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微信存款能否冻结扣划呢?当然可以。从法律上来说,老赖微信里的钱属于老赖的个人合法财产,属于法院强制执行的对象。从司法实践来说,现在全国法院都已建立起了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可以在网上就实现对老赖名下微信存款的冻结和扣划。
近年来,为了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提升执行的效率,人民法院积极根据网络发展的新趋势探索新的执行方式和执行策略。目前人民法院的执行系统已经和腾讯公司以及支付宝公司相关联。在核对完老赖的身份以后,法官就可以对老赖名下的银行存款、不动产、微信财产、支付宝财产、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查询。
就微信财产查询而言,执行法官选择了腾讯公司的选项并提交以后,腾讯公司那边就会收到人民法院的查询通知。他们就会立刻进行查询,并将结果反馈给人民法院。整个过程很快,最快只要一天就可以反馈,最晚也不会超过两天。当人民法院发现老赖微信名下有钱时,可以立即对上述欠款采取冻结措施。人民法院采取冻结措施以后老赖微信里的钱就会被冻结。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老赖微信里的钱被冻结以后并不能立即进行扣划,需要冻结以后满15天才可以。这里的15天被称为宽限期或者犹豫期,一方面人民法院和腾讯公司存在操作错误的可能,在这15天里可以进行更正。另一方面,老赖在这15天以内发现自己微信的钱被冻结以后,也可以联系腾讯公司和人民法院进行查询,如果他认为人民法院的冻结措施有误,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
冻结超过15天以后,人民法院就可以直接将老赖微信里的钱扣了。当然,在扣划过程中需要提交扣划存款通知书和相关证件。这里需要注意,人民法院将老赖微信的钱只能扣回到人民法院的执行款专户,然后再发还给申请执行人。
以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我是榨汁小二郎,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我会尽力解答。
债权人要冻结债务人的微信零钱,这极有可能是债务人的一家生活费,孩子的上学学费,其用心何其毒辣啊。这有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到如此绝情?债权债务以及民间借贷实属正常,一个借钱赚钱,一个贪图利息,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债务人因经营不善亦或是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夸台随处可见,任何企业都存在经营风险。谁都不知道下一刻幸福和不幸哪个先来,干麻非要把原来较好的特定关系搞得仇上加恨?
笔者并不是帮债务人说话,只是为那些因经商导致败落,在债务泥潭里上不了岸的人说句公道话。今天你是债权人说不定下一秒就会变债务人。再多的套路或恶毒的语言,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债务人时间,让他有时间去赚钱还债,你越是穷追猛打就越拿不回你的钱,停止骚扰和一切挑衅,不要轻意的去触碰一个人的底线,他好你才会更好。
可以冻结,向执行法官申请。我的工资卡还有微信都冻结了,不过微信冻结了不影响聊天,但是领取的红包或者收的转账会被冻结。所以,我现在别人发的红包或者转账我都不领,省得拿不出来,浪费了。然后银行卡只冻结了工资卡,其他还能用,可能我太穷了吧,没存款,没资产,微信要不是工作还有生活需要充电费话费,基本没流水,一个月几百的流水也冻了,呵呵。工资卡的话,因为疫情,工资没有按时发,三个月才发一个月的工资,三个月花一个月的工资,所以也没存款,里面有几十块,也冻结了。[大笑][大笑][大笑][大笑]有比我穷的吗?
对于被执行人,如果微信上有钱,法院是可以采取措施冻结并予以执行的,这个技术并不难。目前法院有一套执行系统,法官不用离开法院,就可以在这个系统上在全国各地的银行以及一些具有金融功能的账户上执行当事人的钱,而且当事人没有任何能力予以抗衡。
可以的。
我们法院强制执行不仅仅可以冻结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还可以冻结被执行人名下微信零钱通账户。同样的,支付宝账户也在法院强制执行范围内。
这是某被执行人微信零钱通被法院强制冻结的通知。
总体来说,这些实名制,并且有迹可循的东西还是比较容易被强制执行的。以前有的人认为微信和支付宝因为没有接入法院的查控系统,可以逃避法院强制执行。但现在,我们法院已经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冻结微信零钱通账户的存款。总体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在调查被执行人财产工作方面将更加便捷,也更能全面反映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这样既有利于保证债权人利益,也能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
不知道大家对腾讯财付通因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而被法院处以40万罚款的事情还有没有印象?
包括微信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一些老赖转移财产、隐匿财产和挥霍财产的渠道。因为相较于银行存款,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早已经建成了银行网络查控系统,而且是联网的,可以对老赖名下所有的银行卡余额进行冻结、划扣,有的法院甚至已经实现了网络划扣,根本不需要一家银行一家银行的去跑,轻轻点处鼠标就能实现远程划扣。
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的时间较晚,纳入查控系统的时间也较晚,有些老赖正是趁着这个漏洞来通过微信转匿财产。
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微信零钱也是老赖私有财产的一部分,既然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都可以冻结、划扣,那么微信零钱也不例外。
老赖微信零钱可以被冻结、划扣,这是不争的事实,看一个具体事例就知道了:
2017年的时候,陕西省皋兰县法院对三名“老赖”发起了查询,这一查不要紧,系统显示孙、陈、王三人在财付通账户均有余额,分别是2492元、1962元、875元。虽然余额不多,但如果予以冻结,对三位老赖来说也是一种震慑。
为了防止老赖转移或者挥霍余额,皋兰县法院迅速联系了深圳南山区法院,通过委托的形式,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财付通公司递交了协助划扣通知和裁定书,要求财付通公司予以配合。
法院要求财付通公司予以协助的请求完全合情合理,因为《民事诉讼法》第242条中明文规定: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但是万万没想到,1个月后,三人余额仍未被冻结,于是皋兰县法院再次委托南山区法院第二次向财付通下达了委托事宜。直到11月8日,当皋兰县法院再次查询余额时,发现孙、陈二人的余额已经分别降到了0.99元、1860.74元。
正是因为财付通协助不及时,才导致胜诉人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说得更重一些是对司法权利的灭失,因此财付通被处以罚款40万元,并从公户中进行了划扣。
通过这件事,再结合《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要求,从微观层面来说,无论是银行、债券发行方、股票账户开户方、基金管理公司、不动产中心还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财付通、某宝等,都应当在法院对老赖个人财产进行冻结、划扣时予以协助,并且是及时的、第一时间的配合,防止发生老赖财产转匿、挥霍的情况;从宏观角度来讲,无论经营方是国有、外资还是民企,都应予以协助,没有例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4条、115条的规定,对于拒不协助的:
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处罚手段是多样且严厉的,因此任何相关单位、个人均有义务予以协助,这也是共同惩戒失信、建立信用社会的要求。
微信“存款”支持冻结、划扣,这已经是纳入到网络查控系统,那么相关方面的其他规定又有哪些?
其一,从冻结到划扣,一般有15天的宽限期或者犹豫期,之所以设置为15天,一方面是给老赖一次主动履行义务的机会,在发现被司法冻结后能主动履行义务;另一方面也是纠错的需要,如果发现冻结错了,可以复议;
其二,按照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存款等其他资金的冻结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动产的冻结不超过1年、不动产的冻结不超过两年。也就是说,6个月的期限内,或者划扣,或者释冻;
其三,被冻结再被划扣的资金是不直接进入胜诉方账户的,而是先进入法院的专户,之后再划归到胜诉一方的账户;
其四,冻结不一定发生在执行阶段,如果起诉人诉讼前提起了“诉前保全”,那么也可以对相关财产进行冻结;
其五,如果被司法冻结,释冻的方法或者是尽快履行义务,或者是找胜诉方协商还款,达成新的还款协议,胜诉方撤销强制执行后就能释冻;
其六,按照相关规定,法院可以冻结,但是不能超额冻结,比如执行标的是50万,那么最高就冻结50万,如果有超额冻结的情形,可以要求法院对超额部分进行释冻。
综上,结合《民事诉讼法》和现实中的实际案例,不止是微信等这类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余额支持冻结、划扣,包括存款、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以及各类金融衍生品,以及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和车辆等动产,凡是老赖的私人财产,在标的范围之内,都是可以被司法冻结和划扣、变现的,这是法律层面的强制性规定,也是打击失信、建立信用社会的要求。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说说我的事,我的银行卡被法院冻结了,帐面余额几块钱,但微信支付宝没有冻,过了半年时间,我想看看银行卡解冻了没有,于是就尝试着给微信充值,显示余额不足,我又用支付宝试着充值,同样显示余额不足!
有意思的是,此时微信支付宝全部被冻结了,因微信支付宝余额都只有几毛钱,所以一直没有划扣!除了不能支付钱以外,其它聊天等功能照常使用!
这几年借钱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借完钱之后并没有按时还款,如果超过时间没有还款,债权人肯定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催收,如果金额比较大,还有可能将债务人起诉到法院。
在法院做出判决之后,如果被执行人没有按照法院的判决书履行债务偿还责任,那债权人仍然可以要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通过冻结债务人的相关资产用于偿还债务。
但是提到冻结财产,很多人可能觉得最常见的就是冻结银行卡,房产、车产等等这些,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耍起了小聪明,你不是要冻结银行卡吗?那我把银行卡上的钱转到微信或者支付宝等其他第三方移动支付上不就没事了吗?
这种做法完全是多此一举,或者说是掩耳盗铃。
按照目前法院的做法来看,不论是银行卡上的钱还是微信或者支付宝上的钱都可以冻结划扣。
我们先来看一下法院是如何冻结和划扣微信或者支付宝上的钱的。
假如法院做出判决之后,债务人没有按照判决书履行债务责任,债权人向法院申请采取强制措施,那法院作可以通过内部追查系统,查看债权人在哪些渠道有资金可以执行。
法院可以随时查到被执行人在银行、证券公司、微信、支付宝或者其他正规平台的资金。
在查到资金之后,法院就会向这些平台发出协助冻结存款的通知书,通知书有可能是法院人员亲自送到,也有可能是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法院可以先通过网络通知平台冻结账户余额,随后再将协助冻结存款的通知书送达。
接到协助冻结存款通知书之后,微信或者支付宝必须无条件冻结涉案人员的账户,这时候微信或者支付宝账号只能进账不能出钱,不能提现,不能转账,不能购买理财产品,也不能用于消费。
在冻结完之后,法院或者检察院就可以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将涉案人员的微信或者支付宝账户余额划扣到专用账户上,用于偿还债权人的债务。
不过看到这个地方之后,有些朋友有可能就开始想着耍一些小心思了,就是在法院还没有判决之前,我就将银行卡或者微信支付宝上的钱转移给其他亲戚朋友了,自己名下没有任何资金,那法院不就没办法了吗?
这种属于恶意转移资金,性质会更加恶劣,弄不好还有可能构成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罪。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损毁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可以认定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
这种情况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所以大家如果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书的千万不要刻意躲避,这样不仅随时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征信,还有可能吃牢饭。
大家好,我是#活出不凡的自己#,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欠债不还的情况时而发生,债主为了要债不得不与欠债人对簿公堂,但是有时候债主拿到了胜诉判决,但查不到欠债人名下财产,最后胜诉判决变成了一纸空文,如果发现欠债人微信账户里面有钱,能否可以冻结、划扣?
先说答案,微信账户里面的钱是可以冻结划扣的。
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一谈微信账户冻结划扣,我2019年快毕业的时候去执行局实习过一个月,我在执行局主要的工作就是查询欠债人名下资产,实习一个月查询了上万人名下财产情况。
在法院执行局电脑里面有一个总对总查控系统,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一套查询欠债人名下财产的系统,可以查询欠债人银行账户、微信账户、支付宝账户、公积金账户、名下车产、房产、名下股权账户,而且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账户里面的余额能看到,可以法院执行局只要动动鼠标就可以直接冻结。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执行法官会有一些原则,就是银行账户和微信、支付宝账户余额小于2000元一般不会冻结,目的就是给欠债人留一些基本生活费,还有车产、房产如果在异地需要执行法官亲自去当地查封或给当地法院发协助执行,公积金账户查封也需要去公积金管理中心查封,执行局一般也不太愿意查封,因为股权价值不好确定而且变现存在难度。
当时我在执行局实习的时候,微信、支付宝账户冻结的时候老出现问题,就是鼠标点了冻结,但是欠债人微信、支付宝还能继续使用消费,实际上就是没冻结上,当时还给上级法院反映过这样的问题,可能当时系统还没有那么完善,现在总对总查控系统应该比较完善了,微信账户可以立马冻结。
总结:现在大数据使用越来越广泛,基本上电子系统财产登记都要实名制,这样个人名下的财产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一览无余,微信账户也不例外,当然可以查询到然后冻结划扣 ,当然现金目前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是查不到的,不过国家对五万元及以上现金存储和取出也进行了一定的管控,而且现在也在推行数字货币,可能以后现金会逐步使用范围缩小,那样查询欠债人名下财产会更加便利!
“老赖”微信存款当然能够冻结、也能够扣划,理由如下:
我们是专业的律师团队,在办案过程中成功冻结、扣划了很多“老赖”名下的银行存款、微信存款、支付宝存款等等,成功为委托人追回了款项。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分享经验:
怎么冻结、扣划“老赖”微信存款
1、在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的同时向法院提交需要冻结的微信账号、实名认证人;否则法院可能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4)款的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财产保全,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并提供明确的被保全财产信息或者具体的被保全财产线索。
2、如果确实没有被保全人的微信账号的,可以在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的同时向法院提交一份《网络查控申请书》,申请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的方式确定财产线索。
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人民法院依照本规定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作出保全裁定的,在该裁定执行过程中,申请保全人可以向已经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执行法院,书面申请通过该系统查询被保全人的财产。
小贴士:冻结微信存款的期限为1年,在1年期满前1个月内一定要申请续封,否则微信存款账户会自动解封。
随着“执行”法律规定的完善,当一个“老赖”变得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实施信用联合惩戒,对于“老赖”而言不仅限制高消费、上征信黑名单等还在完善其他限制,过往有“老赖”不把钱放银行,把钱放“微信钱包”“支付宝余额”内逃避执行,但现在也能同步执行了。
从法律上讲,老赖微信里的钱属于老赖个人合法财产,属于法院强制执行的对象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各国法院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网络检查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冻结和扣划老赖名下的微信存款 。
目前人民法院的执行系统已经和腾讯、支付宝关联 在核对老赖身份后,法官可以对老赖名下的银行存款、房产、微信财产、支付宝财产、股权等财产进行全面详细的查询。
码字不易,觉得有用点个赞再走吧~关注我了解每日最新法律小动态!
如有更多法律问题,可私信留言咨询或者关注询律网公众号咨询~
当然可以。
现在只要有对方的身份证号码,不仅银行存款可以冻结,连衍生的存款包括微信和支付宝都可以冻结、扣划。
问题是要注意几点:
一是区分真正的老赖与普通的债务人。如果确实是被执行人有钱不还,故意转移并隐匿财产的,必须加大打击力度,让其无所遁形。
二是必须保留被执行人的生活费,保证被执行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费用不尽相同。
一切手段要应人而宜,就事论事的去执行义务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但是出于某种原因老赖还是极少部分的,大多数还是诚而不信,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失信人有更方便的挣钱途径,而不是卡脖子,债务多数是各有所求,也不能把所有的不是推在负债人身上。
“老赖”微信存款是可以被扣划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举报奖励实施办法》规定,对于经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查实涉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可以冻结、扣划相关账户中的资金。
微信钱包、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平台也必须遵守这一规定。
因此,如果“老赖”在微信存有资金,且被判定涉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相关账户中的资金是可以被冻结、扣划的。
可以,我之前的两个执行案件法院都有划扣,不过老赖夫妻俩的微信和支付宝账户内加起来不到二十块钱,早就转移了!夫妻空壳公司骗了上亿的血汗钱,公司名下买了多辆豪车供三亲六戚使用且法院无法扣押。家里请着保姆,厚颜无耻地在法庭上大喊冤枉,说自己有很多价值很高的资产,法院执行不应该执行终本!大家可能不知道老赖所称的资产是什么?就是相互持有的他们亲戚朋友之间设立的,0元实缴资金的数十家空壳公司的数十亿一纹不值的股权!这些不劳而获丧尽天良的骗子名下的账户里一般都没有存放资金,早就做好了应对法院执行的准备!
本文由作者:用户5073347064 于 2023-08-04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94612661468268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