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如果刘备得汉中后,立马让诸侯亮带赵云马超李严去荆州,会发生什么?> 正文

如果刘备得汉中后,立马让诸侯亮带赵云马超李严去荆州,会发生什么?

  •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 2023-03-25
  • 22
  • 共17人回复
馋嘴肥猫说古今
「馋嘴肥猫说古今 」发表看法
2023-04-03

今天和大家聊聊失荆州的问题。按照通常的思维,很多人埋怨关羽太骄狂,得罪了东吴;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留下足够的防御兵力,导致东吴有机可乘;还有人认为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及时调兵支援关羽,导致他兵败被杀。其实这都是大家习惯于站在蜀汉的立场上考虑事情,而忽视了东吴的态度。咱们提出一个问题:以当时蜀汉的实力来说,能不能抵挡住曹魏和东吴的联手夹击?

答案很明显:根本不可能。如果蜀汉不与东吴联手抗击曹魏,以蜀汉当时的实力,甚至都扛不住曹操,更不要说抵挡曹魏和东吴的联手了。刘备之所以能夺取汉中,除了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之外,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东吴对曹魏的牵制,使曹操始终无法将精兵猛将集中于汉中战场一个方向。张辽、曹仁这样的帅才都被钉死在了江汉防线上。汉中之战,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损耗是极其巨大的,刚刚夺取益州,喘息未定的刘备集团,抓住机会勉力发动了汉中争夺战,当时的形势也是险中求胜,逼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几乎就要崩溃了。

夺取汉中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有功的群臣武将都得到了封赏,张飞封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也成了后将军,都封了侯,毛头小子魏延还被越级提拔为汉中太守。

刘备率兵入川到夺取汉中之战的这段时间,有个人很不爽,就是关羽。关羽为什么不高兴呢?大家注意到,马超归附刘备之后,兵临成都城下,威逼刘璋出降,立下灭国之功,关羽闻知,要入川与马超比武较量,被诸葛亮劝止。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封赏功臣,关羽又不高兴了,“大丈夫誓不与老卒同列”。关羽这是对马超和黄忠有意见?以前有过节?其实并非如此,关羽是对自己的处境很不满意。

自从刘备率兵入川以来,其他战将都策马奔驰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尽情发挥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冲锋陷阵、攻城掠地,各自立下不朽的战功。张飞独领一军,收严颜,破巴郡,三战张郃,夺取关隘;马超收取成都,逼降刘璋;黄忠“每战先登”,定军山阵斩魏军猛将夏侯渊,一举定江山;赵云米仓山夺粮,空营拒敌;魏延多有功劳,被超擢提拔;连刘封都“所在战克”,取房陵、上庸。

关羽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完全插不上手。别人都是因功受封,只有关羽以一介看客的身份寸功未立,却受封最高,成为前将军。关羽都怀疑,那些群臣武将们已经开始窃窃私语,悄悄向他瞥来质疑的目光。以关羽极度虚荣的心态和一向骄狂自负的性格,能受得了?所以关羽很焦急,很愤怒,就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刘备对关羽的性格还是很清楚的,所以“假节钺”,是刘备给关羽的腹语:想以战功来证明自己,那我就给你“假节钺”,授予你调度征伐之权。

所以,关羽北征襄樊,并非是一时冲动,擅自出兵,他是得到了刘备的首肯和默许的。关羽再骄狂,也不可能擅自动兵,那就形同于背判作乱了。

关羽北征襄樊,东吴很痛苦。在魏蜀吴三方,曹魏有统一天下的理想,蜀汉也有统一天下的理想,他们之间的矛盾只是谁统一谁的问题。而东吴孙权是最不希望统一的。统一就要打仗,而东吴地处南方,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人民生活富庶,不愿意打仗,孙权缺乏发动统一战争的基层民众支持;东吴的豪门望族势力很大,派系林立,并没有完全整合,他们也不愿意统一;进军地势平坦的中原,就需要强大的骑兵军团,东吴也缺少这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搞统一也缺少政治旗帜。

所以,东吴集团是抗拒统一的。即然不想统一,那么国家战略就是以防御为主。而根据东吴的地理特点,江防自然是最重要的命脉。关羽北征,蜀汉和曹魏大战,无论谁胜谁败,东吴都不高兴。如果关羽胜了,夺了襄樊,那么蜀汉集团就拥有了长江和汉水两条大江的上游,关羽本来就是有水军的,再得到襄樊,从两个方向上对东吴的江面防御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东吴能高兴吗?同样,如果曹魏胜了,也是这样,所以荆州地区绝不能让任何一个敌人独占,那对东吴将是致命的。

在曹魏和蜀汉分出胜负之前,东吴必须要夺取其中一部。要么夺取襄樊,要么袭击关羽。最佳选择无疑是趁关羽主力北征,后方防御空虚的情况下,袭击其后。所以,东吴动不动兵,关键是蜀汉是不是要北征襄樊,无论关羽还是诸葛亮、李严、赵云,或者其他什么人,只要你北征襄樊,吴蜀联盟必然会破裂,东吴将毫不犹豫地出兵进攻。东吴一出兵,蜀汉马上就会面临着两线作战,以蜀汉的实力,能扛住曹魏和东吴的联手夹击吗?谁来也不行,诸葛亮带着马超、赵云和李严一起来也不行。

事情就是这样,只要蜀汉不征襄樊,谁当守将都能守住荆州,东吴甚至愿意帮助蜀汉牵制曹魏的进攻;如果要北征襄樊,无论是谁来做守将,东吴都会出兵进攻蜀汉。东吴可以忍受蜀汉赖着不还荆州,但决不能容忍蜀汉再夺取襄樊,这是无法协商的。

9紫气東来
「9紫气東来 」发表看法
2023-03-29

应答:

如果刘备得汉中后派诸葛亮,李严,马超去守荆州,荆州肯定丢不了。

首先要了解当时三国鼎立的状况,也是蜀汉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国策,东吴只有与蜀汉团结好曹操就难以取胜。

要问曹操这么大实力为什么还要与东吴联手呢?因为关羽这块硬骨头不好啃,同时掌握了东吴对荆州的战略位子,刘备之今不还荆州东吴肯定心里不甘,而关羽开口东吴鼠辈,孙权小儿,和盟友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不友好,才让曹操钻了空子,让蜀汉与东吴交战削弱双方的力量,得利的可是曹魏,从此诸葛亮的隆中对同时破灭,这与关羽斩颜良如同一辙(袁绍与刘备翻脸)。

如果由诸葛亮,李严,马超守荆州,一来诸葛亮会与东吴搞好盟友关系,二来李严,马超都是治军行家,曹操最担心的马儿让他头疼,李严的战斗力不能小看,其三诸葛亮不经刘备同意不会去发动战争,诸葛亮不在益州也不会劝刘备称帝,其四:即使有什么动作荆州肯定有诸葛亮,李严坐镇,马超出击胜能进,退后路扎实。

其五:曹操想联吴肯定东吴不会响应,东吴不是不知魚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

其六:有诸葛亮,李严在荆州坐镇就不会有白衣渡江,吕蒙也不会偷袭,偷袭也不会成功,若关羽坐守荆州,也没人投降献城,有谁能力轻易拿下荆州呢?

所以如诸葛亮,李严,马超守荆州与刘备互应,

曹操联吴不会成功,曹操还可能受到蜀汉,东吴的联合重创,确保荆州安全。

不沉的经远
「不沉的经远 」发表看法
2023-03-31

首先要说一下,马超这种在西北地区长大,习惯指挥骑兵作战的将领去荆州其实作为不大。不过即使只是诸葛亮一人接管江陵防务,那么至少荆州可以挡住吕蒙的偷袭。不过能不能最终守住荆州,则要看曹操和孙权之间能不能好好配合了。

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江陵。很多人认为关羽过于骄傲,没有和江东搞好关系。而且又有些大意,在荆州留下的守备力量太少,这才招致失败。

不过实际上自刘备夺取益州,孙权索取荆州不成,出兵夺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差点引发孙刘大战以后,孙刘联盟实际上已经破裂。此后孙权和刘备都对对方小心提防,关羽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北伐襄樊期间,他留在荆州的部队并不少。而且关羽还在江边遍布岗哨,防止吴军偷袭。

即使是吕蒙诈病,让陆逊接替自己位子以麻痹关羽时,关羽也只是“稍撤”荆州守军北上,并没有大幅度削减留守部队。所以很明显,关羽并不大意。

关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留守荆州的蜀军主将,江陵太守糜芳在吴军进攻时不战而降。荆州军一时群龙无首,剩下忠于刘备的军队也被吴军各个击破。

如果诸葛亮驻守荆州,那么他肯定不会对东吴掉以轻心,会派兵严格巡视江边。这样吕蒙基本没有什么偷袭机会。

而如果改为强攻的话,江陵城是荆州仅次于襄阳的第二大城市,城墙高厚,易守难攻。吴军的陆战能力比较差,短时间内不可能攻破江陵。这样关羽就能赶回来救援。刘备也可能从益州派来援兵,东吴基本没有可能夺取荆州。

因此只派诸葛亮来驻守江陵,就可能避免历史上关羽的失败。

但是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的力量毕竟是最弱的一个。吕蒙即使偷袭荆州失败,那么孙刘一旦撕破脸皮,曹操又在北方虎视眈眈,刘备能不能最终守住荆州,很大程度上要看曹操和孙权会不会在荆州问题上联手。

一旦曹孙联手,刘备要守住荆州还是很困难的。当然,曹操和孙权在荆州问题上各有自己利益,因此能联手到什么程度很难说。

再言春秋
「再言春秋 」发表看法
2023-04-03

引言

荆州之失,意味着刘备集团从此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

此后的刘备集团,不管诸葛亮再如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只能是割据一方,而无法去称霸天下。

可如果把荆州的失去,完全归罪于关羽的大意,未免有失公允。关羽大意确实是失去荆州的一个因素,但更主要的因素则是刘备集团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东吴集团的预期。

分析

先说一下题主的这个题目。这个题目的立题有一个较大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以局部决定整体。

如果刘备得汉中后,让诸葛亮带赵云、马超、李严去荆州,这样的阵容的确够豪华,够稳妥。但我有一个问题,那样一来作为根据地的汉中是否还能够被刘备所控制呢?这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汉中不能被刘备所控制,那荆州即便不会因关羽而失,可又能保住吗?我给的答案是否定的。

汉中需要稳固

刘备在夺得汉中之后,蜀汉集团正式宣告成立。刘备进位汉中王,这个曾经卖草鞋的小商贩,终于成为了可以割据一方的大佬。

但我们要清楚一个问题,刘备的汉中夺取的并不顺利,在这里他也是损兵折将的:

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

后来的汉中之战虽然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但此时刘备集团的战争潜力已经消耗殆尽。对刘备而言,说汉中之战是背水一战也并不夸张: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问题。此时的刘备集团已经到了全员动员的地步,如果曹操再坚持一下,胜负的结果可能就会逆转。

而且,汉中的存亡会关系到刘备集团整体的命运,正所谓“家门之祸也”,所以汉中是不能有失的。

夺取汉中之后,刘备集团的当务之急就是把左右的精力都放到汉中。必须得在最快的时间里,把汉中经营稳固。

诸葛亮必须留在汉中

刘备集团人才匮乏,即便是鼎盛时期,真正算得上大才的也不过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寥寥数人。

但这些人才之中,能够担任丞相之职,统领百官,制定政策的人非诸葛亮莫属。

法正虽然有才,但因其性格、经历的关系,让他统领百官是无法服众的;而刘巴之才主要在于经济方面,于敛财刘巴是好手,但当百官之首则非刘巴所长;至于李严他的确有着优秀的政治能力,但他之所长在于治理,而并不在于制度建设。

所以,纵观刘备集团的人才储备,只有诸葛亮一人有资格担当丞相一职。

基于这个原因,诸葛亮此时不能离开汉中。而且不仅诸葛亮不能离开,其他人也都离开不了。或者说,即便离开也没有用。

蜀汉集团在律法、民生、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中,法正、刘巴、李严都出力极大,毫不夸张的说,蜀汉集团的成型,这些人缺一不可。

有人说,那如果不叫诸葛亮去,而换一个人到前线辅助关羽可行么?

先不说这些人都抽不开身,即便是能抽的开身,以关羽的性格也不会认同他们。

荆州之失的再讨论

有关荆州之失,很多人都把这个错误归结到关羽的身上,这一点其实并不客观。

关羽的大意的确是一方面,但蜀汉集团发展的太快才是主要原因。

当人们在讨论关羽是否应该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在把目光重新看向此时的汉中。

刘备在夺取了汉中之后,进位汉中王。这是一个政治信号,他意味着刘备将以一个独立的军事集团向曹魏集团发起挑战。

关羽的北伐是在呼应刘备的这一政治行为。进位汉中王的刘备,所打出的旗号自然离不开匡扶汉室这一政治口号。

刘备做出了如此之大的一个政治举动,发出了一个如此之大的政治信号,如果在军事上没有相应的行动来呼应,那就意味着刘备是在欺骗世人。

所以,关羽北伐对当时的蜀汉集团而言,是一种必然行为。一个服从于政治行为之下的军事行动。

刘备只要进位,那就必须要北伐。而如果刘备想要发展,就必须要进位汉中王。这是一个无解之题。

而关羽北伐的初期胜利,也必然会引起东吴集团的忌惮和曹魏集团的紧张。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后来东吴和曹魏选择联合,共同对付关羽的根本原因。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关羽的北伐是必然的,而北伐只要胜利就必然会促使孙、曹联盟。

这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原因,而是更深层次的政治诱因。

换将是否可行

仅从军事原因和局部战况来看,如果让诸葛亮带着马超、赵云、李严来到荆州前线,那应当不会出现荆州之失。

起码,以诸葛亮的谨慎,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会暂缓北伐进度,巩固战果,把一切布置稳妥之后,再进行军事行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关羽的孤军行动,也不会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

可即便这样,东吴集团和曹魏集团还是要联合在一起,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

但这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的问题是,那个时候汉中怎么办。

曹操对汉中一直虎视眈眈,有诸葛亮在,他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可诸葛亮一旦到了荆州前线,汉中由谁来主持大局。

此前汉中之战,刘备就损耗了大量的战争潜力。如果再来一次汉中之战,那刘备还能抗的住么?答案是或许能。

而汉中一旦失陷,对刘备而言就是灭顶之灾了。那时候,即便是守住了荆州,又有何意呢?

结语

如果刘备手下的人才足够,他自然不会让关羽独自守荆州。

毕竟那里是战略要地,一支孤军放在那里,肯定是危机重重。

但问题是,刘备手下的人才不够。夺取汉中后,根据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这对于人才储备不足的刘备集团而言,基本上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人能离得开,更何况是诸葛亮呢?

真要是把诸葛亮派到了荆州前线,荆州倒是守住了,可后方失火了,那岂不是问题更大了么?

山野老人
「山野老人 」发表看法
2023-03-26

山野老人解读三国,让您明白两百个为什么?

如果刘备得汉中后,立马让诸葛亮带赵云马超李严去荆州,荆州还会丢吗?

关羽丢荆州既不是大意,也不是因为襄樊之战失败的问题。

襄樊之战失败只是表面原因,关羽丢荆州的根本原因是关羽不懂政治和性格缺陷所致。

关羽不懂政治是指关羽不懂得孙吴联盟的重要性;关羽的性格缺陷是其傲慢、无礼等性格伤害了孙权,导致孙刘联盟的破灭。

这样的背景下,刘备派诸葛亮等前去协防荆州毫无意义。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会造成更大损失。

为什么这样说呢?

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回答这个问题:

一,刘备没有理由派遣官员协防荆州。

为什么说刘备没有理由派遣官员协防荆州呢?

刘备攻下汉中后,自封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这个假节钺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一句话就是荆州一切事务由关羽自行处理。

由于刘备给予了关羽假节钺的特权,所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就没有向刘备请示汇报。

当襄樊之战爆发后,刘备还一无所知。

刘备已经授予了关羽假节钺的权利,再向荆州派遣诸葛亮等官员自然是不合适的。

如果刘备坚持这样做,只能是自己打脸,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关羽对刘备的不信任。

二,强行派遣诸葛亮、马超等人前去协防荆州,不会有什么效果。

诸葛亮尽管足智多谋,但在关羽眼里并没有多少分量。对于这一点,诸葛亮心知肚明。

刘备带着庞统前去益州之后,诸葛亮就与关羽一同驻守荆州。

在这段日子里,诸葛亮并没有什么作为。

关羽不但对诸葛亮不友好,对马超也没有好印象。

关羽曾经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到底有什么本事。

诸葛亮回信说,马超是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只能与张飞相比,不能与你美髯公相比。

诸葛亮称关羽为美髯公是投其所好。

关羽看到诸葛亮夸他的胡须得意洋洋。

如果再次将诸葛亮派遣到关羽身边,对于诸葛亮这样一种溜须拍马的态度,对关羽防守荆州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让马超前往,关羽本来就不负马超,对于协防荆州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李严同往也不是好事。

史书上说,李严性情刚烈,不好打交道,这样一个人派到关羽身边,对关羽有什么帮助呢?

赵云性格比较温和,与关羽关系较好,但是凭赵云的性格,对关羽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总之,有关羽在荆州,刘备又给予了假节钺的权力,派任何人前去协防都没有效果。

三,最好的办法是派遣费诗前去荆州开导关羽。

要从根本上解决防守荆州的隐患,就是要帮助关羽确立孙刘联盟重要性的认识,开导关羽注重孙刘联盟,收敛自己傲慢的性格,提升关羽对孙权的友好认识,巩固孙刘联盟。

这样一个任务,只有费诗有能力完成。

黄忠被刘备拜封为后将军的时候,关羽不服气,就是费诗前去劝导关羽,才使关羽认识到自己的人错误。

如果让费诗前去协防荆州,注重疏导关羽,劝谏关羽重视孙刘联盟,尊重孙权,这才是解决荆州不被丢失的最好办法。

百代千秋史
「百代千秋史 」发表看法
2023-04-01

无疑荆州不会丢,但益州就难保了。因为刘备的家底很薄。

(荆州与益州如何兼顾?恐怕这是刘备的心声,很无奈。)

首先,荆州肯定不会丢。

孙权对荆州觊觎许久,一直盯着不放。如何在曹操和孙权两家的紧盯之下守住和守好,确实是个大问题,而且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

我们发现荆州的丢失在于关羽的两面树敌,成了曹操和孙权的共同敌人,所以,关羽的失荆州、丢人头的惨剧就注定了。可以讲,荆州之失,不在军事,而是在政治上。无论是先前赤壁的“联孙抗曹”,还是后来北伐的“联吴伐魏”,诸葛亮都很重视与东吴的联盟关系。所以,政治上不会有问题。另外,加上军事上的强化,具备了一定硬实力。基本可保万无一失。

(水淹七军确有其事。此时的关羽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但此举同时激发了曹操和孙权的危机感,大祸将至。)

但是,还有另一个问题:益州,怎么办?

其次,益州有可能丢失。

刘备从建安十六年到十九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而且是中途增兵,调集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的情况下才拿下益州的。拿下之后,两个问题接踵而来,更棘手、更难办。一是如何治?二是如何守?

如何治?可以说刘焉刘璋父子二人留下的基本是个烂摊子。益州本土势力、刘焉带入的外来势力和刘备的荆州集团如何平衡?刘焉倒行逆施积累下来的矛盾怎么缓和?要不是堪为大政治家的诸葛亮的厉行法治和公平持横,恐怕换个人是搞不定的。

(刘璋献出益州。但这是个起点,其后如何治和如何守,是更大和更重要的问题。身为总经理的诸葛亮,怎么能走开呢?)

如何守?顶在大门口的张鲁还好说,关键是曹操。事后证明打的很艰难,后期的汉中大战,诸葛亮留守后方调度,前线的刘备已经相当吃紧。紧要关头几乎都到了男人尽数征发,而用女人运输物资的程度了。如果分兵,北部战线能否坚持住,真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荆州保住了,但益州极有可能丢失。

再次,关于选派的将领,更正一点。

友友提到了马超,其实不是人尽其才。正如《三国志》所记载的,马超一直以来凭借的都是西北的少数民族。对于他的使用,让他去防守蜀汉的西北侧、处理与羌等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是合适的,到了荆州,恐怕真没有他的用武之地了。

(李恢劝降马超。从马超士兵装束,能看出他倚靠的基本都是羌等西北少数民族力量。)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发表看法
2023-03-26

大意失荆州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典故,说的是因为关羽的大意,而导致荆州丢失,感觉丢荆州的责任全在关羽身上,其实,丢荆州这事,需要承担责任的并不只有关羽一人,包括刘备、诸葛亮以及向吕蒙投降的糜芳、傅士仁等人,都是有责任的。

那么荆州为什么会丢?

荆州会丢的直接起因就是因为孙权偷袭荆州,而且还是趁关羽北伐襄樊,后方空虚之际偷袭的,但这事还得从十年前赤壁之战后,刘备向孙权借南郡开始说,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取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零陵郡、武陵郡、长沙郡以及桂阳郡。

关羽失荆州

因为面临整个集团发展的生死存亡,所以刘备向孙权借南郡,因为刘备如果没有南郡,就永远没有发展出路,不能向西攻取益州,就不能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孙权因为周瑜去世,需要刘备在南郡来对抗来自曹魏的军事压力,况且孙权面对曹魏的压力是从合肥、淮南一直到荆州的上千公里长江沿线,如果没有刘备来帮忙,孙权的压力很大,再加上失去了主战派的周瑜,所以孙权同意了。

刘备借来了南郡之后,没多久就受到刘璋的邀请入川,之后成功夺取益州,孙权听说后,就要求刘备归还南郡,这显然不可能,刘备也没有同意,如果把南郡还给孙权,那刘备原来的荆南四郡不就成了飞地。

但是根据《三国志 鲁肃传》的记载,孙权要求刘备归还的是长沙郡、零陵郡和桂阳郡,如果这条记载没错的话,那么可以想像刘备借南郡时,其实与孙权签订了一个政治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刘备把半个江夏郡还给孙权,同时在夺取益州后,再把长沙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三个郡还给孙权。

孙权与鲁肃

也就是说孙权用一个南郡向刘备换来了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半个江夏郡合计共3个半郡,这笔交易应该对双方来说,应该是合算的,但是,湘水划界时,刘备只归还了长沙郡和桂阳郡,零陵郡没有还给孙权,这也为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埋下了伏笔。

孙权显然不服气,但是又不动色,表面上维持与刘备的聪明,暗地里经常策划如何夺取荆州,可以说孙权时刻准备着,这是孙权夺取荆州的原始欲望,此外,荆州南郡扼守长江中流航道,关系到下游东吴腹地的战略安全,当年赤壁之战,曹操就是从荆州顺江南下,想一举灭亡孙权的,但没有成功,但是,南郡的战略地位对东吴扬州六郡有着绝对的战略安全,这也是孙权偷袭荆州的一个原因。

刘备与孙权妹妹

所以,无论关羽是不是大意,是不是后方空虚,孙权都会偷袭荆州,这不以关羽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孙权一定会做的事,只是孙权抓住了关羽北伐的这一次机会而已,就算关羽没有北伐,荆州也被孙权时刻盯防着,孙权还是能找到机会。

所以,在整个事件中,最大的责任人就是刘备。孙权偷袭荆州的行为,是刘备借南郡埋下的种子,但刘备又不得不借南郡,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无解题,作为决策人的刘备必须承担第一责任,此外,作为蜀汉战略大师的诸葛亮,是否在刘备借荆州前后提醒刘备要防备孙权的偷袭,不得而知,如果没有,诸葛亮也得承担战略责任,因为他是蜀汉的战略总规划师,因为隆中对就是诸葛亮的心血。

刘备

所以,诸葛亮是第二责任人,除非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过孙权可能会有危险,而刘备却毫不在意,但翻遍史书也没有这样的记载,感觉整个襄樊之战期间,刘备和诸葛亮完全不担心荆州后方的安全一样,尽管孙权是政治盟友,但是孙权这个人,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显然都低估其能力和政治野心,所以刘备和诸葛亮需要承担丢失荆州的责任。

而另外两个需要承担责任的就是糜芳和傅士仁,尤其是糜芳,还是刘备的小舅子 ,刘备根本不会想到糜芳会投降,糜芳和他哥哥糜竺可是跟随刘备25年的幕后投资人,怎么说投降就投降了,就算关羽现怎么责骂糜芳和傅士仁那都是内部矛盾,一旦投降敌人,那性质就变了,如果他俩抵抗东吴的入侵,也许荆州根本不会丢,如果他们等来了关羽的援兵,那么荆州就一定不会丢,所以他俩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事实上,只要南郡不丢,那么关羽手下的士兵就不会投降吕蒙,那么跟随关羽从襄樊战场退下来的荆州兵就不会溃散离开关羽,那样的话,关羽到达南郡,就能与南郡守军会合,这可是一支近五万人的大军,孙权再厉害,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就吞并了这支军队,况且,只有荆州南郡在抵抗,其他地方也没有这么容易投降。

荆州地图

孙权偷袭荆州时,整个荆州三郡,只有零陵北部都尉习珍率军死守城池,其他的城池不是守将弃城逃走,就是不战而降,根本就不堪一击,如果稍微有些像样的抵抗,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

如果刘备在称汉中王后,立马派出诸葛亮、赵云、马超、李严去荆州,荆州还会丢吗?

当然不会丢。刘备称汉中王是218年七月,几乎是同一时间,关羽开始北伐,到8月时,关羽就威震华夏,这个时候关羽的兵锋还是很强的,从益州到荆州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如果诸葛亮、赵云、马超、李严等人七月从益州出发,8月就能到达荆州,那样的话,孙权没有偷袭荆州的机会。

而且在七八月期间,关羽也没有把荆州最后的守军调到襄樊前线,所以荆州还有一定的军队,而且还有俘虏于禁的七军三万人,等到诸葛亮、赵云、马超、李严等人到达,完全也可以把俘虏训练为自己人,加入到蜀汉军队之中,孙权就更不敢偷袭荆州了。

襄樊之战

孙权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关羽北伐襄樊时,诸葛亮、赵云、马超、李严等人还没有到达荆州前,这个时间偷袭荆州难度会比较大,但还是有机会的,这还取决于糜芳和傅士仁会不会投降?这个时候应该是不会的,因为他们应该知道诸葛亮、赵云、马超、李严来了,这样就有底气面对东吴军队,他们不投降,吕蒙等人就没有办法拿下荆州。

况且那个时候关羽在襄樊兵锋正盛,威震华夏,这个时候关羽如果撤军,也将是很大的战果,至少能占领汉水南岸的襄阳,如果孙权偷袭荆州,也会面临关羽的打击和益州派出援兵的共同打击,所以,如果刘备得汉中后派诸葛亮、赵云、马超、李严守荆州,荆州根本不会丢,可惜刘备不会这么早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刘备,头脑已经发热了,认为曹操不堪一击,所以连续发动了对曹魏的战争。

且行且听风
「且行且听风 」发表看法
2023-04-03

如果刘备得汉中后,立马让诸葛亮带赵云马超李严去荆州,荆州不仅不会丢,还能牢固守住,并扩大战果,但是这并非刘备最好的计策,刘备最好计策是主动放弃荆州。原因为何?且听一一道来。

三分荆州

首先来看,关羽丢失荆州的主要原因在于曹操和孙权夹击,那么从刘备入川到关羽丢失荆州,还有几年时间,同样处于曹操孙权夹击的关羽却没有丢失荆州,这是为何?因为关羽驻守荆州的部队,自保没问题,但是想要进攻就捉襟见肘了,而关羽恰恰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动了襄樊战役,致使后方空虚,而吕蒙趁机白衣渡江,攻占江陵,切断关羽后路,使得关羽前后围堵,无立足之地,最终兵败,丢失了荆州。

关羽兵败

可见,要想关羽不丢失荆州,只要不发动襄樊战役,关羽手中的兵力镇守是没问题的;如果刘备派遣诸侯亮带赵云马超李严去荆州,再加上几万生力军,不仅镇守荆州问题不大,而且也可以有力策应关羽的襄樊战役,彻底攻占襄樊、南阳,进而威逼许昌,取得更大的军事胜利。

虽然上述军事目标可能实现,但是襄樊南阳距离许昌太近,而且是四战之地,孙权虎视眈眈,在取得军事胜利后,还需要派兵驻守,就会造成刘备集团的分兵,而荆州集团、益州集团距离太远,不便于统一指挥,在荆州集团耗费兵力太多,也不利于刘备最后集中力量,北伐曹魏。

三国局势

那么怎样才是刘备最好的计策呢?个人认为,最好是收缩兵力,放弃荆州,和孙权达成协议,获取钱粮物资,和平赎买荆州,这样第一可以在益州集中数万荆州精锐部队;第二可以换取大量钱粮,为下一步军事行动做准备。在这种情形下,刘备集团可以集中荆州集团、益州集团的军事力量,以马超攻取凉州,关羽攻取祁山,张飞攻取长安,三路北伐,刘备亲自坐镇汉中,诸葛亮坐镇成都,系数猛将上阵,一举攻下雍凉二州,奠定三分天下的大好局势,则可以获得关中大粮仓,并补充兵力,最终统一天下。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发表看法
2023-04-02

事实上,如果刘备攻占汉中后,立马让诸葛亮带人回荆州,荆州必定不会丢失!原因非常简单!

荆州丢失的真正原因

要想知道诸葛亮带人回荆州,能否守住荆州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知道荆州丢失的真正原因!而要想知道荆州丢失的真正原因,我们必须得抛开三国演义的说法,回到正史去寻找答案!

在三国演义中,荆州之所以会丢失荆州,主要是因为关羽性格太高傲了,对外,他拒绝和孙权联姻,导致孙权偷袭荆州,对内,他欺压同僚,甚至威胁诛杀糜芳和傅士仁,导致这两人投敌!所以说,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无论谁去荆州,其实都能守住,只要把关羽替换下来就行!然而事实上,三国演义的说法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正史中,荆州丢失的原因根本没这么简单!

第一,孙权之所以会偷袭荆州,并非因为关羽性格高傲!魏蜀吴三方争夺天下,大家都是竞争者,绝对不能单纯以合作者来看待!虽然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保持了长达十年的合作,但这是因为曹操太强大了,他们若不联合起来,会被曹操各个击破!说白了,孙权和刘备的合作基础,就是曹操保持强大。然而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孙权不仅没有心思去偷袭荆州,反而准备出兵攻打合肥,因为在孙权看来,当时的曹操实在太强大了,他必须得和刘备联合起来作战。而刘备打赢汉中之战后,虽然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但明眼人都知道,刘备这次打得非常辛苦,可谓是损兵折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孙权还是在坚持和刘备一同对抗曹操,甚至当关羽攻打樊城初期,孙权仍然在谋划攻打合肥,他并没打算偷袭荆州!然而关羽的襄樊之战打得实在是太漂亮了,直接让孙权感受到了威胁!

襄樊之战中,关羽先是将曹仁打得龟缩城池,后来又水淹七军,大败于禁,俘虏曹魏三万精兵,令天下震惊。此次大胜对曹操的打击非常大,以至于曹操都在考虑迁都之事了,但除此之外,此事给孙权的打击也不小!

《三国志》: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孙权之所以和刘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因为他们两家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然而水淹七军之后,曹操几乎被打趴下了,都要考虑迁都之事了,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是孙权最大的敌人了,孙权最大的敌人,已经变成了关羽!关羽在此战中发挥了强大的水战能力,而这正是孙权担忧的地方,东吴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久,就是因为曹军水战不行,打不过长江,现在关羽水战能力这么强,又处于长江上游,若他顺流直下,攻击东吴怎么办?

另外,关羽在此战中俘虏了三万曹军精锐,若他将这些人消化干净,那么关羽将一跃成为荆州最强的势力,比曹操、孙权都还要厉害!只要关羽愿意,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些精兵统一荆州,这将严重威胁到东吴的利益!所以说,此时的孙权,必须对关羽动手,以遏制关羽的发展,若等关羽从此战中缓过来,将曹操打趴下了,下一个被打趴下的必定是东吴!也就是说,无论关羽脾气高不高傲,孙权都会偷袭荆州,因为关羽严重威胁到了东吴的未来!

第二,糜芳傅士仁的投降,背后有许多隐藏因素!在三国演义中,糜芳傅士仁之所以投降,是因为他们遭到了关羽的威胁,担心关羽杀了他们。然而事实上,关羽根本没有能力诛杀他们二人!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是刘备任命的南郡太守,根本不受关羽的管辖,傅士仁是刘备的老部下,从幽州就一直跟随,刘备之所以让他们留守荆州,就是出于对他们的信任,关羽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个胆子诛杀他们二人,要想杀掉这两个资历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关羽必须得向刘备请示!

另外,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也有许多猫腻!吕蒙打到公安城下时,曾让虞翻去劝降傅士仁,但傅士仁不答应,然后虞翻让人给傅士仁送了一封书信,最终成功劝降傅士仁。

《吴书》:将军傅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於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仁得书,流涕而降。

通观虞翻的书信,我们可以发现,他是将傅士仁骗降的!原本傅士仁是不愿意投降的,但是虞翻说他们轻易地突破了关羽设置的烽火台,直达公安城下,其实是因为他们在荆州内部有内应,并暗示傅士仁,他的身边也有内应,劝傅士仁投降,并告诉傅士仁,此次荆州失守不怪他,只怪内应!在这一连哄带蒙的操作下,傅士仁被劝降了。然而吕蒙到达后,虞翻又立马告诉吕蒙,傅士仁并非真心投降,不能让他掌军,而应该把他押到队伍前!

《吴书》: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

可以看到,傅士仁完全是被坑了,他原本是不愿意投降的,只不过他技不如人,被忽悠瘸了!而糜芳那边,则是因为看到傅士仁投降了,所以他就降了。但事实上,整个江陵城中,只有糜芳一个人愿意投降!关羽在荆州经营了十来年,还是有许多忠心的属下的,他们都不愿意投降吕蒙,但糜芳这个领头人都降了,没人将他们组织起来,所以他们的反抗也没翻出什么浪花!

《三国志》: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辖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糜芳投降后,江陵城中有人组织起了反抗力量,准备伏击吕蒙,只不过被虞翻识破了,虞翻知道只有糜芳是愿意投降的,其他人都心属关羽!

总的来说,在正史中,荆州之所以丢失,并非因为关羽的高傲,而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孙权认为刘备集团的实力太强,威胁到了东吴,所以他转变了方向,执意偷袭荆州;二是傅士仁意志不坚定,被骗降了,而糜芳的意志就更不坚定了,看到傅士仁投降,他也跟着投降了!

好了,在了解了荆州丢失的真正原因后,我们接下来再看,若让诸葛亮及时回援荆州,能否守住荆州?

诸葛亮能否守住荆州

事实上,关羽在出征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孙权可能对荆州动手,为此,他设置了三道屏障,阻挡孙权,以方便自己及时回援!

关羽的第一道屏障,乃是烽火台,不过这被吕蒙轻易突破;关羽的第二道屏障,乃是公安城,不过傅士仁被轻易骗降;关羽的第三道屏障,便是糜芳的江陵城了。当时的江陵城,人心是可用的,大家都还是忠于关羽的,只不过没人将他们组织起来而已!而江陵这座坚城,乃是关羽亲自督造而成的,后来朱然凭借此城,直接阻挡了魏军长达半年的围攻,可见此城是多么的坚固!可以说,只要有统一的组织者,江陵绝不至于被轻易攻破!关羽绝不至于轻易落败!而只要江陵城不丢失,关羽就还有回援荆州,击退吕蒙的机会!

当诸葛亮率军回到荆州后,如此重要的城池,必定是交给诸葛亮来坐镇的,糜芳只能当一个二把手,没办法再主持江陵的防务了!而且在诸葛亮的威慑下,糜芳也必定不敢放言投降。另外,诸葛亮这个人处理内务是一把好手,他应该能提前发现糜芳的猫腻,使得糜芳不能乃至不敢投降!说白了,以当时诸葛亮的地位来说,只要他坐镇江陵城,江陵城就绝对不会投降!

江陵城是关羽苦心孤诣,经营数年的坚城,比合肥城还坚固许多,按照吴军进攻合肥的表现来看,短时间内他们肯定攻不下江陵城!而且关羽将他军队的大部分家人、粮草、后勤物资都集中在江陵城,所以此城不失,关羽的军心也不会动摇,只要等关羽率领大军回来,必定能够击退吴军!

实际上,吕蒙之所以敢于偷袭荆州,就是因为他知道关羽不在荆州了,荆州缺乏有效的组织,统一的调令,若他知道诸葛亮来到了荆州,他根本就不敢对荆州发起突袭!当年刘备率军攻打益州,吴军为何不敢偷袭荆州,不就是因为诸葛亮和关羽都在荆州吗?事实上,当年刘备的规划原本就是让庞统跟自己外出作战,诸葛亮跟关羽防守荆州,只不过庞统战死以后,刘备把诸葛亮给调走了,才给了东吴可乘之机!

结语

总的来说,荆州之所以丢失,并非因为关羽高傲,而是因为蜀汉威胁到了东吴的安全,且傅士仁和糜芳二人抵抗意志不坚定,被骗降了。若是汉中之战后,刘备让诸葛亮回到荆州,虽然不能打消孙权偷袭荆州的想法,但诸葛亮完全可以影响到糜芳和傅士仁,使得两人不敢轻易投降,而且即便两人投降,有诸葛亮坐镇江陵城,这座城池也不可能被吴军轻易攻破,到时候只要等关羽回师救援,吴军必败!所以说,只要让诸葛亮回到荆州,荆州必定不会丢失!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一壶清茗品春秋
「一壶清茗品春秋 」发表看法
2023-04-01

如果刘备得汉中后,立马让诸葛亮带赵云马超李严去荆州的话,荆州肯定不会失去。

虽然荆州丢失的根本原因在于“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意图,但是魏蜀吴三国又有谁不想统一天下,特别是一强两弱局面出现,制约着吴蜀两国全面开展。处在荆州正是如同高空走钢丝一般,既要防止东吴借故吞掉荆州,造成既成事实,又要维护双方的关系,确保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曹魏进攻。而且关羽的盛气凌人,傲上而不辱下的性格,恰恰阻止了他进一步与东吴缓和关系。面对孙权的联姻请求,关羽不仅断然拒绝,还辱骂使者;在樊城之战中,又嫌东吴援军来迟,辱骂东吴:"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虽然,刘备占领益州后,与东吴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但表面仍然是同盟关系。但关羽丝毫不去维持这即将破裂的关系,而是一步步推向彻底破灭的地步。当然,荆州丢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兵力有限,特别是关羽在樊城与曹仁僵持期间,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可乘之机。

如果刘备夺取汉中后,派诸葛亮带领赵云等人帮助关羽,诸葛亮和东吴的鲁肃两人可以说是坚定的吴蜀联盟派。从后面诸葛亮执政后,迅速恢复与东吴的关系,甚至在面对孙权称帝这样敏感的问题上,诸葛亮宁可选择退让,也要维护吴蜀联盟,可以看出,诸葛亮到了荆州以后,必定为想尽办法修复关羽与东吴即将破裂的关系。同时,赵云、李严等人的到来,也可以弥补荆州后方兵力吃紧的的原因。这样孙权就不会铤而走险偷袭夺取荆州。

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中取得胜利,但是损耗十分巨大。从建安二十年,曹操占领汉中开始,到建安二十四年夏天曹操退军,双方一直在交战之中。虽然刘备最终取胜,并斩杀曹操统领西部方面军的大将夏侯渊,但刘备前期也是多有失利,先是攻打下辩未果,张飞,马超也被曹洪,曹真等击退;在固山的战斗中,又被曹休识破战略意图,提前进攻,折损了雷铜,吴兰等蜀中名将;随后陈式领兵攻打马鸣阁道,也被徐晃击败,死伤不少,等等。在汉中之战中,刘备多次征调士兵到前线,蜀地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以说虽然取胜也是残胜。面对汉中之战残胜的局面。当时,汉中三十万百姓被曹操迁走,益州消耗巨大。如果冒然在从益州调兵增援荆州,益州反对势力必然兴风作乱,动摇刘备在益州的统治根本。同时,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夏天撤军,关羽在当年秋天败亡,再加上期间关羽水淹七军,取得重大胜利,俄而被孙权袭杀,实在转换太快,由于蜀道险阻,刘备诸葛亮根本没有时间做出反应。

米粒闲聊
「米粒闲聊 」发表看法
2023-03-31

公元219年五月,曹操被迫放弃汉中。同年八月,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十二月孙权袭夺荆州。如果刘备在得汉中后,派诸葛亮等人去荆州,荆州还会丢吗?首先,来看荆州丢失的原因。一是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如果不发动此战役,而是继续保持原有的态势,就不大可能会岀现曹、孙联合的局面)。二是关羽受骗,而大意。两个原因集中在一起,简单的说,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力量不足。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兵力的不足和缺少武将、谋臣。假设,刘备增强了在荆州的力量(兵力、武将,谋臣)后,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并且战役过程不变,水淹七军、俘于禁、庞德,围樊城。由于,假设中的关羽所部的总兵力比历史中的要多(应多岀一万多到两万多兵力),那么留在后方(江陵郡)的兵力也会多于历史中的兵力。并且,如果赵云等将领在荆州,肯定会有被留守在后方的。而要有诸葛亮或其他谋臣,未必不识破吕蒙、陆逊的骗术(诸葛亮,在得知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惨败的消息后,叹息法正要在的话,刘备既使战败,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这也间接的证明了谋臣的重要性)。在这种态势下还会岀现孙权与曹操联手吗?岀现了,孙权还会轻易的袭夺荆州吗?吕蒙轻易袭夺荆州,除去关羽的大意之外,还因为士仁、糜芳的不战而降。而如果,换成赵云等将领留守,他们肯定会拼死抵抗的。

所以,刘备如果在得汉中后,派诸葛亮、赵云等谋臣、武将(当然也会给荆州增加一、两万兵力)到荆州地区,荆州丢失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孙权还能得荆州,也要因此付岀较大,甚至是很大的代价。

乐善好施赵大官人
「乐善好施赵大官人 」发表看法
2023-03-28

其实很简单,首先赵云资历不足,无法压众,历史上的赵云根本就不是五虎将,只是个侍卫长,相当于现在的警卫连长而已,试问,哪个领导会把半壁江山交在一个警卫连长手里?诸葛亮则与荆州士族关系过于紧密,刘备不放心,正如他不放心能团结上层士族阶级的张飞去守汉中是一个道理。关羽能打却与士族阶级处不好关系,根本不需要当心他与之勾。

净月暖阳
「净月暖阳 」发表看法
2023-04-01

很报歉,这样的假设是不成立的,看历史不是想当然,可以大胆假设,但要小心求证,不是脑袋一拍,以后世看了答案的眼光,就以为可以想当然了。

刘备虽受刘璋邀请进了蜀地,可真正动手武力夺权时,兵力仍是不够用,这才从荆州再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领兵入蜀,好不容易拿下益州。

打下益州,还得掌控益州,这没兵没将是不可能的,就是加上后来从荆州入蜀的兵力也还不够,这还得靠拉拢李严这样的地方实力才基本控制住局面,进而支撑了三年汉中之战,击败了曹操。

打下新地盘,当然还得守得住,这又得靠兵力,并且还得防着曹操越过秦岭再入汉中。

在此情况下,不说古时交通不便,信息传递缓慢,就算想派兵去荆州,也得抽调得出部队吧?如果让诸葛亮等带荆州老部队回荆州,益州都是蜀地地方实力,刘备能待得安稳吗?不怕益州有变,竹篮打水一场空,让刘备孤身居于险地?有哪个谋士出这样的主意,恐怕会被拉出殿外砍了脑袋!别以为知道答案就可先知先觉了不起,这样穿回去的人也活不了两天,自以为是的家伙一定活不长,这是嘚瑟的下场。

如果派李严等地方势力去荆州,能调得动吗?调去了会玩命打仗听从指挥吗?会不会调令一出就激起哗变?这里面可以参照一下孟达,孟达受命进占上庸,刘备派刘封去做监军的,最后如何?不但救援不了关羽,而且逼走刘封,反了蜀汉。别以为知道答案,就成了政治家,其实大部分现代人与古时精英阶层比,智力还是远远不及的。

荆州之战,问题就出在关羽身上,战役目标是拿下襄樊,以此作为兵进中原的前沿基地。关羽可调动的荆州机动部队就有五万,而守备襄樊的曹仁部只有两万人马,曹操主力部队一部分在淮河地区防御孙权,大部分刚从汉中撤出退在长安一带。襄樊不过是孤城孤军,这时兴兵本是战略上一步好棋,关羽兵力也足够用了,可关羽却在襄樊城下打了几个月打不下,眼睁睁看着曹操一路路援兵赶到,虽打赢了第一路的于禁,可打不动第二路的徐晃了。正是因为见关羽迟迟打不下襄樊,才让吕蒙动了偷袭荆州后方的心思。如果关羽快襄樊,吕蒙绝不敢偷袭。不是关羽兵力不足,而是关羽打得太臭,才使自己被两面夹击。

这才是历史真相,非兵力,也非关羽狂妄而使外交生变,实是关羽无能造成的,关羽死得不冤。

多读书,多动脑,少开脑洞才是正理。

打工族2213
「打工族2213 」发表看法
2023-03-29

会!当代两位军事家即伟人和粟裕大将都说蜀汉势力有限却分兵作战,焉能不败?况且荆州是东吴生死存亡之地,历史上南方几个政权灭亡都是从占荆州顺长江而下造成的,刘备和孙权在荆州问题上没有和解的可能!刘备集团没有能力同时应对两大敌人,当时已经证明了,即长沙三郡还给孙权是曹操在向汉中用兵,刘备紧急向孙权求合从荆州撒兵,并且请求孙权进攻合肥以策应自己!

极客补发钟亚衡
「极客补发钟亚衡 」发表看法
2023-03-31

我是亚衡,我来回答,如果刘备得汉中后,立马让诸葛亮带赵云马超李严去荆州,那么北伐胜利的可能就更小了,而且汉中和益州的形势会更加危险,刚到汉中,人心未定再回荆州,这样得不偿失,江山易打不易守。就算诸葛亮等人回去坐镇荆州,对孙权的威胁会比较大,这样孙刘联盟也会破灭,曹操也必定在襄阳等地布下重兵以防不测。而孙曹共同的敌人就是荆州的刘备,长期下去刘备的汉中、益州如雍凯、王孟获或者原来刘璋的东洲任何一方出现叛乱,就会引发整个益州甚至汉中动荡。这样看来刘备肯定不会再回荆州让自己置于死地,让霸业置于险地!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评论

一指流沙半世浮华
「一指流沙半世浮华 」发表看法
2023-04-01

刘备是绝不会让诸葛亮去荆州的,就好像陈震说李严“腹中有鳞甲”一样,刘备也素知诸葛亮胸有城府,从刘备自领荆州牧开始,诸葛亮就一直都在培植自己的荆州帮势力,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成为蜀汉政权中荆州帮的头子,刘备需要用荆州系的势力平衡益州和东州系的势力,所以,诸葛亮的作用是在益州跟地方势力互相制衡,而不是在荆州跟关羽较劲,作为荆州士族的诸葛亮和庞统都不可能被留在荆州,因为他们都是荆州的地方实力派,让他们留在荆州,他们就会利用自己的地方势力对关羽形成掣肘,进而制约关羽,影响关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甚至反客为主架空关羽,所以,刘备绝不会留下诸葛亮守荆州的。

要保证荆州不丢的唯一办法就是刘备夺取汉中后立即跟曹魏和解,承认曹操的地位,跟曹操相约“共扶汉室”,以此来换取一个时期的相对稳定,如此,蜀汉就会摆脱两面树敌的局面,关羽也就不会发动襄樊之战,以关羽当时的实力,只要他没有倾巢而出去打襄樊,孙权是没有丝毫机会向荆州下手的。

刘备只要得到一段时间的喘息,就可以恢复实力,同时,他可以暗中资助马超夺取凉州,马超在凉州有根基,有威望,只要他能够在凉州站住脚,就等于是给曹操又培养了一个敌人,即使是马超站住脚以后脱离刘备,至少还是一个盟友,以当时的天下大势来看,谁也没有能力消灭曹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曹魏培养对手,让他疲于应付,只要让曹操没有时间顾及蜀汉,刘备则可以在修整之后大举增援关羽,夺回被孙权强索的荆州三郡,保住这个富庶而人口众多的地区,则蜀汉尚有一丝机会,不跟曹魏休战,匆忙发动襄樊之战,这是蜀汉政权的国策失误,根本就不是派哪个人守荆州的事儿,只要蜀汉不能改变两面受敌的状态,荆州迟早会出事儿的。

江湖5231
「江湖5231 」发表看法
2023-04-04

拉倒吧,刘备得汉中之后,应该这样安排:1,黄忠率领原荆州兵返回荆州,关羽坐镇襄阳准备北伐。2,赵云镇守上庸,东面策应关羽,西边呼应张飞(张飞在阆中),北边可取洛阳,所以上庸虽小,位置非常重要,需赵云驻守。3,魏延大将之才,理当镇守汉中。4,诸葛亮率兵出陈仓北伐,马超为前部先锋。当年林总在东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南拉北打互相策应,西蜀也应该这样,诸葛亮兵出汉中,关羽攻取樊城,两边呼应,曹魏必然疲于应付。关羽在襄樊鏖战,川蜀毫无动静,云长孤军作战两面受敌,岂能不败?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