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二战时,德军的MG-42有多厉害?> 正文

二战时,德军的MG-42有多厉害?

  • 宸露127宸露127
  • 2023-12-28
  • 11
  • 共16人回复
宸露127
「宸露127 」发表看法
2024-01-07

MG-42是二战期间由德国设计和制造的一款轻机枪,被广泛认为是当时最出色的机枪之一。它因其高射速、可靠性和火力强大而闻名,并成为德军和其他轴心国军队的主要装备。

因其高射速和火力,MG-42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压制能力,可以有效地遏制敌人的进攻。其在突击战、近身格斗和防守等各种战术环境中都表现出色,对于德军的战斗效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发表看法
2024-01-03

MG-42是纳粹德国于1942年研发并服役的机枪,它以1500发/分的射速,为它赢得了诸如“撕布机”这样的绰号。说MG-42有多厉害,枯燥的数据是毫无意义的,一世明哥私家历史用战例说话。

MG-42是在前一代的MG-34机枪基础上改良的。之前刚好写过一个二战经典案例:

《MG34机枪1分钟1200发射速能抵挡2个师步兵攻势么?》,里面说的是:“舍雷尔战斗群”5500残兵105天血与火的地狱。

在这里再次与大家分享一下:

MG34机枪1分钟1200发射速能抵挡2个师步兵攻势么?

苏军第一轮的猛攻在1942年1月23日正式展开。此时苏军第33步兵师得到了第146独立坦克营(2辆T-34、11辆T-60和3辆自行火炮)的支援,首先在霍姆尔西面发动了坦克攻势。

当第一列苏军坦克纵队出现时,前导坦克冲破障碍物并慢慢将其推到一旁。此时工兵点燃了导火索,火苗迅速沿着长长的引线直奔爆炸装置,一声巨响过后前导坦克被炸毁,因进攻道路被阻,周围是沼泽地带,坦克无法横向展开,而苏军对镇内德军的反坦克能力判断失误,后续坦克撤退回出发阵地。

“舍雷尔战斗群”取得他们第一个小胜利。

撤回坦克同时,苏军炮兵向镇内倾泻密集炮火,苏军指挥官马卡杰夫大校认为将德国人隐蔽及避寒用的房屋通通摧毁后,德军很快就会因为没有隐蔽处而投降。

苏军步兵进攻的模式一成不变,他们穿着醒目的褐色制服在皑皑白雪中排着密集的队形,端着枪高喊着乌拉视死如归猛冲,面对这种冲锋,之前一天得到机枪主力补充的德军占据了上风,他们躲在筑起雪墙的阵地后冷血地进行点射和扫射。

考虑一下MG34机枪每分钟高达1200发的射速,凶猛的火力所经之处没有人能够再站着,一倒就是一大片......

霍姆尔守住了,但是弹药的消耗巨大,药品、武器弹药补给优先。

尽管苏军战术呆板,舍雷尔不断鼓舞部队士气,但德军的防御面积还是在苏军的第33和第391步兵师连日不断进攻下从2平方公里缩小到了1平方公里。

2月1日,第39装甲军军长阿尼姆将军打算进行激战打通一条道路直抵被孤立的守军。为里应外合与援救纵队取得联通并突围,舍雷尔派出了第8(山地)轻型突击队夺取西面突破地带的旁边一地形优越的小高地。

第8(山地)轻型突击队凭借其专业技能,很快占领小高地。

这片地区的积雪已经到了士兵们的胸部。德军步兵不但要随时与苏军交火,在雪中前进时还必须要把步枪和机枪高举过头,这样才能避免积雪冻住枪械。

经过了一整天进攻之后,德军援军的先导连终于前进到了靠近72.7高地山顶的位置,被居高临下的苏军火力击退。

后来的每一次进攻都是这样,德军被迫退回到72.7高地的斜坡上的攻击发起线上,疲惫而又失望的躺在雪上休息。

苏军随后的反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批批苏军连续不断的从山顶向半山腰的德军冲下来进行一次次的反攻,精疲力竭的德军此时重新振作,接下来的这场战斗类型,完全属于古代战争中那种两军站立式对射的模式。

德军机枪火力将苏军的进攻队形切断,再扫向最前面,直到再也没有一名苏军士兵能够继续站在雪地中。

最后,山上的苏军投入全部的预备队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德军步兵终于支持不住了,全部士兵被迫退回到72.7高地的山脚下。

经常是一个营的苏军步兵朝着德军阵地艰难的跋涉而来。在猛烈的机枪扫射下,在最前面的一排步兵很快栽倒在雪地里,但后面剩下的人群继续毫不畏惧的跨过同伴的尸体前进,进入密集的火力网中,在德军远程炮火的支援下更多的人倒下,他们的尸体重叠在以前进攻中死亡的步兵身上。

一线战斗人员的不断减少迫使舍雷尔准将做出艰难的决定,将其剩下的人员撤退到一个更小防御圈内。

德军主动缩小了防御面积之后,越来越多的肉搏战在镇内的房屋废墟间上演。潜伏在雪地里的苏军西伯利亚狙击手用精准的子弹将被困德军一个个的狙杀。

德军在战斗中阵亡率高达25%,伤员数量就更大了,约为2200人(最少占总人数的40%)。

尽管如此,苏军在霍姆尔的进攻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此时德军得到重要情报,苏军要在2月23日“苏联红军节”这天动用一个整师的步兵在坦克的配合下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

苏军只需进行最后一搏就能够把整个霍姆尔镇都拿下。

MG-34已够厉害,它的后续升级产品MG-42有多厉害,相信各位读者可以自己脑补了。

限于篇幅,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或进入本头条号《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用户5770541302
「用户5770541302 」发表看法
2023-12-29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为惨重的战争,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极其庞大的。然而,在二战中,随着战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式武器应运而生,而其中不乏某些相当优秀的存在。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二战中最为声名显赫的机枪之一:德国MG42通用机枪。

与MG34机枪不同,虽然同为通用机枪,但MG42机枪采用了与众不同的金属冲压工艺加工而成,在缩小了制造难度的同时更大幅度节约了制造成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MG42机枪的出现极大的迷惑了同盟国方面的情报人员,在他们看来MG42机枪是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德国资源极度匮乏的直接表现。然而,在实际交战中,盟军士兵惊悚的发现无论是西伯利亚的严寒还是北非的沙漠,即便是再恶劣的环境MG42都能发挥其强悍的火力优势。而且,作为二战中射速最快的机枪,MG42有着高达最高每分钟1500发的恐怖射速,在这样的火力面前盟军士兵举步维艰。在诺曼底登陆时,甚至有德军士兵靠一挺MG42机枪射杀了两千余名美军士兵,每当盟军士兵听到MG42如同撕裂布片一般的射击声都如同死神降临一般,也正因此,MG42被盟军士兵称为“希特勒的电锯”。

飞龙岭品味生活
「飞龙岭品味生活 」发表看法
2024-01-07

要说二战德军的MG-42有多厉害,看两组数据及其浑名,即可说明问题:MG-42最高射速1500发/分,平均射速1200发/分;MG-42用作轻机枪时有效射程800M,用作重机枪时有效射程1000M,史称“撕布机”、“希特勒电锯“、“人体蜂窝制造机”!……可以想象出,MG-42有多厉害了吧。

MG-42,是二战时期德军制造并使用的一种机枪型号,其前身为MG-34机枪,也可称其为MG-34的升级加强版本。盟军对于熟悉的布匹撕破声,也有自己的定义与看法,因此给予MG42各种浑号,例如“希特勒的电锯”;也有的官兵恶毒粗鄙地形容MG42是“希特勒的拉链”(Hitler's zipper,意思指希特勒在拉拉链掏生殖器但是掏不著……);苏联大兵比较朴实,算是文雅地称MG42为“亚麻布剪刀”("linoleum ripper");连德国大兵自己,也称它为“希特勒的锯子”("Hitlersäge")或者“骨锯”(Bonesaw);英国大兵则以MG42材料的制造产地“史潘朵”为名称之。可以说,使用MG-42无需克意瞄准,只要朝向目标范围射击,有一发子弹命中,几乎同时,就有5—15发子弹接踵而至,打成马蜂窝,是无法逃避的。

二战后直至60—70年代,MG-42一直是单管机枪最高射速的顶峰,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并被许多国家的军队装备和使用。后来的美国M-60,MG-3等现代化多用途机枪,仍或多或少都有着MG42的身影。

战雷菜鸟玩家
「战雷菜鸟玩家 」发表看法
2024-01-03

这把枪在二战的时候就是一把设计好,经过实战考验的枪,而且这枪无论是那一方面而言,都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军队装的武器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讲究实用性最好,任何一款武器只要不实用,再好也只是小批量装备一点做个测试,大部分的主要装备仍然以原来的为主,MG42经过这么多年也没被淘汰说明这枪的设计非常成功,美帝的勃朗宁机枪也是这样的,从二战到现在一直没被淘汰,可以说明这枪的设计是很成功的,而且这枪也能满足现代战争中对敌方火力压制,摧毁轻型武装载具。

WarOH协虎
「WarOH协虎 」发表看法
2024-01-03

德制MG42机枪是德国在特殊时期被逼出来的一种通用机枪,其前身是由MG13轻型机枪改进而成的MG34通用机枪。由于MG34兼具轻重两型机枪的特点,因此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

由于其射速极快,因此在盟军眼中,MG42是一把电锯般的杀人利器。据统计,MG42每一被扣动扳机,就能平均发射20发子弹,这种数量的子弹如果在一瞬间往一个人身上射,完全有可能把人体撕碎。换句话说:德军士兵每用MG42瞄准一个盟军士兵,并轻轻扣下扳机,那个被瞄准的盟军士兵十有八九面临着被子弹撕碎的结局。所以,当盟军老兵们回忆起欧洲战场时,一提起MG42,很多人都会感叹:它实在太可怕了!
桌面战争兵棋
「桌面战争兵棋 」发表看法
2024-01-07

弹鼓MG34

MG34的出现其实也是迫于无奈,受困于凡尔赛条约德国军队不能拥有重机枪这种杀伤性武器的限制,德国军方耍了个小聪明,研究出了MG34这种通用型机枪。平常就是班用轻机枪,加上三脚架就是重机枪,换上防空架还可以打飞机。

猛烈开火的撕布机

在战争中MG34表现出了极好的可靠性和优异的射击性能,但问题在于MG34的工艺过于复杂导致产能一直不足,为此德国军备部在MG34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二战最出色的机枪——MG42。MG42使用枪管短后坐式原理、滚柱撑开式闭锁结构,膛口枪管助退器兼有消焰、制退作用。该枪采用了大量的冲压工艺,节省了工时和材料,使其得以大量装备德军,成为盟军和苏军步兵的噩梦。

使用弹鼓的MG42

二战结束后MG42这种优异的武器继续被多个国家使用,西德还开发出了MG1、MG2、MG3等MG42的后续型号。虽然美军不承认,但M60通用机枪身上依旧有不少MG42的特征。一直到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开发的MG72后,MG42家族才淡出了世界舞台。

自己一言
「自己一言 」发表看法
2024-01-03

当时根据一战《凡尔赛条约》德国装备重机枪受到限制,所以开发出一型通用机枪MG34,但是由于生产成本较高,而改良成冲压件较多的MG42降低成本。这两款都是近乎完美的武器(从火力/便携/易维护保养),现在北欧国家<例如挪威陆军>仍有装备。不过随着自动突击步枪不断发展,追求更强火力与更轻便的时代潮流,机枪<尤其多管式加特林>己由过去人员携带为主改为武装直升机/步战车/坦克上安装更好体现强大火力和大携弹量长持续时间这一特点,以步兵攻防改为装甲洪流一线平推陆空配合体系作战。机枪以新的形式出现并发展。仅供参考,谢谢您的邀请!

鉴史郎官
「鉴史郎官 」发表看法
2023-12-29

谢谢邀请

MG-42型通用机枪的厉害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

二、机枪的战术使用

德军步兵大部分装备的是毛瑟步枪,冲锋枪的比例也不大,所以德军步兵单位班排级的进攻和防御全是围绕着MG-42型通用机枪为中心编排火力计划。所以盟军经常遭到德军机枪火力的猛烈杀伤,正是德军对该型机枪的火力的充分发挥,成就了它的美名。

三、机枪的普及度

无论是德军的步兵单位,还是装甲车辆,几乎全部装备的MG-42/34型通用机枪。无论是东线战场,还是北非战场到后来的意大利战场、西线战场只要有德军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

名字普通
「名字普通 」发表看法
2024-01-05

其实并没有淘汰,现在装备的MG3就是改进型,关键是二战后前苏联和英美分别占领,东德和西德,东德一切都向前苏联看齐,武器装备全苏式,而西德也被解除武装,后来冷战来临迫于压力重新武装,武器装备也都是像英美看齐,后来东西合并后自己又研发新的东西了自然就不用旧的了

目染字典
「目染字典 」发表看法
2024-01-01

因为在二战以后现代化武器开始了高速发展,机枪阵地战的战术虽然很优秀,但已经是末路了。坦克、火箭筒、小型导弹都可以轻松打掉机枪阵地。而在实战中发现,其实高速机枪在装甲车、直升飞机才能发挥全部实力,而单管机枪不能满足持续火力,只有多管机枪才能满足实战需要了。所以单管的MG3(MG42北约版)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了。

mg

第五十七朵云
「第五十七朵云 」发表看法
2024-01-04

有多厉害?看绰号啊。你看叫党卫军元首师的,叫希特勒青年团的,战斗力多强悍就知道了。MG42绰号希特勒的锯子,你便知道它的强大和有名,可以说是二战德军的象征,直到今天还有国家在使用。

德国士兵听到撕油布的声音心里才踏实

对比二战中日军,美军,苏军等国机枪,mg42的射速是最快的。MG42发射7 .92x 57 毫米毛瑟步枪弹,它采用短管退式自动方式和滚柱闭锁机构。枪长1225毫米(1米多一些),带两脚架时枪重11公斤,带三脚架时枪重19.2 公斤,射速1100到1300发/分。其令人人惊叹的高射速,让盟军士兵对于MG42最为刻骨的印象,就是它的枪声。 MG42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000发,最高1300发。而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据说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

经典影片虎口脱险中的MG42

上面说了MG42是通用机枪,如果它使用二脚架,配备75发弹鼓就可以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它如果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就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的支援武器。如果装上了装甲车或者坦克,它又是车载机枪,成为盟国步兵的恶梦。

杜口无言
「杜口无言 」发表看法
2023-12-30

在战场上上,士兵在战斗中射击中每时每刻都是再用秒来计算,比对方快一秒出手射击就能活下来,和获得胜利!在这个原则下,MG-42孕育而生了,元首的电锯出现了!MG42的出现无疑给德军在火线上增加了巨大的有效的火力。这使得在战场上的德军充满了获胜的信心!

盟军士兵对于MG42的最刻骨的印象就是他的枪声,MG42的射速每分钟1000发,最高能到达1300发。在射速高时人们的耳朵是听不清没发子弹的发射的声音的,MG42在连续发射时会发出撕裂布匹一样“嘶嘶嘶嘶”的尖啸声,因此MG42得到了“希特勒电锯”的美名,但是这个美名是美军官兵给起了!实战中MG42因为其具有的超高射速,不但对付小股目标和单个目标游刃有余,尤其是对付集团目标更是非常有效的。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英雄米勒上尉率领的连队和其他同时上岸的三个连队,作为先头部队抢占滩头,面对他们的只是一个德军加强排的兵力,他们依靠坚固的碉堡和MG42。其中一个机枪班的两挺MG42机枪充分利用地势,对登陆美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射手们时而连续扫射,时而精确点射,把美国大兵纷纷击毙于海滩上,在影片中米勒上尉的连队几乎是损失殆尽。但这只是影片展现的一小部分。

20岁德军士兵海恩·塞弗罗是其中一位MG42机枪主射手,他是至今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杀手”,在9个小时里,他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据战后统计至少有3000名美军或是死在或是重伤于他的MG42机枪下!他被人称做"奥马哈海滩之兽"。塞弗罗被美军俘虏,并于5天后被押往美国,他在美国的监狱中当了3年战俘。

但是本人对此有疑问,奥马哈海滩有15座碉堡,还有很多的散兵战壕,海恩·塞弗罗就杀伤了这么多,别的德军都在干什么?或者说一挺机枪就杀死了那么多。几十挺机枪应该把登陆的所有美军都打死了!哪里还有登陆成功啊!

可靠的机械性能和极佳的勤务性,是MG42机枪的又一个优点。他能在零下40度的条件下正常使用,在苏联的冰天雪地里MG42机枪挽救了太多的德军士兵。气冷式的设计在寒冷情况下,能够减少更换枪管的频率。在正常气候下,MG42机枪的高速射击会使枪管快速变热甚至发红,这时候MG42机枪的又一个优点体现出来了,可以说MG42机枪的更换枪管速度至今都是排在第一的。只要搬动枪管的卡锁杠杆,倾斜枪身,枪管就会自动的脱离跳出,不需要副射手用手直接接触炙热的枪管,就这一点美军射手带的必备品隔热手套就是累赘了!

很多人说过,为啥咱们国内怎么没有装备呢?原因很简单,MG42机枪的耗弹量太大了,实战中的MG42机枪使用75发弹鼓或250发弹链。MG42机枪的一次连射就意味着一个弹鼓的子弹会被消耗完毕!在德军的《战斗条例》中严格规定了MG42机枪的射击频率,50发弹链不能在7次以下点射中打完。对射手的要求很高,受过严格训练的射手能够控制点射速度,节约弹药和控制枪管的变热。

MG45通用机枪,T24通用机枪,M60通用机枪都延续了他的血脉。尤其是德军现役的MG3更是他的正统血脉的延续!

大马哈鱼12
「大马哈鱼12 」发表看法
2023-12-31

首先,就是它对各种各样的环境的适应性。不管是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底低矮的灌木丛林,还是北非炎热的沙漠,以及柏林的碎石和瓦砾堆,MG42都是德军的火力支柱。盟军士兵的噩梦。

MG42通用机枪因射速快,耗弹量特别大,机枪手扫射5秒就会打光100-125发子弹。对于机枪手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为节省子弹,德军不得不养成点射的习惯。

为了保证MG42的火力持续,德军给每挺机枪配了300发弹箱和75发弹鼓,有充足的弹药射击敌军,虽然这样的后果需要由额外的士兵背携弹药。

虽然MG42通用机枪,对于德国来说,简单,方便,但是对于一般的国家,工业落后的地方,都是难以接受的。它作为德国军队的主要火力输出(营级以下的,基本满足要求。比同一时代的苏联,美国人的机枪速度快,火力猛,起到火力压制的作用,不足就是子弹的需求量大,换枪管的次数太多了。)

行走的资治通鉴
「行走的资治通鉴 」发表看法
2024-01-05

MG-42机枪以它优良的性能而出名,并且在二战时期大显神威。这种枪在射击时会发出撕裂空气的声音,所以被当时的盟军士兵戏称为希特勒电锯。

而且该枪各项性能稳定,它的射击精度也是非常高的,在有三脚架固定的情况下它的射击精度已经可以和ZB26式轻机枪相比拟了。MG-42可以全天候进行作战,不管是沙漠、还是雨林皆可以持续使用,足以见得德国的工艺有多么的优良。

该枪更换枪管是十分方便的,就更换枪管的时间而言,它真的很优秀。

当时诺曼底登陆战时,一名守卫犹他海滩的德军MG-42机枪手仅靠这一把机枪便击杀了几千名盟军士兵。足以见得该枪的厉害之处。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中国曾经也考虑过向德国购买该枪,但是由于它惊人的射速使得当时的国民政府放弃了这一想法。毕竟该枪射速太快,当时积贫积弱的我们供不起这种机枪。

前线小咖菌
「前线小咖菌 」发表看法
2024-01-01

德国MG42通用机枪被称为是“希特勒的电锯”或者“撕布机”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机枪射击时发出类似电锯或者撕布的声音,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MG42通用机枪那恐怖的杀伤力,在战场上盟军的老兵最害怕就是这种机枪的声音,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声音就是死神来临的征兆。

MG42通用机枪的射速贼快,达到了1000以上每分种,每次点射就有10到15发子弹冲出枪口,打到人身上基本没有活的可能,成射速败也射速,这枪对新手不太友好,因为射速太快,新兵往往控制不住枪,形成不了有效的压制火力,但是对于老兵来说就得心应手了。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