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讲究格律、平仄并不难,只是很多情况下按照规矩硬凑合下来,已失去了精准表达的意思或是读起来别扭。
比如图1,一花一木皆是景,若要按对联平仄要求,就要改为:一木一花皆是景,第二个字仄声,最后两个字仄声,才符合要求,但读起来难受,或者改为:一花一木皆为景,同样不是很通顺。
再有韵母就那么几个,能作为韵脚的词再加上平仄就更少了。我发现以ang、an韵母去押韵的长诗、祭文比较多,因为这两个韵母下的可入诗词的字比较多。
老人家非常善于格律诗创作,也知其难度,在《诗刊》题词中专门号召青年人多写新诗,就是现代诗,旧体诗太束缚人的思想了。
写格律诗说难就难,说不难也不难。
格律诗除了意境和押韵,还要注意平仄协调。所谓平仄,就是每个字的声调问题,声调平为平声,不平则为仄声,具体来说,以普通话为标准就是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为上(三声)声,四声为出声。
格律诗有绝句和律诗之分,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绝句分五绝和七绝,律诗分五律和七律,绝句和律诗各有四种句式,分别为首句仄起仄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下面以五绝为例:
1、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以上四种句式并不是那么死板,是可以适当变动的,历来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七字句,如果是五字句,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说法,所谓一三五不论就是每句的第一、三、五这三个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分明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这三个字该平就要平,该仄就得仄。如果句子很精妙,但不符合平仄要求,难以修改,还可以拗救(这点恕不作详解)。
前面讲了是五言绝句的平仄要求,再说说七言绝句。
简单地说,七言绝句的平仄与五言绝句一样,只是在仄声字的前面加两个平声字,平声字的前面加两个仄声而已。如:
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还有其他三种句式就不必一一列举了,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只须仄声前面加两个平声字,平声前面加两个仄声字就行。只是还有一点,我们在创作绝句时需要注意,每首诗中不能有相同的字,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绝句。
上面所说的是绝句,下面再说说律诗。
律诗为八句,十句以上称排律或长律。律诗的平仄与绝句一样,同样为四种格式,一首律诗是两首绝句合并而成,所不同的是律诗为四副对联组成,一首诗中不必避免有相同的字。
律诗分五律和七律,每句五个字叫五律,每句七个字叫七律。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首联与尾联对句不需要工整,颔联和颈联这两联则为工整的对联。
写诗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识字越多越好。我们在创作格律时往往因平仄问题大伤脑筋,如果认识的字较多,就容易找到对应平仄的字,这样写诗就比较容易,不会出现平仄失调的现象。
刚才看过这些诗友的回答与论述。虽赞同,但也说得太神秘复杂了。格律诗,顾名思义,就是有规格定律约束的诗词。是不能违犯的。它的基本规矩,就是要遵循一,声律。所谓声律,就是诗中句中的平仄音律。一句中平仄相间。一联中平仄相对。联与联中上下相粘。
二,对仗。绝句可对可不对。律诗,排律必须对仗。顺对,反对,扇对…总之,对仗须词性相同。
三,意境,这就不是固定的公式了。但唯一不要写口号式的老干体。这样的诗是无人读的。诗,不要怕读者不懂。说得那样直白。要含蓄,要诗中有画。让读者去深思,去发掘,去联想,去回味。
上面有的诗友提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要在句中没有孤平孤仄,三连平三连仄的条件下才可不论。其中还可应用拗救的}法实现你想用字句保留。(主要是人名地名等不可更改字句)
近体诗,容易掌握。这是针对有心人,虚心人,甘当学生不懂不装懂的人。
近体诗,非常难学。这是那些敌神格律之人的结论。他们无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异想天开地想自立门派。让他们去折腾吧。
最后,说句真心话告知初学者。首先弄清声律。文字中何字为平声。何字为仄声。再慢慢深入。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你会成为一位称职的诗人。
谢谢邀请!
写诗就必须讲究格律,"格"就是体型的标志,"律"就是约束。在平声中,平直不变的称为"阴平",缓慢上扬的称为"阳平",除了平声,其余声调有高低的变化,统称为仄声。所以这就是写诗的规则要求。
而平仄是汉字的声调划分。"平"指平直,一条线。"仄"指曲折,不平坦。也叫“平上去入”。有人说: "平上去入"就是人生的"酸甜苦辣"不但写诗要具备这些条件,而做人也是在平上去入的过程中生存。
其实,平仄本身就是由格律产生的,在格律产生前,守护的是四声韵,可人们为什么要发明仄来取代四声呢?就是出于格律诗规则简化的创造需要的。这就是平仄的简化,而格律只是一种工具。
“写诗讲究格律,平仄有那么难吗”?我认为确实很难,写一首格律诗,并且符合平仄的要求,这就是完美成功。可见从古至今最佳完美成功的诗有多少?还是大众的诗很普遍的。它跟人生的平凡与曲折,辉煌与不平凡是一样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出类拔萃的人还是很少的。所以,写诗要讲究格律平仄,做人要讲究原则底线。这就是做人要有德,写诗要有格。谢谢!
难!凡绝律诗作爱好者,在格律平仄乃至韵律上,都有畏难情绪,我更如此,比如,斯人在某风景区游玩,睹物思人我,于遭感之时,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写首七绝或七律等,一时捞肝挖肺拟出了好多生动有趣的句子,可就是被格律平仄韵律给难住了,所以,有不少古代诗人也被此而烦难了,今亦如是,怎么办呢?只好抛开平仄和韵律,将自己的所有情感妙含在时诗腹中,但其诗的格律还是相当工整而不错乱的。仅此,今我答问搁一句话,我不想从这一点上去论说什么,故不举例而论之。
不难,格律、平仄就是准确的普通音,分段写,但对朗诵者,演唱者,诗歌编曲者没有用。还有写诗不能死板的害意而写,比如地点,名词,人名等有固定的,如天安门,共产党,毛泽东……,顾及三平三仄,改了影响了整意,该破的应破格。最难的就是你能不能作出名言名句,大众化接地气,朗朗上口的好诗!再说诗好不好主要的是意境美和妙语连珠,做到了就是好诗
诗是长话短说
繁话简说
粗话美言
事物的概况
经验传导语
美文的万花筒
妙语的连珠炮
是典故的记录片~难难难
写诗写对联,讲充格律並不难。问题出在对格律的基夲要求和普通话四声的掌握上。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加之又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存在,还有大量的地方方言存在,所以在对汉字的掌握上,不很规范。故,在格律的学习运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处。解决此事的办法是:一要多练四声的标准音,反反复复地多练习运用,逐渐掌握其规律。二是练习写对联和诗歌时,不要把平仄固定化,模式化,硬凑数。结果导致对仗和意境词不达意,甚至出笑话。一句话:向古律诗多学习,向别人多学习,多练笔,对平仄的掌握就会逐渐提高了!
本文由作者:烟雨芳舟 于 2023-06-19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49409210827669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