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叔退休之前曾是我们当地一家国企的技术部门经理,大小也算是一个中层的领导干部,虽然级别不是很高,但由于所处的职位比较关键,表叔在单位里有着十足的话语权。
前两年表叔退休了,表叔本想着好好地享受下退休后的悠闲生活,没事种种花、下下棋。可奈何表叔是那种闲不住的性子,退休两个月后,表叔就不耐烦了,感觉退休后这种每天无所事事的日子就是在浪费时间。
他脑海里萌生了一种出去再找一份工作的想法,想要发挥发挥余热。
一次偶然的机会,表叔从朋友口中得知,有一家私企想要聘请一名有技术、有经验的技术顾问。表叔一听这消息立马起了兴趣,在经过了解后,表叔说这个职位简直太适合自己了。
在朋友的介绍下,表叔和这家私企的老总见了一面,经过一番交谈之后,私企老板对表叔展现出来的专业技能所折服,当即就拍板决定,聘请表叔为这家私企的技术顾问。
当天晚上,表叔兴高采烈的回到家向家人们分享这一喜悦的消息,但是家人们的反应却十分平淡。
甚至还劝说表叔,已经一把年纪的人了,别再出去瞎折腾了,把身体养好比什么都重要。可是表叔的性子倔,他决定的事谁都拦不住。
找到新工作的表叔心里也非常高兴,当天晚上自己还独饮了二两小酒。
这件事还得从表叔退休后的一个习惯说起。
退休后的表叔每天下午都会去旁边的公园下棋,一来二去后也认识了几位关系不错的棋友,这几位棋友都和表叔差不多,都是到了退休年龄退休下来的。除去刮风下雨,几乎每天下午都会相约在公园里下上几盘象棋。
表叔找到新工作了,自然而然就不能再去下棋了。
这天下午表叔下班的早,回家的路上正好路过公园碰到了那几名棋友。遇上了肯定就要闲聊几句,其中有一名棋友问表叔,这几天怎么没来下棋。当时表叔也没想太多,就把在一家企业当技术顾问这件事说了出来。
等表叔说完,一名张姓大爷顺嘴说了句:老李,你这以前是国企的领导干部,怎么还给私人企业打工去啦。
表叔一听张大爷说这话,顿时感觉脸面上有些挂不住,对张大爷说的话感到十分生气。而这名张大爷也察觉自己说的话不太对,连忙解释说没别的意思。
表叔心里虽然生气,但也没当场发作,只是解释说:这是一个朋友开的公司,人家知道我退休了,特意找了我好几次想要聘请我,我也是推脱不开才答应的。
说完这些之后,几个人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再继续讨论,表叔也是闲聊了几句后随意的找了借口离开了。
当天晚上,表叔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一直回想着张大爷说的那句话。国企、领导、私人、打工这些字眼在表叔的脑海中不停的出现,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表叔对新工作已经没有了那份激情和热爱,对这份新工作已经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还产生了厌烦的心里。
终于在入职第七天的时候,表叔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心里上的煎熬,他找到了私企的老板并提出了辞职的请求。
辞职之后的表叔再也没有出去找过工作,安心的过着退休的生活。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些领导干部退休后到企业工作,能力上肯定是有的,要不然企业肯定不会聘用。出现辞职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角色没有转变过来
退休人员以前在单位或者国企是领导干部,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得到下属、同级同事、上层领导的重视。在各自的部门中甚至是说一不二,没有反对的声音。
但是在企业中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私企。私企要求的是工作效益,谁的工作效益好,谁就能够服众。
如果退休人员的角色没有转变过来,还端着以前当领导时候的架子,那肯定不能服众的,同事们还会产生厌烦的心里,这样也就不可能融入到企业的氛围中。
2、心态没有转变过来
退休的领导干部以前在单位或者国企的时候,感觉自己是吃“皇粮”的,手里捧着的是“铁饭碗”,在介绍自己工作的时候有一种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可是一旦退休后到了企业工作,就会变成了给私企老板打工的“打工仔”,而且退休的人岁数肯定都已经偏大了,在这么大的岁数下给私企工作,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3、忍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目光
退休人员以前在单位或者国企当领导干部,周围的朋友、亲戚都是羡慕、崇拜的眼神,觉得这个人有本事、有能力。
可是这些领导干部退休后一旦到企业工作,那迎来的可能是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仿佛是在说:“以前是领导干部,现在怎么给私人打工”这样的话。
所以,很多退休的领导干部都忍受不了这样的异样目光,心里面甚至还会胡思乱想,才导致在企业没干多久就辞职。
很多退休的领导干部正是因为心态、身份,再加上他人的流言蜚语,才导致在企业干不了几天就辞职了。出现这样的心理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不同,角色定位肯定也就不同。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退休的领导都是这样。他们或许是为了不让自己闲着,或许是为了多增加一份收入,他们在退休后会马上找一份新的工作,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工作中去。这类的退休领导干部,在心态上转变得非常快,适应能力也非常强。
总之,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大家在退休后还会出去找一份新的工作吗?
我认识的一位张姓当局长的领导干部,他退休后到一家企业当顾问,干了不到3个月就负气回家“喝茶”去了。他感慨道:“退休后到企业当顾问,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情。”
张局长是我们市某局副局长,手中有一些权力和人脉资源,协调能力比较强,和某私企老板私交不错,给这家企业办了不少实事,是公司的座上宾。
老板对张局长承诺说:“等你退休了,我聘请你来公司当顾问,有个喝茶聊天的地方。”
张局长信以为真,也真动了退休后到这家企业当顾问的念头,更加积极为这家私企出力办事了,好为今后去这家公司当顾问做好铺垫。
老板让他来公司当顾问,本意并非是让他来“喝茶聊天”的,而是用他来协调社会关系、为企业争取利益、给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
张局长退休后没有忘记老板对他的承诺,便主动联系老板去公司当顾问。老板念于张局长对公司有恩情,也碍于情面,便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每月给开5000元的服务费。
张局长高兴地如约而至,幻想着在这家公司发挥余热,度过退休后的晚年时光。
可现实却啪啪地打了他的脸,来公司干了不到3个月便负气回家“喝茶”了。
一、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失去了利用价值。
他在局长位置上时,有职有权,有一定的影响力,给企业协调关系时别人给他面子,办事容易成功;可当他退休后,无职无权了,别人自然便不再给他“面子”、不买他的账,给企业办事说话就不好使了。
老板让他去办了几件比较棘手的事,大都没有成功,即便是有一件事情成功,也是老板亲自陪同才办成的。这让老板对他的存在价值产生了怀疑,不再对他抱有过高期待了,于是便开始对他冷落。
二、水土不服,不接地气。
张局长当领导当习惯了,说话办事总是站在机关领导的角度上,尽管他理论水平比较高,提出的建议也有比较高的高度,但是,却不切实际,不接地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常常不被老板采纳,还引起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不满。这让他感到十分失落,总有一种挫败感,总以为自己是来白吃饭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三、受不了老板的委屈。
他当局长的时候,老板对他尊重有加,在他面前总是毕恭毕敬的,甚至是连句大话都不敢说。可他当了老板的顾问后,就成了老板的下属,老板不再拿他当成座上宾了,老板对他的要求和对待普通员工差不多,批评也不留情面。这让他难以接受,一个堂堂的局长,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
四、放不下架子,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张局长这人自尊心很强,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一旦遇到别人对他有什么负面的评价他就受不了,得窝囊、纠结好几天。
有一次他在公司转悠时,偶然听到几名员工私下在议论他,让他觉得很难堪。
一个员工说:“张局长这人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堂堂一个局长还真能放下官架子,为了挣那点钱甘愿挨老板的气受,何苦呢?”
另一个员工说;“就是,领那么多的退休金,在家安享晚年不好吗?还真能忍受得住老板的臭脾气,何必寄人篱下呢?”
张局长听了之后,心里五味杂陈,下定决心回家“喝茶”了。
不建议领导干部退休后去企业当“顾问”。
凡是去企业当顾问的,一般都没有好的结果,这是过来人的经验教训。
人要有自知之明。
领导干部退休了,也就意味着从职场上“消失”了,没有人再把你当成领导干部看待了,别再拿着个老脸蹭面子了,否则就是自取其辱了。在家安度晚年、修心养性,多活几年多领几年的养老金是明智的选择!您说是吧?
09年常总被李董事长高调引进为集团下属置业公司顾问。所谓高调,是常总进入公司时,李董召集集团全体高层会议,宣布常总任命时,明确表达,常总是他青年时期一直崇拜仰视的偶像。当年李董还是民办教师时,他就是区委负责人。他在大会主席台上做报告的情形,至今深深在脑海里打下烙印,今生能聘到他来公司做顾问,简直是莫大的荣幸。
考虑到常总退休前是县市区负责人(曾经管过城建工作),级别已是正处级,不便直接聘为总经理,因此任命他为置业公司总经理顾问。常总在集团高层会议上,很低调谦虚,但决心很大,表示一定会发挥自己优势,助置业公司一臂之力。
说实话,置业公司地产项目是把老城区原工厂地块进行开发,工厂转移到县城开发区进行设备更新技术升级。
因为牵扯ZS引资实体企业,地产项目手续办理过程中,身为实体公司行政副总的我,应该说是在常总领导之下工作的。作为曾经管城建的领导,他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的相关政策了如指掌。有常总的指导,我们的工作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可是,常总不到半年就辞职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领导干部退休后到企业当顾问,很多干不了几天就辞职。通过跟常总共事一段时间,我应该基本了解了其中的原因。
常总过去是李董非常敬仰的领导,刚来公司的时候,李董及公司上上下下尊重有加。但进入具体工作的时候,小事常总可以做主表态,但很多事情每个人的视觉不同,处理的方式方法就有差异。常总就不可能像之前做领导时一样,遇事自己表态说了算。
在地产项目规划里,有占地15亩,建筑面积近30000多平的商业综合体。因为公司资金紧缺,李董欲将该地块转让变现。而常总却非常看中项目的商业价值。强烈建议公司自主开发,建成城市商业综合体后,无论是出租或自营,都有广阔的未来前景。
当然,企业是李董独资收购,他执意转让,常总也没有继续坚持下去。但与转让的乙方合同谈判的过程中。李董指定常总牵头谈判,而常总却认为置业公司总经理是谈判的牵头人,他负责就相关土地建设等政策进行把关就行。
尽管矛盾不是什么大的根本性的问题。但涉及到常总和李董这个级别的领导,自然感觉内心不太好受。究其原因,常总的角色由正处级领导,变为李董旗下的职业经理人。尽管彼此心里都清楚,但具体工作中,其实内心都非常别扭、不适应。
常总在领导岗位上时,经常是每条工作线上都有具体分工负责的人。哪怕是公司顾问,到了民营企业,身份一样还是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是不设“甩手掌柜”的,很多时候,即使是顾问,除了决策指挥以外,很多工作须得自己带头具体去做。
还是拿那规划占地15亩的商业综合体来说,谈判起码近10轮,合同的条款,常总都得亲自动笔修改。毕竟我们其他人对政策的了解和理解都没达到他的那个层面。常总说,这个甲乙双方的合同谈下来,加上其他工作事项一掺和,自己简直脱了一层皮,过去从来没有这么费心费力费神的。
他表示:来公司一个月的工作量,都抵得上体制内半年的工作量了。长期这样下去,怕是自己的身体会吃不消的。
房地产项目在2009年还是非常红火的。因为涉及到实体企业的土地转让等问题,有一次常总带我一起找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副县长之前就跟熟悉常总的领导身份,见面两个人都非常客气,就政策和专业问题,副县长一板一眼地跟我们讲。我执意坚持,汇报企业运行现状,请求ZF能站在实体企业的角度,全局考虑问题,快速办理相关手续。副县长见我说了那么多,开始用领导的口气教育我,要求我。我尽管心里难受,还是硬着头皮表明公司的想法。常总一言不发,偷偷暗示我作罢。
回公司的路上,常总对我说:我分管城建工作时,想必副县长还没参加工作。现在他给我们打官腔一套一套的,我们还必须认真听着。常总摆摆头:“我不好多说,没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常总是觉得副县长没给面子而难受,还是感觉自己级别高,还得求着比自己级别低的人办事而难受。总之常总一脸的不爽。
常总出道就在体制内行政岗位上,从乡镇普通办事员一步一步都到地市区的一把手岗位上。无论是他的政策水平,理论基础,综合素质,人品素养等都是出类拔萃的。他有着地产项目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也有着广泛的人脉资源。
县长来实体企业调研工作时,我才知道,他曾经是常总在地市区工作时的直接部下。我得知后,非常高兴,觉得地产手续的问题,常总可以利用这个身份直接向县长反映。常总笑笑,都是过去式了。如果不是我在公司任职,x县长三请四接我吃饭,我还未见得答应。常总仍然摇摇头,若有所思,自言自语:“嗨,如今,不想说”。
看得出,常总不想因为公司的事情,低三下四自降身份去求别人。说实话,我非常理解。
半年快过去了,地产项目进展缓慢,工作总结时,李董显得非常急躁。开大会时高声批评置业公司一把手老总和我,说我们办事效率低,工作拖沓办法少。半个字都没批评常总。
会后,我还真有点不服气,觉得李董偏心。D二天就没见到常总,李董告诉我们,常总身体不适,请假回家了。
以后,在公司再也没见到常总了。
领导干部退休后,就55岁-60岁了。从体制内退下来,应该说物质上不缺钱花,精神上也属事业有成。如果觉得精力充沛,可以发挥余热,可以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中去充分展示。
真就没必要尝试进入企业,无论是当总经理也好,还是当顾问也好。角色变了,地位变了,身份变了,心态变了,纵使你有一身的学问,能力,抱负,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短时间内,是很难让你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局只能是辞职走人,给自己留下不必要的遗憾!
一,不是个个的领导都能到企业当顾问的,你发挥不了作用,企业也不会用这些人。二,有的企业确实利用有些退休干部的丰富资源,为企业牵线搭桥,为企业发挥效能。三,在机关与在下面基层和企业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慨念,你没有本事,也会被时代淘汰的。四,不是干不了几天就辞职,而是适应不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侯。有的规章制度必须去执行。五,又不同于在机关当顾问,是闲福的,到基层去,到企业去,是西码事,尤其企业不会养闲人,更没有免费的午餐。
公务员退休有规定,特别是曾经担任领导职务的人,退休后三年时间内,不得接受相关的企业和单位的聘任,担任职务领取报酬。退居二线未办理退休手续去任职,属于违纪行为,一经发现,必须退回企业发给的工资,解除和企业的聘用关系。有的人钻法律的空子,在职在任时为企业搞利益输送,时机成熟立即辞去公务员身份,到企业担任领导职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种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老李从国资总经理位置退下来后,被一个民企好友邀请去做顾问,一共做了三个月,来的时候风风光光,走的时候悄静无声。
再见到他的时候,能感觉到他的无奈,大家都觉得可惜,有这么好的经验,偏偏不能给公司帮助,到底怨谁?反正是乱猜一气。
老李说:“公司不是让他来顾问的,说拔苗助长不太合适,老板就是想收割他的资源,但这样做终究会触碰到一些做人的原则和底线”,说白了,就是“目的不清,三观不合!”。
百度词条上把顾问定义为:泛指在某件事情的认知上已经有多年经验,并且擅长解答疑问的人,他们可以提供顾问服务,顾问提供的意见以独立、中立为首要。
细分的话,有:技术顾问、法律顾问、投资顾问等,利用原有经验,帮助顾问单位解决不专业的问题。
这就清楚地表明,顾问是去解答问题的,不是去带队伍,做管理的。
很多老板看着有些大公司的领导经验丰富,格局宏大,费挺大劲儿挖过来后,就转变成想利用对方的人脉和平台资源,至于经验,说句不太中听的话,除了核心技术资源,其他的都是想当然。
每家公司的发展都自带风格,管理也是同样,不同公司不能复制,更不能抄袭,老板们不傻,他也不允许用别人家的东西做自己的饭。
所以,当顾问,一定要搞清楚去顾什么,把工作规划清楚,最好量化,否则,就是一个大坑,来的时候光鲜亮丽,走的时候浑身泥巴!
我有个老领导,退休已是近十年。临近退休时,因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由于经常与企业负责人打交道,加之该领导性情豁达开朗,与企业人员相处非常融洽。在工作闲暇之余,多名民营企业区域负责人多次邀请,并规划在退休后进入企业担任区域高层副职领导。随着正式退休,一段时间后也如愿进入老领导看好的一家企业,企业方也很重视,为其安排了单独的办公室和车辆。刚开始工作,双方配合默契,老领导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也帮助企业解决了几个困难。
随着时间推移,在遇到问题时,老领导的人脉推动也越来越慢,工作开展压力逐渐增大。这种情况下,企业负责人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原来见面的笑容越来越少,费用的报销上由慢慢拖延到开始拒绝。看到负责人的态度,其他员工也开始慢慢疏远,逐渐的,老领导被该企业边缘化,虽然工资还是按时发放,但心理的落差开始越来越大,最终不到一年时间,就从企业辞了职。企业负责人组织欢送后至此老死不相往来。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题主提出的问题就不难回答了。
一是领导退休后,原来的职权没有了,虽然还有一些人脉,但只有回报没有付出的人脉不会维持多久,终有一天这种关系会土崩瓦解。
二是领导原来是体制内,只要有职位,永不过时,社会地位好,单位内部前呼后拥,一片阿谀奉承之声。而企业是以利润为目标,每一个人都要有存在的价值,所谓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在企业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企业的目的是利益,当你能带来利益时,老板笑逐颜开,所有的人都会为你歌功颂德。当你没有价值时,连门卫都不会高看你一眼,其中的落差只有自己知道。
三是圈子不同,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不同,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的工作强度和对制度、目标责任等方面的把控上要远远大于体制内。与快退休的人员,尤其是快退休的领导来比的话那直接就是天上地下,高负荷的运转完全不能适应。另外,企业人员和体制内人员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时候的“直接”会让人很难适应。
欢迎讨论!
首先我在职时不是什么大领导,但是退休后被别的单位返聘也辞职了。一是一把年纪了每天必须按时按点上下班,和年轻人挤电梯,排队打饭,打扫卫生就显得很另类,别人看着不舒服,自己也觉得别扭。二是你过去是领导,现在是职员,现职领导给你布置工作不好吆五喝六的,放不开,即使工作有误差也不好说。三是熟人见了说怪话,老了爱钱不要命了。与其受罪还不如不干了做好自己的事情,过了80岁社会都嫌弃了,时间宝贵好好潇洒。
这是肯定的,也是必然的。
企业是干什么的?即使国企,也要追求经济效益。需要的是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业务型人才。
而领导干部,特别是混机关多年,整天不是拿腔捏调地开会讲话,就是走马观花的到下属单位指导调研。
应酬多了,学习少了;专业丢了,官话溜了;实干精神没了,形式主义多了。
您说,他再到企业做谁的顾问,"顾问"什么,又有谁听他的?
用不了多久,就会自感无趣,聪明的,自然主动灰溜溜地溜了。
我的一位领导,副县级实职,大小也算领导干部。
在职时,他喜欢读书看报,评点时事,高谈阔论,夸夸其谈。
去年退休了,趁人刚退、茶尚热时,到一家私企做顾问。
退休前他自信满满,自忖在机关多年,懂点法律皮毛,便毛遂自荐地当了法律顾问。
谁知半年不到,便主动辞职了。
为什么?
他经办的3个经济纠纷案件,全给办砸了。
能不砸吗?
相关的法律条文已经修改了,可他还搬着10年前的法律版本在引经据典呢?!
更要命的是,现在都是网上办案,可他蹲机关30余年,硬是不会码字,也不会上网。
平时需要填表写总结,有内勤代劳。他动动嘴巴即可。
可是到了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谁也不伺候谁。任他吹胡子瞪眼也是枉然。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之快,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若不与时俱进地学习,只靠吃老本、凭经验去拓展新天地,别说大展鸿图了,就是滥竽充数也混不了多久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是实话实说。若有得罪之处,还望多多原谅。
一句话,企业请退休的领导干部做顾问,无非就是想利用领导退休后的残余能量。
我有个老领导内退后到一家私立医院做了顾问,私立医院为什么要邀请他呢?
主要原因是他退休前做过卫健局的领导,他过去做过好几个基层单位的领导,人脉很广、业务很熟。
老领导到这个私立医院以后,还真为他们做了不少事,拉了好多的业务,壮大了医院的实力。
医院里平时对上的业务如果不顺利了,老领导会帮着出面协调一下,很快就能解决到位。
这个私立医院过去从来没承接过体检业务,自从老领导去了后,医院将体检业务也做了起来。
医院自从成立了体检科以后,老领导开始发挥他广泛的人脉资源,和很多单位联系,给这个医院拉去了好多体检业务。
我们单位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我们单位已经换了三家医院为职工安排体检,老领导亲自登门推广后,我们领导欣然同意了,将我们单位和下级单位一二百号人的体检安排在老领导推荐的这家医院里。
除此之外,医院和周围的商家、居民有了任何矛盾纠纷,老领导也发挥了他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找街办、找社区、找对方当事人,从中斡旋沟通,为医院解决了几件麻烦事。
医院过去不敢接纳危重病人,很多家属不愿意让病人在家去世,想找个医院让病人最后能不受痛苦的离世,但大多数医院不愿意接收这样的病人。
医院一是嫌麻烦,怕担风险受连累,另一方面和殡仪馆没有达成相关协议。
老领导首先帮着医院找民政局,再通过民政局找殡仪馆,和殡仪馆达成协议以后,尝试着接了几例病到末期的患者,没想到家属特别感谢医院。
病人最终在医院里,能随时吸到氧气,用到镇痛药,接受了好的服务,让家属也省了一份担惊受怕的心,家属能不感谢吗?
老领导做了医院的顾问后,不仅帮到了医院,其实也做到了双赢。
很多和老领导熟悉的人,有了小病小痛,嫌去大医院麻烦,给他一个电话,他马上会在他服务的医院安排好医生和检查,帮了大家不少的忙。
所以,很多事还是事在人为,你到企业做了顾问,就要想方设法的发挥你的余热,利用你擅长的领域或专业,你只要帮企业实现了利润,企业一定会倚重你、高看你,否则,人家会觉得自己养了个闲人。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我也碰到过,有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有盛邀即将退休领导干部发挥余热的善意,老同志本人必须清醒地识到,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赢利是目的,你时刻要明白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有时人家看在你尚有余热的情况下客套一下,不可认真!不受聘于任何企业是原则,若能出些力亦不推萎!
顾问顾问,顾得过来就过问一下,顾不过来就不闻不问。
我不知道企业界怎么样,反正政界退休的,可以在企业任顾问,但不能领取工资或者其他利益回报,意思就是说,是免费为企业服务的。
为什么不允许获取利益呢?就怕领导在位时,给企业输送利益,退休后到企业任顾问,领取利益,使非法获利洗白。所以不难理解,国家为什么规定退休领导不能在企业任职,只能任顾问。
另外,退休退休,就是因为年纪大了才退下来的,为什么不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呢?多少钱才够花?
另外,体制内的领导,退休后到企业任职,企业和体制内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一套运行体系和流程。而体制内的大部分领导,习惯了的那一套官僚体系,那到企业运行根本不顺畅。久而久之,加之没有报酬,就冷淡了,辞职是迟早的事情。
领导干部退休后能否到企业当顾问,必须经过审批,另行讨论。这里围绕楼主的问题,展开讨论。
体制内经历70多年的探索,已经很有经验了。主要工作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自身不直接从事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立法管理监督角色。体制外则是适者生存,残酷竞争的现实,稍有不慎则人毁企业亡。本质上是不同的体制,不同的赛道,只不过许多领导干部没有认知而异。
体制内的领导干部,其方法、思路,对谁负责,有一套完整的职场规律。当你担任科级、处级、厅级,甚至更高级别的领导,有了领导风格和威严,多数领导干游刃有余。可是领导干部退休了,成为顾问,角色转变为打工仔,完全没有了领导干部往日的应用场景,自然就非常不适应了。
明明说好的当顾问,且又不满意了,是不是老板变了。从小商小贩到恒大阿里巴巴,适者生存。企业面临的外部变化,可谓多到数不清,而老板有千千万万,性格各异,创业套路不一,成功完全无规律,唯有变变变才是王道,哪一天不变了,就退出江湖了。而领导干部是很少有能够适合这个变幻莫测的应用场景的,你只能适应一次二次,不能适应一百次,二百次,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适应一万次,老板说不要就不要了,领导干部退休了,更要面子,主动辞职了比较爽。
你在位的时候,人家说让你退休后当顾问是为了让你开心高兴,是巴结,是攀附。这样做不是因为与你有多深的感情,而是看中你屁股底下那把椅子,为的是利益交换。等你退下来了,屁股下的椅子被撤掉,无职无权的时候,手中没有了交换筹码,人家自然不再巴结你,讨好你。虽然在任的时候,你可能为他办了事,但人家该请的请了,该送的送了,已经两清了,不要指望人家一辈子感恩戴德。所以,你再到他的公司任职,就等于自找没趣。
再说,你当官惯了,居高临下惯了,再到曾经对你卑躬屈膝的人手底下做事,如果让人以一副高人一等的口气说话办事,那就活该被人家冷落,侮辱,乃至最后灰溜溜地回家了事。
主要还是在于调整心态。
领导干部退休后切忌无事可做,待在家里。这样衰老的更快。
到企业当顾问,发挥自己的余热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然有谨慎选择,与自己的业务专业技术有关,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要在乎“无功不受禄”的这句古训。
一是要搞清楚对方利用自己的价值导向。是想利用自己过去在职场上官场上的人脉关系,还是发挥自己专业特长。这点很重要。如果是前者那就尽量不要答应。因为人走茶凉,既然已经卸任退休了,那么说话办事是不好使的。这样企业得不到有用的价值,当然不会白养一个闲人。自取其辱。如果是真正考虑发挥自己专业特长进行指导把关,这还可以。
二是调整好心态,既然退休了就是平民百姓。不要再有官本位主义思想,放低身份低调做事。这样,再找一份儿,才是完全可以心平气和的干,不至于感到憋屈委屈或者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三是量力而行。退休后再找一份差事,充其量不过是想找干的,避免无聊寂寞的意思。却不可指望其增加收入。更不能给自己的身体生活造成压力。我认识的一位机修工退休老哥,他身体精神尚可, 被家保洁公司聘请专门维修各种保洁器具。上午下午正常班,工作量不大,每月开支2600块钱。他主要靠自己修理经验来处理各种清扫器具,公司对他的工作很满意。因为工作量不大,但要求技术含量挺高,年轻人多数因工资不高不愿意干。公司能雇到他这样的老同志很满意。
本文由作者:欢快的海洋 于 2023-06-14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02218816430340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