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取保候审是《刑诉法》中的一种刑罚处罚的法律名词,一般是指那些没有暴力倾向,对社会没有危害行为能力的犯罪嫌疑人,是司法机关对犯罪罪嫌疑人的界于罪与非罪之间尚未正式判定罪名之前而采取的一种监外执行的司法強制措施,但不代表无罪,在此期间犯罪嫌疑人要对公安司法机关的传唤要随传随到,其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的,取保侯审由基层公安司法司法机关监督执行,一般会在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对其作出判定罪与非罪的判决决定的。
取保候审是司法部门依法变更的强制措施之一,“候审”就是等着扏法机关、司法机关继续审查,只是不再呆在拘留场所而已。本人到底是否有罪?最后还是要由人民法院审核判决。当然,有些取保候审的案件,由于违法情节较轻或者构不成违法犯罪的,公诉机关视情不予起诉的,这样的事情也不少,遇到这样的情况,办案机关(公安、检察)会依照程序解除取保候审措施的。
恰恰相反,被取保候审正是证明了当事人从案件当事人或违法嫌疑人上升为为犯罪嫌疑人了。
因为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另外几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拘传、监视居住、刑事拘留和逮捕。其中适用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情形和法律依据如下:《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常见的醉酒驾驶或交通肇事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常见的诈骗、故意伤害取得被害人谅解等属于这种情况)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比如拘留期限已满,尚未查清案件事实,一般是轻罪且有可能检察院不予起诉或法院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由此可见,被采取取保候审,一般是犯罪情节轻微、或者嫌疑人因身体原因不适合羁押、或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所以,取保候审不是说自己无罪,相反更证明了自己涉嫌犯罪,只是罪行轻微且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而已。
取保候审并不代表无罪!
取保候审的对象是无需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然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他们的行动自由进行一定限制!
取保候审后,一般需要六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结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当取保候审届满时,前述机关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不是,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强制措施,大致意思是该犯罪嫌疑人不用在看守所内,而是在其居住地派出所或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监管下随时接受办案单位的问询跟调查,而且取保候审期间是不可以二次犯罪或者串供的,否则有可能会立马收监,而且一般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大都是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根据《刑诉法》相关规定,取保候审是对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嫌疑人暂时回归社会,并以其不危害社会为前提的一项强制措施。在实践中,往往是犯罪嫌疑人罪行可能较轻,尤其是办案时间可能会延长(侦查阶段、审判阶段),由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属提出申请,并提供保证,经依法批准取保候审。由此,取保候审并不代表无罪,只是变换强制措施。当然,在没有定罪之前,各种结果都有可能。
本文由作者:用户2530573975.5 于 2023-06-18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16807212839398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