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老人能干点事还是要干,做力所能及的事。既满足自身精神需求,也为社会做贡献。
城市低龄老人到乡村来,种点菜,养几只鸡,安全绿色,自己吃不完还可以送人,有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何乐而不为?!
我已经种了三年菜,精神充实了,身体健康了!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退而不休将成为常态。
低龄老人如果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可以考虑继续工作下去。不但缓解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的压力,为自己积攒退休金;也是对自己脑力和体力的锻炼,延缓衰老。
如果低龄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以从解决家庭内需的角度考虑,不能开源就要考虑节流。低龄老人自己的父母已经是高龄老人,需要照顾,如果自己可以照顾可以减少雇佣别人的费用,人工的费用未来会越来越贵,自己照顾可以节省开支。低龄老人也可以帮助自己子女照顾孩子,接送孙子辈上下学。
工作了一辈子,按说应该可以享受人生。但是人如果不能持续的创造价值,更容易衰老。所以建议低龄老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社会劳动。
退而不休适合低龄老人,年龄才五六十岁,体力还正是身强力壮,完全可以继续工作,因此上预计每年将有2000万左右退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家庭情况再就业,有的退休人员是本单位返聘,继续工作,有的是根据自己的人事关系到别的单位干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有的自己来创业,根据自己的能力还会干一翻大事业,低龄老人退而不休的确是一个好事情,既做了奉献也获得了二份工资,一具两得,确实是有利于自己的好事情!
1962年至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婴儿潮,在这15年的时间,新出生人口近四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来到了退休的年纪。
如果是有单位参加的职工养老保险,或者自己缴费参加了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老了之后基本上不用愁。至少养老金也能领到1000元以上,能够满足基本生活。
如果说缴费年限长或者是机关事业单位等缴费基数高的情况,养老金能领四五千甚至上万元,可以保障老年以后有很体面的生活。
但是,由于过去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成熟,还是有很多老人没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为了保障老人都能有养老金待遇,国家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果按照最高档次缴费,养老金也能领到八九百元乃至上千元。可是面对新事物的时候,很多人在踌躇不前,大多数人都选择的是最低档或者较低档次交费。因此退休养老金也就是两三百元,甚至有的人只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这样的养老金收入无法保障生活,因此很多低龄老人在谋求再就业。大多数的就业途径是年轻人不愿意干的保安、保洁,也有的是餐饮服务员等工作。工资待遇不高,工作时间也不规律。有一定技术的老人,可以自己做些小买卖。
总体来说,低龄老人的再就业岗位面相对狭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担心延迟退休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国家加大研究低龄老人的就业保障问题,以实现有求职岗位需求的老人都能够实现就业。
未来十多年,预计每年将有2000万左右退休人员,“退而不休”或成常态,“低龄老人”如何再就业?
答:首先要谢谢问题是提出者,为题主点赞,因为题主是有备而问,是做了统计研究工作的,是实事求是,切中问题要害,也是未来十多年中国社会上突出的一个问题。一方面55——70岁的退休老人以及老村老人,绝大多数人仍然身强力壮,另一方面,尽管有些行业用工荒,但却不用这些低龄老人,这些老人要么很难找到事情,要么找到了事情,也干同样的工作,所拿报酬可能比更低年龄的人要低,因为,用工者根本就不想使用这些人,因为这些买不到保险。
笔者生于1962年,2022年元月退休,接触到许多上下年纪的人,他们都想找一份轻松的工作干一干,既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通过轻松劳动保养身体,又可增加收入,用来提高自己老年生活的质量,或者贴补家用。总之,人老了,手中有钱就好办事;人又老又无钱,就不是好事。身体好还好点,一旦生命就麻烦。退休老人有医保,但人身体还行,又有时间,能赚到钱,多数低龄老人想赚。钱不是坏东西;等到低龄老人变成高龄老人,赚钱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了,只能纯花退休金。本人也是这样想的,能干点力所能及的轻松活,再赚几年钱,既可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又可锻炼自己的身体,还可增加收入,那真是妙不可言。可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美差事,这种事情很难找到。
生于1962——1977年,从去年开始退休,连续15年,这部分人会将近达到4亿,世界上总人口能达到这个数目的国家微乎其微。现在,这部分人多数想发挥余热,想岗位,可事实上却没有这么多岗位,或者法律也不允许他们从事某些他们认为能干的岗位。这样需求与供给就出现矛盾,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能重视并协调这一矛盾。
个人意见,回答供参考。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未来10多年的时间里,预计每年将会有2,000万左右的退休人员,退而不休或成为一种常态,低龄老人如何实现再就业呢?这里面,就牵扯一个延迟退休的问题和引发经济的问题了。未来10年间出现每年2,000万左右的退休人口,是因为在60年以前,也就是60年代左右出现了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高峰,所以说60年以后的今天,就成为了退休人员退休的高分阶段。每年2,000万的退休人口就是这样产生的,当然这2,000万人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养老金,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他是需要领取养老金的。
只不过有些人退休以后,会出现退而不休的情况,这是因为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养老金待遇水平是比较偏低的,所以说继续让自己工作,以此来增加自己退休金收入不足的问题,再加上退休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身体条件等各方面,还是允许能够再工作几年,所以就出现了退而不休。而作为所谓的低龄老人如何再就业,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近两年以来,国家在开发的银发经济岗位。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岗位出现,毕竟银发经济也是很多人需要面对的一项经济。
所以退而不休,或者说是银发经济或将成为常态,当然延迟退休可能也会在近10年之内落地实施。如果延迟退休一旦落地实施,那么就不存在退而不休的问题,而是按照正常的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的问题了,或许60岁退休都成为了一种奢侈。到那个时候那么很多,60岁以上的人群当然也包括女性,因为女性的法定年龄比男性还要更早也会延迟退休,那么工作的年限相对来说就会更长一些了。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我是62年的,我是企业退休人员,我50周岁退休的,养老金不高,每个月只有2千多。五年前,我在超市上班,超市的促销员,导购,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女性,她们基本上都拿到了养老金,一开始我不知道,后来熟悉了互相交流才知道原因,在超市上班的低龄老人,很多都是自己买的养老金,刚退休每个月不足一千元,还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也很低。
为了生活质量好一点,她们选择了再就业。还有的人,家里有儿子的,还没有结婚,她们说儿子还没有结婚还不需要她帮忙带孙子,就有时间出来再挣一点钱,以后添孙子了,就没有时间出来挣钱了。还有一部分人结婚早的,儿子结婚了,她们这边上班,在经济上补贴一点,这也是减轻孩子们经济上的负担。
能够吃上城市饭的,低龄老人还有很多就业的岗位,比如男的在物业当保安,女的做保洁,城市环卫工人,基本上都是岁数大的人在做。还有城市的绿化带种植,都是市郊的菜农,失地农民在干。
只要不懒,身体健康,不追求高薪,70岁以下的男女都能够找到一份低收入的工作。
当然了如果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收入,就不需要再就业了,轻轻松松的度过余生!
任何人就业都有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身体还可以。那么“低龄老人”再就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身体要过关。不管干什么,身体如果不行也没人敢用,哪个岗位也不适合。
另外,既然每年有两千万,十年就会出现两个亿。那么这就不是一般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不是有制度自信吗!发挥制度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符合实际的低龄老人再就业相关政策,推动政策落实落细,彻底解决低龄老人再就业问题。
我是62的老虎,60岁退休,到现在已经退休一年了。
我快退休的时候,有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一直的朋友)就给我打招呼说,退休了给他的公司帮忙,当时我没有当回事,以为是朋友客气,就随口答应了。
退休前一直计划和家人到祖国的秀美山川去旅游,到了退休以后,也就是去年上半年,疫情严重,出家门都比较困难,别说去旅游了。在家没有呆几天,还没有正真享受退休的悠闲自在的生活,老板朋友就给我打电话了,让尽快来他的公司上班。因为我之前答应过他,咱不能言而无信吧。
在朋友的企业上班后才知道,民营企业不好干,上下班必须打卡,各方面要求比较高,劳动强度大,单位需要干什么必须顶上去,没有只干一项具体工作之说,服务行业没有节假日之说,而且还要干好,年龄大的人比较难以适应,薪资比之前上班时候要低不少,但咱不能临阵逃脱吧,起码不能失信于朋友啊。就这样一直干到现在。
我以为退休以后,身体健康,闲不住,干一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没有什么坏处,躺平了的日子不一定好过。生活要有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一生的生活规律。周游世界不可能天天如此,一年一次就足够了。偶尔睡个懒觉,不可能天天睡懒觉。
退休人员问题,也是一个老龄问题,是个长期的社会问题。“低龄老人”再就业,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果退休后的老人生活有问题,就是一个很棘手的社会问题了。
我理解,“低龄老人”再就业,其中主要的不是解什么“闲”,而是还要保证退休后的正常生活。解决这样的问题,一要看国家的就业政策,首先是年轻人能否充分地就业;二要看社会实体经济发展是否繁荣,低龄老人再就业的渠道是否被打开。然后,才能根据老人个人的就业能力和身体状况,所处的实际环境,寻找适合自己的再就业门路。
从目前的现状看,在我们这里的农村,“低龄老人”的再就业行当还是不少的,只能说“临时的”再就业率还算比较高的。比如,为承包农业大户或集体农场打工,个体从事摆摊买卖蔬菜等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在个体经营的企业和商店做短工,做“护工”,当保姆,从事环境卫生等公益事业等等,都是现在农村“低龄老人”在“再就业”的挣钱岗位。
退而不休的人,应该会成常态的,2016年一个工厂的改制,基本上所有职工都实行了买断制,又实行了新一轮的打工创业潮,少数到了退休年龄的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因为企业的退休工资太低了,继续打工到一些单位做保安,安保等等,只要是能够找到工作岗位的,多挣1份钱是1份钱,给自家生活的更好一点。
主要是人还未老到干不动的地步,就不愿在家闲着,有点事情做,感觉每天活的有意义。
再说有些岗位比如小区门位年轻人又闲收入低不愿意做,正好这部分人就顶替上,既有点收入又有了新的生活,还减少了居家闲待产生的家庭矛盾。
我认为:退了休的人已经有了养老金保障,每天睁眼就来钱的日子那就好好活、愉快活。只要不违法,想咋就咋,只要自己愿意,“低龄老人”就去找点力所能及的事做做吧,不想做的时候随时退出。
我是企退人员,退休后又工作了一、二十年!为此,解决了因退休金低、而造成了买房困难的处境!
由于青少年时经历过苦、穷、累,我认为退休后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也是如此!退休后多动动身体和脑,反而延缓衰老!正因有了退休后继续工作了一、二十年的经历,而今,八十多岁了,生活自理、头脑清醒,还能照顾家人和儿孙呢!
本文由作者:用户5070582231 于 2023-07-24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21590400192407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