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50后的归宿在哪里?> 正文

50后的归宿在哪里?

50后的养老,实实是盲人骑瞎马——信马由缰,晚年由“天”不由己。 从年龄结构看,这一人群的个人年龄60多至70多岁,身体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是见上帝前的挣扎期; 从经历上看,这些人们历经坎坷。小学、中学时正直上世纪60—70年代,局限的大环境使他们失去了良好的受教育权利以及考大学的机会,你懂的。毕业直接上山下乡,返城就业后绝大多数人工作在“工农兵”底层中。 从收入层次看,退休后普遍收入不高; 最关键的是,这群人当年受国家“基本国策”调控,都养育了独生子女。 这样的一群人,步入了老年却无法掌控人生的最后命运,N种养老方式却没办法给自己设计选择。
  • 登州佬玩视频登州佬玩视频
  • 2023-06-30
  • 14
  • 共11人回复
严德荣
「严德荣 」发表看法
2023-07-06

所谓50后,目前大多都是70岁左右的老人。这部分人基本上都生活在解放初期、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文革、计划生育等年代。由于那个年代的各种因素,他们没有真正过高的文化知识、较好的工作单位、稳定丰厚的经济收入。又恰逢国家计划生育、只准生一孩政策实施。因此,我认为,这部分人,特别是农村老人,以下几个方面就是他们的所谓归宿。

一是难解后顾之忧。他们由于读书不多、文化不高,不可能有较好的工作或职业,较稳定的经济收入。仅靠种田或打工出苦力挣点钱,还要负担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到老,既没有企事业单位到龄发放退休养老金作生活保障,也没有过多的经济积蓄,因此,存在着养老中、正常的基本生活实际困难。

二是儿女负担过重。由于计划生育,只准生一孩。儿女们除了需要外出拼命挣钱,积蓄巨额资金培养下一代读书、购房、生活等消费。还要负担双方至少四个以上老人、日常生活和看病等各项经济开支。因此,他们的经济负担不堪负重,很难赡养老人。

三是打工无人肯要。由于这部人,大都没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有退休金养老,儿女们生活负担又较重。仅靠国家每月发放的二百元左右基础养老补助金,或买了城乡居保、每月仅有三百多元的养老金。这点钱,连日常基本生活都很难维持,更谈不上平时生病所需高额医疗费用。因此,为了生存,他们到处找打临工挣钱。但因年龄偏大、体质较差,无任何企事业单位愿意收留。只有找那些私企老板做点保洁、管理花木、工地小工等脏苦累、年轻人不肯干的工种。拼着老命、死撑活挨,挣点苦命钱养老。

综上所述,他们生不逢时,辛苦一生无多少经济积蓄;儿女们当今各种生活消费负担较重、赡养不起老人;到老打工挣钱无人肯要、挣不到钱;又无较高到龄退休养老金作生活保障,仅靠国家每月发放的基础养老金或城乡居保,很难维持日常基本生活。因此,他们只有无奈接受顺其自然、死撑活挨、听天由命的归宿。

鉴于上述问题,我建议国家对50后以上老人,要适当提高他们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切实解决这部分老人们日常基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也能过上晚年幸福生活。同时,建议目前年龄还不算太老、且身体尚好的50后,应趁着自己能动,尽力创业打工多挣钱,以解决目前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等现实问题!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交流参考!对此有何看法,可各抒己见!(原创)

张先生有话好说
「张先生有话好说 」发表看法
2023-07-04

中国50后,和新中国一起长大,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永远跟党走,反帝防修不变色!”

中国50后,经历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进程”,是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的见证者!实践过计划经济,也看到了市场经济,最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现实意义,这是90后,00后不能够的!

中国50后,和新中国同甘共苦一起长大。共同的艰辛,一样的磨难,一样的“经风雨 见世面”,一样的坚强勇敢聪明智慧,为新中国的高楼大厦增砖添瓦,无私奉献!

如今,中国的50后和大家一样,在和平和睦的祖国安详乐观淡泊地生活着!

当然,日出日落,星转斗移,如今的中国50后都是爷爷奶奶一辈的了,是大家尊老爱幼的主要对象。“花甲”“古稀”之年,追求长寿的人,都会有的!只要悟透人生,正视生死,知道宇宙发展的自然规律,淡泊名利,潜心修炼内心世界,天地万物都会和你共存同生!有一个好的心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中国50后,——

是一曲悲壮的歌,风知道!

是一首慷慨的诗,雨明白!

是一个精彩的梦,天笑了!

是一幅绝美的画,地欣赏!

心态平和,安度晚年。

向中国50后的爷爷奶奶们问好,致敬吧!

————此致

敬礼!

刘老头8072
「刘老头8072 」发表看法
2023-07-02

我是50年的,从事农业农民,进入了古稀之年,儿媳上班工作,看带孙子接送上学,租房居住月租4oo元,生活自由,生活有保障月养老金2336元,温饱有余。活一天算一天,开心一天,接受现实顺自然发展规律,正视生死听天由命,最好的归宿病重时,不过度治疗不抢救申请安乐死。

宛云018
「宛云018 」发表看法
2023-07-10

什么意思呀,50后怎么了?我觉得不论几0后都是一样的归宿吧。每个人不管起点高低,都是黄泉路上的行者,终点都一样,不论迟早,殊途同归啊,只不过是路上的风景各不相同。

50后离终点比较近啦,无论这一路多坎坷多艰辛,都已经走过来了,以后的日子多多珍爱自己,少操心其他,愿余生无恙,安然祥和![祈祷][笑]

????健????康????长????寿????

刘承泽3
「刘承泽3 」发表看法
2023-07-04

近几年,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网上查询,访问年长老人,观察社会上的各种型式的养老机构,心里有点谱了。

我是1953年4月出生人,这一代人有几处硬伤,影响一生,使老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1.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文化知识欠缺,谋不了好的工作,处于社会底层。

2.当过知青。年纪轻轻就上山下乡,少则两年,多则十年。学技能的年纪去从事简单的农业劳作。知青返城后,因年龄偏大,身无特长,分配的工作是脏活,累活,身体受到二次伤害。

3.独生子女家庭。乡下多年,年龄熬大了,晚婚晚育,计划生育都赶上了。大部分知青子女是80后,他们成家后,两个独生子女要照顾四位老人,压力山大。

4.下岗分流自谋生路。知青回城十年后,工作和家庭刚稳定,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的冲击,使小家庭一地鸡毛。为生存,走南闯北,风餐露宿挣钱交社保,养家糊口。

5.最终变成了弱势群体。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养老金低,不敢害病。城市里,弱势群体中50后是主力军,在贫困线上挣扎。

我今年70岁了,身体还好,有不多的退休金,怎样养老?经过多年调查,新型式的老年公寓比较合适我,包吃包住,每月开支不突破3000元。

今年想出去走访一下,现场考查,选一家去住,多试几家,总有一家满意。

白头发黑头发
「白头发黑头发 」发表看法
2023-06-30

谢谢邀请。现在已经是2023年,1963年之前出生的人有工作的应该都退休了,农民也都步入了老年行列。所以,讨论50后的归宿问题,实际上就是讨论老年人的归宿问题。我对此问题持乐观态度。我是50前的人,将近耄耋之年,庆幸的是,我有退休金。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现在大部分亲人还是在农村,但是我的亲人们也都过的很好,什么时候见面说起来,他们(她们)都很满足。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物质丰富,环境优美,即使是农村,道路村村通,而且都是水泥路或柏油路,大多数人家的住房几乎是别墅式的。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一些农村开始家家门前放一个垃圾桶,集中收集垃圾。老人们很多人也玩起了手机。等等。老人们常说,做梦也想不到会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我经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我的父亲受苦一辈子,几乎没有吃过几顿饱饭。我的母亲刚刚能够吃饱饭就去世了。我们这代人,正因为吃过苦,经历过物质匮乏,更能体会到现在的生活幸福美好。现在生活丰富多彩,养老方式多种多样,应该知足吧。解放前,我们村几百户人家,很少有活过60岁的人。现在,80多岁身体健康的很普遍。老年人应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这是对家人最好的关爱。

虚回若谷
「虚回若谷 」发表看法
2023-07-04

这些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吃过大锅饭,经过大跃进,勒紧裤带还外债,工作受到六二压。手捧语录大串联,上山下乡进农村;批林批孔行天下,反击右倾翻案风;唐山地震遭国难,接着又逢领袖亡;两个凡事不得志,三中全会把舵掌;改革开放定基调,从此下岗离工厂;下海经商无胆识,卖菜钉鞋遍地走;赚了小钱补养老,总算熬到退休了。娶媳聘女借了债,后代又逢三座山;一身蹉跎躬了背,最后归宿阎王殿;但愿此殿佛庇佑,阿迷陀佛消灾难。

狂风鸿雁
「狂风鸿雁 」发表看法
2023-06-30

谢邀敬答【原创】

出生在50后的人现在应该有70多岁了,至于归宿在哪里他们说了不算了,有儿有女的他们去安排,无儿无女听天由命吧!

50后的人经历的苦太多了,啥事都让他们遇着了,没有享受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低,上山下乡自然灾害都经历,苦吃了不少福享的甚少。现政策好了该享福了老了吃不动,浑身都是病不舒服呀!儿女孝顺归宿在儿女家,自己的命运儿女把控,可怜的退休金吃穿够用,病了儿女就补贴了。哪个年代的人只能生一个,如今孩子出了意外,自己成了孤寡老人今后的归宿真的无法安排,想想都害怕。

我们这群老人的归宿都不敢想,进养老院退休金不够,居家养老有病有灾怎么办呢?这是社会问题也是国家问题,我国进入了老年时代国家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让老人老有所养享受晚年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图片来自网絡不妥请删除

青涩百香果N
「青涩百香果N 」发表看法
2023-07-01

五零后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个群体。到今天都过了花甲之年。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都是一个孩子。进入老年后的第一要务就是拿出所有积蓄给子女买房子,给子女完成婚姻。然后再一心一意地帮子女带孙子孙女。忙忙碌碌不知不觉进入古稀之年。

因为都是一孩儿,从心里不敢老也不愿老,生怕老了把压力压在仅有的一个孩子身上。但是,老是谁都抗拒不了的。老了归宿在哪里?养老院?让儿女照顾?找家政保姆?顺其自然吧!

雨从山边来
「雨从山边来 」发表看法
2023-07-10

50后,文革初始有一半以上的人是红卫兵(有一少半是红小兵),见证了文革早期的校园动乱和社会动乱 。相当多的人参与揪斗过自己的老师和校长,还有一些年长的参加过武斗,打砸抢。

据我赤脚医生学习班的回忆,当年的赤脚医生,50后最多,因此,关于赤脚医生出身的“神医”,50后应该最多,可惜他们默不作声。网上高呼自己是“有治病能力却不懂中医基础的民间中医”基本都是60后,70后。50后也是最早的下乡回乡知青人群,高考开始时,一半人已经成了家,很多人是生产队干部。

因历史原因,50后基本在上学的时候停了课(60后开始恢复正常上课),他们实际文化很低,文化触角迟钝,绝大多数不会熟练上网很多人买东西用现金,不愿意把钱存在卡上愿意存在存折上。不愿意接受新的文化信息,不会新歌新文艺,不认识新明星,喜欢在怀旧的荒野拾荒,明明不堪回忆,却那时什么都好!

这些人大多偏瘦偏矮,腰腿没长直,外相偏老,身材不太好,但人品厚道,做事讲天地良心。苍天关照,他们大多数身体健康。

Z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Z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发表看法
2023-07-05

青山有幸埋忠骨

繁华落幕,惜别职场闲暇时间很多,不知不觉留下爰思索坏习惯,说坏,因为,既然退休了就不要去想这之前的反恼。实际上却不能,经常一觉醒来被梦中的人和事围绕,时过境迁,对错现在己结不重要了,要认真领会“淡泊”内涵。最美不过夕阳红!

学会总结,承前启后。人生逼路虽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你走错一步,轻则影响一个时期,重则一生!

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这是类人忌讳话题。唯物主义者却侃侃而谈,留得清白在人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