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是断章取义。首先补气血要看你自己本身的情况怎么样。
就好像你觉得水管里面通新水可以让自己更健康更好。但是你的水管里面全都是锈,都是垢,无论通什么水,出来的都是浑浊不堪的水。然后你以为水不够好,又往里面加药材加各种的东西,觉得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身体好起来。实际上这样只会让管子更堵而已。很可能刚开始出来的只是充满了锈迹的水。等你加了一堆药材和其他东西以后,直接出来臭水。
原因很简单,你的管子是堵的。或者是不通的,好的药材在里面经过水的浸泡发霉了,所以再好的药材加到这种堵塞的管子里,也只能让情况更糟糕而已。
这个描述我想你应该听懂了,这说的就是你本身自己的吸收功能,传达功能要通畅,才可以吸收的药材,你本身各种指标都达不到,你啥也吸收不了。
有的时候需要补,有的时候是需要泻的。
当你管子堵塞的差不多的时候。,其实你需要泻一下,将管子通畅,才能够慢慢的进行补。
所以是否补气血完全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来。一上来就补气血是不对的。
三个知识点,帮您快速补充气血
我们把人体比喻成一个水池,气血比喻成里面的水。要想水充足,那就要开源和节流。人们在补气血的时候,补是关键,防止过度亏耗,同样关键。
第一个知识点,也是对人体硬件的要求:保护好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气血是脾胃生化而来,脾胃把我们的饮食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气血,这是一个“气血制造机器”,机器不好,产品自然出不来,脾胃不好,气血肯定会亏。
对我们的要求是:首先食欲好,能吃。第二是消化功能好,能转化。
那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能吃,能多吃?如何让自己消化功能好?
这些问题并不是医学的问题了,这个各有各的办法,运动也好,做腹部按摩也好,多吃点辣的开胃也可以,这个没有标准,只要是找到能让自己胃口大开的办法就行,只要是保护好脾胃功能就好。
第二个知识点,对于食物有要求:能吃是福,吃错了就是祸。
首先我们的目的是“补”,能吃,能消化的同时,吃什么,消化什么就是关键了。
1.色红的东西:如红枣、红糖、鸭血、猪红、红肉;动物肝脏;
2.补气养血的中药泡茶:阿胶、黑芝麻、山药、桑葚、黄芪、党参、当归、枸杞等。
3.药膳食疗:黄芪当归炖乌鸡、山药枸杞粥、八宝粥、猪肝瘦肉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从性味方向来讲,补气血的人,可以适当吃一些甘甜味的食物,如果没有血糖代谢问题的话。不太适合食寒凉、苦味的食物。
从吸收的效率来讲,液体的食物或者药物比固体的食物和药物吸收起来快一点,补气血的药物或者食物,都可以多烹饪一段时间,尽量做成粥或者汤。
第三个知识点,对人行为的纠正:气血亏,多半是自己搞出来的。
一些行为会导致气血的亏虚,如果不改善行为习惯,那怎么补,都事倍功半。
1.睡觉养气血,熬夜伤气血,尤其是女性,熬夜对肝极度不友好。
2.中医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过度用眼本身就会损耗肝阴,导致气血的损失。另外如果一个人总是懒洋洋躺着,时间长了也会气虚,精神萎靡。
3.过度运动:大汗会伤气,而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大量丢失汗液会导致气血的双重亏虚。
4.节制夫妻生活:过度的夫妻生活会消耗双方的肾中精气,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与脾胃,与心肝的功能协作紧密,如果肾虚了,一定会影响气血的生成。
写在最后:
中医认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补血养气,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或者说是一种养生习惯,生活的习惯。如果在生活中注意饮食,注意养护脾胃,注意休养,气血则会相应地充足。
本文由作者:柯基大力和三力 于 2024-02-27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27552035381980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