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蔡姐,自从她让儿子女儿每个月给1000块钱生活费,儿子女儿中秋节都不回来了,她说儿子女儿太过分了,其实过分的是她自己。
蔡姐今年已经57岁, 但是从她那白皙的面容上,根本就看不出来真实的年龄,再加上她会打扮,我们都夸她,真年轻。
蔡姐从年轻时,就爱吃爱穿,爱玩,特别潇洒的一个人,她的老公是个特别老实本分的男人,什么事都听蔡姐的。她又有一双懂事的儿女,那时候就觉得谁都不敢和蔡姐比。
蔡姐下岗以后,只有老公一个人挣钱了,老公就说:省着点花,年龄大了,不用买那么多新衣服了,咱俩攒点钱,将来别拖累儿女,少给他们添麻烦。
蔡姐说:怎么着,我养儿子女儿干嘛用的。老公知道他说什么也没用,他就在工作之余,做个兼职,挣的钱,一直给蔡姐交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直到蔡姐退休。
蔡姐55岁那年,老公去世了,她真是觉得天塌下来一样,因为她失去了老公,失去了交给她工资的人,好在有懂事的儿子,女儿,在家陪伴她一段时间。她又庆幸她有退休金,每个月2300元。
蔡姐又满血复活了,来小区的广场上跳广场舞来了。
这时,其他的姐妹有活动,就不想让蔡姐参加了,一来是蔡姐老公去世不久,二来,老公去世以后,蔡姐的收入就减少了。
这事让蔡姐知道了:瞧不起谁呢?就1000块钱的事,怕我交不起咋地?
蔡姐参加了这次活动。
以后不管什么活动,蔡姐都不会落下的,只要有人买了新扇子,新行头,那蔡姐肯定也要买,而且都比别人的好。
这样一段时间下来,老公的抚恤金就花光了,每个月就只有退休金2300元可花了。
这天广场上的比较年轻的姐妹,又开始练水兵舞,为了好看,统一服装,需要交280块钱,蔡姐也买了一套。
看人家小静买了一套上海女人化妆品,花了600元,大家都觉得里面的眼霜效果好。
她问小静,还有比这个牌子好的眼霜吗?小静说:那当然有,像雅诗兰黛的眼霜,就是太贵了,我就是舍不得买。
她又花1200块钱买了2瓶,雅诗兰黛眼霜,大家都说,蔡姐对自己花钱可真是不含糊,从不手软。你看小静家那么有钱都舍不得。
蔡姐手里没钱了,这1200元,她是找李大妈借的。
李大妈就说她:小蔡呀,干嘛买那么贵的化妆品,这个年龄了,吃饭要紧。
蔡姐说:过两天我就还给您,儿子女儿端午节就会回来的,他们回来以后,我就让他们每个月给我1000块钱生活费,这样我就够花了。
李大妈说:你真是太过分了,一个人2300块钱都不够花,还要让儿子女儿给生活费。你看我没有退休金,今年72岁了,也没有让儿子给生活费,年轻时挣钱存钱,都给儿子买房子了,儿子结婚以后,我又开始打工挣钱,存下的钱,过日子要细水长流。
现在的年轻人看着挣钱多,可是他们的开销也大,压力多大呀。
你省着点花,每个月还可以存上几百块钱,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勤俭节约,给孩子们做个榜样。
蔡姐心想:就找你借点钱,就换来你这么多话。
端午节儿子一家三口,和女儿一家三口一起回来了,给蔡姐买了米面油,还有肉,香油,满满一后备箱。
儿媳妇和女儿做了一大桌子菜,七口人开开心心的过节了,小孙子和外孙女两个孩子也玩的不亦乐乎。
临走时,儿子女儿都给了蔡姐1000块钱,蔡姐收下钱以后,就说:我也快60岁了,也该享受生活了,以后你们俩,每个月都给我1000块钱生活费,每个月的15号,给我转过来。
儿子和女儿互相看了一眼,都没有说话,又都点了点头。蔡姐看他们都答应了,扭头就往回走了。
蔡姐的儿子小峰,回到家以后,媳妇就说:你妈一个月2300元都不够花,每个月两家都要给1000元,她一个人就是4300元,比咱家三口人一个月的生活费都高。
小峰算了一下,他每个月5000块钱,媳妇每个月3500块钱,房贷就3500元,车的费用至少要1500元,家里的各项开支都交完以后,再给母亲1000块钱,三口人一个月生活费就剩下2000块钱,那肯定是不够花。
他决定把车卖了,减少开支,买了一个电动车。
再看蔡姐女儿小凤,回到家以后,老公就说:我每个月工资4500元,女儿马上就要上幼儿园,幼儿园每个月1800元再给你妈1000块钱生活费,三口人生活费只有1700块钱,肯定是不够花。
你妈一个月一个人需要4300块钱,真不知道她老人家都买什么?
小凤也没有反驳老公的理由,但是自己妈这一千块钱也要给,就打算出去打工,让婆婆来帮她带孩子。
小峰,小凤到15号,就把钱给蔡姐转过来了,她收到钱以后,就和李大妈显摆,看看我儿子女儿,把钱给我转过来了。
李大妈说:作为父母应该体谅一下子女,不能就顾自己享受,而不管儿女为难不为难。
蔡姐不以为然,跳完广场舞,背着小包,就去逛商场购物去了。
小峰虽然把车卖了,减少开支了,但是儿子的幼儿园又让报兴趣班,这下钱不够,他为了不让媳妇抱怨,就晚上下班开始送外卖,虽然辛苦,但是钱够花了。
小凤找了一个卖金银首饰的店去上班了,保底加提成,刚开始挣不到提成,只开了1800元。
小峰的丈母娘知道女婿兼职送外卖,太辛苦了,就每个月补贴女儿1500元。小峰心里充满感激,媳妇嫁给他,没要彩礼,房子首付,也是两个人攒钱,丈母娘又给了10万块钱,交的首付。
小凤的婆婆来给看孩子,看到儿媳妇这么会过日子,就让老伴给她寄钱,她给儿媳妇买衣服,给孙女也买,儿子给的2000块钱生活费,如果不够,婆婆就给他们添钱。
蔡姐月月有4300元可花,她可不关心儿子女儿的生活,每天她只要吃好喝好,穿戴都比别人强,就行了。
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跳广场舞的姐妹都在张罗着买菜买肉,准备儿女回来,做好吃的,李大妈也要准备去买牛肉,问蔡姐去不去?
蔡姐说:我可不去,每次都是儿子女儿带回来的菜和肉,儿媳妇和女儿一起做,根本就不用我准备。这儿女就不能惯着,当长辈的,就要有当长辈的样子。
李大妈一边摇头,就自己走了。
中秋节前一天晚上,儿子来电话了,他中秋节不能回去了。
蔡姐心想:肯定是去丈母娘家了。
她不知道的是:儿子怕她担心,跑外卖的事,一直就没有和她说,又为了中秋节这天挣奖励。
女儿也来电话了,她中秋节也不回来了。
蔡姐心想:肯定去婆婆家了,婆婆从来都不要生活费,还给她们带好吃的。
她不知道的是:女儿怕她有想法,当初女儿说,让蔡姐帮忙带孩子,蔡姐说:孙子孙女都不管带,女儿就想让她婆婆帮忙带孩子,蔡姐特瞧不起她农村的婆婆,告诉女儿,千万不要让你婆婆来。
现在让婆婆来了,她怕蔡姐又要教训她,所以也没有敢说,自己打工,中秋节不放假。
蔡姐心想:这都是借口,太不像话了,就因为我每个月要1000块钱生活费,就都不回来了,太过分了。
其实她不知道儿子把车卖了,去跑外卖了,即使不跑外卖,儿媳妇也不一定会回来了,儿媳妇说:你妈只认钱不认人。
女婿也说:过节不回去看你妈没事,如果你不给她1000块钱生活费,你试试?你妈见钱比你都亲。
其实,我觉得还是蔡姐太过分了,不管儿子,女儿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只要她有钱花就行了。
都快60岁的人了,攀比心还那么重,有那个必要吗?花1200块钱买眼霜,没有钱就借钱,真好意思啊。
如果是快60岁的人了,儿女挣多少钱,你又不是不知道,还要1000块钱生活费,自己一个人花4300块钱,都超过儿女一家人的生活费了,那你就是太过分了,这样的母亲,天上难找,地上难寻。
作为母亲,有退休金,完全够花,就不应该找儿女要生活费了,应该体谅孩子,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为难。
没有到60岁的年龄,让儿子女儿每个月给1000元生活费,确实有点过分了,按理来说,如果你是重病在身的话,子女给你养老,也是应该的,但是你儿女必须很优秀才行啊,子女他们正处在中年时期,生活的压力山大,如果非必要还是自己解决生活费用吧,适合60岁以下年龄段的工作不少,自己挣钱花吧。
不过分,前提是他们有钱,再者是你无挣钱的能力。
如果你丧失了劳动能力,那没办法,总要生活下去。只能问儿女要了,但也要看他们的收入情况。如果说他们的收入除自已的小家开支外有富余,那要1000元生活费真的不高。
如果你身体尚可,那么我劝你先别伸手问孩子要了。这年头你给他们钱,肯定高兴;可伸手问他们要,这个脸肯定多云转阴,甚至有雷暴大风。
我今年66岁了,刚退休时因领的钱少、身体尚可,干过一个小旅馆的保洁,干过供热加压站的值守,还干过物业公司的门卫。只要愿意干,养活自已肯定没问题。
谁有不如自已有,夫妻有还隔道手。现在的年轻人在外打拼都不容易,自已的小家负担也不小。而且都时兴老的贴补小的,你这倒过来问他们要,儿女还好说,不怕儿媳妇、闺女婿因此反感、甚至小两口反目?
所以答题主,过分倒不过分,但我劝你三思而后行!
快60了,让儿子女儿每个月给1000块钱生活费,过分吗?
我觉得这要求挺过分的,快60了,换句话说你现在就是五十几岁。五十几岁现在来说也就是中年人吧,还算不上是老年人。
五十几岁的人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创造劳动价值呢?你五十几岁,那你儿子女儿也就三十岁左右而已,正是刚成家立业,背负养孩子和房贷的时候,压力很大。
你可以找个班上,不要坐在家里伸手找儿子女儿要钱花。我们小区的保洁阿姨都七十岁了,还在天天扫地,她说每个月工资自己花不完,存一部分起来留着老了干不动了的时候花。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能动的时候就动动,五十多岁一天到晚坐家里找孩子要钱用你也好意思?
你自己的孩子,你看着他们每天生活压力那么大,你好意思开口要钱啊?换作是我,我是不好意思的。
我外婆今年都80了,她每个月退休费用不完,但是她还是每天出去捡些废品卖,虽然不多,每天十几二十块钱,但是她也高兴。我外婆说她就一个人,每天用不了几个钱,每隔几天,她就喊我妈我舅他们几个人过去吃饭,有时还给我妈他们几个钱,不要就硬塞。上次我外婆生病住院,我妈他们兄弟姐妹几个把住院钱付了,出院回家了,我外婆又把钱还给孩子们了。她说她存那么多钱就是留着用的,又不缺钱。
劳动最光荣,年纪不大,不要光想着做伸手党!
不过分但绝对是没要脸!
快六十了?还不到六十岁。正常的父母都会选择自食其力,尽可能地帮儿女们减少压力,哪怕不添乱也是好的。
如果你的儿女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一千块钱太少太少。
应该让他们在风景秀丽的城市给你买房,再请上家佣。
如果他们是一般打工人群就心疼他们一下,疫情让整个世界经济停滞甚至下滑。过日子都不容易,多心疼自己的孩子。
父慈子孝!
如果父母太苛刻让孩子们如何孝顺?
我是1965年出生的人,今年57周岁了,还有一个多月就变成58了,也是快60岁的人了,但是我就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让儿子给我拿一分钱的生活费。
有人说你是医生,你好找工作,你能找到工作能再打一份工,挣到钱,你当然不用花你儿子的钱了。
可是我不这样想,现在60岁以下的人工作很好找的,只要你不偷懒,不嫌出力总会有适合60岁以下人的工作的。
像我们单位那保洁大姐都60多了,眼睛也不好,还有腰脱,还不是每天坚持着收拾卫生嘛,目的不就是为了每个月能够得到那2000多块钱吗?
那么通过自己辛辛苦苦挣的这2000多块钱,总比张口跟孩子要要体面的多吧。
还有那些在路边栽花种草的那些人,我看年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有一次我看见他们正在路边发工资,看一个老头儿在那里数钱,我就好奇,凑上去问了一下他,他说他今年70岁了,工资是10天一发,每天80块钱,我一算这一个月也是2000来块钱,这真的不是挺好吗,大家在一起乐乐呵呵的,每天在户外活动,晒着太阳还不缺钙,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物价也高,孩子们的工资并不高的,像我们东北这里,我看大多数孩子一个月也就五六千块钱的。
那么每个月还要固定的拿出1000块钱给你,他自己就剩那点儿钱,还要管家里的生活费,孩子的奶粉钱,托幼费,上学的费用……是不是孩子的压力很大呀?
儿子的钱要通过儿媳妇同意,女儿的钱要经过女婿同意。
年纪轻轻的不到60岁还不算老,为什么就不为咱自己身上掉下来的那块肉儿去想一想呢,他(她)有多为难呢,因为他(她)要每个月都要都要跟对方张一次口,拿出来固定的1000块钱给你。想想我都心疼孩子们。
像我家住农村的二哥二嫂都70多了,每年就靠在家门口打点儿零工挣点儿小钱,养两头猪年,年前的时候自己家杀一头,再卖一头,能收几千块钱,再加上种玉米再卖点玉米,七七八八的加一起,老两口一年还能攒个万儿八千的,是不是总比张口跟儿女要要好得多呀?
我一向的观点都是,靠谁不如靠自己,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踏实。
永远不要过伸手向上的日子,人活着要有骨气,钱就是老年人生存的底气,只要身体健康,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去挣自己的养老钱,就这么简单。
最后回到题主的话题,快60了,让儿子女儿每个月拿1000块钱的生活费,我觉得很过分,难道你自己觉得心安理得吗?反正我不敢苟同。
具体情况得具体对待,不能道德绑架一概而论。
首先来说,你快60岁了,那就还只有50多岁,如果你有工作,按国家政策还没到退休年龄,如果你是农民,还可去打工或种地。象这种情况都没必要要求子女们每月给你1000元生活费。但是,如果你丧失了劳动能力又疾病缠身,又当别论。
其次,如果你的子女们都是腰缠万贯的富豪,不用说你吃穿用不愁,也没必要给他们下指标。如果他们是工薪阶层,也只能量力而行。如果他们也是农民,自己生活都过得紧巴,拿不出100O块钱咋办?
所以说,做人做事要讲个实事求是,既要体己也要度人。
这就是我不让女儿找父母没有退休金家庭的原因!
现在60岁的人,还年轻呢,身体倍棒,就什么也不干,在家养老了?早了点吧。
你现在身体还允许,自己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怎么也能挣个2000元钱,不比手心朝上跟孩子们要强?
现在人的寿命都是80多岁,你现在就养老了,到真正走不动、爬不动,孩子们都已经对你厌倦了,那时候怎么办?
你快60了,那么孩子也30多岁了,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房贷、车贷、孩子上学的费用,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来,你不帮一把也就算了,还想要钱!
你要的可不是一千块钱,是两千,给你们一千,是不是就要给对方父母也一千?我不知道你的儿女挣多少钱,如果挣得多还行,挣得少你让他们怎么办?
再说,现在的年轻人,你给他钱,他高兴,你向他要钱,即使给,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吧!
所以,还是自己先干吧,实在干不动那一天,子女养你才是天经地义的,你也会心安理得吧!
有点过份,你快六十就想让儿女每月给你1000块钱生活费呀,我想那几乎是做梦,现代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又想过有房有车的生活,自己有房贷、有车贷,他们自己的钱都不够花,可能给父母钱吗?还想让父母给他钱呢!人啊,趁年轻时能工作,给自己留点过河钱,千万不要想着儿女给你钱花!
一点都不过分!我今年50,儿子刚出来工作才几个月,已经开始给我们生活费了,由于他收入不太稳定,由开始的三五百,到现在一千,有时减到八百,随行就市!
从小就教育儿子,工作前这个家养育你成人,工作后有能力了,就应该为这个家分担部分责任,以后就算你成家立业搬出去住了,你一样需要每月反哺照顾父母,这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家的传统,以后你的子女也要传承这家风!
我当然不缺这一千几百的生活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儿子把责任变成习惯,当习惯成自然后,责任就不是千斤重担了!
我父亲没有退休金,当我们几兄弟都参加工作后,就成立了一个父母养老基金,每人每月往里面打两百块钱(帮补家用的各自私下给)!当时父母还在工作,基金就积少成多了,后来父亲去世,母亲中风住院,急需大笔花钱,这时养老基金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只需轮流去医院照顾母亲就行了,根本不用为大额医药费发愁!
再后来,基金到了一定额度,我们把它停了,因为我们都搬到外面住了,祖屋空着也是空着,就租了出去,租金全部记入基金,每次大家庭聚餐,母亲入院疗养的费用,都由租金支付,还有盈余,应母亲要求,基本每月大家都要出来聚餐一次,以增进家族感情!
母亲的退休金全部给了和我母亲同住的哥嫂,作为母亲日常的生活费用,可能有人觉得一个老太太能用多少钱?会不会哥嫂赚大发了?有这想法的人绝对狭隘!日常生活费用是不高,但常年如一日,劳心劳力地照顾是无价的,换成有这种想法的人来照顾,他根本接受不了!
大叔身边有好些父母一直要强,从来不需要子女操心,直到自己撑不下去了,需要治病或者照顾时,他们的子女一下子懵了!不说金钱够不够突发的支出,关键是他们不习惯,原来父母是需要自己照顾的,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他们承受不了这巨大的责任,很多就选择了逃避,就算终会明白,也要很长时间适应!
所以,看问题不要单纯看表面,一千块钱只是一个数额,可以增减,但把尽孝的责任,提前养成习惯,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了!提问者这样做,绝对是对自己好,对子女好,但前提是不要把子女给的钱当粪土,胡乱花光,要有规划,像我一样!
你肯定是成功人士,不是指经商方面,是指教育子女方面,虽然说你没有钱,但是培养出来的子女个个都有钱,每个月给你一千元钱确实是应该的,你养他们小了,儿女们就应该是养你老,快60岁了,年龄也不小了,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躺平谁也不敢把你怎么样,那个孩子每月不给你钱,马上去法院告他,年龄大了,拿着儿女们每月给的钱,去那里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说你有福气,孩子们真孝顺,你是个成功人士,你的生活在万万人之上,这点是让人羡慕的,但是你的儿女们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成功人士,而是一个工薪阶层,每个月要还房贷车贷,因为房和车你都没有给他们准备,他们还有孩子要读书,要抚养,你年纪这么轻就躺平了,觉得对起孩子们吗,农村七老八十的人还在农田里面干活,你这么做有意思吗?人呢,不作死就不会死!
一,有人讲老人没有养老金,沒有额外收入,让子女们每个月给1000元生活费不算过分。二,作为父母也要从子女们实际情况而定,也不要死教条,非必定在每月1000元,要尽力而为,关健在平时。三,也不要认为,老人有养老金,就不应该再孝敬她们了。四,有的子女实在拿不出来,也不要强人所难,只要有一份心,就是孝敬。五,天下的父母有一个共性,有困难自已解决,不会轻而易举的向子女们伸手,那叫逼的没有办法才这么做。六,作为子女们也不要有多大的委屈和抱怨,用心父母身上问心无愧。
老宋傻不傻?被女人一挑唆,才57岁,就让亲生儿女每月掏1000元养老费,儿女不理这个茬,他跳着脚骂儿女不孝。他给继子掏钱买房,简直太偏心了!
老宋也算个文化人,中专毕业,长得四方大脸,看着像是个明白人,但是经常犯糊涂。
当年,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了个事业单位,白长了一副好样貌,一做事就拉垮,能力不行,一辈子还是个小科员。
他觉得怀才不遇,嚷道,“我这个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
可是,他干什么都拈轻怕重,领导让他写讲话稿,他敷衍了事,语句都不通顺。
领导让他迎来送往,他自视很高,半点不会谦让,说话没有把门的,总得罪人。
好在他捧的是铁饭碗,每月也能挣几千块钱,按月打到工资卡上,在我们三线小城市,也算高收入了。
他在单位不能扬眉吐气,就在家里耍威风。可惜,媳妇也不吃他那一套。
他的原配叫淑英,是一中的老师,秀外慧中,温婉可人,人家还当着班主任,天天忙得像陀螺,哪里有时间听他叽歪啊?
他和淑英生了龙凤胎,多好的事儿啊!他嫌孩子烦,没怎么管过,孩子一哭闹,他就抱着被子,去另外一个屋睡。
淑英也很无奈,怎么摊上了这样一个男人?可能因为老宋是家里的独生子,被他爹娘给宠坏了。
淑英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亲自给孩子辅导功课。
老宋不干家务,还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弃淑英做饭没滋没味,没有情趣,就是一块木头。
淑英早就受够了老宋,她里里外外忙着,老宋就是一个甩手掌柜,对这个家没有半分责任心。
老宋真骚包,40多岁出轨了一个女人,是一个发廊小妹。人家发现他没什么油水可捞,又踹了他了。
淑英知道了真相,她想离婚,但是怕影响到孩子。孩子马上要高考,千万不能让孩子心理上出现动荡。
淑英耐着性子,等两个孩子都考上大学,就跟老宋摊牌了。老宋的鼻子都气歪了!
他拍着桌子说,“念在你是孩子的妈,我不嫌弃你,你还敢嫌弃我?离开我,看你能过什么好日子?”
淑英不吵不闹,面容平静,坚持跟老宋办了离婚手续。
她给儿女说了,孩子们都支持妈妈离婚,觉得妈妈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
儿女已经年满18岁。夫妻俩各负担一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
儿女成绩都很棒,哥哥考到了211大学,妹妹考进了985大学。俩孩子不约而同地保研成功。
女儿还硕博连读,读到了博士,最后留到了京城。儿子硕士毕业,在省城就业了。
再说老宋,家里没有女人,一切都乱套了。冷锅冷灶的,没人打理家务。但是,他打死都不承认淑英的功劳。
他稀里糊涂地混了两年,一直想再找个老伴,好好伺候自己。愿意自投罗网的女人不少,毕竟老宋有稳定的工作。
老宋眼光还挺高,挑来挑去,挑到一个花枝招展的女人,嘴那个甜哟,把老宋哄得云里雾里。
那年,老宋54岁,女人50岁,老宋迫不及待地领了证。还别说,这个离过两次婚的女人特别会来事儿。
女人天天吹老宋的彩虹屁,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开开心心。
女人没有稳定工作,退休金只有1300元。其实吧,人家就是看中了老宋的钱包,想找个长期饭票。
她有一个儿子,已经结婚,有两个孙子,儿子也是四处打工,饥一顿,饱一顿的。
女人把老宋哄得找不着北,工资都交给了她。继子一家天天来混饭吃,两个孩子喊着“爷爷,爷爷”,老宋觉得挺幸福。
继子住的是老房子,只有50平,想换个大的,看中了120平的房子,就找亲妈拿主意。
女人眼珠一转,说,“你别管了”,她对老宋撒娇卖萌,吹起了枕头风。
女人嘀咕,“你别傻了,你的儿女只跟他们的妈妈亲。以后,你肯定指望不上,就把咱家小磊当你的亲儿子吧。”
三哄两哄,老宋拿出了70万的积蓄,家底儿也掏空了。继子东借西借,凑够了90万,把房子买下来了。
女人眼看着老宋只剩每个月6000元工资,根本不够花用啊。她的两个大孙子马上要上幼儿园,每月要花3000元。
女人又挑唆老宋,“你的两个儿女都挺有出息的,干嘛不向他们要生活费?”
老宋一拍脑袋,“对呀。我把他们养那么大,还没有孝敬过我一分钱呢。”
老宋就给儿女打电话,让他们每个月拿1000元的生活费。
儿女知道亲爹把钱都贴补了女人,故作惊讶,“老爸,你不是还没退休吗?6000多元的工资还不够花吗?”
其实,两个孩子工作没几年,经济压力很大,都需要买车买房。妈妈支援了一部分,也是杯水车薪。
兄妹俩约定好了,反将一军,异口同声地向老宋借钱。
女儿说,“我要在北京买房,算下来需要600万,老爹你支援支援呗。”
儿子说,“我要在省城买房了,算下来需要200万,老爹你帮帮忙呗。”
老宋要气死了,1000元生活费没要到,儿女还向自己要钱。
他对着电话跳脚,“你们一个个真不孝顺。”儿女也不理他。
老天可能要惩罚老宋的不靠谱。去年,老宋竟然得了肺癌,手术费需要10万元,后续化疗还需要不少钱。
女人一看,要伺候个病秧子,油水也捞得差不多了,就闹离婚,打铺盖卷,走人了。
老宋傻眼了,人财两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硬着头皮,给儿女打电话。
儿女很不喜欢亲爹,但是知道他得了病,心里也很难受,就跟淑英商量。
淑英一个人过得很滋润,有好几个老头追她,她也没答应。
淑英说,“不管怎么说,也是你们的亲爸爸。你们不能见死不救。”
还是亲生儿女靠谱,再不喜欢这个爹,也是亲爹呀。
儿女筹了钱,给老宋做了手术,幸亏是早期,老宋恢复得不错。
老宋悔不当初,最好的妻子他没珍惜,却把鱼眼睛当珍珠,让那个女人把钱都骗了去。
老宋想跟淑英复婚,淑英才不答应。已经跳出火坑了,干嘛还要跳回去?
老宋不死心,一直纠缠着。
明月写在最后:
二婚远远比一婚更复杂,往往夹杂着经济利益。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瞧。
老宋把贤惠的媳妇弄丢了,却娶了一个居心叵测的女人,榨干了他的钱包。
一旦他有难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何况是二婚夫妻?女人拍屁股走人了。
还是亲生儿女靠得住,前提是儿女教育的好,懂得孝顺父母,这都是淑英的功劳。
悲催的是,他给继子买的房子,没有特殊证据,恐怕属于赠予,无法追回。
二婚有风险,领证需谨慎。
淑英会跟老宋复婚吗?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如果喜欢我的作品,请点赞,评论,转发吧,非常感谢!
快60岁了,如果是男士,应该还没有到法定退休年龄,理论上也不会有养老金。如果工作不顺利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可能处于无收入来源的一种状态,如果配偶也没有收入,或者说老伴的收入比较有限,家里也没有太多积蓄的话,那么让儿女每月资助1000元的生活费也毋庸置疑。
当然,如果儿女的收入水平也比较低 很难支付相关的生活费,这个最好还是商量着来吧,可以考虑让子女少给一些。老人本身也应该考虑申请“低保”等政策,确保自己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
如果是女士,这个年龄基本已经可以领取养老金了,但是不如果个人没有养老金,那么很可能也处于一种无收入来源的状态,道理其实与上边说的一样。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无以为报的,假如自己的生活条件较好,每个月拿出一部分资金去孝敬老人,这可以说是一个件“天经地义”的事,也算是在某种层面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毕竟这些钱可以让父母的生活水平更高一些。当然如果父母的收入水平较高,可能也就不太会在乎这所谓的生活费了,子女更应该多在精神层面上去陪伴父母,这也是一种对父母的报答。
《民法典》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及扶助的义务。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当然,相关责任履行的前提是老人年龄要在60岁以上,且没有生活能力时。题主所说的未满60岁的状态,可能还不太满足相关要求。
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子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去孝敬及赡养自己的父母,这是于情于理都应该做的事情。心怀感恩,方能成事。一个连父母都不愿意赡养的人,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快60岁了,让儿子女儿每个月给1000块钱生活费,过分吗?
辛苦养大的儿女,开口问他们要生活费不过分,但你是不是身体不好,有病而不能干活呢?
如果你身体还行,且手脚灵活的话,还是自己找份活干,在乡下可以种点粮食蔬菜,自给自足应该可以的,你也可以去周边的城市找份活,保洁,护理员,保姆等等,工资收入可能要比乡下种地强不少,这也算是自己为自己未来养老存一点钱吧。
也许你年轻时为子女操心劳累大半生,感觉到这岁数心安理得地向子女要点生活费理所当然,但你也应该知道你的子女生活压力也不小,多少人为了子女买房买车,农村人买房买车有房贷车贷的不少,包括子女上学,你也应该谅解孩子生活的不易,能不伸手要就尽量不要向子女要生活费,除了自己生病生活不能自理那没办法才不得不向子女开口。
当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如果你的子女有出息,收入高,月入上万或数十万上百万的话,你提的这点要求一点不过分,因为子女有能力养你的老,你觉得呢?
事实上许许多多的农村老人因为种地或者说外出打工因为工作的不稳定,没有交养老保险,没有交社保,到了年龄就没有退休金可领,城市的老人领退休金是他们在单位时单位为其缴纳了社保,人各有命,农村60岁以上也能领一百多元的政府养老补贴,剩下的要靠子女或者说你自己去解决。
还是那句老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自己,也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自力更生吧。
过不过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快60岁了,还常年在外面打工,可能每个人生活方式不一样吧。
我65年属蛇的,农村人,自小不会做家务,45岁以前一直在老家务农并做一些泥瓦匠的活。45岁以后把家里10几亩田搁荒外出打工,第二年有邻居流转了我家的十几亩田,从此踏上漫漫打工路。
我老家哪里重男轻女思想都比较严重,我属于早婚早育的那种,18岁结婚,前三胎都是女儿,最后一个儿子出生。父亲去世早,我17岁开始当家种田,家里很穷,加上生小孩子多,大女儿15岁就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好不容易熬到儿子高中毕业,儿子大学没能考上,也外出打工了。
因为我在打工时会研究一下施工图纸,机缘巧合下午做了园林施工管理,再后来学会电脑办公软件,工资也稳步增长,从当初的五千一个月,第三年就涨到一万五一个月。这几年也常年在外打工,前几年老婆也一直跟我在一起打工,帮我做做饭洗洗衣服。
要说向孩子开口要钱,我还真的做不到。20年因为老板工资一直没有付,而那段时间正好离职,我牙齿不好,想种植五颗牙然后装全口义齿。手头没钱,又不好意思向女儿们借钱,有一天闲谈的时候说起这事,我女儿们立即说老爸你没钱我们有啊,我拿给你就行,赶紧把牙齿种了。现在牙齿种了好多了,啥都能吃,花了三万大洋,地级市比省会城市便宜多了,我在省会城市打工,咨询过最少八万。女儿们现在都还不错,虽然跟我一样没有学历,但是都还算争气的,都买房买车了,不过在她们创业之初,我也每人赞助10万,外加买房时红包一万。她们的收入现在都比我高(她们大概三四十万一年,但是她们要还房贷),说老爸可以回家休息休息,她们拿钱养我。可是我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我们哪里70岁都照样在打工,我这60不到的人哪敢在家闲赋养老?
打算身体健康的话,打工到60周岁,还能做两年吧。今年有意向回老家那边找工作,工资低点就低点吧,能经常回去看看孙子孙女享受天伦之乐也好。60岁以后到65岁这几年,打算一年做半年事,剩下的时间就玩玩了,不然累了一生也不值得。
也许每个地方不一样吧,我们哪里真的没有60岁就找子女要钱养老的。我所熟悉的只要身体好,无不在挣钱帮忖子女。农民吧,只能做到老,自己挣钱要留一些不能全部给子女了,到时候向子女开口要钱真的难为情。
今天正好不忙,回答一下问题,与头条网友共享。
这个问题根据情况而定,如老人没任何经济来源并身体欠佳,这个要求是合理的。据你提问说,你不到60岁,这说明你才50多岁,如身体健康,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还在工作或打工,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就很没必要,要求子女每月给你1000元,这是你自私的表现。你说呢???
徐丽跳广场舞认识了岚姐,岚姐比徐丽大5岁,两个人都做过心脏支架,但是岚姐看着比徐丽精神多了。
徐丽好奇的问岚姐,岚姐和自己一样,都做过支架,岚姐还比自己年轻,自己稍微动一动,总是觉得累,岚姐怎么精神那么好。
岚姐狡黠地一笑说,自己有秘密武器。一听岚姐的话,徐丽更好奇了,究竟是什么秘密武器?
早上两人跳完了操,一起回到小区,徐丽去了岚姐家,岚姐拿出来一个小瓶子,说这就是自己的秘密武器。
岚姐说这是进口的蛋白粉,补充身体营养的,每天一小勺,比吃肉有用多了。自己吃了很多年,效果很明显。
徐丽一听岚姐说就心动了,毕竟有岚姐这个活案例在这,她问岚姐多钱?岚姐说儿子从国外买回来的,一罐要800多。岚姐说国内也有专卖店,改天带徐丽去看看。
徐丽听岚姐夸得天花乱坠,就约了时间去了专卖店,被专卖店的推销员说的当下就花了4000元买了营养品。
店员说了,连续吃上三个月,身体有明显变化,连续吃上半年,会感觉年轻好几岁。精神状态会越来越好。
回到家,这些东西吃了2个月,2个月后,不知道是心理因素还是营养品发挥了作用,徐丽感觉自己确实脸色红润,身体轻松了不少。第三个月,她再想买的时候就犯难了。
徐丽一辈子没有工作,老伴退休后比上班工资低多了,一个月到手2500元,老伴还找了个兼职,在小区看大门兼收停车费,一个月有2000元收入。
他们的生活费、物业费、外加药费、人情费,杂七杂八,一个月剩下不到一千元。加上前两年儿子刚买了房,两口子手上一时存款没有多钱。
徐丽犯难了,想买却买不起,她和岚姐说起自己的苦恼,岚姐轻松地说:我这都是儿子买的,我们养大子女可不就是等老了享福吗?
“别不好意思,养他们那么大,能享几年福,就让儿女一个月给你1000元孝敬钱。”
周末,徐丽包了饺子和豆沙包,她把饺子带去了儿子家,儿媳看到徐丽高兴的喊妈,留徐丽吃饭,徐丽说自己还要去女儿家,临走时他给儿子说:妈最近吃药,手上有些紧张,你们每个月给我1000元生活费。
听到徐丽的话,儿子儿媳都愣住了,半天儿子才说“行”。
徐丽又拿了豆沙包去了女儿家,女儿见了徐丽,把自己买好的棉衣给徐丽拿了出来,徐丽把豆沙包拿给外孙女,她对女儿说自己吃药手上紧张,让女儿每个月给1000元生活费。女儿愣了一会,当下就说“好”。
第二天,儿子女儿一人给徐丽转了1000元,徐丽收到钱,马不停蹄就去买了自己一直想买的营养品。
过了半个月,老伴回家拿换洗的衣服,还没出门,就碰见了儿子亲家公,说是有事,两个人找个地方坐一坐。
两个人要了两个凉菜和一小瓶二锅头,喝了两杯后,亲家公才开口:,你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听女儿说她婆婆说每个月药钱不够,我想你这有退休工资还有兼职,一个月药钱应该没问题,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别不好意思,尽管开口。
徐丽老伴听得一头雾水,问了原因才知道,原来因为徐丽问儿子要1000元,儿媳和儿子吵架回了娘家。
儿媳说公婆一个月退休工资加上兼职收入4500元,自己两口子还了车贷、房贷外加孩子幼儿园费用,一个月就剩下生活费,婆婆还要每个月给自己1000元。
亲家公还批评了自己女儿,觉得老人向儿女伸手,肯定是遇到难处了,做儿女的多体谅老人的不容易,责怪自己女儿只考虑自己。
因为女儿住在娘家不回去,这才来找了徐丽老伴,看是不是家里遇到了难事。
老伴并不知道徐丽去找儿子要生活费,一时心急,也怕是有事瞒着自己,告别了亲家公,马不停蹄地往家赶。
回家的路上顺便给女儿打了个电话,问女儿知不知道这事,这才知道徐丽不但问儿子要生活费还向女儿要生活费,这下他是又急又气。
老伴刚进门,还没等徐丽开口就张口问徐丽,遇见啥事了,要问儿子和女儿要1000元生活费,徐丽听了老伴的话,心虚的半天不吭声。
老伴急得都要吼出来了,徐丽才说了实情,说邻居岚姐和自己一样,做了心脏支架,人家到底看着比自己还年轻,状态比自己还好,她看人家吃营养品,自己就跟着买了两次,钱不够才找儿女要的。
老伴看到徐丽放在餐桌上的营养品,两个小瓶瓶,瞬间就明白了。他对徐丽说:
“咱是长辈,有退休工资,我还挣着钱,怎么好意思向儿女伸手要钱?儿媳因为你要生活费和儿子吵架回了娘家,亲家公还问我是不是家里遇见难事了,你让我怎么好意思?”
“这营养品不是不能吃,量力而为,咱每个月有多钱,就吃多少,这又不是饭,还攀比上了,成了必需品了。”
老伴一番话,说的徐丽面红耳赤,徐丽争辩道:人家岚姐的营养品都是儿子孝顺的,我把儿女养大,让他们拿点生活费都不行了?
老伴不满地说:那你知道岚姐人家儿子一月挣多钱不?人家儿子在外企,一个月好几万,是你儿子好几倍,你攀比也找个差不多的对象。
听了老伴的话,徐丽心虚了,她讪讪地说,我这身体好了,还不是为了少给他们添麻烦。
老伴指着她说:你就作吧,要是把孩子们的家都作散了,我看你后不后悔。
徐丽不敢吭声了。老伴给她安排说:明天叫孩子们上门吃饭,给儿媳解释下,让孩子好好过日子,就是让我们省心。
孝敬父母本身是儿女的责任,但是孝敬多少应该是根据儿女的实际情况来定,而不是父母强行给儿女定标准。
不顾实际情况,强行给儿女要生活费,只会增加家庭矛盾,甚至给儿女太多压力,影响到儿女的正常生活,毕竟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压力也大,为人父母年纪轻轻,还是尽量给孩子减少压力。
本文由作者:小丈夫侃大事 于 2023-04-04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04003723893984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