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你看到过农民交公粮的场景吗?> 正文

你看到过农民交公粮的场景吗?

  • 落叶跳舞T落叶跳舞T
  • 2023-06-05
  • 38
  • 共14人回复
用户路上客
「用户路上客 」发表看法
2023-06-12

不想回答!那时候的农民自己都吃不饱,反而把最好的粮食支援国家建设,而且是无怨无悔的!是怎样的高尚情操!现在的人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农民的付出?不但这些,还有每到年底还要农民交各种集资!出各种义务工!农民都做到了,而现在的农民却没享受退休的待遇!????

涵涵爷爷
「涵涵爷爷 」发表看法
2023-06-09

农民交公粮,我就交过公粮,在七十年代,我从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生产队干活。每年夏季小麦都耍往过收割,打碾,凉晒,交公粮几个环节。粮站,街道都贴有“踊跃交售爱国粮″等标语。

生产队把小麦凉晒干后,装进棉线织做的袋子(方言叫口袋)每袋装1OO斤左右。然后用马车运到粮站。

进粮站后,按次序排队,然后检验员验收,看麦干不干,干净的程度,定小麦级别,开票过磅。

再下来,把小麦袋子用肩膀扛进仓库,如果交粮早几天,倒粮方便,也随地可倒,如果交粮晚几天,哪就费力气了,就要扛着袋子从很长的木扳踩上去,把粮食倒在麦堆顶端了…。

其次,八十年代后,土地承包了,就由集体变为个人交公粮,同样把小麦晒干,拉运到粮站排队,都把最好的交给国家,如果小麦不好,要上风车吹,而且等级也低,因此,人们都必须把最好的交给国家…。

随后,又由交粮变当成交钱,九十年代又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好政策,给农民免去农业税,民心大快,社会主义好。

百花争春艳满园
「百花争春艳满园 」发表看法
2023-06-12

我何止看到过,想当年我们生产队交售的十八万斤公粮,就是靠我们这些强壮的男劳力来完成的。

一提起交公粮,大家见得最多的画面就是人挑肩扛小车推,告诉你这些都是小打小闹,而且交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下面就给大家说一说我们生产队交公粮的场景。

我的家乡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七八十年代陆路交通基本都是原始状态的土路,天旱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离县城也有十来公里。交公粮若走陆路只有肩挑,所以走陆路是行不通的。里下河地区水路交通自古发达,沟河众多,纵横交错,七八十年代里下河地区的主要运输是靠船只。船的载重量大,一条六吨的水泥船三仓齐满要装一万斤粮食,一条船两个人,十几公里水路四五个小时也就到了,所以我们这里交公粮的风景线在粮库的码头边。

交公粮虽然是一件很累的活,但是还是人人抢着去,为什么,我巧巧的告诉你,多出来的粮食可以自行处理[做鬼脸]。交公粮的那天队里会组织三四条船一体行动,生产队的打谷场上,队长过称,会计记帐,等粮食装满后,队里还会派一位干部押船。一条船两个人,晚上出发,半夜里也就到粮库码头了,停船休息,等待第二天交粮。

天亮后,大家早早的就起身准备早饭了,一切就绪后,等待粮检员上船验粮。验粮时大家多很紧张,因为对粮食的水份杂质要求都是比较高的,稍有不慎就会要求重晒,重筛,有时侯既要晒又要筛,那个工作量就大了,船上的粮食都要挑上岸,晒在粮库的广场上,晒干后还要重新过筛,这种情况大概要占到三分之一吧,有时再碰上阴雨,卖一次粮要用四五天时间。

大家期盼的就是粮检员开单子,因为开单子就意味着检验合格了,就可以直接挑上岸过称入库了,谁不想早点回家呀。从船上挑粮食上岸可是一个力气活,水面到岸上要爬拾几级台阶,到库门口有几百米距离,一担粮食有一百多斤重,过磅进库时,碰到库快满仓时还要爬几节跳板上库顶,一百多斤的担子压在肩上,挑板可软挑担人的腿可不能软呀!

我们当年交公粮稻子在盐城城西粮库,小麦在盐城面粉厂。只要是交公粮时间段,每天的码头边多有几十条船只,有时还会排成两排,那个场景还是非常壮观的,但农民也是非常辛苦的,现在好了,种田人不用交公粮了,交公粮已成为历史的回忆了!

龙龙6576
「龙龙6576 」发表看法
2023-06-09

你看到过农民交公粮的场景吗?什么叫看到过吗?亲身经历,农民打下粮食,在场院扬场,把上风头的最好粮食,装袋,装车,送粮库,经过检验关,水份,杂质,和粮食清洁度,合格,评出等级,方能检斤入库,如果有一条不合格,就返回重新晾晒。清理直到合格,才能重新送去粮库质检,等到剩下的粮食重新出风,才能分给社员当口粮,交国库的粮食,到什么情况下都是最优质,合格的粮食,农民虽然自产粮食,但是自已的口粮根上交粮相比,都会差一个等级,这就是当时的农民,无愿无悔,丰收了,农民送粮车上,都挂着横幅,交爱国粮,一颗红心永向党!想想那时候,热血奔流的年代,农民真的是好样的!

用户万州香炉山人
「用户万州香炉山人 」发表看法
2023-06-13

怎么没看见?我从六七岁开始就交过公粮。土地改革以后,我家分得了十几亩田和地,由于住在半山腰,田离家要走三里多路程,地在我家周边,以坡地为主。家中八口人,只有父母亲能下把干活,两个哥哥和姐姐四个都在小学念书,我最小。

记得在一九五四年,我还不到七岁,家中一次要交一百多斤公粮,交公粮的地方离家大约十里路程,父亲一人挑不走,剩下十来斤,就由我来用小背篓背,天不亮开始起程。下了几层岩,又上了几层岩,才能到达粮食收购点。本来粮点与家遥遥相望,就是一个在山那边,一个在山这边,背起一袋麦子走了两个小时,父亲挑累了不说,苦了我这个才几岁的娃娃,不知在路上歇了多少次,当放下背篓时,两脚直发抖,收粮的叔叔摸着我的头,说我真能干,还好,由于在家是选的好麦子叫“三月黄”,叔叔一看就过了称。回家的路上,爸爸还背了我一程。这是我第一交公粮,直到今天还记得那个交公粮的场景。

到后来的合作社时,就在离家一公里的地方,新建了粮站,从此,交公粮再也不用走多远的路了。

到人民公社时,我家被般到离粮站不到半里路的地方,几十百把斤公粮只换上两次肩就到了。

在交公粮时节,我看到其他的生产队早出晚归的挑粮队伍来来往往都从我家门前过,从早晨天未亮开始,吆喝声、号子声不断。

我们家也其他家庭一样,成了桃粮人煮中饭吃中饭的地方,因有个加工房在我家旁边,他们出门时,队长批准多挑点谷子麦子通过加工,由我们家出柴草吹具蔬菜,不但我们可以一起吃大锅饭,他们还会把没有用完的粮食留些给我们一些。所以,我们喜欢交公粮的那段时间,因为作为我们家来说,可以得到些好处。

栖哈丶
「栖哈丶 」发表看法
2023-06-12

我的家乡就是稻谷主产地,湖北的江汉平原。

秋粮收 购季节 ,国家是在各地的粮食收购站 就开秤了。

眼看着粮堆一天天长高 ,落后的生产队 老百姓队长都非常着急 。因为粮堆越高 ,卖粮的时候 往上爬的越艰难。

我那些年和几个本队的青壮年,就是专门等候在粮站背粮上堆的。

那时候装粮食都是麻袋。满满的一麻袋稻谷净重多半都在60多公斤左右。牛车拉来了,排着长队等候验质,验质过关了排队过磅。

这每一个环节一点儿都不能疏忽。干卖粮这活没有大力气,动作不麻利,人家别的队一下就把你给挤开了。整个场上的人们,都是头顶烈日,满脸通红,汗水淋漓。

粮堆高起来的时候,背着重重的麻袋包要爬上只有几十公分宽的木跳板上,那跳板又高又陡,一步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埋头追着前面的人,后面的人又蹬蹬的追上来,那真是有种玩命的感觉。

好在那时候正年轻着,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大家就跟比武似的不服输。有些力气大的,一百多斤自己上肩,从不要人帮。

还是有令人痛心的事情发生了。桥河村的一个青年小伙子来卖粮,他是队长,人生得英俊壮实,干活样样都行,队里从不落后。那天他是身先士卒,轻轻夹起一百多斤的粮包就往高堆上冲,跳板已升到了两节,很高了。有些人望而生畏,都不敢往上爬了。只见那小伙子背包上跳如履平地,眼看就要到顶了,谁知他一个趔趄身子一侧,整个人从那样高的跳板上重重摔下来。

性亏离镇上不远,有救护车送医院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却成了高位截瘫,终生未婚。

农民交公粮的辛酸往事讲不完。都是血泪汗水。今天的一些人听了感觉非常惊讶,但我们不应该忘记,新中国大厦的基石,正是这些无数憨厚的农民,用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构筑起来的。忘记了他们,就是忘记了根本!

沿用原来名号
「沿用原来名号 」发表看法
2023-06-09

我不仅看过,还亲自古交公粮。最早用的是手推车。每人推二百公斤,后来用拖拉机送。到粮站后,要排队等叫号,后经粮站验货合格后,然后过秤,把一百公斤的麻包扛进粮库。如果质量不达标,就要运回生产队重新处理。其中的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

用户一叶
「用户一叶 」发表看法
2023-06-13

若说过去农民交公粮这事,我还真还经历过。七十年代中期,我己经是下乡插队几年的老知青了,生产里的各种农活,虽然称不上行家里手,也算拿得起放得下了。那年交公粮时节,有幸队长派我跟了几天交粮车。(那叫俏活一般人还干不上呢)。

农村秋收地里活忙完了,最要紧的就是打场交公粮。场院上堆满了等着脱粒的高粱头,玉米棒子,豆子垛。那时全队男女老少齐上阵,扬场的,簸簸箕的,剝玉米皮的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不热闹。

那时候,脱粒还不是完全机械化,一个大队都没有一台脱粒机。公社机站有几台脱粒机根本就不够用。各大队都爭先恐后的租着用,为了抢进度,那叫“歇人不歇马”黑天白天连轴转着干。经过脱粒风出来的粮食,分为三等。头稍颗粒饱满最成实,得留出一部分来年作种子,其余的装袋子交公粮和征购粮。中稍较次一点用来分口粮和作储备粮,末稍作马料。

当时的口号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然后才是分给个人自己的。

我们队有三挂大马车,交公粮的那些日子,车老板是很辛苦的。

粮库离我们村大约40多里路,为了排上个靠前的号,就得起大早去。

初冬时节下半夜很冷,几挂大车马喷着白气,不停蹄的赶到镇上,天还没亮。粮库门前街道却己经排满了各村送粮的大车,长鞭林立煞是壮观。

库粮上班之前,每挂粮车都划了号。要按排号顺序,去验质,检斤,入库,开票结算。没划上号的当天就交不上了,只得等到第二天再交。

粮库中午有免费食堂,白面馒头,白菜炖大豆腐管够吃。我记得大家都是一筷子串上五个馒头,那场景真叫吃得高高兴兴热火热天。

等到下午排到了号,顺利的办完所有手续,回到队上,卸了牲口,己经八九点钟了。眯一会儿,又得去场院装车出发了。

老农民辛辛苦苦的忙活,没的怨言,没的说,却奠定了共和国的基石,功不可没。

触目惊心徐身守
「触目惊心徐身守 」发表看法
2023-06-13

我土生土长一辈子住在农村,交公粮的事尽身体会过,稻它成熟收割后的谷子经晒干后用风车吹掉壳子挑选最好的无病虫的稻谷用萝框扁担肩膀挑着谷子交到乡镇粮站,远的地方来回二三十里路起早摸黑到家。收购站有检验员用长管刀插一袋检测干净度和水分,水份含量以14度为标准,超过者要重新凉晒,公粮为上交国税的义务粮无私奉献,交完公粮交附加粮就是那些县乡村各干部的工资,每年必须得交,否则乡村干部几十号人到你家来半拿半抢拿走,来年收成差时只有紧索腰带为持生计以野菜红薯南瓜等杂粮煮粥充饥,冬天天气寒冷都是与两歺来度过节约杂粮,这就是农民五六十年代的生活情景。

乡村淇译
「乡村淇译 」发表看法
2023-06-06

我是乡村淇译,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 你看到过农民交公粮的场景吗?

说起交公粮,我想一些六零后和七零后都是经历过的,八零后有一部分人也是赶上了了一个尾巴,至于九零后以后就不知道什么是交公粮了,因为我记得我们这边是九七年的时候取消了交公粮,全面以交钱为主了。

而我作为一个八零后靠前的也是看到过这样的场景的。

当时我家住的地方离两站就隔了几条街,在九七年以前,每年一到了收公粮的时候,粮站附近都是农民排着队的来交公粮的,那是人山人海的,从早上一直能排到晚上都是有人来交公粮的。那个时候人们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

而且那个时候交公粮是分等级的,分为一等粮二等粮和三等粮的,等级的不同,你所交的公粮数量也是不一样的,这个粮食的等级是从水分和出米率来算的,也是粮站验粮员说的算的。

我有一次就跟着我的父亲一起去粮站交公粮去了,因为离得近,我自己就可以走回家,当时我父亲是早上六点钟就把粮食装到马车上面去了,赶着马车去的,我就在后面跟着,我们也就是走了能有十多分钟就到地方了,可是一到地方一看,霍 已经有很多人了,这些都是离粮站比较远的,他们在家也走得早,所以来的就早,可是没到七点半不开门啊?就只好在外面排队等着。

在这个时间我父亲就跟一起排队的人聊天,毕竟都是十里八乡的大家平常也都是认识的,就聊一些,今年收成怎么样,大了多少斤粮食,你们家交多少之类的,毕竟当时太小也没怎么理会这个。

在排了一会能有九点多种了,才排到我父亲这,我父亲后面还有长长的一溜人呢?在进入以后就是拿着交粮的票据给粮站的人,完事他们给验粮,看看你的粮食怎么样,合格不合格。

那个时候我家一个亲戚也是在粮站里面上班的,在当时谁要是粮站上班,那可是是一个美差的。我父亲就是找到我家这个亲戚,让他帮着看一下,不然的话,粮站那些人能把你一等粮说成二等的,反正就是不合格,只要是找了人,或者给他们买盒烟什么的就没事了,就正常来。不然让你拉回去从新弄的都有。欺负人是常有的事。

我家也是没到十二点也就是交完,我就跟着我父亲回家了,可是在我们出来的时候,看到排队的人还是有不少的,有的中午回不去,就在家带点干粮对付一口等着。在大冬天的也是确实不容易。

后来长大了,在九七年以后也是不用在交公粮了。都是以现金的方式直接交费用了,农村人也是减轻了不少负担的了。

后来我也问我父亲,那个时候家里生活都是不富裕,怎么大队还让交那么多公粮啊?

我父亲说,种地交粮天经地义,再说我们这也是支援国家建设。

其实说起来我父亲他们那一辈人对于国家的认同是非常大的,宁愿自己家里苦点也是会支援国家建设的,虽然出不来什么大力但是在粮食方面还是可以的。都是任劳任怨的,从来不抱怨什么的。

发表自己对于农村的一些看法,分享一些农村趣事和自己养种植经验,喜欢可以动动你发财小手关注一下吧。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老马识途
「用户老马识途 」发表看法
2023-06-07

不仅是看过,而且亲自跟着生产队的牛车、马车去交过。我们这儿都是生产队,每年秋后每个生产队该交多少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都是有规定的,如果那个队某一种农作物丰收了,除了国家规定应交的外,还可以卖余粮,这样公粮和卖余粮获得国家给的钱,生产队根据钱数多少,按工分,分给农民,有的家因劳动力多,可以得到几百元钱的分红钱,劳动力少或其它原因,有些家分不到多少钱,有可能连口粮钱都不够,当然生产队会适当照顾一下。交公粮很热闹,农民也很响应国家号召,起早贪黑的排队到粮库交公粮。农民为国家建设是出了大力的,不能忘了当年的这些老农民。

感恩的心顿悟
「感恩的心顿悟 」发表看法
2023-06-13

我就亲自去交过公粮、棉花、鸡蛋和牲猪????,还在粮站过夜,我们离粮站2.5公里,上午去粮站交公粮不合格或者是上午人多排队卖不了那就要在粮站过夜,还要自己从家里带吃的喝的和睡的东西,那时候基本上都是用板车拉粮食去交公粮,后来有的家庭有拖拉机了,几家就凑在一起拉一车公粮去交,但用别人的拖拉机那是要给钱????的,但我没有感觉苦累,因为那是为国家和集体做贡献所以说不感觉苦累,严格的来说共和国的大厦????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兄弟支撑起来的,工人农民为国家和集体做的贡献最大,但受苦受累的也还是工人和农民,请少数人特别是少数专家(砖家)和教授(叫兽)少数不要再歧视污蔑陷害讽刺工人和农民了,要知道你们吃的饭和用的所有的用品都是工人和农民为你们做的,没有工人和农民你们什么都不是,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68年的猴子????路过!

葛蒲生
「葛蒲生 」发表看法
2023-06-09

我是四七年生人,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交公粮都经历过。责任制前交公粮干部带领,社员不抄心。粮站干部在埸内督促,社员装大車去往仓库里扛粮就行,过称有干部。

一九八一年后,每年的6月25日左右,村民们赶着牲畜拉着铁辕小平車,往粮站交粮,一路上车水馬龙,一派昇平气象。由于粮食大幅度增产,各村都冒出了真真假假的万元户。刹那间,好象农民肥的流油了!耕牛、土地、还有售粮后奖售的自行車,农村到処是欢声笑语!

到了84年很快出现了卖粮难,粮食在顷刻间失去了往囗的光环!但是粮食产下了,不卖粮,换不来再生产的投资款。所以、卖粮的村民半夜点灯起床吃飯,赶着牲口車,天不亮到达乡镇粮站。站外卖粮的車排了二里长,粮农们耐心的等待着入门券。券到手后,方可入站验粮。有时人多轮不上验,粮农们还的吃在街头,睡在街头。他们是无法入睡,他们倒像赶庙会一样去见证人山人海的大聚会。牲口也囬不了家,它也只能陪着主人啃着雪白的饅头,享受着有生以来最好的美餐!不过,它只能在焦躁中垂头丧气,撂着蹶子。

粮农呢?个个喊冤叫屈,身心倍受折磨!

福中44768
「福中44768 」发表看法
2023-06-14

自从生产队到八三年大包干,以前都是集体交了公粮,大包干到九七年前,都是农民按人口交。我一个六十多岁农民,亲身经历过,那个时候,交公粮认为是应该的。农民交公粮,从没听说过谁有怨言的。只是近来,若干拿农民说事的喷子们,別有用心的对最忠实的农民说三道四,有意思吗?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