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退休金和在职工资之比,叫替代率,欧洲最高,缴养老保险也最高,亇人交12%,企业也缴等数额。
我国是基本养老金,商业保险,企业年金,三块组成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金,立法规定:即替代率不低于60%,官方公布据据:最低时为39%,事业单位一次调到位,企业单位根据各自情况,淮南矿业集团,只上调6%,
我98年退休,610元/月,外甥女公公,480元/月。他从井下调入矿一小看门岗,后划归地方教育系统,他涨到1390元/月,我涨到740元/月,其中有高工职称多涨25元。
上周我和老伴乘公交,遇到安理大退休夫妻,老师99年退休,退休金700元/月,现今为7000多元,他比我小三岁,退休金每月比我高3000元。
官方公布,全国平均退休金约3300/月。全国平均工资未公布,公布各省年工资收入。北京上海17万~16万,垫底河南7万多,平均约8~9万/年。换算替代率,不足50%,退休金还有上涨空间。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近期退休金较高,企业较低,企业差距更大,国企,央企,效益好的企业,近期退休金也较高。退休金账户余额,按新标计算公式,多交多得原则。煤企退休金也较高。本地地方企业现今退休金,1500元/月~4000元/月。差距较大,在职时工资也不高。烟草供电职工另说。2023年4月18日淮南。
谢邀回答!
确实如此,说说我的情况吧!九十年代末,我从机关调到企业,月工资是700余元,2004年国企“两改离职下岗,到社会上自谋职业,历尽艰辛,打工挣钱,维持生计。直到十多年后,才办理了退休手续,月养老金是1230元,比上班时的工资多了500余元。
退休后的第二年,适逢养老金上调,并享受了高级职称补贴,月退休金增加了300多元。随后调资取消了职称待遇。自此后,国家根据有关政策,连年给退休老人上调工资。现在我的养金每月可拿到三千余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病不倒,基本生活有保障,不攀不比,知足常乐!
现在的养老金之所以比早年工资高,是国家社保部门依据物价上涨指数等相关指标科学测算而定的。可以说那时是低收入,低消费,比如:那时一斤大米是一元左右,700元工资,可买700斤大米。现在包装大米4元多一斤,3000多元养老金,也只能买700多斤大米。水涨船高,现在是高收入,高消费。剔除价格因素,工资水平相近。不言而喻,现在的生活质量逐步在提高,当然每个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不可比!
文原创,图来自网络。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水涨船高”,八九十年代的老人上班工资低,退休工资高,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是先实行“计划经济”三十年,然后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工资不高,但物价稳定便宜,家里有一个工人领工资,几十块钱就能够养活一家人。当时是国有企业,提倡“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倡导“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反对铺张浪费,提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老一辈上班时,都是想着“为国家发展无私奉献”!当时,大家收入都差不多,贫富差距不大,但帮助困难者人多亲情浓厚,很有人情味。有点儿“共渡难关”的意味!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钱多了,“富人也多了”,贫富差距也拉大了,“上班族”工资高点,生活会宽裕点,但不会成为“大富豪”。结合现实看,虽然八九十年代生班的老人工资高了很多,但人的生存成本也高了很多,物价也涨了很多,退休老人也跟着“上班族”涨点工资,是为了物价上涨的需要。
现在人们的钱确实多了,但物价也在不断地上涨,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工资涨点,物价升点,从而刺激人们生产和消费,来繁荣市场经济!
八九十年代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远远低于企业员工的工资,但退休后行政事业人员的退休金远远高于企业人员的退休金,原因是国家对行政事业人员的退退休工资有了新的改革政策,而企业人员就没有这样的优惠待遇了。
所以,时代在发展,政策在不断完善,改进,七八十年代的人虽工资很低,但退休金高也是时代的发展,理所当然的。
八九十年代的老人现在陆续退休了,退休金高吗?没感觉特别高。
八九十代工作时,工资虽然只有几十元一个月,但什么东西物价都低,感觉没什么大钱花。结婚时房子是单位分的,后来房改也不贵,就是改商品房后,房价也不是那么高。看病住院是全报销的,所以没感觉工资少。
现在退休了,如果正常情况下,女的50岁退休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而55岁退休的,工龄基本都是35年左右,退休金5000元左右。当然垄断行业和公务员的退休金高,基本8000元左右。企业基本从1993年开始算统筹,之前按平均补的,后来缴费慢慢高点。
现在各种物价上涨了多少,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子女结婚买房用了大部分存款,手上没什么余粮。看病虽说有医保,自费项目也多了。好单位的,还能有商保补充报销点,正常退休的,也只能看看小病,大病自费让人负担重。退休医保变化也多,要慢慢适应。
垄断行业的,虽说是企业,退休金也确实高。在普通企业能正常退休的,退休金也只能保证基本生活。还有许多企业中途关门了,下岗的人要重新就业或者打工,自己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到手退休金就很低了,甚至需要退休后重新打工才够生活。
这个年代工作的人,都很努力,而退休金的高低是没办法完全自己控制的,因为职业选择大多也有运气的成份。当时大学生进企业后成下岗工人的也有,高中毕业的,按高考分数选择工作的,如果选择进机关,烟草、石油、金融行业的,生活稳定,退休金也还不错。
不管怎么样,对于退休和快退休的人,退休金多少已成定数,所以只有放平心态,随遇而安,好好保重身体吧。现在不看谁拿的退休金多,而要看谁拿退休金的时间长,你们说,对吗?
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一般农业和工业生产的东西定价都很低,国家把人们所用生活物资都定价在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的范围之内,特别是人们一日三餐食用的粮食,国家用超低价从农民手里征购或统购到国库,再低价卖给城里做工的工人,工厂里的工人生产的日用百货也由国家物价局定价定量销售给广大农村农民,各种物品每人每月或每年供给多少,不得随意多买或乱涨价。
改革开放后各种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用百货商品要啥有啥,不再计划供给,只要有钱想买啥就可买啥,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不再受限制。
而工人的工资也上涨了几十倍上百倍,有的甚至百多倍,各种工厂工人的生活也提高了无数倍,特别是以前拿几十块一月的工人,他们年满六十周岁后退休,不劳动每月还能拿三四千块退休金,现在的他们才是真的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生病后治病还有高额的报销,他们死后家人还能领到几万元安葬费,他们真正是翻了身做了主人。
我是知青,是知青大返城回来的,今年70岁了,经历了工资变化全过程。
1979年1月,进一家国企,因年龄大,没有技术专长,分做普工,当时工资是29.50元。
1982年6月,我中央电大毕业,获得大专文凭,马上提干加薪当技术人员,当时工资50元左右。
1988年2月,由国企调入行政单位,任生产股股长,当时工资60元左右。
职工工资在1988年以后才进行大调整,技术人员也是这一年才有机会评职称,拿职称工资。
1995年以后,随着物价上涨,职工工资也随着上涨,那时我有150元左右。
2000年以后,我工资过1000元了。
2013年4月我退休,养老金为2500元。
每年涨一点,连续地涨。
2022年我养老金是4540元。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很知足。
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经济转型期,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全民收入都比较低。当时国家在退休金的制定上采取了较宽松的政策,即让工人在退休的时候可以领取更多的退休金,也增加了福利补贴,以保证他们的经济生活。而当时的工资相对较低,不足以支持老年人的生活,因此退休金相对较高。另外,由于人口普遍较少,退休金的支付相对较容易,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现在的退休金远不如以前那么高了。
问: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老人当时上班工资都那么低,退休金那么高?
非农上班的人员,七十年代的工资三十到五十,八十年代也不到七八十,八十年代末的工资也只一百上下。九十年代初三四百,九十年代末七八百或一千了。
那时的工资是不多,但物价也低,收入和消费是平衡的,现在工资高了,物价也上涨了,工资是随着物价涨上来的。
退休金和养老金应该是两码事,当初上班劳动的退休老人现在领的是养老金,而当初坐办公室的退休老人现在领的才是退休金。
现在,领退休金高的,并不是所有那时上班的退休人员,那时劳动的人现在的养老金并不高,退休金高的是那时坐办公室的现在的退休金才高哪。而且,劳动的人养老金低还要和单价共同交养老保险,而坐办公室的人员现在退休金高两倍多还不用交养老保险。
因为,坐办公室的人员比工人农民给国家做的贡献要大得多,所以,比老年工人的养老金要高两倍,比老年农民公社老人的养老金要高四十倍。
贡献大的不用交养老保险退休金就高,贡献小的交养老保险养老金也不高。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老人,当时上班的工资都那么低,退休金却那么高呢?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上班的一些退休老人,他们在那个年代可能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或者是一两百块钱左右。而今天来看这样的一份收入确实是非常低,这是因为那个年代的货币购买力,是非常强的,即便收入很低,但依然是能够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物价水平都是不断的增长,也许在八九十年代你买一斤猪肉也就只有几毛钱。而现在买一斤猪肉却要10多块钱,甚至有时候还要20多块钱。那么物价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去购买一些其他的非日用商品,它的增长更是几十倍在增加。所以很显然,物价不断增长,所以我们到手的待遇水平也是在增长的,但只不过购买力,其实它是没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而今天这些人群,都已经步入到了退休的行列,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或者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今天的养老金待遇肯定会远远大于当时的工资,但是我们不能够拿八九十年代的工资,跟今天的养老金来对比,我们应该拿今天的工资和今天的养老金来对比,如果这样来对比的话,那么养老金待遇,自然仍然会低于在职人员的平均工资收入。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头条君,何以见得,当年岳母在广州市政工程队工作,工资49元一个月,退休了才35元,高吗?
我母亲更加小了,特殊时期一定要工作,不能做少奶奶,被分配到街道做,也是45元一个月,可退休了,你古下退休金有几多?一定古不到,因为高,实在高,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高的退休金,有几高?退休金每月27元,高吧,但她好满足了,因为她与夫君在东郊开了间饭店,旺着呢,这27元算锦上添花啦。
开心就好。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老人当时上班工资那么低,退休金那么高?
我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实施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当时上班老人工资很低,是客观的事实不假,若按当时的基本工资标准作为计发基数,退休老人们所计算与核定的基本养老金,很低是自然而然的,这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的。
但是,为什么老人当时上班工资那么低,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那么高呢?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可以洞见其中的奥妙究竟是什么与为什么:
一是出现如此情况与趋势,那是因为执行老人老办法的必然结果。老人老办法的工资替代率水平是很高的,工资替代率达到90%以上,直至100%也类见不鲜;再则,在按老办法计算与核定基本养老金时,是严格按照老人退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进行核定的。由于老人退前工资是本人职业生涯的最高点,加之老人的连续工龄又相对较长一些,一般都在35年以上,甚至许多老人的连续工龄超过40年的,也大有人在。以上就是老人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为什么会那么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是老人退休后,由于基本养老金的逐年不断上涨,倾斜调整政策的落地到位,尤其经历了从2005年以来的19连涨之后,退休老人的基本养老金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通过历年按正常调整机制与制度的实施,退休老人们赖以生存的“养命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强。这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人们,尽管当时上班工资那么低,而在到龄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随着时移世移,水涨船高,越来越高的客观原因之所在。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首先,说明一下,我也是老教师退休,每次涨养老金,从来没有超过300,每次一个月只涨一百多。说老退休老师一次涨上千,不知道有什么根据?涨百分之几,涨上千,那退休金要多少才能达到呢?
我79年当代课老师,后来转了。我08年9月退休,因为教龄不满30年,退休金打了九折。不过退休金不少,08年10月退休金是3650元,真的是不少。涨了这么多年,现在的退休金是每月5692元。记得是我们事业单位退休的,几年没有涨一分钱,是企业事业单位同步涨养老金才涨的。好像涨了200多。
说明一下,达到七十岁涨的没有计算在内,我达到70岁那年涨了300多。(含高龄倾斜100元)当时高龄倾斜企业退休比事业单位退休的每一个档次都多几十块钱,近几年才没有区分,一样了。安徽的高龄倾斜独具一格。与其他各个省市不一样的,可以查的。实事求是,我79年当代课老师,月工资只有29元。这个29元拿了不少年,88年4月,我月工资才达到100零一点。我08年退休,那几年,老师的确调资。我一个月涨了六七百,因为我以前工资低,造成涨的多。
我不是小高,退休金又打九折,这样的,后来退休的同事,他们小高,每个月养老金比我多七八百,上千的。这没有办法。
本文由作者:大明畔的狐 于 2023-06-08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21987063138970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