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也就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这五员大将是刘备阵营中的佼佼者。由于他们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刘备对他们的感情也不尽相同。那么,在这五员大将中,刘备最喜欢的人是谁呢?
在刘备的将领中,关羽是首席大将。他的这个排位,无论从资历、地位、能力和战功方面,都当之无愧。从资历上来说,刘备起兵的时候,他就加入刘备阵营,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可以说,他是刘备手下资历最老的人员之一。
从地位上来说,刘备阵营中,拥有汉献帝封赏侯爵爵位的只有刘备、关羽和马超三人。在以汉献帝朝廷为正统的刘备阵营中,关羽的汉寿亭侯的爵位是弥足珍贵的。这也奠定了他在刘备阵营中,仅次于刘备的地位。
从能力上来说,关羽可以说是当时的全能武将。他本是出身北方的将领,擅长陆战。关羽和他率领的骑兵部队拥有强大的突击力。在白马之战中,关羽阵斩颜良就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在来到荆州后,关羽又受命组建训练水军,他统帅的水军成为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关羽也成为当时少有的全能将领。
从战功方面,关羽对刘备的事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长期的征战中,他为刘备立下了无数战功。尤其是在长坂坡之战后,由于步军遭受了惨败,关羽的水军成为刘备重整部队的基础。关羽镇守荆州多年,虽然手下主力一次次被刘备调出,依然保证荆州安然无恙。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关羽对刘备一直忠心耿耿。他在徐州之战后,曾经加入过曹操阵营。曹操为了拉拢收服他,使尽了手段。但是关羽对此不为所动,他在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报答了曹操的恩义后,挂印封金回到刘备麾下,依然为刘备效力。
因此,刘备对关羽十分倚重,对他委以重任。在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那位从荆州北出宛洛的大将就是关羽。刘备在入川之后,就把荆州全权交付给关羽镇守。无论是刘备在夺取益州后的封赏,还是进位汉中王后的封赏,关羽都是位居武将之首的。
刘备对关羽的感情,被曹魏谋士刘晔评价为“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不过两人虽然感情很深,如果说刘备最喜欢关羽,则未必见得。关羽在独自镇守荆州后,由于没有制约,性格的缺点放纵无遗。由于他“骄于士大夫”,造成荆州官吏离心离德,引来了杀身之祸。
在荆州之战中,留守荆州的大批将领官吏,在糜芳、傅士仁这些刘备老部下的带领下投降了东吴。孟达评价说,“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时,本以为自己对荆州人士厚有恩德,能够得到他们的响应。
谁知道,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刘备只等来了廖化一人,整个荆州毫无所动。到这个时候,刘备才知道关羽在荆州的作为,给刘备阵营带来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怎么会对关羽喜欢起来呢?因此,在刘备阵营中,对关羽一直颇有微词,后来对他的追谥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马超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领,他出身名门,威震西北。在潼关之战中,他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看着往来驰骋的马超,发出了“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的哀叹。但是,由于马超有勇无谋,最终还是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了。
在此后,马超一度在西北再次起兵,拿下了凉州。但是由于他刻薄无恩,在曹军的攻击和内部叛乱夹击下,再次遭到了惨败。走投无路的马超,被迫逃到汉中张鲁那里寻求庇护,得到了喘息之机。但是,马超在张鲁那里遭到猜忌,并不得志,便再次投奔到刘备的麾下。
马超出身名门,拥有都亭侯的爵位,他的到来让刘备喜出望外。在马超的协助下,成都望风而降,顺利结束了益州之战。刘备对马超十分重视,对他大加封赏,在刘备阵营中,马超的排名一直靠前。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还把自己曾经担任过的左将军职位封给了马超。
不过从此之后,马超就很少再上战场。刘备虽然对马超十分推崇,但是却没有给他确实的军权。这是因为马超对宗族的态度,让大家对他有了“不爱其亲”的评价。这样一位有能力但是没有制约的将领,如果使用失当,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危害。
于是刘备把西北的战事委托给马超,却一直没有发动对西北的进攻。这实际上是把马超闲置了起来。马超也知道自身的处境,内心感到不安。在彭羕鼓动他谋反时,主动告发了彭羕。这使得马超在大臣中处境更加孤立,同时也没能得到刘备的信任。在郁郁寡欢中,马超早早就病逝了。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封黄忠为后将军。当时远在荆州的关羽知道后此事后,大发雷霆。他说什么“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对黄忠的封赏十分不满。从关羽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黄忠的悲哀,他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年纪确实太大了,早已错过建功立业的最佳时间了。
黄忠之所以建功立业如此之晚,并不是他没有才能。在整个荆州,对他的能力都是认可的。从他偌大年纪,依然担任荆州的现役军官,就能够看出大家对他的倚重。可是他虽然能力出众,却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也是徒呼奈何。
当时荆州在刘表的统治下,根本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荆州的统治阶层安于现状,成天空谈宴会,无所事事。整个荆州死气沉沉,成为各方势力觊觎的对象。黄忠虽然军事能力出众,却没有战场厮杀的机会,只能一天天蹉跎下来,步入老年。
曹操在夺取荆州后,对年老的黄忠也不重视。他给了黄忠一个临时代理的官职,便让他回去了。直到刘备夺取荆州南部四郡的时候,黄忠加入了刘备阵营,才给他的命运带来了转机。知人善任的刘备发现了黄忠的才能,给了他施展的机会。
这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刘备的前半生颠沛流离,虽然满腔抱负,却屡遭挫折。看到满头白发却壮志不屈的黄忠,刘备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刘备把黄忠带在身边,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在益州之战中,作为跟随刘备第一批入川的主力将领,黄忠拼死奋战,冲锋陷阵,得到了“勇毅冠三军”的评价。
在汉中之战时,黄忠在定军山下斩杀了曹军主帅夏侯渊。当时夏侯渊的部下都是百战老兵,精锐非常。但是他们在黄忠率军攻击下,却被打得大败。黄忠用他的战功,为自己争取来了后将军的封赏。这一切,都与刘备的欣赏重用有关。不过黄忠资历太浅,和刘备的感情远不能与他的那些老部下相提并论。
在五虎上将中,刘备最信任的将领,非赵云莫属。在长坂坡之战时,很多人在遭受惨败后,对前途丧失信心,偷偷逃走了。这时有人报告刘备说,看到赵云独自离开,向北去投奔曹操了。刘备听后大怒,用手戟投向那个人,说子龙是不会背叛我的。
赵云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他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救出了刘备的家小,为刘备保住了嫡子刘禅。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至深,甚至不允许有人质疑赵云的忠诚。赵云和刘备相识时,还是在公孙瓒的部下。他听从公孙瓒的命令,来协助刘备作战。
两人脾气相投,在战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赵云请假离去的时候,刘备拉着赵云的手,恋恋不舍。赵云十分感动,对他保证自己“终不背德”。直到官渡之战的时候,赵云才来到袁绍军中,再次投入刘备的麾下。
从此之后,赵云就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担任起保护刘备安全的责任。有了赵云的卫护,刘备才得以多次化险为夷。在刘备的事业发展后,刘备把内事也交付给了赵云。在刘备夺取益州后,还把中护军的职责也交给了赵云。这些职责十分重大,非极度信任之人不能担任。
赵云得到了刘备的极度信任,但是这个人十分清正刚直,敢于犯颜直谏,在很多场合也造成了尴尬的场面。刘备这个人是一位枭雄,对此容忍有限。在夺取益州时,刘备想把无主的田宅赏给部下。赵云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虽然可能打击部下的积极性,刘备还是采纳了。
可是在发动夷陵之战前,刘备对赵云的容忍就达到了顶点。赵云极力反对出兵伐吴,引起了刘备极度的不满。在出兵的时候,刘备让赵云坐镇江州,自己亲自在前方指挥作战,用行动对赵云表明自己的不满态度。像赵云这样刚正不阿的将领,在个人感情方面一般是存在短板的,这一切也是正常的。
其实,在五虎上将中,刘备最喜欢的将领就是张飞。在五虎上将中,追随刘备最早,追随时间最长的人就是张飞。在《三国演义》中,把张飞刻画为一个脾气暴躁,大胆鲁莽之人,其实他在现实中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很多刘备无法做到的事,都是张飞给办到的。
张飞此人骁勇善战,在危难之时敢于挺身而出,毫不顾忌个人安危。在长坂坡之战中,刘备和他的手下遭到曹军的穷追猛打。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毁桥据岸,对曹军追兵大声挑战,吓得曹军谁都不敢上前,一举解救了刘备的危险。
在夺取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中,张飞更是大放异彩。在益州之战时,他率领荆州援军,冲破刘璋军的阻拦,很快就平定了大部分益州,让刘璋顽抗的信念破灭。在汉中之战中,他打得曹军名将张郃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迫丢弃马匹,爬山狼狈逃窜。
刘备君臣在决定关羽镇守荆州后,张飞就成为刘备手下绝对的主力。他手下的一万精兵,成为刘备的战略机动军团,随时准备出动。在夷陵之战时,如果不是张飞意外死亡,他和他的部下会在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飞在刘备阵营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军事方面。张飞在很多地方,都自觉的弥补着刘备集团的缺陷。比如说当年孙夫人带着刘禅回江东时,就是他率军夺回的刘禅。在刘备发动夺取益州之战后,不免背负起不义的名声。连庞统都在酒宴之上,讽刺刘备的军队不是仁者之师。可以想见,益州人士当然对此也有抵触情绪。
张飞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刘备洗脱骂名。他在夺取巴郡的时候,义释严颜,不但收降了对手,还得到了益州百姓的民心。他极力结交刘巴,虽然主动上门求宿遭到冷遇,可是得到了天下士人的赞许,都认为刘巴做事过分。
张飞以他的实际行动,得到了“爱敬君子”的赞誉。在他的努力下,大大减少了刘备的对立面,为刘备的统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关羽当年能够有张飞的一半诚意,就可能把于禁、庞德和他们的三万精兵收入麾下,那么襄樊之战就可能是另一个局面了。
正是张飞文武双全,能够顾全大局,执行刘备的命令丝毫不讲价钱,才使得他得到了刘备的喜爱。刘备在登基之后,不但让张飞执掌军权,还让他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这个职务负责纠察百官言行,权倾朝野,非皇帝亲信不得担任。只是在张飞去世后,诸葛亮才接任了这个职务。
不过,刘备对张飞过于喜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这造成了张飞的悲剧。张飞在吕布袭击徐州时,丢掉了刘备的家眷。刘备对此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结果在曹操夺取徐州的时候,张飞根本不理睬刘备的家眷,干脆跑到芒砀山去落草了。
刘备对张飞的缺点看得很清楚。他告诫过张飞,说他对手下粗暴杀戮,还总是鞭挞健儿,并且让他们跟随在自己左右,这是取祸之道。但是张飞就是不改正,结果在夷陵之战前被部下所害。当时刘备得知张飞的部下上表,就叹息说张飞死了。
这说明刘备对张飞十分了解,对他的死也有所预感。但是他对于张飞过于溺爱,才导致了张飞的灾祸发生。如果刘备能够严格要求张飞,用严厉的手段让他改正错误,那么张飞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俗话说溺子如害子,正是刘备对张飞的溺爱,导致了张飞的悲剧。
刘备的五虎上将中,由于加入阵营的情况不同,刘备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这些人中,最刘备倚重的将领是关羽,貌合神离的将军是马超,欣赏重用的将军是黄忠,最受刘备信任的将军是赵云,而最得刘备喜爱的将军则是张飞。
张飞这个人骁勇善战,性格还粗中有细。他不但在战场上为刘备冲锋陷阵,在其他方面也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他守护刘备家人,义释严颜,结交刘巴,以爱敬君子的态度,为刘备消除了负面影响。但是刘备对于张飞的喜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眼看着他犯下错误,却不去采取严厉手段予以纠正,最终造成了张飞的悲剧。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备与关张是患难之交,君臣亦是兄弟手足之情。除了两人之外,最喜欢的谋士是诸葛亮,最喜欢的将领是赵云。
得了诸葛亮是"如鱼得水",是以国士厚爱,将来可以完全信任的托付之人。
赵云是其同窗好友公孙瓒爱将,为人忠义、稳重,刘备和关张都视为四弟般相重。
因此,五虎将赵云事实上成了刘备的御林军首领。马超和黄忠都分别是刘备和关羽收降过来的,他们和关张分别镇守一方,是前后左右四大将军。而赵云却是刘备唯一贴身大保镖。
刘备到东吴相亲,诸葛亮出使东吴,也都喜欢带上赵云,武艺高强而又忠义、稳重,绝对可靠。
赵云人品上佳,不贪酒色,不开小差,不会逢迎拍马。就是主公有所闪失,也会直谏,忠心可嘉。
夷陵之战,赵云和诸葛亮一样有不同看法,甚至不计个人得失,强力阻止。刘备大败后,才更感觉赵云心底坦荡,诚为难能可贵。
赵云是五虎将唯一跟随诸葛亮五出祁山的老将,为蜀汉两代也是战斗到了生命最后一息。
。
要说三国君主一类人物谁最爱才?应该是当属刘备为第一。刘备送别徐庶那种依依不舍的伤心程度,显示了他爱才是发自内心。不似曹操那种把人家母亲掳来当人质,逼人就范,太缺人道了。知道了诸葛亮以后三顾茅庐,曲身恭请,奉为师长,言听计从,试问曹操能做到吗?孙权能做到吗?
五虎大将也是刘备最喜欢的将才,其中有两人还是结义兄弟。要说最喜欢谁这要分开来说。前期刘备事业初创时,最喜欢的应是关羽。关羽开始并不骄傲,尤其是吕布在时,也比较听话,一切唯大哥马首是儋。张飞莽撞,爱使性子,危机关头不顾别人,杀条血路逃命去了,缺少责任心。此时刘备麾下大将不多,因此关羽是他最喜欢的。后来赵云加入,刘备如愿得偿,对赵云更是喜欢有加。当初在公孙瓒处一见如故,相互敬爱不舍。临别执手相看泪眼凝噎。后来救徐州专借赵云同行,想必感情加深。自古城聚首后,赵云遇战多次冲在关、张前头。且赵云大胆心细,谨慎持重,而且极有责任心,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中,干事的成功率极高。长坂坡救阿斗舍生忘死,这一点关、张根本比不上。
但是赵云格局远大,心怀天下苍生,以振兴汉室为己任。在他面前田园财富,倾国美人,高官厚禄不为所动。连刘备直夸“子龙真丈夫也。”赵云不讲私情,连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都不同意,他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赵云不会附会刘备的错误决定,因此刘备为此事疏远了他。
能喜欢谁?喜欢他自己吧。
作为一个君主——即使还没称帝,也老早就有了“主公”名分,他可以信任忠臣,重用贤臣,而要“喜欢”的话,那只能是佞臣弄臣嬖臣。你觉得这五位哪个是?
你觉得他喜欢关羽?
《三国志·关羽传》: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糜芳啥人啊?刘备小舅子是也,他跟关羽不和,还把他留在荆州别苗头几个意思?
张飞?
《魏延传》: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这啥意思?直接落“兄弟”面子很好玩是吧?
马超?
《马超传》【注引】山阳公载记曰: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
看到了吗?刘备也对“勇而不仁”的马超不感冒,不是不想杀他,而是考虑到杀了影响不好。
黄忠?他的最大战功就是斩杀夏侯渊,可是——
《张郃传》】注引魏略曰: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刘备真满意吗?
至于赵云,他根本没资格和上面几位相提并论好吗?
比比跟赵云地位差不多的许褚周泰(大保镖),哪个等老板死了才封侯的?这就是你所谓“喜欢”?
刘备最喜欢赵云。你看,他去东吴招亲的时候带的是谁?不是关羽,也不是张飞,而是赵云。关羽为人太傲气,张飞遇事暴躁。刘备和他们结拜为兄弟,也知道他们的弱点。其实,赵云才是刘备的心腹。赵云办事稳重,恰到好处。长坂坡上救阿斗,足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还有,刘备托孤的时候也带着赵云。刘备怕他死后,诸葛亮会夺他的江山,留赵云在身边自是多点心眼。刘备这点小心思,诸葛亮早猜到了。诸葛亮为了让刘备打消对自己的顾虑,就说了让刘备放心的承诺。所以说,刘备最喜欢赵云了。
刘备连亲生孩子都摔,他还能喜欢谁?俗话说:关帐找蚂蟥,尽整出些幺蛾子。都说看热闹不嫌事大,这是想看个《五虎将之决裂》是吧!
有关刘备和黄忠之间的事儿最少,看不出也分析不出刘备是否喜欢他。关羽那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咱总不能说成是关羽妒忌刘备喜欢上了黄忠吧?
就算关羽问刘备:“哥啊,俺和黄忠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那刘备也得说是先救黄忠,谁叫你关羽掌管水军来着,还让人救丢不丢人?
再说啦,人家黄忠字汉升啊,在旱地上还能往上升一升,这掉到水里面那肯定得沉啊!
至于马超嘛,总感觉刘备对其提防之心挺大的。既然存有提防之心,便很难会再喜欢上他。这也是人之常情。
马超投奔刘备之后,张口闭口地称呼刘备的字。刘备的字是马超能随便叫的吗?论交情论资格,那怎么也得是马超他爹马化腾啊(怎么又多了个化字)!
这换成曹操,看看许攸的下场,早就给他脖子以下截肢了。关羽和张飞不是许褚,只是教了教他怎么做人。这么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刘备能喜欢他?
再说马超这个人,走到哪里都有人颠对他,可以说马超的人缘那可是奇差。一个走到哪里都不受人待见的人,恐怕刘备也不会喜欢吧!
关羽虽然是资格老,但总是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你想啊,诸葛亮都要捧着他,那肯定不是为了将其捧杀对吧?刘备后期恐怕也有了些许担忧。
这和马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关羽掌控的权力更大。关羽的能力摆在那里,既要用他,要还要防止他的权力失控。就算刘备在位时没有事儿,但他儿子刘禅就很难说了。刘备担忧都来不及,还有心思喜欢他,早就过了那个阶段啦。
赵云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并不代表刘备就会喜欢他。夸了一句“子龙浑身是胆”,也并能就此说明刘备喜欢他。能打的人谁没受过主公夸奖?在公司老板还拍过俺肩膀呢,混得还不是不如他小舅子!
刘备在取下成都之后,想把房屋田地分给诸将。刘备正沉浸在被诸将马屁的熏陶之中,没想到赵云窜了进去,愣是把马屁味给驱散了!刘备表面上听从了赵云的建议,但这是你一个警卫连连长该干的事儿吗?
刘备想要讨伐孙权,赵云又跑了进来阻止。怎么又是你啊,这把儿刘备一捂耳朵,我不听我不听,最后都不带着赵云去玩儿了。别说这是因为刘备喜欢赵云啊,俺到那儿吃烧烤,你去不合适!
张飞和关羽一样,都属于元老级别。就是他那个脾气吧,让好多人都不喜欢。别人不喜欢,并不表示刘备不喜欢。
俗话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张飞呢,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刘备就经常地叮嘱张飞,一见面就唠叨他。而张飞呢,根本就不拿它当回事儿。
从刘备对张飞不断地叮嘱来叮嘱去,和张飞拿刘备的话儿当耳旁风来看,两人的关系的确不一般。如果刘备不是喜欢张飞,他犯得着如此吗?要是很普通的关系,或者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说一遍不听就得了呗!
从以上这几点儿上来看,刘备应该是喜欢张飞。至于对其他人嘛,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说了点儿什么也都是官场上的场面话。
五虎上将刘备最喜欢谁?感觉五虎上将刘备都喜欢,最喜欢的人应该是赵云,因赵云是常胜将军,又救下刘备的儿子刘禅,赵云不但武功高强而且性格直爽,有谋略,有啥事当面给刘备讲出来,从不隐瞒,有时候讲得刘备有点不高兴,但刘备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至少说明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望刘备成就大业。
五虎上将是小说三国演义之中的说法,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人,这五人之中谁更强向来争论不休,但今天需要讨论的是刘备更喜欢谁,评价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私人感情。
五虎上将如果将其细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关羽与张飞是一早就随同刘备起家的,可以说是刘备最为依靠的心腹将领,这是一类。马超与黄忠是后来投降刘备的,属于降将派,而赵云的身份则位于二者之间。
就刘备个人喜欢来说,马超与黄忠作为降将,投降时间晚,在刘备手下相对功绩较低,而且也没有特别指出刘备有对两人有和特别的关照一类的,这二人首先得排除。
赵云在三国演义之中是一位常胜将军,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的缺点。甚至很多人都说,其与刘备的情义直逼关张,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刘备对赵云要比刘备对关张生分很多,所谓的情义赛桃园本身就说明了其与桃园的差别。就好比古代同进士与进士的区别,如夫人与夫人的区别。
我们以长坂坡之战这场赵云的经典战例为例,来看看刘备与赵云的关系。长坂坡之战,刘备遭遇夜袭,混战之中,家眷丢失。赵云为巡回刘备的家眷才有了后来的七进七出救阿斗的事情。我们用长坂坡与另一件事情做一个对比,曾经张飞在守徐州的时候,因为喝酒误事,导致徐州遭遇吕布突袭,丢了徐州与刘备的家眷。
长坂坡之战,家眷丢失赵云作为保护者虽然有责任,但并不是主要责任当时刘备的军队已经被完全的打散了。而张飞丢徐州,张飞是绝对要负主要责任的。但事情发生之后,张飞敢直接去找刘备,而赵云却不见刘备要去寻家眷这说明了什么?
而且赵云在巡回阿斗的时候,刘备当时做出了著名的摔孩子事件,也就是所谓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使得赵云感情涕零。但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当时是张飞或者关羽这样历经危难就回了阿斗,刘备会摔吗?不会,因为这二人根本不用收买人心,刘备对他们放心得很。
由此可见刘备对于赵云的感情主要还是主公与下属的,带着一些距离与生分,这个感情是不如关张的。
张飞为什么能胜过关羽呢?关张二人与刘备那是情同手足的,一般来说,两者之间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为什么说张飞应该在私人感情上胜过了关羽呢?
其实很简单,刘备与张飞是儿女亲家,张飞有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要知道关羽同样是有女儿的,孙权曾经为其儿子求亲被拒。但刘备在选择亲家的时候,选择了张飞,而没有选择关羽,这似乎是就个人感情与喜欢上来说,刘备更喜欢张飞的有力证明吧。毕竟关羽多少也跟曹操混过,真正一直在刘备身边的其实只有张飞。
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也就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这五员大将是刘备阵营中的佼佼者。由于他们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刘备对他们的感情也不尽相同。那么,在这五员大将中,刘备最喜欢的人是谁呢?
一、最为倚重的大将关羽。
在刘备的将领中,关羽是首席大将。他的这个排位,无论从资历、地位、能力和战功方面,都当之无愧。从资历上来说,刘备起兵的时候,他就加入刘备阵营,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可以说,他是刘备手下资历最老的人员之一。
从地位上来说,刘备阵营中,拥有汉献帝封赏侯爵爵位的只有刘备、关羽和马超三人。在以汉献帝朝廷为正统的刘备阵营中,关羽的汉寿亭侯的爵位是弥足珍贵的。这也奠定了他在刘备阵营中,仅次于刘备的地位。
从能力上来说,关羽可以说是当时的全能武将。他本是出身北方的将领,擅长陆战。关羽和他率领的骑兵部队拥有强大的突击力。在白马之战中,关羽阵斩颜良就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在来到荆州后,关羽又受命组建训练水军,他统帅的水军成为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关羽也成为当时少有的全能将领。
从战功方面,关羽对刘备的事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长期的征战中,他为刘备立下了无数战功。尤其是在长坂坡之战后,由于步军遭受了惨败,关羽的水军成为刘备重整部队的基础。关羽镇守荆州多年,虽然手下主力一次次被刘备调出,依然保证荆州安然无恙。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关羽对刘备一直忠心耿耿。他在徐州之战后,曾经加入过曹操阵营。曹操为了拉拢收服他,使尽了手段。但是关羽对此不为所动,他在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报答了曹操的恩义后,挂印封金回到刘备麾下,依然为刘备效力。
因此,刘备对关羽十分倚重,对他委以重任。在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那位从荆州北出宛洛的大将就是关羽。刘备在入川之后,就把荆州全权交付给关羽镇守。无论是刘备在夺取益州后的封赏,还是进位汉中王后的封赏,关羽都是位居武将之首的。
刘备对关羽的感情,被曹魏谋士刘晔评价为“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不过两人虽然感情很深,如果说刘备最喜欢关羽,则未必见得。关羽在独自镇守荆州后,由于没有制约,性格的缺点放纵无遗。由于他“骄于士大夫”,造成荆州官吏离心离德,给蜀汉的事业带来了危害。
在荆州之战中,留守荆州的大批将领官吏,在糜芳、傅士仁这些刘备老部下的带领下投降了东吴。孟达评价说,“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时,本以为自己对荆州人士厚有恩德,能够得到他们的响应。
谁知道,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刘备只等来了廖化一人,整个荆州毫无所动。到这个时候,刘备知道了关羽在荆州的作为,给刘备阵营带来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自然对关羽有所看法。因此,在蜀汉阵营中,对关羽一直颇有微词,后来对他的追谥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貌合神离的大将马超。
马超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领,他出身名门,威震西北。在潼关之战中,他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看着往来驰骋的马超,发出了“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的哀叹。但是,由于马超有勇无谋,最终还是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了。
在此后,马超一度在西北再次起兵,拿下了凉州。但是由于他刻薄无恩,在曹军的攻击和内部叛乱夹击下,再次遭到了惨败。走投无路的马超,被迫逃到汉中张鲁那里寻求庇护,得到了喘息之机。但是,马超在张鲁那里遭到猜忌,并不得志,便再次投奔到刘备的麾下。
马超出身名门,拥有都亭侯的爵位,他的到来让刘备喜出望外。在马超的协助下,成都望风而降,顺利结束了益州之战。刘备对马超十分重视,对他大加封赏,在刘备阵营中,马超的排名一直靠前。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还把自己曾经担任过的左将军职位封给了马超。
不过从此之后,马超就很少再上战场。刘备虽然对马超十分推崇,但是却没有给他确实的军权。这是因为马超对宗族的态度,让大家对他有了“不爱其亲”的评价。这样一位有能力但是没有制约的将领,如果使用失当,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危害。
于是刘备把西北的战事委托给马超,却一直没有发动对西北的进攻。这实际上是把马超闲置了起来。马超也知道自身的处境,内心感到不安。在彭羕鼓动他谋反时,主动告发了彭羕。这使得马超在大臣中处境更加孤立,同时也没能得到刘备的信任。在郁郁寡欢中,马超早早就病逝了。
三、欣赏重用的大将黄忠。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封黄忠为后将军。当时远在荆州的关羽知道后此事后,大发雷霆。他说什么“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对黄忠的封赏十分不满。从关羽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黄忠的悲哀,他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年纪确实太大了,早已错过建功立业的最佳时间了。
黄忠之所以建功立业如此之晚,并不是他没有才能。在整个荆州,对他的能力都是认可的。从他偌大年纪,依然担任荆州的现役军官,就能够看出大家对他的倚重。可是他虽然能力出众,却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也是徒呼奈何。
当时荆州在刘表的统治下,根本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荆州的统治阶层安于现状,成天空谈宴会,无所事事。整个荆州死气沉沉,成为各方势力觊觎的对象。黄忠虽然军事能力出众,却没有战场厮杀的机会,只能一天天蹉跎下来,步入老年。
曹操在夺取荆州后,对年老的黄忠也不重视。他给了黄忠一个临时代理的官职,便让他回去了。直到刘备夺取荆州南部四郡的时候,黄忠加入了刘备阵营,才给他的命运带来了转机。知人善任的刘备发现了黄忠的才能,给了他施展的机会。
这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刘备的前半生颠沛流离,虽然满腔抱负,却屡遭挫折。看到满头白发却壮志不屈的黄忠,刘备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刘备把黄忠带在身边,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在益州之战中,作为跟随刘备第一批入川的主力将领,黄忠拼死奋战,冲锋陷阵,得到了“勇毅冠三军”的评价。
在汉中之战时,黄忠在定军山下斩杀了曹军主帅夏侯渊。当时夏侯渊的部下都是百战老兵,精锐非常。但是他们在黄忠率军攻击下,却被打得大败。黄忠用他的战功,为自己争取来了后将军的封赏。这一切,都与刘备的欣赏重用有关。不过黄忠资历太浅,和刘备的感情远不能与他的那些老部下相提并论。
四、最为信任的大将赵云。
在五虎上将中,刘备最信任的将领,非赵云莫属。在长坂坡之战时,很多人在遭受惨败后,对前途丧失信心,偷偷逃走了。这时有人报告刘备说,看到赵云独自离开,向北去投奔曹操了。刘备听后大怒,用手戟投向那个人,说子龙是不会背叛我的。
赵云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他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救出了刘备的家小,为刘备保住了嫡子刘禅。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至深,甚至不允许有人质疑赵云的忠诚。赵云和刘备相识时,还是在公孙瓒的部下。他听从公孙瓒的命令,来协助刘备作战。
两人脾气相投,在战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赵云请假离去的时候,刘备拉着赵云的手,恋恋不舍。赵云十分感动,对他保证自己“终不背德”。直到官渡之战的时候,赵云才来到袁绍军中,再次投入刘备的麾下。
从此之后,赵云就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担任起保护刘备安全的责任。有了赵云的卫护,刘备才得以多次化险为夷。在刘备的事业发展后,刘备把内事也交付给了赵云。在刘备夺取益州后,还把中护军的职责也交给了赵云。这些职责十分重大,非极度信任之人不能担任。
赵云得到了刘备的极度信任,但是这个人十分清正刚直,敢于犯颜直谏,在很多场合也造成了尴尬的场面。刘备这个人是一位枭雄,对此容忍有限。在夺取益州时,刘备想把无主的田宅赏给部下。赵云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虽然可能打击部下的积极性,刘备还是采纳了。
可是在发动夷陵之战前,刘备对赵云的容忍就达到了顶点。赵云极力反对出兵伐吴,引起了刘备极度的不满。在出兵的时候,刘备让赵云坐镇江州,自己亲自在前方指挥作战,用行动对赵云表明自己的不满态度。像赵云这样刚正不阿的将领,在个人感情方面一般是存在短板的,这一切也是正常的。
五、感情最深的大将张飞。
其实,在五虎上将中,刘备最喜欢的将领就是张飞。在五虎上将中,追随刘备最早,追随时间最长的人就是张飞。在《三国演义》中,把张飞刻画为一个脾气暴躁,大胆鲁莽之人,其实他在现实中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很多刘备无法做到的事,都是张飞给办到的。
张飞此人骁勇善战,在危难之时敢于挺身而出,毫不顾忌个人安危。在长坂坡之战中,刘备和他的手下遭到曹军的穷追猛打。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毁桥据岸,对曹军追兵大声挑战,吓得曹军谁都不敢上前,一举解救了刘备的危险。
在夺取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中,张飞更是大放异彩。在益州之战时,他率领荆州援军,冲破刘璋军的阻拦,很快就平定了大部分益州,让刘璋顽抗的信念破灭。在汉中之战中,他打得曹军名将张郃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迫丢弃马匹,爬山狼狈逃窜。
刘备君臣在决定关羽镇守荆州后,张飞就成为刘备手下绝对的主力。他手下的一万精兵,成为刘备的战略机动军团,随时准备出动。在夷陵之战时,如果不是张飞意外死亡,他和他的部下会在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飞在刘备阵营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军事方面。张飞在很多地方,都自觉地弥补着刘备集团的缺陷。比如说当年孙夫人带着刘禅回江东时,就是他率军夺回的刘禅。在刘备发动夺取益州之战后,不免背负起不义的名声。连庞统都在酒宴之上,讽刺刘备的军队不是仁者之师。可以想见,益州人士当然对此也有抵触情绪。
张飞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刘备洗脱骂名。他在夺取巴郡的时候,义释严颜,不但收降了对手,还得到了益州百姓的民心。他极力结交刘巴,虽然主动上门求宿遭到冷遇,可是得到了天下士人的赞许,都认为刘巴做事过分。
张飞以他的实际行动,得到了“爱敬君子”的赞誉。在他的努力下,大大减少了刘备的对立面,为刘备的统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关羽当年能够有张飞的一半诚意,就可能把于禁、庞德和他们的三万精兵收入麾下,那么襄樊之战就可能是另一个局面了。
正是张飞文武双全,能够顾全大局,执行刘备的命令丝毫不讲价钱,才使得他得到了刘备的喜爱。刘备在登基之后,不但让张飞执掌军权,还让他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这个职务负责纠察百官言行,权倾朝野,非皇帝亲信不得担任。只是在张飞去世后,诸葛亮才接任了这个职务。
不过,刘备对张飞过于喜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这也造成了张飞的悲剧。张飞在吕布袭击徐州时,丢掉了刘备的家眷。刘备对此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结果在曹操夺取徐州的时候,张飞根本不理睬刘备的家眷,干脆跑到芒砀山去落草了。
刘备对张飞的缺点看得很清楚。他告诫过张飞,说他对手下粗暴杀戮,还总是鞭挞健儿,并且让他们跟随在自己左右,这是取祸之道。但是张飞就是不改正,结果在夷陵之战前被部下所害。当时刘备得知张飞的部下上表,就叹息说张飞死了。
这说明刘备对张飞十分了解,对他的死也有所预感。但是他对于张飞过于溺爱,才导致了张飞的灾祸发生。如果刘备能够严格要求张飞,用严厉的手段让他改正错误,那么张飞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俗话说溺子如害子,正是刘备对张飞的溺爱,导致了张飞的悲剧。
结语:
刘备的五虎上将中,由于加入阵营的情况不同,刘备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这些人中,最刘备倚重的将领是关羽,貌合神离的将军是马超,欣赏重用的将军是黄忠,最受刘备信任的将军是赵云,而最得刘备喜爱的将军则是张飞。
张飞这个人骁勇善战,性格还粗中有细。他不但在战场上为刘备冲锋陷阵,在其他方面也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他守护刘备家人,义释严颜,结交刘巴,以爱敬君子的态度,为刘备消除了负面影响。但是刘备对于张飞的喜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眼看着他犯下错误,却不去采取严厉手段予以纠正,最终造成了张飞的悲剧。
当然是他的二弟云长了。否则怎么会傾一国之兵去为关羽报仇呢。关羽不但位列五虎上将之首,而且刘备把阵守荆州的重担交给关羽,这是何等器重?荆州与蜀汉相距甚远,如果不是可信之人,万一独立刘备又能奈何呢?以此可以看出,刘备对关羽的喜爱远超他人。
最喜欢关羽。作为刘备这样有野心的,感情服从事业,谁对他的事业作用大,他就喜欢他。
对于刘备这样性格的人,“喜怒不形于色”,成府极深,轻易不会表露自己的真性实感,所以单从表面的日常言行是很难看出来的。
笫一,他派关羽守荆州。虽然他没明说,诸葛亮准确地判断出来了。
笫二,他为关羽报仇,不惜倾国之兵,甚至不顾帝位。“若不为二弟报仇,有万里江山又有何用”!
环
五虎上将一说出自《三国演义》,历史上虽然有其人,但并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在陈寿写《三国志》时,把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个人合在一起并为一传,才有了后来的“五虎上将”。
综上,“五虎上将中,刘备最喜欢谁”,那就要看陈寿和罗贯中更喜欢谁了!
现在,人们对五虎上将和刘备的看法,受《三国演义》影响巨大,“偏听偏见”深入骨髓,已经远超《三国志》的真实历史。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刘备更偏爱张飞而不是关羽。关羽,其人自大刚愎自用,且为人尖酸刻薄,从其最后导致兵败被杀身首异处就能看出端倪。反观张飞,为人耿直豁达(但酒后无德是致命伤),深得刘备喜欢,一直带在身边。至于赵云,在刘备的下意识里,只是个内管家;马超和黄忠是降将,在刘备的麾下只能“人尽其才”加以利用,但绝不会成为“知心人”。
帝王的驭人术,非我等闲之辈所能及!
本文由作者:探索历史真相的江月胜 于 2023-03-27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12838675191134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