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是谁都能写好,两个因素:一是天赋。二是个人努力。缺一不可。有的人写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不行。沈鹏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点天赋都没有,水平也就小学生。但是为了骗人,他不按规矩来,他执笔拐来拐去,扭来扭去。借以骗那些不懂书法的人。他这一招还真蒙了不少人。当然也有其他目的的人,专门吹捧他。沈鹏怎么当上书协主席的,基本都是不懂书法或者目的不纯的人抬上去的,他这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后来出现了大量丑书、乱书、吼书等,是我国书法界的一场劫难。应该到了清算这帮人的时候了。
这个说法我认同,这一观点我赞成,宁可让人说我写的不好,也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农村有句俗话说,十个师傅九不同,一个批评一个怂,这是真实的。
在你完美无缺的人都不完美,只要在你身上找缺点,都要找出一大堆缺点来。在你完美的文章都不完美,你就是一天改三改都不完美,你足满一个人很容易,想满足十个人很难。
我写得好与不好没关系,我写我的你写你的,我不怕人说坏话看笑话,各有各的风格观点个性,各有各的表达方式,各有各的文风写法。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敢于露丑不是坏事,善于伪装不是好事。我具备的你不貝备,我会的你不会,我有的你没有,你有的我没有,大家都是亙相学习取长补短,大家都写成一样的文章,这还有什么意义?
作者写的作品是供读者阅读欣赏。作品是作者的心声。只有你的心声和读者的心产生共鸣,读者就喜欢,悦览,欣赏。就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如果过渡追求个性,不考虑读者感受,闭门造车。那自已认为无价宝,只有在家一个人慢慢观赏,细细品味。个人观点,望师友指正!
写作是把心声流于笔端,是把自己的理解认识传递给别人,能否得到共识,是不可能的,这也就出现好坏的评价。敢于写和善于写所不同的是,一个是真情的表白,一个是掩饰的流露。敢于写是用心,善于写是技巧。
写作是交流,信息使了解到理解,目的是产生共鸣。这要看接受对象,否则对牛弹琴,寡和之音是因为高雅。俚语俗曲没有高人。所以很多人看不懂鲁迅的散文,倒更喜欢兰陵笑笑生的金屏梅,看完并不知奇在何处。
写作随心所欲,不需要什么灵感和华丽的词藻。只需要真实。因为写作不是创作。
允许别人指点评论,只有让人挑出毛病来,自己才能有所进步,不致于停滞不前。
字体的种类很多,真正能应用起来难度很大,汉字的形体有宋体,仿宋体,等线体,隶体,魏体,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美术体等。
楷书工夫深的,不但笔划生动有致,而且富有活力,有所谓铁划银钩,横扫千军的气概之称。
行书比楷书稍微放纵,简易省便,点画之间往往有纤细游系牵连,显得血脉通畅,意气流动,在许多笔划中往往附加勾趯,使笔划圆注美观,笔划之间亦有笔断意连的写法,使人感到启承分明,照应严谨,生劲活泼。
草书在行书的基础上更为奔泼精简,可加可减,可方可圆,笔划如飞龙舞凤,变化多端,但也有一定的规律,部首偏旁的草书,写形式有一定的法则,不能各自生造一式,不然使人无法辨认,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品的好与坏,一定要遵守法则,收纳作品的精华,丰富于己有,展示出一个人的性格来,即有仿名人之体,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沈鹏先生的这句“宁可……也要……”,使我想起古人“宁可无才,不可无德”名言。古人云:“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立德,我国西周时期的“六德六行”,再到后来的“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直至今天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都始终将“德”放在主导地位。
谈到书法,我认为首先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求个好(德),其次才能在好的基础上出个性(才)。求“好”是德,求“奇”是个性。沈鹏作为旧书协的掌门人,倡导突出“个性”而放弃审美原则,必然导致吼乱盲射跳等丑书乱象。
不只书法,所有艺术形式都是为审美而生,为大众服务的。如若只求突出个性,不顾审美共性,背离大众审美,一切出奇搞怪的所为“艺术创新”,都是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污染。
我坦诚的说不太赞成该观点,记得我有一个同学姓王,一生混得不错,他的观点与此约同,此人说:宁可让人说我写的不好,也要写出自己的个性。我这同学曾搞过推销,他到哪儿都说:宁可胡说不可不说。二人的文思不是完全相吻合吗?写的不好也要写,宁可胡说八道也得说,这些完全属于脑子有问题!若再出来一个同类人岂不更糟?明知此事办不好也要办,其后果将是啥样的,屁股谁来擦?稍有头脑之人都有自知之明,没有把握的任何事远离,以防对已不利。
我认为这是必须的!也是最重要的!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个性!
如果写作连自己的个性都没有,那还叫什么作品?那还不如直接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统一模式的产品!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文章,是与该作者见识、经历、知识储备等联系十分紧密的,如何脱离了其本身的实际,就像鱼儿离开了水、花儿没有阳光照射一样,那是没有灵魂的。
我们常讲,我们读一个作者的作品的时候,是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的,如果作者满嘴的假话、空话、统一模式的话,我们还有与其交流的必要吗?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书写个性就是没有个性!点画千字,古人都已写了无穷多遍了,试问:哪一点、哪一画、哪一字是古人没写过的?所以说,我们写的每一字,不过都是在重复古人的书迹。请不要拿创新吓人,不要拿个性说事。弄丑搞怪,掩饰不了心窄技穷路末的真实。
我所追求的,是右军的和畅之风,怀素的真如之气。心容广大,将天下之善书集聚于自己的笔下,熔于一炉,天工成章。内畅自心,外悦普民;上追于道,下贴于情;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书中风景——苍雄秀丽、天真自然。
谢邀,传承发扬创新这是书法之道的方向,这是根本的原则!岂能抛开传承而憑自己喜爱而创新又怎能叫人喜欢,并说好呢?我们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需要我们炎黄子孙共同传承发扬光大!但现今书坛让那些所谓创新者糊弄,广大书法爱好者难于接受,亦绝不接受!我们始终坚持在传承发扬基础上创新!我的看法对否?
本文由作者:走正道的人 于 2023-12-22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24873845414948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