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崇德八年八月,刚打赢松山之战、收降洪承畴的清太宗皇太极办完公事,休息时突然驾崩。《清太宗实录》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条记载:“是夜,上无疾,端坐而崩。”他为了坐稳龙椅,先后将一同南面听政的三大贝勒解决,并以内三院限制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权力。如此突然,使之连接班人都来不及指定,导致了皇长子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争位,险酿一场宫廷政变。
《大清风云》张丰毅版多尔衮、许晴版庄妃与姜文版皇太极
至于将他的死,归罪为孝庄与多尔衮的合谋,那是后来小说家们根据明朝遗老制造的多尔衮杀兄弑君说,杜撰、渲染的二人不堪情史,以做足孝庄下嫁多尔衮的文章。虽然当时的多尔衮军功卓著,统率六部,但他也不敢贸然对皇太极下手。如果真有此事,七年后顺治帝和济尔哈朗对多尔衮罗列罪名清算时,自然少不了对此事改头换面推为首罪。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四子,皇太极生于1592年,死于1643年,皇太极死的时候距离清军入关只有一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暴毙而亡,官方史书,比如《清史稿》对于皇太极的死因的描述为“初九日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但是几百年来关于皇太极的死因一直争议不断,因为皇太极死的时候正值壮年,而且皇太极死前并没有得过什么大病,所以关于他的暴毙一直有很多种猜测。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合理的推测认为皇太极的确死于疾病,且死因极有可能就是过劳死,皇太极是一个勤奋的皇帝,大概是吸取了明朝皇帝懒政的教训,在皇太极死前几年,虽然没有得过什么大病,但是皇太极的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一些状况,1642年(即崇德7年)皇太极两次“圣躬违和”,皇太极一度到鞍山的温泉疗养。而皇太极去世前几年正是满清入关前征战最多的时候,所以皇太极死于过劳死(猝死或者心血管疾病死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但是皇太极的死并没有影响到满清入关。
天聪八年(1634年),海兰珠来到盛京(沈阳)与皇太极成婚。婚后,美貌文静的辰妃海兰珠备受皇太极宠爱,两人情投意合,缱绻缠绵,很是恩爱。皇太极独宠海兰珠,将一腔柔情全部给了 她,崇德元年(1636),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辰妃(满清称侧福晋),地位仅次于她的亲姑姑、清宁宫孝端皇后。
崇德二年(1637)7月,辰妃生了个儿子, 这是皇太极的第8个儿子,然而,对于同侍一君的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三个女人说,辰妃是第一个生了男孩的。皇太极非常高兴,马上宣布将皇八子立为储君,还在清宁宫里大摆宴席,可谓盛况空前。
可是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皇太极却无法完成并看到这一切了。多年的东征西讨和操劳政务,已经耗尽了他的心力,辰妃的死又给他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崇德八年(1643)8月的一个晚上,皇太极突然猝死在清宁宫内的御榻上,殁年52岁。
《清史》里说皇太极是“无疾而终”,事实果真如此吗?有人用今天的眼光来解释皇太极的突然死亡:从留下来的画像看,他身形肥胖,且饮食又以肉类、乳酪为主,应该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栓塞等方面的病症,加上他非常喜爱的辰妃死去一事对他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其他还有战事紧张等多重因素刺激,由此突发脑溢血或心肌梗死突然离世。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谢邀!祝大家阅读愉快!
皇太极作为清朝的第二个皇帝,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的起因却被后人津津乐道,因为很多人都说他是被多尔衮和孝庄文皇后害死的。
(皇太极剧照)
《清史稿》记载:“上幸安山温泉。”《清太宗实录》记载:“圣躬违和。”“圣躬违和”一般指皇帝身体不舒服,而皇太极这次身体是严重不好,因为灭明计划才刚开始他就去安山疗养了。后来在松锦之战老毛病“鼻衄”又犯了,没过多久又听闻宸妃(海兰珠)去世的消息,这对于皇太极来说就是晴天霹雳,他快马加鞭赶回去,还是没有见到海兰珠最后一面,面对心爱之人去世,他伤痛欲绝,食欲不振,,加上经常昏迷,身体更是一天不如天了。
这句话除了赞美皇太极之外还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就是皇太极到了中年身体开始发福,胖的你都不能想象,他有两匹马叫大白和小白,因为皇太极后期过胖,大白托着他只能行50里地了,再加上小白才能行100里,相比之前差远了。
(皇太极画像)
野史和民间一直都说皇太极是因为撞见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偷情,最后被多尔衮杀死了,但是根本没有记载,只是在野史上才能看到。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3. 武术训练:皇太极很重视武术和体育训练,经常进行搏击和骑射等强度运动。有观点认为,他的某些运动受伤和体能消耗过度,也可能导致了他的病情恶化。
总体来说,皇太极生前曾经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早逝。因此,尽管确切的死亡原因难以确定,但我们可以肯定,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清朝开国皇帝的去世给中国的历史和未来也确实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果不是有人谋害突然暴毙也是很正常的事,现代人不经常突发脑溢血心脏病走了吗?是人,总要走上归途,只是时间不同方式不同罢了。
我们这有个卫生院医生在医疗集团开会,突发心脏病,医疗集团这就在人民医院啊!不能说耽搁,还没检查完就走了。皇室虽然不乏各种斗争,天命难违。就像你解释不了为啥人家一生下来就在罗马,而有人一辈子都没去过罗马,甚至不知道世上还有个罗马。
宸妃去世。宸妃的去世对皇太极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摧残,长期的忧伤堆积在心中,久久不能消散。
过度劳累。皇太极经常四处征战,处理朝政也是事必躬亲,这些都加重了他的身体负担。
总的来说,皇太极的突然暴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皇太极是清朝早期的重要皇帝之一,他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满洲人的领袖。然而,皇太极在他统治的第五年,即1626年,突然患上了一种神秘的疾病,最终在不久后去世。这个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猜测,关于皇太极的死因,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本文将对皇太极的突然暴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皇太极在满洲统一后,开始构建自己的国家和政权。他于1636年建立了清朝,并自称为皇帝。在皇太极的统治下,清朝的领土不断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皇太极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他在统治的第五年突然暴病,最终去世。
二、皇太极的突然暴病
皇太极突然暴病的时间是1626年,他当时已经53岁。据史书记载,皇太极在这一年的春天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出现了头痛、胸闷、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最初并不严重,但是逐渐加重,直到皇太极不能下床活动。皇太极的病情非常神秘,当时的医生无法确定他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皇太极最终在同年六月去世,他的死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
2. 肝病
也有人认为,皇太极的病情可能是由于肝病引起的。当时的医学水平相对较低,医生无法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因此很难确定皇太极的病因。然而,皇太极的症状与肝病有些相似,如头痛、胸闷、气短等,因此有人猜测他可能是因为肝病导致的。
3. 毒药
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太极是因为中毒而去世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有可能会有人对皇太极进行暗杀,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因此,有人猜测皇太极可能是因为受到毒药的影响,导致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病症。
皇太极的突然暴毙以及死因一直是历史学界的争议点。官方史书对于他的死因描述为无疾而亡,但几百年来,关于他死因的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正如中国古代大人物的暴毙常常伴随阴谋论的传言一样,皇太极的死也没有例外。有一种广泛传播的说法是皇太极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后来的孝庄太后)与多尔衮通奸,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便合谋毒杀了他。然而,没有直接证据支持这种说法,它只是一种传言。
然而,皇太极的死并没有影响到满清入关的进程。他的儿子福临继位,并成为后来的顺治皇帝,顺利完成了满清的入关大业。
结语:关于皇太极的死因,历史学界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无论是阴谋论还是过劳死理论,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只有进一步研究和解密相关史料,才能真正揭示皇太极死因的真相。
皇太极在1643年去世时,年仅52岁。根据历史记载,他在1642年11月前往沈阳巡视时,就已经感觉身体不适,出现“腰以上部位不能转动”的症状。此外,他的鼻衄病症十分严重,这是一种宿疾,已经严重到影响他出行的地步。然而,关于皇太极突然暴毙的具体原因,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一种说法是皇太极因最宠爱的妃子海兰珠去世,而伤心过度,郁郁而终。但这只是推测,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皇太极死后,皇族宗室们蠢蠢欲动,因为“先帝”没有指定太子,那就意味着“能者居之”,大家都有机会争夺皇位。总的来说,皇太极的死因仍然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
关于大清“伐木工”皇帝皇太极之死(52岁暴毙),历来有着不同的版本(猜测)。官方史书也记载不一,民间更是流传着多种版本,绘声绘色,有如亲见。
第一,突然死亡(暴毙)是肯定的。官方对其原因记载讳莫如深。
《清帝外记》说:“崇德八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回宫,是夜无疾坐南榻而崩。”据《清史稿》所载:“崇德八年八月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刻,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而《清实录》也有美似类的记载。然而《盛京通志》中却对死因讳莫如深,没有任何记载,只是简单地说其“崩”。而《沈馆录》更说是皇太极是暴死的,即突然死亡,至于是何原因,则并无说明,原文记:“八月二十六日状启:本月初九日夜半后,皇帝暴死。”
而官方史料对皇太极的死因更是讳莫如深,一口咬定其是无疾而终,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可以被认为是为了稳定军心、巩固统治、避免众兄弟觊觎皇位而互相征伐的权宜之计。
第二,真正的死因:“圣躬违和”了三年,胃肠病严重,可能是急性胃肠穿孔。
崇德五年(1640年)开始,在清朝的官方密档中便屡次出现“圣躬违和”或“圣躬不豫”的字样。表明皇太极身体并非健康,而似乎有种慢性病,且经常复发。那为何说是胃病呢?第二年八月十一日,皇太极原定带兵去他援锦州的,可就在大军开拔之际,他拉血,血流不止,且上腹疼得不能直腰,不得不将出发日期一再推后。史载“上行急,便衄不止,承以碗”。这种症状一般是消化系统的胃肠出了问题。八月十四日,锦州前线吃紧,但皇太极的病情并未好转,出血仍未缓解。而对十万火急的军情,皇太极决定抱病出征,在松山大败了明军,生俘了洪承畴。
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二十日,皇太极旧病复发,且似乎更显严重。据《清史稿》记载:“圣躬违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前,悉予宽释。”可见这次皇太极的胃肠病来得更急更猛,以至于他甚至采用了大赦的方式,来祈求上苍的眷佑。崇德八年(1643年)开始,“圣躬违和”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说明皇太极的病在继续恶化。同年三月十七日,皇太极再次因“圣躲违和”而宣布大赦天下:“死罪以下皆赦之。”四月初一,因皇帝“圣躬违和”而连续两天向盛京城及境内各地的寺庙祷告,施白金。八月初九,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死神却骤然降临到了皇太极的身上……
谢邀。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松锦之战时皇太极就是带着老毛病“鼻衄”赶到前方指挥战斗,后从盛京城传来了宸妃(海兰珠)病危的消息。皇太极当即返京。一路狂奔,宸妃却以先一步亡故,皇太极没能见到爱妃最后一面。皇太极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多情种子。孟古去世时,努尔哈赤痛哭不止,一月之久不食荤腥,以示哀悼。
海兰珠去世,皇太极则饮食顿减,一次,他竟然从中午一直昏迷到晚上,吓得满朝文武全都乱了手脚。此后的两个多月中,他一直沉湎于悲痛中不能自拔,后经诸大臣力劝出去狩猎散心。没想到在返回途中,路过宸妃墓,皇太极下马再次痛哭不已。宸妃的去世,极大地摧残了皇太极的身心,从此,他一病再病,身体状况急剧走上了下坡路。
“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
“圣躬违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前,悉予宽释。”
这次病估计来得更猛,以至不得不用大赦的方法,求得上苍的保佑。
关于皇太极突然暴毙的原因,有几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认为,皇太极之死与多尔衮有关。据说,多尔衮的妻子向皇太极告密,导致皇太极得知自己戴了绿帽子,十分震怒,于是快马加鞭返回了沈阳,但到宫不到一天,他便突然暴毙了。虽然世人都怀疑皇太极是被庄妃和多尔衮所害,但当时多尔衮党羽极盛,无人敢撄其锋。因此,这个说法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另一种说法认为,皇太极的死因可能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在现存的皇太极画像中,可以看到他的体格比较肥胖,主食也主要以肉类为主,这些因素使得他很可能会得“三高”。宸妃的去世使得他备受打击,边疆战事也使他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这可能导致了他的中风,最终导致心肌梗塞或脑出血而突然去世。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皇太极的死因是宸妃去世的打击和边疆战事的紧张,使得他的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可能因为“三高”引发的中风,导致心肌梗塞或脑出血从而突然去世。
总之,关于皇太极突然暴毙的原因,历史学家们至今仍然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
本文由作者:浩哥不会做饭 于 2024-04-17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35866378331067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