伙食比较好点,洋葱炒肉、炒豆角、炒土豆、西红柿炒鸡蛋、炒卷心卷,每个星期每人一段红烧鱼,星期日吃顿水饺,吃罢主食后,每人再喝一碗面汤。晚饭主食是黄窝头,玉米面粥。再炒几个素菜。

“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全连集体会餐,把连队喂的猪杀一头,全连指战员大擂一顿。

总之当时我们虽然没有现在军人吃的好,但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已超过当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十来倍。所以到了退役时,很多老战士都不愿意回家。没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该回家的还的回家,这是国家的规定,我们又不是西方国家的职业军人。

秋实
「秋实 」发表看法
2023-05-31

我当兵的时候,是在一九八一年,记得那时一个普通士兵,每天的伙食供应标准就只有七毛六分钱。不了解那时的物价,你可能认为:这七毛六分钱的伙食,生活水平一定是很差的了。

但是,真实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我记得当时由国家供应给部队的面粉,价格才只有一毛八分钱一斤,市场上的猪肉也就是七八毛钱一斤。

如果说,在部队上,大家吃的东西全都是需要购买的话,那么这每天只有七毛六的伙食费,着实是捉襟见肘了,也是买不了多少东西的,合算下来连队的伙食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需要说明的是:在那时,每个连队都是有一大片菜地的,另外还喂的有不少的猪,都是由专人来负责的。如果这些副业搞的好的话,会大幅度地提高连队的伙食水平,做到肉蛋不缺。而这些副业搞的不好的连队,其伙食水平恐怕就要差一些。

记得当时我所在的连队,其伙食在全团都算是搞的比较好的连队,虽然不能和现在部队的伙食水平相比较,但是在当时就算是比较好的了,经常有两个菜,也有肉吃,连地方上来部队探亲的人都说部队上的生活好。

社会人力资源服务
「社会人力资源服务 」发表看法
2023-06-06

八四年当的兵,当时分配到江苏一个地方农场,是鱼米之乡。连队早上稀饭油条,中午米饭十人一桌,大面盆装菜,红烧肉红罗卜一大盒,大白菜汤,两三天换个样,差不多顿顿有肉,生活条件实在太好了,个个都神龙活虎,扛起炮筒个个精神十足,年年都评先进。转眼多年了,回味无穷,当兵真好。

诚196
「诚196 」发表看法
2023-06-03

类似的题原先已经答过了,现重点重复一下。七十年初我从豫东农村参军入伍。当时家乡生活情况是,一天三顿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穷到冬天睡觉两头揣,十七八的姑娘木腰带。(接兵老班长有感)

到部队后,虽然津贴费每月六元,生活费每天四毛陆分钱,但连队有自留地,副业搞的好,吃穿衣住行我非常满意,经常写信给父母说这星期俺又吃的啥。当年津贴费我节约了五十元,寄回家帮我二哥盖了房子。以上我说的都是大实话,没有半点假。

淡泊的沙滩k
「淡泊的沙滩k 」发表看法
2023-06-03

我是七O年入伍的兵,属于海军舟山基地某大队。伙食费每天是九毛钱。属于港湾灶。那个时候,九毛钱一天的伙食费标准,确实非常好。外出工作时享受海灶,每天伙食费一元二毛五分钱。到舟山群岛的嵊泗列岛工作时,蟹只是一分钱一斤,黄鱼二分钱一斤。真正的大黄鱼是四分钱一斤。说到现在的海鲜,绝对不能和那个时候相比较。所以我现在对市场上的海鲜没有任何兴趣了。我们到福建工作时期,伙食费是每天一元三毛五。个人认为,现在的部队伙食好象没有七十年代初期好了。毕竟那个时候生活食品价格低,而且还是绝对环保的。

梁老师说事
「梁老师说事 」发表看法
2023-06-08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没当过兵的过来也凑个热闹。作为一名军迷,对于当兵吃饭的变化还是很关注的,毕竟当兵吃饭的好坏,其实也是一种战斗力的一种表现。

那么没有体验过当兵吃饭,就只能从宏观角度的变化,来说当兵吃饭这件事,有兴趣的可以往下看看。

当兵吃饭。

过去老话讲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当兵吃饭的重要性。

怎么说呢?解放军的前身,红军,八路军日子过得很苦,不说别的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别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了,连着好几天吃不上一口饭的时候都有。

八路军抗战那会,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情况好的地方可以将敌人驱逐出去,有个安全一点的地方,如果根据地和敌人是交汇在一起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我们的军队可以说是苦出来的,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这种情况好了很多,但也仅仅是进入了一种解决了温饱型的部队。

进入到温饱型的阶段,饿到是谈不上,吃好就别想了,毕竟那会我们的综合国力也不行,老百姓的生活也谈不上好,全社会都在解决温饱的问题。

但那会部队有关吃饭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套相关的办法。

比如我军将部队的伙食标准进行了划分,大致分为四个级别。

当然了按照官方的叫法是分为不同灶类,一共有四个类灶。

第一类灶:战士,和战士同餐的军官,国防施工分队和驻地生活条件艰苦的边防、岛屿部队;

二类灶:坦克和自行火炮修理分队、坦克和自行火炮分队、航空兵机务大队、驻高原地区部队;

三类灶:水面舰艇人员、飞行学校学员;

四类灶:常规潜艇人员、航空兵空勤人员、核潜艇人员。

如今部队划分也是这样的,四类灶是最好的,伙食费用大概能是一类灶的三倍左右。

那么这四个类灶的伙食标准又是如何的呢?这还真就不好说,因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军对于这个调整前后进行了二十多次。

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也是我军从温饱型的部队向着营养型的部队转型,让部队的战士们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怎么说呢?其实我军官兵的生活水平一度是滞后的,这个滞后是相对于我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变化来说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将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放在了首位,军队的生活水平只能向后靠了,毕竟家里的钱就那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任务就是保护老百姓,所以滞后就只能滞后了。

那么我军的伙食水平的全面提高,这还是2007年以后的事情。

比如在2007年的时候一类灶每人每天是十一块,二类灶是十三块,三类灶十二十三块,四类灶最高达到了三十九块。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人认为,一类灶一天才十一块太少了,这连一顿早餐都不够。

怎么说呢?那会儿的物价不高。以刀削面为例,两块五或者五块就是一大碗,现如今一大碗刀削面十块都是稀松平常,来个十二块一大碗都不要大惊小怪的样子。

所以十一块一天的水准也是能吃好的,而且部队大批量订购价格相对来说还便宜,比我们手里的十一块地购买了要大一点。

对比一下1993年的伙食标准就知道了,在这个时间点上,我军一类灶的伙食标准,一人一天只有两块九毛五而已。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提升已经有很多了,提升了大概有四倍的样子。

那么根据2007年的这个标准,我军每年在战士们伙食这块的投入就达到了十亿元。

这些钱投入之后,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战士们的饭桌上的饭菜变得丰盛和营养起来,比如当时普通的连队,午餐的菜谱上就有了:

干烧鲫鱼,土豆炖鸡块,醋溜土豆丝,麻婆豆腐,肉片莴笋、素炒油菜、三鲜汤

这可是六菜一汤的标准,至于主食也丰富多彩,为了照顾南方兵和北方兵的不同口味,大米,馒头,面条每天轮着换。

除了以上这些,每一位战士的餐盘里也有了水果,至少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一枚。

所以营养绝对是有保证的,现在战士的营养上去了,这还要让我军的伙食向着功能型的方向发展,要考虑兵种不同,或者特殊兵种的特殊性,为他们添加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营养元素。

到了2009年的时候,我军的伙食标准又有了一些变化。

2009年部队的伙食标准

在这一年的七月一号,解放军总后勤部发出通知,要调整全军部队的食物定量标准。

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部队基层官兵每人每天的食物品种和数量。让战士们吃什么,怎么吃都做出了规划,实实在在地让这些东西可以吃到战士们的嘴里。

当时的给出的标准,强调了食物的结构,其中关于肉类的标准供应增加到42%,而过去的这个标准只有26%。

也就是让端上餐桌的饭菜,几乎一半都得是肉,这是有着科学依据的,这么吃,就可以让我军的战士每天热量的摄入量超过四千千卡。

要知道战士和我们普通老百姓不一样,每天军事训练,劳动是相当大的,热量跟不上和挨饿是一样的。

当然了作为我国的军迷,看了总感觉这点热量够不够,要不要直接将这个标准直接拉到50%,真真当然让餐桌实现一半的肉类标准。

怎么说呢?这些数据的提升都是有依据的,而且肉是好的,但餐桌上也不能光是肉,其他的品类也得有,做到食物均衡才好。

关于肉食这一块,也是有具体的标准,比如畜肉的脂肪是比较多的,而禽肉和鱼虾蟹是属于脂肪少,但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所以在肉类中,还要求廋肉要占到肉类比例中的70%(原来是50%)。鱼类中海鱼要占到鱼类总量的20%。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就能看出来部队的伙食要求是非常细致到位的,如今参军的战士,绝对是可以吃饱吃好的。

除了肉类之外,连队的食堂里,每天还要供应牛奶和水果,保证每个战士都能吃到。

说到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餐桌上的东西是好了,但够不够吃呢?

管够的,事实上每次炊事班在做饭的时候,都会多做一部分的。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吃饭足够,也有为了突发事件做准备,比如有领导来检查,部队战士有亲属过来看望等等。

那么这么做是不是会有浪费呢?不会的,比如大米做多了,有剩下的,第二天来个蛋炒饭也就被消灭了,再有保存过不了夜的,部队养的鸡鸭猪也能给处理了。

要知道部队是一个杜绝浪费的地方。

有些新兵当兵入伍不知道这一点,会出现这种浪费的情况,将吃剩的馒头丢到泔水桶里等等。

部队的领导对于这种现象,有的是办法。

今天新兵浪费了粮食,好啊,明天食物就减少了,后天就更少了,再浪费一个看看,第三天的时候,看到食物眼睛都会是绿的,浪费?不存在的,恨不得把盘子给舔干净了。

领导出来问,浪费粮食对不对?一准回答:不对!

现在部队吃饭,吃多了不怕,就是怕浪费,对于浪费的现在各个部队领导都有招,告诉新兵浪费粮食是不对滴,一定要改正。

这算是题外话了,接着说部队伙食的事情。

怎么说呢?部队的伙食标准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1998年的时候,我国颁布过一个《膳食营养素供给量》,这是给我国居民制定的。

按照这个标准,统计局推算出军人的膳食营养以及能量消耗水平,要高出我国居民36.8%是最合适的。

所以部队的伙食标准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有一定关系的。

如今老百姓的家里,餐桌上水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牛奶,谁家还不喝个早餐奶?

那么现在部队里的牛奶和水果也成了必不可少的食品,对于粮食的标准反而比之前少了一些。

现在都有研究说,军人在每天的食物摄入的时候,最好有三十个种类的食物摄入是最好的。

按照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每天三餐加起来如果是100%的话,早饭和晚饭是在30%左右,而午饭要达到40%。

当然了如果夜晚有任务,这个任务的执行超过了十二点的话,部队还会相应地提供夜餐。

这些,基本上,就是我军现在伙食的一个大体变化吧。

接着来说说我军的野战食品。

怎么说呢?在1949年之前,我军就谈不上有什么野战食品,如果说要有的话,也就是几个烧饼,红薯,馒头等等,这些东西都算不上制式野战食品。

到了朝鲜战争时期,我军才有了军粮的研究和制作,当年的志愿军是一把雪一把炒面打退了美军的。

这些东西不说口味如何,吃多了还上火满嘴的火泡。

到了1953年的时候,我军才研究出了速煮面,速煮米,但这些食品的保质期也仅仅只有一年而已。

到了1954年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压缩饼干,杂粮饼干,压缩蚕豆糕,玉米糕。

因为这个压缩技术还是比较好用的,所以在这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野战食品其实都是一些压缩食品,当然了也有一些罐头,但这些罐头称不上野战食品,都是地方的工厂制作。

所以这段时间,要说这些都是野战食品,还真就谈不上这个标准。

我军第一代真正的野战食品,应该是从1976年开始的。

当时关于这一代的野战食品,被叫做三主,三副。所谓的三主指的是压缩干粮,脱水米饭和脱水面条;而三副指的是,午餐肉罐头,荦炒什锦罐头、酱爆肉丁罐头。

这就算是有了主食,有了菜品。说实话第一代野战食品,三副看起来还行,至于三主,怎么看,这口味绝对好不到那里去。

当然了,不管什么东西总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开始不会好太多的。

到了1983年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第二代野战食品。

这个时候的野战食品不仅比上一代丰盛了许多,也开始分类了,比如有了普通单兵食品,普通集体食品,边防巡逻食品以及坦克兵食品。

这些食品装箱除了坦克兵食品是一箱五人份的之外,其余都是一箱十人份的。

那么这一代的野战食品不能说好,口感也就那样,吃饱为主,最大的特点是包装开始使用软包装,尽量减少这些野战食品的重量和体积。

怎么说呢?其实围绕第二代野战食品的开发,一直在继续,比如后来出现的861单兵口粮,陆勤系列的野战食品等等。

在这个领域中,当年还有不少获奖的研究。

其中速食面条的发展就有了很大的进步。速食面条说白了就是一种方便面,但部队食用的方便面可和我们在市场中看到的方便面不一样。

市场中的方便面,它为了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明明重量很小但做的很大,而且保质期也短的厉害。

而部队的速食面,要求重量要上去,体积能做多小就多小,还方便携带,不方便的时候拿冷水都能泡开吃,保质期更是达到了两年以上。

而且相对于市场上的方便面的不健康,速食面要求营养跟上去,蛋白质营养都是要有的,而且速食面泡好之后的形状是直的,不是市场方便面那种曲里拐弯的。

还有脱水米饭的进步,不仅有了单兵食用的小包装,还有给成建制部队的大包装,比如班,排,连食用的大包装。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部队在有任务的时候,可以快速的给部队战士提供出热乎的食品。

这些快速食品,可以压缩做饭时间三分之二。

其实这些食品,不仅陆军可以食用,海军也一样,毕竟海军一出任务,补给的时间就会被拉长,尤其是潜艇部队。

要知道潜艇部队,本身空间就小,而且换气不容易,这些速食食品装备给他们,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还节省空间。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安永子
「安永子 」发表看法
2023-06-07

我当兵时的伙食比家里好多了,八十年代初,刚从学校毕业,就走尽军营,过上部队生活,一日三顿饭,每天7毛多钱的伙食费,津贴费每月7元钱,一周吃一顿或者两顿杂粮,夏天有新鲜菜,连队夏天也种菜,每个连队养几头猪,我家在农村,靠天吃饭,哪时候家里很少吃新鲜菜,在家当兵之前连西红柿都没见过,在部队一周一小绘餐,每月一大绘餐,节假日大绘餐,部队生活真好,至今记忆优新,难一忘怀。

老转1968311
「老转1968311 」发表看法
2023-06-01

我是1968年3月入伍的,部队在南京郊区岱山脚下。伙食费毎天人均042元,一日三攴大米饭,早晚咸菜,中午有烧菜,能吃到小指甲大小的二三块猪肉。当时在安徽家乡连以红薯干为主食的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到了部队就象是天天歺歺过年了,虽然苦点累点,感觉很幸福。

岭南通途
「岭南通途 」发表看法
2023-06-06

我是岭南通途,我来回答!

当兵的时候伙食怎么样?部队的伙食经历了好几次大的提升,现在部队的伙食还是非常好的!

我记得我刚刚入伍的时候,部队的伙食补助每天是3块钱,但是当时物价水平总体不高,每天吃的还是非常好的!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一起交流一下!

一、当兵入伍第一顿饭,至今印象深刻

在部队里面印象深刻的事情非常多,但是毫无疑问,在部队里面吃的第一顿饭的印象是很深的。

我记得我自己当兵入伍的时候在部队吃的第一顿饭是晚饭,我大约是在下午2:00~3:00之间到部队报到的。

到部队报道以后,班长带领我到宿舍里面认识了宿舍里面其他同一批的新兵。

那时候晚上开饭大约是在六点钟左右,那个时候因为刚刚到部队工作,对于部队很多的规矩也不太懂,对于部队很多的队列动作也不懂。

当时第一次见部队吃晚饭,班长带我们去集合,然后给我们讲部队里面很多吃饭的规矩,比如说饭前一支歌,当然当时我根本就不会唱什么军歌,所以说这个环节直接就给省略了。

到了饭堂以后是不允许随便讲话的,同时到了饭堂自己的位置以后也不能够直接坐下,而是要站在一起,然后统一的口令进行坐下统一的口令进行开饭。

当时吃的晚饭我个人认为还是非常好的,因为我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在家里面平时吃晚饭也不会有什么好的菜,一般情况有个肉菜就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当时在部队里面是四菜一汤。

第一顿饭给我非常深印象的就是放有非常多的辣椒,后面在部队久了才知道在很多部队做饭基本上都会放辣椒,因为用辣椒炒出来的菜比较入味,同时用辣椒炒出来的菜也比较适合做大锅菜。

二、在部队里面,周末的加餐是所有人都期待的事情

在部队里面工作,或者说在部队里面当兵,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期待的,那就是在周末的时候,一般情况都是有一个加餐的。

通常来说,部队里面的加餐一般都是安排在星期五下午的晚饭,在周五下午的时候,各个班的战士都是非常期待赶紧到食堂开饭的,因为一周的时间过去了,马上就要周末了,同时周末加餐通常来说,饭菜都是比较丰富的做的也是非常好味道的。

在平时周一到周五的时候可能吃的都是大锅菜,都是一大锅煮出来,然后进行分餐制的,但是周五进行加餐的时候,一般情况都是围桌,也就是说一个班或者是十个人进行一桌菜,这些菜都是炒菜,相对来说就非常好吃,味道要比平时好的很多,同时品种也要比平时多很多。

我在部队当兵的时候,那个时候部队还是没有禁止喝酒的,还是可以喝酒的,所以大家也非常期待,周五加餐的时候能够一起喝点酒。

在部队喝酒就是作风,喝酒喝的厉害的人往往都是体能比较好的人,当然现在部队里面已经全面严禁喝酒了,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好的做法,因为毕竟喝酒喝多了还是容易误事。

三、在野外训练的时候,自己动手做的饭菜也很香

在部队里面吃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跟大家分享的事情,那就是在野外驻训的时候,自己动手做饭的时候其实吃起来也很香。

在野外驻训,一般情况都会安排有这么一个科目,那就是一个班为单位挖简易灶,然后自己做饭,自己炒菜。

这个时候没有炊事班的保障,就非常考验自己班里面的水平了。

如果自己班里面训练成绩不好,同时自己班里面训练,平时也不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那么很有可能这个班最后只能够自己煮点面条吃,但是如果你自己这个班训练的非常好,那么你就能够炒一些非常好的菜来吃。

当时我在的班级还是比较好的,我们自己挖的简易灶也非常好,自己煮的饭也煮得非常好,最后炒的菜也非常香。

当时和我们一起拉练的领导都到我们班里面来吃饭,认可我们做的饭菜是非常好的。

经过这种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后,一般情况在部队里面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存技能。

当然在部队里面学会自己做饭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因为在野外驻训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没有炊事班保障的,尤其是在实战化条件下面,想要获得炊事班的保障,那就更难了,这个时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显得很重要了。

四、现在部队的伙食标准非常高,基本是六菜一汤瓜果齐全

我自己刚刚入伍的时候部队的伙食费每天才三块钱,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变化了,现在最低标准的伙食费都已经有三十多块钱一天,相对来说现在的伙食标准比我们那个时候要好太多了!

现在部队里面每天三餐吃什么样的饭菜,都是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在早餐里面必须要有鸡蛋和牛奶,同时还要有少量的青菜和肉类,如果没有这些菜是不符合上级规定的。

晚饭和中午饭一般情况都是六菜一汤,并且六菜里面必须要有3~4个是肉菜。

部队里面饭菜做的怎么样?其实关键就在于炊事班,各个单位大家的经费都是一样的,但是炊事班水平的高低是有差距的。

有的单位炊事班水平非常高,那么做出来的饭菜就非常好吃,有的单位炊事班水平就不行,或者说管理不行,那么做出来的饭菜相对来说味道就比较差。

在部队里面工作,饭菜做的怎么样,很大程度上面决定了部队的士气怎么样,部队的训练成绩怎么样。

五、退伍后有幸回部队吃过几次饭,味道还是一如既往得好

我自己退伍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有几次机会回到了部队里面,同时还在部队里面的食堂吃了几顿饭,还是能够找回当初在部队的感觉的,饭菜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我个人认为在部队食堂吃的饭菜,始终是要比我自己在家里面吃的饭菜要好,因为我自己在家里面确实感觉做的都是非常普通的饭菜,但是在部队里面都是有专门的炊事班去做饭菜的,他们都是经过非常专业的培训的。

同时在部队里面吃饭感情也是不一样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毕竟退伍那么多年了,还能够回到部队再吃一次饭,这样我找到了当初自己在部队的感觉。

尤其是在吃饭前,坐在食堂里面,听到外面的连队饭前一支歌,以及有序地进入食堂里面统一的口令一起吃饭,这种动作这种现象,这种情景让我自己有非常深的感触。

在我的主页当中发表了很多关于当兵的小知识和科普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主页当中翻看一下,看完以后我相信会对你有非常大的帮助。

以上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想了解更多知识,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关注。

如果大家有想问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问题进行专门发文回答。

掏泥儿的小老头
「掏泥儿的小老头 」发表看法
2023-06-03

02年入伍,每天伙食费10,加夜班还有夜餐伙食补助,但是吃的是真烂。八个人一桌,中午晚上四个平盘盛菜,根本就不够吃。早餐六个小碟咸菜,每份也就一筷子的量。还好主食管够,去服务社没人管。去轮战六个月,期间就四天早餐能吃到鸡蛋,中晚餐每餐三个菜,特难吃,中队成立一个小卖部,平价买点面勉强吃饱。个别战士吃不饱又不想花钱,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例如在驻地附近的河沟里捞鱼、套兔子、抓麻雀、抓蛇、偷老百姓的菜、水果,炊事班的米饭馒头管够,坚持了下来。

开心的还好
「开心的还好 」发表看法
2023-06-05

我是七四年入伍的,在河北平泉县一山里住建,工程兵,施工连队六毛九一天伙食费,后勤四毛七,一天,我在卫生队,每周一次细粮,一顿有肉的菜,感觉也挺好的,那个年代当兵就是一个思想,保卫祖国,两年役务兵,也不知道部队还有这兵种,就向煤矿工人,打山洞,盖房子,我们部队挺全面的,木工,瓦工,铁匠,气车兵,推土机,拖拉机,空压机,风钻工,管道工,修理工,卫生兵,通信员,警通兵,话务兵,报务兵,文艺兵,炊事员,反正啥都有,就是没有女兵!

谁的青春不迷失
「谁的青春不迷失 」发表看法
2023-06-04

我当兵的时候有一次就因为伙食问题,让连长大发雷霆!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每年夏天都会有半个月的夜训,大概就是夜里六点到九点去专业训练,因为夜里光线不好,到训练场来回走路将近二十公里,等训练完回来差不多都十点了,按规定我们是要加餐的,就是训练完回来要吃饭,和正餐伙食标准应该是一样的。

有一天晚上训练回来,开饭了,连长进餐厅一看,就四个菜,全是素菜,关键这已经是第三天都这样了,连长看着就非常生气,就把司务长(那时候还是军官担任)叫过来了,连长就问他怎么回事,咋都是素菜,没有肉?全连兄弟训练回来那么累,就这伙食标准?

这个时候连长还在压着火,也就是想让司务长再加个荤菜,可能就算了。但是司务长不想做,说话还满不在乎一样,态度不是很好,连长就生气了,抓起碗把炊事班厨房的玻璃门给砸了,把司务长骂了一顿。

然后喊了个全体起立,各排带走,等炊事班加个荤菜,再重新开饭!MD弟兄们天天训练回来那么辛苦,天天就这伙食也太差了,连个荤菜都没有,今天必须加。

司务长也愣住了,没想到连长会发那么大脾气,也没敢吭声。回去让炊事班乖乖的做了一个红绕肉,又重新开的饭!其实连长和指导员也没吃,说完吃几口饭就走了!

估计这也是我们连的兵都比较害怕连长的原因吧!

我们当兵的时候,部队的伙食还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早晨四个菜,一人一个鸡蛋一袋牛奶!中午五个菜,晚上五个菜,午晚餐必须有荤菜!一个星期小会餐一次,一个月大会餐一次!

每个星期日,给养员都要把下周伙食计划做好,交给连长签字,司务长和给养员的任务就是按最低的伙食标准,做出最好的饭菜,既能让官兵满意,吃饱吃好,还要有结余!如果吃不好,那司务长当的肯定不合格!

高囯民586
「高囯民586 」发表看法
2023-05-30

当兵时津贴费一月6元,伙食费一天6角5分,两屯粗粮,一屯细粮大米饭为主,连队养猪,有菜地.菜以西葫,白菜,豆类为主,偶尔会买一些没有的改善伙食,当时国家有困难国民经济不富,据当时有人讲7个农民养一个兵,(没有考证)应该说当时的伙食不错了,应感恩。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