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儿子大了,不和你沟通,回微信几个字,电话一句话,见面一句话,还不敢说他,怎么办?> 正文

儿子大了,不和你沟通,回微信几个字,电话一句话,见面一句话,还不敢说他,怎么办?

  • 老农赶集老农赶集
  • 2023-05-17
  • 14
  • 共20人回复
博睿迪
「博睿迪 」发表看法
2023-05-23

我们来拆解这个问题,也许就可以找到答案。问题是:儿子大了,不和你沟通了,回微信几个字,电话一句话,见面一句话,你还不敢说他,问怎么办?

我们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这样的:

1.孩子小的时候和家长沟通还可以,现在长大了,你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了,甚至是你认为儿子不和你沟通了。

这里我们要问你一句,孩有问题需要和你沟通的吗?或者是你有问题需要和孩子沟通的吗?

如果孩子有问题需要和你沟通的话,那他一定会沟通的。比如,大学生活费不够了:“爸爸妈妈,没钱了,给点生活费。”

我相信他有问题一定会和你沟通的,如果他不和你沟通的话,说明他没有问题。

剩下的就要问你自己了,你有问题要和孩子沟通吗?如果你有问题的话,那应该是你和孩子沟通才对,孩子怎么会知道你有什么事情呢?孩子总不能没干的,天天问你们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和他沟通的吧。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就会认为这个孩子有毛病了。

所以,你清楚你要什么吗?

2.你说孩子不和你沟通的表现形式是,微信几个字,电话一句话,见面也是一句话。

这里就是你的问题了,沟通是否有效,并不是以说话必须要多少字来定的。而是以信息传递,达成共识来定的。

比如你对孩子说:上学要认真听讲啊!

孩子的回应最多三个字“知道了”就可以了,最少一个字“嗯”也就可以了。因为上课听讲,只是他个人的事情,用不着告诉你怎么落实,怎么实施,对吧。

所以,微信几个字,电话一句话,见面一句话已经可以了。

3.你不敢说他。这里面的问题是你们的心理位置互换了。孩子小的时候,他需要你这个朋友。现在他长大,是你需要他这个朋友了。你不敢说他,是因为,你害怕说了他以后,你会失去这个朋友。

4.你不知道该怎么办?这说明你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很差,你连和孩子的关系都处理不好,那么你当然就没有办法了。

解决办法:无论你怎么把孩子当朋友,他跟你还是有感情的。你只需要用感情去打动他就可以了。你需要的是和孩子好好的交流一下情感,而不是沟通什么事情。你认为呢?

人鱼妈妈
「人鱼妈妈 」发表看法
2023-05-25

父母与子女,不过是一场轮回。

孩子大了,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微信几个字敷衍应付,电话从来只有寥寥数语。这种情况,父母多是伤心:儿是冤孽,女是仇,我把你养这么大,怎么就养个仇人?

很多父母都想不明白这些事,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但回头想想:你是不是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

不得不说,这场轮回深深伤害了做父母的,但为人子女的其实也会在下一个轮回里伤害自己。

怎样破解?

给你支三招:

第一、别把“我是你妈/爸”太当回事儿。

我们中国有很多当父母的,特别把“我是你妈/爸”挂在嘴边,动不动就是“我是你妈/爸,你怎么可以这样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养你这么大,我容易吗我?你就这样对我的?”“小兔崽子,有本事你别回这个家”......时刻提醒孩子你得记着是我把你养大的,你得对我感恩戴德,孩子脸色稍微难看些,“恩人”的小心脏就受不了了。换位思考下:哪个孩子愿意每天承受这么大的道德压力生活?

第二、别把孩子太当回事儿。

也有很多父母,对孩子付出很多,一天24小时,几乎20个小时都在围着孩子转,连睡觉都要去孩子房间好几回,看看是不是被子没有盖好。尤其是一些当妈的,辛辛苦苦十几年,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也把自己熬成了黄脸婆,除了去菜市场讨价还价、做一桌好吃的,似乎完全与社会脱节了,孩子的话题自己一点也插不上话,孩子遇到什么问题,父母也给不出合适的解决办法,慢慢地,孩子也不想跟父母说什么了。

孩子大了后,会有自己的生活圈,做父母的也不要生活里除了孩子一无所有。如果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当有一天孩子远走高飞后,做父母的会非常失落,做子女的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第三、好好孝敬你自己的父母。

不如把对孩子的目光转移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孩子慢慢长大了,不需要你了,但是你年迈的父母还需要,孩子上高中、读大学了,不如把年纪大的父母接到身边住吧,父母大了,更需要你的照顾。而你的孩子,看着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的,耳濡目染中也会慢慢学着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你们。

父母子女,不过是一场相遇。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在彼此人生的起点和终点相扶相依,别的阶段,就各自安好吧!

国锦红
「国锦红 」发表看法
2023-05-26

题主说的这个问题 ,是现在这些80, 90后孩子的通病 ,我的观点 家长保持沉默是对的 。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些孩子从小所处的环境和我们小时候生活环境 不同 ,因此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更新观念 。

我家儿子 典型的这一款 ,我记得还在上初中的时候 ,他和我叙述某一件事的时候 ,他开口先说; 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 ,当时我真的很生气 ,你的语气不是法官在审犯人吗 。

后来长大 上大学 离开家 ,再到后来在外地工作 ,电话少之又少 ,有一次我老公气呼呼的跟我说 ,我辛辛苦苦的编了半天的短信 ,儿子那边秒回一个字”好”。

其实我认为这都不是事,不说就不说 少说就少说 ,只要他过的好就行 ,不说话 也不代表他忘了父母 ,给他点时间 ,等他自己做了父亲 ,让他慢慢体会 父母多么不容易 [祈祷][玫瑰]

幼儿园最乖乖
「幼儿园最乖乖 」发表看法
2023-05-20

谢邀!

我虽然不知道你儿子多大,但我自己是97年的,我觉得我特别能理解你的感受,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回答一下这个话题,因为在我妈面前我觉得说有些话太矫情了,说不出口!

我家是杭州的,我在成都的大学,很多时候父母给我发个消息我也看到了,但经常会过会才回,但我回了以后基本我爸妈会秒回。很多时候我们也能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就像很多时候,我给我女朋友发消息,她几个小时不回,我就会生气,就觉得现在大家都是手机不离手的人了,回个消息都没时间?我爸妈会担心,但不会冲我发脾气!而我们之所以会这么肆无忌惮不回消息,是因为我们确定父母不会离开,父母一直爱我们,而女朋友却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

我觉得我自己已经长大很多了,上了大学以后,经常主动跟我爸妈视频,我自己出现您儿子那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是在高中,现在想想真的很不懂事,基本回家就是回房间玩电脑,我妈多说几句都嫌得烦!我在这里打字,不是为了给您提供什么解决的方法,我只是想到了我自己,就觉得有很多话想说!说不爱父母吧?肯定不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对爸妈态度很差,我们可能会顶嘴,但如果有别人欺负你,我们肯定第一个不同意,我也相信,如果别人在背后说您坏话,你儿子肯定替你鸣不平!

我相信你儿子一定只是这段时间会有一些叛逆心理的存在,在没出去读大学之前我也嫌我爸妈管的多,什么事都要过问,现在出来了反而会有些想家!所以您也不用特别在意,我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这段时间如果我也希望您能尽量自己找点事做,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给孩子也要一点空间!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不能太失望,哈哈哈!

提到了找点事做,我觉得确实不错,读了大学以后我看到我爸妈,我也更希望他们能多锻炼身体,所以您如果把自己变得独立,变得优秀,我相信你儿子自然会对你态度变好的,而不是一天到晚粘着他,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变好,让他觉得在你身上有他可以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会吸引到他,哈哈感觉在教您谈恋爱啦!其实我觉得还是换汤不换药,如果您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就知道问,在干嘛?吃饭了吗?谁都会觉得烦!

我爸妈一直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记性差了,也不想主动去看书去学习了。这里您也可以吸取一些教训,任何时候学习都是不晚的,您可以去看一些烹饪的,礼仪的等等书籍,要多和孩子有一些共同语言,如果你一天到晚跟他讨论好好学习好好学习,自己就去看看电视,出去和几个阿姨说长道短,我相信您儿子在你身上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动力,看不到榜样,自然对你也没那么崇敬的心了,所以不想和你交流也是正常,所以要好好成长您自己!

最后,还是推荐您暂时别太去干涉孩子的生活,给他一点自由的空间!鸟迟早会归林的,您要是觉得无聊,可以找我聊天,我也会帮您分析孩子的行为,从来更好的缓解你们的关系!

可以关注我,私信我!欢迎打扰!

白雪浮沉
「白雪浮沉 」发表看法
2023-05-22

我儿子在985大学读大一,再开学就是大二了。大一上学期,孩子没给我打过一个电话。除了一些必要的事情在微信里和我商量以外,我想多聊两句,很少回复。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很陌生。为此,我特别焦虑。孩子虽然考了很好大学,但却不懂得感恩父母,我觉得特别丢脸。

大一新生报到时,我和老公把孩子送到学校。疫情原因,我们进不去学校。因为担心孩子有其他事情,我们又在学校附近旅馆待了一天。

等我们想走的时候,又去校门口徘徊好长时间。给孩子发微信说,我们要回家了,孩子只给我们一个再见的表情。我和老公都希望孩子能出校门,见我们一面。但是孩子明明知道我们在校门口,也没出来。回家途中,我偷偷哭了。觉得儿子很不懂事,心里非常难过。

大一上学期,我整个人都很憔悴焦虑。担心孩子,想念孩子。孩子从小到大,都在身边,从未一个人独立生活。各种担忧牵挂掺杂在一起,我好像掉了魂儿。什么事情都不想干,脑海里全是儿子。

每天都盼望儿子,能在微信里给我们说一句话。哪怕一个表情,都会让我反复看十几遍。我从来不敢主动联系儿子,生怕自己打扰到他。

每个月给孩子生活费日子,是我最期待的。儿子会回复一个收到,或者给一个笑脸。趁机我多问孩子几句,学校生活还有学习事情。能看出孩子很敷衍,很抗拒。但是问10句,回复1句我就很满足了。

为了多和孩子联系,我把一个月一给的生活费,变成每周一给。这样每个礼拜,我都有理由和孩子说几句话。

孩子很少说自己在学校的情况,一次我问多了,他回复到:人在江湖飘,报喜不报忧!这句话让我心疼了好久。不是儿子不愿意和我们交流,是他大一上学期各方面压力较大,怕我们担心,不想多说。

大一下学期,孩子更加努力。985重点大学内卷竞争更加激烈,他几乎天天晚上12点以后才能睡觉。我们的交流并没有什么改善,但是我的心态却一下子放平了。

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他只是依靠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想起自己青春期那段时间,也是很抵触和父母交流。我好像理解了孩子,并不因此埋怨他。

孩子大了,为什么不愿意和大人交流沟通呢?

1.大人的关注点和孩子不一样,孩子觉得有代沟。社会不断发展,大人思维还固定在从前。孩子说得大人听不懂,大人说得孩子不感兴趣。

2.大人开口除了问学习以为,好像没有别的话题,而学习恰恰是孩子最反感的。

3.大人愿意用过来人口吻,教训孩子。而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比大人懂得还多。彼此之间话不投机半句多,孩子不愿意向大人敞开心扉。

4.大人自身知识匮乏,已经无法给孩子提供实质性帮助。孩子遇到困难,大人根本解决不了。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

5.孩子很懂事,报喜不报忧。一般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宁肯把困难自己默默承受,也不想告诉父母,让他们担忧牵挂。

那么,孩子大了,我们如何对待孩子不愿意和我们交流这件事情呢?

1.充分理解尊重孩子。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如果他愿意说,就好好听。放下身段,做孩子朋友,真正走进孩子内心。

2.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活到老学到老。为了和孩子有共同话题,要跟上时代脉搏。学习新东西,更新新思想。不能古板到底,不学无术。学习永无止境,做孩子一生的榜样。

3.孩子大了,把选择权利交给孩子。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弱者,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平等对话,比居高临下好很多。

4.找一个自己热爱的兴趣,转移注意力。孩子终究要离开我们,独自生活。自己有兴趣,不给孩子拖精神上后腿。有事情可做,就不会觉得孩子不爱和我们交流,有什么难过。

写在最后: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所以,不要过于难过。家家都是一样的,并不是我们自己孩子这样。放平心态,过好自己的生活。只要孩子过得好,品质不坏,将来生活的幸福,足矣!

君鱼的冰
「君鱼的冰 」发表看法
2023-05-19

我儿子今年21岁,读大二。人长大了翅膀也硬了,越来越叛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儿大不由爷”。

去年我正月初九出门去安微,一直到腊月十八回家,中间只回了两次家。不凑巧,没有赶上儿子学校放假的时间回家,这样我们爷俩就有近一整年的时间没见面了。

一年间他没有给我打过一个电话,也可能是做父母的都下贱,都是我给他打电话。问他学习怎么样,吃得习不习惯。一开始他也直白地敷衍我几句,后来都懒得敷衍你了,我打电话过去一句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就直接来一句:“我知道了,有事吗?没事我挂了!”听到他这么说我就来气了,就骂他两句,没等你骂完那边电话就挂了!气得我当时想摔电话,但是你看不见也抓不着他,只能干生气没办法!

一年时间,他只给我发过三个微信,加在一起不超20个字。

第一个:“老爸,该发钱了”。我把钱转账给他,他收了钱以后回:“收到”(他每月1500块钱的生活费,每月由我负责转账给他,有时工作忙可能会忘了。)

第二个:“没饭钱了”这次连“老爸”也省略了。可能是记仇了,前几天打电话时骂了他几句。这次给他生活费的事我没忘,到日子以后,我故意拖了他几天。想让他知道一下,到底是你嘴硬还是饭硬。这次接收了转账以后,连“收到”这两个字也没有了,气得我又骂了他几句。我想要不是我能管着他肚子,他都敢把我微信拉黑。

第三个:“老爸,生日快乐”。在我生日当天第一次收到了他的这个信息,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顿时有一股暖流从心中升起传遍全身。儿子还能记得我的生日!

有时跟老婆说:“要不是每月要想着给他转生活费,真忘了自已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儿子。”老婆说:“你儿子不是还记得你的生日吗?”

唉!现在这孩子真是叫人又气又爱。

天外飞仙苏茜
「天外飞仙苏茜 」发表看法
2023-05-19

我家也是儿子,现在是研一。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和儿子的相处之道:

首先,和儿子很好的交流,不是从大了开始,而应该从在肚子里就开始了。怀孕的时候,你有没有尝试着像傻子一样,天天没事摸着肚子和他说话? 我在怀儿子6个月开始,就开着克莱德曼的音乐,自己戴一个耳机,另一耳机放肚子上。不知有没有效果,不过等孩子出生后,我试着放这些音乐,哭闹的孩子大多时候是会安静下来的。

其次,带孩子旅游。我觉得,儿子随着年龄长大,他就会一天天独立,也尝试着独立。但旅行的时候,他会比平时在家更信赖于你,话也最多。我基本是个个假期都带孩子旅游,坚持到高三都不会因为高考而暂停。旅游不是傻玩,而是增加见识和知识的事。比如,去西安,看的不止是风景,而是学习历史文化,看的不是"长恨歌"演出,而是展开历史和情感的探讨。。。这时话题会很多啊!

还有,孩子的同学尤其是好朋友要时常邀请到家里吃饭,或者约好儿子要好的同学和家长,几家一起出游。孩子们自己玩,家长们也可以一起交流,这样孩子很开心,话题也很多。这些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做,因为慢慢长大的孩子也许不想谈自己的小秘密,但你问学校的事和同学的事,他就很乐意讲。同学来家吃饭,就会暴露儿子的小秘密,这时提问,就不会尴尬,而且很开心中就获取到信息,再跟儿子谈论,他就很乐意说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发表意见很关键,如果你胡乱评论,会导致他闭嘴。尊重他和他的同学及他的交友权利,千万别说"某某某成绩不好,别来往"之类的话,也许一些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是你孩子的好朋友呢?我妈就说过类似的话,被我及时制止她继续说了,因为我看到的是,我们很努力让孩子玩的滑板和骑的自行车,都是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教会的,孩子们各自有优点,各自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千万不用用自己的标准去指导孩子的交友、做事和做人,留个底线就好。

总之,自己也是头一回当孩子的妈妈,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呗。我的总结是: 运气好,撞上个好儿子; 还有就是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比他早起半小时,晚睡半小时,生活上保证是个24孝妈妈,以确保孩子身心健康; 其它方面,相信自己的孩子,留底线,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学习和锻炼,让他做最真实的快乐的自己! 现在除了有事,平时基本保持一周与儿子通一次电话,每次1小时左右,相互汇报,哈哈????

介尼
「介尼 」发表看法
2023-05-21

儿子大了,不和你沟通,这是因为:

从小到大,你们没有养成沟通习惯。你要的是父母尊严,他给的是畏缩害怕。从小不沟通,大了是不会沟通的。

孩孑觉得能够自已解决的问题,没必要向父母汇报。儿子大了,觉得自己应该独立了,尽量不给父母添烦恼,尽力由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孩子觉得没有必要向父母诉说生活中的事,觉得即使说了,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要解决孩子不愿沟通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第一,从小与孩子多沟通,增强感情,减小带沟,缩小距离,使孩子大了遇到问题首先想与你沟通。第二,给孩孑温暖,让孩子的心中时时有父母,分分不忘家。第三,在孩孑面前处事干练,解决问题果断,树立威信,使孩子遇到问题,感到要解决问题非你莫属。

扫云
「扫云 」发表看法
2023-05-27

儿子大了,有他的空间和朋友。这就是所谓的代沟。你的角度是欣赏他,儿子长大,有你的骄傲和成就。投其所好,逐渐和他成为朋友,实现民主型家庭,把他放在平等地位,不是让他去做什么,而是让他选择什么。任何事情的处理,都要给儿子留空间,让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但是,依旧在你控制的范围,让他感觉到你的爱,感觉到,你的出发点都是为他好。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都很敏感,你需要洞察他的心思,也就是说,在儿子身上必须用心,而不是简单的“管理”。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让他缺少自我。他需要认可,需要被肯定的眼神夸赞。

你需要把他当做孩子去鼓励,又要把他当做知音去征求他的意见,久而久之,他感觉到自己在你心目中的存在感,他就会和你沟通,遇事和你商量。

你的问题明显表露出,与儿子之间隔着一道墙,你要试图把这道“墙”拆除,才能达到彼此之间心无芥蒂,像朋友一样相互沟通。

花无语
「花无语 」发表看法
2023-05-25

儿子是我拿命换来的,那揪心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七零后的我正赶上计划生育最严格时期,为了不让一个生命陨落,二胎儿子我就开始了类似逃亡的生活。

从母亲家里被赶出来逃到姑姑家,被赶出来在旅店住没多久,又逃到小叔子做生意的河南。在临近生产的时候突然联系不上之前说好的妇科医生。

婆婆一家吓坏了,孩子爸也不在身边,肚子痛的已经走不动路,生死关头,我自己不得不冷静下来。我是学医的,懂得基础知识,马上叫小叔子他们准备酒精等消毒用品。我只有自己来接生了……

生完儿子处理好,在鬼门关走出来之后,因为各种惊吓,我就虚脱了……好在活过来了!

所以我很珍惜这个孩子,小时候粘人无话不谈。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性格开始变得烦躁,不愿和大人多说话。有时候你多说他几句就会顶嘴,很不耐烦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叛逆期吧。

生活上就是没钱的时候找你开口,对走亲戚串门的事情也变得冷淡起来。只有见到同学的时候能看到开心的笑容。

我意识到自己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也总是以为他好的理念来要求他,让孩子觉得我们总是希望他活成我们期望的样子,而不是他自己喜欢的样子,所以才让他变得有些压抑和排斥。

后来我改变方法,不再一味的要改变他。把他当成朋友一样,来征询他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再以说教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意见。

孩子不愿走亲戚,不妨说是长辈想他了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感。在意见不合的时候,不妨问问他的想法,如果合适可以优先接纳。不合适的话我们摆出利弊来引导他来选择。

孩子上高中了,本来他的理科学得好,据说和他一起玩的好的同学报了文科,他也自作主张改了文科。口口声声让我们不要管他。没办法改变,我只有接受了。

后来考上他自己喜欢的医学院,我开始做工作让他报考研究生,他说读书太累了不想在继续了。我给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多如牛毛,毕业后你又不是名牌大学,拿什么去竞争。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刚毕业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如果继续读研你的起点就会比较高。后来终于接受了我的观点。

所以,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一样的个性特征。小时候他们是依赖父母的,几乎都是父母做主。

初中的时候基本上形成了自己懵懂的个性,他们不再时时需要父母,甚至讨厌父母管的太多,不想让大人知道自己太多的事情。这就是叛逆期,这时候的孩子最头疼,我们要小心翼翼的呵护他们的自尊。大人越是高高在上孩子会越对着干,所以只有和他交朋友才会慢慢改变。

高中的孩子基本懂事起来,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小目标,不妨在鼓励的同时给点压力,为他们走上人生另一个目标而努力。

大学的孩子基本接近于社会,除了给钱以外,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学校生活。孩子远离身边,除了给钱还要给心灵的温暖!

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性格,我说的不一定好,希望给点参考。

强歌1122
「强歌1122 」发表看法
2023-05-27

我这样看,他好好的平平安安不招灾不惹祸就行呗,现在的年轻人你总和他们掺掺啥呀,有几个听老人的?你说啥人家还不爱听你还生气,就别总拿那老观念去要求孩子了,也别总往前凑合,你爱来不来。也别觉得自己是老人,说得着骂的着,少惹闲气保重身体最主要。气出病来谁也替不了你。老话"翅膀硬了"不无道理。没法办!你要总用钱供着他行,也和你知声了,最起码微信能多写几个字"爸妈下午我用两万给我预备好"。要不你想让他改变态度不大可能,也别自己生闷气了,该吃吃该喝喝烦事别往心里搁,少一分烦恼多一分快乐,多一分快乐就多一分健康 。

顺其自然286163016
「顺其自然286163016 」发表看法
2023-05-18

儿子大了,不和你沟通,回微信几个字,电话一句话,见面一句话,还不敢说他,怎么办?

孩子大了,要有自已的空间。有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太大,不是不与父母沟通,而是沟通的模式变的简单化了。微信几个字,电话一句话,简单扼要,能说明问题就行。同时与父母联系的不是那么勤,不愿说那些复杂的无用的事。父母总觉得儿子大了,翅膀硬了,厌烦起父母的唠叨。其实这个想法是偏见的。

孩子长大了,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父母就放手,不管是多余的,人家也烦。父母必竟老了,话语思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你想的还是老匡匡的东西,年轻人思维你永远理解不了。所以尽量少管闲事,少莫听。这样既省心又不惹气。

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上学,还是谈女朋友,都会遇到烦心事。而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想自已独立解决问题,我们有必要刨根问底吗?只要本质不坏,根正苗红,不惹事端,作为大人操那些闲心干嘛?

尽量不要打扰孩子的生活,孩子长大了。出去读书或工作一直在成长,咱做父母的也不能原地踏步。也要活到老,学到老,紧跟时代,尽量晚一些与社会脱轨。现在真正的时间,理应享受自已的工作和生活。不要把一切心意总放在孩子身上,让他们自已飞,不要总拉着这个风筝线。要逐惭放下一直牵挂儿女的心......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实每个孩子都很爱父母的,只要用行动感化他就可以了。他跟父母是有感情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我儿子大一时也不怎联系我们,不和大人沟通。除非没钱了,才发个微信。而在大四的时候,偶尔给家发几张照片,每个周末与父母视频,每次回来都不愿意走。也愿我们没事多锻炼,不要太辛苦了。从此看来,男孩懂事懂的晚一些。

虽是自已的孩子,但作为父母也要凡事给孩子留有余地,给孩子关爱和必要的尊重。这样才会培养孩子与父母亲和的局面。

父母要放下许多牵挂,做好自已。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就放心。不要想那么多,孩子大了,想法和生活方式都会与我们有差异的。只要我们做父母的平衡好自已的心态不要过多的干预,没必要给自已增加很多负担。

陪父母说说话也是一种孝顺,很多父母只想和孩子多说说话也解思念之情。并不是要融入他的圈子里,但不好的习惯需要矫正而不是助长。不然还以为这是正常现象,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长此以往,对待父母我行我素,不管不顾,习惯成自然。而父母要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做人也难,经常有心思。让他们自己去闯闯,顺其自然放心好了,让他们在社会上碰碰,摔倒爬起来,锻炼坚强的意志,不断成长。

一般来说,孩子大了,和父母沟通少了是正常的。因为随着孩子逐惭长大,他的思想和经历越来越丰富,和父母的共同话题就少了。有的时候,他们经历的我们都没有经历过,代勾就越来越深。所以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我建议:父母不要伤心失落,这是孩子的成长过程,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作为家长,也不要总去打扰孩子。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年轻人压力很大。给他们一个学习,工作与社交的空间。

如果孩子十几岁也不爱和家长沟通,那么家长需要多了解孩子,看看哪里出了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避免孩子学坏。如果想和孩子多沟通互动,家长本身也需要改变,多学习。适当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以朋友的口气交流,孩孑更愿意接受。久而久之,他就会和你说出他的想法。这样交流既能帮他,同时,孩子也没有压力。形成这样的氛围,沟通就顺畅了。

农妇赶潮
「农妇赶潮 」发表看法
2023-05-22

儿子大了,不和你沟通,微信一句话,电话一句话,你还不能说他。如果遇到这样的儿子,做父母的要警醒,如果你的儿子业己成家立业了,属要你帮的时候去帮一下,平时最好各住各的,不要过份去彰显你把他养大不容易之类的话,他难道不明白?属要你在耳边提醒?过得来来往多一点,过不来各过各的。

有些父母想想养儿的辛苦过程和自已为他所付出的一切,而他成家后对自己冷漠的态度,心一阵阵的纠结,发冷,发寒,过不了这个坎,但有什么办法呢?人家过得好好的,你也不愿意因为你的不平而去影响人家的正常生活吧。

是孝顺的儿子不属要你说什么,他心里会有你的,不孝顺的儿子你哭着喊着也无济于是。还不如过好自己,提升自己,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原著
「原著 」发表看法
2023-05-26

唉,如今的孩子都怎么了,拒父母千里之外,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都让父母费尽心思的去揣摩,陪着笑脸还嫌你烦。

在学校上学除了要钱,基本不联系,就是你找他,回个信息也是几个小时以后或隔天以后了。

放假回来,不是睡懒觉,就是玩手机,你和他说话,要么不理你,要么嫌你啰嗦直接怼你几句。

如今上班了,更是难交流,早上走,大半夜回来,过个生日也不在家和父母过,过年去朋友家拜年,他不参加,看着他与日俱增的年龄,问他交女朋友的事,一肚子火向你发:催催催,就知道催,再催我就打一辈子光棍。你说,这混蛋孩子,好像结婚是为父母结的一样。

更有甚者几天不见人影,当你问起时,说是去外地好几天了,你说可恨不可恨。有时,真怀疑这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家的。

真想狠狠心不管不问了,可没几天又控制不住开始操心,忍不住叨叨他几句,他耿着脖子拿起衣服走人了,把老娘晾在干滩上,愣是气的半天没缓过气来。

算了,算了,爱咋地咋地吧,混球孩子,有本事一辈子别回来。

唉,儿大不由娘啊!

摆渡姐姐
「摆渡姐姐 」发表看法
2023-05-18

儿子大了,不和你沟通,回微信几个字,电话一句话,见面一句话,还不敢说他。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我建议,既然不敢说,那就什么都别说。

造成现在这种局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

一、从小到大,一路成长,你们没有给他提供很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从小到大,也许你们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

2、从小到大,也许你们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过于严厉、苛刻,没有鼓励和表扬,只有责骂和打击,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长期下来,孩子就形成一种冷漠的心态。

3、从小到大,也许你们对孩子完全放养,不管不问,导致孩子视父母如同路人,没有了沟通欲望。

二、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也许做父母的你们当中,就有人属于这种性格:无论和子女还是父母,均缺少沟通。

当孩子小的时候,你不和孩子交流沟通,那么,孩子从你身上学不到沟通方法。长大后,他就是想和你们沟通,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即使他想表达爱,但是,他却不会表达。因为父母自己都不会表达,更没有教会孩子怎样表达。

三、由于工作节奏太快,儿子已经习惯于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

如果真是这样,做父母的就应该多理解,多包容。

不要整天纠结于儿子对自己的态度,甚至没完没了打扰孩子,非要弄个水落石出。

这样的父母只会让孩子生厌,恨不能离父母越远越好。

人们常说:

孩子有出息,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父母身体健康,把自己晚年生活过好,也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我们做父母的:

一定要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凡事多为孩子着想,不去计较孩子对自己的回报。

孩子无论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做父母的都要欣然接受。

尽管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我相信,他们的内心都是爱父母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峄县西门里老李
「峄县西门里老李 」发表看法
2023-05-27

谢“悟空问答”邀

儿子大了,有自已的主见和思想了,两代人不是一个层次、眼光扫不一堆去了,所以不喜欢和父母沟通交流了,很好很正常,自古如此。(笑)

而如今还有一个最大的天敌,或者说是“情人”,那就是手机,哪个年轻人不是一有空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两眼只盯手机?人家和手机聊得热火朝天,连老婆孩都放一边,更何况这垂垂老矣、净说不让人喜、听着就烦之话的父母?

我家孩子也是如此。有时咱想和他们啦两句,可你说了好几句,人家“嗯嗯嗯”的既不抬头、也不瞅你,你还有心情好意思再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这沟通本应该是双向的,可你沟过去了,人家却不流过来,岂不让人很没趣?

题主还说“不敢”说他。其实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是嘴上抹石灰一说了也白说的事!

所以题主不要觉得自家儿子各色,事实上大多如此、见怪不怪。

所以还是“凉拌”吧,想啦呱那就两个老同志或各找老哥们儿、老姐妹啦去吧。

这给谁啦不是啦呢?

果子的阁楼花园
「果子的阁楼花园 」发表看法
2023-05-21

我和儿子的交流已经到达了大神的级别,那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根本不需要多说一个字,多费一句口舌,可能是我太懂他了,以至于他和我交流越来越少。

我儿子学习成绩不咋样,在当地读大学。自从上大学后,我发现他越来越少的给我打电话,发微信。基本上只在一种情况下才会想起我,那就是缺钱了。只要他在微信上叫一声妈,我看到后立马给他转钱,都是100、200的,我从来不多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他想起我的频率会更高些。即使我当时看不到微信,他也不着急。

和儿子交流少,我感觉正常,我们在他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

孩子大了,他就会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兴趣爱好,不可能还是小时候一样处处依赖父母。孩子的长大就是一个渐渐远离父母的过程,没有什么可担心和失落的。

只要知道孩子是健康成长的,交流少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是交流少,一般来说也只是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说了,孩子终究是会有独立的生活的,做父母的要逐渐习惯才对。

深秋曲豆
「深秋曲豆 」发表看法
2023-05-20

儿子大了,不和你沟通,你发微信给他,他就回几个字,你给他打电话,他就有一句没一句地应付着你,就算是见了面,也没几句话可以说。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多家长、很多父母亲都会面对的现实。

个人觉得,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应该是属于孩子叛逆期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孩子过了叛逆期以后,仍然表现岀来的跟父母亲情感、情绪抵触甚至对立的一种状态。

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确实都是不怎么敢去说自己的孩子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你越说他越逆反,你越说他越不理你,你再说他可能哪天微信不回、电话不接,甚至连人都不见了。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并不会是一下子形成的,往往是在过去十年、八年时间里慢慢形成的。自然,想一下子改变过来,也不太可能、不太现实,要通过时间,慢慢地去消化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所以,咱们做父母的,应该更多地去关心、关爱自己的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父母亲还是疼爱自己、关心自己的。

假以时日,等到孩子们自己也做了父母、有了孩子之后,他们肯定会慢慢地理解父母对她的心意的,也会慢慢地改变自己的对立状态的。

袁振兴
「袁振兴 」发表看法
2023-05-27

我个人觉得有几点建议:

1、家长转换角色和心态

孩子长大后,会有一个明显的现象:不再把家长当做依靠。从心理的角度看,他们长大了,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听从家长的意见;家长长期的教育、吓唬(比如不要拿陌生人给的东西),从来没有应验过,家长在他们心中的“权威”下降;从处理问题的角度,遇到什么事情,会向同龄的同学、朋友征求意见,因为他们的经历大致相同、语言基本相通、观念基本相同,和家长则基本不同。孩子变了,家长也要改变。也许家长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孩子把自己当大人,父母也要给孩子大人般的尊重,有了“平等”的感觉之后,他才愿意和你沟通。如果家长这个时候再把父母的那一套拿来“对付”孩子,得来的效果往往是逆反的回应(比如:嗯、行了,我知道了这些)。越是说教,孩子越不耐烦。你把他当成朋友、同事一样对待,反而效果比较好。

2、孩子的关注点和心理

孩子大了之后,他的生活环境开始从家庭、学校往外“扩张”。时间精力分散到朋友、爱好上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个时候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向往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兴趣,向往和朋友一起玩的机会,向往和朋友倾诉自己的经历、心事......特别是男孩,他们的精力旺盛,更向往走出固有的生活

家长的询问、说教都是打扰、阻止。在他们眼里,父母不认同他们、不理解他们、不支持他们,他们在家长这里得不到朋友间的尊重、乐趣,才会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大多数家长都放不下自己固有的想法和判断,去听、去体会孩子的想法;哪怕是好心的关心,他们也都敷衍两句,算作回应。

3、共同点是沟通的桥梁

家长的身份、说教、要求,在孩子眼里都是“暴力”的,因为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家长们都想让孩子理解自己,有多少家长为了了解孩子,认真地观察过他们?孩子最大的爱好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喜欢这个爱好?孩子喜欢这个爱好可以得到什么?家长希望孩子理解,希望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设想去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生活;可是反过来,家长们为了孩子也改变了很多,唯独没有和孩子建立共同的爱好。在没有共同喜好、目标的基础上谈沟通,这确实很难。

一般都喜欢运动,喜欢到户外去,家长们不妨带着孩子去钓鱼、去爬山、去运动。特别是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心理能力,可以促使孩子更坚强、更自信、更有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提高他的沟通能力。

和孩子沟通的主要障碍,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对文字意义诠释的差别。什么字代表什么事物,其实是一个特定群体决定的结果。

梦里梦外都是梦一场
「梦里梦外都是梦一场 」发表看法
2023-05-18

【做好自己,多沟通多关心下,主动些】

其实这个做父亲的困惑估计也是大部分父亲的困惑,孩子大了,再也不像小时候那么需要自己或者叫粘着自己了,会感觉很失落!

【我们曾经也是这样】

只要换位想想,你当初长大了是不是也是这样,对男人来说,长大了都有自己的主见,慢慢的能力也上来了,再也不需要躲在父亲的庇护下生活了。

而且现实生活的压力也让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跟父母有过多的交流,加上两代人思想观念的不同,社会经历的不同,共同的话题就很少。

【男人表达爱的方式更深沉】

男人在亲情方面表达方式更含蓄,更深沉,更多的是藏于心中,表于行动中。

没有太多的语言表示,有的也是简单的寥寥几句,简单粗暴!

【从小分离的生活,带来陌生感】

还有很多父子之间,从小就是分离的,父亲更多的只是一个名词和金钱的概念,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失的太多,父子之间没有太多的感情基础。

因此,在他们的心中,父亲很多的是和物质或者金钱挂钩,现在他们成年了,可以自己生存了,也就跟父亲没有太多的挂钩!

【所以,缺失的就要去弥补,简单粗暴的就要温柔】

所以,要想找回父子之间那种温馨的亲情,就要看是哪方面的原因。

如果是从小就缺乏沟通,那么就要慢慢的多加强联系,把以前缺少的关心和爱,现在也一样可以慢慢补齐,感情自然而然就会回来的。

如果是因为沟通方式的问题,那么就要改正,他成年了。已经不再是那个跟在你屁股后面的小屁孩了,需要把他当成一个朋友,一个成年人来对待和交往!

【父子关系,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再恶劣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变美好的!】

——

感谢朋友们的阅读,相遇即是缘,如果认可。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支持,谢谢!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