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把宋江领导的梁山武装说成是农民起义队伍,果真如此吗?笔者对梁山108将的具体情况做了分析,得出的结论:否!宋江一伙儿只能说是一个反社会、反人民的黑社会,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极端恐怖组织,不具备农民起义的元素。
梁山上的阶级成分
108将的出身和从事的职业做了一个粗略的梳理,归类如下:
地主豪绅:卢俊义、柴进、李应等,再加上杜兴、燕青等庄园管理人员,共计13人;
军官将领:关胜、林冲、秦明等计22人;
县级公务员:宋江、朱仝、雷横等12人;
知识分子:吴用、公孙胜、朱武等计8人;
经商人员:吕方、郭盛、孙新等10人;
工匠:郑天寿(银匠)、孟康(造船)、侯健(裁缝)、汤隆(铁匠),4人;
强盗土匪:李俊、李立、张横等21人;
无业游民:刘唐、石秀、杨林等12人;
渔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3人;
农民:陶宗旺,1人。
真正的农民,只有陶宗旺一个人
论阶级成分,梁山108将真正为生活所迫逼上梁山而又没有前科的是阮氏三兄弟和“二解”,而他们却又分别是渔民和猎户,严格说不属于农民。真正的农民只有陶宗旺。陶宗旺是典型低调农民,不善言语,也不酗酒斗狠,是个讲究实在的人。主要负责梁山基础设施的建设,土木工程部主管,算是后勤部的领导,因平时没有露脸的机会,所以花边新闻一片空白,不像黑旋风有大把的时间下山胡闹。
但有一点我们需要记住这位英雄,他是征讨方腊时梁山军团牺牲的第一位将领,黄继光式的人物,为后续人马攻入城池,自己用蛮力顶住铁栅门,结果来不及躲避飞箭,被乱箭射死,开启了悲壮的序幕。
也就陶宗旺称得上农民,其他的要么是被欺压陷害的官员,林冲、卢俊义、呼延灼等。还有道士如公孙胜、樊瑞。杀猪匠曹正。铁匠汤隆。医生安道全。兽医皇甫瑞。小偷时迁。教师吴用。书法家萧让。篆刻家金大坚。等等各行各业的都有,林子大了啥鸟都会有。
这些非农民的人占了九成以上,要说这梁山泊是农民起义军,实在有些牵强。
我们再看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无非都是些“分田地”、“均贫富”、“免杂税”之类。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而梁山的口号,则与此相去甚远。他们要“替天行道”,是与自身的生活毫不相关的东西。且表达的含糊其词,这替天行道的“天”,究竟是指“上天”呢?还是“天子”呢?或是“天下”呢?不清楚。
梁山的主流阶层,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朝廷降将、政府公务员、地方名流、庄园财主,等等。高于“小吏”这个层次以上的人员,至少占到了70%以上。他们才是梁山的主流阶层。宋江则是他们的代言人。
这些人,平日穿的吃的,哪一个不是锦衣玉食?哪一个家里不是要多少酒有多少酒,要多少肉有多少肉?他们会很稀罕跑到梁山上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吗?这样的生活,早就过腻了,这样的快活,对于他们来说,绝无吸引力可言,甚至是要鄙视。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他们需要的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因为已经满足了的需求,再不会是激励因素。而宋江的“招安路线”,则正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需求”的平台。
真实的梁山水泊,更会颠覆您的三观
北宋末期,朝政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聚众起义。旋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
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赵佶闻知,纳知亳州侯蒙“赦过招降”建策,颁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蕴率军往讨。宋江避其锋,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省临沂),与官军周旋年余。三年二月,攻取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古邳镇东),继由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知州张叔夜遣使探察义军所向,及知宋江以十余只钜舟径趋海滨,乃募敢死士千余人设伏近城,遣轻兵踞海诱战。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伏击,船只亦被焚,退路断绝,战败被俘,起义遂被镇压。目前山东郓城、梁山一带还流传着:“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的儿歌。
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啊。因为都是杀官造反的英雄好汉,都是朝廷追杀缉拿的罪犯。谁会跑到官府自首并愿意去当判徒呢?除非朝廷有人使用瓦解梁山之计才会使用这一招的。可整部《水浒》中只有派兵剿灭,并无使用间谍的故事情节。
梁山好汉出外办事的大都不是单人,还是信得过之人。周围地理又是八百里水泊,利用內奸基本没有什么价值,情报送不出,你用内奸还有何用?
所以说梁山众好汉中是没有内奸之可能的。只有宋江和卢俊义这样的官迷盼望着朝廷招安而已。
有内奸,而且是唯一的一个人那就是宋江,什么及时雨,仗义疏财那都是表现,其最最终目的就是报效朝廷,效忠朝廷,这是和一百零七位梁山好汉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的,最后他得逞了同时也害死了众多好汉,所以说宋江就是潜伏在梁山好汉中的狡诈内奸。
这问题问的有点意思,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水浒传108好汉中确实有内奸存在,嫌疑最大的就是排名倒数第一的“金毛犬”的段景住,原著说段景住碧眼黄须,貌若番人,我觉得他不是貌若番人,他应该就是个番人,他的籍贯是河北涿州,当然,祖籍涿州是他自己说的,具体是哪儿的人无从查考,北宋时期,涿州应该是辽国的地界,而他却跑去金国偷了金国王子的坐骑宝马“照夜玉狮子”,这事情有点蹊跷,为啥说蹊跷呢?
一个辽国人,偷了金国的马,金辽本是敌对,他不把马送给辽国人,却千里迢迢的跑去山东,送给梁山上的宋江,更蹊跷的是,半途中这匹马又被原籍金国的曾头市曾长官黑吃黑给抢了,如果这些都是偶然,那最不偶然的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段景住在宋江回师梁山的途中拦住宋江,说自己从金国来,要去梁山给宋江献马,那么问题来了,金国在宋境之北,曾头市在梁山之南,段景住从北边来,却越过梁山跑到了凌州(今山东陵县)的曾头市,而又在宋江去征讨梁山东南边的芒砀山回师的路上偶遇了宋江,这个嘴上说要去梁山的段景住,围着梁山转了一圈,就是没去梁山,更奇怪的是,梁山当时的老大是晁盖,段景住却口口声声说久闻及时雨大名,要把马送给宋江,这显然是挑事儿啊,这一行为也确实产生了效果,晁盖大怒,率军亲征曾头市,然后死在了暗箭之下,而梁山因为晁盖之死,几番征讨曾头市,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我个人认为,段景住是个金国奸细,他和同样是金国奸细的曾头市地主组装势力相互勾结,意图挑起宋国内乱,而且做的比较成功,曾头市一战,宋徽宗和蔡京等人也安排了官府正规军队参与,而梁山和曾头市以及官军势力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这场持久战以及晁盖之死,宋江上位,关胜卢俊义上山,攻打大名府等重大事件,无不起因于段景住,一个身份卑贱的盗马贼,却引发了如此巨大的蝴蝶效应,段景住的真实身份,实在是可疑。。。。
《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有没有内奸?在米粒闲聊来看,内奸是没有的,但“身在江湖心在宋”的人“一抓一大把”。为什么呢?
单从《水浒传》中108条好汉的出身来看,约百分之五六十是体制内的成员,中下级军官、狱吏、文吏。并且,他们上梁山,基本上是由军师“沒用”逼迫、陷害的。再有的是,大富豪、地方豪强,除去柴大官人外,其他人都并没有造反的本意。还有不少是强盗、小偷,他们要的是,靠打家劫舍来过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多分金银的寄生、而又危险的生活。所以,在宋江(地主、文吏出身)改“聚义厅”为“忠义厅”,高举“替天(“天”,特指大宋皇帝)行道”的大旗时,也就是只反贪官,不反朝廷,沒有受到什么阻力。这是因为,在这108好汉中,根本沒有多少人真要造朝廷的反。因此,他们受了朝廷的招安。原来,体制内的成员再回归到体制内,而原先体制外的人员,也成了編制内的一员。而且,《水浒传》所表现的一种想法,就如在已故学者王学泰先生,所著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中的写到,“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所以,《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并沒有内奸、卧底,有的只是大部分人,要么重回朝廷为官,要么用非正常途径当官。
肯定有 ,只不过没说明而已,那些受排挤,不被看重憋气的好汉,也是有血性的人,大部分都是犯了国法才落草,有这么一个拉帮结派的好大哥,还有个阴人有瘾的好军师,就连2把手都忍气吞声,低三下四的苟活,试想粱山是一个什么环境,有憋不住的肯定会有想法,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水浒传108好汉中确实有内奸存在,嫌疑最大的就是排名倒数第一的“金毛犬”的段景住,原著说段景住碧眼黄须,貌若番人,我觉得他不是貌若番人,他应该就是个番人,他的籍贯是河北涿州,当然,祖籍涿州是他自己说得,具体是哪儿的人无从查考,北宋时期,涿州应该是辽国的地界,而他却跑去金国偷了金国王子的坐骑宝马“照夜玉狮子”,这事情有点蹊跷,为啥说蹊跷呢?
一个辽国人,偷了金国的马,金辽本是敌对,他不把马送给辽国人,却千里迢迢的跑去山东,送给梁山上的宋江,更蹊跷的是,半途中这匹马又被原籍金国的曾头市曾长官黑吃黑给抢了,如果这些都是偶然,那最不偶然的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段景住在宋江回师梁山的途中拦住宋江,说自己从金国来,要去梁山给宋江献马,那么问题来了,金国在宋境之北,曾头市在梁山之南,段景住从北边来,却越过梁山跑到了凌州(今山东陵县)的曾头市,而又在宋江去征讨梁山东南边的芒砀山回师的路上偶遇了宋江,这个嘴上说要去梁山的段景住,围着梁山转了一圈,就是没去梁山,更奇怪的是,梁山当时的老大是晁盖,段景住却口口声声说久闻及时雨大名,要把马送给宋江,这显然是挑事儿啊,这一行为也确实产生了效果,晁盖大怒,率军亲征曾头市,然后死在了暗箭之下,而梁山因为晁盖之死,几番征讨曾头市,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本文由作者:神仙也疯狂 于 2023-06-18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47276388303870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