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筒是直接对德国M1888委员会式步枪的仿制,1894年,湖北汉阳厂引进了之M1888的整套设备,隔年开始量产。由于M1888的枪管外边还有一个与枪管不直接接触的套筒(形成了自由浮动设计),在家这批枪是最早开始量产的制式步枪,因此被称之为老套筒。
而汉阳造其实和老套筒一样都源自M1888,只是汉阳兵工厂在1904年和1910年老套筒做了些修改,尤其是去掉了枪管外边那层套筒(因为以当时的精度,套筒让枪管浮置没意义,而且雨水容易泡在里面腐蚀枪管)。
但以上两个都可以称之为汉阳造,只是为了区分早期有套筒的版本,因此将带套筒的称之为老套筒。
而中正式是正儿八经的毛瑟枪机,仿自1924年的毛瑟标准型步枪,和98K算是个同门师兄弟。(上是毛瑟标准型,下是98K)
抗日铁军第74军可不是从一开始就“装备精良”,需要说明的是,俞济时第58师因为关系特殊确实是调整师的装备,但是王耀武第51师可没有这个待遇。1938年11月,王耀武赴衡山参加“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跟宋希濂谈及了自己部队的装备,有据可查的配置是“中正式”只占三分之一,而“汉阳造”居然占到了三分之二!这还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呢。
按理说老王的关系也够硬,第51师为什么连“中正式”都弄不齐整呢?因为该枪实在是量产太晚并且产量不足,按民国纪年来算,中正式步骑枪专业称谓应为“二四式”,也就是民国二十四年定型的意思,那就是1935年,距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只有不到两年光景了。其实老蒋对“二四式”能否尽早装备部队是极为上心的,期间去了两次巩县,并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中正式”(就不称二四式了,免得混乱)可算是国民革命军第一款制式步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之前的汉阳造属于清末民初就定型的装备,跟国民政府没啥关系,只不过北伐军接收汉阳兵工厂以后继续生产而已。但“中正式”则不然,它是根据1932年军事委员会“全国制式武器会议”的决定开始研发的,确实属于国民政府时期自己弄的产品,尽管是仿制。
(白崇禧用的是中正式)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军事委员会兵工署决定以德国毛瑟的“1924年”型步枪为蓝本,在河南巩县兵工厂生产自己的制式步枪(这个1924就是巧合了,不是二四式的称谓由来)。经过必要的筹备和设计,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11厂)以德国人的图纸为基础,再进行了少许改动后,于1935年生产出第一批样枪。
日本人当时的主流装备是“三八式”步骑枪,也就是明治三十八年的1907年,那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而中正式的原型是一战后的1924年才研发的,本来就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步枪,再考虑“德国制造”的优秀,所以中正式在整体性能上确实要超过三八大盖。唯一有所争论的,是老蒋亲自提的建议中,认为德制原枪毕竟是按欧洲人的身材和臂长设计的,东方人不太合适。
《汉阳造》剧照
于是巩县兵工厂生产出来的中正式步枪,比德造的“1924式”步枪略短,枪长为110厘米,当时就有人提醒说,中国军队将来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人,而三八大盖的枪长达到127.5厘米,对刺时容易吃亏,所以后来以刺刀找齐(中正式的刺刀为57。55厘米,日本的三十年式刺刀51.2厘米),再然后一帮拍马匹的就将二四式命名为“中正式”了。
中正式的量产时间已经是1935年10月,这就意味着距离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只有22个月了,并且我们还要注意,在第一批所谓的“德械师”当中,只有教导总队是进口的10000支德造“1924式”步枪,其他调整师基本都要换装国械的中正式,而巩县兵工厂的产能是有限的,到1936年底总共出厂50000多支,连第一批的10个调整师都满足不了。
这才造成了第58师可以基本装备中正式,而第51师仅能在开战时装备三分之一的原因,所以中正式在1937年装备数量太少,也是制约抗日军队战斗力的一个因素,中央军尚且如此,杂牌军就更别提了,根本轮不上大量列装。同时,战争打到河南后,巩县兵工厂又面临整体搬迁到内地的问题,期间自然就得停产,也就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汉阳造”就相对比较落后了,尽管它的原型枪也是德制武器,可那是“1888式委员会步枪”(专业称谓八八式),也就是德国人在十九世纪末的产品,还不如三八大盖的性能呢。不妨这么结论,中正式的性能要优于三八大盖17年,而三八大盖又优于汉阳造9年,这几乎就是三个代差。而汉阳兵工厂生产的这款步枪,是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主流装备,到了30年代后期严重落伍了。
《汉阳造》剧照
而所谓的“老套筒”和“湖北条子”正是对八八式步枪的内外区分民间称谓,因为进口原装的德制“1888式委员会步枪”有个缺点,那就是容易炸膛,所以晚清兵工厂只好在枪管外面又套上一层,所以看起来像双层枪管,是故称为老套筒。而汉阳兵工厂自产的八八式步枪吸取了这个教训,直接以加粗枪管的方式解决,也就不需要再加什么套筒了,汉阳产的嘛,即被戏称为“湖北条子”,关于湖北方言这一块,咱就是老外了。
1937年11月巩县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一体撤湖南株洲,合并组建为兵工署第1兵工厂,期间又辗转多地,比如长沙、桂林等等,整个抗战期间共生产中正式30多万支,但是相对于几百万军队的体量,仍然是供不应求。被新四军消灭的那个翁达独立第6旅,就因为装备一水的中正式和捷克式,而被称为“梅兰芳式部队”,可见一斑。
关于这两款枪的具体结构和性能指标,大家多有列出,笔者就不赘述了,本文重点谈及抗战期间的装备情况。
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自从实行全国严厉禁枪政策以后,可以说,全国的老百姓基本上已经变成了没有犬齿的吃草的羊,再经过几十年的零接触,对枪的认识基本已经毫无概念,小编出此问题,不知是否就是为了得到这样的答案?当然这只是一已的认识,但如果这样的认识是真实的,就不免会让人但心,但心再一次“九.一八”突然降临时,一群羊不知枪为何物的后果!
中正式、汉阳造、老套筒、湖北条子,这些步枪虽然都属于手动单兵武器,但其之间却有所区别。
首先是中正式步枪。这种步枪最初是根据德国卡尔毛瑙尔步枪改进而来,经过多次试制和改良,最终在1935年订为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整体长度为1100毫米,枪管长为625毫米,子弹口径为7.92毫米。中正式步枪主要由国民政府在内地和台湾组装生产,其中台湾组装的品质较高。
其次是汉阳造步枪。汉阳造步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汉阳兵工厂开始组织生产类似于英国马克沁步枪的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汉阳造步枪逐渐改进,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力装备之一。汉阳造步枪整体长度为1120毫米,枪管长为640毫米,子弹口径为7.92毫米。与中正式步枪相比,汉阳造步枪结构更为简单,维护更为方便。汉阳造步枪虽然曾经设有产量计划,但在战争期间由于生产压力巨大,往往还是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生产。
第三是老套筒步枪。老套筒步枪是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一个经典代表,几乎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个标志。它长约1.25米,重约4.25公斤,子弹口径为7.92毫米。老套筒步枪由中国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所属的长春兵工厂研制生产,被誉为“东方之美枪”。由于老套筒步枪结构粗犷,枪械的制作难度高,所以在生产的数量上相对较少。
最后是湖北条子步枪。湖北条子步枪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又一种常见手动单兵武器,而它的名称同样源自于制造地。湖北条子步枪整体长度为1110毫米,枪管长为625毫米,子弹口径为7.92毫米。湖北条子步枪的特点是制作精良,尤其是其外观比较美观。
这些步枪各有所长,但很大一部分都在战争中挥洒着鲜血,不仅展示了中国军民顽强抗战的勇气和决心,也昭示了中国民族的崛起和强盛。
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包括中正式、汉阳造步枪、老套筒和湖北条子等多种不同型号的步枪。
其中,中正式步枪是国民政府时期研制的一种短步枪,采用了德国毛瑟C96步枪的部分零件和技术,并在1932年军事委员会“全国制式武器会议”上被确定为制式步枪之一。该枪有较好的精度和射程,但重量较大,需要经常更换枪管。
汉阳造步枪是一种仿制自德国李-恩菲尔德M1886半自动步枪的中国制式步枪,于1935年开始生产。该枪采用了独特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和弧形弹匣,使得其在近距离作战中表现出色。
老套筒和湖北条子则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中广泛使用的长步枪和短步枪,其中老套筒是一种旧式汉族步枪,而湖北条子则是一种手工打造的土造步枪。这些步枪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但在远距离射击和防御方面表现出色。
总体来说,这些步枪都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满足当时中国军队的需求而研制和生产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中正式步枪
所谓中正式步枪,其实是源自毛瑟公司在1924年开发的民用外贸版“1924年式毛瑟标准步枪”,该枪为了适应当时流行的短步枪趋势,用600毫米枪管代替了G98式毛瑟步枪的740毫米枪管,枪长也缩到1.1米,和当年捷克的VZ24一样,都是著名的新式短管步枪。
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式毛瑟标准步枪”一直只有“民用外贸版”,德国军队可是没有采用的。到了1935年,德国陆军的定型制式步枪是毛瑟M98k。而直到1939年,德国人才结合了缴获的捷克VZ24步枪,把民用外贸版“1924年式毛瑟标准步枪”改进成M1924步枪,到这时候才算有了正式的型号——所以大名鼎鼎的中正式步枪并不是98K,严格说起来也不是毛瑟M1924,而且民用外贸版“1924年式毛瑟标准步枪”的中国仿制型号。
2.老套筒步枪
这个就非常清楚了,这枪的正式编号是1888委员会步枪,是德国最早的制式无烟步枪。在引进中国之后,因为其发射7.92圆头弹,枪口又有个套筒,所以就给它起名叫“79套筒枪”。
该枪初期产量很大,到1898年前总共生产了1,675,000支,曾经广泛装备到德军。但是因为缺点不少,该枪很快就被毛瑟1898步枪所取代,只能大量出口换钱。因为当时中国人比较认毛瑟品牌,因此德国奸商就将其伪称为1888式“毛瑟”步枪。而到了抗战时期,这枪的使用年头就久了,多数的套筒枪甚至是三四十年之前生产的,比士兵的年纪都大,所以抗战时期就把它叫做“老套筒”。
值得一提的是,原装进口的79套筒枪,原来只能发射7.92圆头弹,后来德国人把它改进成了能够发射7.92尖头弹,这种新型号中国也买了不少。这就是为何在抗日战场上,能发现装有7.92尖头弹的套筒枪漏夹的原因——这种改进过的原装进口1888委员会步枪,其实应该叫做“新套筒”,以示和发射圆头弹的“老套筒”相区别。
3.汉阳造步枪
这枪在中国可是大名鼎鼎,其实就是德国1888委员会步枪的国产型号。因为当时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的,又在湖北汉阳兵工厂生产,因此叫做“汉阳造”,就是“汉阳厂出品的步枪”的意思。
要说清楚的是,汉阳造也有两种型号,早期生产的和原型1888委员会步枪完全一样,枪口是有套筒的。1904年,汉阳兵工厂对此枪进行了改进,去除了枪管的套筒,简化了生产工艺,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汉阳造标准形象了。所以决不能以枪口有没有套筒,就说是老套筒和汉阳造的区别,因为这两种型号汉阳厂都生产过。
4.湖北条子
这其实是汉阳厂步枪的另一种叫法,因为兵工厂是位于湖北汉阳的,所以在民间又被俗称为“湖北条子”。而由于汉阳造打响品牌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所谓的“湖北条子”,其实指的就是1904年以后生产的没有套筒的汉阳造步枪——从这个角度来说,民间俗称的“湖北条子”,才是我们大家通常认为的“汉阳造”。
在民国时期,“湖北条子、上海撸子、大沽匣子”,那都是国产武器中响当当的名牌,它们分别指的是湖北汉阳仿制的1888委员会步枪、上海兵工厂仿制的勃朗宁1900手枪、天津大沽厂仿制的毛瑟盒子炮。
那时候湖北条子40大洋一支,上海撸子也卖40大洋,大沽匣子至少70大洋,能配齐了那可是倍儿有面子的事,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普通士兵扛个湖北条子,达官贵人怀揣上海撸子,至于腰里能别着大沽镜面匣子的,那不是在战场上威名赫赫的军官,就是扯旗占山的悍匪了。
二、中正式和它们的区别
而说到中正式和它们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1.长短步枪的区别
中正式属于短步枪,全枪只有1.1米,枪管600毫米。而老套筒、汉阳造、湖北条子都是长步枪,它们统称为“七九套筒枪”,全枪长有1.25米,枪管740毫米,从射程和长度上都占便宜。这中正式即使加上575毫米的长刺刀,拼刺起来仍然是吃亏的。
2.供弹方式的区别
中正式使用的是五发桥夹供弹,供弹具是一个小长条金属片,把弹尾卡在里面就可以一次性压五发。
79套筒枪使用的是五发漏夹供弹,供弹具是一个小方盒子,为了减重还打了圆孔,五发子弹装在漏夹里面装填,从工艺到成本都比较高。另外这种供弹方式下面是漏的,容易在战场上进入杂物和泥土,造成更多的故障。
3.所用弹药的区别
中正式是新式短步枪,根据“新枪兼用旧弹”的原则,它可以通用7.92毫米所有弹种,包括圆头弹、轻尖弹、重尖弹、穿甲K子弹等等。在抗战时期,国产中正式用的最多的是轻尖弹。不过该枪因为枪管短,其实最适合用的是重尖弹——问题是重尖弹生产在当时属于先进技术,那个船尾加工当时国内解决不了,所以只能凑合用轻尖弹了。而同样由于枪管短,中正式步枪不能发挥穿甲子弹大装药的威力,导致战前高价进口的3000万发穿甲子弹,其实并没有发挥作用。当时换用短步枪作为制式步枪,其实是不合适的。
而79套筒枪,大多数用的都是7.92圆头弹。特别是其中所有的国产货,都只能发射老式7.92圆头弹,想打中正式的7.92尖头弹,那是有可能要炸膛的。而进口的1888委员会步枪,那就要看是否改进过的。老式的仍然是只能用圆头弹。而部分一战后进口的“79套筒枪”,是改进后可以使用7.92尖头弹的。
毋庸置疑的,这在抗日战场上,增加了许多的麻烦。时至今日,很多研究抗战史的人,还分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呢。
三、关于产量和地位
总而言之,中正式步枪和汉阳造步枪,是抗战两大主要的国产步枪。但是由于汉阳造早在清末就实现了稳定生产,而中正式在1935年才引进图纸,到来得实在太晚,因此其实无论从产量和实际作用来说,在国产步枪中都排在汉阳造之后。
而且中正式步枪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也良莠不齐。南京国府是个标准的买办政权,连最关键的枪炮钢都依赖进口。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正式的枪支钢材来自捷克斯柯达工厂,那是世界一流的钢铁厂,因此战前的中正式质量较好。而就算这时候,中正式也没有解决零件互换问题。各厂加工工艺都不同,因此零件都不能互换。
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由于对外口岸被日军封锁,兵工生产也陷入了困境。在37年~39年间,只能逐步恢复了汉阳造的生产。这时候的汉阳式与中正式步枪的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汉阳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计60000支
1938年:汉阳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计50000支
1939年:汉阳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计71500支
到了1939年,国府才使用撤到重庆的汉阳铁厂、上海炼钢厂,以及刘湘原有的重庆电力炼钢厂设备,开始冶炼国产钢铁,并在随后制出了铬钢及钨钢等特殊合金钢,开始用国产钢材制作中正式步枪。但是由于造枪材料短缺和质量控制不过关,该枪产量始终上不去。在40-42年间,汉阳造的生产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1940年:汉阳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计74414支
1941年:汉阳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计38500支
1942年:汉阳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计63600支
直到1943年,国府兵工署才完成该枪的工艺图纸、制造模具和检测标准规范化,可以安排三家兵工厂同步生产。这时候中正式步枪的产量才开始提高,并于1945年全面停产了汉阳造:
1943年:汉阳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计67100支
1944年:汉阳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计64850支
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
全部算下来,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之中,汉阳造生产了22万多支,中正式生产了25万多支,二者是差异不大的。而从总产量来说,汉阳造高达近110万支,就远胜于中正式的60多万支了。所以在抗战时期,汉阳造(准确来说是其中的改进型“湖北条子”),才是中国第一的国产步枪,而大名鼎鼎的中正式,其实只能屈居第二,它真正产量最高的时期,其实是在45-48年。
而这时候美援步枪大批到来,已经是“花旗中正式”和“三〇美步枪”的高光时期了。
抗日期间步枪有中正式、汉阳造步枪、老套筒、湖北条子,它们的不同之处如下:
1. 中正式步枪:是由国民政府中央军械厂制造的步枪,采用了德国毛瑟步枪的设计,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2. 汉阳造步枪:是由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步枪,采用了苏联莫辛-纳甘步枪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射速和威力。
3. 老套筒步枪:是由中国北方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使用的步枪,采用了清朝时期的老式套筒枪设计,装填方式比较麻烦,但是威力较大。
4. 湖北条子步枪:是由湖北省造兵厂制造的步枪,采用了日本九九式步枪的设计,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但是由于生产时间较短,数量较少。
现代枪支大致分为六大类:步枪、手枪、机枪、冲锋枪、狙击枪、霰弹枪。
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抗日期间,我国军队的枪械当然首推中正式步枪。但实际上中正式步枪产量并不大,并非主力步枪。
汉阳造步枪和中正式步枪比的话,根本不是一个水平。不过,汉阳造步枪在中国军事史上简直是个传奇。汉阳造打响了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年帝制。
其实汉阳造和湖北条子是一种枪,湖北条子从1895年开始,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的步枪。
需要说明的是汉阳造以M1888为蓝本的,结合德国1898式毛瑟步枪,中正式则仿造德国M1924年步枪,从这个上来说,汉阳造有可能是湖北条子升级版。
至于老套筒,应该是是指德国原装进口的M1888步枪!
也就是说汉阳造,湖北条子,老套筒其实就是不同版型的同一种枪,中正式是另外一种枪,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看起来比较乱,还是说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步枪史吧!
中国步枪也进行多次升级改造与转型,已经形成了一个型号丰富的步枪序列,各型步枪主要包括:
1. 53式步骑枪
2. 56式突击步枪
3. 56式半自动步枪
4. 63式自动步枪
5. 81式自动步枪
6. 86式自动步枪(外贸)
7. 87式自动步枪
8. 95式自动步枪
9. 03式自动步枪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提起步枪,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小米加步枪的艰难抗日岁月。
那段岁月,没有一把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步枪。
建国初期,苏联淘汰莫辛纳甘步枪,以老大哥帮助小兄弟的友好目的,将这种步枪的相关资料出售给了中国。
中国人,在经过一系列试用、调试与改装后,确定型号为1953式步骑枪,1954年开始配发列装至各个部队。
到现在为止,中国的步枪发展史将近70年,这是质的飞跃,这是强军的信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生产了多种型号的步枪,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中正式、汉阳造步枪、老套筒、湖北条子等。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1. 中正式步枪:也称为“中山式”步枪,是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一种步枪,采用了马格南式枪机和毛瑟式弹匣。这种步枪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而且生产量比较少,因此在抗日战争中使用比较少。
2. 汉阳造步枪: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主要的步枪之一,由中国湖北汉阳兵工厂生产。这种步枪采用了毛瑟式枪机和弹匣,使用7.92毫米子弹,射程较远,精度较高,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老套筒: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步枪,由于使用了老式的筒子装填方式,因此被称为“老套筒”。这种步枪生产量比较大,但是精度和可靠性都不如汉阳造步枪。
4. 湖北条子:也称为“湖北式”步枪,是由中国湖北省政府独立设计生产的一种步枪,采用了毛瑟式枪机和弹匣,使用7.92毫米子弹。这种步枪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因此生产量比较少,但在战场上依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本文由作者:安滁老者 于 2023-06-28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606965235175653645.html
上一篇
退休后应读哪些书‘?
下一篇
买钢琴能否用电钢琴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