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高射机枪打到人的身上会怎么样?其实答案就俩字——碎了,这个答案一点都不夸张。
这么说吧,高射机枪的子弹就蹭一下身体,也不用太严重,子弹就挨到皮肤过那么一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这一块皮肤下的肌肉都能被这颗子弹从身体上给带出去。
就这块皮肤伤好了之后,外表看起来就像是蜡融化之后的样子,和严重烫伤一点区别都没有。
真没夸张,因为有幸看过一位老兵这样的伤口,相当吃惊,之前就没想到高射机枪的子弹会有如此的威力。
后来说起这件事,还也有人说,其实像这种伤口,根本就不是高射机枪子弹蹭出来的,而是高射机枪子弹打过来,身体挨得太近,是子弹在高速飞行中形成的气流给蹭出来的。
这个说法,感觉有点夸张。
说实在话,这个真没法回答到底是气流蹭的,还是子弹皮蹭的。
总之是能感觉出高射机枪的子弹,真不是开玩笑的,威力大的可以。
据说,一挺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对着一栋砖石结构的房屋进行射击的话,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这房子直接给拆了。
当然了,这些说法,很多人没见过,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高射机枪的威力。
比如非常有名的美国电影《第一滴血》,在它的第四部中,就有一个镜头,兰博使用一挺带着挡板的高射机枪,一个人和一个步兵团对着干。
虽然这有点夸张,但镜头中,对手被高射机枪击中后的样子,是真实地体现了高射机枪的威力。
而这挺被兰博使用的高射机枪的口径,也仅仅是12.7毫米而已。
这样的镜头其实在好莱坞的电影里有很多,比如在《拯救大兵瑞恩》的电影里也有。
当时一些美国空降士兵,已经控制了一台虎式坦克,正在尝试着将这辆重型坦克炸毁。
没想到这一幕,被一旁的德军看到了,于是这些德军就使用手里的二十毫米防空炮,进行了平射,对着那些准备炸毁坦克的美国空降兵实施了偷袭。
也就短短的几秒钟,坦克周围就升腾起一团团的血雾,七八个美国空降兵不是被打死,就是断手断脚的。
这个场景后来斯皮尔伯格也有说过,这不是凭空想象的,他们是做了大量的研究,对武器做了测试,在模型上取得数据之后,才展现在了电影里。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会说,你这是防空炮,题主说的高射机枪,不一样?
其实也差不多,规定二十毫米以上的口径为炮,《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就是二十毫米,说到底这这二十毫米的防空炮,其实就是放大口径的机关枪而已,子弹粗了一点。
再说一个例子。
巴雷特狙击枪,这种是一种厚重感十足,个大体沉的狙击枪。它的口径恰好就是12.7毫米,和高射机枪最小口径是一致的。
曾经网络上,就有一个视频,一名巴雷特狙击手从瞄准镜里看到了,一个在一千四百米距离,拿着火箭筒,往水塔上爬的伊拉克士兵。
当时狙击手就打了一颗子弹,子弹过去之后,伊拉克士兵的上半截身体就直接掉了下来。
这还是一发子弹的威力而已。
还有记录,用巴雷特狙击枪,在一千六百米的距离上,朝着躲在砖石结构围墙里的人员开枪,仅仅一枪就在围墙上开了一个洞,子弹穿过洞,形成的碎片直接将藏在围墙后边的三个武装人员击杀。
所以12.7毫米口径的武器,不说什么弹药,威力绝对上的去,基本上身体挨上这种发射出去的子弹,死亡的概率是极大的,就算是活下来大概率也是缺胳膊少腿了
而仅仅被撕下一块肉的,哪简直是太幸运了。
其实不仅是高射机枪,就算是比高射机枪威力弱一点的重机枪,扫到人体,结果也是一样,直接就会被拦腰打断。
至于有些影视剧表现出来,被重机枪扫了一下,胳膊就穿个洞,找个镊子或者刀子挖出来之后,啥事没有,依然能冲锋陷阵。
这剧情说实话,有点过了,重机枪真要是扫到胳膊,直接就会断了的,胳膊就不存在挖子弹一说的。
好了,题主的问题算是回答完毕了,接下来说说机枪在战场上的一些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补充回答题主的问题。
话说机枪和步枪的不同之处,就是利用枪架或者脚架作为依托,进行比较强烈的连续射击的武器。
所以机枪和步枪比起来,枪管都是粗大,长度也长,还要搭配一些弹容量比较大的供弹具。
那么机枪在战场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它的超远射击距离,在比较远的距离上,对对手实施压制甚至是消灭。
当然机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对薄装甲的目标实施压制。
那么机枪也是有分类的,比如轻机枪,重机枪,大口径机枪(其实就是高射机枪)。
首先是轻机枪,通常情况下,轻机枪的枪身没有专属枪架,有的就是两根携带在枪体上的两脚架。
那么轻机枪的主要任务是对八百米范围内的目标实施火力压制。
总体上来说轻机枪的持续火力能力比步枪要好,甚至是射击精度也是相当不错的。
通常情况下,一挺轻机枪需要两个人来使用,是班组火力的核心力量,如果一个班组的轻机枪被端掉了,这个班组基本上就丧失了一半的战斗力。
最早的轻机枪是丹麦研发的麦德森轻机枪,这款轻机枪在上1980年的时候,还在广州进行过仿制。
接着是重机枪,这种枪械就有了稳定的枪架,而射击精度和火力的持续就比机枪好很多了。
重机枪一般属于连属支援武器,操作的人最少两人,最多可以达到六个人。
有效射程就远了很多,最少也在一千米的距离上。
通常在战场上执行的是封锁路口,支援冲锋步兵的功能。
当然了后来随着飞机在战场上的出现,重机枪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是可以对天空实施高射射击的。
当然了,如今的飞机飞行高度更加的高了,别说重机枪实施高架射击,就算是正儿八经的高射机枪对空射击都费劲了。
所以目前的重机枪,只会在陆战中使用了。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重机枪的枪身和枪架是不能分离的,一旦被分离的话,枪身是没法稳定地进行射击的。
举个例子,《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一个情节。
当时迷龙等人,悄悄地潜入到日军驻守的南天门,想要对南天门日军挖掘的地道,实施爆破。
但这个过程中,被日军发现了,日军的机枪就上来了,压得迷龙这些人根本就动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机枪来实施压制火力,将日军压下去。
但迷龙和豆饼,带着重机枪,却没有携带重机枪的枪架。
这么一挺仿马克沁的重机枪,就只能搁到弹药箱上射击,结果重机枪根本就没有办法安稳地实施连续性射击。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豆饼就被迷龙当作重机枪的枪架来使用,让豆饼蹲在地上扛着重机枪进行射击,对日军实施火力压制。
如今很多人,都应该记得,当时迷龙和豆饼这么干的时候,电视剧里就有人吼:
“这可不是捷克式,会死人的!”
结果也确实如此,在战斗过程中,豆饼一直在叫着“迷龙哥!迷龙哥!”
当战斗结束之后,豆饼已经七窍流血了,神情已经恍惚的不知道任何事情,只是喃喃地说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最终从悬崖上掉了下去,滚入了雷场,掉进了怒江里了。
这一幕,看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忘不掉。
“迷龙哥!迷龙哥!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好了,不多说了。
怎么说呢?《我的团长我的团》剧情没有像一些神剧那样夸张,一挺机枪抱着能连续不断射击,所以这个剧情还是很靠谱的。
那么给重机枪当枪架,都能这样,可以想象得出,重机枪的威力绝对小不了。
想想当年,马克沁重机枪出来之后,在英国的第一场带有试验性质的表演,当场就把一颗很粗的树直接给打断了。
不管怎么说,树可比人体结实多了,所以重机枪就算是扫射到了人体,同样会断胳膊断腿的。
而重机枪的口径,最小是六毫米,最大也不过是八毫米而已。
那么威力呢?就拿马克沁重机枪来说,使用普通的子弹,初速度是一秒八百七十米,要是换上重弹的话,也有一秒七百七十米的初速度。
这种口径的机枪已经可以做到这种地步,就不要说高射机枪的12.7毫米口径的威力了。
这种机枪算是,德国被《凡尔赛条约》给逼出来的一种剑走偏门的机枪,但没有想到,却成就了目前后来很长时间比较流行的机枪。
这种机枪装上两脚架是轻机枪,换个三脚架就是重机枪,也没谁了,在二战的时候,通用机枪还被当中高射机枪使用过。
怎么说呢?通用机枪虽然属于轻重两用机枪,但出厂的时候,也是有一定标准的。
比如说,在国外通用机枪通常是按照轻机枪的装备要求出厂的,枪架装不装是根据供货的需求,来实施装备的,如果没有要求,出来就是轻机枪。
而有些通用机枪,出厂的时候,是按照重机枪的要求出厂的,枪架一准有,但不会考核轻机枪的性能指标的。
说道这里,就应该明白了,虽然通用机枪是轻重两用机枪,但在出厂的时候,还是有一定区分的。
会有轻机枪和重机枪的一些微小差别的偏向区分的。
但不管怎么说吧,通用机枪会被重机枪轻近一半的重量。
通用机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就是,二战时期德国人生成的MG42通用机枪,据说到了1945年的时候,这款机枪已经生产了大约三十五万挺。
通用机枪最为盛行的年代,是上个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在这个时期出了不少好的通用机枪,比如美国的M60式,德国的MG3式,英国的L7A2,就连日本人都有一挺T62式。
那么时间进入到八十年代以后,机枪的发展又有了变化。
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步兵的机械化,装甲化变得更加的繁盛。
那么步兵对上这些钢板一再加厚的铁疙瘩,手里的的机枪就不管用了。
口径六到八毫米的机枪,就不在吃香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口径范围的机枪,可以说是停滞不前了,不在发展。
毕竟从这个时期开始,大口径机枪,比如十二毫米以上的机枪,因为技术上得到了发展,重量一再减轻,成为了机枪发展的一个领域。
那么大口径机枪的目标可以在两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实施攻击,还可以在地面上对薄装甲部队实施攻击。
这种大口径机枪,比起重机枪来来,不论是火力,还是射程都有了很强的加强。
不过大口径机枪有一个缺点,火力的持续性比较差,一分钟最多也就一百五十发而已。
而重机枪的连续性就要比大口径机枪好上很多,可以在一分钟内达到二百五十发的射速。
那么在实战中,大口径机枪使用平射的话,效果要比重机枪好很多的,一句话,大口径机枪的火力太猛了,碉堡都能给射穿了。
其实在过去的电视里,经常能看到这些大口径机枪,被装皮卡上进行射击使用的。
最后再说一种机枪吧。
这种机枪叫突击机枪,其实说到底这种突击机枪应该算是一种轻机枪,整体枪重最少是五公斤,最多也就是八公斤而已,一个人就可以使用,不用搭配副射手。
这种突击机枪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比如比利时在1954年制造的FALO式7.62毫米突击机枪。
其实突击机枪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代轻机枪的地位,发展到现在通用机枪和重机枪的口径在这种突击机枪的穷追猛打下,也有了一些变化。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这个我打过,一发12.7过去,人当时就是两节了!当然,我打的不是人,是羊!
当年部队新列装152毫米自行火炮,上面就架着一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
因为是新列装的,152毫米炮弹不便宜,所以部队很多时候采用枪代炮来训练!也就是把机枪架到火炮管子上,进行直接瞄准射击训练!
在四营射击场,我作为第一个射击队员,满怀欣喜,把机枪架好,上膛,压了50发子弹,挂好击发绳,进炮塔训练!
一上午,经过不断修正,统计出了最佳射击数据!中午,营长去吃饭,副连长带着我加班训练,这时候副连长这个惹事的母子,用望远镜发现对面山上有一只羊在吃草。
因为是射击场,从对面山头到两侧山谷,都是军事禁区,不允许任何无关人进入的!所以,这只羊不知道怎么跑了进来,就成了我们训练的靶子!
副连长命令:把那个羊给我敲掉!
我用直瞄镜目测一下,大概八百米,当时想的特单纯,测试一下八百米数据,因为一上午打的都是四百米和六百米!
瞄准,击发,一个短点射,两发子弹呼啸而出,瞄准镜里,那个可怜的羊,顿时一团血雾,丝毫没有挣扎,不动了!
副连长说赶紧抗回来,要不然私自打百姓的羊,要被处理的。我这才害怕,一个极速跑,当时差点没吐了!两发子弹,一发打偏,一发正打在羊的脖子后面,脑袋还算完好,整个腔子都干碎了!肠子,心肝肺,一团浆糊!,一块儿脊梁骨飞出去十多米远,捡回来四条腿,其他的就地掩埋。
但纸里包不住火,营长大人听说了,因为我是义务兵,关了我一天禁闭!副连长罚了六百块钱,派人找到丢羊的老乡给送去!
所以说,12.7毫米重机枪打人,就俩字儿:舒服!
为啥这么说?因为手枪步枪打不到要害的话,不致命,疼痛,残疾,所以残忍!重机枪打人身体上,没感觉疼就碎了,所以死的舒服一点吧!
高射机枪,有12.7毫米和14.5毫米两大系列,其中,14.5毫米是苏联及原华约军队所特有的,其弹药改进自二战时期的捷格佳廖夫PTRD–41以及西蒙诺夫PTRS–41这两把当时非常有名的反坦克枪。
14.5毫米的弹丸,能击穿当时30毫米厚的装甲,战后苏军及华约军队除了装备步兵用来当高射机枪以外,成了所有装甲车标准的防空机枪, 设计时就用来防空,以及打装甲车类的目标。
据西方媒体报道称,14.5毫米高射击机枪药筒装药量竟然不亚于当时西方的20毫米炮弹,因此,14.5毫米机枪发射的弹丸具备惊人的杀伤力,500米内可以穿透32毫米垂直装甲,射程远、威力大,用来打击2000米内的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非常适合。 在中东等热点冲突地区,高射机枪往往被抵抗组织包括军队搬上了丰田皮卡,成了一挺自行高射机枪,打了就能跑,或者行进中就能开火,省却了多人驮载累死累活的运输方式。
高射机枪,自诞生之日起,除了对空射击以外,主要用来对付地面轻装甲目标以及武装人员,因此,又有“高平两用机枪”的称谓,由于射程和威力的原因,打喷气式战机效果欠佳,打直升机倒还凑合。
但高射机枪用来打人,却是战场上的收割机,一扫就是一大片,似割韭菜一般,步兵毫无还手之力;由于高射机枪有效射程一般有2000米左右,一旦命中目标,撇开14.5毫米弹丸的威力,即便12.7毫米弹丸的杀伤力也是毋庸置疑,在1000米处动能仍然高达8016焦耳,打在人身上能将人体撕碎。
战时,无论谁不幸被高射机枪击中,人体会立刻撕得粉碎,即便只是击中胳膊,也会因弹丸巨大的能量传递致命,因此,被高射机枪打中,能存活小来的概率比较低。
史泰龙主演的战争动作片《第一滴血4》中,就充分展示了那挺改装过的美制M-2HB型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射击时,打上去那可是一片碎肉血雾、残肢断臂乱飞的恐怖杀伤威力,令观众无不心惊肉跳,叹为观止,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能击穿20-30毫米装甲的高射机枪,是除了火炮以外最有力的压制兵器,战场上步兵的“收割机”,既能打穿对方掩体,大口径子弹的威力,人挡人死,佛挡佛灭,打人就是似穿糖葫芦一般,人体被击中,真的场面非常恐怖和血腥。
全球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美军,却仍然保留了将近百年历史的M-2高射机枪,足见美军对此款枪械的厚爱,而不忍割舍;高射机枪始终没有大的发展和创新,其口径就历史性地定格在12.7/14.5毫米上,但其威力和效果事实上已经足够了。
这张照片是1958年炮击金门期间,我方牺牲的空军烈士杜凤瑞的照片,照片拍摄时,他的遗体正躺在担架上。
尽管拍摄的角度有限,但相信很多人还是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担架上的这具遗体好像不是完整的,明显比正常要缩水很多。以至于留下照片时,抬担架的人提前盖住了遗体。
在一场空战中,杜的座机被击落,当杜凤瑞伞降在空中的时候,一架蒋军敌机竟然对其实施俯冲,敌人使用飞机上的六挺12.7毫米的机枪对毫无反抗能力的杜凤瑞实施扫射。而我们随后看到的画面,就是杜凤瑞被机枪扫射牺牲后的画面。
换言之,他直接被12.7毫米的子弹打碎,而这款子弹是高射机枪的专用子弹之一,这就是高射机枪的恐怖威力!
而老观众们更不会忘记1972年的一部前苏联老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这部电影中曾出现过一组争议的镜头:
由一群苏联女兵所组成的、装备四联装14.7毫米高射机枪的高射机枪连驻扎在某一座小火车站。一天夜里,德军轰炸机前来轰炸,这个高射机枪连的女兵击落了一架轰炸机,一名德军飞行员在进行跳伞的过程中,一个苏联女兵操纵高射机枪向这名跳伞的飞行员开火。一通火力输出之后,这个女兵通过瞄准镜向空中观望,只见那个德军飞行员的降落伞还在空中慢慢地飘着,但下降速度已然是相当缓慢,因为降落伞下的德军飞行员已经消失不见。
那他去哪了?很多军旅出身的观众自然想象到了一幅画面:德军飞行员在空中直接被子弹打成了碎片!
14.5毫米的高射机枪子弹虽然在口径上低于20毫米的高射炮炮弹,威力也不如后者。但由于高射机枪的射速更快,火力连续性更强,在实战阶段,该款高射机枪的威力并不亚于20毫米机关炮。
而20毫米机关炮是啥威力?我们也可以回顾一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在最后的那场战斗中,德军曾经使用一门20毫米机关炮攻击几个爬到坦克上的美国兵,结果那几个人直接被打得粉碎。
目前阶段,高射机枪的口径分为两大类:12.7毫米和14.5毫米,甭管是哪一类,至少针对地面目标和人体,两款高射机枪的杀伤力都是难以想象的。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阶段,我们在实战中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敌人如果用高射机枪近距离扫射轻型坦克和装甲车,照样有绝对的把握能击毁目标。
例如14.5毫米的高射机枪,在500米左右的距离上,它可以轻松击穿约32毫米厚的钢板,倘若能在更近的距离射击,那击穿的效果将会更大。而在随后的反击战阶段,我们的装甲主力——62式轻型坦克,其正面装甲防护最强的位置也才只有35毫米,侧翼的防护不足20毫米。倘若使用14.5毫米的高射机枪对这款坦克进行正面射击,如果距离低于500米之内,这辆坦克将会有很大的概率被击穿。如果是向侧面射击,那击穿的概率将有可能达到100%。
倘若使用12.7毫米的高射机枪进行开火,这款高射机枪的威力虽然比不上14.5毫米,但也仍然有很大的概率会击穿这款轻型坦克。
但是反过来,由于我们的62式坦克和63式装甲车也配备了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利用装甲来保护自身成员,装甲兵再使用车上的高射机枪进行反击,我们的高射机枪也会打出同样的杀伤效果。
倘若是越军的地面阵地或火力点利用高射机枪向我们的装甲车队发起袭击,只要能快速锁定敌人的火力位置,我们的高射机枪反制反而会产生更强的杀伤效果,毕竟他们的机枪阵地没有装甲防护,他们只是有概率击毁我们,但我们却有100%的概率来摧毁他们。
甚至根据实战验证来看,在部分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坦克和装甲车上的高射机枪的杀伤力,甚至有可能超越了坦克炮。
例如在我们熟悉的一部电影《芳华》中,当刘峰的运输连遭到越军伏击时,我方的一辆62式坦克在第一时间前来增援,车上的坦克兵直接操纵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对可疑目标展开扫射,它的出现直接压制住了对手的火力,也间接救了刘峰一命。
因为该款坦克上的85毫米的坦克炮的威力虽然更大,但射速毕竟有限,一分钟也开不了几炮。但高射机枪一分钟打出几百发子弹那是轻轻松松,甭管打着没打着,光是几百发喷射而来的子弹,哪怕子弹没有精准对准自己,对面的敌人也很可能会提前认怂躲避。
在战场上,很多人不希望自己被炮弹命中,但也同样不希望自己被高射机枪命中,因为这两种方式都很可能会让自己留不下一具完整的躯体!
高射炮打在身上的感觉是怎样的?当然不会好受。
斯皮尔伯格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后半段就有这么一段比较真实的描写,德军使用了一门20mm的单管flak38防空炮对正在炸毁虎式坦克的美军士兵进行了射击,车上的倒霉蛋顿时被打得断手断脚,半个班的精锐空降兵瞬间就这么报销了,场面异常残酷。
截图看下细节,20mm机关炮果然不同凡响,中弹者被打出了碗大的创口,组织液喷溅而出,要多血腥有多血腥。
在这狂暴的火力面前,大兵们毫无反抗能力,哪怕是德军最低一级的防空火力,也不是普通单兵能够抵挡的,弹丸穿透、破片爆炸,令当事者如同懵掉的木偶,然后被一块块的撕碎肢体。
实际上,斯皮尔伯格的这段画面并非纯粹的影视杜撰,影视组为片中的武器做过大量的研究,尤其对武器的性能、发射威力都做过相当程度的测试和调查,他们在一些模型上取样了武器的威力,然后将它们依样体现在影片中。
不过影片中的Flak38 20mm来自于一个叫“Second Battle Group”的英国二战历史研究学会,它已经没法发射了。所以剧组找到了一些美国的军事收藏着,参考取样了他们的美军厄立孔20mm机关炮,二者的威力相差无几。
(有一则传闻是剧组拿几个摆成人样并穿了衣服的冻牛腿测试了20mm厄立孔的威力,然后根据牛腿被爆的样子设计了坦克上被打死的大兵形象,但找不到更多资料证实)
至于高炮对人的效果,则在单纯的射击测试外,又参考了不少军人和亲历者提供的战场印象,许多二战老兵参与了剧组的制作。比如有1944年底在阿尔萨斯-洛林一带作战的老兵,他提供资料描述“德军经常用20mm的防空武器对付盟军,哪怕它们是被禁止的。”
实际上,为了减少电影的血腥度所造成的不适,避免影片陷入嗜血审美,剧组还大大降低了flak38的火力,它的真实威力足够在头几炮就扯碎一具人体,并将剩余几个掀翻在地。
德军在二战期间生产最多的火炮就是flak38 20mm防空炮,它一边构成德军的低空防空体系,一边成为各种战斗里的压制火力,以代替MG42口径不足,德军缺乏大口径重机枪的问题。
如果嫌这种火力都不够足的话,那么德军还有另一种将flak38 20mm四联装的Flakvierling 38,火力×4,打在人身上那真比粉碎机还恐怖。
现代高射机炮就不要有更多幻想了,它们的射速已经说明了一切,被打中的人体就只能打码了。
还有这位小哥的测试,它拿AR500反器材枪和20mm炮弹进行了一次对防弹插板的攻击测试。
射击距离很近,他在远处用一桶水将插板给顶住了,并放上了高速摄影机,以记录下子弹的表现。
“轰”的一声靶子应声而倒,嗯,十步穿杨。
高速摄影机记录下了这瞬间发生的一切,防弹插板被轻易的贯穿,然后子弹发出了瞬间爆破的火光,继而将水壶连带大量液体一起喷溅了出去。这要是人体,铁定打哪哪变饺子馅儿的结局。
我在参加两山轮战时中,越双方都使用高射机枪平扫来对付进攻的步兵。挨上那种子弹,口径是12.7毫米还是14.5毫米已经无所谓了,鲜血,碎肉内脏和骨渣会随着子弹飞出去十几米,绝没有生存的可能。我曾经见过被高射机枪击毙的越南兵,创口周边的肉被高速旋转的子弹搅成了肉馅,十分恐怖。高射机枪也有缺点,就是不易移动,我们一旦发现会立即用82无后座力炮干掉。
说句心里话,我们进攻越南人阵地,面对平射的高射机枪,心中满是无奈和绝望。
把高射机枪用于地面战斗,是当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越军常用的一种战术,往往是几个人就靠着一挺高机扼守某处高地,狡猾的是有些高机可以迅速的移动,需要射击时从洞里推出来,需要躲藏时又拉进洞里,由于射程远、火力密度大,对我进攻部队的威胁很大。
高射机枪比AK的威力大上百倍都不止,只要被打中几乎就没有救护的可能性,即使是轻伤也是要掉胳膊掉腿,如果打中身体可以让人体分离,越军也常常用来攻击防护薄弱的装甲车和指挥车。
宁成功,辽宁营口盖州人,1929年11月出生,1947年11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辽南独立师三团,生前多次参加国内的解放战斗。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历任排长、连指导员、团保卫股长、师保卫科长等职。
1979年2月时任42军坦克团副政委的宁成功,率部开赴广西龙州进入临战状态,2月17日凌晨,宁成功率坦克团与步兵370团和371团协同突进,2月17日夜19时许,坦克团突破敌人的防线在行进到距离高平不远的嫩金山口,遭遇到越军伏击。宁成功乘坐的装甲车被越军炮火击中,壮烈殉国,时年50岁,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臣。
林凤云,1928年出生辽宁省东港市,1947年参军入伍,生前曾参加过国内解放斗争和抗美援朝的斗争。历任连文化教员、连指导员、师政治部助理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42军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42军126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治委员、曾借调到中央组织部队建设办公厅搞专案工作。
1979年2月17日在指挥370团和42军坦克团途径嫩金山口时,林凤云所乘坐的装甲指挥车,被敌炮火击中。林副政委徒步前进继续指挥作战,在胸部中弹牺牲前,把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焚之一炬。在清理遗物时,随身只有一个被炮弹击穿的半导体收音机,时年51岁。
在后期的十年轮战过程中,我军在一些山头和据点也部署了大量的高射机枪,对于防守来说,高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现代装备部队的高射机枪用于巷战,绝对是打击敌人的利器。
...高机普遍都是打的都是一水12.7x99、12.7x108、14.5x114mm这类鬼畜弹
上边这图从左往右 14.5x114、12.7x108、7.62x54R、5.45x39、7.62x25,全是毛系
这玩意动不动一万五的焦耳,14.5更是有两万二以上的动能。相比很多人认为大威力的AK,动能才两千焦,简直就是个弱鸡。
上边这个就是用高机弹里边相对弱鸡的12.9x99mm打一头白尾鹿的效果,看GIF后边几帧可以明显发现子弹击中躯干之后四散的肉块或者内脏碎片,然后脑补一下人被这玩意击中,也是同样效果。
上边这个是模拟人体组织密度的弹道凝胶被12.7x99击中后的效果,凝胶整个的被搅烂撕裂,也许他冲击力带来的空腔不一定能直接腰斩一个人(看入射角和距离),但打断个四肢什么的压力不大。
高射机枪击中人体后,能够将人体的四肢打掉,甚至将人体的躯干打成两段。现代高射机枪的主要用途就是攻击地面目标,高射机枪的射程在2000米左右,射速每分钟600发左右,采用大口径的步枪弹。由于现代战斗机的飞行速度非常快,飞行高度也比较高,不会再像二战时期的战机一样进行低空扫射,现代高射机枪已经基本丧失了攻击战斗机的能力。现代高射机枪只能攻击一些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或者充当步兵压制性武器,安装在车辆上进行机动作战。
将防空武器用来攻击步兵,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有先例。二战中隆美尔曾经使用高射炮攻击英军坦克,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相比于常规步兵枪械,高射机枪拥有更远的射程,更大的杀伤力,要比普通机枪更加实用。高射机枪本质上就是一种大口径的重机枪,使用的子弹口径有12.7mm口径和14.5mm口径。这两种口径的子弹,都是反器材步枪常用的口径。
反器材步枪只需要一发子弹,就能够把人的胳膊打断。而高射机枪在射击的时候,能够持续输出多发子弹,这些子弹的威力丝毫不亚于反器材步枪射出的子弹,如果一个人连续被大口径子弹击中躯干,这个人很有可能会被打成两段。而且高射机枪使用的子弹也不是普通的大口径子弹,高射机枪的子弹是大口径的穿甲燃烧弹,穿透性和威力要高于普通子弹。
高射机枪能够击穿20mm的钢板,即使是身穿防弹衣的敌人,在高射机枪面前也无济于事。一些躲藏在掩体内和装甲车内的敌人,也有可能会被高射机枪击毙。在越战时期,我军和越军都使用高射机枪向对方射击,给对方造成了极大地伤亡。事实证明,高射机枪在阵地战中的表现,要比普通重机枪更强。在战场上被高射机枪击中的士兵,存活率非常低,即使能够保住性命,也会造成终身残疾。
在现代的一些地区冲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驾驶者皮卡汽车,车上装载着高射机枪的军人。这些高射机枪除了攻击空中目标外,在必要的时候也会用来攻击地面目标。由于高射机枪强大的压制能力,虽然高射机枪已经基本丧失了防空能力,但是很多国家仍然装备着大量的高射机枪。
好的,我来回答!
前些年,印尼军队进行了一场军事演习,一门进口自波兰的ZUR23-2式23毫米双管高炮在实弹对空射击时,炮管突然由大仰角的高射状态直接跌到了平射角度。
结果,射出的炮弹直接扫向了附近的士兵,15人被当场打死,尸体惨不忍睹,还有多人受重伤。
事故发生后,印尼军方非常重视,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原来,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俯仰装置中的一个主要齿轮出了问题,故炮管急速下跌。
所谓的高射炮,顾名思义,主要是针对防空设计的。小口径高炮射速快,射击稳定性好,穿透力强。而大口径高炮的则射程远、威力大。
无论被哪种炮打着,基本上都不可能幸存。
印尼发生的这场事故是客观造成的,非有意为之。在实战中,还会经常出现用高射炮平射对方阵地或者士兵,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解放军就曾多次用高射炮平射对方阵地,效果显著。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高射炮某排2个班各自推着2吨多重的高炮进入阵地,迅速完成了战斗准备。
当时步兵不断要求高炮给予火力支援,并以冲锋枪曳光弹为高炮指示目标。这是一次高炮上刺刀式的战斗,战士瞄准了目标,两炮齐发,数十发炮弹准确命中对方,步兵趁机跃起,占领了堑壕。
与普通大炮火力相比,高炮近距离射击更准,与步兵的协同也更加默契,战斗的结果是,我军胜利完成了任务,炮排官兵无一伤亡。
自卫反击战时我高射机枪平射越军
高射炮不但可以射击对方阵地和士兵,甚至还可以打坦克。二战时期,隆美尔就曾经指挥过一场高炮打坦克的经典战例。
德军突破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后,隆美尔率领第七装甲师孤军深入,很快陷入了英军的包围中。英军的玛蒂尔型坦克跟随着英步兵横冲直撞,犹如无人之境,而隆美尔的坦克炮和37mm反坦克炮对装甲厚度为78mm玛蒂尔来说,打到身上就如同挠痒痒,毫发无损。
就在这时,隆美尔发现一个88高炮连正准备转移,突然有了主意。他命令将高炮放平炮管,对着英军的坦克射击。
88毫米高射炮初速高,弹道平直,千米之内立等可取。结果:
88炮对着英军坦克一阵猛射,英国人引以为傲的马蒂尔达坦克就趴窝了,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火球。
这场高炮打坦克的战例,也让隆美尔一战成名,职务迅速晋升。
88高射炮有过击毁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记录,是二战期间最为成功的高射炮,成为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秘密武器。
在阿拉曼战役中,德军用88毫米高射炮击毁了英军102辆坦克,创造了历史纪录。
德军正在装填88毫米高射炮
在90年代的高加索冲突中,高炮还在巷战中显示其巨大威力。
在一次对敌军占领的7层大楼的围攻中,敌人困守在楼房中,久攻不下。政府军用多门高炮猛烈扫射,半分钟内打出了9000余发炮弹,楼房内100余名敌军被全部打死,尸骨无存。
所以说,高射炮并不像人们固有印象中只能打飞机,它可以打击碉堡,坦克,装甲车,甚至对方士兵,往往还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谢大家阅读,文中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40年前,我作为武装基干民兵,参加了为期40多天的高射机枪训练,接触到国产五四式12.7mm高射机枪。这种枪全重93千克,枪身重33千克,枪架重55千克,初速830-850米/秒,理论射速540-600发/分,战斗射速80发/分,有效射程1600米(高射),1500米(平射)。这种高射机枪口径是12.7mm,子弹有穿甲弹、燃烧弹、曳光弹,高射可以打飞机,平射可以打坦克。在有效射程射程内,2.5cm厚的装甲可以穿透。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兵曾经用这种高射机枪平射封锁路口,造成我军伤亡。
训练结束时,我们进行了实弹(单发点射)射击考核,打的是地堡环靶。有一位战友因紧张,造成脱靶,子弹打到了靶台上面的砖墙,竟然将墙打倒一片。由此可见,如此威力,如果这个子弹打到人身上的后果,侥幸不死,也是个终生残废。更狠一点想,恐怕连个全尸也找不到了,也就拣几块尸块了。
谢邀!
炮与枪在口径上是有严格区分的。二十毫米以上称为炮,二十毫米以下称为枪。还有弹丸区别,枪弹既子弹不会爆炸,而炮弹会击中目标后会发生爆炸,而一般枪弹不会发生爆炸。枪与炮的共性,就是都俱进攻性,有些叫枪的武器口径虽大于二十毫米,但不具进攻性,比如我国装备二十六毫米的五七式二十六毫米的信号枪。现在还有南非生产的反器材狙击枪,虽口径也大于二十毫米或等于二十毫米,但弹丸不会发生爆炸而仍叫枪。名称上不可能有高射炮机枪,只能叫高射机枪,我军一般叫高机,这种部队一般叫高机连。
高射机枪按口径分二类:一类十四点五毫米,一类为十二点七类。还有双联和四联高射机枪。
下面回答楼主问题:高射机枪发射的弹药不是普通的弹药,是专门打飞机的弹链。既一发曳光弹、一发钢芯弹、一发普弹组成的弹链。以高射机枪的子弹火力打到人体直接就是血肉横飞,人体是让火力撕成碎片的,基本找不到一片完整的尸体。
图片上这俩子弹,大一点的是14.5×114毫米子弹、小一点的是12.7×108毫米子弹,这样大的子弹打在血肉之躯上还能好吗?肯定是两截!
二战之后的高射机枪只有两种口径,就是前面说的14.5毫米和12.7毫米,以前的7.62、7.92、统统划归到中口径机枪行列,因为这几种口径的机枪在二战期间威力太低,就算是打到了飞机也由于动能太低,极少将飞机击落!所以,二战后期步兵连队对抗飞机都是12.7毫米机枪,而战后苏联更是研制出来14.5毫米口径高射机枪。我军56式四联14.5毫米高速机枪,仿制苏制ZPU–4。
1950年代后世界进入到喷气机时代,高射机枪由于是人力操纵,在方向射界调整的速度和机枪子弹的威力都已经很难击落喷气机了,因此从1960年代初它们被淘汰出了主流防空武器之外,但是武器装备未到使用寿命年限仍然要在部队使用,既然打不下来飞机,不被当成防空武器,让它们干点“副业”还成,西方国家本来就没有“专业”的高射机枪,除美国以为其他国家似乎也没有发展12.7毫米的机枪,而美军也只有M2这型已经使用了100多年的枪型,12.7毫米口径本来就是给陆军使用的,后来也被海军和陆军航空队看好了,成了三军通用口径。不当高速机枪了,也就回归到了陆军重机枪原来是面貌。七喜易拉罐、14.5毫米子弹弹壳、7.62毫米子弹和弹壳大小的比较。
而苏联既有12.7毫米又研制出了14.5毫米口径,目的就是要在战场上压制美军的M2重机枪,当高射机枪似乎是它的额外任务。它不当防空机枪后也回归了本行,苏军入侵阿富汗、车臣战争和中东战乱地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美军12.7×99毫米弹枪口初速是930米/秒、枪口动能是15573焦耳;俄军14.5×114弹枪口初速是1000米/秒、枪口动能是33200焦耳(发射64.4克钨芯穿甲弹燃烧弹),显然要大12.7毫米很多!
而根据欧美军队的标准:78米/秒的初速和76焦耳动能的尖锐物体就能致命,而这两种子弹的指标已经大大的超出了,所以这两种子弹不管打在人体任何部位都会将人体撕裂直接导致死亡的!
这玩意儿没有视频来分享,即便是有视频也不会随便乱传的。只能自己脑补想象一下啦。高射炮机如果只对着人体开一枪的话,那么还有可能找到一些碎渣儿。但如果对着人体抠动扳机不撒手的话,那么恐怕是连渣都不剩了。重机枪或者是通用机枪,对着人体开枪都能把人体打碎。不要说对付飞机和坦克装甲车的高射机枪了。影视剧中倒是有一幕,发上来看看。
这玩意儿就是德国把20毫米机炮,改为重机枪使用。打人体上绝对打得稀碎。虽然高射炮机的弹头比较重,飞行速度比较慢,但是其动能比较大呀。还有一些反器材武器,比如说巴雷特这些玩意儿都是对付轻型装甲目标的。对上人体,人体的组织难道还能比装甲更硬吗?
不过用高射机炮对人体发射的话。牺牲的这个人应该没有太大的痛苦。毕竟在那一瞬间,已经将人体撕裂了。
首先纠正提问者的提法,并没有高射炮机枪的说法,高射炮和高射机枪都是步兵防空利器,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高射炮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用来攻击直升机、战斗机、飞行器等一些空中目标,不过现在看来高射炮已经退下历史舞台,主要展示在军事博物馆中,主要原因是高射炮无法有效拦截高空中以高速飞行的目标,逐渐被性能更优的导弹代替(当然导弹更贵)。
图释:高射炮
如果高射炮打人,无论是采用时间引信还近炸引信,一般是人体附近爆炸,纷飞的弹片撕碎飞机都不是事,更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体,结果必然是被肢解,炸得不剩多少肉体。
如果是触发引信,此类引信主要用于小口径高射炮,一般是击中目标才爆炸,在目标近身爆炸,也是肢解的后果。
高射机枪有单管、双联、四联发射方式,每分钟射速在300-600发之间,目前在步兵中装备不少,主要用于攻击低空飞行目标,补充导弹雷达在低空下的盲区,还用来攻击空降兵。
我国临沂舰近防炮(《红海行动》中亮相的武器)
高射机枪有效射程有2000米,有12.7mm和14.5mm两种口径,这个和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的口径是一样的,其实他们在功能方面很多也是一样的,只不过高射机枪射速更快,火力更密集。
图释:四联高射机枪
打到人体的效果也是一样的,高速的子弹携带巨大的动能,无论打到人体哪里,巨大的动能将身体撕开一个大口,详细可以查询被反器材枪打中的图片。更严重的是高射机枪不是向反器材枪冷漠的点射,而是一顿热情的连续射击,后果必然严重的多,如果说被反器材狙击步枪打到是非死即伤,那被高射机枪扫射到必然是死亡。图释:我国的02式高射机枪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题目中所说的“高射炮机枪”应该指的是高射炮和高射机枪两种武器吧?枪械与火炮的划分是这样的:口径在20mm以上(包括20mm)的火器属于“火炮”;口径在20mm以下的火器则属于枪械。高射炮是口径在20mm以上具备对空射击功能火炮,如37mm双管高射炮;高射机枪是口径在20mm以下的机枪,如14.5mm高射机枪。所有具备对空射击火器的共同特点是火器本身的高射速和弹药的高动能,目的是提高火力密集度以提高命中率和弹药初速以提高射程,防空火器用于对空射击的同时也具备对地攻击功能。使用防空火器对地攻击时高射速和高动能特点带来的效果表现为巨大的杀伤力,比如二战时期德国的88mm防空炮用来对地攻击时可击穿盟军所有坦克的正面装甲;又如12.7mm高射机枪对地射击时可压制2000米范围内的敌方火力,在1500米以内击中人体时其巨大的威力能将中弹者的身体撕裂,能在500到1000米的距离击穿无复合装甲防护的装甲车。下图为武装分子安装在卡车上的俄制12.7mm“卡试探”高射机枪。
以我国92式步战车为例,其防护装甲仅能抵御7.62mm枪弹和炮弹爆炸时产生的高速碎片,不具备抵御12.7mm高射机枪的射击能力。而新型步战车如05式虽然在使用复合装甲的情况下能够在100米以外抵御12.7mm枪弹的射击,但是在面对口径更大的14.5mm高射机枪射击时其防护装甲则表现为无能为力。可以说世界上所有型号装甲车的防护极限就是12.7mm机枪的攻击威力了。装甲车尚且不能有效抵御高射机枪的攻击,更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类呢?倘若人体被这类枪械击中,势必出现“惨不忍睹”的杀伤现象。下图为士兵被高射机枪杀伤的场面。
高射机枪的平射功能通常用于远距离对敌实施火力压制。高射机枪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的战机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通常不超过1000米,因此有效射程在1500~2000米的高射机枪完全具备威胁和击落空中目标的能力,直到二战时飞机的实用升限已经接近一万米,高射机枪对空打击的作用已经明显下降,士兵们索性用来对付地面目标反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以美军12.7mm勃朗宁高射机枪为例,由于二战时期的装甲车甚至轻型坦克的防护装甲十分薄弱,使用坦克车顶或装甲车配置的12.7mm机枪能轻松击穿敌方装甲目标。在对敌方生动目标射击时这种效果更加明显,12.7mm枪弹能穿透用沙袋或沙土构筑的简易工事,对躲在建筑物墙体内的软目标同样具有显著的杀伤力。高射机枪对地攻击的战术运用在冷战时期达到新高度,成为许多装甲车的标准火力配,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甚至在高射机枪的基础上研发专用车载机枪。下图为我军士兵正在使用85式12.7mm高射机枪进行平射实弹射击训练。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高射机枪射程远、威力大,命中人体会直接扯断躯干,如果是被具有爆炸功能的14.5mm口径机枪弹命中则会被弹头爆炸时产生的威力撕碎。虽然14.5mm口径的高射机枪被划分为“枪”的范畴,但是其杀伤弹的弹头内设计为爆炸弹头,内部装填有大约10克的TNT高爆炸药,杀伤方式跟火炮是一样的。因此用高射机枪射杀人是非常残忍的,中弹者非死即残!不过话说回来,战争本来就是一种有组织的屠杀行为,任何一种杀伤他人的方法都是残忍的,愿世间再无战争。
下图为14.5mm高射机枪子弹,它的弹头涂色为黑色加红色,意味着这是一发穿甲燃烧弹,不会爆炸。
本文由作者:家居小能人 于 2023-07-07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71037742683416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