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得来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说说背后的知识点,帮帮题主。
在长江东西贯通上有两道开关,之前我有专门文章介绍了长江的第一道开关--云南石鼓的长江第一湾,使得金沙江被锐利的掰弯向东流,贯通了四川水系雅砻江在宜宾汇入长江水系。那么另外一道开关在哪呢?就在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和黄陵背斜。
长江在三峡没贯通之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认为,黄陵背斜成为当时华西,华东的分水岭,岭西之水流入四川盆地和归州盆地,岭东之水流入江汉平原。这时的四川盆地还是个内湖盆地,当然成为内湖盆地之前,四川盆地是个海。大概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地壳发生构造运动。两侧水系溯源侵蚀,河流下切强烈,在黄陵背斜切穿巫山,形成了长江三峡,长江水系得以东西贯通。从而,四川盆地也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由封闭的内流区变为外流区,由以堆积为主变为侵蚀为主,从湖盆向陆盆的转变。
所以回到题目本身,如果没有三峡,四川盆地可能还是个内湖,从这个角度说,题主没毛病。
四川盆地位于巫山、大巴山、横断山、大娄山之间,北高南低,周边山区海拔800m以上,除了狭窄的三峡与外部沟通外,基本是封闭的。
因此,在不考虑地质、移民、投资等因素,只要大坝够高、够坚固,堵住三峡是可以把四川盆地重新变为湖,真的变成“高峡出平湖”了。根据地理信息软件模拟的结果,如果堵住三峡,四川盆地最大可形成高程750米的湖,这时整个四川盆地包括成都,宜宾,重庆被淹没。超过750米,湖水就从北部的汉中平原和东南的江汉平原方向漏出去了。考虑到四川盆地26万平方km2的面积,高程750米,这绝对是中国第一淡水湖了。
当然现实中,这不可能的,单从地质上考虑,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分布多个断裂构造带,突然出现这么大一个湖,真的可以成为诱发地震因素之一了。
好了,科普时间就到这了,希望我的回答帮助到题主。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喜欢就点个赞,鼓励一下作者吧
四川,因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降雨丰富,土壤肥沃,地质风貌独特,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三国时的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四川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属第二阶梯之上,西部为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边缘,东部为巫山,大巴山,北接龙门山,米仓山,南临大娄山,大凉山,武陵山等,被群山包围,形成了天然的巨大“U”型盆地,面积26万平方公里。因其盆地内部土壤为紫色,又被称为“紫色盆地”,该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纬度最南,海拔最低,面积最小的盆地,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并称为我国的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包括四川大部分和重庆地区的一部分。
那么,有些人突发奇想,假如没有三峡或者把三峡堵住,整个四川盆地是不是会变成巨大的湖泊呢?
答案是:肯定会形成湖泊,而且是巨型湖泊,因为有长江这样的大河及支流岷江,嘉陵江、金沙江、乌江等注入四川盆地中。四川盆地周围高山耸立,其形状犹如口袋,只有东部长江河道上的巫山三峡地区,有一道“口子”,因此四川盆地又被称为“信封盆地”。三峡指的是瞿塘峡、西陵峡、巫峡,不是我们说的三峡大坝发电站奥。巫山被长江劈开,形成了雄伟壮丽,地势险峻的三峡风景。巫山海拔2400米,四川盆地海拔平均500米,四川盆地周围其它山脉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因此只要把巫山的三峡堵上,封死,四川盆地必将成为一个巨大湖泊,面积在26万平方公里以上,称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世界第二大湖,仅次于里海面积,是苏必利尔湖面积的3倍还要多。四川盆地形成湖泊后,深度起码在400米以上,可见其储水量之大,但肯定也是一个外泄湖,淡水湖。
“四川湖泊”的形成肯定有利有弊:湖泊的形成,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大型湖泊的历史,将对我国局部地区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形成“四川湖泊”独特的气候。就像中亚的里海一样,“里海气候”自成体系,对岸边周围局部气候影响很大。“四川湖泊”的形成,可以人工抽调湖水,送达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解决我国局部缺水问题,以缓解当地旱情。当然,一个巨大湖泊的出现,如此多的水资源聚集在一起,周围山脉的地质构造也需要经受考验。而“四川湖泊”的地形构造和里海的地质构造完全不同,一个是四周山脉合围而成,一个是陆地洼地形成。“四川湖泊“的形成,可能对周围山脉产生巨大压力,引发地震、山洪、溃堤、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周围环境,影响通航,人口大量搬迁,还会引起社会动荡等问题。
个人观点,谢谢阅读。
从地质上讲,四川盆地在古代就是一个巨大的内陆湖泊,后来随着地壳的进一步抬升,湖水从三峡等河道泄出,形成了今天的四川盆地。
现在四川盆地内生活着将近一亿人,用来关水当然是不合适的。当然,以头条问答上脑洞大开的方式来思考,从理论上讲,一个有河流的盆地,如果四周都堵严实了,当然会形成一个湖泊。
然而,即使从现代工程学的角度来讲,也是很难做到的。三峡水电站的大坝高程是185米,满蓄水后,水面高层大约是175米左右。据说,当时有一个高坝方案,是200米高程。就这个高度,想把四川盆地变成湖,还差的太远太远。
就四川盆地的海拔高程来看,整个地理板块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底部16万平方公里,海拔在250米至750米之间。以成都市为例,全市的最低点海拔都有360米,是三峡水库水面高程的两倍以上。(成都市最高点西岭大雪塘海拔高度5364米,市域内海拔高差达五千米!)
所以,要把四川盆地的底部全部变成湖泊,三峡修建大坝的高程应该在750米左右,而不是现在的185米,差的实在太远,至少在现阶段这个大坝我们的工程技术修不出来。
此外,由于四川盆地的底部也不是平的,而是山地和丘陵,只不过相对于盆地四周山脉来说比较矮而已,包括峨眉山,瓦屋山,龙泉山,华蓥山等等。这个矮这是相对的,峨眉山海拔3099米,相当于两个泰山撂起来,当然,跟盆地边缘7556米的贡嘎山一比,他就妥妥在盆里了。所以即使四川盆地整体变成水库,也会有无数岛屿耸立在水面上。(我估计上古时期的四川大湖就是这个景象)。
谢邀,
小编,你是啥时出生的?
怎么连一些常识性东西都会出错呢?
现在三峡大坝不是已经把三峡的水都堵住了吗?怎么四川没有变湖呢?
你脑子是怎么想的?
你的意思是三峡大坝憋住水后不打开放水口是这意思吗?
就按你这种思路想,四川也成不了湖,
因为水一定会找到最低点越过坝面往下游流淌会淹到一些地区而已,(只有一种假设,就是整个四川全部置于大坝库区内而又要低于三峡大坝水平面,哈哈哈????国际玩笑,)。
幼本毕业的高材生诞生了。
我们都知道,四川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中,而四川盆地包括我国四川省的中东部和重庆的大部分,位于长江的上游,盆地内主要有丘陵,平原和低山。那么,如果没有三峡或者把三峡堵住,四川盆地是否会变成大湖?
答案是有可能变成大湖。四川盆地在很久之前就是一个内陆湖,只不过后来经过地壳的运动后,才发展为了内陆盆地。在内陆湖之前,也就是大约几百万年前,四川盆地是一片汪洋,后来地壳发生运动,四川盆地两侧水系遭地质运动的侵蚀,河流下切,正好对一侧的巫山进行切穿,然后就形成了如今的长江水系,也就是那里的长江三峡。从而,四川盆地开始由内流区向外流区转变,从内陆湖地向内陆盆地转变。
所以说,如果没有长江三峡,整个四川盆地可能还是一片大湖。我们可能再从四川盆地的地理条件来看看,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山地,山地多中山和低山,其地形闭塞,基本上处于一个封闭式的环境中,而且周围山地海拔之高,也只有穿过巫山的长江三峡可以使其与外部沟通。
从气候条件来说,四川盆地常年气候湿润,多降雨,年降水量可达1000~1300毫米,尤其是盆地边缘的山地地带,降水尤为充沛,多的话可高达1800毫米,为我国最大的降水区,特别是到了夏天,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所以根据四川盆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如果我们想让四川变为一片大湖,只需将长江三峡给堵住即可。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堵住三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必定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再说了,四川盆地聚居着我国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大部分人口,人口众多,怎能将这里变成一片大湖呢?考虑到现实条件,是不被允许的。
我们只是假设的话,如果没有长江三峡或者把长江三峡给堵住了,整个四川盆地在降雨量比较多的夏季,经过长时间大量的降雨,雨水又排不出去的话,整个四川盆地是有可能变成大湖的。你们认为有可能吗?
作为四川人,本来应该强烈反对这种拿四川盆地开玩笑的无聊话题,但是想到今天的世界气候变化异常,说不定哪天还真需要搞淡水资源的战略储备,还是简单地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小本认为,假如没有三峡或把三峡堵住,四川盆地是有可能变成一个超级大湖泊的。
其一,一万年前,冰川融化,四川盆地一开始就是一个大湖,而时间更远,四川盆地还是一片海洋。
其二,正是冰川融化,四川盆地不但水多,而且势能大,才冲开了三峡,一直冲到大海,形成了一道深深的天堑(武汉江面海拔才20米),一方面消灭了中下游的几个巨型湖泊(长江水位太低了),另一方面在四川盆地内穿山越谷,冲穿了一个又一个峡谷。。。
其三,四川盆地处于季风区,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都会带来巨量的水汽,这段时间,秋季的连绵暴雨就是因为西南季风进入四川盆地后,无法越过秦岭,在四川盆地四周的内壁上形成的地形雨(迎风坡)。
其四,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有冰川雪水,又产生“巨型抽风机效应”,在夏季吸引巨量的海洋暖湿气流,在四川盆地内部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量降水,是四川盆地的主要外来水源。
其五,长江贯穿四川盆地,沿四川盆地南部边缘通过,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赤水、乌江等从盆地四周的高原(山地)带来巨量的外来水源。
其六,四川盆地是封闭的,四周的壁壁比较高,就是一个大蒸笼,水蒸汽溢出的比较少,水份一般只能通过长江由三峡输出;堵住三峡,就相当于只进不出。
由此可见,理论上,如果没有三峡或把三峡堵住,四川盆地是有可能变成一个超级湖泊的;但是,要想将四川盆地变成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很难,代价会很大!
其一,四川盆地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但底部只有16万平方公里,远低于里海31万(碱水湖)和北美五大湖24万(其中苏必利尔湖8万)的。
其二,四川盆地堵上巫山的豁口,还会有其他豁口,如东南流向湖南,东北流向汉中的豁口,海拔都在750米左右;也就是说,川蜀大湖的最高理论水位就是海拔750米(现实不可能达到),这一湖面,应该在18万平方公里左右,低于五大湖总面积,但会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川蜀大湖的深度应该在200~300米左右,但总容量还是超不过贝加尔湖(23.6万亿)和五大湖(22.8万亿)。
其三,长江在四川盆地以上的集水区域太小了,集水区域与四川盆地的比值太小,以长江三峡的径流量,排除水汽蒸发,理论上也要三四千年才能装满四川盆地(水位达海拔600米,而成都平原的海拔是450~750米),这个难度太大;既使水位达海拔300米,也要上百年。
其四,实践中,四川盆地纬度不高,蒸发量大,考虑水汽蒸发,上千年后,集水与蒸发平衡,能实现水域面积稳定,估计也就是四川盆地的三分之一,只有几万平方公里,与苏必利尔湖大小差不多;而深度,估计平均不到100米,容积远低于贝加尔湖(地表淡水的17%)。
其五,川西是两个板块交错的主要地震带,四川盆地的水域面积如果达到10%,其重量足以引起新的断裂带形成 ,如果达到30%,重量大大增加,后果更无法衡量。。。
其六,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国家的战略后备区,既使不考虑经济和移民压力,国家也无法承受高峡出平湖的风险和失去战略后备区的后果。
其七,目前的三峡大坝顶端,也就180米水位,如果想达到300→500→750米,这个工程可不是盖的,目前还没这一能力。
其八,四川盆地成为一个超级淡水湖,会极大地改变周边的气候,不可控因素太多,甚至会影响季风区的范围。
小本认为,想将四川盆地变成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理论上成立,但是不现实的。
讨论川蜀大湖,表面上看,是无稽之谈;但是,当世界气候急剧变化,淡水储备成为战略工程时,在四川盆地,应该是中国唯一理想或有条件的地方;到时,四川人从不拉稀摆带,坚决服从国家的利益。。。
这是小本的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理论上是可以将四川盆地变成内陆湖的,历史上四川盆地本身就是一个内陆湖泊的存在。很多人可能认为四川盆地因为形状比较圆,所以更像是一个陨石坑,网络上也充斥着四川盆地是陨石撞击地球的结果,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四川盆地远古时期就就已经形成了,后来地球上发生过几次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四川盆地行成了海洋,再后来地壳运动盆地周边高山隆起,切断了海水与盆地的联系,四川盆地便变成了内湖,后来继续随着地壳运动,四川盆地才逐渐演变成当前这种地貌。
不管从历史上的追溯,还是从当前的地势地貌我们都可以看到,四川盆地在西南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四周高山环绕,无论是盆地北部的河流,还是发源于云南的河流,都汇集到了盆地西南地区的泸州、宜宾,再经过这地区的长江向东经过重庆由巫山缺口流向了宜昌。如果将宜昌的三峡堵住,理论上就将长江出口堵住,那么汇集在四川一带的河流可以不断上涨为湖,再加上西南地区的强降雨量,速度很快。
但是在形成大型湖泊之前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便是用什么堵住三峡,靠目前的三峡大坝吗,堵住了三峡,河水肯定先是由三峡开始上涨,一定高度后才会倒流,三峡大坝的高度是185米,从世界大坝的比较上已经很高了,但与大自然山体比较,显然小巫见大巫。四川盆地南部城市自贡、内江海拔在400米左右,高出三峡大坝两百多米,在湖水高过自贡、内江之前首先要保住三峡大坝。
另外就是重庆东部、南部也有地势比较低的峡谷存在,水往低出走,一旦三峡堵住,江水上涨到一定程度后也会自行寻找出口,蜿蜒曲折总能流出去,除非四川盆地周边的山体铁板一块,除了巫山峡口没有海拔800米以下的峡谷缺口。所以形成湖泊仅是理论,实际上难度很大。
欢迎关注“地里有意思”一起探讨学习。
四川盆地的唯一出口是长江,理论上把出口堵了,四川盆地当然会成为一个内陆湖。那么实际上呢,假如真的把长江口堵了,四川盆地的水真的无法排出,四川盆地会成为一个内陆湖吗?需要多长时间才会成为湖泊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相对的概念,每年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一个地方,假如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往往就山青水秀,植物葱翠,气候宜人;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地方,则往往砾石沙滩,植被稀疏,气候干燥。
地球上似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方不多,而四川盆地就正好是一个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的地方。根据目前比较准确的数据,四川盆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到1300毫米;四川盆地的蒸发量则有多个数据,有说平均蒸发量350到450毫米的,有说陆面蒸发量500到600毫米的,有说水面蒸发量800毫米的,确实不好取舍。我们取个600毫米吧,降水量取最低值1000毫米,这就意味着假如没有出水口的话,每年四川盆地会净增400毫米,即0.4米的水。
目前四川盆地基底盆地分为三块,即盆东岭谷区,海拔300到500米;华蓥山到龙泉山之间的盆中丘陵区,海拔也是300到500米;最高处是成都平原,海拔460到750米。我们就按把最高处完全淹没吧,落差是450米,假如按淹没区域从高到低刚好是一个斜坡来算,需要在盆地表面降水225米,才能将整个四川盆地淹成一个内陆湖。所以需要多长时间就出来了225/0.4米=562.5年。
真的令人吃惊,如果四川盆地的水不外流,仅需562年,理论上就将被淹没成一个16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湖泊!其实也不用太过吃惊,这在世界上还是只能排在第二位,第一大湖是里海,38万平方公里。
当然,这只是一个概略的计算,中间的因素实际还有很多,比如水面占比越来越多之后,蒸发量会越来越大,蓄水的速度就会减慢;水还会渗透到地下,这也增加了蓄水的时间;但盆地周围地区的降水也会蓄积在盆地,这又会减少蓄水时间。所以从多方面来考虑,数百年的时间让盆地变成湖泊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然而这绝不是什么好事,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没有了,公元前2900年就出现三星堆文明的历史没有了,整个西部地区气候发生巨大变化,海量的水蓄积在一起,几乎可以肯定会引发大地震、滑坡、溃堤等严重地质灾害,酿成巨大的灾难。所以脑洞一下可以,真想这样做就有点不厚道了。
不知道题主是出于何以提的这个问题,难倒不知道伟大领袖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吗?不过,但就题主所提的“没有三峡或者把三峡堵住,整个四川是不是会变成大湖”这个问题,还是可以挖掘出一些地理科学知识的。
四川地处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东邻重庆,西衔西藏,南接云南、贵州,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区域总面积达48.6万平方千米,在我国各省区陆域面积中排行老五。
由于四川省内地形地貌相对复杂,五种地貌形态(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一应俱全,全省基本上可分为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四川盆地五大部分,其西部、西北部以及西南部的高山高原不必多说海拔妥妥3千米以上,而东部的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从海拔高度并结合“水往低处流”的特性,想要江水倒灌至西、西北及西南高山高原区几乎不可能,目前既没有这个技术,也是有悖于生态自然发展理念的。
而据官方资料显示,三峡大坝坝顶的海拔高度为185米,正常蓄水位的高度为175米,而三峡垭口的海拔为288米,也就是说如果要想让所谓的湖水水域到达四川东部地区500米海拔高度地区,大坝高度以及蓄水高度至少要分别提升315米和325米,而现在的三峡大坝已经是世界第一的,若再加高315米,那边简直就是宇宙坝了。
不过即使修筑了这样的宇宙坝,所形成的湖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而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淡水湖为北美的五大湖。
远古时候四川盆地是一片汪洋。后来板块挤压喜马拉雅山脉隆起,汪洋就从西部泄出往东流,就有湖南湖北的诸多湖泊和万里长江。题主的问题说对了一部份,原来四川盆地是一片海洋,水应该为咸的、当板块挤压才形成西高东低的盆地地形。而冰川消融就成江河水源。你提的问题不成立,河道已形成江水奔流势不可挡,人们建堤筑坝也是利用自然资源、不会给自己铸造祸端。三峡可通航发电就是明证。
脑子有毛病,四川是盆地地形,内部虽是平原丘陵地形,但也是西北高东南低,是斜平而非水平,到了重庆段时,重庆虽为山地丘陵,但这个地方坐车最直观感受是盆地平原突然下陷入重庆,所以盆地内部还是要高于重庆,再到三峡,地势更低,所以要弄个很高的大坝,那也是脑洞大开,也根本无此必要,想多了!
四川盆地在亿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假如没有三峡大坝,或者把三峡堵住,让三峡的水倒灌进四川盆地,那么四川盆地会变成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吗?
来自成都的地质学专家在江油市的一处悬崖峭壁上发现了远古水文痕迹,证明了亿万年前,四川盆地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得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成了外流盆地,海水褪去,四川盆地就形成了。
假设没有三峡,或者三峡被堵住,在不考虑经济、政治、拆迁等因素下,光从地理的角度出发,现在的四川盆地还具不具备做内陆湖的潜质呢?
根据统计,四川每年的降水量为1000—1300ml,而它的蒸发量才600ml左右,这就说明四川会有大量的地表和地下水。减去蒸发量,四川的水位每年会增长0.4米至0.7米。
三峡作为四川唯一的出水口,如果把它堵住,再结合每年不断增长的水位,那么四川会在500年左右的时间里演变成湖泊。
目前四川盆地主要分为三部分,最低海拔300米,最高海拔750米。假设最高处被完全淹没,落差是450米。淹没区域刚好从高到低是一个斜坡,这样的话盆地表面的降水要达到225米。
如果是每年增加0.4米的水位线,那么225除0.4等于562.5年才能将四川盆地淹没成湖泊。当然,前提是除了蒸发量,不能有一滴水逃之夭夭。
但由于四川的面积有26万平方公里,这样大的湖泊肯定会引起地质灾害的。于是水也会通过地壳运动流向别处;湖泊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水还会通过渗透,流向地底,这样又会加大四川盆地的蓄水难度。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三峡大坝已经被堵上了!但是四川盆地,依然安然无恙,并且不仅没有因为它的修建让四川的水变得多起来,反而更少了。
这是因为大坝将本来要进入四川盆地的冷空气阻挡在外,又使盆地内空气流通不畅。这就导致了临近的四川境内水汽不足,缺乏降雨,而这里的水蒸气又大量蒸发。降水量跟不上蒸发量,与之相邻的四川盆地反而面临着干旱的风险了。
夏季干旱,冬季大雪,对于临近三峡的四川盆地局部地区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夏季的时候,三峡蓄满水后,大量的水汽聚在相邻的四川盆地上空,这片区域的四川盆地却没有降雨的条件。
冬季的时候,西北风被大坝阻挡,停留在这里。冷暖交接,产生大雪,又因为三峡已经储蓄了超多的水汽,为降雪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雪可持续几个月之久。但雪融化了也是会变成水的,这对于四川盆地也算是另类的降水了。
但现实就是面对于这种,在理论上可行,现实生活中无实际意义的无稽之谈是没有价值的。
首先,防洪是三峡工程修建的主要目标,它的修建很好地解决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是国家为了确保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建设的。
其次,三峡是中国能源规划和电力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加快了全国电网联网的步伐,是未来国家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
然后,三峡是长江流域水资源滚动开发的基础,是实现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最后,三峡还是四川境内长江流域蓬勃发展的重要契机,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促进中国西部经济大开发。
三峡的意义不言而喻,它的存在对于东西部发展和减少长江流域的自然灾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假如,那只能是假如,那一定是最大的淡水湖。
不过,自古盘古开天地,盘古已经为地球作了沙盘,山川,大江大河,海洋,草原,各自有各自的位置,就没有假如了。
假如,人类在荒凉的沙漠再多栽一些树,多种植一片片绿化,在水土流失的地方多一些自然灾害治理,在生态环保上多一些投资,那人美生存的条件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个假如,才是百姓所期盼的。
如果这样,四川成为一个大湖,湖水不会经过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不会越过秦岭,只会会越过海拔较低的大巴山,朝湘西方向倾泻而下,到时候整个南中国将会一片汪洋。楼主这问题比较缺德,四川加重庆有一亿人,每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国家做出了多少贡献,居然被楼主拿来假设。你可得罪了不少人了
本文由作者:侠客大岛主 于 2023-03-30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65968706435678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