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什么清朝一直在打酱油?> 正文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什么清朝一直在打酱油?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洋务运动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清朝也并没什么“领头羊”的发明(如比利时人发明内燃机),用的都是外国人现成的技术。
  • 佳佳科普19佳佳科普19
  • 2024-01-01
  • 20
  • 共9人回复
佳佳科普19
「佳佳科普19 」发表看法
2024-01-09

清朝在两次工业革命中未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19世纪初,清朝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如政治腐败、军队衰落、财政困难以及社会动荡等,这些都阻碍了清朝集中资源和精力推进工业化。此外,清朝的社

最后,清朝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例如,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给清朝的财政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清朝还面临西方列强的经济和军事竞争,使其在工业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清朝在两次工业革命中未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问题、缺乏机遇以及外部制约。

一口老牙
「一口老牙 」发表看法
2024-01-06

清朝皇帝对火枪、火炮和工业机器还是挺感兴趣的,但一听说欧洲和美国都把皇帝给推翻了,实行共和制了,就很不开心了,觉得都是这些新玩艺把人心都给搞乱了,还是老玩艺好啊!看这些奴才们多听话啊!工业革命有什么好的,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也革了。

xie12580
「xie12580 」发表看法
2024-01-05

工业革命起源于瓦特发明蒸汽机,一个不经意的发明,却标志着人类生产劳动的动力来源由人力或畜力向机器的重大历史性革命,由于巨大的降维打击,很快就如星星之火迅猛燎原,各种发明相继而生,财富随之滚滚而来,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社会进步一日千里。反观自视为中央大国的中国,原来就是世界领先的富裕大国,有孔孟之道熏陶二千余年的文明古国,很是看不起外围这些蛮夷之邦,因为自傲而藐视发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在欧洲轰轰烈烈的翻天覆地大进步之百年却一直停留在闭关自守的封建农耕社会中,积弱难返,病入膏肓,以致于处处受列强欺凌,从万国膜拜的天朝大国沦为东亚病夫。中国为何由强变弱的道理可从现今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变的过程中体味,燃油车一直是欧美和日本车垄断市场,当电动车时代来临时,这些传统大厂保守观望,而原本没基础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却异军突起,迅速占领市场,实现弯道超车。如今,在电动车领域,中国的新势力反而成了名牌,而传统燃油车的百年大品牌却成了杂牌化惨遭嫌弃。纵观这些,究其原因都是傲慢惹的祸,正所谓骄兵必败。

直爽的有趣的梦想家
「直爽的有趣的梦想家 」发表看法
2024-01-09

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即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和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作为一个封闭的传统社会,一直没有真正地参与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在这段时期内,清朝政府一直处于封闭和保守的状态,无法适应当时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化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地位。然而,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坚持着严格的封闭政策,排斥西方技术和思想的传入。同时,清朝统治者对于商业和手工业一直持有贬低和鄙视的态度,缺乏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认识和理解。

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化已经全面扩展到了全球。然而,清朝政府在这段时期中依然没有意识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性,仍然坚持着封闭和保守的态度。此外,清朝政府还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因为西方列强强制开放自己的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的改变和冲击。

另外,清朝政府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问题和弊端。比如,它没有建立现代的国家政府和行政机构,没有建立现代的教育和文化体系,没有进行农业和工业的技术改良和现代化。这些问题造成了清朝政府的弱势和无能,使得它无法有效地应对外部的挑战和内部的危机。

清朝政府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一直没有真正参与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这是由于它的封闭和保守态度,对于西方技术和思想的排斥,以及对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缺乏认识和理解。此外,它的无能和弊端也使得它无法应对外部和内部的挑战和危机。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其教训至今仍在我们身边提醒着我们。

风无踪迹000
「风无踪迹000 」发表看法
2024-01-03

清王朝的封建迷信、闭关自守、愚昧无知,耽误了当时中国加入世界工业革命的主流。同时也产生了像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的突出代表人物,发展了部分我们的民族工业,但还称不上是国家工业革命。

铁路建成后,那个冒着黑烟“呜呜”作响的怪物带给中国人的并不是喜悦。朝廷认为,外国人修筑铁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士大夫认为,火车打破了传统秩序的宁静。而老百姓,则抱怨铺设铁路损坏了田庐(指田地、房屋),妨碍了风水,乃至惊扰了坟墓中安息的祖先亡灵。

慈禧太后的龙车

1888年底,从中海紫光阁、时应宫、福华门入北海阳泽门北行,至极乐世界东转,抵达终点镜心斋,全长约1500米。法商还提供了一台机车和六节车厢。这一新鲜玩意儿使得从未见过火车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王公大臣们开了眼界,从而使得太后转向支持修建铁路,可以说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推动广告。但可笑的是,慈禧太后讨厌宫闹大内中火车的声响,所以列车不用车头牵引,而是由太监们拉着在轨道上滑行,堪称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观。

悠闲天空GR
「悠闲天空GR 」发表看法
2024-01-09

满清统一中国后,八旗子弟成为了新的封建贵族,过着安逸享受的奢侈生活,当年的中原大地,农商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先进的。一个原始的氏族,依仗人强马壮,推翻了矛盾重重的明朝,统一了中国。一个只图安逸富裕生活的游牧民族,心满意足,已失去了更进一步的动力,维护自己的统治,成了他们的最终目标。这时期西方社会,正是攻城掠地对外侵略,生存竟争促进了工业革命,工业成果又加速了对外扩张,形成了以侵略为代表的西方文明。

末期的满清也有过洋务运动,学习引进了不少工业文明,只不过统治阶级的民族局限性,目光短浅,没有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先进工业,导致后来的落后挨打,赔钱赔地,屈辱百年。

现在的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彻底觉醒,发展经济,振兴科技,根除腐败,精兵强国,在不远的将来必立于世界先进强国之列。

狼烟一九三一
「狼烟一九三一 」发表看法
2024-01-06

要说简单也简单!农耕文明是自给自足的文明。游牧文明是掠取式文明。海洋文明是商业文明。商业文明需要大量的商品,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当劳动力不够用时便催生了工业技术的发展。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技术才派上用场,技术的发展伴随市场的需求才催生了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又催生了社会的转型,使社会进入到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相对于农耕社会和游收文明社会是先进的社会,先进代替落后是必然的结果!

简单阳光7R7
「简单阳光7R7 」发表看法
2024-01-11

并不是清朝没有进行洋务运动,而是贪腐之风盛行,民心涣散,与现在何其相似,但清朝是一家说了算,现在的中国积弊虽然很多,但共产党这个组织是先进的,只要共产党依靠工农,没有守不住的江山,一定要汲取明朝东林党祸害朝廷,国库空虚,对有产阶段收不到税收,转而向底层百姓苛捐杂税,造成农民起义。资本与民生一定要平衡,上层建筑玩不好平衡,就有大事发生。正如习主席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业就得靠劳动人民

仁爱湖泊zv
「仁爱湖泊zv 」发表看法
2024-01-04

谢谢提问。

世界到了近现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弟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以大机器代替手工作场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弟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60年代以电的发现和发明"进入电气化"时代为标志丿这时的中国清朝可以说在打酱油。虽然清朝的洋务运动几乎与笫二次工业革命近乎同步,固有的原因,使中华文明自从农业自立于人类生产生活之中时起先于世界文明进步,落伍了,落下。并被西方列强摧毁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社会统治指导思想的问题。一是清政权统治集团的整体文化发展的落后。

第一。汉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信仰)的问题。我们号称一万年文化,五千年文明。但自汉代"罢黜百年,独尊儒术"以后,几千年国家政治指导思想就是儒教,儒家思想一直统治到1900年的"辛亥革命”,但真正结束它的统治政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才真正唤省中国人。我这样说,不是彻底否定儒,儒在历史也有一定的进步性。儒同我们很多学派一样对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对汉文化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儒同样。儒的核心是:"仁"、"礼"、遵循旧制、一统天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按照儒教,一切守周制,社会不能变革,否则就是犯上作乱。儒的确实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一面(历代统治者都用它作为"敲门砖"),但消极作用太大了,按照儒,社会不能向前发展(时刻要"克己复礼"),否则礼崩乐坏。在这种思想精神指导下,从秦汉至清,我们的社会构架没变,社会生产力没有提高(提高也不多),社会有用人才向"学而优则仕",几千年没有什么发明创造,别说社会革新了,并且还狂变自大,"天下第一天朝"。当欧洲从中世纪醒来,走上文艺复兴之路时,天朝(中国)在儒家(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指导下还在做美梦。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人(主要是统治集团)认为是"奇淫技艺"不足挂齿,有我天神注定,奇为撼到我(中华)我也。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样,加上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也没能彻底敲省中华,可见儒家在中华的根深蒂固和顽强深入人心,不能抛弃这一套枷锁,满清不国破人亡还能怎样,只有落得打酱酒的份。

′第二。满清建国实属历史的偶然,当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从中国历史看)。这么一个落后的文化的民族,占领和稳坐中原,对其来说实属不易,进军中原后,它要消化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先天的因素(文化太落后了),它一下子吸收和消化不了,它还要防范汉族。所以,一二百年的发展,大部分的文化被汉族文化同化了,这有蛇吞大象的感觉。能后来撑握和利用汉文化,统冶几百年实属不易。所以,满清面对二次工业革命不是无动于衷,就是由衷而没办法动。直至鸦片战争,才知落后的民族要赶上先进的文化不仅要时间,还要消化吸收的主观和客观的动力,没有强力的变革是不行的(变革有时是伤筋动骨的)。在这种情况下,清只能打酱油。

、谢谢阅读,个人观点。(原创、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