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妃,那位在《甄嬛传》中令人又爱又恨的角色,干下了诸多恶事,但最后皇帝却始终狠不下心来将她处决。这其中的缘由,且听我一一为你道来:1. 青梅竹马的情分:华妃与皇帝自小相识,早已深深烙印在彼此的心间。那份曾经的深厚情感,使得皇帝在面对华妃的种种过错时,仍然难以割舍。每当华妃犯下罪行,皇帝总会回想起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那份留恋令他始终对华妃抱有一丝宽容与宠溺。2. 皇帝的仁慈之心:作为一国之君,皇帝深知自己需以仁慈宽厚示人。对于华妃的罪行,他内心固然愤怒,却也明白惩罚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他愿意给予华妃改过自新的机会,展现出君王应有的仁慈与宽恕。3. 政治利益的权衡:皇帝在处理华妃的问题上,还需考虑到国家的政治利益。他不能让外界窥见自己对华妃的宠爱,因为这会动摇他的统治根基。所以,在惩罚华妃时,皇帝需要巧妙地平衡政治因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动荡。4. 宫中子女的关爱:华妃在宫中为皇帝的子女付出了许多心血。尽管她的罪行令人发指,但皇帝对于她对子女的关爱仍心存感激。在皇帝眼中,华妃对子女的付出与其罪行相比,或许更能触动他的内心,让他难以痛下杀手。5. 甄嬛的影响力:剧情后期,甄嬛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当甄嬛建议皇帝宽恕华妃时,皇帝自然会慎重考虑。甄嬛的意见不仅能让宫廷内部保持和谐,更有助于稳定政局。在这样的情境下,皇帝更倾向于采纳甄嬛的建议,给予华妃一条生路。综上所述,皇帝最终未能狠心处决华妃,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从感情依恋、仁慈之心、政治利益权衡,到宫中子女的关爱以及甄嬛的影响力,无一不影响了他的决策。然而,无论原因几何,结局已然注定。华妃因罪行累累而自尽身亡,皇帝在悲痛之余也深感不舍。
我曾经问过我男朋友这样一个问题
祺贵人这么漂亮,又会来事儿,为什么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完全不敌甄嬛?你们男人,哦不,我们男人不都喜欢祺贵人那样的嘛?甄嬛天天耍脾气谁会喜欢?
我男票说:因为甄嬛是和皇帝“共患难”过的,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并不是只有她像纯元这点原因
可见皇上骨子里还是深情的。
不仅仅是纯元,而是他真心爱过的每一个女人,他都一直爱着。
纯元是贤妻,是蓝莲花,因为早逝,所以皇帝眼中对她满是愧疚、怀念,在皇帝心里她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伉俪情深,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
甄嬛,是样貌性情都很接近纯元的,属周边,新晋蓝莲花。而且和皇帝经历杏花微雨,倚梅园,惊鸿舞,虽然代替不了亡妻,但更像是继后一样的陪伴,这是乌拉拉宜搜不能带给他的。
沈眉庄,是白月光,是纯洁无瑕、不可侵犯的(至少不可被别人侵犯的)。
而华妃,是心头的朱砂痣。第一次见她是在王府,所有人都怕自己,唯有她不怕。她活泼开朗,策马扬鞭,那是和纯元完全不一样的,和所有的王妃侧妃都不一样的。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心死了的人,又被重新唤醒了。皇帝爱她,也知道她爱自己。
当你因为事业需要,不得不娶一个合伙人的妹妹,但你见她时才发现,你是真的喜欢她。这么多年来,你不断用欢宜香摧残她,还打掉过她的孩子,而她还在傻傻地爱着你。
如果说华妃在做坏事之前知道欢宜香的事情,那皇帝不会这样怜惜。华妃做的事,只是因为爱,痴情的爱,所以皇帝愧疚、不忍。
最后碎玉轩失火,皇帝未必不知道甄嬛沈眉庄有故意的成分,但他已经明白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着,只能在新晋蓝莲花+白月光 和 朱砂痣中选择一个。皇上也许爱的只是刚进王府的她吧,也许之前也想过让她好好反省回到从前吧。但是现在不可能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皇上爱皇后吗?不爱。
皇后就像皇上的一件正装,必须要有,而且是众多衣服中最得体的一件,但未必舒服。
华妃就像最舒适的一件,自己也最喜欢,可惜做不了正装。
安陵容说得很好,我就是您豢养的一只鸟。她永远也比不上皇帝爱的人。
那祺贵人呢,皇帝爱她吗?也不爱。
她只是皇帝的一个首饰,一块喜欢把玩的玉石罢了。
华妃做的所谓坏事,对皇帝来说都只是小事。四爷自己也有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像华妃杀宫女一样拿到桌子上是坏事,但在皇帝心里没什么。知道太后做了什么也是一样保护她,而且还是她自己的孙子。唯一让皇帝忌讳的就是和外交大臣交流,卖官,但是随着她哥哥的倒台,就没有机会了。帝王心理,不能拿普通人的情绪说事。比如你有一只波斯猫,它是所有猫中你最喜欢的一只,但它总是逗其他黑猫和白猫痒痒,还会杀死一只仓鼠。你会扔掉它吗?你是想让她守规矩,还是在别的猫咬她的时候,甚至单独放一个小笼子,却给她一个好的环境?
华妃干净坏事其实都是因为爱。她是雍正后宫一个真正用一生去爱皇帝的女人,但她的爱却是自私的。
原本,她和皇帝是青梅竹马的,也享受到了世间男女的情爱。可惜爱要给对人,“最是无情帝王家”一个高高在上的掌权者,首先是一国之君,其次才是一人之夫。
可是前朝后延向来都有利益关系,哥哥年羹尧屡战奇功,朝延需要这样的人才,华妃也因此恃宠而骄,才敢做出那么多的坏事。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华妃万万没想到皇帝才是她该恨的人。一碗汤药和欢宜香让华妃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这也是后来她知道后崩溃的原因。
至于皇帝为什么不杀她来整治后宫,因为他明白,其实他从一开始就已在华妃的心上扎了一把刀,此时的华妃也形神无主,灯尽油枯,没必要再背上杀戮的名声了。
在《甄嬛传》第四十二集中,苏培盛奉皇后懿旨,前往冷宫给华妃娘娘送去了夺命三件套(匕首、白绫和毒酒):
苏培盛:奉皇后娘娘的懿旨,请小主自选一样!
华妃:皇后懿旨?皇上的圣旨呢?拿来!
苏培盛:皇上的意思是交由皇后娘娘全权做主。
华妃:没有皇上的圣旨我绝不就死,皇上能亲口下令杀了我兄长,还怕下一道旨意给我吗?
苏培盛:皇上说了,任何有关小主的事都不想听到。
华妃:皇上就厌恶我到如此地步吗?去请皇上的圣旨来,我等着……
年羹尧功高震主
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年羹尧功高震主,藐视皇权,大胖橘早就想拿他开刀了。在甄嬛配合他上演一场“失宠大戏”后,
大胖橘一举拿下了准备干造反大业的年羹尧和敦亲王等人,哥哥跌落神坛,华妃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曹军师落井下石,揭发了华妃的诸多罪行,
在这些罪行中,被谋了性命的有淳儿小可爱和皇后身边的福子,被打残的有夏冬春,推眉庄入水,陷害假孕争宠,这些罪状全部加起来,
甄嬛半路杀出
要不是半路杀出个甄嬛,对其搞了一招诛心杀,大胖橘是又给华妃留下了一线生机啊!不管华妃干下了多少坏事,在大胖橘的心里,他始终为华妃留着一条生路之门,这是为何呢?
华妃一生痴爱大胖橘,这无可置疑。但是大胖橘爱她吗?站在政治的角度上去看,一点爱的影子都看不到,华妃不过是大胖橘用去稳住年家的一颗棋子,
隐藏在背后的所有宠爱皆来源于这一目的,甄嬛在华妃临死之前就给华妃娘娘做了深刻的分析,大胖橘对她到底是不是真爱:
华妃不相信甄嬛的分析
甄嬛一针见血地指出,大胖橘对她的爱是别有用心,但是华妃不相信。站在政治上去俯视这一切,的确充满残酷,
但是实际上华妃的感觉是没有错的,只是身处统治阶级的最高位置很无奈,在感情中无法纯粹地去爱一个人。
若抛开政治利益不谈,大胖橘还真就喜欢华妃的美貌和那种桀骜不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华妃也是他心中不可取代的独一无二。
大胖橘对华妃心生不忍
你说在心中有着这种地位的人,他舍得杀吗?他舍不得杀华妃正是在为他们的爱留一线生机,只要华妃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她还有机会成为他身边的小可爱、小俏皮,他才有机会纵容她的嚣张,宠着她的跋扈,他们之间还有机会开启新的篇章,抛开政治原因,华妃在大胖橘的心里占去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大胖橘干了三件对不起华妃的事,每一件事的背后都关联政治。对于大胖橘来说,那是江山社稷,对于华妃来说那是数不尽的残忍,道不出的疼痛。
大胖橘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
就问你狠不狠,大胖橘亲手拿掉了自己与华妃的孩子,那也是他的骨肉啊!这是他对华妃的第一个对不起。
第二个对不起是欢宜香事件。大胖橘忌惮年羹尧权倾朝野的势力,让端妃背了黑锅之后,为了杜绝华妃再次有孕,大胖橘又以爱的名义华妃悄悄地发了避孕药,
就是欢宜香,欢宜香中含有大量的麝香,在《甄嬛传》中我们知道,麝香可是皇后的打胎利器。华妃宫中常年熏着这种香,自然无法再受孕。
大胖橘利用华妃
不过有时我们真的不能相信这个世界过于洁白,背后往往隐藏着心怀不轨。踏破翊坤宫门槛的宠爱皆是来自年羹尧在前线的功绩。
只要哥哥在前线打了胜仗,大胖橘就把宠爱塞进翊坤宫。只要有需要用年羹尧的地方,宠爱又跑进了翊坤宫,
明明华妃管理后宫的成绩不怎么样,因为哥哥的缘故,她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还得到了表扬和奖赏,捧得华妃不知道天高地厚,华妃以为是真爱,
大胖橘心怀愧疚
在《甄嬛传》中,华妃干的所有坏事,皆因一人一事而起,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爱”,为了争抢一个男人,她用尽了所有的狠毒,
花费了所有的心思,干下了一件又一件的坏事。但站在大胖橘的角度而言,华妃在他的面前,在他的心里未必就坏,
他更多感受到的是这个女人好的一面,丝丝爱意的弥漫曾填满过他的心,翊坤宫的温暖也曾让他流连忘返。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回忆啊!
世兰绝望离开
她不再等大胖橘的圣旨,绝望地喊出那句:“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啊!”之后,转身猛地向后墙撞去……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华妃之痛哪怕是到了九泉之下也无法释怀吧,
我是彩虹之南R ,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妃做那些坏事,对皇上来说应是小事
皇上心里还是有华妃的
在电视剧甄嬛传里,华妃和皇上,的相处和平常百姓夫妻一样。
皇后和别的嫔妃与皇上相处,却处处小心谨慎。
皇上把华妃肚里的孩子给打掉了,又让她终生不能有该子,皇上是亏欠华妃的。
再不舍得杀,还不是一样杀了?雍正所谓的“留恋”华妃,不过是他需要一点留恋、一点真心、一点温情而已。
除了是一个高明而冷酷的政治家之外,雍正还是血肉之躯。他也有对感情的需求。尤其是他从小与生母并不亲近,于是他对真正的温情有着很强烈的需要。换句话说,谁是真心爱他,他心里有数,而且也有反应。
雍正对华妃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利用华妃来笼络年羹尧。而在经历了“九龙夺嫡”政治斗争之后,还没有做稳皇位的雍正,特别需要手握重兵的年羹尧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华妃之于雍正,就是一个工具。
只要有年羹尧在,雍正就只会把华妃当成一个工具——又要借她笼络武将,又怕年家尾大不掉。留华妃在身边,相当于扣押了个人质,对年羹尧多少有点威慑。
华妃是做过许多坏事,嫉妒啦,跋扈啦,残害嫔妃啦,伤害皇嗣啦。不过雍正手上的鲜血,只会比华妃更多。再说了,最得宠的莞贵人也不过是纯元皇后的替代品。被华妃灌下红花、失去生育能力的端妃,本来就出身武将之家,是雍正最忌惮的外戚。华妃做的坏事,并不会真正触动雍正的心。
在剧中,皇帝曾经说过:“儿子和世兰是多年的夫妻,总有恩情,儿子对不起她很多事情;只要她不再做事,儿子以后就会给她一个贵人的位置,让她好好养在宫里。”。请注意,皇帝所说的是“夫妻”,只有纯元皇后和华妃才能使皇“夫妻”二字相称。
过去,皇帝需要年羹尧为清朝平定叛乱,保卫领土,同时又害怕年羹尧的军事权力,害怕他有叛逆的心,夺取王位。如果华妃有了孩子,年羹尧很可能会支持这个孩子当皇帝,那时候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因此,雍正给了华妃欢宜香,让华妃永远无法生育。这让皇帝对华妃感到内疚。毕竟华妃也怀了自己的骨肉,但为了皇权,他不得不杀了自己的孩子,让华妃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
在华妃看来,欢宜香是独一无二的宠爱,其实是对她最大的伤害。由于各种原因,皇帝失去了很多孩子,但华妃的孩子是他最大的内疚。华妃年轻漂亮,性格张扬迷人,痴迷皇帝。她甚至记得皇帝喜欢喝的茶、菜和零食,总是为他准备。
因为华妃心里只有皇帝啊,如果说最开始皇帝因为看中她哥哥而不得不封华妃高位,但在后来那么多年的相处中,皇帝肯定也看到了华妃的真心,虽然皇帝对她有利用和深深的忌惮,不过他心里应该还是有华妃的位置的,如果不是有纯元皇后这个白月光,而且又在最美的年华死去,华妃的重量可能还要再上升一点,还有她哥哥,虽然华妃的哥哥让她在后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也让皇上的宠爱不那么纯粹。
还有华妃的肆意张扬,对皇帝的一心一意,都让她成为不同于纯元皇后的存在,皇帝后面宠爱性格张扬的妃子,不得不说也有华妃的原因在,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喜欢哪种类型,分分钟能找个替代品。
因为华妃真的皇上,皇上也真的爱华妃,华妃是做了很多坏事,但是她本性不坏,而且很多事都是曹贵人出的主意,真正有坏心思的是曹贵人。皇上对华妃一是有感情,二是他知道华妃真的爱他,本质不坏,三是对华妃有愧疚,因为年羹尧,皇上让华妃不能有孩子,年羹尧惹他生气他就冷落华妃,需要年羹尧,他就对华妃好,正因为爱和愧疚他才不舍得杀她。
因为华妃是皇帝唯二认为是妻子的人。
在剧中,皇帝否认了皇后是妻子,只认同纯元是妻子,并因此放弃了甄嬛的妹妹。但无意中说出自认为是“夫妻”感情的,还有一个华妃。
所以在皇帝心中,他认可有夫妻感情的只有纯元和华妃这俩(白月光和红玫瑰),所有其他人,都是作为皇帝得来的福利。对皇后和眉庄,他只认为是对自己后宫有利的身份是妃子的下属。
对甄嬛,他也更主要认为是得力的身份是妃子的下属,曾有可能和甄嬛逐渐发展成接近夫妻的关系,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始终离心离德。
所以在纯元死后,华妃和皇帝就是唯一的夫妻关系,从心理上是最亲密的,所以皇帝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不愿意真正伤害华妃。
但因为皇帝的身份,导致他和任何人都天然有上下级的官场关系,而皇帝对自己工作的重视远超对家庭的重视,哪怕对华妃是唯一认可为妻子关系的活人,可还是为了事业伤害着华妃。心里的不乐意伤害和因工作伤害的愧疚感综合导致他对华妃就更纵容。
纵观全剧,皇帝最在意的事情有三样,一是皇位,二是权力,三是纯元。
胤禩和胤禟曾经和他争夺过皇位,所以皇帝登基之后没多久就料理了这俩人。胤禵虽然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但并不与他同心同德,反而跟八爷党交好,因此哪怕是皇额娘在弥留之际苦苦哀求,希望皇帝能饶恕弟弟,皇帝也没答应。三阿哥受四阿哥挑拨为胤禩胤禟求情,皇帝丝毫不顾念父子之情,直接把他贬去当罪臣的儿子。无论谁对皇位造成威胁,皇帝是绝不手软的。
年羹尧目无法纪,受官员叩拜之礼,大兴土木修建超规格府邸,左右官吏任命。敦亲王不敬圣上,殴打言官,为亡母请封,在作死边缘疯狂试探。并且年羹尧和敦亲王还暗中勾结,对皇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皇帝最终对他二人杀之而后快。
甄嬛误穿纯元故衣,惹得皇帝大发雷霆,甭管从前和她有多浓情蜜意,但凡涉及到纯元,二话不说让甄嬛禁足。皇后做了那么多恶事,皇帝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一听说她与纯元的死因有关,他立刻不淡定了,要当面质问皇后。
皇位、皇权、纯元,对于皇帝来说就是绝不可侵犯的底线,谁碰谁“死”。
再看看华妃干了些什么呢?在宫中卖官鬻爵,目的其实是想赚点体己钱补贴月例,赚的钱还知道孝敬太后,争风吃醋在皇帝看来也是在乎他的表现,陷害其他嫔妃,说穿了这在皇帝眼里也是小事一桩,不过是后宫中女人们的事,犯不上。至于导致甄嬛流产,由于有欢宜香的因素在,皇帝也不会把责任全怪在华妃身上。
华妃一没有侵害到皇帝的核心利益,二没有对皇权造成实质性威胁,三又与纯元毫无关联,更重要的是,她是真心爱着皇帝的。时疫泛滥之际,她整宿不睡觉,翻遍医书想为皇帝排忧解难;皇帝去她那儿吃顿饭,她后半夜就要起床忙活;布置膳食的时候又能细心地察觉到皇帝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皇帝不傻,华妃对他的情谊,他不可能感受不到。
站在皇帝的视角,一个深深爱着自己的女人,服侍自己多年,尽心尽力,既没犯什么原则性错误,自己对她又怀有愧疚,留她一命又何妨?
在皇帝心中后宫这些人除了太后和皇后都是皇家的“物品”包括前期甄嬛也被这样看待,他根本不在乎谁的死活,他只在乎皇家脸面和他自己的感受,他知道华妃真心爱他,他也曾经喜欢过华妃,至于被华妃害的那些人他并不在意,也就是说前期甄嬛的孩子未必就比华妃重要,这就是皇帝的心态
我们与一个人的关系,往往不取决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而是她和我们之间有哪些故事。
后宫中没有纯粹的白莲花,作为后宫主人的胖橘,相比非常清楚这一点,除了白月光纯元,哪有手里不沾人坏事的嫔妃,但是皇上在意吗?他不在意啊。不管后妃们用什么手段,他们的目的都是统一的:争取皇帝的宠爱,争取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某种程度上,皇帝是受益人,后妃们之间会互相拉踩,但是谁也不敢坑皇帝啊。所以,胖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纵容了这种斗争。
皇帝为什么舍不得杀华妃?因为华妃的宫斗最纯粹,她就是喜欢皇帝本人啊。在甄嬛之前,皇帝与华妃是最有夫妻感的,华妃撒个娇,皇帝宠溺一笑,双方老夫老妻,一个眼神就明了,这在其他后妃身上是不曾有的。
在当年王府的几个旧人中,有宠有爱的就只有华妃了。皇后,夫妻两个八百个心眼子来回斗,端妃,只有愧疚和尊重,敬妃,基本就是个透明人。从皇帝微时,一路陪伴走过来的,最不一样的就是华妃,她与其他人性格不同,张扬而又热烈;她对皇上的爱,最为纯粹,没有那么多的勾心和算计,他们彼此之间更多的是平视对方;皇帝对她是有愧疚的,因为孩子,因为欢宜香。
这么多人中,皇帝待华妃也是最真心的。华妃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嚣张跋扈的,她也曾天真烂漫,但是自己唯一的孩子没了,后宫没有依仗,只有帝王的那点爱和前朝的家世,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所以她在努力伪装起来,色厉内荏的想要抓住点什么,但她的结局早已注定。皇帝知道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也知道她注定得不到,所以内心愧疚、怜悯。
华妃,其实某种程度上是皇帝塑造出来的,他的不得已变成了她的色厉内荏。所以,皇帝知道一切,包括华妃的结局,但他还是不忍。
华妃对皇上是真心的,皇上自己也知道。华妃确实获得了皇帝的宠爱,只是在家族失势时,被曝出做过很多坏事,她还是幸免于难。
皇帝对华妃有好感,这种好感可以让一个人忽略另一个人的所有缺点,包括原则问题。当皇帝还是君主的时候,皇帝和华妃在一起。华妃长得漂亮,特别讨皇帝喜欢。
华妃和皇帝曾经有过一个孩子,虽然皇帝害怕年羹尧最终没有让华妃的孩子出生,但皇帝也为此感到愧疚。
华妃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很重,皇帝在看到华妃写的情书后,皇帝想到了华妃多年的情分,这让皇帝深受感动。
六宫被封时,皇帝封华妃为华贵妃。当时华妃已经死了,皇上还念念不忘她。这些证据都说明皇帝是真的爱华妃。因为情分和爱情,皇帝无法果断决定杀华妃。
皇帝心里有华妃。华妃做了那么多坏事,却没有触及皇帝的利益和底线。
华妃懂皇帝的心。她很在乎皇帝,华妃虽然骄横跋扈,但也有可爱的一面。
皇上不是说了嘛“世兰虽然跋扈了些,但是本性不坏。”,年世兰是真的爱皇上,皇帝又不傻,他知道年世兰对他的真情。皇上九王夺嫡时何等惨烈,什么没经历过,年世兰那点跋扈算什么,她那么爱皇帝还想生个孩子,皇帝忌惮年羹尧不让她生,他欠她的,她本性又不坏,她干的那些坏事儿都少不了曹贵人这个高参,皇上心里明镜似的,当然舍不得杀她了。
皇帝做为一个手掌天下权柄又阅女无数的男人,他肯定能够分得清他后宫三千佳丽之中,谁对他是真心,谁对他只有假意。
所谓日久见人心,他跟华妃多年夫妻对华妃的举动可谓了如指掌,华妃平日除了对其他妃嫔跋扈对皇后不大恭敬,她掂酸吃醋,使小性子这些无伤大雅的行为对皇帝本身还是十分受用的,试问哪个男人不喜欢这样在别人面前火爆脾气,唯独对自己小意温顺的女人,一个男人的虚荣心在华妃这里得到极大的满足。所以,在不触犯到皇权的利益的情况下,皇帝默许她的一些有违宫规的行为。
华妃最后撞柱而亡,是因为熹妃告诉她失子及无孕的真相,让她彻底看清了自己在皇帝眼里不过是一枚牵制哥哥的棋子罢了,多年恩爱终究是错付了!
那一刻,悲愤,绝望……众多情绪一拥而上压垮了年家大小姐,满蒙八旗第一美人的骄傲!
本文由作者:闻奇闻 于 2024-01-02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317846623239913762.html
上一篇
中年男人不能犯哪些大忌?
下一篇
历史上最有远见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