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契丹是一个存在感很高的民族,它们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被史书所记载,到了唐朝末年,契丹正式建国,不久,契丹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又将“契丹”的国号改为辽。契丹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甚至文学,他们存在时间长,影响也算比较大。
此外,由于契丹族在五代十国及北宋时长期占领着中国的北方,而蒙古则在更北的地方,所以蒙古人便将自己南方统称为“契丹”,后来,蒙古向西部和北部扩张,便将这一名称带到了更远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便将蒙古以北的所有地方都叫做契丹。直到今天,俄罗斯人还管中国叫契丹,可见其影响之深。那么,辽朝灭亡后,曾经盛极的契丹族去了哪里,为何现在56个民族里没有契丹族呢?
契丹在北方草原兴起后,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游牧民族之一。唐朝对突厥的多次征伐,直至将突厥逼到分裂,对契丹来说是天赐良机,他们迅速发展,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势力。鼎盛时期,辽国逼北宋签订檀渊之盟,又与西夏交好,占据着一大片广袤而水草丰美的土地。
辽国末期,皇帝昏庸无道,喜好奢侈,官吏和契丹贵族则大肆盘剥和压榨百姓,他们通过土地兼并等形式为自己敛财,却毫不顾忌人民的看法。于是,被欺压的女真族人团结起来,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起兵反辽。
很久没有感到战争压力的辽军早已失去战斗力,再加上完颜阿骨打所率领的女真人民苦大仇深、怨念深重,于是女真军连战连捷,契丹则节节败退,很快,完全占据主动权的完颜阿骨打宣布建立大金,几年后,金国军队攻破辽都,历时两百多年,历经九位君主的辽国宣告灭亡。
不过,契丹并没有就此消亡,而是在贵族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往女真族势力之外的西北方迁徙。金天会十年(1132),耶律大石在叶迷立吗,也就是今天新疆西北部的额敏县称帝,建立了西辽,又称黑契丹或哈剌契丹。因为金国灭亡辽国后便南下图谋宋朝,再加上西辽地处偏远,所以西辽得以在中亚地区存续了八十多年。
后来,蒙古强势崛起,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无处不夺,连荒凉偏僻的西辽也不放过,于是西辽便在铁蹄的侵略下灭亡。此后,契丹贵族八剌黑带领少部分族人继续西逃,在今天波斯的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
起儿漫王朝存在八十余年后,又被蒙古人所建立的伊儿汗国所灭。契丹族便在屡次兵败中不断被削弱,被同化,最终失去了踪迹。而从上文也看得出,契丹族大体的迁徙方式是西迁,他们渐渐远离了今天中国的范围,存留下来的则没有保持住民族的独立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于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当中了。不过,今天的达斡尔族和生活在云南保山、大理、临沧等地的十余万“本人”,被认为就是契丹族的后裔。
契丹为中国古民族,属东胡系,为鲜卑宇文部之一支。344年宇文部为慕容前燕所破,部众离散,契丹始成为单独部落,自号契丹。
北魏以来,契丹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土河(今老哈河)一带。唐初有八部,形成部落联盟。
907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并诸部为一国,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辽)。
916年二月,阿保机称帝,建元神册,是为辽太祖。
辽盛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及流沙(今新疆境内白龙堆沙漠一带),北至胪朐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南至白沟(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至北而南的拒马河)与北宋对峙。
1125年,辽国为女真金国所灭;共九帝、凡二百一十年(或二百一十九年)。
辽国灭亡后,沦为亡国者的契丹人去向如何?
辽国破亡之际,契丹共同体呈现分崩离析的态势:部分西迁,部分北徙,大部分或降或被俘成为女真金国的属民;曾经辉煌的契丹族自此转入衰落、消失时期。
就其去向简言之,大多数契丹人在以后二百多年复杂的世事变迁及与其他民族错居杂处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入女真、蒙古、汉族之中;少数融合入了维吾尔、哈萨克、土族以及朝鲜国的居民中。
从《明史》诸列传中已不见籍属契丹族的人物来看,契丹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到十四世纪中叶(元末明初)便默默消失了。
契丹族被同化于各民族的梗概,大致如下:
一、融入汉民族中。
南宋、金对峙时期,女真人统治区内契丹人尚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不时起兵反抗,失败后便往往投奔南宋。如1161年西北契丹人移剌窝斡举兵反金称帝,失败后,其余部南下投宋,为宋攻取宿州,成为金国“边患”。这些契丹人后来无疑融入汉民族中。
女真及后来元朝统治时期,契丹人被调往中原驻守或参加南征,长期生活在汉人居住区。久而相融,其原有的民族特色逐渐消失,成为汉人的一部分。如女真灭北宋后,将大批契丹人迁到中原地区屯田戍守,“与(汉族)百姓杂处”,同汉人融合是必然的。今山西介休与河北的一些县里,便有圪塔村、耶律各庄等带有契丹特色名称的村屯。蒙古灭金后,便将契丹人视为汉人,表明契丹已与汉人融合。
蒙古人在灭西夏与金后大举南征,归附蒙古的契丹人大多随往。如耶律买住及其侄孙忙古带,石抹按只及其子不老等,均曾率军征四川、云南等地。今云南保山市一带的施甸、保山、龙陵等县蒋姓人,故老相传他们即为耶律氏后裔。
再有就是一批仰慕汉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契丹官僚及知识阶层,他们在金元时期大多成了汉人。
二、融入女真族。
辽国为女真金国所灭,其国人自然大多归属于金国。这些契丹人大多被分散安置于女真猛安谋克(女真部落与军事组织的称谓;保聚土地,无事耕种,有事战斗)中。在这长时期共处中,一部分契丹人被女真人同化,是不言而喻的。
金中期,金世宗将西北路契丹人迁到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南白城)、济、利等路的女真人故地,并明确指示:“俾与女真人杂居,男婚女聘,渐化成俗,长久之策也。”这些契丹人肯定是被“女真化”了的。
被女真人同化的契丹人,在金亡国后,大多数又成为汉人的一部分。
三、融入蒙古族。
据有关记载分析,融合入蒙古族的契丹人,仅次于加入汉族共同体的人数。
辽国破亡前夕,辽国大将耶律大石脱离辽天祚帝,率领二百铁骑逃奔西北,后在今西部新疆及其迤西的中亚一带建立了西辽汗国。西辽是契丹辽国在中国西部的延续,前后八十八年间,使汉族与契丹族等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化远播中亚,这是中国古代史不可或缺的辉煌一页,耶律大石厥功甚伟。故而中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多以契丹指北部中国;十三世纪蒙古西征后则转为专指整个中国。1218年蒙古军灭西辽,这支契丹人部分加入蒙古族,部分与当地的哈萨克、维吾尔等族融合。
耶律大石率部西走的前后脚,辽天祚帝之子雅里被千余部众护卫北走,在沙岭建立了短暂的北辽国。这部分契丹人后来有可能成为蒙古族成员。
1132年,降金的契丹贵族耶律余睹暗结燕云地区的契丹人密谋叛金,事泄,女真人大加捕杀。契丹人惧而叛逃,“河东八馆五百户、山金司乙室王府、南北王府、四部族衙,诸契丹相温酋首率众蜂起,亡入夏国,及北奔沙漠”。而无论逃亡西夏或北投沙漠的契丹人,后来大多成了蒙古人,少数成为今青海土族的一部分。土族中有不少以契丹命名的乞塔坪、乞塔堡、乞塔城等聚居区。
其后,金统治区的契丹人多次为复国起义,当遭到金国围剿时,便向北退却。1201年,耶律德寿等率领特满群牧的牧人据信州(今吉林怀德县西北,一说在今辽宁铁岭市北)起义,“众号数十万”。兵败后,余部撤退至草地,这些契丹人后来无疑投入了蒙古。
成吉思汗兴师攻金时,契丹人在耶律留哥的率领下,于1212年在辽东起兵反金。数月后,拥部众十余万,“尽有辽东州郡”,户籍达六十余万。后耶律留哥率领追随者投奔成吉思汗,剩下的部众因内讧而分裂,五万多人来到高丽。耶律留哥率军追杀至高丽国境,将其全部俘获,绝大多数被徙于契丹故地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后在元朝统治下,大多亦成为蒙古族的一部分。
另据《高丽史•金就砺传》,由于高丽出兵助攻,蒙古军统帅从俘获的五万余人中,选出契丹“妇女、童男七百口”归高丽,高丽将其“分送州县择旷闲地居之,量给田土,业农为民”,后成今朝鲜国居民。
至于在金亡后,转归蒙古统治的契丹人肯定为数不少,这从《元史》为耶律楚材等人及其子孙数十人立传分析即可知。
除上述契丹人去向外,现代多数研究者认为今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在投附蒙古的契丹人中,库烈儿部落和居住于临潢的耶律留哥部落并未随蒙古军南征。在元、明的兴替巨变中,元顺帝撤离中原北遁大漠,留哥部落亦随之北迁,与居住于根河(额尔古纳河支流,在内蒙古东北部)一带的库烈儿部落,成为今达斡尔族的先人。
(达斡尔人美丽的家乡)
依据资料整理而成,如有疏漏及不当之处,望见谅!
契丹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曾经建立了强大的辽帝国,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南与宋朝和你西夏接壤,北含蒙古高原,国土面积非常辽阔。人口数量达数百万之多,那么这么多的人口都去哪儿了呢?
1、契丹人建立的辽帝国最后是被女真族人建立的金所灭,于是一部分的契丹人自然融入金国的女真族居民之中,有一部分可能被女真族同化了。
2、辽被金灭国后,另一部契丹人西逃,后建立西域最强大的国家西辽,西辽最后被蒙古所灭,幸存的西辽契丹人又逃入伊朗一带,最后融入当地人之中随着时间推移被逐渐同化。
3、蒙古灭金后,原金国中的部分契丹人又随蒙古军东征西战,分散到了全国各地,甚至亚洲其它地区,很难再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4、据有些资料显示,一小部分留在东北和云南的,他们的后裔成了现在的东北达斡儿人和云南的本人。
总之,古时的契丹人虽曾经建立过强大的辽帝国,人口数量也曾达到数百万之众,但随着辽的灭亡,契丹人有的远离故土移居到其他地方,有的由于和其他民族混居后被同化,有的随后朝军队四处征战而分散到各地,如同许多条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一般,分散到人海之中,很难再度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注: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极一时的少数民族政权。那些政权多是起源于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而后南下占领中原之后,又通过实行汉化的统治政策,维持了自身的稳定和扩张。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两宋时期的辽金,以及后来的元朝、清朝都是此类的政权。
这些政权的主体民族,有的至今仍然存在,属于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有的却已经消失了。比如建立辽国的契丹民族,如今便早就没有了踪迹。据历史资料记载,契丹族原本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在南北朝时期便已初步形成了民族性的部落。然而一直到了唐朝灭亡,中原政权势力衰落之后,他们才真正的发展壮大起来,并成为了雄踞我国北方的最大势力。
契丹强盛之后,便正式建立了大辽政权,后来又有了“儿皇帝”石敬瑭献上的幽云十六州,其便彻底进入了长城以南,成为了宋朝的最大威胁。在辽宋对峙的那段时间内,两国战战和和,纷争不断,最终在宋真宗时期举行了“檀渊之盟”,宋朝正式向辽国称臣纳贡之后,双方才勉强维持了百年和平。
后来,辽国政权日趋腐朽衰落,其境内的女真部落开始崛起,北宋便又联合女真对辽发动了进攻,并最终灭掉了辽国。辽国灭亡之后,契丹的贵族耶律大石带领着残众逃到了西域,并建立了西辽。然而没过多久,西辽也被外族消灭掉了。自此,契丹族就如同在世上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了踪迹。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哪了?真相太匪夷所思,他们竟跑到这里来了!

后世史学家曾专门就契丹人的去向进行过调查研究,甚至还对与之极有可能同源的少数民族展开过基因检测。在我国云南地区的部分姓氏当中和达斡尔部分族众中,存在着与契丹族较为相近的基因。而且这些人中也确实有不少都自称自己有契丹血统。这些人极有可能就是契丹人的后裔。
其实通过对宋代以后我国民族历史的研究也可以得出以上结论。众所周知,在宋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相继历经了辽、金、蒙古三个,他们都属于后者推翻前者的关系。而作为被推翻对象的契丹人,必然会遭受到金国和蒙古的残酷迫害。为了能够生存,他们只能南下融入汉民族或者在当地与其他游牧民族混居,并主动放弃契丹的文化传统。再加上北方游牧民族的风俗有很多相似之处,久而久之自然便都忘掉了过去的民族习俗,真相太匪夷所思,他们竟跑到这里来了!
所以,契丹人并非是真的人间蒸发了,而是由于民族融合,汇聚在了其他民族当中,仍然生活在我们这块神圣的土地
当年的突厥、柔然、鲜卑、契丹等族群,大部分都融入了其他的族群,或者改了名字。
建立大辽王朝的契丹人,在辽朝消失之后,一部分融入了国内的汉族与其他族群,另一部分成为了蒙古国喀尔喀蒙古的主体,此外还有融入中亚各族群的。
除此之外,有一种说法是,如今的达斡尔族实际上就是由契丹人演化而来,但有争论。
古时候的北方草原,诞生过很多的游牧族群,契丹只是其中之一,大概在南北朝时期,契丹这个族群逐渐出现,早期关于契丹的记载非常有限,那时候的契丹也非常弱小。
现在的主流认为,契丹属于鲜卑人的分支宇文部族,在宇文部被慕容部击败后分成了契丹、库莫奚与室韦三个分支,突厥兴起后,契丹依附于突厥。
唐王朝时期契丹逐渐崛起,尤其是在突厥与唐朝相继衰落,回鹘也被迫西迁,北方草原出现了真空的时期契丹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迅速成为北方的霸主。
著名的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结束了契丹各部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大辽帝国,契丹人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的辉煌时代。
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从后晋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染指中原,而宋朝建立以后,与契丹基本上形成了对峙局面,尤其是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后。
宋真宗时期与契丹签订著名的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安宁的岁月。
当然在此期间辽朝经常要挟宋朝,要求增加岁币,软弱又怕事儿多的宋朝,答应了契丹的要求也就是著名的“重熙增币”,宋辽都在这种相对安稳的环境中逐渐盛极而衰。
宋朝且不说,辽朝的辉煌没持续太久,也走向了衰落,从前依附于契丹人的女真人快速崛起。
北宋末期,女真联合宋朝围攻契丹,也就有了“联金灭辽”战争,女真击败契丹建立金朝,同时攻破汴梁入主中原,残存的宋室建立南宋,而残存的契丹人大部分也西迁到中亚与大西北。
大辽没了之后,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召集残余的契丹贵族,率部西迁,在如今的新疆额敏称帝,建立起西辽王朝,前后存在了八十多年。
尽管只是契丹残部,但西辽在中亚地区也算是相当强悍富有的存在,十分繁华。
成吉思汗西征将其吃掉以后,少数西辽的契丹贵族又继续西迁,跑到伊朗高原靠近波斯湾的地方建立起了起儿漫王朝,又存在了将近八十年。
除了这些向西的契丹人,还有很多的契丹人仍旧留在了辽东与中原地区,在金朝生活,而这些契丹人一部分与女真人融合,改了女真姓氏,一部分成为金朝被欺压的异类。
蒙古崛起之后,将矛头对准了女真人,而契丹人也痛恨女真人覆灭辽朝,于是不少契丹人都帮助蒙古人攻击女真,包括后来蒙古帝国太傅耶律秃花、蒙古国传奇宰相耶律楚才等人。
蒙古帝国兴起后,尤其是元朝建立,大量契丹人也受到重用,他们被派遣到全国各地进行驻防尤其是辽东、漠北与西南地区,契丹人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原长期生活的契丹人,逐渐与汉人、蒙古人、女真人融合,基本上也看不出来从前的族群特征。
云南地区大量的契丹人,融入了当地的不同族群当中,大多数已经完全融入,还有一小部分至今还自称“本”的契丹后裔,他们被视作汉人,但实际上属于契丹后裔。
在国外,尤其是中亚、伊朗以及蒙古国,当地很多的族群都有契丹血统,尤其是蒙古国的主体喀尔喀蒙古人,他们被视作是与契丹人最亲近的蒙古部族。
国内的达斡尔族,通常被认为是契丹后裔,但这个观点并不绝对,存在一定的争论。
要说达斡尔族最著名的人,莫过于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她并非满人,而是达斡尔族。
整体来说,当年的契丹人原本就是游牧族群,与很多其他的游牧族群文化上很酷似,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契丹人融入了不同的族群当中,因此表面上契丹人走向了消失而已。
契丹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公元554年编写的《魏书》。当时的契丹只不过是从鲜卑众多部落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小部落。在经过几百年的艰难发展后,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之后,在契丹传奇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辽国(也称“辽朝”),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辽国贵族耶律大石率契丹余部西逃,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建立了西辽政权。到了十三世纪,蒙古人迅速崛起,并于公元1218年攻灭了西辽。此后,又有少部分契丹人在西辽贵族八剌黑的带领下,在今伊朗南部临近波斯湾的克尔曼地区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这也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于1306年被伊尔汗国所兼并。
因此,当年随耶律大石西逃的契丹人后裔最后都融合于蒙古、中亚的众多民族之中了。而那些没有出逃的契丹人则成为了金国的臣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依然留在故地,即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和辽宁、吉林一带。
后来蒙古攻灭金国和南宋,许多契丹人纷纷加入到了蒙古军队中,随军征战各地,其中有不少契丹人被安排留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因此就在这些地方定居了下来。到了元朝时期,元朝统治者将北方的契丹人划归为金人,将南方的契丹人划归为宋人,所以契丹这个民族就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我是津城沐雨,我来回答。
古时契丹人突然仿佛人间蒸发了,他们去哪里了?古代很多民族曾经一度强盛,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比如回纥人、柔然人、契丹人、匈奴人,但他们真的灭亡了吗?
不,他们只是在民族大融合中,融入或演变成其他的民族了,消失的是他们民族的称号,却不是族人。
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 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朝末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 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
女真人建立金国后,发动对辽的进攻,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向西迁徙,建立了西辽国,金兴定二年(1218年)被崛起的蒙古灭掉。
契丹人在辽和西辽相继灭亡后,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可见,契丹族蒸发了,但是契丹的后人并没有灭亡,他们只是换了一种称谓存在而已。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如果我们要追本溯源,契丹人应该是远古东胡部落后裔鲜卑人的旁支。
公元前209年,即秦二世胡亥即位那一年,匈奴冒顿弑父自立。位于匈奴东部的东胡人以长辈自居,并自恃强大,屡屡向匈奴冒顿单于索要宝马和美女。匈奴冒顿单于迫于匈奴内部还不稳定,只好忍辱负重,答应了东胡大人的无理要求。
东胡大人见匈奴冒顿单于如此软弱可欺,于是,食髓知味,又向匈奴索要匈奴和东胡之间无人居住的“瓯脱”。所谓瓯脱就是在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或者不同的政治实体之间,为了避免双方在游牧时出现矛盾,经过双方协商,就会在双方势力范围交汇处留下一片地区,彼此双方都不能进入,作为双方的缓冲地带。这些地方,或许是座丘陵高山,或者一条大河浅滩,也可能是根本无法游牧的沙碛地,也有可能是水草并不丰美的戈壁。
匈奴和东胡之间就有这么一块瓯脱之地。东胡经过两次试探,发现那个胆敢弑父自立的冒顿单于胆小怕事,于是就愈发胆大起来,就想将这块瓯脱之地夺走。冒顿单于忍无可忍,认为“土地是国家之根本 ”。一寸国土都不能割让,于是立刻动员早已怒发冲冠的匈奴将士,以迅雷不及之势,向东胡部落发起了攻击。
东胡部落被杀得措手不及,东胡大人不仅被匈奴冒顿单于直接砍掉了脑袋,他的脑袋还被做成了尿壶,日夜受到羞辱。东胡部落至此土崩瓦解。绝大多数东胡士兵被杀或者投降了匈奴。还有一部分东胡族众不愿意在匈奴的统治下苟延残喘,就分成两部向草原深处退去。其中一部逃到了乌桓山(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境内)一带,自称乌桓部,在东汉末年被曹操所灭;一部逃到了鲜卑山(大兴安岭北段)一带,自称鲜卑部,并蛰伏于群山草原长达二百多年,以待东山再起。后来,在五胡乱华时期建立诸燕王朝的慕容氏以及拓跋氏、乞伏、秃发都是鲜卑部的后裔。
东晋年间,鲜卑葛鸟菟部落被鲜卑慕容氏的前燕打散,整个部落一分为三,其中的一支就是后来建立了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另外两支就是契丹和库莫奚,他们相约逃到了松漠之间(大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支流老哈河中下游一带)。北魏建立以后,为了打压契丹和库莫奚,兵出西拉木伦河,将契丹和库莫奚强行肢解,契丹被迫游牧于松漠东部,而库莫奚则游牧于松漠西部。
至此,契丹民族正式崛起于松漠之间。唐朝末年,阿保机成为了契丹部落的首领,他先后出兵室韦(蒙古人的先祖)、靺鞨(女真人的祖先),继匈奴、突厥之后,再一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公元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国号:契丹。契丹在契丹语中是“镔铁”的意思,所以,契丹的军队就被称为“铁骑”。接着,阿保机正式将自己的迭剌部和先前的遥辇氏八部改称为“耶律氏”,而将与迭剌部和遥辇氏八部通婚的其他部落全部改称为“萧氏”。从此,阿保机就了自己的姓氏“耶律”,而契丹的历代皇后也多数姓“萧”。
契丹立国之初只是拥有今辽河上游一带,疆域不过几万平方公里,历经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隆绪历代帝王的南征北战,疆域面积已经东北到黑龙江口;东到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渤海;西南至甘肃及新疆;西北至阿尔泰山;北到外兴安岭;南则进入中原腹地,占领了长城两侧的燕云十六州。
具体来说,今天东北三省全境;北京市全境;天津市大部;河北省的唐山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廊坊市全部及保定大部分县市;山西省的大同市、朔州市全部及忻州市的宁武、神池、五寨及偏关等县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全部及鄂尔多斯的东胜区、准格尔旗等区旗;蒙古国全境;俄罗斯的阿尔泰边疆区、阿尔泰共和国、阿穆尔州、赤塔州、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南部;朝鲜北部地区都是当初契丹的势力范围。其疆域面积不会低于450万平方公里,而同时期北宋,全国面积大约在280万平方公里,其全国人口大约在四百万左右。
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在应州被金将完彦娄室所俘,同年被押解到了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契丹王朝(辽朝)宣告灭亡,共享国祚210年,经9位帝王。
那么,辽朝灭亡后,契丹人哪里去了呢?
耶律大石是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精通契丹文和汉文,是辽末著名的军事将领。辽朝灭亡后,耶律大石就率部向北进入了今蒙古国境内,并于1132年,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登基称帝,史称哈剌契丹或者西辽。
西辽建立以后,原辽朝故地的契丹人不愿意接受女真人的统治,不少的契丹人不顾山高水远,向西逃到了西辽的统治地区,尤其是西辽都城一带。不过,纵然如此,契丹人也不过十几或二十几万,在西域仍然是少数族群,在西辽灭亡后,这些当初西迁的契丹人也就逐渐融入到了当地的民族之中。
今天中亚各民族有相当数量的人都有契丹人的基因。
草原游牧民族没有强烈的民族排他感,只要一个民族的力量强大了,周边的其他民族都会向这个民族进行靠拢,也会自称是这个民族。所以,自古以来,游牧民族是很难区分有单一的血缘体。
辽朝灭亡以后,由于女真人对契丹人的残酷镇压,很多的契丹人就逃到了蒙古部族中。而契丹人和蒙古人又宗同宗,都是鲜卑部落的后裔,不管生活习惯和外貌特征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些契丹人融入到蒙古族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辽朝灭亡以后,女真人成为了统治阶层,拥有绝对的政治、经济优势,许多契丹人为了在女真族的统治下为官或者经商,自然而然就女真化了。比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耶律楚材自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仕于金朝,常居燕京。
据成书于元朝的《辍耕录》记载:“金人姓氏中,有石抹曰萧,移剌曰刘。”石抹、移剌都是契丹姓氏,移剌可能就是耶律的另一种音译。可以见,辽朝灭亡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就归顺了女真人,甚至不乏有皇族耶律氏,至于那些被女真人抓去充当奴仆的契丹人,本身地位就低,为了区别其主人的身份,一般是谁的奴仆就跟了谁的姓。数代以后,也就分不出谁是契丹人了。
另外,生活在燕云十六州的契丹人,原本这里就是汉族的聚集地。辽朝灭亡后,为了避祸,一些契丹人就融入了汉族之中。更不要说,原本生活这些地区的契丹人,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其生活方式及语言文字早是辽朝的时候就已经汉化了。
元明之际,石抹家族的库烈儿率领部分族众北移到了大兴安岭西北部的额尔古纳流域,集结于结雅河、布列亚河平原,即今天的黑龙江中游地区,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达斡尔人。上文我们说过,石抹就是契丹姓氏。而根据达斡尔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族名姓氏都跟契丹相同。所以,今天的达斡尔族被认为是契丹人最纯正的后裔。
显赫的契丹,飘逝的契丹。
(一)
从公元907年契丹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在这中间的三百多年中,中国出现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等朝代。
中国神州大地,幅员辽阔。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分属于大小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便导致了文化的转换。北方女真的金朝,取代了契丹的辽朝后,曾下令清除那些反抗的契丹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其中一次大规模杀戳,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残忍的杀戳中,契丹的文化也遭到了舍弃。
在辽沈地区考古发掘的辽代墓证明,大部分都被金人破坏过,墓主人的骨骸被搅乱,随葬品如陶瓷器皿被破坏,玉石等珍贵器物被洗劫一空。
金朝建立时,并没有本族的文字,只好沿用汉字和契丹字。当女真文字创立之后,金朝皇帝下令,废止使用契丹文字,致使契丹文字从此失传,契丹文化也随之消亡。
有关专家认为,契丹文字存在两大遗憾:一是所有契丹文字,都是在墓志铭碑刻上发现的;二是尚未发现用契丹文字编写的书籍。
明代以后,契丹人却突然销声匿迹了,这一直是一个令史学家们困惑的历史之谜。那几百万契丹人到哪里去了。
据史料记载,辽灭亡后,至少有两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来:一部分是契丹皇帝的追随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辽代南京城(今北京广安门一带)附近的契丹人,加上散居各地的契丹军民,数量决非少数。
出土文物证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契丹人向北回迁到契丹的发源地,有的契丹人和北方其他民族逐渐融为一体。
史料记载,在金代时期,契丹人不断起义。当成吉思汗兴起之后,契丹人纷纷投靠,意欲借助其力量,恢复契丹地位。及至元代初期,契丹人势力仍然强大。
关于契丹人“集体失踪”,史学界有三种推测: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却了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波斯(今伊朗)克尔曼地区。第三,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族,隨蒙古族的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在各地。
直到上世纪20年代,早已被岁月掩埋的契丹文字在一个废弃的墓道里被发现,这个民族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中。
谢谢!
在中国历史教课书上,契丹人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其实真正的契丹人没有消失。契丹人去向有两个途径。
第一,契丹人被金宋打败后,有个皇室成员叫耶律大石,率领残部继续西进,辗转斗争,最终去了西亚。具体现在哪个国家不清楚。有待考证。
第二,还有部分契丹人灭国后,改姓改族,为了活命。蒙古国灭金后,这部分契丹人为报仇,跟随蒙古人,继续战斗。蒙古国建立后,这部分契丹人被分封居住,但没有资料记载。现在云南省有部分人,祭祀祭祖的风俗习惯,好像是契丹人的后裔。
总结,当时契丹人的文字不外传,为了军事保密。所以契丹人的文字记载很少。如果有一部分契丹人文字,现代人也解释不了。
上述这几个原因,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契丹人消失了。其实没有消失。契丹人的后裔迁移西亚,和在中国本地被汉化了。
谢谢大家评论!!
说突然消失,其实是不够准确的,1125年契丹被金所灭,部分契丹贵族西迁到中亚,建立西辽,又存在了一百多年。而到了蒙古人时期,契丹名族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耶律楚材身居高位
甚至在金庸的《神雕侠侣》这部书里耶律楚材的儿子还投靠了南宋,娶了黄蓉的女儿,当了丐帮帮主。可以想象,如果耶律齐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他有后代。肯定后世在一群汉人里慢慢的就把自己视为汉人了。所以,民族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然,金庸小说里的萧峰也就不会这样痛苦了。
回到契丹人的归宿。金国灭了辽以后,契丹贵族肯定是会受影响。被杀一批。活下来的要么归顺大金要么隐姓埋名,隐藏自己的民族属性。后来又是蒙古人过来。故辽旧人在蒙古人的体系里是第二等人,色目人。这时候单独的说某个人是契丹人就已经不是很好找了。而金统治区的人被划分到三等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划分为四等人。有部分原有契丹血统的人跟着蒙古人东征西讨。会有部分迁播到其他地方。但经过几百年的同化,可能他们都不在称自己为契丹人了。所以就慢慢湮灭于其他名族之中了。
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至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尤其山西省应县的释迦塔,是现今全世界保存得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历经多次地震而不毁。
从中不难看出,创造如此辉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着相当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以外,还通过与宋朝的交流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民族,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然而,如此强大的一个民族,为什么会迅速消失呢?契丹人究竟去了哪里?他们还有没有后裔?寻找这个失踪的民族,成为一个诱人的历史之谜。
据《辽史》记载,辽灭亡后,至少还有两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来。一部分是契丹末代皇帝的追随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辽国南部的契丹人,还有一些散居各地的契丹军民。黄河流域不断出土的文物说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向北回迁到契丹的发祥地,也有人和北方其他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事实上,在金朝统治时期,契丹人不断举行起义。当蒙古族兴起后,契丹人纷纷投靠,想借助成吉思汗恢复本民族的地位。这也从侧面证明,到元代初期,契丹人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
那么,几百万契丹人到哪里去了呢?史学界推测大致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第二种可能,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演化为其他民族。第三种可能,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到了全国各地。这几种可能虽然不同,但是都承认契丹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已经被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永远地消失了。
当然也有几种版本传说契丹民族没有被融合,他们作为一个民族仍然存在。一种说法认为,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就是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的意思是“原来的地方”,也就是故乡。几百年来,达斡尔人就在这里游牧,但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达斡尔人自己不知道,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事就没有人知道了。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等内容,找到了大量证据证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但这些只是间接的证据,具体定论尚待进一步地证明。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契丹部落最后流落到了云南地区。他们的根据是,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宗祠里,还发现了一块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的牌匾。据“本人”介绍,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历史上确有记载,阿苏鲁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后裔,他的先祖曾参加西南平叛战争。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些“本人”就是阿苏鲁的后代。毕竟漠北和云南相隔万里,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学术界始终未能给这个自称契丹后裔的族群正名。
最近,社会科学院某位教授称利用DNA技术揭开了这千古之谜。他率领的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得出了如下结论: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但是这项测验的最大难题是要证明实验所获得并进行分析的是古代契丹的DNA的确是古DNA,而不是污染物。因为古生物遗存中的有机物经长期降解已保存无几。实验只能在有限的DNA中复制扩增并排除污染。虽然这次分子考古的实验每一步都进行了阴阳性对比,可还是没能严格按照国际上权威的分子考古——尼安德特人的分子考古法来执行实验。
这项测验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其实即使最终证明这项测验结果准确无误,也不能过于简单地来看民族源流问题,因为契丹族10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经不存在。
提起契丹族,可能大家都会想到英雄人物乔峰,特别是他那洒脱豪迈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契丹人远没有乔峰那们文雅漂亮的形象。他们是属于与狼群为伍的人类群体,有着凶残的天性。

而且,开始契丹族只是一个极小部的落,在唐朝时开始迅速的壮大起来,但由于唐朝的多次打击下,使他们变得得四分五裂,直到五代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落之后,契丹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一统。金灭辽后,辽朝宗室耶律大石、耶律留哥、耶律乞奴等人先后复立西辽、东辽和后辽,坚持近百年后被蒙元所灭。

契丹政权在其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在此过程中,契丹族在蒙元的统治下,先后参加了灭西夏、灭金、降高丽、平大理、灭南宋、西征等战争,其族人因此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北方地区,随着蒙元的战争进程分散到了整个中国以及朝鲜、中亚和西亚等地区。
辽国的残余部队被当时的辽国名将耶律大石给搜集起来,他们重拾起鼓,想在恢复契丹人昔日的辉煌,可是,这时候的他们,已经成了手下败将,想要打败女真,也就是喊喊口号而已。女真的战斗力,可不是他们能比的。所以,他们就被女真族给赶到了西域地区去了。

在西域那个地方,耶律大石开始侵犯其他部落了,他们打女真族打不过,但是,打西域居住的那些小民小国还是绰绰有余的。结果他们在西域那里再次强大了起来。耶律大石一看,自己的兵也多了,马也壮了。在躲在西域这个地方吃沙子,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又有了去角鹿中原的计划。
可是,他这个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就被扼杀在摇篮里面了。灭亡后的契丹人要么融入了蒙古人中,要么进入到了中原和汉人混居在了一起。但是,经过后来专家们的考察,今天东北的地区,和南边的云南地区,都有契丹族后人在定居,只不过他们的民族成分已经不是契丹,而是改成汉族了。

在元朝的百年统治结束后,契丹这个族称便不复在历史中出现,甚至连它的后裔都没有文献记载,这个游牧民族被迁移的太分散了。现代对契丹族后裔的研究主要依靠DNA技术,而不是历史学的考据。目前,已经得到DNA技术认定的契丹后裔是达斡尔族,以及云南的阿、莽和蒋姓。实际上的纯粹契丹人则早已在战争中完全消亡。
古代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民族凝聚力并不高,很多是松散的部落联盟,而且很多民族的血统是一样的,都混杂在一起,分不出彼此。契丹人消融在其他民族中,契丹人和蒙古人本来就有很高的相似度,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来源,所以两者兼容性极高。

契丹人对灭掉辽的金朝十分仇视,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有大量契丹人加入到蒙古阵营,后来他们随蒙古军队南征北战,慢慢就和蒙古人融合了,这是多数契丹人的归宿。今天蒙古族里有不少姓律的人,就是当年的皇族耶律氏。
这些人在西辽灭亡后,基本消融到中亚各个民族之中,尤其以哈萨克人之中居多。还有就是融入到汉族之中,其实人数比重并不多。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契丹人是积极参加的,这时距离辽灭亡还不到百年,契丹人就算汉化程度再高,甘于做汉人,这时的民族性也会激发出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耶律楚材,帮助蒙古不遗余力,更不用说其他人。

契丹人一直存在,不过都已经改名换姓融入了其他的民族,但是他们很多传承还在。56个民族中其实有两个就是契丹人演变而来的。众所周知老舍先生是满族人,他的满族姓是舒穆禄氏,这个姓氏就是典型的契丹姓氏,出自石抹氏。而石抹氏是辽灭亡后,辽的大姓萧氏后代改姓石抹氏。

老舍先生因为家族的传承还在,所以还可以看到他祖上是契丹人,后来融入到了满族中,这在辽代灭亡时很常见。而更多的契丹人则是彻底的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中,后代根本就不知道了。很多契丹人在辽代灭亡后迁移到了中东地区。云南地区还有一些自称为“本人”的人,这些人也是契丹人后代。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古代契丹人并没有消失,他们到底去哪了?各位读者金庸小说中乔峰是个大英雄,但是他却是外邦—契丹人,契丹红极一时的民族,部族起源于东北地区,1400多年前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部落,契丹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辽。
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辽国都是宋朝的最大对手,契丹王朝与宋朝对峙了超过两百年,他们曾经切断了丝绸之路,让外国人以为中国变成契丹的天下。民间广为流传杨家将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杨家一门忠烈,长期与契丹辽国作战的故事。
这个民族突然在历史上消失的无影无踪,据考证辽与宋朝对峙的200年后,被金灭国。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率完颜部族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金,后金开始反抗契丹辽国,经过十年努力,女真人把辽国从地图上抹去。剩下的契丹人,在首领耶律大石的带领下逃亡到中亚今天的伊朗地区,并在那建立了西辽,西辽倒在了蒙古铁蹄之下,自此契丹人建立的政权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这个强悍的民族消失了吗?
一、契丹族人就是今天的伊朗人,前文提到的契丹人逃亡伊朗相呼应,契丹人被伊斯兰教同化融合成为伊朗人的一部分。
二、我国东北有一个少数民族叫达斡尔族,他们生活在东北的山林之中,据考证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字、语言很大程度继承了契丹族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就是契丹族的后代。
三、流落各地的契丹人,被其他民族同化,特别是蒙古族,成吉思汗的铁骑踏遍了亚欧大陆,契丹人是蒙古武装力量有效的补充,契丹人的民族特点与蒙古人高度吻合,所以民族融合更加普遍。
这些证据表明,契丹并没有消失。谢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由作者:铁男春秋 于 2023-03-18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768094198617866510.html
下一篇
我们今世有什么意义?