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道德经全篇都在讲道,什么是道?> 正文

道德经全篇都在讲道,什么是道?

  • 农家景林农家景林
  • 2023-06-14
  • 12
  • 共10人回复
白玉子
「白玉子 」发表看法
2023-06-15

谢谢邀请ヽ(^0^)ノ这里首先厘清一下,《道德经》并非全篇都在讲道。而着墨更多的是“德”!《道德经》一共有八十一章,其中三十七章以讲道为主,四十一章以论德为重。而讲道的篇章中也有有关德的内容。因为闻道的目的是明德,明白了道之高尚德性,才能运化于人类,以促进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和升华!也才能显現出道的无量妙用。是以,现在的流行本之前,更古老的版本中有《德道经》,德字为首的。由于两千五百年来,还未有人能真正的破解了巜道德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竟然将其改成了《道德经》!想来是由于未闻道的虚名“大师”,按自己低层次的认知而改变的。由于后来也没有闻道者出现,难以发现问题,所以才会以讹传讹流传下来的。

当然,这里不是说“道”不重要,因为道是本源,是根基,而德是高楼大厦,缺一不可!闻道是为了筑基,明德是为了广筑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就是得道圣人:依天道无私衣养万物的道之德性,天人合一,普度众生,普惠全人类的得道圣人至德大道行!

至于《道德经》中讲的道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了。天上天下,唯道独尊!因为不明白道,就无所依,无所靠。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能长久的。只有找到了源头,衔接了源头,才能源远流长,天长地久!

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在《道德经》中!读懂了巜道德经》就能找出答案!然而,两千五百年来,历朝历代的志士仁人,都有为求闻道、得道而刻苦钻研《道德经》的,志士多多,层出不穷。现在的中华盛世,更是志士如云,争相向道,有的已研究《道德经》三四十年,可谓苦劳甚大,然而却不见成功者呢?

关于这个问题,道祖老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以在《道德经》中叹曰:吾道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可见道祖老子也是悲叹,不遇知音,难得知遇。为寻不见接班人传承大道,广布盛德于天下而悲天悯人,忧愁不尽的!传说,老子生而白头,所以才名为“老子”。虽系传说,想来,也不是无根由的!大概这就是“天机",“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三千年一开花、一结果”,天道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所在吧!更深层次的成因,这里也不便多说,时机到了才能说!否则,恐怕会如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说出来后一样的遭遇了…。

不是吗?老子的《道德经》也有人说是“阴谋家”,明里不作,是暗箱操作,暗地里把什么都作好了!也有说老子是讲修神仙之道的!还有说是故弄玄虚忽悠人的。研读《道德经》的也是各以己见而解之,各以为是。竟然还有自命第一个破解了巜道德经》的,还广而告之天下,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不落下!更奇葩的还有自命“紫薇圣人”的!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老子也是不曾想到的吧?!

其实《道德经》把道与德都讲清了,而且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描写论述的!而只有五千字,就把最博大精深,最玄奥,最灵妙无比的→道之“天机”尽泄无余了!

古人云: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确实是这样的! 这里只点示一些,关于对道的描述的原句,以供有缘者参考吧!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读懂了以上内容,也就应该能明白“道”是什么了!道祖老子讲的已经够明白!意会了也就闻道了!切记:真正的得道圣人,句句皆真言!莫以自己低层次的有限(封印)认知来理解。得道圣人是道的化身!“老子天下第一”,天上天下,唯道独尊!!!

(本文首创,抄袭必究!欢迎引用,但需注明出处。解释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杭州长老
「杭州长老 」发表看法
2023-06-16

从自然的角度来讲道,自然本质是规律,道是代表规律,这是自然之道。

从规律角度来讲道,规律本质是生命,道是代表生命,这是规律之道。

从生命角度来讲道,生命本质是意识,道是代表意识,这是生命之道。

从意识角度来讲道,意识价值是理,道是代表理,这是代表意识之道!

振yi
「振yi 」发表看法
2023-06-18

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大道理谁都懂,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说对了,那个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就是道。道不会因为你说没有半毛钱关系就不存在,它依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它的力量是无形的。比如我们常见的木炭,再普通不过了,人们平时不会太在意的,当雪中送炭时,千金难买,为什么同样的东西,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就是道无形的影响力。当有需要时,不论是谁,它都一视同仁,无私奉献,没有需要时,也就是没有半毛钱关系时,它依然默默地哺育着宇宙万物,永无止境!

独一无二的龙的传人
「独一无二的龙的传人 」发表看法
2023-06-22

道德经对道是什么进行了描述,道之为物,为恍为惚,恍啊惚啊其中…。可是很多人不信,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老子用的是参同法与道玄同,叫无欲观其妙,而现在人用分别法,叫有欲观其徼,只能查看事物的表相特点,且结论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不能体道是大多数人不能信的根本原因,当然能体道的人除了方法外,还得有很好个人素质,必须是德根深厚且经络极为敏感的人,所以历代得道的人非常少,存有疑问就很正常了,所以老子自己也讲,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之。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发表看法
2023-06-20

谢谢邀请。

《道德经》讲的“道”就是原始科学社会的道路:无记名交换劳动产品、票决人事的原则之道。

无记名交换劳动产品、票决的道的原则是永恒不变的,万有引力决定天体轨道的法则也是永恒不变的。

这也就是鲁迅在《故乡》中说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们每一个人回想一下,道路是不是大家选择决定的?

《道德经》也讲“德”。知道了道,那么,何为德?为什么有的人和集体走得路断人行,都从桥下偷跑,用潜规则?原因就在于不知此道德二字的操作意思:

不看重交换、票决发财当选荣耀为“德”,如桥,不看重道,但遵道。

交换、票决为“道”,如路,要选德、桥。德与道二者对立统一,叫"道德、道桥”。

例如:

有德的人如桥,参加票决的人如道,你道不选走我桥,正好休息一下,无官一身轻,选择了我桥,担子更重,义不容辞;道不选择桥,就是断路,过不去,必须选择桥才能经过,道如不选择桥,就是选择了下地狱的奈何桥,死不能返回。如果桥看重、贿赂道的选择,那叫腐败无德的剪径桥(不是桥),“要从此桥过,留下买桥财”,也就是奈何桥。

汉字造字原则详见拙著《解密红楼梦真味道》。

原创文/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粉丝5900多,获赞4.4万……请大家指正。

(图片1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

地上天下人
「地上天下人 」发表看法
2023-06-18

谢邀:

老子是人不是神!天不会说地不会语。谁告诉了老子(李耳)天有道地有道?还是老子自己悟出来的吧?如果是老子悟的!老子也是人。是人看问题就有偏的可能性!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二十五章。

请问:老子是人,他怎么知道“道”是先天地而生的?

善财行走红尘
「善财行走红尘 」发表看法
2023-06-21

老子《道德经》是这样描述的道的,“有无混成,先天地生;我不知其名,强名曰:道”。简言之:天地未生之前,道就已经存在了,并且是“有无混成”;又简单又直接,后来人们为了表示自己的聪明和过人之处,描述出来了无量无边的所谓的道,其实都已经是德的范畴了!虽未离道,其名为德!

合竞共赢
「合竞共赢 」发表看法
2023-06-17

谢谢邀请。关于这个问题,有大量的学者结合《道德经》的文本,研读出了大量的成果,给出了各种答案。与现有回答不同,我结合现实的例子和自己的一些认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现实的例子,在我前面的问答或文章中都进行了详细解读。现在把它们综合到一起,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与条友们一起分享什么是道?

水就是道

在我前面的文章:“道是什么?基于上善若水的三个版本对比分析”,回答了道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水有无争、有静和有争三种特性。大多数人认为《道德经》所说的水是无争的,不可能是有争的。可是,《道德经》第78章,给出了水争的一面。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一段肯定是表达了水有争的一面。我的观点是:,水既有争也无争,是一个有争与无争的统一体。而水的这个状态,以及形成过程就是道。我在后面文章还要探讨“水为什么是道”问题。

开车就是道

在我前面的文章:“道是什么?从开车谈起”,就回答了道什么这个问题。开车的双方遵道而行,既利己又利他,达到了一种最优的状态,而这种最优的状态和实现过程就是道。

合竞共赢就是道

在我前面的文章:“道是什么,从我的网名“合竞共赢”谈起”,也回答了道是什么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人的行为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挥优势,通过合作竞争,既利己又利他,达到了最优均衡。而这个最优的均衡态,以及它实现过程就是道。

量子力学的叠加态就是道

在我前面的回答:“宗教高手众多,为什么读不懂道德经?”,解答了道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对波尔和薛定鄂的思想分析,量子力学研究的就是叠加态,而这种叠加态以及它的变化过程也就是道。我可能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论述这个问题。

亚当斯密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就是道

在我前面的回答:“宗教高手众多,为什么读不懂道德经?”。通过对《道德经》第2章与亚当斯密思想的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优势差异的个体通过交换,这样就实现了利己与利他的统一,达到了最优态。这个最优态和它实现的过程,也就是道。

通过对上述5个例子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它们具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一是包含了两种对立的主体或行为,如无争与有争、合作与竞争、利己与利他、死猫与活猫等等,它们各有自己优势,也是平等的;二是他们通过合作竞争达到了一个最优态,也就是道的状态;三是这个合作竞争的过程就是道的实现过程,也是道最难理解的部分。下面的图,可以表达两个对立的主体,以及它们达到的最优状态,即道的状态。但是,这个模型仍不能表达道的实现过程。

总之,道好难描述,即使我描述出来了,你也不一定能理解。如果你问我心目中的道是什么?答案是:道就是优势互补、合竞并存、互利共赢。

阴与阳互补表达道的状态

不争读书
「不争读书 」发表看法
2023-06-20

我读过几天道德经。什么是道?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解释。

我的解释道德经里讲的道就是规则。

在道德经里道又分为天道和人道。

对于天道,老子给出的特点是“损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是“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个是理解天道与人道的基本出发点。

天道,是构成宇宙的规则以及在这个规则之下宇宙运行的法则。

人道则是社会构成的遵循原则以及人性的优缺点。

悟道,就是探寻天道和人道。通过学习,了解宇宙构成规律和运行法则,以及人性的了解,社会运行的动力。

道德经对于天道和人道有许多介绍。

比如用谷来比喻天道。谷神不死、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

人道就更多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

学习道德经多读就行。别总想着悟出什么,得到什么。就踏踏实实的读,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学到什么程度。

每天读一段两段就好,坚持下去就行。

荒原牧云
「荒原牧云 」发表看法
2023-06-20

我想,心的轨迹心的行使即是道。德是`圆心′为静,道是圆周为动为变化,就像太阳东升西落是一天之道,春种秋收是一年之道。一天之道是不变的,天天如此;一年之道也是不变的,年年如此。道为生存之道,是事物生命的轨迹。猫有猫存在之道,狗有狗之道,循守道则生存,背离道则灭亡。耕牛之`耕′为牛之心牛之德,耕地拉车使行使用它的品性心性即是为牛之道!守心即守道,背心即背道!一旦牛不耕地了会是什么结果结局?它就变成了`一块肉′等待宰杀!

人生人道亦是如此。人类的心性德性是什么?是仁慈仁爱。人类是地球上万物之核心(仁)`圆心',千物百兽则是人类之`身′(财物)之`圆周′。内心为阳,外身为阴,阴为柔,阳为刚;阴为动为变化,阳为静为恒远;事物皆形成于阴(身),`味′成于心(阳)。人类文明的发展应该向阳向内求,而不是向外向`圆周′向百兽学习,强大`身′的力量。人应该学习葵花心向阳才能成正果!太阳是万物之种子是天地之心,人是天使是天道的使者,人心(人的文化)当是仁慈仁爱的,而非是争夺掠夺的!背离了天道就是黑暗就是灾祸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