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很多巧合,但从宏观来看,从五胡乱华到五代十国,再到八国联军侵华,算是历史的必然。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是西晋,西晋是历代统一王朝里执政水平最差的王朝,帝王昏庸,政策失当,导致民族矛盾尖锐,进而五胡乱华。
由于西晋统治时间短暂,因此五胡乱华的时代背景实际上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分立的乱世,这段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分裂"和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下降,外部民族得以趁此机会发展壮大。
即便西晋完成了统一,就像刚才说的,由于其统治集团管理水平的低下,开国皇帝司马炎荒淫无度,后来又出了个"傻子皇帝",能说出"何不食肉糜"那样的傻话,八王之乱这个导火索一出现,中央政府对外族的控制力就彻底丧失了。
五代十国乱世的产生,同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唐朝安史之乱后,武将的权力无法得到扼制,地方节度使拥有独立的财权、军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俨然成为一个个独立王国,藩镇之间相互讨伐,形势几乎回到春秋战国时期。
唐王朝在武将层面的巨大政策失误,不仅导致自己在王朝的后半段"天子九逃、国都六失",狼狈至极;还把这种乱象和风气延续到了后续王朝,也就是朱温建立的后梁,李存勖建立的后唐,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刘知远建立的后汉以及郭威建立的后周,这五个中原政权先后登场,被称作"五代"。
五个王朝谁都没有解决掉唐朝遗留下来的制度缺陷,只会以暴制暴,以武制武,导致生灵涂炭,人口锐减,五个王朝谁都无法长寿。与此同时,围绕在中原政权四周、先后存在的十个国家也基本由节度使建立,是武将政策失衡的结果。
再说八国联军。从明朝施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开始,中国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与世界脱轨。清朝同样延续闭关锁国政策,骄傲自满不知进取,被世界发展大势所抛弃,在工业革命后,中国在武器、制度、思想等多个层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
以慈禧、李鸿章为主导的统治集团软弱无能,一味求和,致使20年洋务运动成果付诸东流,左宗棠、彭玉麟等主战派英雄无用武之地,中法战争不败而败,清政府任人宰割的形象彻底坐实,西方侵略者愈发肆无忌惮,造成八国联军侵华的后果。
综上,楼主所述确实都是历史的必然。
前两者跟八国联军压根不是一回事。五胡五代都是北方少数民族跟汉族为争夺生存空间,展开的从军事到政治的全方位的冲突,持续而又激烈。八国联军只是由于经济矛盾导致的军事冲突,不希望取代清朝也不产生民族矛盾。目的不同,方式不同,解决路径也不同结果更不同。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在 1972 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结合史学、物候、方志和仪器观测,将过去 5000 年的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4 个温暖期和 4 个寒冷期,他们分别是:
第一个温暖期的夏、商、西周
第一个寒冷期的东周
第二个温暖期的两汉
第二个寒冷期的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三个温暖期的唐朝
第三个寒冷期的五代十国两宋
第四个温暖期的明朝
第四个寒冷期的清朝
巧合的是,不同冷暖期所相对应的朝代,也正是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时期。例如,唐朝灭亡的公元907年,相对于其之前和之后的温暖期来说,也是一个低温期。公元1271年至1296年是一段寒冷时期,26年平均气温为1.82摄氏度,这一寒冷区域正对应着我国宋朝灭亡和元朝建立。公元1599年至1702年也是一段漫长的寒冷区域,这104年间的平均温度为1.77摄氏度,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blob.png
本质上来说,中国的封建时代是一个农业社会,也是一个阶级社会,王朝的兴亡基本上围绕着两个基本要点:农民和阶级。虽然在过去两千多年,我国大多数朝代的垮塌与低温区间的对应现象并非一种偶然的巧合,但我们不能就此断言,朝代的兴衰完全就是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历史进程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气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气候在这中间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我认为他是一只看不见的无形的大手,虽不能主导王朝兴亡,却在无形之中对其进行推波助澜。万物运行自有其道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有其寿限,没有亘古不变的道理,气候就是大自然维护其森严法则的无形的之手。
blob.png
每当冷期到来,都会导致农产品产量的变化,这对于处在农业社会的古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粮食的大面积减产带来的饥荒绝对是统治阶级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如果此时腐败的王朝没有办法应对危机,那么迎接它的恐怕就是农民为了生存的起义和国家根基的动摇了。冷期的到来还会加剧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矛盾。因为冷期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的牛羊量急剧减少,靠天吃饭的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不得不南下劫掠富饶的中原王朝,由此经常导致战争,这又为风雨飘摇的中原王朝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而当暖期来临,粮食增收,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压力相对较小,这时往往是王朝平稳发展时期。
本文由作者:用户2504318143.5 于 2022-11-27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92195065631211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