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果看问题,在逻辑上就是一种错误。
在历史已经过去八十年以后,去谈论,如果希特勒不让保卢斯死守,德军是否能够解围?这种操作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战争是一种最难以预测结果的人类活动,所谓是“战机稍纵即逝”就是这个道理。八十年后的我们没有机会去了解当时的种种原因,即使一些“史学家”喋喋不休的说着一些无法实践的假设,但是结果就是结果,无法改变。在历史而形成的结果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能说可以,也无法说服别人执拗的认为就可以。所以理性一点看待这个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看。
假如保卢斯得到命令突围,其结果也面临以下可能。
一是,依然全军覆灭。
二是,拖累援军,使援军陷入包围无法自拔,德军损失进一步加大。
三是保卢斯突围成功,但是由于德军在其他方面抽调力量过大,导致其他方面遭受更大损失,德军依然是损失惨重。
四是,德军增援保卢斯全身而退。只有这个结果对德军有利,但是,历史没有假设,这个结果没有出现。
而当时的实际情况,大概率下是德国能做出的最佳选择。其核心是,既然苏军能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长期坚守,作为德军为什么不能做到长期坚守呢?从最高指挥部的角度,其答案是一定能。这才是德国做出保卢斯死守阵地的根本原因。而事实却是,德军失败了。这个情况,在逻辑上应该是德军自我反省为什么不能死守,而不是假设德国没有做出死守阵地的决定。保卢斯死守失败,这不应该是最高指挥部的责任,而是临战指挥者的责任,因为,只有前线指挥官最了解情况,他有责任据理力争,或者直接做出决定,并承担责任,因为,无论胜负,他都是直接责任者。
我认为在晴天有时下猪的回答里有个qzuser39557的评价说的很好,这个分析一语中的!我想如果还有如果的话,首先保卢斯被围时立即换曼斯坦因接手实施弹性防御(当然也会牺牲一小部分固守待援的军队)。其次如果不能避免第六集团军的被包围,怎么不试一下让勒热夫的第九集团军的莫德尔去接替保卢斯?莫德尔在勒热夫的表现证明了他不仅是防御高手,而且不会让希特勒干预他的指挥。然而既使是这样,我认为不管怎样,下士的野心是如此贪婪以致无法理智地看待当时的形势,他和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想要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所用手段不仅残暴而且傲慢,他被初期的胜利冲昏头脑,在对苏战争的战略不但没有量力而行,而且对苏联军民的勇气和斗志完全判断不了(就像毛主席所说的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是人),保卢斯和曼斯坦因就算能够将第六集团军救回来,不死也要丢掉半条命的,况且按照下士的要求,突围而出的第六集团军仍然会被要求死守某段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后的结局还是丢掉南方集团军的全部战果,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我瞎说几句。就算第六集团军能突围出来,能活着的有50%算很好了。况且被围近30万人,实际德军应该在22万人左右,被围时这22万人中,作战兵力并不高(除6~7个师战斗力还超50%外),多数师实际战斗兵力都只有20%~40%左右,到12月底战斗力更是要低很多。给第六集团军解围,从当时的情况看战术和战略意义已经不高了,只能算是尽道义上的责任了。就算希特勒命令第六集团突围,暂时第六集团军还是不能马上离开,需要坚守斯大林格勒地区的阵地,直到高加索地区德军形成机动为止。因为一撤,苏军将马上解放围困第六集团军所用的7个集团军兵力,按当时德军的兵力情况将是难以抵挡的,情况发展很可能不可收拾。因为高加索地区A集团军群的撤退命令是12月底才下达的,所属兵力难以短时间赶上帮助第六集团军突围并维持一个对外的正面。
无疑是可以的,当时曼施坦因指挥的顿河集团军群,其救援部队第4装甲集团军已经突击到距离第6集团军的包围50公里处,如果希特勒下令准许第6集团军撤退,同时第6集团军也能够下决心敢冒险一试(主要原因是此时第6集团军的燃料只够其坦克行驶30公里),至少还是能拯救出许多部队的,但是惨重的伤亡是难以避免的。
还有在第6集团军一开始被围的时候就果断突围的话,这个重兵集团军还是可以保存其建制和战斗力的,我只是说一开始。
只有上述的两次机会,然而第6集团军都错过了,,,
《二战有两个假如》(原创
)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假如。一:假如希特勒不在1942年6月20日凌晨三点,执行他的“巴巴罗沙”计划,对前苏联发动全面入侵,会怎么样?当时的西欧已经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爱他的统治。就连日不落帝国—英国也被狂轰滥炸的抬不起头来,失去了反击的能力。假如希特勒不发动对苏联的战争,继续执行苏德有好条约,固守他所侵占的地盘。会怎样?我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场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要么战争时间会拉长,要么,会出现不同结果。不相信你想想吧。德军统帅部不仅在斯大林格勒战伇犯了严重错误,而且,发动对苏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第二个假如,假如日本人不在1942年12月7日7时偷袭珍珠港,不发动太平洋战争。会怎么样?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朝鲜半岛和大半个中国。假如它固守它所占领的所有地盘,抗日战争发展的结果会怎么样?就算像毛泽东主席说的那样,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战,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战争的时间会拉长,损失会更大。我认为,二战的胜利,与两个假如的实现有很大关系。
假如,没有两个假如的实现,反法西斯战争的时间会更长,伤亡损失更大。
这是我各人的看法,如有错误,请指教。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说,保罗斯集群唯一的突围窗口,是在11月23日前后苏军刚刚形成合围,但是合围圈对内对外正面尚未成形的时候。如果要等到曼施坦因发动冬季风暴行动的话,已经晚了。但是这个时候保罗斯集群突围,又存在苏军直扑罗斯托夫,切断A集团军群退路的危险。
斯大林格勒战役形势,黄线是12月12日冬季风暴行动发起前的态势,绿线是12月24日行动结束时的态势,可以看出曼施坦因距离保罗斯的最近距离其实并没有缩短,曼施坦因虽然避开了苏军防御强点,但是解围距离却增加了一倍多
等到12月12日曼施坦因发起冬季风暴行动时,合围圈中的处境已经越发困难,到12月18日,解围部队打到距离合围圈不到50公里的位置,但是此时苏军已经把马利诺夫斯基的近卫第二集团军划归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用于加强合围圈对外正面,而小土星行动也已经在12月16日展开,北侧意大利第8集团军虽然拼死抵抗,但是47毫米敲门砖显然扛不住T-34和KV的冲击,打到18日意军防线已经开始破裂,在优势苏军面前意军能够争取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了,而第六集团军的状态经过近一个月巷战防御消耗已经接近油尽灯枯,一线战斗步兵单位虽然不断补充但是仍然只有两万出头,而剩余油料只够现存坦克突击炮开30公里,弹药也相当匮乏,这意味着第六集团军能否撕开防线非常成问题,而且即使能够撕开防线,冻馁一个月的德军有多少能够趟过着50公里以上的冰原也非常难说。
曼施坦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战术高手,但同样是一个人品低劣的甩锅大师
应该说,到12月初,第六集团军实际上已经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整体突围的能力,而当马利诺夫斯基堵到了曼施坦因面前,小土星行动发动的时候,第六集团军其实已经彻底没有任何希望了。
保罗斯没有一丝希望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里突围出来,第一被包围后辎重无法补给,德軍早已杀馬充飢,靠飞机空降的食品只够每人50克,车辆无法只能直行20英里,所以保罗斯指揮他手下十来万人,从地窝子里钻出来,油料,体力走到半路就消耗殆尽,只能坐着被苏軍打死!笫二曼斯坦因受命营救保罗斯,理应按照最近距离突击,可他带着軍队绕着包围圈前进,从他回忆录里可以看到,他下令要保罗斯限时限地点与他部队汇合,也就是说过时不候,这是完全违背希特勒命令的,至于说希特勒不要他对救援失败负责,谁也不能证明是真是假!第三无论吳古德里安,新德里安谁都指揮不了保罗斯軍队突围,沒粮没油,軍队就开动不了,闪电战只适应攻击突围,現在是自己被包围,保罗斯能拖到二月二月,A集团軍群撤出高加索,.真的要感谢他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希特勒不让保卢斯死守,曼斯坦因会不会把第六集团军给解救出来?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就是因为德军统帅部指挥失误。
本身,德军在谋划1942年夏季攻势时,对于在南线展开资源争夺战是个正确的选择,因为此时斯大林把重点放在防御莫斯科西边的莫德尔集团上面,此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勒热夫-瑟乔夫卡地区还有70个师的重兵集团。
6月28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开始从库尔斯克方向朝斯大林格勒攻击前进,此时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并没意识到德军要在南线重点进攻,直到7月初,苏军发现德军是以进攻高加索为重点,以进攻斯大林格勒作牵制作战,这时斯大林才迅速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准备在斯大林格勒打一场阻击战。
冬季风暴行动之所以失败,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装甲突击力量不够,一个是保卢斯没有从内向外突围与第57装甲军汇合。如果按题主提出的,希特勒同意保卢斯向外撤退,那么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曼施坦因既不需要采取钳形攻势,还可以集中兵力在正面对苏军发动快速打击,这样第48装甲军和第6集团军内外汇合完全可以做到的。
从这个层面讲,只要希特勒不命令保卢斯死守,第6集团军就有较大的生存机率,撤退的机会也有很多。
第三,即使希特勒同意保卢斯突围,第6集团军也会损兵折将。
那么,是不是希特勒同意保卢斯向外突围,第6集团军就能安然无恙了呢?肯定不是,因为保卢斯在前期进攻中已经消耗了大量补给和燃料,他突围最大的障碍也是缺乏补给和油料。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除了希特勒分兵指挥失误以外,还有第6集团军自身存在问题,那就是补给困难和保卢斯犹豫不决。
那场战役已经过去70多年了,现在来谈如果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就算把第六集团军那二十万没有重装备的残兵败将救出来,对德国最后的战败也没有任何影响。如果非要假设的话,不如从元首刚上台的时候就开始假设,也许就会有另一种结果了!
这么说吧!死守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当时就算第六集团军突围有多大的战斗力不好说,再加上用来围困第六集团军的苏军一旦腾出手来当时的高加索方面的德军就遭殃了。1943年初南部德国的B集团军根本无法应对,一旦苏军集中力量冲向顿巴斯和亚速海的后果都懂的,哪里还有后来的哈尔科夫反击战
看希特勒让保卢斯突围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了,当时朱可夫在伏尔加河对岸集结了一百多万大军,反攻开始的时候,他们打的不是德军,而是为德军侧翼提供掩护的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的军队,这三国,不是缺乏重武器就是不堪一击,很快溃败,但合围德军斯大林格勒的合围圈此时还很松散,如果此时希特勒下令保卢斯撤退,不用曼施坦因来,保卢斯自己也能突出来,但随着合围完成,就算曼施坦因赶来,也于事无补了,因为德军从数量上不占优势,甚至是绝对劣势,解救也就无法完成了。
凡是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情况,如果希特勒不让保卢斯死守,曼施坦因一定会很轻松地把第六集团军给解救出来的。
因为,当时的战局瞬息变化,如果希特勒不让保卢斯死守的话,将会导致进攻高加索的德军A集群的覆灭。这样的结果,依希特勒的脾气一定会处罚保卢斯和曼施坦因两人的。
A集群的存在是希特勒的最后的王牌,他容不得A集群有任何的闪失。就算是希特勒允许保卢斯弃守活命,也会被派往其他战区,其结果还是失败的命运。
其实,保卢斯是位出色的战争策划大师,著名的德军巴巴罗萨计划便出自他手。而第六集团军是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装甲军团,凭借自己的实力,保卢斯是完全有能力逃出包围圈的。但是希特勒却被整个战场局势所困,为搭救A集群,只能被迫选择让保卢斯死守。
最终,保卢斯集团被苏军俘虏8万多人,士兵在严寒中伤亡殆尽。
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希特勒顾此失彼的错误指挥。再好的德军将帅也逃不出失败结局。
本文由作者:石隙甘泉 于 2024-02-10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32463713278038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