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手风琴为何在中国基本消失了?> 正文

手风琴为何在中国基本消失了?

在五六十年代,国外进来的手风琴曾风耀一时,现在却很少见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借用)
  • 空揽星月空揽星月
  • 2023-05-14
  • 19
  • 共12人回复
萨沙
「萨沙 」发表看法
2023-05-1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绝对不是万事通,音乐我就是外行。我年轻的时候,音乐课就是走过场,也没有正经考试,所以对音乐了解不多。

不过要说起手风琴,我还是懂一些。

几周前,萨沙去家附近公园散步,看到一群叔叔阿姨演奏手风琴。阿姨们人手一个,一共有四五个手风琴,叔叔们则负责唱歌,顿时有了几十年前的感觉。

不过,这种场面现在极少见了,一般也就有老年人会玩这个。

萨沙的女儿学乐器的时候,看到很多乐器培训班,却没有看到过手风琴。当时还好奇的问了问,回答是:现在谁还学这个?

我在俄罗斯的时候,看到过手风琴,还端起来过。出乎预料的是,手风琴并不是轻飘飘的,颇为沉重,真的需要有把子力气才能玩。当时我就明白了,为什么手风琴手大多数是男人。

手风琴为什么会在苏联流行呢?

其实就是一个原因,一个手风琴可以抵得上一个乐队。

手风琴是从风琴演变而来。

所谓风琴,就是我们看到电影里面,教堂里面的那种大风琴。

资料中这么写:德国人德里克·布斯曼在1821年制造了用口吹的奥拉琴,1822年又在琴上增加了手控风箱和键钮,后来,奥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在布斯曼的基础上,集当时手风琴的各种前身乐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为accordion的手风琴。

简而言之,手风琴可以看做迷你版、便携版的风琴。

有意思的是,手风琴发源地德国和奥利地并不是很流行,却在苏联大红大紫起来。

其实,早在19世纪的俄罗斯,就开始喜欢手风琴。

俄罗斯农民和中国农民不同,他们很喜欢女人、喝酒和娱乐。

俄罗斯诗人说过:女人和跳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很多时候,他们喜欢跟着隐约跳舞,这也是男女社交的一种方式。

在田间地头,小酒馆内,大街上都可以跳舞和社交,那就必须有隐约。

欧洲主流的音乐基本都是一个乐队,至少也要有一个钢琴。

但在俄罗斯,钢琴是贵族的东西,农民哪里能有这玩意。

况且,钢琴独自无法组成乐队,而俄罗斯农民的歌舞往往需要一个乐队。

于是,可以独自起到一个乐队作用的手风琴,就在俄罗斯盛行起来。

资料中写道:苏联能生产专供手风琴乐队使用的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手琴,也生产专供管弦乐队使用的手风琴,还有大管、大号、低音大号、圆号、小号、单簧管等特种音色的手风琴。

看看,一个手风琴就是一个简易乐队呢!

大家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知道,主角保尔就是一个优秀的手风琴演奏者。他一个人就相当于一个乐队,可以给唱歌的提供伴奏,也可以给跳舞的做乐队。

那么,中国手风琴为什么突然强盛,突然又不行了呢?

很简单。

中国本来压根没有手风琴的根基,之前要么就是学西洋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等,要么就是学习中国民乐,古筝、二胡、竹笛等等。

中国一度流行手风琴,完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当时因为中苏关系很好,中国人把苏联当作亲密的朋友,才会学习他们流行的手风琴。

现在看来,手风琴除了便于携带以外,没有任何优势。

同时,手风琴当年最大的优势,就成为今天最大的问题。

它一个人可以顶一支乐队,这么古怪的声音又如何融合到西洋乐队中呢?

当年中国很少有人学习西洋乐器,今天就遍地开花。

试问,到处都是西洋乐器,手风琴又融入不了乐队,你学了干嘛呢?

如果你以音乐为职业,手风琴就不能学,不然进不了乐队,学会了就失业,还不如学钢琴。

如果你只是自娱自乐,对不起,你可以学习得太多了。比如钢琴来说,大城市任意三条街,绝对有一个琴行可以教。但整个城市恐怕也没有几个能够教手风琴的,你学习都很困难。

其实再说通俗点,当年五六十年代,想学习西洋乐器是很难的,还可能背负上崇洋媚外,甚至崇拜西洋鬼子的骂名。

但今天正好相反,反而是被西洋音乐排斥在外的手风琴,没人学了。学了第一是没用,第二是找不到什么人教,第三是最重要的,考试想要加分很困难,试问谁还学呢?

lailai1918
「lailai1918 」发表看法
2023-05-15

我想音乐学院应该是不开设手风琴专业,从制高点来说已经输了,现在教育子女动不动就是钢琴、小提琴,从音乐表现来说钢琴和功能越来越多的电子琴就泰山压顶。只能说它比较小众,但从全国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携带方便,表演力活泼),但不能说它基本消失。

羽扇纶巾2020
「羽扇纶巾2020 」发表看法
2023-05-23

作为一名曾经演奏过手风琴的师范生,它留给我太多的美好回忆,也是我们八十年代文艺青年的标志性物件之一。

手风琴在二十世纪的中国风靡一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手风琴是各级文工团的标配,也是业余文艺爱好者趋之若鹜的乐器,当时也是价值不菲,学习难度也不低,但是仍然挡不住人们拥有它的热情。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电子乐器的推广和普及,手风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归结起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不符合当代音乐会伴奏的需要了。当代音乐追求摇滚、爵士,伴奏乐器基本已经电子化,电子琴、吉他、贝斯、架子鼓等等不一而足,大型音乐会上再难有手风琴的一席之地了。

其次是其音质难以达到现在音乐的录制要求了。现代音乐讲究高亢、浑厚、悠长,大多使用和声来表达,需要各种乐器合奏来完成。而手风琴音质清脆嘹亮,节奏感强,在和声表达中略显突兀,因此逐步退出录制伴奏乐器的行列。

再次是其学习难度较大,使人们望而却步。手风琴左手演奏时与右手配合需要长期学习才能熟练,如果想要演奏出高水平,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好的,这就让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所不能容忍,也是它逐渐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手风琴在当代逐渐消失也不是坏事,而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永葆青春,手风琴也不例外。

西涧漫步
「西涧漫步 」发表看法
2023-05-21

我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学拉手风琴,学三年了,开始买了个8贝斯的小琴,600元。一年后换了个24贝斯的大琴1400元。

学并不是很难,关键是能坚持天天练琴,头脑的记忆和手指的记忆,靠的就是天天练习,没有捷径。

三年下来,学了不少练习曲,还有歌曲。享受其中乐趣,也有点成就感。

西格24小时
「西格24小时 」发表看法
2023-05-24

手风琴在中国不是消失,而是趋于理性化。五十至八十年代,手风琴作为便于携带的和声乐器,作为既可以独奏又可以伴奏的乐器,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没有钢琴和乐队的地方,它几乎成为了一个流动的小乐队,在众多的各类型演出中担负着独奏和为声乐,器乐进行伴奏的任务。受文化氛围和经济能力的影响,手风琴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作为键盘乐器,钢琴受到了更多的追捧,这个逐渐开放的文化艺术环境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作为号称“乐器之王”的钢琴音色与手风琴个性较强的音色相比,大多数人更容易接受钢琴并开始了学习。当然,这里的最大的误区则是大部分家庭将买得起钢琴,学得起钢琴作为了炫富炫文化的资本,似乎家里有钢琴,孩子学钢琴就成为了贵族,就高人一等了。于是在这种浮躁心态的驱使下,更多的人去学习了钢琴。当然,这也害了许多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们,到头来,啥都没学会的,学废的占了大多数。

那时,家长们还为孩子不学手风琴找了一些理由。比如手风琴太难学,声音太大怕影响邻居,手风琴太重了,长期背在身上怕影响孩子发育等等。

客观地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那时国内手风琴的生产工艺和水平其实早已和国际脱轨脱节,在选材,制作,音色上已经跟不上了手风琴发展的水平了。

反观国外,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等,手风琴在这些国家则一直受到热烈的欢迎。

现如今,国内已经可以买到进口的国外著名品牌的手风琴这些琴制作工艺精细,音色调校出色,重量轻,非常漂亮,尤其是巴扬,外观和音色更为出众。

和过去一窝蜂学习手风琴的情况相比,现在大家都变得理智和正常了,目前喜欢手风琴的人也不在少数,大多数人在学习手风琴时都选择了巴扬(键钮式手风琴),作为一名在艺术院校从事手风琴教学三十多年的手风琴专业教师,可以这样说,手风琴并未消失,只是趋于正常化。每年都有手风琴专业学生被录取,并且在认真地学习……

nor叔
「nor叔 」发表看法
2023-05-20

人家小时候学小提琴,钢琴,而我,就是那万中无一学手风琴的仔。

我对手风琴的理解肯定比路人感受深刻,我确实不喜欢手风琴,我羡慕那些学钢琴的和小提的,长大后我自学了吉他也感觉不错。

要说什么原因呢,很简单,手风琴的曲目不好听。钢琴里贝多芬啊,肖邦啊,很棒,小提琴帕格尼尼啊,梁祝啊,很棒,吉他至少有很多流行歌曲,但是手风琴基本上就是前苏联的东西,当然不能说难听,但是比流行比不过流行歌曲我爱你你爱我,比音乐性比不了钢琴小提琴的古典美学,实在是没劲。不止我这么觉得,我爸也这么觉得,所以学了两年后,我爸也看出来我兴趣不大,他也就没有再逼我学下去了。

锋218105227
「锋218105227 」发表看法
2023-05-17

五十年代是手风琴流行的年代,我对此印象深刻。我是喜欢手风琴大于钢琴,手风琴带给人们欢快的节奏,气氛是钢琴代替不了的。

手风琴是群众性自娱自乐的伴奏为主的乐器,而现在小型音响的普及消弱了手风琴,吉它这类乐队中不占地位的乐器的失落就可理解了。

囗琴,风琴,笛子,吉它之类乐器在人们生活中还是应该有一席之地的。

Linquan视角
「Linquan视角 」发表看法
2023-05-16

我家里有两部手风琴,是孩子小时候为培养兴趣买的,孩子早已上班,这两部手风琴也沉睡了多年。我也喜欢音乐 我觉得手风琴有两个缺点,一个是忒沉,携带不方便,学手风琴是个体力活,二是音色音乐表现单一,简单粗暴,细腻的感情不好表达,与其他乐器也不太合群,亲和力 差。当然手风琴学起来比其他键盘乐器难度略低,和声伴奏丰富,表现欢快节奏是它的强项。

梦幻海洋d
「梦幻海洋d 」发表看法
2023-05-18

我上师范时学过一段时间手风琴,最后没有坚持下去,学任何乐器都需要坚持。我们班有五个人学手风琴,没有一个学成样的。音乐老师在校外办的有手风琴班,他就撺掇学生买手风琴,还让我们去看他辅导的小学生演奏,我们都被震撼住了。傻乎乎的就买了琴,那时候的琴一千多,赶上半年工资了。我爸想去百货大楼买,老师说不要去大楼买,去一个他推荐的琴行买,他管挑。然后我弹的时候发现琴有两个键音不准,他说没事,说我不懂。后来又发现音箱漏气,影响弹奏,他还说没事。我问了其他同学,都说正常,老师让她们买的琴也都有毛病。他让我们买过琴就不管了,就给复印了几页琴谱让自己练。他快退休了,就基本不上班了,一学期都见不到他几次,天天装病。其实是去辅导班教课,他给我们排的最大的节目就是集体弹奏“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我们自己买了琴谱,天天练,但是弹的都不是太好,我是每次拉风箱由于漏风,拉到头也弹不了几个音,特别费劲就慢慢失去兴趣了,那时候也傻,就没想过售后服务,老师说修不了正常的就不去问问。不过,手风琴有很多优点,背着方便,弹的好了是真不错,很有感染力,可惜我没有恒信,半途而废,没学好。

音乐强击机
「音乐强击机 」发表看法
2023-05-16

手风琴在中国还是没有消失,在老人乐队里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只不过相对于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少了很多,因为那时候文艺演出时,没有钢琴伴奏的舞台,都可以用手风琴伴奏,更是方便下乡或者巡回演出时携带,而现在钢琴、小提琴、吉他很普遍,演出时放个伴奏带或者U盘都可以,方便多了,手风琴又太重难学,渐渐地没什么人愿意玩它了,自然就快要消失了。

星辉650
「星辉650 」发表看法
2023-05-19

手风琴,军旅乐器,最早从军用鼓风机皮风箱发展而来,用来在军中打铁造饭生火,后来逐渐演变为军旅乐器把拉风箱变成了艺术,

这东西便于携带,音域宽,但其实作为纯乐器,并不如固定钢琴风琴,又不如笛子简单,对演奏技巧要求较高普及度比较低,

本属军旅乐器

主要是便于流动演奏,

军乐队,流动乐队,钢琴是不香的

手风琴,无论站着坐着,甚至走着都香,

钢琴,风琴,电子琴都不行

一风2008
「一风2008 」发表看法
2023-05-18

手风琴是一种简捷且实用的乐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好携带、容易学、能伴奏等等,是很多专业文艺团队和业余宣传队必备的乐器之一。

手风琴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非常风靡的,几乎所有的单位文化部门和工会部门都有手风琴 ,手风琴几乎成为这些组织文化活动的首选乐器。 因为用手风琴伴奏歌咏非常方便,无论是大合唱、小合唱和独唱。

手风琴应用广泛,一个手风琴可以代替一个小乐队,几百块钱,单位也买得起。

为什么后来手风琴这种乐器越来越少,以至于现在基本看不见呢?主要是近几年电子产品和伴奏音乐的普及。电子琴音量更大,音色更好,取代了手风琴。电子伴奏的普及,很多单位组织文艺活动都用电子音乐伴奏,效果更好。所以,手风琴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