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拥有上千本藏书是什么体验?> 正文

个人拥有上千本藏书是什么体验?

你有吗?或者你见过这种人吗?
  • 小把戏的多巴小把戏的多巴
  • 2024-02-04
  • 8
  • 共13人回复
小把戏的多巴
「小把戏的多巴 」发表看法
2024-02-10

个人拥有上千本藏书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它既能带来内心的满足感,也会带来一些实际的管理问题。

首先,拥有大量的藏书让人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充实。每本书都是一扇通向不同世界的窗户,通过这些窗户,人们可以探索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每本书都是一个知识的宝库,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不断地发掘新的思想、观点和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拥有大量的藏书也会带来一些实际的管理问题。随着藏书的不断增加,如何妥善地保护和收纳这些书籍成为了一个问题。书籍需要妥善地存放,以防止它们受到损坏或丢失。此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类这些藏书也是一个挑战。如果书籍没有得到合理的分类和管理,查找和整理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比如我个人藏书就比较多,我是一位热爱阅读的人,拥有上千本藏书。这些书籍是我多年来的积累,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我喜欢沉浸在书海中,通过阅读来开拓视野、丰富内心世界。同时,我也非常注重书籍的保护和整理,定期进行分类和整理,让它们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藏书不仅是我个人的精神财富,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与他人分享知识和文化的平台。我希望通过这些书籍,能够影响更多人的思想和行为,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美好的一部分。拥有大量的藏书也会影响个人的生活空间。书一旦多了,寻找起来就比较麻烦,整理起来也是耗时耗力。

总的来说,个人拥有上千本藏书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它既能让人感到内心的满足和充实,也能带来一些实际的管理问题。妥善地管理和保护自己的藏书,让它们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偶来三径
「偶来三径 」发表看法
2024-02-08

由于搬了几次家,损耗了一部分书,现在我大概还有千来本的书;对于买书爱书看书的人来说,真的不算多。

我的这些书,都是经年累月买来的,而且除了极少部分是在新华书店买的外,绝大多数都是从旧书摊上淘来的,淘书的乐趣,只可意会难以言说…而藏书的体验,从实用功能上说,就是简单两个字:方便。一是阅读,从书架上随手一抽,就是一部经典;二是资料辅助,一个不解的名词,一个典故的出处,一件大事的始末,等等类似的疑惑,你的书橱就是一排排纸质版的小“百度”,而且它的权威性更不容置疑。第二种体验,是心理上的感受,藏书的人都视书如宝物,备加珍惜,特别是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那份欣喜与满足,我想爱书的人都有体会。而买书越多,更会觉得书永远都买不够,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故尔变得更“贪婪”;而且还会无意识地在书面前,觉得自己各方面知识的贫乏甚或有种越来越渺小的感觉…时不时地,倘有兴起,倘有所索,闻着书香,翻着有些年头书的泛黄的纸页,一种沧桑,一种温馨,油然而升;前贤的智慧,名家的华章,整齐地排列在眼前,随手可触…此时,不禁地会有心满意足,如此富有的感觉。第三种体验,是归纳性的意念。一类书是阅读的,如经典名著,文史学术;一类书是备查的,如字典辞典,百科全书;一类书是收藏的,如版本稀缺,线装古籍…有的人也许会说:书又不值钱,我有钱,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是的,您说得也对,但您的这种买和我们的买是不一样的。请您不要笑我诳语,对于爱书的人来说,一本本买来的书,就是无价的财富!它的价值,不是封底的定价,因为他买的每一本书,都与他自己的知识,品位,经历,感情,理解,仰慕,喜好,实用,缘份等等这些有关,可以说,对那些自己特别偏好的版本和作品,真的有种像对亲人一样的亲热和爱恋…另外我还想说,真正的藏书,与装逼无关,它也不可能全都是整齐崭新的一套套精装与豪华本;同样,一个不读书的人,如用这种装逼方式来附庸风雅,反而更易露出不读书的马脚…好了,说了这么多,而且还借题发挥了几句,颇感有失风度。在此弥补一下:家有藏书,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爱读书的人爱藏书是天经地义的事;藏书多,也不代表就一定比别人学问大知识多晓春秋明事理;书读得越多越蠢越无用的人也有一些。尽管如此,古言“诗书继世长”这句话,如从总体的历史上来看,肯定是有其内涵的道理的…最后说一句:现在想要做到“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真心越来越不易了…(附我的藏书一角照,拍得不好):
池晨光93870648
「池晨光93870648 」发表看法
2024-02-05

家有上千本的书籍对一个爱书人来说,还真不算什么。我年近半百,自幼就爱读书,那时家庭条件有限,家中没多少书。那时我梦想将来有条件,一定要坐拥书城。后来我工作后,每月生活费多花在买书上。只是当时学识有限,没买多少书。随着读书深入,阅历的丰富,我也从读书开始和著书编书结缘,身边书友文友多了,闲暇往来多以赠书谈书为一大乐事。至今,我家的书籍约有数千册吧(十多年前我家藏书超过一千册后,就不再清点了),六个书柜都不够放了。大多为工具书、文史哲、艺术类书籍为主。书籍年代除了少数线装古本,还有民国版的,解放后各时期的。文史类的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绿皮本二十四史,除了前四史不是一版一印,余者都是一印本;还有民国版的《边城》等。二十多年前,那时家里没啥书,为写篇稿子,查个资料啥的,经常泡在图书馆里(那时电脑也没普及)。现在家里书多了,查个资料挺方便,再不行,上网百度也行,因此一年也难得去几次图书馆了。只因住室小,家里已书满为患,想到小时梦想坐拥书城,不禁感慨。或逢夜里一篇稿毕,拥被随手拿起床头一本书,翻看数页,然后进入梦乡,梦到和书中人物对话,醒来哑然失笑。不亦快哉!(随想随写,顺手拍两张图片,见笑啦!)

了不迪
「了不迪 」发表看法
2024-02-13

藏书早已过千,还在持续增加中。

最大的体验是书越来越没办法放,但看到了还是想买。

现有的藏书基本上应该是看不完了。但不会停止买书。因为通过书的比价,基本上可以确定在一个专业中哪些才是应该看的。藏书越多,我觉得越应该形成一个比价系统,既是比价格,也是比价值。

比如说,季羡林是有名的学者,但如果将他出版的书做个比价,很明显,《蔗糖史》价格一直是靠前的,虽然几经重印,供求方面,还是求一方强一点(这也是价格高的原因)。

比如江西教育出版社在1998年出过两卷本的《糖史》(《季羡林文集》),之后又被收入「中国文库」。2009年中国海关出了一卷本的《蔗糖史》。以上现在都在百元左右,不算便宜。

对一般人来说,这书可能认为是大学问家写的闲书。但实际上连季本人也认为这是牛X的书。

问题是你在最初开始买书的时候,比如我,可能因为便宜,买经济日报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的《中华蔗糖史》,这跟2010年昆仑出版社出的一样(同是《东方文化集成丛书》中的一本,后者是冲印),其实是简本。

我是在藏书越来越多后,通过比较才看出了两者区别。对一般人来书,没有文献学专业知识打底,再没有专业的人引导,只是自发的买书,不会知道两者的区别。买书不买到一定成程度,就比如说一千本以上,也很难形成比较的意识和择优的能力。

所以我说,拥有一千本以上藏书的体验对我来书是在这件事情上入门了。

往小了说,一本书拿到手里,是不是盗版,直觉往往就能给到你答案。

往大了说,一个领域的书你可能会自觉形成一个比价系统,知道哪些是有价值的。因为一是接触多了,对好与坏,进步与落后会有个大体的判断。二是因为买书是要钱的,为了效率更好,话更少的钱,买到某个领域最好的书,自然会下功夫去比较。

对我来说,拥有大量藏书之后,体验是那些书和知识之外的快感。说点更现实的,如果你形成了比价系统,买到的又都是相关领域内的牛叉书,那它是可以抗通胀的。

老杨晒宝
「老杨晒宝 」发表看法
2024-02-13

我有上万本书,每次搬家都特别辛苦,珍爱的自己倒腾几趟,两辆厢式货车拉不走,现在终于有了大房子,十二个定制书柜从地面到天花板,没事翻翻书特别惬意。另外的书装了三十二个塑料水果箱,四米乘两米高四十公分的榻榻米下面满满的也是书,2009年办过连环画藏书展,今年办了木版年画收藏展,过两年还准备地图收藏展,书让我生活的充实,开阔眼界,结交了朋友,孩子也通过我的藏书喜欢上传统文化,和同学们共享快乐!总之,藏书改变了我的生活!

满楼读书
「满楼读书 」发表看法
2024-02-08

读书人难免要买书看书,书多了,也就成了藏书。

作为职业的读书人和写字人,大量图书堆积如山基本是难免的。作为我个人而言,藏书大约五千本吧,书房放不下,很大一部分放在了阁楼,也只能如此。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书都一概收入,一般来说总是和自己的写作范围和兴趣爱好相关的,否则书多无益,反而成患,倒不是一件好事、美事,徒然炫耀耳。

从前有句话,叫书非借不能读也,确实有道理。现在社会经济发达,书买得起,网店物流,买得方便,可读的书未必就多。

表面上看,我们总在抱怨时间不够,实际是花在其他地方比如手机上的时间太多了。时间的碎片化,精力的分散化,导致读书无法专心,无法集中精力,结果读书成了敷衍了事,甚至成了一项负担,这就走向读书的反面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藏书未必要多,非要把自己的书房填满才感到安心,其实毫无必要。毕竟一个人一年中其实也读不了太多书。以事实论,普通读者一年读五十本已经足矣。

世界记忆大师程程
「世界记忆大师程程 」发表看法
2024-02-07

我觉得这事并不稀罕哦,我的藏书就已经500多本啦,摆满了大大小小三个书架,其中100多本都是PPT和思维导图专业书籍,因为我是做这两方面培训的。当然,500跟1000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那么,我给你讲两个例子。

一个是我上大学时候的文化鉴赏课的教授萧庆元

系里的学生都很崇拜他,他非常儒雅、博学。有一次得幸跟着系里的学生会主席拜访萧宅,他们家三百平米,其中有个90平米的房间专门当作他的私人书房。天啊,那哪里是私人书房,明明就是小型图书馆啊,跟学校图书馆的一层阅览室不堪上下。那个宽敞、明亮,除了靠窗有张大大的舒适的写字台,剩下的扑面而来的就是书,书,到处都是书,一排排、一列列,甚至有的典籍都堆到了天花板处,旁边专门架起了折叠梯就为了登高取阅。

我在拆书帮长三角大会上见过彭小六,因为我们同是拆书帮的成员,并且当时分在同一个拆书小组,不过我默默无闻,他已经是网红了。

彭小六大名鼎鼎,以一周读一本书并输出读书笔记坚持40周在简书上一战成名,成为名副其实的简书一哥,现在辞职成为行动派的出版总监。他从三线小城市搬到了经济特区深圳,屋子里横横竖竖都是书架,而且卧室、客厅、卫生间无处不是书。1000本?2000本也有了吧?何况他自己还写书、出书!

看,他们家猫都是饱学之士,整日与书为伍。

爱祖国爱祖国文化
「爱祖国爱祖国文化 」发表看法
2024-02-07

书友们,告诉你们一个用很少钱可以收集很多书的办法,我正在进行中。

找收破烂的,跟他低价收书,他们把书当废纸卖掉最多五毛钱一斤,我跟一个收破烂的商量的价格是两块钱一本,不管厚薄,书我选,他很乐意,个把月我在他那收了五十多本,加上我之前的书,现在能摆满一个书架了,我的计划是将家里所有的墙都装上书架摆满书。

从善如刘L
「从善如刘L 」发表看法
2024-02-07

没一本本数过,现在三千本还是有的!

这些书包括了古今中外比较有名的书吧,书柜满了装不下的时候,清理了一下,把过去工作中曾经用过的书,现在也没人能再用的专业技术方面的书,统统的拿出来打包装箱,也有五六百本吧,虽然有点心疼,还是忍痛割了爱,卖给了收旧书报的了。

什么体验,小有骄傲,因为自己也不是个文人,这些书也就满足了我的看书的需要了。

这些书古今中外的都有,都是我的最爱了,我总认为,这些纸质的书才是书,可以永远保存,不丢不失的。而存在电脑手机里的电子书,我总不放心,就怕他们突然的在电脑手机里消失,所以,我现在也还是去书店的,有好的书也是要买回起来的。

我认为纸质书看也方便,要看什么书一目了然,而电子书想看什么我总感觉不太方便似的,可能这是我个人的感觉吧。

虽然手里没钱,可看着自己书柜里的书,就会感动自己很富裕,也很充足,也很满意,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能有这三千本书也就足矣!

近两年,玩上了微信,纸质书看的少了,但是每天还是要看点的,看了就感到踏实,摸着那书也感到亲近的!

可能老了的时候,手机也玩不了的时候,也就会静静的坐下看这些书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独家观点,解惑释疑。请您惑。关注从善如刘的头条问答!〗

欧阳小川
「欧阳小川 」发表看法
2024-02-13

我家有藏书五千多本,专门有两间屋子安放,八个书架,累积资金近十万元。

因为买书,母亲经常骂我:“以后没钱,你就啃书嘛!”因为买书,老婆要和离婚,她说:“别个的男人哪个像你,这年头不好好赚钱,成天买书肯,你吃多了!”后来我们真的就离婚了。

我爱书,我爱读书,从小的习惯。我买了这么多书,但早就赚回来了,这辈子稿费有三十多万吧,除去买书那点钱 还是有点赚吧。不读书的人是不会理解要读书的心思的。

好了,就写到这里。

jerry2635
「jerry2635 」发表看法
2024-02-13

家有6000+册,专业书大概300+,其他都是个人兴趣文史文学类,主要就是太占地方,堆的到处都是,也就怕小孩子破坏;专业书是经常用到的,文史文学类就是纯兴趣,同时也可以和家人孩子朋友交流,对于宅男来说一杯茶一本书感觉好得很;经常遇到灵魂拷问:这么多都读了吗?买这么多不就是浪费钱吗?书除了读不是还可以收藏嘛,也是一乐,再有熟人执着追问的就答:关你X事,你又不读书[呲牙]

诗意山人
「诗意山人 」发表看法
2024-02-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工部此言不谬,想要出口成章,下笔千言,不多读书是不可能的。去过一老师家,客厅、卧室内靠墙位置,几乎都放置有书架,书架很高,有时取书,得用小梯子。据老师讲,他家的书大概有五、六万册,他写书撰文,很少再去图书馆,因为他家里就有个“图书馆”啊!我的书虽然没有老师的多,也有上万册了,北魏李谧曾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坐拥书城,其乐无穷。写文章不用再去图书馆,省去了多少精力?北宋黄庭坚说得好:“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世间好语书说尽,读书就能品好语,知义理,享受美好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愿你也能有书千卷甚至万卷,去当这“书香国”的国王。

民国故纸堆
「民国故纸堆 」发表看法
2024-02-07

藏书千册,在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不敢奢望的数字,然而在藏书家人的来讲,只能是刚刚起步,更不用说藏书家了。去年经常在网站上看某个大学生藏书五千册,上万册的,乱七八糟什么类型的都有,堆积在寝室里,我个人感觉实在作秀。学生时代的书,大都是用来读的,而大学三年或者四年,即便是全用来读书,又能读多少?这种也只能说是堆书了。

现在藏书还有另一个演变,就是为了藏而藏,这种也是藏而不读的。看那种版本好,那种书版本稀缺,花钱砸回来,束之高阁,满足一时的快感。这种也是藏,只是有那么一点变味,书背被这种人搞去,或者把市场弄乱,真正读书人却得不着书读,这是读书人的悲哀。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