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为什么中子弹实战价值那么高,至今却也没有国家在实战中使用过?> 正文

为什么中子弹实战价值那么高,至今却也没有国家在实战中使用过?

  • 霍梅尼思想永垂不朽霍梅尼思想永垂不朽
  • 2023-08-20
  • 94
  • 共17人回复
浩云居士的小屋
「浩云居士的小屋 」发表看法
2023-08-22

中国什么时候研制成功的中子弹?大家猜一下?是1988年,典型的八零后。有没有觉得很意外?那么美国什么时候研制成功的中子弹呢?1977年。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流作为爆炸杀伤手段的武器,美国掌握这种武器之后,曾经试图以此为筹码逼迫前苏联签署相应的裁军计划的。结果这件事情遭到了法国的反对,因为在法国看来,以新式武器逼迫苏联来签署相关的协议,不但不能达到裁军的目的,反而会刺激苏联阵营和西方阵营的对抗升级。可是狗血的是不久的将来,法国也爆炸了自己的中子弹。随后苏联也研制成功了中子弹,而我国研制成功中子弹是时间最晚的,直到1999年我国才对外宣布拥有了中子弹。那么中子弹到底是什么样的武器,为什么让美国认为可以以中子弹为筹码逼迫苏联裁军?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的强辐射核武器,实际上它是一种靠微型原子弹引爆的超小型氢弹,它的弹体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微型原子弹扳机,其中心是一个引爆中子弹用的微型原子弹,用钸-239做为核原料,因为钸比铀原料能释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弹达到小型化;中子弹的中心是由一个超小型原子弹作起爆点火,它的周围是中子弹的炸药氘和氚的混合物,外面是用铍和铍合金做的中子反射层和弹壳。

中子弹区别于传统核武器的地方是,中子弹爆炸主要是高能中子流攻击。对装备没有杀伤力,对于装备重的人员杀伤很大。核辐射残留极少,爆炸后极短时间内军队就可以不戴防护装备直接进入爆炸区。中子弹爆炸后的中子流可以传统30CM厚的钢板,而不损坏钢板。但是钢板后面的人和动物则会被辐射直接杀死。区别于原子弹和氢弹的是,中子弹几乎是不可防护的,原子弹和氢弹爆炸以后,冲击波向外扩散有个时间差的,所以看到核爆炸以后迅速寻找掩体躲避,很可能在核爆炸时幸存下来。处于中子弹爆炸杀伤半径内的人,看到爆炸就意味着受到了攻击,看到后再找掩体躲藏已经无效了,很可能就在看到的一瞬间,就已经被中子弹击杀。这是因为中子弹的辐射射线几乎是光速前进的。根本不会留给人反应的时间。

1977年美国率先完成了中子弹的研发工作。当时的作战设想是在苏联装甲集群入侵欧洲的时候,用来杀伤装甲集群内的人员。由于中子弹的辐射杀伤距离有限,大概只有几公里,所以中子弹大多被设计成1000吨级别的爆炸威力。作为战术核武器来使用。美国研发成功中子弹之后,当时的卡特总统以此为筹码想着逼迫苏联签署相关的裁军协议,可是没有成功。因为法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法国坚持认为,中子弹必将加速东西方军备竞赛,使亚欧的处境更加危险。法国所提不无道理,美国未防有诈而停产,谁料想,1980年法国竟然试爆了中子弹,并扬言将用它来保卫欧洲!此弹令法国在政治军事上大显神通,美国却气得直跳。让美国人气愤的还不只这些,没过多久,传来“更坏”的消息,前苏联也有了中子弹。至此,中子弹全球扩散,美国想以此作为政治武器的愿望烟消云散了。

那么问题来了,中子弹看上去是很干净的核武器。虽然使用过后依然有辐射残留,但是辐射量很小,并不影响人的生活。而且一颗中子弹在百米高空爆炸,就可以瞬间将几百辆装甲集群目标内的军人全部杀死,这样的武器实战价值那么高,为什么没有在战争中使用过呢?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中子弹的性质问题。本质上说,中子弹以超小型原子弹为引爆点,属于核武器的范畴。无论其辐射多小,总之战争过后,爆炸区域内还是会残留核辐射,并不算干净。所谓的干净的核弹,不过是早期宣传给人造成的误解。既然属于核武器的范围,一旦在战争中使用,就会诱发核武器的使用和对抗,进而就可能引发全球的核大战。这自然是大家所不希望看到的。打个比方,美国人 罗斯人在局部冲突中使用了中子弹,无论是谁使用了这种武器。另外一方都会以对方发动核攻击为借口将局部战争升级为核战争。这样全世界都会处于危险的边缘。

中子弹虽然号称是战术核武器,但是说到底还是核武器。虽然是战术武器,但是却可能对一场战役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使用限制模糊,不利于全世界遏制核战争的初衷。目前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有效的限制核扩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全人类始终处于核战争的阴霾之下。中国更是在拥有核弹的那一刻就对外宣布不首先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可是也只有中国政府做过这种承诺。世界上所有有核国家还需要参与签署一份关于核武器使用的准则,最好能以国际条约的方式禁止使用核武器。要不然,未来人类一定灭亡于核战争!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想要收回放出去的妖魔,难上加难!

翻开历史书
「翻开历史书 」发表看法
2023-08-24

不得不说:中子弹的价值确实很高,未来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用于实战当中的。这种武器杀伤力有特点、威力也并不是特别巨大、属于可控范围之内,跟传统意义上的核武器又不一样。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子弹是一种——理想的战术性核武器。

目前从披露出来的资料来看的话,拥有中子弹的国家还是联合国五常。我国其实早在1988年就研制成功了,一直到1999年才正式对外公布,这个时间点有点意思——懂的人应该会懂。

1945年,美国人最早研制出了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弹,并且在日本进行了使用。这次原子弹使用过后产生了极大的争议:很多科学家、社会人士都认为,原子弹过于残酷了,所以积极呼吁要禁止核武器的研发和使用。

不过说是这么说的,可是核武器的研发脚步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人在1958年开始就研制中子弹了,虽然后来遭到了肯尼迪的反对,但是最终还是在1977年6月的时候试验成功了。

后来美国人把这个武器拿来干了一件事情:美国人告诉苏联,哥们我有中子弹了,你要保证以后不要再进攻西欧地区了。苏联人当时心里想:你有难道我就没有吗?其实苏联也早就在研制了。

那么为什么美国人如此有信心靠着中子弹就能让苏联停下进攻的脚步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子弹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杀伤人员而不摧毁建筑物和武器本体。

苏联当年号称一个星期就能踏平整个欧洲,那么靠的是什么呢?其实苏联靠的是几万辆坦克的钢甲洪流。

试想一下,如果对苏联的几万辆钢甲洪流使用中子弹,令对方所有作战人员死亡或受伤,通讯中断,坦克则完好无损,如此不仅令苏军惨败,也可使苏军的进攻直接瓦解。

不过后来的事情又发生了变化,法国人出来反对美国试验中子弹,理由是:这样大家都会模仿,然后导致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可是后来的事情估计让美国人能气死:先是法国人自己研发出来了中子弹,后来苏联也宣布自己有了中子弹。

其实武器研发往往就是这样,当别国研发出来了之后,很多国家就会不遗余力的去研发了。没办法,谁也不愿意搞到后来自己成了落后和挨打的对象了。

我们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到底什么是中子弹,为什么说中子弹更加有可能用于实战呢?二是,为啥到今天为止还是没有国家把中子弹用于实战呢?

中子弹相对于传统的核武器来说,更干净、威力更低,实际使用价值更高

核武器的研发和升级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最低档次的是原子弹、随后是氢弹、最后是三相弹。当然了很多人还说有终极核武器——钴弹,不过好像并没有国家造出来。

原子弹最早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其实原理很简单:利用铀或钚等容易裂变的重原子核在裂变瞬间释放巨大能量从而引发爆炸。往往是不断地裂变、指数级的裂变,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

可是这玩意的装药量是有严格限制的,这是因为核裂变有一个临界值,比如钚弹的链式反应临界值为10.5公斤,也就是说到了10.5公斤的时候,钚自己就可以直接引爆。

随后人类又发明了氢弹这个武器。氢弹就是把原子弹的外层包裹上氘和氚,通过引爆里面的原子弹产生高温从而引发核聚变,释放出高于核裂变的巨大能量。

目前人类研制并试验的最大当量的氢弹是前苏联的——沙皇炸弹,外号“大伊万”。这个大家伙的爆炸当量有5000万吨TNT。

人类关于武器的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后来又研究出了更加厉害的核武器——三相弹。科学家们在氢弹的外围裹满了大量的铀238,这样一来就做成了一种三相弹,裂变、再聚变、最后裂变。

这种核弹威力非常大,动则上千万吨TNT当量,爆炸后呢?它既有氢弹的爆炸威力,又有原子弹的辐射污染,一举两得。大家目前对这种核武器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做“脏弹”。目前很多核大国的核武器其实就是这个东东。

可是以上的核武器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威力太大了,辐射强度和时间太久了。试想一下,这样干下去,如果大家都互相放核武器的话,那么离人类灭亡、地球彻底毁灭也就不远了。

于是乎,科学家们需要研发一种:威力小一点、辐射强度低一点、辐射时间短一点,最好不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破坏的武器。后来经过研究,中子弹就符合这种标准了。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的强辐射战术核子武器。说白了就是:中子弹爆炸以后并不产生很强的冲击波、光热辐射、核辐射和放射性污染。中子弹仅仅靠放射出来的中子束来杀伤对手。

这种高能中子对建筑物、武器装备基本没有什么杀伤力,他的目标主要就是:杀伤生物、杀伤人类。中子穿过人体以后,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使人发生痉挛,间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调,严重时会在几小时内死亡。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中子弹未来很可能直接用于实战呢?其实他的主要优势有四个:

1、中子弹只对人类有杀伤,并不具备毁灭性,说白了只是一枚“辐射弹”而已。

2、中子弹一般威力有限,当量比较低属于战术核武器。这样一来,如果使用中子弹来进攻对手的话,不至于彻底撕破脸从而搞成了核大战的情况。

3、中子弹放射出的高能中子放射性污染的时间短,也就是说中子弹释放出来的高能量中子持续时间不长。一般经过数小时到一天,中子弹爆炸中心地区的放射性就已经大量消散,武装人员即可进入并占领遭受中子弹袭击的地区。这一点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中子弹爆炸释放出来的高能中子穿透力特别强,可以轻松穿透约30厘米厚的钢板。这样一来,中子弹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穿透坦克装甲、掩体和砖墙等物,杀伤其中的人员,而坦克、建筑物、武器装备等却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总之一句话,未来战场上使用中子弹还是很有可能的,毕竟这种武器并不具有毁灭性而且只是一种战术核武器而已。

我再来简单地分析一下:为啥中子弹这么好用,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把这个武器直接用于实战呢?其实主要原因有二个:

原因一:小国没得用,大国不敢用

前面分析过了,有这个武器的国家就那么几个大国,绝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这个武器。这样一来,大国打小国根本不需要用,小国之间打架也基本没得用。

如果大国与大国之间打仗的话,两家手里都有更大强度的核武器。这样一来,谁也不敢用中子弹了,毕竟中子弹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核武器了。

现如今只要有一个大国用了所谓的“核武器”即使是中子弹的话,那么潘多拉的盒子就会就此打开了。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核不扩散条约基本废了、大国之间的核互信基本废了、然后就是处于随时核大战的状态。

我特别想告诉大家一句话:核武器是用来威慑的并不是用来实战的。试想一下,一个大国发射了中子弹,其他大国一定认为其首先使用了核武器,往后局势的发展那真是细思极恐了。

原因二:背负着使用核武器的罪名,可是效果不一定好

中子弹之所以被称为:战术性的核武器,是因为其只杀伤人员、杀伤范围和时间都有限。往往因为装药量的问题,中子弹的杀伤范围也就方圆几公里左右。

这样一来的话,战场上放个几枚中子弹根本就改变不了战局走向,也不能实现完全震慑对手的目的。可是你还要背负上一个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罪名,很多大国也就不愿意干这个事情了。

话说回来,很多国家要的就是核威慑力,威力越大越好,所以他们在中子弹的研发上并没有多少兴趣。这些国家往往更加喜欢的是战略核武器了,例如:巴基斯坦、以色列,最典型的就是我们隔壁的最强80后等等。

总结一下,为啥没有国家使用中子弹这种战术核武器呢?其实主要因为:一是,威力有限,用了也不能确保包打天下;二是,这玩意属于核武器,大国之间没人敢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只能做核威慑用。

最后我想说,不过最近的局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俄方面在自己极度不利的情况下,会不会在战场上使用这种战术核武器,我觉得这是有待观察的。毕竟俄方面已经多次号称要使用核武器,大杀器不敢用,中子弹还是有可能使用的。

数智风
「数智风 」发表看法
2023-08-23

中子弹属于第三代核武器,只有少数几个大国有,包括中美俄。它依靠高能中子流杀人于无形,建筑物掩体却基本没有损害,这也就是题主说的实战价值高。但迄今为止,没有国家在实战中使用过,原因主要有三个:

1、小国没有,大国不敢

中子弹的原理是用一颗微型的原子弹引爆一颗小型的氢弹,爆炸产生大量高能中子来杀伤有机生物。虽然原理说起来就一句话,实现的技术难度非常高,比原子弹和氢弹难上百倍。当今世界,中子弹技术只有几个大国掌握了相关技术,中小国家手上根本就没有。

真打起仗时,如果大国和小国之间开打,大国军事技术遥遥领先于小国,根本无需使用这个武器。大国和大国之间开战,两家手里都有核武器,谁也不敢第一个使用核武器。因为一旦使用核武器,可能会引发核大战,互相毁灭地球。最终,核武器都只是用来威慑对方,保证自己不被对方用核武攻击。

2、难度大,成本贵

中子弹的技术难度之大,普通人无法想象。我们可以和原子弹以及氢弹来对比。众所周知,原子弹要发生爆炸,必须在临界体积内,高浓度核燃料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击中U235原子发生裂变产生更多中子,然后持续发生链式反应。通常采用化学炸药将临界体积下的核燃料挤压成超过临界体积,从而发生核爆炸。而氢弹要发生爆炸,则需要瞬间达到高温高压,利用重氢(氘或氚)的核聚变链式反应。

而中子弹需要两者的技术难度叠加在一起,而且爆炸的控制要非常精确,这就让难度提升了好几倍。同时,中子弹需要小型化,要在核原料最少的情况下,满足微型原子弹的链式反应,同时,微型原子弹爆炸必须制造足够的条件引爆小型氢弹。这一切在微观世界里变得难上加难。除了技术难度高,这里面需要的高浓度核燃料也是非常难以获得的。所以,中子弹的制造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可能需要数百亿。

3、能量相对低,杀伤范围有限

中子弹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最干净”的核武器,是因为它的杀伤力主要来源于高能中子。但是,从原理上来说,中子弹爆炸对外界的伤害和原子弹、氢弹一样有“光辐射、冲击波、放射性污染”。而太强的光辐射容易烧毁一切建筑物和生物。太大爆炸冲击波则直接摧毁建筑物。太多的铀燃料会使得辐射污染太高。中子弹必须要减少这方面的攻击伤害,同时,又要增强高能中子流。但这两个条件是互相矛盾的,所以,中子弹不得不降低爆炸当量。一般中子弹的当量都是在几千吨的TNT爆炸当量,杀伤范围也在几公里内。

总结

中子弹虽然实战价值很高,但已经属于核武器范畴,大国都不愿意首先使用它,小国手上根本就没有。同时,中子弹制造难度大,成本高。而且为了不摧毁建筑和降低污染,小型化后杀伤范围有限。所以,至今也没有国家使用它,只拿它来做核威慑力量。

用户探索化解未知
「用户探索化解未知 」发表看法
2023-08-22

目前只有三个国家拥有中子弹,分别是美国,法国,中国。中国是在1977年到1988年期间研制了中子弹,并且在1999年7月15日宣布拥有中子弹。为什么中子弹至今没有国家使用,因为它毕竟属于核武器,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低当量的小型氢弹,中子弹是特种战术核武器,爆炸波效应减弱,但是辐射增强,只杀伤人员,对建筑物破坏很小,所以对人员杀伤力超过一般核武器所产生的杀伤效果,被称为战神,所以拥有中子弹的国家,轻易不敢动用。

小鱼儿73966
「小鱼儿73966 」发表看法
2023-08-27

中子弹是小型氢弹,它使用的聚变物质是氘和氚而不是常规氢弹的氘化锂。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子弹的使用成本远远大于大威力的氢弹,连超级大国都没法长期承担!常规氢弹的日常成本主要是定期更换核扳机的中子源。中子弹除此之外还要有氘和氚的保存(提纯)设施(备)封装入弹体的设备…弹药储存使用都要保证氘氚都要处于液态?这又衍生出中子弹的材料全是耐极低温的,而不是像普通钢铁在极低温条件下一碰就脆…而且氘和氚要不断提纯提纯(本来提纯就很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上所有的工业化制造氘氚的工厂都停产了。),因为氘氚是会变质的?!(半衰期只有十二三年的样子)……一句话,忒麻烦不实用!所以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中子弹了,模型倒是有……同为第三代核武的三相弹也有类似的问题…现在就看第四代的了……

萨沙
「萨沙 」发表看法
2023-08-2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584 条回答。

目前为止,世界上只用过两次核武器。

就是在二战后期,美国在日本投了2枚原子弹,迫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投降。

之后,再没有任何国家敢于使用核武器。

这是因为任何国家使用核武器,后果很难预料。一旦爆发核战争,可能是两败俱伤,谁也没好果子吃。

即便是有核国家,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也存在一个误伤问题。

当年二战大家杀红了眼,拼命对对方大城市做无差别轰炸,炸死了很多平民,尚且不讲究这一套。

今天的国际秩序不同,没有国家敢于随便大量杀死无辜平民。

战术核弹如果仅仅是炸在军队集结地,死的都是军人尚且好说。

但现在军民往往是混杂在一起的,如果一枚核弹像二战时那样炸死数万平民,使用核武器国家会遭到全世界舆论声讨,甚至本国人民也会大规模反对。

我们再看看中子弹,说几个要点。

第一,中子弹诞生较迟。

美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中子弹,但直到1977年才大体研究成功。

世界其他国家,基本都是在80年代以后才陆续研究成功中子弹。

可以说,中子弹生不逢时。

在冷战高峰时期,也就是五六七十年代,北约华约都强调打核大战。

北约因为常规军力较弱,非常强调利用战术核武器摧毁进攻的苏联装甲洪流。

当年美国之所以不惜代价研究中子弹,主要目的也是对付苏联坦克装甲部队。

因为中子弹可以穿透30厘米的钢板,杀伤坦克和装甲车内的敌人士兵,是坦克杀手。

可惜,到了80年代冷战已经接近尾声,苏联濒于解体,核大战已经不可能爆发,无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都无用武之地。

第二,中子弹研究门槛较高。

目前全世界共有9个国家被认为拥有核武器,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和以色列。

但是,只有美、俄、中、法、英这5个国家拥有中子弹。

这是因为中子弹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研发难度比原子弹大了几十倍,而且研发和使用成本都非常高。

所以,中子弹不是随便可以研究出来的。

而目前拥有中子弹的国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自然不可能随便使用任何核武器。

第三,中子弹的装备成本太高。

目前中子弹的保存比较困难,任何一枚中子弹保存时间不能超过10年。

因为中子弹的主要热核材料是昂贵稀有氘氚混合气体,不但成本非常高,而且氚气的半衰期只有12年。

换句话说,一枚中子弹最多保存6年左右,就要更换内核。而氘氚混合气体本身也不稳定,可能会出现很多提前更换的情况,导致中子弹维护非常麻烦。

以往要应付核大战,就算麻烦也要装备一些中子弹。

现在世界大战几乎不可能爆发,谁还会装备这种繁琐的玩意。

一般认为有中子弹的5个国家中,最多只有3个还实际上拥有随时可以实战的中子弹。

第四,军人对于中子弹还是有办法的。

中子弹虽然厉害,却不是没有办法防御的。

中子弹主要用于摧毁敌人装甲机械化部队,杀伤坦克装甲车内的敌人。

以往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中子弹,但今天的科技不同了,可以在装甲镶上一层特殊的衬里,或在装甲中间加上特殊的夹层。

美国在20年前的测试表明,这个夹层可以将对抗中子弹能力提高到原来的5倍。

随着科技发展,今天的技术应该更高明。自然,中子弹仍然会造成坦克兵和装甲成员的伤害,不过没有之前那么严重,至于破坏坦克车载设备则是无法预防的。

另外,如果是固定建筑的防御能力更强:多层高强度的金属与塑料复合材料也可以作为理想的防护材料,而且诸如水、木材、聚乙烯塑料等都可以较好地慢化并吸收中子。

历史看历史
「历史看历史 」发表看法
2023-08-23

中子弹1977年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主是为了对付苏联的“钢铁洪流”——“华约”部署在欧洲的6、7万辆坦克装甲车的。

必须要承认,当时苏联的钢铁洪流太可怕了,整个西欧都在颤抖。

有人说不是有反坦克武器吗?反坦克炮、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导弹等等,几十辆、几百辆可能还等顶事,但几万辆这是无济于事的,即便损失50%的坦克,剩下3万多辆也可以直接碾压西欧。

使用原子弹、氢弹肯定可以挡住,但这玩意儿不是美国独有,苏联更多更厉害,“大伊万”已经创了世界核爆炸当量纪录,而且核大战没有赢家。

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既能达到原子弹氢弹的杀伤力,又能不造成那么大环境物质破坏的武器呢?

于是高能中子辐射开始进入科学家的视野。中子弹就是以高速中子流(速度达几千到几万公里每秒)来杀伤人员的武器,本质上它还是原子武器,也就是核弹,但这是一种相对“干净”和破坏性小的核弹。

来看看它的原理就知道为什么中子弹理论上可以做战术核武器使用。

中子弹是用一个超小型原子弹(百吨TNT当量)做“雷管”,引爆下面的“储氚器”里由氘氚混合物做的微型氢弹。

原子弹“雷管”使用钚239做原料,同体积的钚比铀原料能释放更多的中子,便于中子弹小型化,在外层还包裹着一层铍作为中子反射层,最外面是铍合金做的外壳。

铍不仅起到反射中子以进一步加剧氘氚完全聚变的作用,它本身还具有中子增殖效应,即一个高能中子击中一个铍原子核后,会产生大于1个的中子。

这些中子反过来又加剧了氘氚的核聚变,从而释放更多的中子。由于中子弹的外部没有一般氢弹包裹的铀238(贫铀)外壳,所以中子可以自由辐射,同时大大减弱了放射性污染的强度和范围。

中子弹爆炸时,一般是上部钚239周围的高能炸药最先爆炸,给中间的钚球巨大的压力,使其密度迅速增加,达到超临界状态时就会发生裂变反应——原子弹爆炸,爆炸后产生的超高温高压作用于储氚器,里面的氘氚混合物开始发生裂变——氢弹爆炸,释放出大量高能中子。

这个过程其实非常非常短暂,释放的大量高能中子到达外部的铍反射层后,被增殖并立即反射回来,进一步加剧氘氚的聚变反应。

这种中子增殖的正向反馈循环,使得中子弹的体积可以做的很小,直径20厘米左右,弹长50多厘米,和大口径炮弹类似。

中子弹爆炸时超过80%的能量是以高能中子流的方式释放出来的,所以其核冲击波、光辐射、热辐射以及核污染沾染都小很多。

中子弹爆炸时,其释放的高能中子比同威力的裂变弹高5到6倍,因此,中子弹又被称为“加强辐射弹”。

中子弹的当量很小,一般都是千吨TNT级别,造成的冲击波比普通氢弹小得多,所以还称为“弱冲击波强辐射弹”。

它主要以高能中子流的辐射来杀伤人员,对于物体和环境的破坏性相对小得多。

由于原子核里的中子不带电荷,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因此,高能中子流的穿透力惊人,可以轻松穿透30厘米厚的钢板。

中子穿过人体时,会导致人体内的分子和原子变质或变成带电的离子,引起人体组织里的碳、氢、氮原子发生核变化,破坏细胞组织,使人发生痉挛,间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调,严重时会在几小时内死亡。

所以,中子弹在战场上使用时,坦克装甲车、掩体以及砖墙建筑物可以基本上完好保存下来,但里面的人员已经被杀死,而且由于放射性污染较小,爆炸1天之后即可以进入目标区域作战。

另外,一般核弹爆炸时的主动防御方式,对于中子弹来说是无效的。一般核爆时,爆区附近人员在发现核爆炸闪光后迅速卧倒、穿戴防化器具等,可以大大减弱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的伤害。

但中子弹则不同,由于γ射线以光速向四周传播,中子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千千米甚至几万千米(速度差别依据中子质量不同),当中子弹杀伤范围内的人员看到核爆炸闪光时,已经受到了早期核辐射作用,再躲避已然来不及。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研制出203毫米和155毫米的中子弹炮弹,而且只要能够携带225公斤级别炸弹的战术飞机,也能够携带中子弹,各种战术导弹也大都能够使用中子弹战斗部。

以一颗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在120米高空爆炸为例,爆心2公里范围内的人员即使不会当即死亡,也会在不久之后死于放射病,也就是说一枚千吨级中子弹可以消灭2平方公里内的敌军。

中子弹虽然核爆炸的光、热、冲击波和放射性污染小很多,但从原理上看,它毕竟是用裂变原子弹引爆的,也存在一些放射性污染,所谓“干净”也是相对的。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中子弹虽然理论上相对“干净”,但那毕竟属于具有较小放射性污染的第三代核武器,能随便用吗?

而且一旦使用中子弹,即便是战术使用,也突破了人们对核武器的心里底线。

核武器是一个雷池,敢越过去一小步,接下来就有触发核大战的风险,所以自从二战在日本种了两颗正义的“蘑菇”之后,核武器就成了世界战略平衡的代名词。

即便古巴导弹危机那么剑拔弩张、千钧一发之际,各方尤其是赫鲁晓夫也保持了最大的冷静,最终退让了一步,肯尼迪虽说表面强硬,内心也是虚的。

美国虽然当时在“枪”(火箭)上占有一点优势,可在“弹”(核弹)上却处于劣势,之前苏联刚刚试爆了一颗迄今为止仍保持记录的超级核弹“大伊万”,6000万吨TNT当量,这已经从当初设计当量1亿7000万吨调低了很多。

结语:只要“沾”核,不管是原子弹氢弹还是所谓“干净弹”的中子弹,其实对于人类的危害都是相当大的,所不同的可能是前者具有毁灭性,而后者只是局部人员杀伤,对环境和物体破坏不大,可一旦使用了中子弹,“禁核”的心理就被突破,相当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人类离核大战的危险就不远了,这也是至今没有国家在战争中使用中子弹的重要原因。

以上原创回答,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魏一茗
「魏一茗 」发表看法
2023-08-29

中子弹是对付大规模装甲集群的利器!随着前沿反装甲武器日增完善和成熟,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场模式。局部小规模的冲突,用中子弹是杀蚂蚁用牛刀。它可以改变战场的态势和格局,是属于战略性的武器。想象一下,成千上万辆坦克装甲车,一枚中子弹完事了,且还没有核辐射。想像一下那得是多大的场面,不是小国家可以玩得起的。使用中子弹必然会引起核报复,最终结果是大家一起玩完儿。

黑佬帽
「黑佬帽 」发表看法
2023-08-23

中子弹是低当量小型氢弹,所以目前没有使用。

中子弹与原子弹、氢弹的区别:

1.小型化核武器,比其他核武器的体积小,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装载大炮上,采用火炮方式发射中子弹;

2.只杀伤人,对建筑物和设施没有破坏作用;

3.对人有辐射,对环境没有污染作用;

4.对人杀伤力巨大,相当于同等当量原子弹威力的20倍。

原子弹爆炸

美国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2个原子弹造成数十万平民伤亡的消息转开以后,引起世界哗然,禁止核试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美国专家一个想法,既可以规避核试验的影响,又可以达到核武器的威力的理想战术武器。经过20年折腾,这种武器制造出来了,并且比最初想法还要好上多倍,这个武器的名称:中子弹。

中子弹,是在氢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高能中子辐射为杀伤力、其威力相当于一枚千吨级的小型氢弹。它属于第三代核武器。

第一是原子弹、二代是氢弹。

中子弹的特点是爆炸时核辐射效应大、穿透力强,释放的能量不高,冲击波、光辐射、热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比一般核武器小。

如一枚中子弹,在距离爆炸中心800公尺处的核辐射剂量,是同当量纯裂变核武器的20倍左右。距爆心800公尺处的中子流可以穿透30公分厚的钢板、重型坦克、建筑物、砖墙去杀伤人员,而坦克、建筑物和武器却能完好的保存下来。

一颗中子弹在120米高空爆炸,离爆心2公里范围内的人员即使不会当即死亡,也会在一天到一个月后死于放射病。

爆炸区在24小时之后,军队就可以进入目标区作战。中子弹与原子弹、氢弹的区别之处就源自于此。

中子弹的当量一般比较小,威力多为1千吨TNT当量,可利用战机、飞弹或榴弹炮投射。

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期间为了加强军备,下令生产长矛飞弹的中子弹头和203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并研制155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203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威力从1千吨到24吨TNT当量可调,重约98公斤,长109厘米,直径20.3厘米,这种中子炮弹是目前全球当量最小的中子弹,可通过榴弹炮发射,其实用性显而易见。

我们中国1977年到1988年,研制中子弹。1999年7月15日宣称拥有中子弹。

我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强调战略力量而且只针对核攻击,而中子弹是战术武器,是针对常规力量首先使用的理想武器。

花俏蒲公英
「花俏蒲公英 」发表看法
2023-08-21

中子弹属于核弹范畴,它是国家的战略威慑力量,它的威力巨大,中子弹爆炸是毁灭性的灾难,它不会在实战中应用,哪也国家也不会在实战中应用,永远不会。

中子弹属于核弹范畴,但,比核弹威力更大。核武器的威力表现在其爆炸时的局部瞬间高温和大范围强核辐射,核武器爆炸时一定范围内的空气温度会瞬间上升到1000度以上,一切生命会即刻死亡,周围建筑等会遭到毁灭性的损害,同时,更严重的是核爆造成的大面积核辐射,核爆后的地区,五十年之内寸草不生,生命皆无,其核辐射能延续百年,核爆是人类的巨大灾难。当然,世界上唯一遭受核爆的国家就是侵略成性的日本,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死亡和灾难,它遭受核爆咎由自取。

中子弹的威力远超普通核弹,中子弹一旦引爆,将会是更大的死亡和更大的灾难,甚至是全球的毁灭。

目前,拥有核弹的国家很多,拥有中子弹的国家也不在少数,如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法国等。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有一句名言,他说,如果俄罗斯没有了,还留世界做什么。他的意思很明白,他说,如果俄罗斯遭到核弹袭击,俄罗斯将奋起反击,并一举将对方毁灭,毕竟俄罗斯拥有世界第一的核武器,而且具备三位一体的打击能力,当今世界谁也不敢招惹它,包括美国。

包括中子弹在内的核弹是对人类对地球具有毁灭性的,无论哪个国家也不敢轻易投放和引爆核弹。为了防止有“疯人"引爆核弹给人类或地球带来毁灭,引爆核弹都制定了一系列程序,单人是无法引爆的,引爆核弹必需多人进行,而且需有密码输入程序,每个人都有他人不可获得的密钥,引爆核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现实看,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或领导集体愿意毁灭人类和地球,也没有哪个国家出现“疯子“一样的领导人或“疯子“一样的领导集体,没有谁愿触发核弾或中子弹按纽,所以,包括中子弹在内的核弹只是国与国之间的战略威慑武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哪个国家在战场上也不会引爆包括中子弹在内的核弹。

军武数据库
「军武数据库 」发表看法
2023-08-22

这件事并不像是想象的那么前景无量。

首先说下什么是中子弹。

W33 203mm炮弹

这是一枚W48 mod1 中子弹,美国1980年代生产了135枚,在1992年这批中子弹的库存就完全“消号”了。

W48本身是一个美国1962年研制成功的炮射原子弹,属于战术核弹的范畴,利用155毫米的榴弹炮可以发射至14公里以外,这枚炮弹的爆炸当量相当于7200吨TNT,基本上是广岛原子弹的一半。但是可以利用多门榴弹炮向目标密集发射,真正使用起来要比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大多了。

mod1是基于这种炮弹发展出来的中子弹型号。

通过在原始设计中的中子反射层打孔的操作,让这枚核弹在链式反应过程中中子不完全被反射而被释放出来,达到利用中子辐射杀伤人员的作用。但是这个设计中只有不到1/3的中子被反射层反回来,原本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就被大幅度缩减,在实验过程中,这枚外壳打孔的特制炸弹只爆发出来了不到500吨TNT的爆炸当量。

为啥要这样做呢?密集的高能中子可以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对坦克装甲车内的有生目标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在密集的中子射流的轰击下,坦克手几乎可以立刻患上急性辐射病,在几分钟内死亡。

这是因为中子的能量直接将生物体的蛋白质链打断导致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变性产生的致命效果。

而通过改进原子弹和氢弹的设计,释放出大量的中子的核弹也就是“中子弹”了。

起初研究中子弹的目标就是为了对付坦克装甲车辆。

中子弹作战示意

当初的设想就是发射一枚中子弹到敌方的坦克群上方,在爆炸投影范围之内,对方的坦克乘员被中子辐射所杀伤。就可以依靠数枚中子弹来抵挡对方的钢铁洪流。为啥不用原子弹、氢弹直接轰呢?

是因为在之前的武器试验中发现,氢弹和原子弹虽然也可以对坦克造成杀伤,但是依靠冲击波的这种杀伤方式对付装甲车目标则需要达到足够大的冲击波压力才可以对坦克造成实质性伤害。这个数值对于T-55坦克来说是25psi,远比摧毁建筑物要高得多。

想不明白的看这个动图,看看破壁人是如何破壁的。

如果我们用核弹公式来计算,我们可以知道一枚7000吨TNT当量的核弹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可以达到25psi的范围大约是半径380米的一个圈,如果摧毁建筑物的话只需要5psi,那么这个圈的半径就是880米。

在战场上380米半径的一个圈能套进去多少辆坦克呢?

运气特别好的情况下可以套六辆坦克进去。你就说吧为了打六辆坦克动用核武器是不是有点过分呢?

但是如果是中子弹,500吨TNT的中子弹,所释放出的致命中子辐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半径1.8公里的一个圈。足足比比7000吨TNT当量大核弹大了22.5倍。所以说降低冲击波的能量提高中子射流的能量在打坦克这件事上是相当的划算的。

这也是美苏中几个国家研制中子弹的主要原因。

但是,中子弹是依靠中子射流来消灭有生力量的。但中子射流的防护相当好做,现代各国坦克在中子弹出现后纷纷加装了防中子衬层。这就导致了中子弹对现代坦克的成员杀伤效果大幅度降低。

这是一个现代复合装甲的剖面图,第二层是啥材料?Beryllium copper-nickel alloy,是铍-铜-镍合金,这种材料和民用的版本不一样,其中铍和镍的含量很高。铍是什么呢?

在原子弹的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金属层,包裹在原子弹核心的最外层,用来反射中子的。

在坦克装甲中也装有这种反射材料,降低了中子射流的透射率,同时在装甲内衬中还含有硼,这是一种强大的中子吸收剂。

在坦克针对中子射流做出改变后,中子弹的致命辐射范围就被大幅度的缩小了。这就导致中子弹在现代战场上打坦克的效率大幅度降低,基本上和氢弹也就没啥区别了。所以这种武器在上世纪90年代就陆陆续续的被各个拥有国下架了。

冰雹蓝天
「冰雹蓝天 」发表看法
2023-08-25

1945年“胖子”和“小男孩”这两枚原子弹,炸响了整个世界,更将法西斯日本广岛和长崎炸毁,从此人类的历史上又新增了一种可能将整个人类带回石器时代的“文明武器”,这两颗原子弹的威力和巨大的破坏力以及带来的长期的辐射危害,令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军事家和政府都认为原子弹是不可再用的武器,进入50年代初期,冷战模式下,美国开始研制另类核武器,中子弹带着冷笑问世了。

中子弹是核武器发展的最新成果,从第一代原子弹到氢弹再到中子弹,看似越来越先进,但破坏力依然令世人咋舌。唯一的区别就是中子弹是一种被认为是可以在战场上实用的武器,它对于建筑物和装备的破坏力不大,但对于生命体却有着非常大的杀伤力。

中子弹依靠高能中子辐射来杀伤有生力量,从本质上来讲它也是一种小当量氢弹,其更正式的名字是强辐射武器,爆炸后不会带来长时间的放射性污染,从理论上来讲,爆炸后较短的时间之内作战人员就可以不用穿戴特别防护进入。

为何不使用中子弹呢?其实很简单,纵观这些年的战争,美国为最,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拥有核武的国家美国总会慎之又慎,开打的都是没有核武的国家,既然对方没有,自己再去使用核武类的武器,即使是中子弹,那岂不是会得到全世界国家的声讨,相信没人会成为那种得罪全世界的罪人,包括盟友。常规的武器装备就已经足以战胜敌人了,又何苦自讨麻烦。

南方的雁好
「南方的雁好 」发表看法
2023-08-21

因为核弹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不但能将敌囯毁灭,同时产生的核粉尘,由于具有放射性,对世界生态环境,会造成毁灭性影响,同时,核武器只有中丶美丶俄丶英丶法五国拥有,这五国中英丶法是美国盟国,它们之间肯定不会使用核武器,中丶俄两国,与美虽非盟友,并且有利益冲突,但是若使用核弹攻击对方,无论美对中丶俄,或者中丶俄对美,只要有一方对另一方使用核武器,必定会引致另一方报复,那个时候,将会同归于尽,使用核武器的意义又何在?

同时,对于小国,以上五国只要使用常规武器,就能屈人之兵,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使用核武器呢?

皇家橡树1972
「皇家橡树1972 」发表看法
2023-08-24

美军专门给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研制的MK32型203毫米核炮弹,当量为5000吨级别也就是中子弹,冷战期间在北约国家特别是最靠近前线的西德,部署了1000枚该型号的中子弹,在其他北约集团国家也部署了合计超过1000枚以上的MK32中子弹,还有155毫米的M454中子弹、“长矛”战术导弹上的中子弹头,总数超过5000枚,但这些中子弹在1990年代之后都封存或者退役了,也没进行过一次实战,原因就是中子弹属于“异端”!甚至是“白左思维”研制出来的武器。中子弹也是核武器,它只要被发射出去就意味着核战争打响了,必然会受到对方的核反击,相互投掷核武器就是杀红了眼,就是玉石俱焚根本就没有什么核战争之后的幸存…欧洲才多大一点地方?几十枚100万吨当量的核弹爆炸后所有的土地、水源都会被核污染了,没法种地也没法喝水,即便当时幸存下来的人用不了多久都得死,所以中子弹没啥用,核战争开始了轮不到它上场。

可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中子弹(炮弹)组件,用带密码的铁皮箱存放,并且重要的零部件要分开存放,在接到任务之后将箱子打开,插入起爆器和解锁就可以发射了,中子炮弹发射出去后在旋转过程中离心力将最后几道保险解锁,使炮弹处于待爆状态,使用计时器在预定的射程和时间内起爆,高强度贯穿核辐射覆盖杀伤范围。

中子弹的杀伤范围有多大呢?中子弹属于战术核武器(划归为氢弹范畴),TNT当量都在1000~5000吨左右,它是一种剪切能的核武器,我们都知道核武器的杀伤效能有:冲击波、贯穿核辐射、强电磁脉冲和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尘埃,这么几大杀伤效能。

而中子弹在爆炸后冲击波等三个杀伤效能并不高,而早期贯穿性核辐射却极大!在距离爆心900米内会产生8000“伦琴”也称:拉德(rad)的吸入量,那么这个rad怎么解释呢?就是人正常rad的极限量为150rad,也就是在150rad的辐射环境中滞留10多分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辐射性伤害,而超过了169rad就不行了,如果在这种辐射环境当中滞留24小时就会出现很严重的恶心、心慌/心悸、眩晕...等高强度辐射伤害症状,如果是超过250rad环境滞留1个小时后,受到辐射的体弱多病者在24小时内就会有少量死亡,如果是超过被350rad辐照,在48小时内不论男女老幼会有5%的人死亡...而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距离爆心1400米外仍然有650rad的辐射量杀伤效能仍然强烈,2500米外才降低安全值,但进入要想进入仍然要穿厚防护服。

图片里草绿色Radiation lining指的就是防中子弹强烈贯穿辐射夹层

由于中子弹的杀伤效能非常强大!北约国家都用它作为抵御苏联坦克装甲集群的主要防御手段,苏联和华约集团也害怕北约集团装甲兵团实施闪电战,也部署了大量中子弹进行反威慑。

对于坦克乘员来说,中子弹爆炸之后会产生穿透能力极强的γ射线,根据当量可以穿透200~3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苏军的坦克装甲厚度都无法抵挡...为此苏联1970年代设计的坦克都在复合装甲当中安装了渗铅的塑料,用铅这种高密度金属来削弱γ射线的穿透能力。

苏军3БВ3型152毫米核炮弹(即中子弹),所有的苏军152毫米榴弹炮/加农炮都能发射,同时也装备203毫米核炮弹,TNT当量1000~5000吨不等。

正是由于北约和华约都有中子弹,形成了平衡才没有相互发射,而且中子弹就如前面所说核战争爆发之后就是末日,双方都是有大当量核武器力求先灭了对方,还哪有功夫使用它了?与其这样就没必要再研制了。

见证与传承中医文化
「见证与传承中医文化 」发表看法
2023-08-20

为什么中子弹实战价值那么高,至今却也没有国家在实战中使用过?

中子弹是核武器发展的最新成果,从第一代原子弹到氢弹再到中子弹,看似越来越先进,但破坏力依然令世人咋舌。唯一的区别就是中子弹是一种被认为是可以在战场上实用的武器,它对于建筑物和装备的破坏力不大,但对于生命体却有着非常大的杀伤力。

  中子弹依靠高能中子辐射来杀伤有生力量,从本质上来讲它也是一种小当量氢弹,其更正式的名字是强辐射武器,爆炸后不会带来长时间的放射性污染,从理论上来讲,爆炸后较短的时间之内作战人员就可以不用穿戴特别防护进入。

  之所以从来不使用中子弹,其实很简单,纵观这些年的战争,美国为最,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拥有核武的国家美国总会慎之又慎,开打的都是没有核武的国家,既然对方没有,自己再去使用核武类的武器,即使是中子弹,那岂不是会得到全世界国家的声讨,相信没人会成为那种得罪全世界的罪人,包括盟友。常规的武器装备就已经足以战胜敌人了,又何苦自讨麻烦。

至今的确没有使用过,不过不是因为其杀伤力不够,而是这东西的杀伤能力巨大,却有一个间接伤问题无法解决。害理念倒是不错,只杀人员,不损害任何建筑,甚至武器装备。但是谁敢保证房屋里的是敌人没有平民!虽然没什么辐射,但除非你把敌人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否则在城市或有平民的地方使用,会无差别消灭所有活物。这个后果比杀掉那点敌人可要严重的多。不人道的做法。

可以看看越战,越战时期美国是拥有中子弹的。越战眼看输了,此时用了那效果比原子弹还大。但还没等轮到军方考虑用不用,国内就因为美军屠杀平民而使执政党垮台。可以看到,不是说武器没辐射,可以杀死多少敌人就可以随便使用的。平民死亡过多,世界舆论可以让整场战争输掉。中子弹毕竟属于核弹的一个变种,辐射小,但不是没有。哪个国家敢使用,就犯了破坏禁核条约。

高能中子辐射的确是杀伤力强大。但毕竟是一种低当量小型氢弹,虽然只杀伤人员,也不破坏建筑物和设施,有辐射但不会带来长期放射性污染。但禁核条约和连带间接伤害平民使得中子弹从未曾在实战中有国家有胆使用过,中子弹介乎于核武和常规武器之间,有必要的危急时候才会使用。战场上的确是战神。但一般强国都有能力打赢常规战争,就没必要使用中子弹。是有威力而且不可随便用的武器。

中国中子弹研究的过程:

1977年中子弹开始预先研发1980年中子弹开始研发1984年中子弹研发成功1985年到198++8年,停止1988年,中子弹正式测试通过据说中国仅进行了技术储备,未装备。个人认为以前研发中子弹主要是对付苏联坦克海的,而现在中国北方根本就没有苏联威胁了,根本不需要部署该武器。

中国中子弹项目的历史。1977年至1988年,中国开发了中子弹,这种炸弹更正式的名称是“增强辐射武器”。中子弹是专业的战术核武器(TNW),减少了爆炸冲击波效应,增强了辐射。与弹道导弹系统和反卫星武器类似,中子弹的出现并不符合中国所声明的核政策。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强调的是战略核力量以及对核攻击的回应,然而,中子弹却是一款要求首先使用、并以此来对抗常规力量的武器。

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的是,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曾经部署过中子弹。解密后的美国情报和中国新闻报道表明,中国开发、测试了这种武器,但并没有部署的迹象。中国开发这款武器的时机也很奇怪,上世纪70年代正是中国的困难时期,却仍然选择开发这款昂贵的中子武器。而且,直到1988年与苏联的关系缓和之后(在该项目上两国是竞争对手),才测试了这款武器的最终设计版。

火星网哥
「火星网哥 」发表看法
2023-08-29

核武器也分代,第一代是核裂变,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子弹。第二代是核聚变,也就是氢弹。第三代是中子弹,中子弹虽然也是氢弹的一种,但主要是激发中子,利用中子消灭生物体,要远比原子弹氢弹的核污染小,算是比较环保的了。第四代是电子弹,这是核武器专家梦寐以求的核武器,主要是激发电子,烧毁电子设备,电子弹一但研发出来并用于战争,被打的一方说回到石器时代言过其实,但肯定是回到蒸汽机时代了。但这很难,目前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让原子中的电子激发出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否则核电池也就不会效率这么低下。再说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搞中子弹,应该说这是机密,不可能公开的,但是,有一部反映核武器发展的电视剧透露了一点,大约在美国宣布搞中子弹前后,中国已经在搞了,电视剧中,一次氢弹试验结束后,一个身患癌症的科学家,首先要的是中子的数据!至于宣布时间,那我感觉应该是政治或国防需要,并不是真实的时间。以上是个人所见!

兵器知识谱
「兵器知识谱 」发表看法
2023-08-25

中子弹本质上仍然是核武器,因此它永远都不会被投入到常规战争中。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中子弹的话题。

所谓“中子弹”指的是以核辐射为主要杀伤方式的小型氢弹,正式名称为“强辐射武器”,用途主要针对生动集群目标。

由于主要杀伤方式是核辐射,因此中子弹对建筑物、装甲目标、坚固工事的毁坏效果并不好,也就是说爆炸威力并不大,但是它的核辐射却非常强,辐射射线能够穿透厚重的防御体,直接杀伤里面的人员。

举个例子:如果一支装甲部队遭到中子弹的攻击,那么多数坦克、装甲车都能保持基本完好,但是里面的人员却会因此而死亡。

普通核弹的主要杀伤方式依次为冲击波>热辐射>核辐射,这也是核弹爆炸时产生“毁天灭地”的巨大威力的原因。

当这类核弹触地或者临空爆炸时,巨大的爆炸威力首先体现在冲击波上,大多数目标在遭受核弹攻击时都是被冲击波摧毁的。

下图为实验研究阶段中的美制中子弹,由于当时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尚在研究中,图中如此巨大的中子弹核弹头其实爆炸威力只有20万吨。

接下来是核爆炸产生的超高温,由于核爆中心瞬时超高温达到了1亿℃,由核爆中心向外扩散的温度在有效杀伤半径内始终保持1000℃以上,在这个范围内的目标都会以承受高温的形式遭受杀伤。

接下来就是核辐射了,核爆炸会释放阿尔法α、贝塔d、伽玛y三种射线辐射物质,遭受大剂量核辐射照射的生动目标将会在2小时内死亡,小剂量沾染着将会在24小时~30天内死亡。

这就是传统核弹的杀伤方式,而中子弹的区别就在于它的主要杀伤方式与传统核弹是颠倒的,冲击波和和热辐射成为其次的杀伤方式,主要的杀伤方式为核辐射。

中子弹与普通氢弹的结构基本相同,即利用一个小型原子弹引爆核聚变材料引发核聚变爆炸,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子弹的核聚变材料外部还包裹着一层铍合金。

这就是它核辐射极强的秘诀,以5万吨当量的中子弹为例,当它在离地500米空中引爆时,核辐射能穿透核爆中心800米半径内10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和500mm厚的钢板,半径1500米内能穿透3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和80mm厚的钢板。

下图为苏制T-55中型坦克的装甲剖面,它最厚的装甲位于车体、炮塔正面,厚度约300mm,如果遭受中子弹攻击,内部人员将会在强大的辐射下死亡,而坦克本身却能保持基本完好。

如此强大的穿透力已经超过了大多数防御工事以及坦克、装甲车的装甲厚度,里面的人员基本不可幸免。

鉴于它始终还是一种氢弹的本质,核辐射虽然是原子弹的20倍、氢弹的40倍,但是核辐射存在的时间却和氢弹一样短暂,不像原子弹那样会留下长期的核污染,这也是我们说它“实战价值高”的原因。

如果投入到实战中,一枚由巡航导弹搭载的中子弹足以让一个机械化装甲步兵师在瞬间失去战斗力,当多枚中子弹被投入到战场时,战争很有可能在一瞬间就结束了。

问题在于中子弹始终是一种热核武器,如果参战的一方在战争中使用了它,那么一场局部的常规武装冲突就会逐渐演变成世界性的核战争。

假设A国与B国交战,A国首先使用了中子弹,那么B国必然也会投入核武器实施报复,A国所在阵营和B国阵营就会提高核武器战备等级,核战争正式开始。

接下来这场局部战争就有可能演变成区域性的,而原本在战争中使用的小威力战术核武器就会逐渐被大威力的战略核武器取代,那么人类距离自我毁灭也就不远了。

因此不管常规战争打得多么激烈,各个国家都不会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哪怕只是小威力的中子弹,一旦它被使用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似的核战争就到来了。

下图为正在执行核战备值班的我国核潜艇,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有核国家,如果遭到核打击,像核潜艇这样的核反击装备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核反击,哪怕它只是一枚小威力的中子弹。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