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每个人必须为乡村振兴献一计,你会提出什么建议?> 正文

每个人必须为乡村振兴献一计,你会提出什么建议?

乡村振兴需要全民的献言献策,发挥群众的智慧。
  • 视角YU0K视角YU0K
  • 2023-06-19
  • 12
  • 共5人回复
细润轩
「细润轩 」发表看法
2023-06-24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解散了生产合作组织,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我认为,这种改革,在当初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其功劳不可抹煞。但是,随着我国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家庭承包基本上停滞不前,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农民单靠种地,已经不能养活自己,更谈不上致富。现在的农民之所以过得还可以,是因为能在城里打工赚钱。如果断了打工这条生路,农民的日子是无法过下去的。所以,照此看来,家庭承包的效果是有限的。是否可以考虑,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和农民合作互助共存的发展模式呢?

如果农民在本村能够就地打工,又何必远途跋涉到城里打工呢?将来的农村是不是可以亦工亦农,兴办自己的工业企业呢?

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林业,渔业,等等农业产业,已经可以在农村成规模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在农村组建产,储,运,供,销,各种配套的企业呢?

在农村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像城里那样发展服务业呢?例如,开办餐饮业,兴办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诊所,物业管理,理发,洗浴,超市,等等。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农村,也完全可以兴办旅游企业。等等。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农村了。它是新型的,综合发展的新农村。

我觉得,要想实现这种综合发展的新农村,首先路线要对头,思路要更新,不但要有坚持农村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还要有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的魄力,方法和才干。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成为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坚强堡垒。要改变农民单干造成的弊病,组建农村联合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农民可以土地入股,也可以投资入股。国家要大力扶持农村对于科技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需要,财政上要向农村倾斜。

谢谢邀请,谨以此作答。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热动人
「热动人 」发表看法
2023-06-26

千条计万条计,农业生产走集体化种植道路是第一计!早在六十多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就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生产只有实现了机械化,才能把广大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劳作方式,而目前的“井田制”是不适应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走集体化种植道路就成为了必然;

有人说:单干的农民也可以买机械啊!这真是玩笑,家里也就承包了几亩地,你让农民去买机械,而且各种机械都是半年闲,光维修保养的费用就远远大于几亩地的年收入,再说绝大多数农民连自己的养老保险都买不起,你还让他去买农业机械?

千条计,万条计,农业生产走集体化种植道路是第一计,至于集体化种植与个人单打独斗种植方式的利弊,本人在以前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章中早已分析,此处不再赘说。

至于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如山区丘陵地带,可以根据个人自愿,继续实行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

简节明
「简节明 」发表看法
2023-06-21

一、把农民组织起来,把耕地集中起来,建立股份公司发掘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地突出重点专业经营,研发机械作业,减轻劳动强度,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二、让有能力的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回归农村加入农业股份公司,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开发盘活农业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吸引更多的人才居住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

三、提高国家对农业扶持资金的使用成效,避免形式主义造成的极大浪费。适当提升农产品价格,畅通销售梗阻,发展加工经营,让农产品有利可图!

四、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摒弃“保长”霸道及贪腐行为,让有理想有能力有作为且真心实意地为农村农业振兴的人当村书记和村长。

陨石思维
「陨石思维 」发表看法
2023-06-20

乡村振兴不是那么多琳琅满目的主意和项目,唯一的就是要有大把的人回农村,有人才能振兴。自然而然的就会有资金和人才去适合自己的地方奋斗。

回农村。不要再把人往城市里赶了。鼓励大家回去,政策上也要配合大家回乡发展,给予便利。学校和医院。

用户白眉农工
「用户白眉农工 」发表看法
2023-06-22

为防止财富两极分化,农村还是要走集体化,机械化,科技农业的道路。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真正的按劳分配原则,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大家一窝锋抗着锄耙,挑着萝筐到田地里机机械地劳动一番,回来记同等数的工分,而村干部和生产队长家属都占踞着轻劳同工分。要立法立规,投票选举村干部,生产队长和法规监察及劳动质数的评审人员,村干部领导生产,生产队长和评审人员,要对每个劳动人员进行质与量的评审记工分。要设立奖罚机制,以推动发展劳动科技的积极性。要根据每个劳动者的专长进行劳动分工。机械化后的剩余劳动力,要建设各种农产品的再加工工厂,如丝、棉、鱼、畜、果、和食品的再加工。产品实行产运销一条线经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