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太血腥了?> 正文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太血腥了?

  • 似水流年似水流年
  • 2024-03-12
  • 18
  • 共2人回复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发表看法
2024-03-18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的句子乍一看感觉很血腥,会让人觉得恐怖,但是当你真正了解了实时背景就不会这么想了。

在当时,金人进犯边境对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参考日本侵华战争的恶劣程度,甚至犹有过之)靖康之耻就是之前发生的,“杀人如割麻,臭闻数百里”想象一下,这两句说明了什么,杀的人太多,尸体随意丢弃,腐烂后的臭味几百里外都能闻到。可以想象当时金和匈奴对宋的进犯和羞辱达到了什么程度。

金国建立初期,女真贵族在中原地区强制推行奴隶制,这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特别尖锐的社会问题。很多汉人被金兵抓去当奴隶,用铁索锁住,耳朵上刺“官“字,立价出售,在燕山府等地甚至专设买卖权隶的市场。驱掳的汉人过多,就大批大批地坑杀,或者转卖到西夏、蒙古、室韦和高丽。奴隶价格极为低廉,十个被俘的奴隶,到西夏只能换得一匹马。女真贵族还大放高利贷,“下令欠债者以人口折还”,使很多入沦为债务奴隶,有时则干脆“豪压贫民为奴”。按照女真社会的法律,罪犯的家属可以充当奴隶。在金国户籍中,“凡没入官良人,隶宫籍监,为监户;没入官奴婢,隶太府监,为官户”。此外,还有属于私人的“奴婢户”。这些都算是金国的正式户名。

在奴隶制下,奴隶的来源不外有战俘奴隶、罪犯奴隶、债务奴隶等等,金国建立初期几乎是应有尽有。贪婪的金国女真贵族通过军事、政治、经济等手段,部分地破坏了中原农业社会固有的土地租佃关系,而扩大其奴隶制经济。

金国建立前期,很多女真贵族都是拥有几百名以至成千上万名的奴隶。金国朝廷也往往以成百名、上千名的奴隶,赏赐给女真贵族。由于奴隶数量很大,在社会成员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金朝进行户口的“通检推排”时,规定必须“验土地、牛具、奴脾之数”,奴婢和土地、牛具一样,成为各户财产登记的重要项目。奴隶主们把奴婢和金、银、羊、马同等看待,用作博戏时的赌注。女真贵人们死后,还有“生焚所宠奴婢”殉葬的残酷陋习。金军中拥有大量奴隶,缺乏军粮时,奴婢居然也和骡、马一样被杀戮作食,真是惨无人道到极点。

中国古代的汉人,包括男子,遵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训,长期保留了蓄发的习俗。女真统治者却按本民族的流行发型,强迫汉人男子“剃头辩发”,“禁民汉服”,“削发不如法者死”,采取了类似清朝初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这对广大汉人当然是极大的民族侮辱。女真统治者还强征中原汉人当兵,时称“剃头签军”。汉人签军在金军中地位最为低贱,充当苦力,“冲冒矢石,枉遭杀戮”

这样能想象一下对金人的恨到了什么程度了吗?

作为一个有收腹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志将领,对侵略者的恨达到了一个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的程度,并立志驱逐胡虏(对当时女真金人的蔑称)收腹山河匡扶宋室,并且多次率军北伐与金人作战。

1136年(绍兴六年),岳飞带领部队与进犯的金人作战,也就是岳飞的第二次北伐,很快发现因为前进太快导致自己孤军深入,没有援军,还断了粮草,不得不撤退回到了鄂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武昌)造成了这次北伐的失败,基于此发出的感慨

闽都行者
「闽都行者 」发表看法
2024-03-19

打仗饿了,就吃匈奴的肉;谈笑渴了,就饮匈奴的血!这是何等的豪迈呀!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奋勇杀敌的壮士,才有这样的豪情壮志,这是艺术的夸张,并不是血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宋代名将岳飞的《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路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饮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每当我们吟诵起岳飞的这一首词,难免也会”壮怀激烈”,被他的保家卫国、誓死收复河山的热情所感动。

我们理解一首诗,要从当时当地的情况出发。如果您看到大宋王朝的衰微,一代忠臣的陨落,就一定可以理解岳飞的豪情壮志了。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