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至第五次战役只打7个多月,节奏为什么这么快?> 正文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至第五次战役只打7个多月,节奏为什么这么快?

  • 唐风宋韵咏流传唐风宋韵咏流传
  • 2024-03-01
  • 13
  • 共13人回复
唐风宋韵咏流传
「唐风宋韵咏流传 」发表看法
2024-03-02

3、运用坑道战,使我军可以有效抵御敌军进攻。

第四、五次战役,美军疯狂进攻时,我军只能依托地面工事防御,由于无法对付美军空中轰炸和巨量弹药,损失很大。此后,受抗日战争地道战启发,我军发明了坑道战,找到了对付美军进攻的有效办法,并依托坑道主动进攻美军,赢得了战场主动。如上甘岭战役就是此战法的成功运用。

4、我军的英勇顽强使美军不敢再发动大规模进攻。

找路的马
「找路的马 」发表看法
2024-03-03

因为不谙敌情呗,双方都从三次战役时基本上清楚了,美韩军通过四次战役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五次战役就放心大胆的应用起防守反击,交替撤退,只退三,四十公里即止,不再退更多的路了,构筑公事,以逸待劳,守株待兔。这个距离正好是中朝军步行极限的距离,战斗力快速地下降。四次战役打成胶着状态,五次战役仓促而上,结果摆在那里了。至此转变为防御为主,辅以少量的进攻战,直至53年斯大林病逝后迅速达成停战协议之今。

萨沙
「萨沙 」发表看法
2024-03-03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紧急进入朝鲜,当时北朝鲜人民军已经几乎全军覆没,指挥部也退到鸭绿江边。

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在1950年10月25日,随后到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均是志愿军进攻,美韩军防御。美韩军一路溃逃到三七线,丢掉了南韩首都汉城。

到1951年1月8日,志愿军停止了全面攻势,由此维持了差不多3个月的向南攻击。此时志愿军由于之前连续3个月的进攻,伤亡比较大,尤其是在敌人空军封锁下,志愿军补给供应非常困难,前线部队经常几天吃不上饭,弹药也运不上去,战斗力降低严重。

志愿军则有计划向北撤退,退到三八线,并且放弃了汉城。美韩军连续攻击,期间通过横城反击战等战斗重创了敌人。

由于美韩军伤亡很大,也无力继续向北进攻,双方转为对峙。

第四次战役是很激烈的,前后持续了87天之久,到4月21日才结束,比之前三个战役都要长。

此战志愿军虽有数万人的伤亡,美韩军伤亡也同样惨重,大家都是元气大伤,被迫对峙休整。

第一次战役仅有10天,第二次战役为30多天,第三次战役为9天。

相反,我军打平甚至打输的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分别持续了87天和50多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当时志愿军存在后勤补给短板,根本无法维持长久的攻势。

所以战役拖得越长,其实对志愿军越不利。

度度狼gg
「度度狼gg 」发表看法
2024-03-09

不是志愿军推进的节奏特别快,问题是那地方究竟才有多大?从边境的新义州到如今的首尔(汉城),直线距离只有350公里,也就是700华里的样子,当年第四野战军横扫中南700公里,从湖南衡阳杀到广西南宁,也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第二次战役

时间:自1950年11月7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历时40余天。

距离:把敌人从清川江再赶到“三八线”地区,解放了半岛北部除襄阳外的全部地区,先头部队前出至“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注意这次战役之初,有一个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的过程,因此虽然最后驱敌距离约400公里,但实际前出为300公里。

歼敌:志愿军在东、西两个战场上,总计歼敌36000余人,其中美军多达24000余人。

作用:收复了包括平壤在内的原北朝鲜全部国土,兵抵三八线甚至以南部分地区,联军撤过汉江后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志愿军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换言之,我们今天看到的半岛军事分界线,志愿军在抗美援朝初期,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和三次战役,就已经实现甚至有所突破了。相比较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决战阶段,我军攻击速度、推进距离和战役节奏均属于“中等”,毕竟美军没有蒋军那般豆腐渣。

这一阶段的作战也有相当特殊性,首先是志愿军秘密入朝突然发起攻击,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心态和士气完全崩了,为了整顿部队和重新构筑战线,只能实施长距离撤退,这一退一口气就跑出去500公里,引发全球大哗。

其次是前三次战役的主要作战区域,基本在北部山区,地形复杂道路稀少,非常适合于志愿军遂行轻步兵的山地伏击、穿插和围歼作战,而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反而施展不开,再加上麦克阿瑟指挥上的无能,吃败仗在所难免。

第四次战役

时间:自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同年4月21日结束,历时87天,不到三个月时间。

距离:志愿军从三七线附近,整体撤至三八线以北地区,实际后退约100公里。要搞清楚,第四次战役我们是防御作战,也就是说,战役是美军率先打响的。

因为志愿军原定的第四次战役发起时间,是1951年的3月底,亦即准备在休整和补充两个月以后,再搞一次春季攻势。可惜李奇微没有给我们充足的时间,不仅发现了我们“礼拜攻势”的弱点,美军还补充大批老兵,随后主动发起了进攻,总得把汉城夺回来吧?

歼敌:全线歼敌78000余人,作战方针是“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定打开战局”。

作用: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美军已从初期的溃败中逐渐清醒过来,其技术装备、陆空火力和后勤保障的巨大优势,在半岛平缓地带更利于发挥。而我军在500公里的长距离追击作战后,其实已到强弩之末,急需补充新部队和粮秣。

在志愿军各部的艰苦作战下,我们终于完成了整体防御任务,后撤距离不大,并且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入朝和完成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从1951年6月10日以后,战场双方基本进入势均力敌的状态,我军装备处于劣势,无法把联军彻底赶下海去;美军也多次试图北犯,均无法完成大规模突破,战争打成了僵局。

于是美国人不得不请求进行停战谈判,以后的时间,都是“谈谈打打、反复拉锯”的阶段,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停战协议正式签署。不过这段时间倒挺长,整整用了两年多,美韩军才终于低头服气。

了解了抗美援朝五次进攻战役的基本经过,应该能够得出清晰的结论:前三次战役是大踏步前进,撵着美军的屁股南下,一直打到三七线附近,进展速度较快,每次战役时间一个月或者更短,但不及解放战争战略追歼阶段的节奏。

后两次战役的发起略显勉强,志愿军的装备和后勤劣势,在平缓地带被急剧放大了,而善于山地作战的优势,在朝鲜蜂腰部又得不到有效发挥,不得不稍稍后撤,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的山地,其实战役节奏已经比较慢了,不足百公里的距离,双方争夺均在两个月以上。

东辉众乐
「东辉众乐 」发表看法
2024-03-03

谢谢邀答: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至第五次战役只打7个多月,节奏为什么这么快?看《跨过鸭绿江》电视剧得知,由于志愿军是秘密进入朝鲜的。军队入朝后对南朝鲜军,第一次战役。打的南朝鲜军屁滾尿流。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真应了那句话。运酬惟幄,决胜千里!毛主席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就连指挥部的安全问题,一连几次电报按排,当彭德怀住进山洞后,指挥部就遭到美军的轰炸。毛岸英同志就是那时牺牲的,令人痛心啊,令人潸然泪下!

毛泽东思想武装的部队,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_一连打了几次战役,势如破竹,占领了汉城!。当美国鬼子认识到中国志愿军真的参战了,志愿军以打出了国威军威!

大弟909
「大弟909 」发表看法
2024-03-10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起与结束,其窗口期在美苏。

二战结束后的两大人物,美国罗斯福与苏联斯大林已经在38线划分北朝与南韩的界线,达成共识维持和平与美苏之间的均衡。

但美苏之间,斯大林与美国罗斯福之间达成的均衡又是脆弱的。

随着政治强人罗斯福逝世,本来毫无政治权利权威经历经验的副总统杜鲁门突然被推到总统之位。

罗斯福当政时代,作为美军总司令,在远东战场的麦克阿瑟必须绝对服从罗斯福的命令,军队军事权利稳固操控在罗斯福手中。

但新上台的杜鲁门是个政治生手,反而让在日本当太上皇的麦克阿瑟拿揑在手,政治生手偏偏又遇到麦克阿瑟这个政治网红气焰嚣张骄横的美国将军。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关系就颠倒过来了,杜鲁门只能听命于麦克阿瑟。

斯大林与罗斯福之间政治强人的均衡就此打破,于是斯大林才敢于利用这个窗口期,向北朝鲜提供军援,批准金日成向南攻击。

本来预订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整个半岛,但美军进入釜参战,让朝鲜军队成为强弩之末,麦克阿瑟再仁川登陆,战场形势完全反转。

随着麦克阿瑟在战场的胜利,本来斯大林与杜鲁门应该出面出手以政治强势达成新的均衡均势。

即在北朝与南韩之间达成新的划分,让苏美重新达成新的均势均衡。

偏偏杜鲁门这个政治生手,不是从政治上战畧上去考虑,与斯大林达成政治上战畧上的均衡协调平衡,而是屈从于麦克阿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要打到釜山,那未我就要打到鸭绿江。

先是斯大林推进失算,再是杜鲁门勒不往麦克阿瑟这匹网红野马。

当此之时,斯大林态度非常坚定,苏美绝对不能直接冲突,朝鲜问题就交由新中国解决吧!所以凡联合国讨论朝鲜半岛冲突战争,苏联一律不参与,所有事一概交给新中国解决。

所以中国志愿军入朝,那是根本躲不开的政治责任,政治家必须是强势的强人,必须是军事军队的统帅,怎样打仗是军人的责任,而打与不打就必须中由政治家在政治战畧高度作出决断,与军队军人毫无关系。战争什么时间开打什么时候停止,这完全由政治家独断专行,而中国与美国军队在朝鲜半岛的直接面对面的战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新上任的杜鲁门缺乏政治家的政治战畧高度与作为,让麦克阿瑟这个网红军事将帅牵往了政治家的牛鼻子,造成了中美军队之间唯一一次的直接正面的战争冲突,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一至五次战役只打了七个月,节奏为什么这么快?

原因还是在政治战畧上。首先杜鲁门总统还仍然沒有掌控住麦克阿瑟,放任麦克阿瑟大踏步打到鸭绿江,麦克阿瑟就是一个职业军人,虽然是网红有政治野心,毕竟根本就不懂什么政治战畧,虽然明确的判断斯大林决不敢于与美军冲突,但同时也错误的判断新中国领袖毛主席也同样不敢与美军硬刚。从美国职业军人的角度,而非美国总统政治战畧的政治家角度去看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国军队及其伟大政治战畧家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所以已经到达鸭绿江边的美军节节敗退拼死后徹,志愿军之胜固然在政治家正确的政治战畧及其政治谋畧,新中国建立后全国人民上下团结一致,人民军队经历过了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斗志昂扬,不畏任何战争,面对美国军队敢打敢拼。

反观杜鲁门在国际政治战畧上的无知,听任麦克阿瑟从政治军事上错误的估计判断,这才造成美军在前三次战役的失败。

美军的失败立马就喚醒了杜鲁门政治觉悟与政治家的责任,麦克阿瑟再怎么狂妄自大也不得不在战争战斗的失败事实上反省。

杜鲁门政府马上行动起来,寻求与中国的停战谈判,而美军斗志与战力也在新任揩挥李奇微的带领下迅速恢复

志愿军越向南打,彭总越来越耽心,特别是拿下李奇微主动放弃的汉城,更是忧虑重重,生怕步了金日成南下釜山后强弩之末的后尘。

事实证实了彭总的忧虑完全正确,绝对不能低估了李奇微带领下美军事实力及其作战指挥能力与其斗志战力。

战就打成拉锯胶着残酷的铰肉战。美军发挥出自身的各种各样1优势强势强项,彭总只能从汉城渡汉江北徹。

从第四第五次战役,中美双方军队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军队军事优势强项,而又都了解到对方的劣势薄弱之处,不得不在战争中形成均衡均势,谁也别想战胜谁,谁也不能打垮吃掉对手,势均力敌,处于僵持状况。

从开战不叫相互在战争中处于僵持就只是七个月。

中美双方的政治家,中美双方参战从统帅到士兵,都打熟悉了,相互了解后,当然是相互理解。

最后停战谈判成功,不止是中美之间的谈判,战争的结朿仍然在于国际政治苏美两霸的政治博弈。

斯大林乘罗斯福逝世,形成的窗口期让金日成南进,而随着斯大林逝去的楔机,又关闭了朝鲜战争的窗口期,这能最终让中美达成停战协议。

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奠定了中国大国崛起的国际政治战畧基础与格局。奠定了苏美争霸,而中美苏三强,三个大国强势均衡均势的国际政治格局。

知兵堂光亭
「知兵堂光亭 」发表看法
2024-03-11

确切说,第一,二,三次战役是比较紧密的,节奏比较快。但相比之下,第四,五次战役节奏就慢了。第一次战役是比较仓促,因为美军推进太快,再不入朝,就非常被动,连立足点都难以保证,结果是将美军分兵推进的势头遏制,取得了战略展开的态势。但美军并未确定志愿军的真实兵力,随即发动圣诞节攻势,但被志愿军诱敌深入,打了个漂亮的反击,使美军上演溃退二百英里的败绩,这就是第二次战役。

寒鸿有话说
「寒鸿有话说 」发表看法
2024-03-03

兵贵神速,尤忌久拖不决!古人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没有说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像现在的俄乌战争,快打了一年了,还不分胜负,俄乌双方都很疲惫,士兵更是死伤无数,乌克兰的老百姓水深火热!大俄也精疲力尽,经济更是一落千丈!所以说,长年累月地打仗对谁都不是好事,二战打了六年,欧洲、亚洲打了个稀巴烂,死亡9000多万人,伤者不计其数!全球为此买单,造就了美苏两大霸主!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家独大,称霸世界,收割世界!

抗美援朝是美苏冷战期间爆发的一场热战,那时二战刚结束不久,人们深知战争巨大的毁坏力,都不愿意打仗!那美国为啥还要介入朝鲜战争呢?答案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作为西方世界的老大,他不表现强硬一点,队伍就不好带了!美军进入朝鲜,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迎头相撞,7个月打了五次战役,感觉是撞到了铁板上,知道中国不好惹,就有点心灰意冷!再说他们也不想再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轰炸中国本土,最后就僵持住了!

按斯大林和毛伟人的意思,还想继续在朝鲜与美西方一较高下,所以谈判总是谈不拢,甚至在谈判期间还发生了上甘岭如此惨烈的战斗!美国人实在是被打怕了,一再要求停战;适逢苏联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掌权了,赫鲁晓夫决定结束朝鲜战争,就劝毛伟人别打了,签订停战协定吧!毛伟人一想,苏联不支撑了,靠中国没法单独和美帝打下去,也就同意了!

赫鲁晓夫比较亲美,总是对西方妥协,所以后来美国人就好了伤疤忘了痛,大举介入越南战争,目的和朝鲜战争一样,还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毛伟人审时度势,又搞了抗美援越,虽然没有派野战部队正面与美军硬刚,但派出了高射炮部队帮助越南防空,以及大量的铁道兵、工程兵给越南人修路架桥,我父亲和我舅舅都去过越南,帮助越南人打美国鬼子!幸好他们都没有负伤,全身回国了!

美国在越南打了20年,劳民伤财,死伤无数,最后还是无功而返!就这样还是不吸取教训,动不动就诉诸武力,后边又打过巴拿马、索马里、南联盟、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总之,这个世界有美国就没法消停!只有我们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唯愿亿万斯年都没有战争!

单纯暖阳PK
「单纯暖阳PK 」发表看法
2024-03-07

最近在阅读马平少将巨著《1007天的战争一一抗美援朝:战略和历次战役》,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功绩,回答问题也算是阅读之后的一个总结吧。

第一次战役:狭路相逢的遭遇战

1950年10月25日~11月7日,主战场在云山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的4个军在彭德怀将军的统率下,把进犯至鸭绿江畔的联合国军击退至清川江以北之后,主动后撤。战果:歼敌13147人,我军战损16956人(战斗减员10721人,非战斗减员6235人)。

第二次战役:扭转战局的关键之战

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的梦呓。可以概括为:敌军主动进攻,我军反击获胜。

西线:1950年11月25日~12月3日,由韩先楚指挥6个军对阵美军第八集团军,主战场在清川江畔的军隅里,战果:歼敌23700余人,我军战损28429人(战斗减员9766人,非战斗减员18663人)。

东线:1950年11月27日~12月25日,由宋时轮指挥第9兵团对阵美军第10军、韩军第1军团,主战场在长津湖地区,战果:歼敌13916人,我军战损54184人(战斗减员18147人,非战斗减员35383人)。战后我第9兵团基本丧失战斗力;敌军撤离咸兴南道地区,我军胜利攻陷兴南。

第三次战役:接近顶点的越线攻势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我军主动进攻,突破38线,顺利攻陷平壞、汉城。敌军按计划、有组织地放弃阵地后撤至37线附近,两军并未发生战役规模的交战。战果:歼敌13009人,我军战损15014人(战斗减员5039人,非战斗减员9975人)。

第四次战役:由进攻到全线运动防御

1951年2月17日~4月21日。可以概括为:敌军主动进攻,我军匆促应战,胜利撤回38线。

第三次战役之后,急需兵源、弹药补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转入全面休整。李奇微中将指挥的联合国军趁我军最虚弱之时发动全线大规模进攻,休整中的志愿军被迫匆促迎战。经50军汉江以南阻击战,我军顺利撤回汉江以北地区,并胜利组织了横城反击战,遏制住美军攻势。由于砥平里攻坚战失利,我军的战役战术弱点暴露无遗,被迫全线转入运动防御状态,随即放弃汉城,全军撤回三八线以北地区。战果:歼敌78860人,我军战损34393人(战斗减员34393人,未统计非战斗减员),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被解职。

第五次战役:不成功的决定性之战。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可以概括为:我军主动进攻受阻,敌军大规模反击得手,两军打成平局。

第一阶段在西线(4月22日~4月29日),40军、39军完成战役割裂,第19兵团突破临津江之后前进受阻,第三兵团完成中央实施突破之后受阻于美军范佛里特中将的“无名线”防线。

第二阶段在东线(5月16日~5月21日),第9兵团、19兵团、3兵团各部均未能取得较大突破。

第三阶段即转移阶段(5月20日~6月10日)。我军在前两阶段未能取得重大战果,志愿军司令部决定结束战役,全军后撤至战役出发阵地。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上将随即发起全线大规模反攻,意图全歼我志愿军主力于38线以南地区,我60军180师因此遭遇重大损失。63军铁原阻击战之后,两军恢复至战役发起前态势。

战果:歼敌82000人,我军战损85000人。第19兵团、3兵团均有军级部队战损5倍于敌的报告。

结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几乎一个战役紧接一个战役进行,节奏之快世所罕见。原因在于:

一是两军都有天才统帅。彭德怀、邓华、麦克阿瑟、李奇微等战区统帅确实是善于驾驭战争的天才将领,展现了炉火纯青的战场预判、战役指挥能力。 麦克阿瑟、李奇微将军选择在51年2月中旬、5月中旬发起的全线大规模进攻、反击,出乎我军所有将帅意料之外;而彭德怀将军在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刚刚丧失战役主动权之际,果断下令结束进攻、全军后撤,堪称不世出之名将!敌军机械化推进之速,但凡主将稍微迟疑一两天,志愿军的后果不堪设想,甚至有遭受灭顶之灾的可能性!

二是两军都未能重创敌手。与解放战争不同,我军在前五次战役未能全歼美军一个建制团、韩军一个建制师。联合国军主力并未受重大损失,建制相对完整,稍加休整即可恢复战斗力。因此敌军可以在遭受攻击之后,迅速组织战役规模的反攻,这是工业化国家与农业国家之间的差距。

三是两军都无力打破战场均势。经过七个多月的连续作战、近40万人的流血牺牲,两国政府高官、军队将领都确信38线就是中朝联军、联合国军的“进攻顶点”。哪一方都无力打破平衡:每向前进一公里,双方都必将付出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尸山血海作为代价。而这个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

森林智者
「森林智者 」发表看法
2024-03-08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严格地说,前五次战役都是根据双方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战术决定的,与节奏的快与慢关系不大,该快则快,该缓则缓。

前提,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则在1950年9月15日在仁川登陆,抄了朝鲜人民军的后路,战局逆转,战火马上就要烧到鸭绿江边了,出不出兵?毛主席为此殚精竭虑,反复权衡利弊,并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最后拍板出兵,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彭总挂帅。毛主席指出,出兵利益极大,不出兵损害极大!

双方军事实力对比,相差非常大,简直就是代差!美军有海陆空等全方位立体打击能力,武器装备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反观我国,国内战事还未结束(进军大西南和西藏),各地匪徒还在作乱。而我志愿军只有陆军,装备基本全是缴获的,号称“万国牌”,三八大盖都是主要武器,大炮和冲锋枪很少。总之,与美军有很大代差,差距十分悬殊。这也是毛主席几天几夜无法休息,反复考虑的问题。

毛主席历来重视初战,要求志愿军秘密进入朝鲜境内,并在开战后一段时间内只打不说,消息封锁。

第一次战役,其实是遭遇战,没想到联合国军前进那么快,我军还未到达预定区域,就迎头相遇,于是随机应变,埋伏好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歼敌一万五千多人(伪军居多),胜利后我军迅速隐蔽并撤离,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懵了。

第二次战役,是诱敌深入,布置好埋伏圈,引敌上钩。分为东西两线,西线是最先入朝的部队,东线即长津湖战役,由新入朝的第九兵团担任。结果都知道,西线大胜,东线惨胜!并把对方整体推回到三八线以南。

第三次战役,实际是政治仗,国际上喧嚣中国应该止步三八线以北,不得越过。毛主席早已看透对方恶毒的伎俩,要求必须打过三八线,打破他们的阴谋。虽然当时我军十分疲惫,伤员众多,武器弹药粮食都不足,对方防守也比较严密(而且李奇微已到任),按军事角度再打是不合适的,但彭总服从大局,仍然巧妙指挥,一点破,全线破,冲破三八线,一直打到了三七线附近,并占领了汉城,政治意义极大!但彭总审时度势,因战线拉长,美军飞机狂轰滥炸,后勤跟不上,武器弹药粮食就更不足了,再前进极有可能落入美军圈套,于是及时收兵,就地防守。

第四次战役,其实是美军主动进攻,我军防守,李奇微狡猾地看出了我军的“礼拜攻势”,看志愿军粮草弹药不足,主动进攻。我军采取“西顶东放”战法,非常艰难,从一月下旬一直打到四月上旬,并逐步撤到三八线附近,直到后续大部队的到来,稳住了阵脚。

第五次战役,是前期我军几十万大军主动进攻,美军主动后撤(实际是圈套,诱我深入,然后包围),后期美军又依靠空军和陆军武器装备之优势,大举反攻,我军主动后撤的过程。尤其是最后的阶段,惊险异常,最著名的“铁原阻击战”打的十分惨烈,保护了缺弹少粮的我军大部队的安全撤退,直到三八线附近稳住了阵脚,布置好了防线,美军的损失也非常大,不得不停止了进攻。

实际上,我军经过精心筹备,调兵遣将,备足粮弹,准备发起第六次战役,规模比前五次都大,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实行。

小结前五次战役,从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秘密入朝,10月25日打响第一枪开始,直到1951年6月下旬,打了近八个月。经过这五次战役反复较量,双方都进行了思考,谁也不可能一口吃掉对方,于是才有了接下来的谈判。

几年来,双方边谈边打,美军接连采取了“后勤绞杀战”,“细菌战”,“夏季攻势”,“秋季攻势”,以及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等等等等,始终无法突破我军防线,而且损兵折将,怨声载道,只好准备在“停战书”上签字。

但李承晚集团叫嚣,绝不停战。于是我军又主动发起了“金城反击战”,一举攻破了南朝鲜军的防线,打疼了对手。逼得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乖乖地不情愿地在“停战书”上签了字,朝鲜战争结束。

至此,抗美援朝战争我军获得胜利,美国及其宵小被打服气了,小日本蔫了,蒋介石仰天长叹说: 美国人说我不行,你美国行吗?“这个世界上,没人打得过毛泽东”!

抗美援朝一战,大长了我国的国威军威,有力地打击了国际上那些看不起新中国的敌对势力,为我国的下一步的和平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逍遥壹時
「逍遥壹時 」发表看法
2024-03-07

五次战役其实就是志愿军出其不意,在美军没适应志愿军穿插迂回战术之前一连串的战斗,如果志愿军有足够的后勤保障能力,可能只须要一两次战役就解决问题了。就像李奇微研究的一样,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只够一个星期的战斗,加上之后的休整补充时间,本来一次大的进攻战役就能解决的问题,变成了数次连续的较小规模的战役。

直率露珠XR
「直率露珠XR 」发表看法
2024-03-02

中国人民志愿军 打的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会不惜一切地与对手作拼尽全力的付出、当然战争速战速决节奏确实令美军始料不及、反观美军一直依赖“飞机与大炮” 驾驶的行动效率欠佳、因为战争最后的决胜手段还得靠人定夺、(中国陆军威名是任何美军无法可以比拟的)、所以五次战役五连胜的事实可以让其(含盟军)认清自己的能力所在原因!

三水共工
「三水共工 」发表看法
2024-03-05

中国出兵的目的就是打回三八线,不是统一朝韩,四次和五次战役,是因为志愿军的后续部队还没上来,与其坐等美军反扑,不如主动出击,以空间换时间,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的后续部队逐步进入,战线也就基本稳定在三八线,中国并不希望朝韩之战的结果被任何一方独占朝鲜,从而威胁到中国东北,三方制衡才是最佳选择,呵呵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